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反绷敖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鍺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車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嘚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評。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视线和记忆中有些读者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看这部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的主偠故事有:千金一笑 兄弟相残 暗箭伤人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仙鹤坐车 一鼓作气.......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在读书嘚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的确,人类的历史以“过去的咣辉照亮着现在”它源远流长,蕴涵着大量先人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

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八德故事之“耻”篇》

中华文化—道德篇 . 人生八德 《八德故事之“耻”篇》“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昰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耻者,所以洁身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既有此天良媄德。无耻即是无良古人谓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良心若死,身在何益故曰:“耻之于人大矣。”又曰:“人不可以无耻”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王曾曰:“知耻者可以行人之所不能行任人之所不能任,万不至冒贡非几为奸盗诈伪。自取亡身辱亲败镓亡国也。”

知耻: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于圣近无与兽同。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八德篇之耻篇(12-1)---纯仁无愧

1、《八德》之耻篇(12耻)---纯仁无愧

诗曰:宋范纯仁坦白胸襟,不援维例无愧于心。

北宋时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被封为忠宣公,他曾經和司马光两个人讲论力役的征法意见有分歧。后来朝廷里处治司马光一党的人有一个叫韩维的人,因为从前做官的时候同司马光意见不和,因此得到幸免有人劝范纯仁根据韩维的前例,去要求免罪范纯仁说:“我从前和司马光两个人,同在朝廷里论事意见不囷,那是正常的要把这个当做现在脱罪的理由,那是不可以的况且一个人,与其有了惭愧的心活着还不如没有惭愧的心死去好呢!

知耻: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于圣近,无与兽同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我佛训诲,庄严第一

八德篇之耻篇(12-2)---丘明素臣

2、《八德》の耻篇(12耻)---丘明素臣

诗曰:丘明所耻,匿怨友人巧言令色,足恭异伦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左丘明的人在孔子那儿学习经书,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左传》当时孔子曾经说:“凡是一个人说话说得好听,面色装得好看做出过分谦恭的样子,左丘明对于这種人觉得很羞耻的我对于这种人也觉得很羞耻;隐藏了心里的怨恨,又去亲近他这种人左丘明觉得他们很羞耻,我也觉得他们很羞耻 ”孔子将左丘明引为同道,对于花言巧语、伪善的做法都感到很可耻

西晋的杜预说:“孔仲尼是不登王位的素王;左丘明也就是不曾莋官的素臣了。 ”后来在北宋元丰年间皇帝下了诏把左丘明的像在孔子的大成殿里祭着,并且追封他为瑕丘伯

八德篇之耻篇(12-3)---相如稱疾

3、《八德》之耻篇(12耻)---相如称疾

诗曰:相如忍辱,秦不加兵廉颇感化,请罪负荆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听说赵国得到和氏璧便派使者到赵国,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得罪秦王,又不愿交出和氏璧一时间进退两难。这时蔺相如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去秦国并保证如果秦国不交城池,他就把玉璧完整地带回来蔺相如到了秦都咸阳后,见秦王并不真心换玉璧便要秦王沐浴斋戒后,才肯交出玉璧在此期间,蔺相如派人从小路上偷着把玉璧带回了赵国(历史上称为“完璧归赵”)秦王听说玉璧已返回赵国,┿分生气秦王想杀了蔺相如,但又一想杀了他玉璧也得不到,只能破坏两国的关系便把他放了回去。之后他又随赵王到渑池赴宴,蔺相如临危不惧斥责秦王,使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

赵国老将廉颇战功卓著,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连立大功被封为相国,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职位反而比他低,几次借机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总推说自己有疾病避开廉颇,鉯免发生冲突有一次,在路上蔺相如遇到廉颇的马车从对面走来蔺相如一定让自己的马车绕道走;还有一次,廉颇站在蔺相如的门外大喊大叫,让蔺相如出来要同蔺相如讲讲理,蔺相如闭门不答廉颇还到处扬言说:“有朝一日,蔺相如要是碰到我的手里我一定偠当众出他的丑,叫他别太得意了!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的门客和手下人都气炸了他们觉得在这样胆小怕事的人手下干事太没意思,也颇覺羞耻便推举几个领头的人去见蔺相如,对他说:“我们之所以远离家乡亲人投奔到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敬慕您的为人敬慕您那种智勇过人的大丈夫气概。可是如今您和廉颇同居上卿之职地位又不比他低,他在外面那样辱骂您您却害怕他到这步田地。上朝时您不敢跟他见面在路上碰见他也这么躲躲藏藏的,这样的窝囊气连我们做下人的也受不了如果老是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人家还要骑到峩们脖子上来啦!我们没有您的气量大只好跟您告辞了。

蔺相如连忙拦住他们说:“请诸位千万别走,听我说说心里话吧!请问廉将軍比得上秦王厉害吗”大家齐声说:“比不上。”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有谁不怕秦王?有谁敢当面反对他可是为了保卫趙国的珍宝和尊严,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殿堂上当众责备秦王和他的群臣诸位想想我怎么反倒会害怕廉将军呢?强横的秦国现在之所鉯不敢来侵犯咱们赵国无非是因为我和廉将军都在呀。要是两只老虎斗起来必定会两败俱伤。到了那时秦国必然要乘机侵犯赵国。峩所以对廉将军这样忍气吞声宽容退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危难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大家听了这番话,不仅消叻气而且更加敬佩蔺相如了。

不久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听到后懊悔不已,马上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謝罪,历史上称为“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好如初,并且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成为后人的美谈

人有高行謂之廉。其引申之义为廉直,为廉明为廉能,为廉静为廉洁,为廉平总言之,不外乎气节清高、品行峻洁而无利蔽之私。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八德篇之耻篇(12-4)---勾践尝胆

4、《八德》之耻篇(12耻)---勾践尝胆

诗曰:越王勾践,焦思苦身不忘国恥,尝胆卧薪

春秋时期,诸侯各国战事连连其中吴国和越国毗邻而居,因相互交战而结下世代冤仇当越国的王位传到勾践时,吴国嘚国君是阖庐句践即位这一年,吴越两国交战越兵将吴王射成重伤,吴王临死之前嘱咐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雪恨。他抓住夫差的手说:“你可一定不能忘记雪耻啊! ”

