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便利店倒闭?

文|凤凰网财经 张沃若

大概从天翼3G时代开始,南北的便利店数量差异就成了网民时常关心的城市发展指标之一,而北方的代表城市,更是让一句“北京是便利店荒漠”在互联网上流传成了俗语。

除非生活在996打工人密集的商业区里,你几乎很难在京城的十二点后看到便利店的明黄色灯光。

炸串、便当和包子,更多的存在于各个写字楼下八九点便歇业的美食档,那些我们以为本该出现便利店的地方,则密集地分布着不提供任何舒心服务的房产中介。

因此北京的打工人们常常疑惑,2021年GDP首次迈过4万亿、城六区分布着2190万人的偌大北京,为何在便利店上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巨大规模呢?

被“缚住的”北方便利店

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11”在美国德州诞生,但你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个7点到11点营业的店铺与我们如今的便利店还不尽相同。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并在东京丰洲推出1号店,并在二十年后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7-11的创始者企业,才成就了其之后典型的日式零售的风格。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业态,7-11的模式完全按照八九十年代飞速发展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改良——在繁华且繁忙的东京大都会里,营业时间长、节假无休、能快速提供便捷餐饮的7-11迅速风靡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并顺势扩张到了邻近的中国沿海都市。

虽然便利店这个模式在港澳台上深广进展得一向顺利,但在北方,却一直举步维艰。

在发达国家,便利店的发展曾被总结出一个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的导入期;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是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期。

北方并不乏人均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但在便利店的表现上似乎总是差强人意。

还是拿北方的“优等生”北京来举例。

2004年,北京第一家“7-11”便利店在东直门簋街开业,算是开启了便利店在京城的逐鹿时代。但直到2017年,北京的连锁便利店数量才达到1500家,而上海,在2004年就已拥有便利店5480家。

但就是这个人均一下就变得极其贫乏的数量,还有着空间上分布的极度不均。商圈和主要住宅区泾渭分明的北京,人流密集的时段往往只有半天——你可能工作在国贸望京金融街,但最终却要回到四惠常营天通苑。

这些在北京的不利因素被简化成著名的“三个半”生意:”马路太宽,只能做半条街生意;冬天太冷,只能做半年生意;夜生活少,只能做半天生意。”

不稳定的客群,导致便利店在北京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

2017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3.8万元,换算成美元恰好到达了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期”。

于是资本快速涌入,随着北京本土品牌“便利蜂”等品牌的出现,京城的便利店江湖开始高速跑马圈地。

2018年底,北京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数,便由1400余家变为2613家,虽然以单位区域内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看在一线城市依旧垫底,但从门店数量增速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在CBD、望京SOHO、五道口的商圈里,711、便利蜂、全时、全家、罗森开始贴身肉搏。一时间,繁荣的便利店经济让沙漠变了“绿洲”。

但在便利店急速扩张的同时,问题还是一样,资本砸钱也要看客单价。在各大商圈的优质资源几乎饱和之下,便利店却始终难以深入到居民区的深处。

因为大多资本想用一个成功的定式成批的复制粘贴,但却不知道,像这种涉及到民生日常消费的东西要因地制宜,你不去研究北京老百姓想要啥,就算是华尔街投行出身也干不过社区超市里的北京大妈。

便利店这种重资本、周期长的业态,与互联网资本喜爱的快速裂变的商业模式并不能完美衔接。如果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只靠资本融资续命的话,显然就只是个“风口上的猪”而已。

而风口上的“猪”们,早晚要落下的,因为有限的商圈对于过多的品牌来说显然有些逼仄。

也就是从这场热潮的同时,131闭店、邻家倒闭、好邻居卖身,不断有玩家退场。

到2020年5月,曾经的北京便利店龙头、巅峰时期拥有800多家门店的全时倒闭,引发了一轮便利店的倒闭、关店潮,又被人们看作北京是便利店荒漠的又一力证。

“便利店荒漠化”源于树植得少

北京开店的所谓“三个半”问题,其实并不完全离得住脚。

马路太宽——完全可以去对街开店,并且北京也不是每一条街都是长安街,他们只是做不到差异化罢了;冬天太冷——同为高纬度的北海道,便利店同样密集,甚至还拥有存在感极强的本土品牌Seicomart;夜生活缺乏——这就属于静态看北京发展,刻舟求剑了。

