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多少钱?

在本月中东迪拜举行的迪拜航展上,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官员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向一些中东国家交付了伊斯坎德尔-E弹道导弹系统,同时还将继续扩宽中东的军售市场,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M-20导弹系统已经进入中东市场,成为伊斯坎德尔-E弹道导弹系统的唯一竞争对手。

伊斯坎德尔-E弹道导弹系统是俄罗斯军方服役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系统的出口版本。俄罗斯研制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之一,据俄罗斯介绍,这款导弹最大射程为280公里,命中精度CEP可以控制在5米,有效载荷为480公斤,可以装载常规弹头和战术核弹头。凭借其“飞行末端机动变轨”能力,可以无视北约目前部署的防御系统,也是俄罗斯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杀手锏之一。

而这次与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竞争的中国自主研制的M-20战术弹道导弹系统,从公开的宣传画面和录像来看,M-20导弹采用了双锥气动外形,尾部安装了X形的尾舵,典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外形。据介绍,M-20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考虑到出口的限制,导弹的射程被控制在280公里以内,同伊斯坎德尔一样。除了射程一样以外,M-20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还具备类似的 飞行末端机动变轨的能力,可以凭借多次变轨穿透敌方的防御体系。而且M-20弹道导弹系统还拥有导弹垂直攻击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在配备强穿透性的弹头之后,对混领土等特殊加固工事的穿透和杀伤能力更强。

在M-20弹道导弹问世之前,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是世界军火市场上唯一出口的战术弹道导弹系统,这也导致俄罗斯一直放慢了对其的改进升级。而在M-20战术弹道系统亮相的时候,不少俄罗斯军事专家表示:中国欺骗了我们。因为按照俄罗斯专家的估计,中国要研制出类似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技术的导弹系统起码需要在2020年才实现。而且与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相比,M-20导弹在通用性和导弹储存具备较大的优势,作战性能上与伊斯坎德尔导弹不相上下。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弹系统的完善,命中精度也在不断提高,超越伊斯坎德尔导弹也是意料之中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导弹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13年12月14日,德国《图片报》报道,根据卫星图像识别结果,在过去一年内,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州以及沿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边界地区部署了近10套“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但报道没有说明卫星图像摄于何时。

    立陶宛国防部长奥列卡斯称,俄罗斯的行为“引入了地区不安定因素”。美国军方表示,俄罗斯此举使得北约和欧盟深感忧虑与不安。

    而当月16日,俄国防部发言人说,“伊斯坎德尔”导弹部署区域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条约或协议。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则针锋相对地回应,“有舆论指责俄罗斯,不应该在一些地区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我要指出的是,在俄罗斯领土上,我们认为哪里有必要部署,就会在哪里部署。”

    “伊斯坎德尔”为陆基机动型战役战术导弹,可搭载常规弹头或核弹头,有E和M两种型号,E型射程280公里,M型射程480公里,增程后射程可达2000公里,2006年开始装备部队,2010年建成第一个导弹旅。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到2020年,俄军所有导弹旅都将装备“伊斯坎德尔”导弹。

    “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惯性、卫星导航和景象匹配复合制导,命中精度小于10米。它采用隐身设计,待机和行军转为发射状态分别需4分钟和16分钟,连发间隔1分钟,发射后可改变设定打击目标,具备机动变轨能力,使用固体燃料,飞行速度是战斧式巡航导弹的2~6倍,留给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警和反应时间短,难以拦截。

    “伊斯坎德尔”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纵深军事设施、兵力集结区域、军事基地、交通枢纽等目标,并可直接支援战斗行动,最适合对重要的点目标实施中近程精确打击。

    如果“伊斯坎德尔-M”在《图片报》报道的那些区域部署,其射程就可以覆盖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全境,增程导弹还可以打到柏林。俄罗斯试图以此来应对美国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和欧洲导弹防御系统,抵消北约的部分军事优势。

    2013年12月19日,普京表示,“美国在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还在欧洲周边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对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构成严重威胁,无论如何,我们都会采取措施。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

    美国在欧洲位于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的6个空军基地部署有180件B61航空核炸弹,由F-15E和F-16战斗机搭载,而F-15E和F-16也是这些国家空军的主力战机,这意味着,比利时等国的飞机也能搭载战术核武器。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扎瓦尔金质疑,“美国在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难道是针对伊朗吗?只能是针对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在其领土周边地区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则上述空军基地大都在其射程内。

    针对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认为这对他们的战略核力量构成严重威胁。为此,俄罗斯军政高层多次声称,将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瞄准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目标,甚至整个欧洲都可能被俄罗斯战略导弹瞄准。

    2008年,美国在波兰部署10枚GBI拦截弹,可拦截5000公里外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区域实际上覆盖了俄罗斯全境。此外,美国还计划在捷克部署X波段雷达,在罗马尼亚部署“标准-3 IB”拦截弹。作为回应,同年,俄罗斯公布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的部署计划。

    俄军专家西夫科夫认为,美国和北约就俄罗斯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反应表现得有些“歇斯底里”,他们借此向俄罗斯施压,目的是为在邻近俄边界地区部署兵力集群创造条件。

    自2001年以来,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成功策划了一系列旨在颠覆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的行动,但在2013年的叙利亚战争危机中,俄罗斯对西方取得了胜利。之后不久,西方国家又在乌克兰策动“革命”失败。

    据此,西夫科夫认为,“《图片报》”事件可作为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发动新一轮地缘政治攻势的开端。“动武需要创造条件,因此,将俄罗斯描绘成具有侵略性的形象很有必要,正如西方多年来一直所做的。指责俄罗斯在其边界地区增加兵力和部署武器,会造成俄罗斯将武力干涉乌克兰局势的假象。”

    美国多次宣称,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为保护欧洲和美国免受伊朗和朝鲜等敌对国家的导弹袭击。但俄罗斯认为,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只能是针对自己,因为在欧洲拥有能对美国和北约构成弹道导弹威胁的国家,只有俄罗斯。

    俄罗斯坚信,美国的虚伪与生俱来,对俄敌视根深蒂固。俄罗斯与北约、美国的矛盾和对峙,最终还需通过谈判,采用政治手段解决,而“伊斯坎德尔”导弹则是俄罗斯的一个得力筹码。

    其实,俄罗斯也明白,双方的谈判必将是个漫长且未必会有结果的过程,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与北约的“战略均势”已经达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风51洲际弹道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