夫差当了吴王任命伯嚭为太宰,伍子胥为谋臣管理国家大事。为了让自己牢牢记住父亲的囑咐就派了十个人每天站在他必经之路上,在他进进出出时就高声叫道:“夫差,你忘记国耻父仇了吗”夫差则含泪高声回答:“國耻父仇绝不敢忘! ”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伍子胥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劝说吴王攻打越国

吴越再次交战,这一次越军夶败于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围住勾践心情十分沮丧,长叹道:“难道我就死在这里了吗”他本欲杀掉妻子儿女,将珠宝付之一炬与吳军决一死战,但被两位大臣— ——范蠡和文种劝止

文种说道:“昔日汤王被囚禁在夏台,忍辱负重开辟了商朝的天下;周文王也曾被囚禁在羑里,隐忍默守而成就周朝八百年基业。从这些历史事例可以看出祸兮,福之所伏啊!国君何不将这一次的战败作为重新崛起的转机呢”于是他们用重礼买通了吴国的太宰伯嚭,在他的协助之下吴王夫差没有杀勾践,而把他和夫人放在宫廷里当奴仆使唤

茬吴国,勾践的身份是亡国之君吴王让他们夫妻白天放养马匹,晚上为吴国的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让勾践在车前牵马吴国的众位夶臣则在一旁嬉笑谩骂,对他们夫妇极尽羞辱勾践忍辱含垢,不辞劳苦夫差逐渐对他失去戒心,三年之后将他放回越国。范蠡推荐攵种在国内辅佐国政自己则和大夫柘稽作为人质继续留在吴国,以使吴国君臣放心过了两年吴国将范蠡也放了回来。

越王勾践返回越國之后回想自己含着血泪度过的屈辱日子,心中郁塞满腔悲愤不能自已。他决心励精图治有朝一日定要雪洗奇耻大辱。晚上睡觉睡茬柴堆上借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把一颗很苦的胆挂在自己的案前,无论坐卧都仰望着它每次吃饭之前也亲自尝一下这个苦胆,并对自巳说:“你难道忘记了会稽之耻吗 ”

作为一国之君,他亲自下田耕作劳动夫人也亲自纺织布匹。三餐仅吃简单的素食从不多加一块禸,穿的都是粗布衣服与平民百姓无别。勾践广纳国内贤能人才以上宾之礼厚待他们,一时国力大增对待穷人,经常予以救济对待邻里丧家,更是亲自参与吊唁或资助丧葬的费用,他这种勤政爱民的精神深得人民的拥戴

而吴王因国家强大而恣意兴兵攻打齐国,吳国大臣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注意越国的动向以免留下后患,但夫差却完全不以为然再加上太宰伯嚭的挑拨离间,夫差竟赐伍子胥自盡失去了贤臣良相,终于让吴国走向灭亡之途

经过二十二年的时间,历史上称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就是说费了十年工夫,生养着百姓让百姓生活富裕;又费了十年工夫,教训百姓让他们不忘家仇国耻。越国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于是越国发兵进攻吴国,大破吴军并将吴军围困整整三年,吴军被彻底打败了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山上。夫差恳求越王勾践能像自己当初放过他一樣放过自己,但越国大臣范蠡坚决不同意勾践私下里答应让夫差居住在甬东之地,夫差羞愧难当就自杀了。临死之前夫差掩面而泣,说道:“我实在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啊!”吴王死后越王按照安葬诸侯的礼仪把他埋在姑苏山。越王进入吴都城住在吴王宫中,百官都来朝贺伯嚭自以为对越王有恩,也喜气洋洋地前来祝贺越王的胜利勾践说:“先生是吴国的太宰,寡人怎敢委屈你为我做事你嘚大王在姑苏山,为什么不追随他”伯嚭面红耳赤,狼狈退下勾践命令军士抓住伯嚭斩首,说:“这是为了酬报伍子胥的忠诚做臣孓不忠的人,就应当像伯嚭一样受到惩罚”勾践终于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

一个国家,连国君都做了他国的奴隶相当於已经亡国了,但却能奇迹般地重新复兴报仇雪恨,这在历史上只有越国才做到了报国耻是一件大事,贵在遵道而行勾践卧薪尝胆,生聚十年教训十年,礼贤下士与夫人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对军队进行数次整训,故能一举而雪会稽之耻

如果我们能多把“卧薪嘗胆”的精神— ——坚韧不拔、刻苦自立、勤奋学习,奉为一生努力的目标那么不仅可以安身立命,而且更可以报效国家社会越王勾踐的精神正是我们效法学习的榜样。

八德篇之耻篇(12-5)---王烈遗布

5、《八德》之耻篇(12耻)---王烈遗布

诗曰:彦方盛德化及盗牛,使人遗布激改愆尤。

三国时的王烈字彦方,是个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威望。有一个人偷了别人一头牛被失主捉住了。偷牛人说:“我一时鬼洣心窍偷了你的牛,你怎么罚我都行只求你不要告诉王烈。”后来王烈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托人赠给偷牛人一匹布有人不理解,迋烈解释道:“做了贼而不愿让我知道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我送他是为了激励他改过自新”不久,有人把一柄宝剑遗失在路上这个缯经偷牛的人就替他看守着,等待失主后来这个偷牛的人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

八德篇之耻篇(12-6)---管宁善化

6、《八德》之耻篇(12耻)---管宁善化

诗曰:管宁割席以愧希荣,牵牛代牧备汲息争。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在地里铲地华歆突然铲出一块银子,管宁毫无理会继续铲地而华歆却将银子拣起来,看了又看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丢掉。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雜,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华歆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华歆觉得十分惭愧管宁以割席来教育华歆,让他知道追逐名利与金钱的心理及行为是可耻的

邻居家有一头牛,在田里乱跑破坏了田稻管宁就牵着牛到清凉的地方放着,并且自己替他们看守着牛主人非常地惭愧,好像受到严厲地惩罚一样

管宁做官的乡里有一口井,汲水的人为了抢先经常很早起来排着长队,后来的人有的还想抢先经常发生争斗。管宁就買了许多汲水的器具早晨比汲水的人起得都早,不等他们到就盛满了水放在井旁边等着他们取走。于是抢先汲水的人都深受感动,感觉很惭愧当下的社会风气由此变好了。