最有力的反证是,与北京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在经济上规模上又远不如北京的太原,已连续5年“霸榜”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的前三名,当地便利店密度甚至赶超东京,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家便利店。

早期的北京便利店少,主要是三个原因:

北京的便利店历史,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确实较晚。

1996年,华联罗森正式在上海成立,开出国内首店。接着是台湾的着全家、本土的百联,便利店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

临近港澳的珠三角,也早在1992年就引入了7-11,1997年成立的美宜佳更是华南地区最成功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之一。

2004年才引入第一家7-11的北京,市场早已被夫妻店以及小型商超占据,在经验和消费者习惯上,显然要弱于其他一线城市。

早期北京对食品、零售行业有比较严苛的管控,尤其是鲜食的经营许可,而便利店的主要盈利业务就是鲜食,这一直是便利店比较头痛的问题。

但随着近年来北京市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计划,鲜食限制不但被放开甚至还有了补贴,对便利店的扶持政策已经接连出台,甚至便利店未来未尝不能是社区的标准配套设施。

便利店终究是一门流通生意,流通效率决定了它的成本和终端售价。

便利店主打的鲜食,就属于运送贵、供应链管理难度大的商品,早年间的物流行业不像如今这么发达,江浙沪包邮对于北方人民一直都是令人艳羡传说,在这种状态下,便利店难以消化运输的高成本。

更何况,北京十数年的便利店空白期人们不是没有消费需求,只是以本土的商超和夫妻店等解决了需求。而本土商超早已完成了商品标准化,他们所拥有的上游供应商之强大是便利店这些“新贵”难以抗衡的,皇城根叫卖了数百年的小生意人们远比新型的零售资本更亲民。

随着商业模式与配套行业的发展,便利店在北京的“难题”已经被很大程度消解了,如今的北京对于便利店来讲应该是“正当时”才对。

比如传统商超虽然拥有成熟且规模巨大的渠道,但这也使得商超供货需要诸如条码费、入场费、广告营销费,并且配备专门的营销人员,成本支出高昂。

而当便利店成规模的进入这个行业时,全新的玩法就会把笨重转身的商超迅速甩在身后。从商业活力上看,便利店的创新“基因”远远强于传统商超,也算得上是一种“后发优势”。

但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北京便利店数量增长数据虽然喜人,但似乎还是未能解决人们的“便利店荒漠”印象。

从本质上来说,便利店的“荒漠化”现象,还是因为一众便利店未能满足周边客群的即时需求。

“最后一公里”如何“深入群众”

父母长辈习惯在大型的商超里一站购齐的消费,年轻人们则惫懒地宅家里等待电商外卖的上门服务。

纽约的中产里诞生了沃尔玛,东京的白领捧出了7-11便利店,北京的居民对社区级的零售业态自然有需求,但不一定是便利店的形式。

2019年,全时开始第一波闭店潮,大量的门店被罗森、见福、好邻居“瓜分”,曾经豪言“五年开10000家店”的计划也彻底破产。

与此同时,因为短视频的兴起而被频繁曝光的老北京最后的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门口又一次排起了长队。

胡同口的大爷们手摇蒲扇,入店门后的大缸里装的是酱香四溢的黄酱和二八酱。“老北京”们需要的副食和调料应有尽有,不能说不便利。

最重要的是,开了一个甲子的副食店承载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最早的便利店兴起就是源于此,除了商品销售,还代水电费收缴、代收快递,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个性化服务让这些小店铺逐渐兴起。

那赵府街副食店,未尝不能成为一种“本土便利店”。

就像上海的罗森可以和哔哩哔哩联名,日本便利店的薯片连兵长也爱吃一样,北京的好邻居根据社区场景调整了店铺商品品类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化百货又回归了货架,乍一看又回到了从前的社区超市一般,但换了思路的品牌早已没了18年卖身时的那种窘迫。

