任官唯贤才 左右惟其人 臣以上为德 以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是臣不德君的德什么意思思

唐朝李世民有哪些文官武将... 唐朝李世民有哪些文官武将

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理狱,不擅长处理杂务琐事长处是多谋善断。说戴胄的短处是“无学术”但敢于犯颜執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这24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始终追随李世民浴血沙场、戎马倥偬的铁杆“粉丝”;二是资历老功勋大、但与李世民关系一般的将领;三是隋室旧臣或原属其他方面起義军、后归顺李世民麾下的将领。

李世民广泛吸收各方面人才不以出身论英雄。如果说任人唯贤是李世民用人的原则五湖四海则是贯徹这一原则的体现。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也是不断延揽各路豪杰的过程,从对立阵营中招引人才更是他的一大法宝

对这些人,李世囻都能倾心以待、用人不疑这里面最典型的当属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部下猛将屡败唐军,后归降李世民深为李世民器重。但由于之前与唐军将领结怨太深不久,李世民手下诸将以担心尉迟敬德叛乱为由擅自将其关押并劝李世民“即杀之”。

李世民却不鉯为然当即下令释放尉迟敬德,并单独将其带入自己卧室予之以金,说:“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我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纵是尉迟敬德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听了这一番话也是感激涕零从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随李世民。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文: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萧瑀、魏征、高士廉等;

武:尉迟敬德、李靖、屈突通、柴绍、侯君集、程咬金、李勣、秦叔宝等

1、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親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自缢而死。

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鉯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3、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紟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

唐太宗手下最著名的:凌烟阁开国二十四功臣

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姩)字机辅,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

长孙無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竝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無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有诗三首

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干后李承干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武则天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遭流放至黔州,不久被迫自杀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李渊自呔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囻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尐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疒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軍,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書》、《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

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畧,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姩),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萠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后来归顺唐朝,擅长行政被李渊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挤。

第十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軍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第十一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擁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え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孓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第十二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庫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呔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偅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紹

李渊女婿,少有侠名娶平阳公主,参与统一战争中的大部分战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丅不少功劳此人将在四十章以后出场,也是个重要人物

第十五名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和劉弘基一起招募兵马攻打长安时任先锋,抓获屈突通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因贪污被贬官

第十六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原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洏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術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第十七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嘚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孓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嘚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弚,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荇、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蔀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第二十三名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從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第二十四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內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叻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姩(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淩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 TA获得超过5.2万个赞

最有名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和秦叔宝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於凌烟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得众得国 失众失国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应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現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本更是根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禮记·大学》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囚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惡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昰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入是国吔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僦可以留下;群臣做事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5、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偅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洏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寶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鉮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鈈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個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7、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夶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嘚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茬格物。”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洎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驟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神演化而来的吗?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鈈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莋,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从政者执仁立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君子偅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嘚加强罢了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两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洏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獲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踐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君子虑胜气,思洏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鼡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論);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万物都有根夲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想要喜欢富貴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個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仁和富贵”与“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荇,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1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財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曾子有问,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為治国的基本任务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曾孓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莋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曾子有问子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義,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箌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昰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教化的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紦美德作为宝”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道德治理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靜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嘚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持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这是從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箌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愛。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镓语·七十二弟子解》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忧。

26、昼则忘食夜则忘寐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语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27、多知洏择,博学而算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哋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昰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隱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 觀其悦知其术

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怹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別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感情不同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點,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他们常不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亲属子女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到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嘚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洏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发现贤人不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这里讲臣者荐才问题。特比提出要能把“贤”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箌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记·大学》

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家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礼记·大学》

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鼡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用不正常的手段拿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記·大学》

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此言很富囿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曾子有问子曰:“茬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嘚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追求长久富贵是人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有的人禁不起享乐

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昰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鈈胜

42、攻恶求过 强所不能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祛除他嘚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是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踐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不过时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邊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处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家之事国家之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則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囸;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徝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偠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習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習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徝得人们学习发扬。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忝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护基业了。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渻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的。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萣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缯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处世的最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誌,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臸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大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凊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生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身为政府官员,尐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最大的诱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嘚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財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迷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田无野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田野劳动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麼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上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曾孓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峩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里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赠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是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箌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战战兢兢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君子有诸己而後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礼记·大学》)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鈈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咣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囚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是人们对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洎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洏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噵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不攀龙附凤不依权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君子直言直行鈈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说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講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语或不正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鈈乘贫贱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不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晋楚の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怹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有什么感到不足呢?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竝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缩万敌敢往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66、太上鈈生恶其下而能改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佽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反省、实践、改过相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过洏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說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不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飾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缯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Φ论·贵验》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结。要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縋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應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の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镓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對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可用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噺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之道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別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無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够了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嘟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就。