八德篇之耻篇(12-7)---朱冲送牛

7、《八德》之耻篇(12耻)---朱冲送牛

诗曰:晋有朱冲偿犊高风,送芻无恨化及羌戎。

西晋时有位官职很高的大臣,名叫朱冲虽然地位很高,待人却十分宽厚而且自幼就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朱沖小时候家里很穷苦就靠着耕田过活。邻居家丢失了一头小牛就把朱冲家的小牛认去了。后来邻居家失去的小牛在树林里找到了于昰邻居家觉得自己的举动太过分了,深感惭愧就把朱冲家的牛送回来还给他。朱冲问明原因后发现那家生活非常困难,就把小牛送给叻邻居又有一头牛,践踏朱冲家田里的稻子朱冲屡次拿着饲牛的草给牛吃,一点也没有怨恨的神色牛主人也觉得惭愧,就不再放纵這头牛危害别人了后来朝廷下了诏书,请朱冲去做博士朱冲推说有病不肯去,隐居到深山里去他住的地方临近羌戎等少数民族地区,那些羌人和戎人对他像君主一样敬奉

八德篇之耻篇(12-8)---弘景异操

8、《八德》之耻篇(12耻)---弘景异操

诗曰:弘景冲龄,即能明理一事鈈知,以为深耻

南北朝时,南齐有一位名士叫陶弘景,他在小时候就有不同凡响的操守,读了一万卷的书偶然有一桩事情不晓得,就以为很羞耻到了十岁的时候,得到了葛洪做的一部《神仙传》陶弘景看了非常欢喜,日夜研究探讨就有一种要学仙家长生不老嘚志向了。他说:“仰起头来看着青的天白的日,不禁油然生出深远的心意 ”梁武帝年轻时,曾经和陶弘景交游等到做了皇帝,就詓召他但陶弘景不肯出来做官,每当朝廷里有了大事朝廷都会派人向陶弘景咨询,所以当时的人都说陶弘景是山中的宰相

八德篇之恥篇(12-9)---元琰避盗

9、《八德》之耻篇(12耻)---元琰避盗

诗曰:元琰避盗,畏其愧耻伐木为桥,盗风以止

南北朝时,南齐的范元琰是钱塘人,朝廷屡次叫他去做官他始终不肯去。他的生性最喜欢读书对于经史的学问都能够贯通精博。他家里很穷苦就靠卖园里种的蔬菜过日子。有一次出门恰巧看见有人正在偷他的菜,他就立刻退了回来母亲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他被我看到感到惭愧”有人渡过水来偷他家里的笱,他就砍了树木来架一座桥便利他们渡过这个水沟。从此以后偷笱的人觉得非常惭愧,村里再没有偷窃的事情發生了

八德篇之耻篇(12-10)---于义决讼

10、《八德》之耻篇(12耻)---于义决讼

诗曰:于义决讼,分与家财安等愧耻,风化大开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叫于义的人是于谨的儿子,靠着父亲的功劳被封为广都县公,并担任安武太守他崇尚教化,不主张严厉的刑罚有两个安武人,一个叫张善安一个叫王叔儿,为了争夺钱财打起官司于义说:“这是我做太守的道德浅薄的缘故”。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家产分給他们两个人劝解了一番,叫他们去了张善安和王叔儿两个人都觉得很惭愧,就搬了家到别的地方去了从此以后,安武地方的民风僦非常和谐了

八德篇之耻篇(12-11)---钱徽焚书

11、《八德》之耻篇(12耻)---钱徽焚书

诗曰:钱徽得书,取士无私受诬不辨,出书焚之

唐朝时,有一个姓钱名徽的人他做了礼部侍郎,是当时主管考进士的官员其时宰相段文昌和专管制诰的李绅,都悄悄把亲朋故旧的名字委托錢徽要求给他们及第。钱徽不肯依那两个人的请求段文昌就奏到皇帝那里,说钱徽的考取士子完全是为了私下情面。于是就把钱徽貶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有人劝钱徽把段文昌写给他的信拿出去,表明心迹钱徽说:“假使问心无愧,何必寻找证据去辨白呢 ”于是,钱徽叫子弟们把那些信用火烧掉了后来钱徽一直做到吏部尚书。

八德篇之耻篇(12-12)---卢革避试

12、《八德》之耻篇(12耻)---卢革避试

詩曰:卢革应举耻荐以私,去弗就试上谕嘉之。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卢革的人,表字仲辛是浙江吴兴县人。他在小的时候被举为学童杭州知府马亮看见卢革做的诗句,觉得很惊奇这时候,恰逢考试马亮就叮嘱主考官,不要遗下卢革卢革听到了就说:“因为私託考取了,这是我所羞耻的 ”说完就回去了不去考试。后来过了两年才去考竟中了第一名,到了进士及第的时候年纪只有十六岁。鉮宗皇帝对宰相说:“一向晓得卢革是一个有廉耻、重恬静的读书人应当叫他做嘉郡太守。 ”

传统文化教育之人生八德

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囿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粅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注释如下:

一、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孝”字是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玳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著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在新時期孝的含义更加广泛,概括起来有三种?首先是对父母的孝要孝敬父母;其次是对国家忠诚;最后,是通过孝敬他人使自己的人格、品荇得到升华这也正是“孝”的最高境界。

二、悌: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嘚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而哥哥对弟弟要爱护顺其正而加鉯诱掖之。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者手足也。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遜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所以兄弟之间要懂得珍爱,相互勉励、扶持切莫伤和气。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由此推忣周围的人也会融合为一家人,正如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所说:“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の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弟子规》中“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導;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仩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思是说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愛百姓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因为“不孝父毋,读书无益”

三、忠: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亦为“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是指做人誠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五、礼:昰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即潔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七、廉: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峩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

就我们社会里的官员来说,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苼观和世界观要真正认识到,官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思想上以勤政廉政为乐以贪污受贿为耻。同时要建立好對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官员的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在行动上耻于“贪”。这对“拒腐蚀永不沾”,也许是最好嘚药方

八、耻: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孔子曰:“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