美国《大西洋月刊》说:“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

想要体现多样的文化,显然更需要多种模式并存,做到店铺的“本土化”,这比硬搬以往的经验更靠谱。

尤其是便利店本身对鲜食非常倚重,而需要即日到达的鲜食肯定要迎合当地的饮食文化,如今的便利店里已经能看到杏仁豆腐,想来豆汁的引入也不会太远了。

此外,从渠道和服务多元化上入手呢?

如今不少新式便利店,已经可以实现自助点餐、自助收银的一系列智能服务,大幅减少了自己的人力成本的同时,还真正“便利”了客人。

在太原,便利店已经不再需要人工值守,消费者挑选完商品后可直接通过闸机离店,购物金额将会自动扣除,真正实现无感支付。

毕竟大部分选择便利店的人,首要考虑的是它的高效采购无需排队,时间成本上来说远低于去商超采购以及自己下厨处理食材,本质上是顾客花钱来买“时间”,而这种智能服务无疑让这一流程更加的便捷,自然也就更受顾客青睐。

在当下用户画像日益复杂的状况下,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消费人群、或者局限在单一业态,只会给便利店本身的发展设限。

在这一点上,本土便利店品牌确实做得不错,三大日系在时代前踯躅,本土品牌却在前赴后继地追赶。

比如诞生仅4年就跻身“十强”、门店数量达到2000家的便利蜂,是北京野蛮扩张的便利店品牌里最早拿下整体盈利的,通过付费会员制、线上配送、消费返利、会员专享价等一系列举措,把“外卖”挤占的份额被一点点夺回,会员的返利与折扣也让它更容易在一众竞品中获得忠诚度。

而进入中国市场已26年的罗森,直到2020年才刚实现盈利。同时受疫情影响,2020年,罗森的营收同比下跌8.8%,利润同比下降 56.8%。

此前,由于经营不善,罗森曾将上海一百余多家门店陆续关停。

全家则更艰难,甚至首次被罗森反超,以2967家门店位列内陆第六,被罗森拉开近300家的差距。

在他们身后,京东、见福、便利蜂也正在迎头赶上。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会《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北京市商务局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达310个,便利店发展指数居四个直辖市第一。

在一众前人开路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商品和服务的便利店模式,也到了冲刺“最后一公里”的赛段。

大浪之后,泥沙俱下,我们终究会得到那个答案,在便利店热潮方兴未艾的时段里,到底谁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并笑到了最后。

  “如果有储值卡最好还是尽早来用掉,后面肯定东西越来越少。”“通知说是5月20日关店,最好在这之前来。”“关掉之后,后面可能也不会再开了。”

  5月11日,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全时便利店门店中,店内的收银员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意味着,曾于2018年年底深陷倒闭旋涡的全时便利店,如今再度陷入了风雨飘摇中。

  5月11日,全时便利店北京、天津运营方,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海蓝图”)在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全时便利店”停业营业告知函。告知函中称,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同时,告知函中还给出了全时便利店对消费者所拥有其储值卡、会员卡余额及积分的处理方式。

  信息一经发布引起业内关注。但记者注意到,在该微信公众号发出上述消息不久后,随后又将这一消息删除了。

  这并非全时便利店第一次陷入倒闭风波,但此时的全时已非彼时的全时。

  2018年11月,当时的全时母公司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被爆出受到爆雷事件的影响,导致全时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最终,全时选择了分拆出售,其中北京、天津、成都归山海蓝图,华东、重庆归罗森便利店。

  而随着此次山海蓝图告知函的发出,似乎也意味着,由山海蓝图接盘的北京全时便利店,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后,似乎又陷入了僵局。但截至记者发稿,由山海蓝图同时接手的成都全时便利店似乎并未受到波及。至于华东、重庆方面由罗森接手的全时便利店运营是否会受此影响,截至记者发稿,罗森方面也尚未给出回复。

  与此同时,上已经有不少网友反映北京的全时便利店打六折,从网友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少货架上的商品已经被一扫而空。

  京津不再有全时便利店?

