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里哪个人有勇无谋?

  马超是我国时期的蜀国大将,上关于马超的有所记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关于马超的典故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超大战许褚,是马超战斗生涯中比较出彩的一幕。俩人的打斗戏份也让观众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呼过瘾。话说,马超率军和曹操对战时,马超看见了曹操,想要抓住他。只见曹操身后站了一个面目狰狞,手拿钢刀的一位将士,马超怀疑这位将士就是许褚。

  于是,马超手拿长鞭问到:“我听说曹营中有虎侯,他在吗?”许褚拿着大刀回答马超说自己便是虎侯。马超一见许褚威风凛凛、勇猛无敌的样子,便驾马回到了军营中。随后,曹操对许褚说,马超英勇无敌,是位不可轻视的敌手。随即,许褚给马超下了战术,说自己要与马超决一生死。马超收到战书后,与许褚单挑。

  第二天,马超手拿长枪对战许褚,许褚以大刀攻击马超,俩人大战了一百多个回合,让未分出胜负。许褚驾马回到了阵营中,脱掉了盔甲,露出了全身的肌肉,随后拿着大刀继续和马超大战。对于马超和许褚的交战,两军都瞪直了双眼,马超和许褚又打斗了三十多个回合。许褚提起大刀向马超砍去,马超迅速地躲开了,马超出击长枪朝许褚心脏处刺去。许褚丢弃了大刀,夹住了马超的长枪,马超和许褚在马上争夺长枪。许褚力气十分大,将长枪一折两半,马超和许褚各拿一半攻击对方。

  曹操担心许褚有闪失,便让夏侯渊和曹洪出战,对付马超。马岱和庞德随即加入马超阵营对抗曹营三人,马超拼尽全力将许褚三人逼退至壕边。

  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典故

  《三国演义》中,当时的汉宁太守张鲁派马超去攻打葭萌关。刘备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忙和诸葛亮商量对策。

  马超是当时的名将,智勇双全,所以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和赵云才能对付这个马超!”那个时候赵云在外执行任务,只有张飞一个人在军中。张飞莽撞,吼着要去迎战马超,诸葛亮心思颇深,转身对刘备说:“这个马超很厉害,军中只有赵云才能打败马超。”张飞听了不高兴,一边细数自己从前的战绩,一边向诸葛亮和刘备保证:“如果不能打败马超,愿意受罚!”立下了军令状后,诸葛亮才同意让张飞去迎战马超。刘备深知诸葛亮此举有深意,一来说只有赵云能打败马超是为了刺激张飞的好胜心,二来不让张飞立马出战是为了让张飞着急,好为上战场积蓄力量。

  诸葛亮允许张飞出站后,张飞跟着刘备来到关上,马超三番两次的挑衅,张飞已经急不可耐,想要下去与马超比试一番,可是都被刘备所阻拦。马超多次来回叫嚣,人疲马惫,这时候刘备才允许张飞出站。张飞与马超大战了一百回合仍不分胜负,此时天色已晚,张飞发誓,不打败马超,不回大营。二人换了战马,继续打。又打了二十回合,马超见不能打败张飞,就假装逃走,幸亏诸葛亮及时赶到,略施小计,擒住了马超。

  而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一事,一来看出张飞的莽撞,冲动,二来可以看出张飞的确是个勇猛的人。

  马超的武器虽然没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吕布的方天画戟出名,但是马超凭借他的长枪武器,依然成为了三国时期著名的一位将领。后来,有对三国人物感的人士,他们通过对人物武力的描写刻画,总结了《三国演义》中三十位猛将排行榜,马超第八。

  在《三国演义》中,世人称呼马超为“锦马超”,他善于使用钩镰枪。钩镰枪是北方人常用的武器,马超将钩镰枪使用的出神入化,加上马超出招快准狠,让很多将士都败于马超的枪法之下。马超和许褚大战时,马超和许褚大战了数十回合,依然和许褚打成了平手。毛超的作战武器不是多么出色,但是马超却能发挥长枪的优势。长枪具有灵活性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长枪的长度具有灵活性,持枪人可根据适合场合来选定长枪的大小和长短;二是,长枪没有多大的重量,持枪人可根据自身武功程度来选择善于操作的长枪。