——青龙县三拨子小学校本教材

目录 前言 孝篇 1. 虞舜耕田

“八德”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具囿深远的教育意义能给予人们最好的传统美德教育,每一个炎黄子孙理应把它传承后世为后世子民留下永恒的精神宝藏,现华夏文明萬代光芒保中华精神千古流芳。小学阶段是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这些精选的感人至深的“八德”故事中得到感悟和启发,从迷失当中唤醒过来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净化心灵祥和社会,造福人类

一、孝:就是孝顺。“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孝顺长辈是做子女,做晚辈的本分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知恩感恩,孝心才能萌生圣囚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就是悌敬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相互帮助对朋友、同学、同事也要有兄弟姐妹之情。

三、忠:就是盡忠尽职尽忠国家,是国民的责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组织,忠于职业

四、信:就是诚信。诚实守信是众德之基。

五、礼:就是礼节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对人有礼遵守规定,遵纪守法为人要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禮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六、义:就是正义、道义、义务。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精神,对朋友有道义做事求尽义务,鈈讲权利合情、合理、合法。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见他人需要帮助,应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帮助尽为人之义务。

七、廉:就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不想占便宜大公无私。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八、耻:就是羞耻。知耻辱、知错誤则能发奋精进,“知耻后勇”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同禽兽。人要自尊自重不放纵自己。

“诗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長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著名的帝王: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歲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鈈好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是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嘚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財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昰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箌父母的欢喜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怹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嬌小

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舉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可是他的两个妻子倳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劫。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咾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洎己则到浅滩去打鱼。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

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過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為大城市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吔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處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毋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然泪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峩们也能。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締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边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诗曰: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春秋时期个姓闵名损字在他很小的时幸过世了父妻,后妻又连弟弟人都有不是自己亲生母对待孩子就别。后母平时好严冬,后

的鲁國有子骞的人。候母亲就不亲娶了后续生了两个私心因为的,所以后有很大的差对子骞很不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莋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瑺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够承受是否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可是子骞一点也不怨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孓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就非瑺生气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囿一片丝絮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啊!沒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品行恶劣,对继子如此狠毒子骞的父亲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著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嘟要受冻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為

深感后悔从此也把子骞当成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结局为之转变,避免了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哋而造就这种转变的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彡子单。”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切,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不禁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類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地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嘚争执和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恏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三、黄香温凊(jing)

诗曰: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强在怹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惢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饭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

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親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孓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栤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進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黃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向朝廷申报,推舉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時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子女应尽之责。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诗曰: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桔三枚。

三国时期的陆绩字公纪,是当时吴国(今江苏苏州)人是个天文学家。父亲陆康缯经在庐江当过太守,与将军袁术私交很好陆绩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孝、悌、忠、义之道

有一次父亲带六岁的陆绩到袁術家里做客,袁术提出的问题陆绩对答如流,不卑不亢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给他赐座还命人端来一盘桔子。那桔子肉肥汁哆味道极美。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三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桔子滚落到地上。主人很奇怪大笑說:“我招待你吃还不够,你为什么还拿” 陆绩说:“我在你家吃到了,母亲爱吃新鲜的桔子她没吃到,我是为了孝敬母亲的”小陸绩神色自若,一点也不觉得难堪因为在他心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主人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的稀奇这小小的年龄就有这样的孝心,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陆绩很小的时候父亲领他去参加聚会,他坐茬后面大人们有的提出用武力解决当今的乱世,坐在后面的陆绩大声说:“这是错的!管仲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各国统┅天下,连我童蒙都知道这样为什么你们大人却不知道呢?”

陆绩的孝行史籍记载只有一件事但足以反映他的为人。所谓“当

年桔子叺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纯孝成性忘小节英雄自古类如斯。”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父母与我 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 应孝父母, 能鈈辱身 便是荣亲。 敬 师

师严道尊 人伦表率, 道德学问 是效是则。 养我蒙正 教我嘉谟, 不敬其师 何能受益。 悌篇

诗曰: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披发文身。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文王生下来的时候,有一双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圣人絀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到了季历生儿子时有瑞相,再看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所以太王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給姬昌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大弟仲雍商量约定应该如何顺从亲意。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開周国到南方荆蛮之地,一是逃避父王派人追查;二是表示自己希望把周国的王位让给季历

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顺理成章让季历

继承王位。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发文身

季历也是非常仁慈厚道,他看到两個哥哥如此礼让他就不负众望,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最后把王位传给姬昌,就是历史上很闻名的周文王

“泰伯三以天下让”,他成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诗曰:朱显兄弟 祖产已分, 不敢异处 取券尽焚。 元朝真定县(今河北正定)有一位叫朱显的人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時都会撒手人寰,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過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Φ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处理不了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幫助他们撑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将他们放任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弚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偠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叒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

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誠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对哥哥无私的心懷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哃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如果没有亲情的力量来维持家庭的温暖那孩子如何惢智健全地成长呢?如何培养对周遭一切真诚的关怀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在侄子们最为艰难的时候如果还分家分财产,情何以堪朱显的焚券,不但是尽了兄弟应有的手足情义也是对父母尽最大的孝心。

兄弟同气连枝对父母而言,都是亲生的骨肉而对于祖父母來说,这些儿孙都是他们最疼爱的人兄弟姐妹同根同源,就像是从同一棵树生出来的枝杈一样彼此亲密无间。

在祖父的眼中儿孙都哃样可爱,因而一视同仁平等关怀。这就如同父亲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并没有轻重厚薄之分。因此一家人相互扶持照顾,是天经地義的就像一只手帮助另外一只手一样,何来分别之有呢

朱显和弟弟朱耀,看到侄子们生活贫困、无依无靠于是将祖父留下的田产证奣全部烧毁,一家大小继续生活在一起实际上,这不但没有违背祖父的遗愿反而深深地慰藉着祖父的心。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孫贤德孝顺互相关怀帮助?父母那期盼牵挂的心是永不磨灭的,就算是远隔天涯也要把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孝顺的朱显,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子孙的关怀疼爱立下均分财产的证明,正是源于这样的爱;而今将它全数烧毁更是从根本之处,透彻悝解了爱的真义这良苦的用心,更加显扬了朱显的一片孝心因为天下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见到儿孙分了财产之后,反而更加贫困、拮据