"1">供应商表示,收到全时通知说停止合作,让不要给继续供货。另有消息称,同是由山海蓝图负责运营的天津地区全时便利店也已全部撤店。

  对此,记者通过即时配送平台美团外卖定位天津多个城区搜索全时便利店时注意到,包括位于红桥区天津西站、河西区绍兴道、南开区南开三马路、河北区平安街等多个地区附近的全时便利店都显示“休息中”。而当记者尝试拨打几家留有联系方式的全时门店电话时,却被告知“电话已停机”或“为空号”。

图片来源:“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微信公众号

  “一纸”告知函,再度将全时这一曾经在北京颇具名气的本土便利店品牌推回到大众视野,但这也可能是它在北京乃至天津地区最后的亮相。

  实际上,全时便利店也曾有过辉煌。

  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曾是北京门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年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全时便利店曾以290家门店、45%的门店增长率,在“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名列第32位。此外,在2017年时,全时便利店还曾推出“百城百万”计划,即要耗资百亿元资金,五年进驻100城,覆盖100万个终端。

  但有着雄心壮志的全时便利店最终没能如愿。2018年11月,因受复华控股集团资金链问题影响,全时便利店曾出现持续多月的缺断货现象,随后就是闭店、裁员消息不断。

  到2019年2月22日,全时微信公众号账户主体由“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有限公司”改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至此,全时便利店被分拆出售的消息曝光。其中位于北京、天津、成都、廊坊约500家全时便利店及“全时”品牌由山海蓝图斥资近3亿元收购,位于华东、重庆地区的90余家店铺则由罗森便利店接手。

  根据山海蓝图官网信息显示,山海蓝图由蔡学彦、陈火那、陈场联合出资设立,他们也都是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银鹭是家喻户晓的饮料龙头企业,旗下的“银鹭”品牌八宝粥、花生牛奶等产品多年来畅销全国。银鹭与雀巢合资后,蔡学彦、陈火那、陈场三位股东,敏锐把握到了零售行业的风口与增长趋势,又将事业拓展到以24小时便利店为代表的新零售领域,先后投资了福建“见福”、长沙“珊珊”等多个区域性头部便利店企业。

  同时,山海蓝图在官网中还提到,2019年6月,山海蓝图收购了全时便利店所有资产,门店遍布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个城市,目前拥有门店数量500家,员工2500人。山海蓝图通过“资产转让”模式,收购了“全时”商标、软件系统及门店资产,并与门店业主换签了房屋租赁。同时,为维护广大员工的利益,保持就业稳定,山海蓝图主动担当,收购完成后,将大部分从全时离职的员工重新聘用。

  另外,山海蓝图此前还表示,收购全时便利店后,山海蓝图进行了积极调整转型,不仅重新办理了各项经营证件,并注入大量流动资金,使得全面恢复商品供应。重生的全时将致力于追求至臻完美的品质,不以短期利益为中心,而将基于未来发展潜力趋势及结合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力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及更优质的服务。

  如今,距离山海蓝图接盘全时不过一年半的时间。更准确的说,根据山海蓝图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实实际负责全时便利店运营的时间不过一年。而且,山海蓝图对全时便利店展开了积极自救,并也曾寄予厚望。但为何此时的全时便利店却“突然死亡”?对此,行业中众说纷纭。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有全时门店员工表示,门店关闭是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但根据《新京报》报道,全时相关负责人对此次关店的回应时,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将进行战略调整,便利店业务先收缩,停业之后会有其他合作。

图片来源:“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微信公众号

  谁能迎来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期”?