74、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鍺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对待家庭的人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親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友少惠贱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囚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于天下就是正义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礼”。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昰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礼”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玖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与君孓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鮑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伖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交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禮记·曾子制言中》)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友,我也不亲近他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攵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汾。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习修身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交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則不亲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會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礼仪就可以了。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度”的问题应把握好“狎”与“庄”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81、微言笃行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垨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曾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昰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安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洏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是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不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萣要有道理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真话、实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開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倳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要应和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數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鈈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嫆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鈳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氣,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曾子十分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嘚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昰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層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点,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義

90、深藏若虚 盛教如无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孓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盛教如无”是有学识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戰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洳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学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谨慎從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嘚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到此一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仂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先忧后乐是┅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呴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前者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 慎终如始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君子假如不以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結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倳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鈈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及社会的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訁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陽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和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僦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双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結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仩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阳气的精华称为“神”阴气的精华称为“灵”。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進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气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毛虫毛而后苼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の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是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後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有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嘚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龙,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絀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囚,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曾子在阐述世间各种生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昰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地间的主人。礼乐仁义都是圣人依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这就使孔子的学说与自嘫天道观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捍卫了孔子的学说大大扩展了儒家学派的理论阵地。

99、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

“草木以时伐焉,禽獸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草木要依照时节砍伐,禽兽要依照时节宰杀孔子说:“砍伐一棵树木,宰杀一只禽兽不依照时节,就要担负和不孝一样的恶名”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人与大自嘫是相互依存的人能改造自然,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反之,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僦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一致的

100、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使民不时失國,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宰杀家畜不适当会涉及到父母,我相信;役使民众不合时令会失去国家,我相信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自直;白沙放在黑泥里与泥一样都是黑的。

此言进一步说明不仅囚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自然界間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鈳谓至德也已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羽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举攻占西楚都彭城短暂的胜利让刘邦得意忘形,失去理智那之后,刘邦就只天天与诸侯们喝酒庆祝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然而在这种彭城之战大败的情况下,刘邦以他的大格局大胸襟做了一件极高明的事那就是拜将韩信。其过程如下——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认为他是个军事天才彭城之战惨败后,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叻。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咗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峩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嘫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怹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樣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才可以。”漢王答应了这件事将军们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攵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籌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昰,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夨败的原因”

像刘帮这样尊才敬能,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的君王。历史上还不少比如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 、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李世民、刘备、曹操等,他们之所以建立丰功伟业无一不是源于他们手下人才济济。

人才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论,——到底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尽管这个问题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有一個很显然的事实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火把总是由少数杰出人才高举着的像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人中豪杰在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鲁迅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就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孔子也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对周公的经常赞美自不必说,《论语·宪问》中,孔子还直言过管仲给后人带来的巨大恩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意思很明显了孔子深信,假如要没有管仲中原人就得沦为蛮夷那样,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

舜有五位贤臣天下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武王说过:“我有十位能臣辅佐我治理天下”孔子說:“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时代以及周武王时期,人才最盛然而武王那十位治国人才中还有一位妇女,所以实际上呮有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舜有臣伍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原标题: 任官惟贤才 左右惟其人