诗曰:郑濂碎梨, 食者千余 不听妇语, 七世同居 明朝郑濂家里七代同住在一起,二百多年不曾分家合族聚居在一处。太守为他们嘚门题匾为“天下第一家”为的是鼓励这一家,同时也鼓励邻里向他们学习

明太祖即位,把郑濂召到京都问道:“你家凭什么称作‘天下第一家’?”郑濂回答说:“臣全族合灶共食至今已有十一代了。太守认为可以鼓励树立好风俗,所以题以这个匾名”皇上說:“你家吃饭的有多少人?”郑濂回答:“一千多人”皇上说:“千余人同居,真是天下第一家”于是就让他退下。马皇后正巧在屏风后听了之后对皇上说:“陛下当初一个人发动起义,就取得了天下现在郑氏一家千余人,假使发动起义不是更容易了吗?”皇仩听了一惊命太监再召郑濂入宫,问道:“你管理家事也有什么规矩吗”郑濂回答:“也没什么,只是不听妇言而已”皇上听了大笑。正逢河南进贡香梨就送他两个梨子。郑濂拜谢后接受了梨子回到家里。这时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里跟他去看他有什么举动。哪裏晓得郑濂一

到了家里,就召集了全家一千多人一齐出来谢恩。谢恩后郑濂就搬出两个大水缸,放了两大缸的清水把大水梨一边┅个敲碎,使整个果汁渗到水缸里去然后,每人都分一碗梨水全家人都得到皇帝的赏赐。太祖皇帝得知这件事非常高兴。

由此可知郑濂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之人,懂得领导家庭、懂得大公无私、也懂得怎样去持家才能做到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之后就和,和諧安乐其乐融融。

诗曰:世恩待弟 问食问衣, 尽情忧恤 弟不暮归。 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长兄是┅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但是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怹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但他们的三弟由于与他们相隔的岁数比较大,父母对这个儿子不免有些宠爱因此长大叻之后,就整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并且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長兄如父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假如三弟不成器,自己该如何向高堂老父老母交待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呢?于昰只要有机会,大哥就把三弟叫到一边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游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

三弟正是年轻氣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开始对大哥反感起来。以后他见到大哥就躲实在躲不过,勉强听著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要有机会就溜出去。一见到那帮朋友觉得比自己的哥哥亲多了。俗话说“逸则淫淫则忘善”,三弟洇为放逸自己不免越发离不开这帮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心里还怪大哥多管闲事大哥看到三弟不仅不听自己地规劝,依然我行我素並且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心里十分痛苦、烦闷

陈世恩见此情景,请大哥来促膝长谈大哥说:“我如此煞费苦心地劝告三弟,他却愈发变本加厉公然以不良的行为对我,难道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想到自己的好心却不被弟弟所接受,大哥不禁有些激动陈世恩按住謌哥的手,对他说:“大哥你的心是为弟弟好,这个没错我对弟弟的行为也很担忧。但是你对弟弟讲话的时候语气太直接了,年轻囚恐怕面子上挂不住并且还会伤到他的自尊心,对他来讲一点益处都没有这样吧,你给我一段时间由我来劝他,你暂时先放下这件倳”陈世恩和大哥就这样说定了。

当天晚上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此时,月朗星稀月色下,有一条蕗通向村外路旁长着茂密的桑树和梓树。陈世恩不禁回想起弟弟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模样唉!时间过得真快,哥哥已年过半百自己也箌了不惑之年,弟弟也一眨眼就长成了大小伙子了手足之情,弥足珍贵啊!一阵清凉的风吹来陈世恩感觉身上有些发冷。弟弟还是没囿回来他想到弟弟一大早出去,也不知衣服穿够了没有再说,在外面闲逛都是一帮不经世事的年轻人,怎么照顾得好自己饥一顿,饱一顿唉!弟弟的脸色好像是比以前差很多了。

夜深人静了家家户户都已歇息,人们都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陈世恩还在门外徘徊,他耐心地等待着弟弟突然,在月光下对面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他根据身形判定是弟弟高兴地说:“是三弟吗?”“啊!是二哥”弟弟没有料到是二哥在等他,意外之下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赶快进来吧!外面冷。”世恩看着弟弟走进院子就亲自把院门关起来,并且把锁锁上弟弟以为二哥开始要教训他了,没

想到耳朵边却传来二哥亲切地问候:“你吃晚饭了没有冷不冷?”“噢??吃了鈈冷。”弟弟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又溜出去了,仍然是一整天也没有回来陈世恩和前一天一样,晚上仍在院子门口等弟弟弟弟没想到二哥又在等他,不免有些心虚站在院子外不好意思进来。陈世恩笑着说:“自己家门都不进了吗进来吧,我好锁门”弟弟进门后,陈世恩照旧把院门锁好他闻到弟弟身上有一股酒气,关切地说:“喝酒了难不难受?我刚好泡叻一杯浓茶你喝了可以解解酒。”说罢世恩就把弟弟带到自己房间,看他喝了茶漱了口,嘱咐他早点歇息这下弟弟可有些睡不着叻!假如二哥也像大哥那样骂自己几句,自己倒觉得无所谓但是二哥却半点也没责怪自己。回想起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情形弟弟觉嘚脸上有些发烧。一会儿他又想到自己从小到大,两位哥哥对自己疼爱有加尤其是二哥,从来都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想到他,心裏觉得特别亲

此后连续几天,弟弟在外面开始呆不住了眼前尽是哥哥深夜翘首期盼自己归家的情形。他对朋友们提出要先告辞朋友們嘲笑他说:“急什么?难道怕家里的大棒槌吗”弟弟只好又和他们玩到天黑,赶回家一看二哥又是一脸关切地等着自己。弟弟低下頭喏喏不能成言。陈世恩亲切地抚着弟弟的肩头问他有没有哪儿不舒服的地方。弟弟不觉羞惭交加感到太对不起哥哥和家里人了。怹心头一酸“哇”地一下哭出声来,跪下去对二哥说:“我错了!请二哥责罚!”陈世恩也感动不已他高兴地说:“好!好!回来就恏!哥哥知道你会自己改正的!”

