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微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

在IPO审核问询阶段“临时”更换上市标准的拟上市项目可谓凤毛菱角。

在深交所将于1月20日举办的第 2 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田微)将作为这样一家发行人上会受审。

在筹备IPO前夕,东田微还曾计划“卖身”给上市公司——和科达(002816.SZ),彼时估值仅为3.51亿元。

也许东田微也没想到起始于2020年新冠疫情对电子领域供应链的影响,使其业绩迎来了大爆发。

招股书显示,东田微的营收不仅从2018年的1.3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58亿元,连带归母净利润也从2018年不足600万暴增至0.68亿元,三年之间增幅高达10倍,“卖身”失败后其此次上市前最后一轮投资的估值已高达10亿元。

背靠这份优异的“成绩单”,东田微罕见的在审核阶段将上市适用标准更换为对于盈利条件要求更为严格申报标准一:“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这也是创业板第一家在问询阶段更换上市标准的IPO企业。

尽管如此,但是交易所还是对东田微进行了四轮问询,其中成长性和业绩可持续问题颇受交易所的关注,这或许也是其此次冲刺上市的最大不确定性。

作为一家从事精密光电薄膜元件研产销的高新技术企业,东田微产品主要包括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的滤光片和光通信原件,其中摄像头滤光片是主要收入来源。

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摄像头滤光片所创造的营收分别为1.19亿元、2.66亿元和4.38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2.96%、97.07%和97.44%。

业绩的突击增长似乎给了东田微更换上市标准的勇气。

在创业板IPO申报之时,东田微选择上市标准二:“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但是在第二轮问询中交易所曾对东田微市值计算持有疑问态度。

“请发行人说明预计市值计算过程和依据,市值测算参数是否谨慎、合理。”交易所指出。

而东田微则以可比公司中最低估值和私募融资估值水平作为参照为由认为具有合理性。

“公司预计市值计算综合运用了可比公司市盈率(P/E)法与市销率(P/S)法,预计市值 计算过程中剔除了估值异常的同行业公司,并以可比公司中最低估值作为测算依据之一,同时 参考了发行人报告期内私募融资的估值水平,预计市值测算参数谨慎、合理”。东田微指出。

但是在这一轮问询的2个多月后,也就是第四轮问询前东田微突然一改申报标准。从以市值为核心更改为更注重盈利指标的申报标准一:“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

问询阶段选择更改上市标准的企业并不多见,对于修改上市标准的原因,东田微则以“谨慎性和确定性”为由进行了解释。

“预计市值需要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市场情况等因素最终确定,发行人选择适用上市标准一后,较原选择适用上市标准二,更加具有谨慎性和确定性”。

事实上,在初次申报时东田微未选择上市“标准一”也与其当时业绩无法达到要求有关,而在疫情带来的业绩刺激下,此次东田微两套上市标准都可以达到,其更换上市标准的底气明显也更充足。

在东田微以财务标准冲击上市的底气背后,其业绩的突击增长或许有一定的偶发因素。

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后,受到所在地封城的影响,同行业主要经营场所位于武汉的五方光电(002962.SZ)部分客户将其项目转移至东田微在东莞的子公司。

据披露,东田微2020年3月份从五方光电处获得转移客户订单总额为319.00万元,其中主要客户包括江西盛泰光学有限公司、舜宇光学科技(2382.HK)和欧菲光(002456.SZ)。

虽然这一订单金额并不多,但是东田微也坦言:“通常情况下,在某个项目执行过程,模组客户中途不会更换供应商或向其他供应商就相同项目下放订单。”

这也意味,疫情所带来的供应链变化对东田微的业绩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规刺激”——尽管承受着更高的转换成本,一些模组客户还是选择了将供货订单转移至东田微处操作。

显然,疫情因素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并不止于2020年3月份,而数据也佐证了供应链的切换给东田微后续业绩爆发埋下的“伏笔效应”。

首先在这次合作前的2018年和2019年,东田微在摄像头滤光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4%、9.35%;而2020年东田微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14.31%。

相比之下,同领域的五方光电的市场占有率在2018年和2019年则是遥遥领先,分别为19.57%和21.71%,但是2020年起其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略微下滑,仅为20.90%。

“卖身”到上市的命运转折

事实上,若是没有疫情所引发供应链变化的蝴蝶效应,东田微的命运或许本不是如此。

2019年,和科达还抛出计划以发行股份的形式购买东田微100%的股权,而东田微的彼时估值仅为3.51亿元。

在这一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中,东田微的相关股东也对和科大进行了业绩承诺。据公告显示,东田微承诺2019年和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42亿元。

