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羲之复活兰亭序应该归王羲之所有还是作为文物归国家所有?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兰亭序》更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王羲之的抒发兼具了隶书、草书、楷书以及行书于一体,摆脱了汉魏的笔风,自成一派,在我国的书法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常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称赞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兰亭序》作为其最出名的作品,书法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令人遗憾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并未在历史中流传下来,现金流传下来的《兰亭序》都是唐人的临摹本。后世人一直想要目睹《兰亭序》的真迹,为此不断地寻找,但一直也未能找到,我们也明白,兰亭序大抵是在历史上消失了。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绍兴兰亭集会,此次集会的目的本是为了修褉,一种人在活动之后饮酒作诗,再将所做之诗汇集成册。王羲之在东晋时期就以书法出名,兴之所至,挥手便写下了这篇序言。《兰亭序》总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是天时地利人和之结果,据说回去之后已经写不出草稿这样的风姿,所以流传下来的《兰亭序》,是当时王羲之草稿的临摹。

唐代的临摹本一直被我们当作真迹来看待,而王羲之的真迹早就不存于世了,年代久远,就算是想要流传下来,写的时候所用的纸也不一定能够保存这么长时间。可2019年3月初,一则消息号称《兰亭序》真迹现世北京,还有专家的鉴定书,估价为5个亿。本以为是一个假消息,没想到这个消息竟是官方认证的平台发布的,消息中,《兰亭序》现身在“中国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连纸张生产的年代为公元364年都写了出来,专家还鉴定历代的题跋也非常的完善,并断定这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持宝人来自长江三角。

难不成王羲之的《兰亭序》真的得以流传了下来?一时间,“王羲之真迹现世”这个消息传遍半边天,很多人都兴奋不已,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见到王羲之的真迹了。可是真正打开了报道之后,才发现这幅《兰亭序》连临摹本的风姿都比不上,那专家又为何会给出这样的鉴定?在仔细看看所谓的“题跋完善”,凭借着题跋“公权鉴定”、“芾鉴定”之类的字眼,就说是题跋完善。可笑的是,所谓的“专家”还将其鉴定为真品了,简直就是哗众取宠。

但凡有点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些题跋都是一个人写的;就算不看书法,就看题跋的内容,人们也明白这幅作品是赝品,连网友看了消息之后,都纷纷评论道:别不能别骗老大爷。只能说,造假者胆子真的很大,专家的胆子也很大,仿佛闭着眼睛给出鉴定书一般。不过当今年代,专家也已经不是什么夸人的话了,这样的专家,不如叫做“砖家”。这样一件随便的作品,也能被官方认证,且以官方的平台发布,这个所谓的“中国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也不是什么正规的机构。

就像是高度的热情之后被泼了一盆水,但是想想,当前的市场上,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人为了引人耳目,打出“某某某真迹再现”的口号,一查才发现这就是假消息。而所谓的鉴定专家也越来越不靠谱,有的专家是假冒的,有的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说到底不过是为了钱。这样的现象不只出现在书画鉴定上,在其他文物的鉴定上亦是如此,假货满天飞,真货越来越少,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这样的风气才能够改变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祖冲之和圆周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定义

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中尤其是数学,我国自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数》。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知识扩展

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知识导图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知识拓展

祖冲之还是两个分数来表示圆周率,一个是335/113,叫密率;一个是22/7,叫约率。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分数形式的圆周率最佳近似值,是当时的最高成就。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密率成为“祖率”。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教学目标

1.掌握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2.了解祖冲之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3.体验我国古代科学发展水平。

◎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考试要求

该作品由: 用户錯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中国历史上,有两件著名的失踪国宝,在各自的岁月中消失,至今还没有被人们找寻到,它们分别是我们所熟悉的《传国玉玺》与《兰亭序》。如果两件国宝均被找到,谁的价值会更高?

秦王政19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鸟篆书仿成龙、鸟、鱼、蛇形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历代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全文28行,324字。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兼有侧锋笔画之间的映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兰亭序》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记载于史册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资治通鉴·后晋》记载:“唐主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审虔等携传国宝登玄武楼自焚。”后唐遂亡,传国玉玺就此不知所踪,后代对其下落众说纷纭,始终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宋朝时期不时有传国玉玺被发现的记载,但后来鉴定后发现都是伪造的,秦始皇时期的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就连传到李从珂时期的那块玉玺是不是最原始的传国玉玺,也不得而知。

王羲之的真迹无一存世,如果从拍卖角度来展现价值的话,可以简单类比一下。唐代王羲之的《平安帖》摹本被上海的大藏家刘益谦花了3个多亿买下,平均每个字值750万元,唐代的摹本已是国宝级。而《兰亭序》真迹是王羲之一生最为得意之作,王羲之书写时兴致高涨,状态奇佳,光其中的“之”字就用了二十多种写法,巅峰之作连王羲之本人都无法复制。按照一个字750万算,《兰亭序》的价值为24.3亿,然而这只是摹本的价格,如果真迹至少翻上十倍。

传国玉玺是一块玉,玉能保存很长的时间,即使在空气中,也不会损坏或者自然氧化消失,因此比较好保存。《兰亭序》出现在东晋时期,那个时候已经有纸了,相传真迹是王羲之用鼠须笔写在一种叫蚕茧纸的载体上。众所周知,纸张的保存是比较难的,既要控制干湿度,又要防止氧化,时间长了墨迹还容易变化,甚至消失。越是难保存的文物越珍贵,从这一点来看,《兰亭序》的价值比传国玉玺要高。

但传国玉玺是确定一个国家国运的重宝,是历代皇帝无论如何都要寻找的权力象征。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秦朝建立、汉太后摔玉、皇太极假造玉玺等等,在文化价值上,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件宝物能盖过传国玉玺的风头。

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作品众彩纷呈,百花盛开,《兰亭序》只是其中光彩耀人的一朵。毕竟只是艺术范畴,所以略逊于传国玉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亭序去哪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