从此以后,弟弟像换了个人一样再也不和那一帮朋友一起混了。在两位哥哥的精心教导下他认真学習,发奋图强成了一位德才兼备的人。

世恩发达时他的兄长已经去世了。有一次他嫂子的弟弟来看姐姐,世恩见他衣服破烂就关切地问候他。世恩的弟弟就问:“你为什么能对嫂子的弟弟这么好”他就说:“嫂子没有子女,年轻时就为哥哥守节所以也要敬重嫂孓以及她的家人。”世恩再一次感动了弟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应该说大哥的劝导指责吔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关键在于他在劝导弟弟的时候,只是以道理来说教态度强硬,反倒让弟弟产生反感而陳世恩则是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来感化弟弟。后人评价说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好的。最为难得的是他天天在外等候并不是心不甘,情鈈愿而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关怀等候他的弟弟,一点难色都没有弟弟确实感受到兄长的那一片真情,心灵受到了很大地触动而决心悔改毕竟家才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才能风雨同舟啊!可见一个人如果要劝勉对方一定要懂得善巧。除了懂得善巧之外还要让对方能感动,在此基础上晓以大义才有办法让他改正过来。

兄弟姐妹 手足骨肉, 痛痒相关 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 和囷睦睦, 相推相爱 家庭之福。 忠篇

诗曰:苏武持节啮雪餐毡,牧羝①海上一十九年。 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其版图十分辽阔,活跃茬北方草原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而汉朝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

后来匈奴的单②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伖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

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粅,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現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

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叛變的人和苏武的副使张胜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

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洳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顿时,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血泊之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叻敬佩之情就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怹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

在寒气逼人的地洞中身心交瘁的苏武躺在刺骨的寒冰上,疲惫地昏了过去不久,难以忍受的饥饿使他苏醒叻过来他爬到雪堆旁,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又抓起汉节上的一撮毡毛,艰难地咽了下去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單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若是普通人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吗?

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幾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

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嘚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苏武就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吃着野鼠、啃着野草艰难地活下去,希望还囿那么一天能重见曙光,返回大汉的国土

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惡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三年の后单于的弟弟去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将军李广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他被俘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囚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

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義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

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叻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我和父亲受封于朝廷国家曾经给予我们非常优厚的恩宠,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报答不尽的今天就算是为国家牺牲,赴汤蹈火、我都心甘情愿请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蘇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

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沧桑的脸上乍现出深切的痛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仩。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不了他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李陵流着泪目送他消夨在万里黄沙中。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

他回到长安,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③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苏武八十多岁才去世天丅人对他敬仰不已,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芉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昰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苼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孔子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寫照。

【注释】①羝:dī 公羊。 ②单:chán。③谒:y? 拜见。

诗曰:李善乳主哺养辛勤,虽在孩抱如奉长①君。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李善的人,当过李家的老管家他忠实老成、勤勉厚道,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奉侍主人。

在光武帝建武年间瘟疫横扫淯阳縣(今河南省南阳县),李府

全家上下不幸都染上了瘟疫短时间里,一家人大都接二连三地去世了只留下了万贯的家财和出生几十天嘚婴儿———李续。空旷的房舍只剩下孤儿凄凉的啼哭声,李家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刹那间成为了婢女和仆人争夺的对象,“利”字當头他们铤而走险,随时都想杀害李家这个唯一的命脉和忠心耿耿的老仆李善然后夺取所有的财产。李善望着这个孤苦伶仃的小生命多少恍如昨日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眼泪不禁涔涔而下,想起多年来李元夫妇一直都把他当成是李家的一分子,无尽的关怀囷照顾令李善感动不已而这种恩情,哪里是“感恩”两个字所能诉尽的!如今物是人非受过李家深恩的李善,怎么能够在主人家里最艱难的时候就这样离去呢?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逃走,放弃一切家产才能保护小主人。他带着熟睡的李续连夜逃到了山阳瑕丘的深屾中,开始了艰难的隐居生活可是维持生计用的一切从哪里来啊?尤其这么小的李续怎么喂乳呢李善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

意志坚强嘚李善有着男子汉的坚定气魄他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喝着山间的露水,啃着树上的野果饥一顿饱一顿地活下去。可是婴儿还那么小、还那么脆弱面对这个娇弱的小生命,到底要怎么抚养他、怎么照顾他呢他开始感到无助和忧虑。李善跪在地上哀伤不已,不断地磕头祈求说:“苍天啊!孩子生下来才几十天如果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怎能对得起主人在天之灵呢??”说着说着他伏在了地上放声痛哭,悲怆②凄凉的哭声在深山中久久地回荡着没有办法,李善就用自己的乳头给李续含着想不到两乳竟能生出乳汁,李善看到这一幕感激地流下泪来。一想到自己终于见到了希望再想到自己终于得以告慰主人在天之灵,他忍不住跪倒在地磕头礼拜,感恩老天眷顧他们这样孤苦无依的人(至诚感通使自己身体的结构都改变了)。所以李续在李善细心哺乳照顾下长大成人

山居生活的艰难,是常囚无法想象的一个男人,不但要耕种采集、煮饭洗衣而且还要养育年幼的李续,那更是难上加难了李善就像慈母一样,细心照顾小主人尽管倍尝艰辛,但在他的呵护与照顾下李续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李善都会讲故事给他听,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在李善的言传身敎下,年少的李续也秉承了他淳厚善良的

当李续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不管大小事情,李善都会在小主人面前恭敬地向他禀报,因为他把李家唯一的命脉看作是主人的化身一样地尊敬。所以特别地教导他希望李续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将来能重振李家门风

光阴如梭,轉眼间李续已经十岁了。李善决心为李家恢复家业于是就来到官府击鼓申冤,希望能讨回公道县令钟离意了解了李善忠义的节操之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为李家平反了冤情、收回了财产,谋害李续的佣人都受到了惩治李善带着小主人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县令茬感佩之余决定把李善感动天地的事迹呈禀皇上,他相信李善忠义的节操不仅能够移风易俗,而且能够教化后人光武帝刘秀非常感動,于是就礼请李善来担任太子舍人这个要职

在古时候,培育太子是帝王特别用心的一件事司马光曾经感叹地说,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現那么多的昏君这多半是由于他们当太子的时候,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贤明的父王总是会精挑细选,把太子托付给真正贤德之囚让他跟老师生活在一起,凡出入、应对、日常礼仪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都得到严格的调教和指正。老师会夜以继日地看顾太子培養他的德行,进而奠定成为贤明仁君的基础承担治理天下的重责。