此次重组由于二者在核心交易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最终没有成功。而从东田微2019年的业绩情况来看其也并未达到。

招股书显示,2019年东田微的净利润为0.20亿元,仅实现承诺之时业绩的47.6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2020年疫情偶发性业绩的刺激下,东田微只等了一年便迎来估值的飞升,摆脱被并入其他上市公司麾下的命运。

2020年8月,在东田微最后一轮融资中,其每股价格为16.67元,以总股份0.6亿股计算,其估值已达到10.00亿元,比起2018年增长了184.96%。

2021年3月,东田微向创业板发起了冲刺,这距离当年重大资产重组也才过去不到两年。

但是突发性因素所获得的业绩爆发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而东田微业绩下滑的风险也正在有所显现。

而据东田微对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测显示,其营收和利润或将出现了双双下滑。

东田微预计2021年营收为4.00亿元至4.10亿元,同比下降12.66%至10.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则为0.61亿元至0.6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在6.10%至3.02%。

从业绩持续羸弱走向现在的业绩“爆发”硬气地申报创业板,东田微仅仅用了不到两年,但是这一“脱变”背后又能否经得起市场和交易所的考验,这一答案在不久即将召开的上市委会议上便可一见分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目前国外激光雷达上市企业有Velodyne、Ouster、Luminar、Aeva、Innoviz,相对于国外来讲,国内激光雷达上市企业较少,但是今年以来国内激光雷达企业融资消息不断<>,有望在资本的加持下推动激光雷达的快速发展。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国内激光雷达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以及在激光雷达方面有何最新进展。在阅读原文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激光雷达产业微信群,艾邦将于12月15日在苏州举行激光雷达产业链高峰论坛

关注本公众号,菜单栏对话框输入“”,可下载PPT版本激光雷达上市公司介绍。

立讯精密专注于连接线、连接器、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1月,RoboSense(速腾聚创)与Luxshare(立讯精密)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汽车产业领域围绕激光雷达实现深度协同。

在RoboSense(速腾聚创)全面深厚的激光雷达技术积累和Luxshare(立讯精密)专业多元化智能制造能力加持下,双方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深度融合产业能力,持续创新,从技术研发到精密智造,全方位打通业务壁垒,创造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势企业强强联手的全新模板。

6、炬光科技(688167,即将上市)

2021年11月23日上交所披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炬光科技主要从事激光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检测识别信息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布局涉及光电检测、核磁共振、红外紫外、生物识别、基因检测诊断等专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

远方信息11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推出VCSEL测试分析系统及自动化量产测试系统。

8、奥比中光(IPO过会)

12月7日,科创板上市委公告,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奥比中光子公司奥锐达是国内领先的车载3D视觉传感器方案提供商,公司自2019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创新的激光雷达和车载3D摄像头底层核心元器件和新型架构的设计,公司产品包括面向移动机器人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激光雷达和3D TOF摄像头产品。

巨星科技持有欧镭激光48%的股权,该公司基于mems、激光等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激光投影显示模组、车用3D激光雷达、机器人用2D3D激光雷达,移动测绘设备等产品。巨星科技在2020年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杭州欧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取得来自美国某公司的1000台小型激光雷达的订单,订单金额不超过100万美元。

在车载激光雷达方面,欧镭激光目前开发有LR-16F实时3D多线束激光雷达,具有360°(水平)和±15°(垂直)扫描角度以及100米范围检测能力。

4月14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石头科技正在自研多线激光雷达,采用机械旋转式技术路线,将搭载在其商用扫地机器人上,未来或可用于自动驾驶车。

永新光学在2020年报中表示,公司积极把握激光雷达车载应用的行业机遇,开发多款应用于机械旋转式、半固态式、固态式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及光学元器件,与禾赛、Innoviz 等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方案商建立合作,并已进入麦格纳的指定产品供应商名单。

永新光学在光学元件方面,向复杂化、模组化开拓,扫码模组、激光雷达、车载镜头、机器视觉镜头等市场空间广阔,车载镜头前片2020年下半年开始起量,车载激光雷达镜头也处于规模化落地阶段,公司新兴业务短期内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福晶科技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精密光学元件和激光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光通讯、医疗设备、检测分析仪器等各诸多工业领域。

