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留下彭德怀守井冈山,自己突破了白军的封锁,白军是指

  新华社南昌5月25日电(记者熊镓林)宽敞的柏油路旁伴着涓涓流水白墙黛瓦在青山翠林间星罗棋布,田块分布得像片片斑斓的画布……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坝上村处处是秀美乡村图景。而这个小山村更为人所知的是村口边山脚下的“挑粮小道”

  井冈山市茅坪镇坝上村里的红色主题研学教學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杰文 摄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不仅对井冈山进行了疯狂的军事“会剿”,同时还实行严密的经濟封锁。根据地内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品都很缺乏军民日常生活十分艰苦。

  为解决军队伙食和粮食储备问题红四军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等领导人即便军务繁忙也常随着队伍走山路往返50公里到宁冈等地挑粮。战士们心疼朱德为让他休息先后藏起叻他两根扁担。但朱德又拿毛竹削制了一根新扁担并写上“朱德的扁担”几个大字。

  不论生活条件如何艰苦红军中始终保持着官兵平等的优良作风。从军长到伙夫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柴菜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部队供给很少的情况下,红军官兵通过对夥食费精打细算的调拨和使用以及自己种粮栽菜减少费用支出,竟然还能结余下来少量伙食费这笔钱被称为“伙食尾子”,平均分发給部队官兵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指出:“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紅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在这样的艰苦岁月里共产党人乐观地唱着红色歌谣,把星星之火散播在中华大地上

  “那时红军官兵日常吃的就是红米和南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钟梅芳解释说红米便宜,且米粒粗糙吃完饱腹感强;南瓜吃了饿得快,但量大易播种

  穿越几十年光景,“红米饭南瓜汤”仍是井冈山人餐桌上的“常客”但定位从家常主食成了游客餐。

  井冈山市的村民正在打糍粑招待游客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在坝仩村,村民吴云月一大早便起床准备“红军餐”早年丧偶后,她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成人后来,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她积极参与村裏“红军的一天”培训接待,年纯收入能达1.5万元在坝上村,还有50多户村民像吴云月一样通过红色旅游脱贫致富。

  当演员、开农家樂、卖土特产……如今井冈山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全市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4万多元。

【责任编辑:吴亚芬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