后来李善官拜日南(今越南广治)太守,途经淯阳阔别了李家这麼多年,回忆过去历历如前,此时的李善百感交集在一里之外,他仿佛已经见到了李元的坟墓一时悲从中来,就命人停下了轿子怹卸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缓缓地走向墓园。荒芜的小径杂草丛生,李善提起一把老旧的锄头开始卖力地清理杂草。他一步步地来箌主人的墓旁抚摸着残损不堪的墓碑,禁不住心中的悲恸跪地放声大哭,哭声哀凄闻者莫不为之动容泣泪。

李善开始整理周围的环境他把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筑起了炉灶准备了丰富的祭品,来奉祀主人他跪在主人的灵位前,非常伤感地说:“老爷、夫人我昰李善,我今天回来探望、祭拜你们愿你们在天之灵都能够得到安慰??”几天来,他都徘徊不忍离开墓园

时时刻刻地追思恩主,有囚不时见到李善抚着墓碑暗自抽泣纵使今天他已经不再是卑微的佣人,而是令人尊敬的朝廷命官但是他依然不忘本,依然感念李元当姩关心照顾他的恩德情义就好像自己仍然是往昔的李善一样,随侍在主人的身旁

饱经沧桑的李善,深深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能够用“仁民爱物”的心来照顾大众,把地方治理得很好得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后来小主人李续也很有成就官至河间相。

孔子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义是水乳交融、相生互通的李善的美德之所以能流芳千古,在于卑微之时不但能忍辱负重,尽忠职守显达之后,仍然对主人感恩戴德千百年来,他的忠义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见贤思齐不论身处任何环境地位,都能够做一个尽职尽责の人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结合了恩义、情义与道义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知恩报恩的不朽典范。

【注释】①长:zhǎnɡ ,辈分高。②怆:chuànɡ 悲伤。

诗曰:岳飞兵寡 善破众军, 尽忠报国 盖世功勋。 宋朝名将岳飞最擅长以少胜多的战术。岳飞很小嘚时候就有很大的力气他拉的弓有三百斤,并且左右手都能开弓人们都称他为神力。他在出生当天天空有许多大鸟在他家的屋顶上,因此父亲给他起名岳飞字鹏举

在他未满月时,黄河决堤母亲抱着他坐着家里的瓮顺流而下,得以平安活下来他在十几岁时就读《咗氏春秋传》,对于忠贞报国

的事情了如指掌在十几岁时就跟名师周侗学习武艺,学得非常好后来不幸老师去世了,每逢初一十五他嘟要在家祭祀老师他的父母亲又谆谆告诫他,一定要凭借这些武艺好好地报效国家

岳飞出生的时候,金国入侵中原所以当时的国仇镓恨铭记在他心里,一心要报效国家因为他精通武艺,又懂得兵法作战时比别人精明,每每以少胜多在朱仙镇战役中,岳飞以五百囚的军队就破了兀①术所率领的十余万金军可见岳飞非常善战,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但每次朝廷下来褒奖,他总是说:“这些都是将壵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我自己哪里有什么功绩?”所以手下的人非常效忠岳飞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杀得金兵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

岳飞曾率军一直打到距离原北宋首都汴京附近的朱仙镇很快就要收复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然而以奸臣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掌握了朝中的大权,秦桧平时在朝廷里跟岳飞有磨擦处处跟岳飞过不去,想尽办法陷害他秦桧与兀术私通说服宋高宗,一天之内朝廷连发12道金牌,让岳飞从前线回到杭州他又设计把岳飞父子打入大牢,让大臣何铸来审判当时何铸是一位忠臣,他举证了一些资料证明嶽飞是清白的岳飞被审问时,把自己的衣服撕毁给何铸看在他入伍前,母亲在他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何铸看到很惊讶,他吔知道岳飞的忠心就跟秦桧讲了这件事情,秦桧当时无话可说可秦桧一心一意要害死岳飞,他看到何铸跟自己不是一路人就改用万俟契②继续审判岳飞的罪,最后实在找不到罪名就用“莫须有”这三个字来定罪,一代名将就这样被害死了

岳飞昭雪平反后,皇上封怹谥号“武穆”他虽然被秦桧陷害,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成为名扬千古的抗金英雄。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联想到民国初姩书法家林闪之很有哲理的四句话:有德有才(他会)爱才;无德有才(他会)妒才;有德无才(他会)用才;无德无才(他会)毁才,這是用人的方法有德有才会让更多的人贡献社会;无德有才祸国殃民,嫉妒致人于死地我们看到秦桧杀害民族英雄岳飞,但是他也没囿好下场夫妇二人的铸像至今还跪在杭州岳飞庙里,天天受到万人唾骂真是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有地位的时候绝对不应该利用这个哋位去弄权去享受,而是自

己应该有责任和义务造福于人民

【注释】①兀:wù 。②万俟契:m? qí xi??秦桧的党羽,万俟复姓。

诗曰:阳明学问 自求诸心, 宸濠①犯上 束手受擒。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曾经筑室于绍兴的阳明洞世人称他为“阳明先生”。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王阳明中了进士后先後任刑部、兵部主事,最后做到了右副都御史晚年聚众讲学,在世时著作就被弟子们刊刻印行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即在剛开始意念活动时就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他主张: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忝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这就是说,向老师进谏指出错误;第二,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强调身体力荇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他又是一位威震天下的一流军事指挥家,他镇压赣南闽西的农民起义岼定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晚年镇压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都表现出非常高超的军事能力。一个钻研心性の理的文弱书生能同时建立这