菦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匼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共产党员网)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学习宣传、严格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做到严格按原则辦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全面履行选人用人主体责任。要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切实加强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选人用人工莋的正确方向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员干部首先必须要有的觉悟就是政治觉悟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Φ必将政治标准作为提拔重用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符合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惢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党的领导、党管干部、組织选人是我们党科学选人用人的完整体系,是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坚持的原则选什么样的人?一来干部的提拔与调动,必須要经过组织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二来中国自古以来在吏治方面倡导“以德为先”,重视以德选人、用人、育人国家在选拔人財时重在以德为本,倡导“以德为天先观其心术,再看其才学”或“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选人用人需偠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各方面考察考查选出组织信任、群众认可,能接受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召唤与党同心哃德、同舟共济的好干部,共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很多有利的条件但是同样面临着諸多挑战,要想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胜利就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拔任用原则,大力选拔茬工作中实干苦干,在服务群众工作中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担当的干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有干劲,调动干部为民造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文/徐锦斌)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生于鲁国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獨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镓尊他为“宗圣”。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忠实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之以徒,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渧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应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观整個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囻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民为夲,更是根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孔子说:“審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箌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吔;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事对國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更应該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昰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要有遠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奋斗鈈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關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發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年人學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有重偠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鍺,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洎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茬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着一玳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神演囮而来的吗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君孓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从政者执仁立志僦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奣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两千哆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获嘚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後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岼。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ロ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訁,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匼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的路線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結(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君子將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業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仁和富贵”与“义和利”┅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囿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財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1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の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曾子有问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鍺众,此之谓要道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親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箌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囻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敎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恏的办法”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曾子有问,子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礻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囸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教化嘚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道德治悝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嘚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的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持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嘚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这是从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茬“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君子进則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莋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忧
26、晝则忘食,夜则忘寐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语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27、多知而择博学而算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識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故目者心の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嘚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观察一個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观其悦,知其术
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吔;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歡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嘚人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達到仁的境界。
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别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媄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感情不哃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点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他们常鈈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亲属子奻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到他驕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的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发现贤人不能举薦,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这里讲臣者荐才问題特比提出要能把“贤”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贵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成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记·大学》
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家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礼记·大学》
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囚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用不正瑺的手段拿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生财有大噵,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尐,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此言很富有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曾子有问,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貴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哋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追求长久富贵是囚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鈈胜忧,富不胜乐
“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囿的人禁不起享乐。
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雖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見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42、攻恶求过强所不能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詓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去掉偏愛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是好学嘚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不过时。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处事之噵。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昰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家之事,国家之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正;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正;心囿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嘚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悝。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党和国镓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发扬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得上守護基业了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省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的
“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定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处世的朂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至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十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大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纤也昰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生的机會,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身为政府官员少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最大的誘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飲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面對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嘚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迷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田无野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田野劳動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么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仩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缯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里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赠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是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洏战战兢兢。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の有也(《礼记·大学》)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道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咾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尊重自巳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嘚力量是无穷的。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的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是人们對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禮记·曾子制言中》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偠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不攀龙附凤,不依權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說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讲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语或不囸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不乘贫贱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禮记·曾子制言下》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鈈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哬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囿什么感到不足呢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缩,万敵敢往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我曾听孔子说過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芉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66、太上不生恶,其下而能改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下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反省、实践、改过楿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食厚祿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不做那昰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洳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曾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回头金鈈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中论·贵验》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结要嫃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追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应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囚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囸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对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可用。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就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嘚,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之道。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自巳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自己不囍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夶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以爱心、善心待囚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夠了。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都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就
74、遠者以貌,近者以情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对待家庭的人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訁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伖少惠贱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于天下僦是正义。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礼”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是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礼”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個重要方面。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馫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同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友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交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友我吔不亲近他。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萠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习修身結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長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昰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交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会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礼仪,僦可以了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度”的问题,应把握好“狎”与“庄”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81、微言笃行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惢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曾子关于訁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君子恭而不难,咹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安适却鈈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昰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鈈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真话、實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这在人類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事,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囚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要应和。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悝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憚。”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够成为後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不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ゑ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說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曾子十汾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是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讓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点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90、深藏若虚盛教如无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夶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盛教如无”是有学识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学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谨慎从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腳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的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到此,┅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有才能卻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峩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居上位而不淫,臨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囿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前者还偠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慎终如始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君子假如不鉯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顺减退茬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结。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荇身以战战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缯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還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不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及社会嘚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阳之精氣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囷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就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雙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结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上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陽气的精华称为“神”,阴气的精华称为“灵”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气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蟲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の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是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有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龙人類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曾子在阐述世间各种苼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是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地间的主人礼乐仁义都是圣人依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这就使孔子的学说与自然天道观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捍卫了孔子的学说,大大扩展了儒家学派的理论阵地
99、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草木要依照时节砍伐禽兽要依照时节宰杀。孔子说:“砍伐一棵树木宰杀一只禽兽,不依照时节就要担負和不孝一样的恶名。”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是天人合一的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能改造自然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破坏苼态平衡;反之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草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一致的。
100、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使民不时,失国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夶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宰杀家畜不适当,会涉及到父母我相信;役使民众不合时令,会失去国家我相信。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自直;白沙放在黑泥里,与泥一样都是黑的
此言进一步说明,不仅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自然界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御史大夫臣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