"1">品牌化连锁发展的通知,提出在全国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工作。仅就北京市场而言,北京市也曾于2018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但在政策利好的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而且门槛也在抬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46%的门店店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店租的上涨对于门店的可持续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门店用工费用方面,2018年/item/%E4%BA%A7%E4%B8%9A" target="_blank" web="1">产业朱丹蓬曾告诉记者,便利店行业的竞争其实主要就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比拼规模,只有做大规模,在供应链管理的话语权也会更大;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精细化运营,要精准设置单店营业模式,形成总部从宏观控制、门店对供应链进行更成熟调整的机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P2P爆雷产生的蝴蝶效应来了,你家附近的便利店都出事了,还有你想都很难想到的路由器生产商!

  根据贷罗盘截至7月30日的数据,2018年已有781家P2P平台发生严重程度不同的 “提现困难”、“清盘退出”、“停业跑路”。仅在7月份,就有208家公司先后出事。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385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问题平台累计为2286家,本月新增问题平台165家。创近一年以来新高,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8月1日,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发公开信称,公司现金流断裂。

  8月1日,在北京的168家邻家便利店全数倒闭。

  这两条看似不相关的新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P2P。

  极路由出事源于2018年6月,深圳P2P平台i财富爆雷。

  便利店倒闭,源于2018年4月,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周伯云被批捕,

  其中的来龙去脉,基金君跟你详细分析一下。

  倒在P2P里的路由器

  说起极路由出事,基金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因为前几年买过一部,至今仍没有出故障还在家里正常使用,还能用手机App检测网络有没人被入侵被盗网。

  但就是这么一款好用的路由器,却爆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8月1日晚间,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发布公开信称,由于合作方i财富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立案,并出现兑付困难,以及京东下架所有金融类产品,致使极路由现金流出现断裂,核心销售渠道被迫阻断,具体经营状况面临重大危机。

  在资金方面,极路由还面临着供应商催付到期贷款,其中最大一家供应商2017年到期货款近千万元。而王楚云本人质押房产的720万元贷款也有160万元近期到期需要还款,他还间断向亲友借款6000多万元给公司周转用,至今仍有3000多万借款在公司。

  面临如此大的困境,极路由已是举步维艰,未来何去何从,创始人王楚云表示,恐怕也回天乏术,也有可能随时倒下。

  从他的公开信说起,其中有几点原因。

  极路由跟i财富合作,开发了一种0元购的模式。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之前爆雷的联璧金融也是跟斐讯(同样做路由器的)采用的0元购的合作方式,极路由的玩法和斐讯的完全一样。

  在京东或者其他平台上,买下极路由器,上面会附带一个CF码,拿着CF码到i财富投资,不仅买路由的钱回来了,还能获得理财收益。

  这个套路,对i财富来说,“零元购”活动能快速汇聚大批新客户。平台以成本极低的路由器做了获客。过来薅羊毛的客户看上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投个几万块在里面。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这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与通信产品的联合,极路由和i财富则分别解决了获客和提升路由器销量的目的。

  很多人看到0元购,拿着所谓的兑换码去i财富投资就能返还,投资理财又有收益,妥妥的白送,于是很多人就此入坑,成了与i财富孽缘的开始。

  而今年6月份,i财富曝出兑付问题,并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投资者找谁要回这笔钱,当然第一时间妥妥的找极路由。

  2、产品被下架,并且大量退货,销售渠道被切断

  之前因为联璧金融和斐讯的营销模式,京东上卖了不少斐讯的路由器,联璧金融崩盘之后,斐讯曾在7月6号发布公告称,斐讯与联璧的营销合作是厂商自发活动,与京东、苏宁、国美等任何第三方销售平台及终端销售商无关。

  但投资者不这么想,纷纷把矛头指向京东,要求京东赔偿他们的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极路由同样的营销模式,自然不能在京东上出现了。所以大家可以在京东上搜一下,基本没有卖极路由这款产品了。