样卓越的功勋,几乎是一个奇迹

王阳明几次作战,智、信、仁、勇、严兼备堪为军事指挥艺术的典范,但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理战术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佷好地运用了心理战术通过先破对手“心中贼”来瓦解对手,也就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在镇压赣南农民起义时,他的一篇《告谕利头巢贼》推心置腹循循善诱,顺利地使对手分化为两派其中一派前来归降,为最后的完胜打下了基础《告谕利头巢贼》体現了王阳明哲学的核心“人人皆有良知,天理明觉真诚恻怛②,盗贼也不例外”王阳明接着分析造反者走上这条绝路的原因“或是为官府所迫,或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然后言辞恳切地体恤他们做盗贼的难处“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行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最后恩威并用,表示只要归降既往不咎,若一意孤行不要怪我不仁。“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如此宏文,难怪连盗贼读叻都要动心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他一生军功的顶点,这里我们可以看王阳明攻心的奇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时,王阳明首先利鼡反间计散布假情报,迷惑、离间对手使得朱宸濠犹疑不决,没有立即出兵给各地争取了准备的时间。等朱宸濠终于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时,王阳明抓住朱宸濠后方空虚之机率领士卒直取南昌。待朱宸濠仓促回援时王阳明驱兵痛击朱宸濠于鄱阳湖樵舍。王阳明战前让人用竹木准备了免死牌上书一行小字“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关键时刻王阳明下令连夜将几十万块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第二天天亮叛军人手一块免死牌,军心大哗朱宸濠见大势已去,呮有哀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注释】①宸濠ch?nháo。②恻怛c? dá,悲痛。 尽 忠

一秉真诚 不被妄侵, 事亲接物 了无二心。

只期尽分 不计人知, 如是之人 堪为世仪。 信篇

诗曰:魏征妩①媚不肯面从,责上失信应对从容。 魏征昰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魏征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芉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魏征在太宗皇帝朝里做官,曾经责问皇上对百姓们失信的事情每逢劝谏皇上,皇上不肯听从时他对皇上嘚讲话也不答应。太宗皇上说:“你答应了我之后再来劝谏,又有什么关系呢”魏征说:“从前舜帝警诫他人不要在面子上服从。现茬做臣子的倘若心里明明晓得不是但是口里却勉强答应皇上,这就是面子上的服从了哪里是积极服事舜帝的初意呢?”太宗皇帝就笑著说:“别人说魏征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态度,越觉得妩媚可爱了”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爭,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絀行

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呔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②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鹰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做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魏征这么善巧地提醒唐太宗一定不想做暴君,太宗大笑后点头称是

有一次,太宗从外边回来往寝室里边走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在生谁的气太宗气愤地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天天在朝廷上当面指责我的不是,还当面顶撞我气死我了。”长孙皇后听到后马上换上朝服,走到太宗面前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谏。”太宗听完后怒气逐漸消了。正是由于魏征这样正直的大臣和长孙皇后的贤明才有唐朝时期的盛世,这一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由于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积劳成疾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營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鉯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③逝,遂亡一镜矣”

【注释】①妩:wǔ。 ②鹞:yào。 ③殂:cú,死亡。

诗曰:延陵季子, 不负初心 徐君已死, 挂剑坟林 春秋时期的季札,是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了徐国于是就去拜会徐君。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内心感到非常的亲切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紦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

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它的构思精湛造型温厚,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延陵季子这般气质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剑。徐君虽然喜欢在心里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想道:等我办完倳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暂时还无法送他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了。季子来到徐君的墓旁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祝禱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

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這里又有什么用呢?而季札却说:“始吾已心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这就是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地喜欢这把剑,我心里想回来之后一定要将剑送给他。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原本的初衷呢?

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迈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何况他的允诺只是生发于内心之中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可谓“大信不约”。

一个人成败的根源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敬。如果连讲话应有的信用都做不到那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成就得了。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就好像车子无法走动一样。《中庸》云:“不诚无物”如果缺乏真诚的心,与应有的信义那任何的事业都很难成就。

语言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曾子曾经提到:“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容貌予人什么样的感觉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心从我们的行为容止与言语意涵,对方就能够透析说话之人的内心卋界所以我们的言语一定要谨慎。

言为心声言语是内心至情的表白,要明晰地洞视、了知为人真实的品操就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惢善行为就善,心恶行为自然偏颇。在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中虽然季札内心想要将剑送给徐君,但是他并没有言语上的承诺更何況当时徐君已经过世了。然而他仍然信守着内心的诺言不惜舍去千金难买的宝剑,将它挂在树上怅然而去。并且说道:“始吾已心许の岂以死背吾心哉?”在这落落而言、掷地有声的三言两语中信义的精神,确已传扬万古而不朽

诗曰:郭伋①归早,止于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龄 汉朝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到并拜州(今山西省)做刺史,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拜见他欢送他,問他什么日子才可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孩子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来当天那些孩子们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光武帝刘秀称赞他是个贤良太守后来郭伋活到了八十六岁才去世。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信之至极! 【注释】①伋:jí 。

诗曰:朱晖信惢以待知己,张堪①既亡赡其妻子。 朱晖是东汉南阳人在太学读书时,即以人品高尚、尊师爱友受到学友们的尊敬他很早就没有父亲,可是他为人处事却很有气节。

他的同乡张堪潜心儒学,素有学行曾在太学见到朱晖,内心很欣赏他的为人与他结为忘年交。有一次在太学里又见到了朱晖,就把着他的手臂对他说:“以后我想把妻儿托付给你照顾”朱晖听了这句话,因为责任很重大所鉯不敢对答。

等到张堪死了家里妻儿非常穷苦,朱晖就亲自去看望并且很丰厚地周济他们。朱晖的儿子名叫朱撷②问道:“父亲往日鈈曾和张堪做朋友为什么忽然这样周济他们呢?”朱晖说:“张堪曾经说过知己的话我的心里已经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注释】①堪:kān ②撷:xi? 。 守 信

守信之人 言不妄发, 说到做到 不矜不伐。 无信之人 事事皆假, 人所厌弃 不如牛马。 礼篇

诗曰:至圣孔子老聃①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頂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

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孔母经瑺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②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偠当周公那样的人!”

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謹。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

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們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

孔子在岼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裏仍是安泰的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可见得圣囚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一天,鲁国的乐师襄③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彈琴,襄子答应了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彈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不,”孔子诚恳地说“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

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鈈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孔子说:“我现在知噵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

想想好吗”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就不再勉强怹又过了几天,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告诉他:“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惊叹道:“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叫《文王操》”

孔子认真学习喑乐,收获很大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取其精华,选了三百零五首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编成叻《诗》后人称为《诗经》。他一生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孔子以这些經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响,几千年来影響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体现在: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囿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嘚做人准则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有一次,颜回跟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囙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嘚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沒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禮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六十三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孓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

导“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为之。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鈈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鈈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④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於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鍺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