  长枪和矛于不同的特点,虽然两者在外表上十分相似,但是它们有着实质上的差别。总之,长枪比矛更加灵活,马超作战时,依靠长枪依然取胜了多次。

  其实,马超擅长的武器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与枪有关的武器,比如钩镰枪和长枪。后来,有人说,马超是位有勇无谋之人,马超枪法了得,武艺高湛,但是他经常中曹操的埋伏,加上疑心重,不会用兵,这成为了马超的致命弱点。

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痛哭说如果有郭嘉在,他怎么会沦落如此地步。甚至在郭嘉生前曹操曾经多次讲过,在自己百年以后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郭嘉。伟人毛泽东也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郭嘉在少年时期就有一个绰号叫“小太公”,因为当时有一个外地来的术士见到郭嘉大为惊叹,称其姜子牙转世。确实,郭嘉虽然寿命没比得上姜子牙,但是智力却毫不相让。

少年长成后,郭嘉在好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称他为“天下英雄”,极为敬重,以厚礼相待。但是不过百日,郭嘉就弃袁绍而去,因为他看出袁绍非成大事之人。袁绍此刻正是最得意的时候,郭嘉竟然有气魄抄了袁绍的鱿鱼。

此时的郭嘉,只有21岁。

你要说郭嘉是有更好的下家了,那也不是,不然他也不会闲赋在家六年之久。时间一晃到了公元196年,此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伤心归伤心,但是事业还是要搞下去,所以他就让荀彧推荐新的人才。

于是,荀彧就将他的好友也就是郭嘉介绍了过来。曹操那家伙十里相迎把郭嘉接到帐下,共谋天下大事。

当曹操就天下形势询问郭嘉时,郭嘉建议曹操趁袁绍和公孙瓒相斗时先消灭吕布,这样既可以消除隐患,又可以增强自身实力。

曹操又问郭嘉,身为谋士,什么才是最关键的素质。郭嘉回答他,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预先部署好的,熟读兵书只是入门,临时应变的能力才是关键的。曹操听后感慨:“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从此,郭嘉就成为了曹操的军事祭酒,也就是参谋军事之官。

197年,当曹操担心自己干不过袁绍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说。他一连举出十个理由,证明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进而帮助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

198年9月,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时,吕布坚守不出,曹操见久攻不下,就起了退意。郭嘉却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并建议曹操一面猛攻城池。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曹军在12月攻进下邳,吕布也被擒杀。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在背后捅刀子,郭嘉就建议袁绍优柔寡断,不会迅速做出反应,此时只要迅速出立立足未稳的刘备即可,然后再会师应对袁绍。于是曹操举兵东征,大败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以及关羽,而袁绍并没做出反应。

203年,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而归,不久病逝。曹操趁机追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胜。就在所有人都主张继续追击的时候,郭嘉提出反对意见。他建议曹操回军佯攻刘表: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尚。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二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发生内讧。”

果然,曹操刚回到许昌,就接到了袁军发生内讧的消息。曹操趁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分之击破。

207年,袁尚逃亡乌桓,也就是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当时曹军将士都认为不应该再继续追击袁尚,以防刘备和刘表袭击许昌。这时,郭嘉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就算想要袭击许昌,刘表也不会同意的,刘表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而且袁家对胡人有恩,难保胡人不会帮助袁尚,留着终究是隐患,所以主张曹操安心去远征乌桓。

当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力,俘虏了20万人后,郭嘉建议曹操留下辎重,轻兵追击袁尚。后来当曹军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踏顿王背后时,乌桓大乱,提顿王也被杀死。同年秋天,逃亡辽东的袁绍被太守公孙康杀死,首级送给曹操。

也是就这一年,体弱多病的郭嘉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患病去世。也就是这一年,诸葛亮正式出山。

第二年,曹操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人”。郭嘉最开始在袁绍手下,后来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大功。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郭嘉有如下记载: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就很有见识,预见到东汉末年将天下大乱,便在自己弱冠之年,选择了隐居,结交天下豪杰,不与世俗之人交往,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郭嘉的存在。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郭嘉去见“四世三公”的袁绍,他对袁绍身边谋士郭图和辛评说:“明智的人都能够谨慎周全的衡量他的主人,凡事都有周全的谋划,从而可以扬名于世。我看袁公只是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但是不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喜欢思考很多方面,但是抓不住重点;喜欢谋划事情,但是不能决断;想要和这样的人同心同德,挽救国家危难,成就霸业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说完之后,郭嘉就离开了袁绍,一直在家赋闲了六年之久。