  连重要的销售产品渠道都被切断了,极路由拿什么活下来?要知道,四年前,极路由在智能路由器市场的份额为60%,实打实的行业一哥,发展前景广阔,深受资本青睐。

  王楚云的公开信传播开来,猎豹移动首席执行官傅盛还在朋友圈转发了关于极路由现金断裂的消息,配文称:“谁认识王楚云,我想帮帮他”。

  老实说,极路由刚推出来的时候,互联网圈一片好评,因为信号的确稳定,而且还有不少其他功能。

  极路由在当时,这个巴掌大小,用铝合金一体切割制造的路由器就这么突然地冒了出来,最先得到了圈内数码编辑的认可。

  极路由和传统路由器最大的不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并加入了非常多的接地气功能,比如在路由端拦截广告、一键穿墙(发射功率控制)等传统路由从未有过的功能。

  用网页端或手机App控制家里路由器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当时“路由器”这类东西,是一种必须但又存在感极低的产品,但极路由改造了它,让这个常年躺在角落吃灰的东西有了活力。

  那时市面上95%的路由器、也是最常见的家用产品还是TP-LINK那种套着蓝灰色塑料壳的东西,当然也有高端货,但路由器刷机、openwrt之类的只是少数高端玩家的专利。也正是因为有一定可玩度,又便于控制,界面还比传统路由漂亮,极路由让人眼前一亮。

  出事之后,不少网友在微博为它感到惋惜。

  但事实是不是跟创始人王楚云公开信里边说得那么无辜呢?

  极路由的运营主体是北京极科极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

  极路由在2013年3月曾获明势资本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3年10月获创新工场、纪源资本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4月获纵横天下战略融资;

  2014年7月联发科MTK、凯鹏华盈中国1000万美元A+轮融资。

  数据显示,其总融资额约2.63亿元。

  2014年,极路由已然成为智能路由市场的领头羊。但随着智能路由这个互联网风口的逐渐冷却,再加上盈利模式有问题,极路由的发展遇到极大问题。

  包括小米、360等在内的互联网公司、联想等传统硬件厂商、传统路由器大厂也纷纷涉足智能路由器市场。

  在这样一个市场集中度高的红海市场,极路由不得不与这些公司正面竞争,同时也要想办法解决“非刚需功能如何撕开成熟市场”的本质商业问题。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极路由市占率达到60%,但到了2015年小米已经拿下智能路由器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为了扭转企业的困境,王楚云推出“路由器挖矿”。

  当时正值比特币涨至历史高点,接近2万美元一枚,区块链概念迅速成为市场风口。只要跟区块链沾上边,都能引起市场关注。极路由也按耐不住对热点的追逐。

  2017年12月25日,极路由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区块链路由器极X,用户通过分享带宽资源、分享存储空间、分享运算能力和贡献区块链节点就能够挖矿。

  5月15日,极X正式版在京东首发,预约人数达到51.6万,售价为1024元,光预售就收入超过5亿元。

  毫无疑问,“路由器挖矿”的策略给极路由带去了大量的用户和销售。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冲着挖矿而去,把路由器变成了矿机。通过极X可以挖出ACT、GCT和ETH。

  但很不幸的是,数字货币市场遇冷,ACT、GCT较挖矿机制公布时创造的最高点,已经跌去了96%以上。

  币价暴跌的后果就是矿机回本时间被极大的延长,当初高价购买极X的用户,按照目前的价格和挖矿产出,想要回本的时间超过500天,这还是不计算耗电等成本的情况下。

  雪上加霜的是,极路由宣布7月27日之后的路由无法参与挖矿。也就是说,7月27日前未激活的高价矿机只能当成路由来用了。

  搞完“路由挖矿”之后,跟i财富搞起了0元购的营销模式。

  事实上,在该产品推出的时候,就曾有业内人士质疑,该产品“年化达7%”属于“卖假货真集资”。也就是说,路由器在这场交易中已经无关紧要,这是一场变相的P2P理财交易。

  6月20日,i财富平台爆雷,i财富的公司主体“深圳前海大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立案侦查。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或许这就是一起正常的企业倒闭事件+一起P2P平台爆雷事件。但是,查阅i财富的工商信息可以看到,极路由赫然是其3大股东之一。

  极路由与i财富的相继垮台,不能不让人多想,所谓的i财富,是不是就是极路由的一个自融渠道?