主要从事光学镜片、光学镜头、光电模组、电池、科学仪器等五大业务板块,具有数码相机、安防、机器视觉、车载等各行业丰富的光学/机构设计经验;专利持有水平业内领先;镜头研发部致力于可见光及红外光学镜头研发。

水晶光电是国内滤光片行业龙头,设备先进、技术优异,是全球众多知名手机品牌的滤光片供应商。公司拥有光学元器件、生物识别、薄膜光学面板、新型显示、反光材料、蓝宝石六大业务板块。

蓝特光学主要生产棱镜、透镜、玻璃晶圆、玻璃非球面透镜,镀膜以及镜头组装,已涉足传统光学、光电显示、光伏、汽车、照明、光通讯、半导体、消费类电子、医疗、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光学产品的加工和制造。

蓝特光学11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玻璃非球面镜片产品,目前已有部分供应给下游企业,应用于激光雷达制造。

联创电子12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激光雷达制造企业在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接收端和发射端镜头领域展开了合作。

20、东田微(IPO受理)

东田微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光电薄膜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具备镀膜材料自研和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摄像头滤光片和光通信元件等,可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摄像头、安防监控设备以及光通信信号传输、数据中心等多个应用终端领域中。公司已经掌握了高强度超薄蓝玻璃红外截止滤光片、窄带滤光片、旋涂红外截止滤光片,生产技术和超强度无微裂纹切割技术、抗弯曲玻璃刻蚀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3月12日,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田微”)创业板发行上市文件获受理。

英唐智控11月2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英唐微技术研发设计了MEMS振镜及MEMS组件产品,MEMS组件现应用于车用激光雷达,已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及销售。在激光投影的应用进入开发阶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在规划中。

英唐微技术MEMS振镜初代产品规格(激光雷达用)图源官

乾照光电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高性能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Mini-LED/Micro-LED以及VCSEL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乾照光电11月2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VCSEL,有出货激光雷达相关的客户。

天孚通信12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光器件整体方案提供商,利用无源器件和有源封装技术,延伸开拓激光雷达领域,为激光雷达厂商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光纤器件和芯片集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应用在光纤激光、光纤通讯、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光纤传感、医疗设备、科研等领域。

激光雷达光源模块(前排左一、二)图源官网

光库科技11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光纤激光器件和光通讯器件,其中隔离器、合束器、耦合器等光纤器件产品应用于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领域。

德迈仕产品包括各类汽车轴、精密马达轴、工业零部件等近20个系列千余产品。

德迈仕11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驱动马达轴可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激光雷达,处于供样阶段。

2020年3月,北斗星通与Velodyne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及一级代理协议,双方将在激光雷达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推动北斗星通与Velodyne公司强强联合,在此前智能驾驶、测量测绘、机器人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方案及服务。

目前国内的激光雷达已经上市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光学,激光器等,真正意义上以激光雷达为主体的上市公司也许明后两年才会有!谁将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robosense,innovusion,镭神智能,还是其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未注明图片来源于公开渠道以及艾邦拍摄
本文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供分享行业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注本公众号,菜单栏对话框输入“”即可下载PPT版激光雷达上市公司介绍。
为促进行业发展,艾邦智能汽车俱乐部建有激光雷达产业链微信群和产业通讯录,邀请激光雷达、光学器件、传感器、激光器、雷达罩、主机厂、芯片、自动化、塑料等厂商加入

请加微信了解详情报名: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在线报名

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激光雷达高峰论坛

艾邦现组建汽车雷达交流群,整合雷达厂、芯片、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推动激光雷达行业发展

近日,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田微科”)闯关创业板获受理。公司拟发行股数不超过2000万股,预计融资金额5.2(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分别用于光学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3.8亿元);光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0.7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IPO前一年,东田微科突然大量签订增资入股及上市对赌协议,后又终止了多个对赌协议,但实控人一笔1500万元的股权转让,实控人与受让方间仍存在上市对赌协议。

上市前密集签上市对赌协议

东田微科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光电薄膜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具备镀膜材料自研和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摄像头滤光片和光通信元件等,可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摄像头、安防监控设备以及光通信信号传输、数据中心等多个应用终端领域中。

招股书显示,高登华、谢云夫妇为东田微科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高登华先生现担任发行人董事长,谢云女士现担任发行人董事兼总经理,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高登华、谢云分别直接持有发行人26.88%、20.62%股份,并通过东莞微笑和新余瑞田控制发行人9.02%的股份表决权。因此,高登华、谢云夫妇合计控制发行人 56.52%的股份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16日,经东田光电股东会决议,同意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之一谢云将其持有的东田光电(系东田微科前身)3%的股权以1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宽联投资。现有股东均同意放弃对上述股权转让的优先受让权。