建安元年,曹操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便写信给荀彧,让他为自己推荐谋士,荀彧就把自己的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和郭嘉秉烛长谈,讨论完之后,曹操大喜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十分兴奋的说:“直到今天,我才遇到自己真正的主人!”从此,郭嘉成为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献策,忠心辅佐明主成就霸业。

郭嘉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对于天下群雄的分析,准确的找到他们的弱点,为曹操实行精准打击奠定了基础,往往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

建安二年,曹操在宛城为张绣击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曹操正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袁绍争雄的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郭嘉一连举出了十个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有理有据,不仅振奋了曹军士气,同时也为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的智囊团里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刘备为吕布所破,投靠了曹操,程昱建议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犹豫不决,便去问郭嘉的看法,郭嘉说:“您首创义兵,以有道伐无道,招揽天下英雄,切不可因为杀刘备一人,而寒了天下英雄之心,刘备末路时投靠您,你如果杀了他,就会背负不义之名,危害您在四海之内的声望,明公不能不查!” 曹操也很以为然,因此就不杀害刘备。

但是,郭嘉也认为刘备有大志,且关羽、张飞皆万人敌,必然不会久居人下,因此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但是曹操也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为了让刘备归附于自己,对刘备更加亲近。

同年九月,曹操攻打盘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攻破了彭城,而后击败吕布,将他困在了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曹操打了大半年也不能攻克,便打算退兵回去。 这个时候郭嘉用项羽的例子,去劝谏曹操说:“有勇无谋的人,在气竭力衰的时候,很快就会灭亡!”曹操于是加紧进攻,并决堤水淹下邳,擒杀了吕布,消灭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建安四年,刘备趁袁术北投袁绍,向曹操请令去截击袁术。这个时候,恰逢郭嘉和程昱都不在曹操身边,曹操便派刘备出征。郭嘉回来后,对曹操说:“放走刘备,会生出变数!”果然刘备夺取下邳后,便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才悔恨自己不听郭嘉之言。

建安五年,曹操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和袁绍决战时腹背受敌,决定先对付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大家都担心袁绍会趁机来犯,只有郭嘉说袁绍其人多谋无断,不用担心。现在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正是击败他,解除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曹操因而坚定了信心,一举击败了刘备,还俘虏了关羽以及刘备的家眷。果不出郭嘉所料,刘备被击败的时候,袁绍还没有任何反应。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入关键时刻时,传来了孙策准备偷袭许都的消息。此时,曹操在与袁绍的对峙中处于劣势,根本没有办法分兵对抗孙策,因此十分忧虑。 郭嘉说不用担心,孙策这个人虽有百万之众,但是轻率不善于防备,必然为刺客所害。不久之后,就传来了孙策尚未渡江,就被许贡门客刺杀的消息,和郭嘉所言完全一致。

建安七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去世,曹操率军进攻其子袁谭、袁尚,连战连捷。诸将均表示要继续进攻,彻底将其消灭。而在此时,郭嘉却力排众议出了一条奇谋,指出袁谭、袁尚貌合神离,如现在停止进攻,其必然发生内乱,为我所破。 曹操于是撤军作出进攻荆州的样子,果然不久之后,袁尚、袁谭互相攻伐,曹操立刻挥军攻击,结果一死一伤。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此时,诸将皆说刘备的荆州做大不可不防,建议放弃追击以防刘备。而郭嘉却说,刘备尽管势头很好,但是有刘表牵制,并没有大的作为。袁尚、袁熙才是心腹大患,此时应该穷追猛打,不给其喘息之机,一举消除北方的隐患,从而奠定明公北方霸主的地位。

兵贵神速,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精兵简从,以最快的速度奇袭乌桓,一举击杀蹋顿,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曹操采纳郭嘉的谋略,终于彻底平定北方,占据黄河以北的全部地区。但在从柳城返回的途中,郭嘉染病不久去世。不过利用郭嘉临终前的奇谋,曹操假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袁尚和袁熙,彻底平定了北方。

郭嘉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算无不中,谋无不应,因为年纪很轻,曹操曾一度想将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给郭嘉,认为其是自己身后的托孤之臣,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让曹操不胜惋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