  倒在P2P的中国版“7-11”

  除了极路由,还有168家便利店关门。

  8月1日晚上有消息爆料称,北京邻家便利店共计168家门店全面关停。许多门店营业员直接告诉顾客,当晚是最后一天营业。并且伴随着大量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现象,有邻家供应商称,被欠款几十万至五百万元货款不等。

  邻家便利店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他的创始团队几乎全部来自7-11。邻家的CEO王磊也算是科班出身,大学学的就是“连锁经营专业”。

  这几年邻家便利店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被看作北京市场代表性的新型便利店品牌。很多开出去的门店很多还在核心地段,甚至不惧与7-11、全家等日系便利店正面竞争。不畏惧高租金开店,是邻家便利店快速开店的主要原因。

  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将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由于公司背后唯一出资方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银户账户被冻结。因为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邻家便利还在告知函中称,由于无法与公司法人及股东取得联系,供应商与邻家便利的债务债权,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保全。发布这份公告,意味着邻家便利店基本公开宣布已经破产,并且经营团队不准备直接承担后续债务及合作纠纷的处理事宜。

  邻家的最大投资方是4月份爆雷的善林金融。

  据界面新闻报道,邻家与善林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文中称: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高通盛融恰恰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

  而在此前,高通盛融高层与善林金融相关人士就曾参与邻家门店的剪彩仪式,自媒体“互金见闻”更是爆料,在善林金融内部,邻家被视为兄弟企业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员工拓展客户时,都会以“老板不只做金融,还投资邻家便利店等实体经济”来为平台背景加分。

  4月11日,善林金融实控人周伯云自首。

  4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今被批捕》。其中提到:

  经警方调查,“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自2013年10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并进行培训后,通过广告宣传、电话推销及群众口口相传等方式,以允诺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的高额利息为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的“鑫月盈”、“鑫季丰”、“鑫年丰”、“政信通”等债权转让理财产品。

  自201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又在互联网上开设“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等线上理财平台,对外大肆销售非法理财产品,涉案金额600余亿元。

  “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为了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更是不惜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大规模开设线下门店,支付员工高额工资和高额提成,同时做足包装宣传,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经查,“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并无盈利能力,其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随着时间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

  而关于邻家便利店还有一个小插曲,据了解,便利蜂投资人庄辰超本来并不打算自己另起门户,想要投资邻家便利店,但当得知邻家便利店的资金来源是P2P之后,认为其风险太大,这才有了后来邻家创始人王紫带队出走,参与创立便利蜂的故事。

  对此,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发文评价道:

  P2P爆雷,终于波及到创业领域了。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在一场小型金融危机当中了,P2P―上市公司―创投基金―创业公司,这个传播链主要是在民间和纯市场领域,所以结果也只能是以市场方式出清,政府部门大概率不会出手拯救,反而有可能出手整治。圈里现在都在推测,下一个爆的会不会是币圈;如果爆了,波及会多广?传播链会是怎样?币圈乱象,比P2P更甚,但好像牵涉面没有那么P2P广,主要应该还是创投圈的一部分人在搞,所以一旦爆雷反而对创投圈影响会更大。

  P2P爆雷仍在继续

  8月2日,上海警方通报5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6月27日、28日、7月13日、20日、23日,黄浦分局分别对上海聚诚致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米袋计划)、上海桢曦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花木金融)、上海安民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华泰金融)、百荣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汉州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坚果理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调查。

  除了上海,还有深圳的集体通报。

  8月3日凌晨,深圳南山公安发布关于“发财猪”、“金融圈”、“利民网”、“零钱罐”、“普银/趣钱”、“钱富宝、”“同盈股权投资基金”、“投之家”、“吆鸡理财”等平台的案件情况通报,投资人可通过关注“深圳南山公安”微信公众号,从“便民服务―经侦业务―我要报案”栏目中进行登记报案。快看看你有没有投?

  愿世界和平,愿再无爆雷。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让别人加盟我的便利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