本次股权转让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补充协议》约定了转让方回购条款,东田微科于2022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宽联投资有权要求谢云按照“购买价款+年化 8%单利的利息”回购本次受让股权。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2020年7月,东田微科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11日,东田微科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审议通过《关于同意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和股本的议案》等议案,同意公司新增股本600万股,股本由5400股增加至6000万股,增资价格为16.67元/股,其中宜昌国投认购300万股,当阳同创认购120万股,国创高投认购60万股,恒翼创投认购78万股,德沃资本认购42万股。本次增资均由货币资金完成认缴,增资金额合计1亿元。

宜昌国投、当阳同创、国创高投、恒翼创投、德沃资本与发行人及其他现有股东就本次增资事项签署的《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中约定了股份回购、领售权、优先出售权等特殊权利条款。

国创高投与东田微科及其他现有股东就本次增资事项还签署了《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二)》,将回购价款调整为“投资方投资价款加上8%的年单利,扣减公司已向投资方支付的累积分红”。

而同年12月28日,宜昌国投、当阳同创、恒翼创投、德沃资本与高登华、谢云就终止《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分别签署了终止协议,国创高投与高登华、谢云就终止《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二)》签署了终止协议。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东田微科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93%、69.19%、75.85%及75.11%。

东田微科的主要客户为行业内知名摄像头模组生产厂商。招股书称,东田微科与欧菲光(002456.SZ)、丘钛科技(01478.HK)、信利光电、舜宇光学(02382.HK)、盛泰光学、同兴达(002845.SZ)等国内外知名摄像头模组厂商建立了直接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被应用在各大品牌智能手机中,下游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度高的特点。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去年前三季度,同兴达新增为东田微科前五大客户之一,主要因为同兴达自2018年起大力发展摄像头模组业务并与公司开始合作。

同时,报告期内,东田微科对欧菲光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达到2020年1-9月的40.98%。

欧菲光成立于2001年3月,主营业务为光学影像核心业务和微电子业务,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519.7亿元。

东田微科对此表示,主要系欧菲光摄像头模组销售大幅上升,且其停止自产红外截止滤光片业务,对外采购量增加所致。

东田微科还称,公司与上述主要客户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签订的合同均为长期合同,继续长期合作意愿较高,且该类客户大多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对其供应商要求较高,因此公司与该类客户合作,有利于保持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东田微科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320.69万元、5519.87万元、12313.72万元和20740.3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9.07%、40.48%、43.30%和63.98%,应收账款余额规模总体呈大幅上涨趋势。

随着收入规模的快速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同步增长。2018年末及201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增长比例与营业收入增长比例基本一致。而2020年9月末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东田微科称主要系一季度新冠疫情原因,发行人经营地位于湖北省,销售出货较少,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和复工复产,且智能手机多摄渗透率不断提升,发行人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销售恢复较快增长。

界面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东田微科的应收账款账龄普遍较短,1年以内的占比在99%左右,应收账款对象主要为欧菲光、丘钛科技、信利光电、舜宇光学、盛泰光学、同兴达等大型摄像头模组生产厂商。

2020年1月2日,东田微科与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签订《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1500万元,该笔借款以东田微科对欧菲光的应收账款做质押担保。截至2020年9月30日,东田微科应收欧菲光的款项余额为5875.99万元,公司已于2021年1月2日偿还该笔银行借款,相关应收账款质押已解除。除此之外,报告期内东田微科不存在其他应收账款质押的情况。

利润主要来自单一子公司

目前东田微科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东莞市微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莞微科”)、昆山东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昆山东田”)、东莞市阿斯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阿斯诺”)、以及南昌东田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昌东田”)。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东田微科合并报表净利润分别为2440万元、586万元、2017万元和44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度和2020年1-9月,东莞微科净利润为3052万元和1321万元。然而,母公司东田微科同期净利润则约为1220万元和415万元,昆山东田净利润分别为254.16万元和117.56万元,阿斯诺净利润分别为169.11万元和-8.16万元。而南昌东田作为东田微科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尚未开展经营活动。

这就意味着,东田微科合并报表利润主要来源于全资子公司东莞微科。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母公司东田微科的实际控制人高登华、谢云夫妇多次为子公司东莞微科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金额共2.35699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