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遗址类博物院?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内的这些话,也可以用于游览博物馆的事情之上。郑州市目前拥有各级博物馆68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馆藏文物65万件,珍贵文物10万件,受众覆盖面500万人。

  12月29日,郑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向大会作《关于郑州市博物馆建设情况的报告》,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正式开放。

  全市各级博物馆达到68家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今年年底前后建成正式开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观博物馆,可以知古而思今。商城是郑州的底色,天地之中是郑州的定位,那么,作为人口上千万、经济总量达万亿的城市,郑州市的博物馆数量、规模和质量是否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呢?

  任伟说,目前,郑州市拥有各级博物馆68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馆藏文物65万件,珍贵文物10万件,平均每年举办各类主题宣传社教活动500场次,受众覆盖面500万人。

  为全方位提升博物馆档次水平,郑州市把建设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国有骨干博物馆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构建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对外展示的“新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郑州博物馆新馆,以弘扬中原文化为切入点,凝练郑州地域特色,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中原文明展现给国内外观众,已于今年建成正式开放。

  总投资5.3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正式开放。依托总投资16亿元、建设面积2400亩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项目,今年已正式开工。

  此外,黄河国家博物馆、郑州樱桃沟早期人类起源遗址博物馆、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天文博物馆、二砂工业遗产博物馆、北伐战争纪念馆、南水北调博物馆、青台遗址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也在谋划推进中。

  国有博物馆在全国影响力不足将打造流动博物馆活动新平台

  郑州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认为,郑州市博物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国有博物馆在全国影响力不足,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高、展览手段单一,缺乏活力和感染力,社会教育服务项目不丰富,在宣传黄河文明、打造文化品牌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非国有博物馆整体质量急需提升。目前,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运营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场馆狭小、位置偏远、分布零散,影响力较小,没有集聚效应。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陈展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非国有博物馆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郑州市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门槛不高、特别是退出机制不明确。公众服务开放时间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够。

  文博创意产业有待加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足、品质不高,没有形成郑州馆藏特色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任伟说,下一步,郑州市将深入挖掘研究文物价值内涵,打造具有郑州特色、内涵丰富、高端多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精品展览,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精品展览评选,形成一批郑州特色的优质展览平台。

  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促进博物馆联合办展、互换展览,更好服务社会大众,探索创新公共服务新模式,搭建流动博物馆活动新平台,深入推进展览进乡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加强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发布: 09:12 栏目:展会 编辑:Rmscw 来源:人民收藏网

备受关注的“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湖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展出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满足不能到现场观看展览观众的需要,该院推出了“绿松石特展”网上数字博物馆,足不出户可以自由观展。在这个展览中,来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绿松石铜牌饰”,殷墟亚长墓出土的镶嵌绿松石弓形器,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9000年的绿松石饰都成了展览中的“明星”。

绿松石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玉石品种之一,在中国,它与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并称为古代四大名玉,拥有长达9000多年的使用历史。

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汇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8家文博机构的精美文物165件(套),此次大展是我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部分,循着古代绿松石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我国源远流长的绿松石文化。其中,与我省有关的参展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等。

在展览中,年龄最大的绿松石文物是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绿松石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就率先制作使用绿松石。贾湖遗址出土绿松石色彩丰富,有天蓝、月白、墨绿等多种,造型简单,不加雕琢。展览展出的贾湖遗址早期绿松石饰,距今约9000年,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绿松石饰品。

展览中最耀眼的“明星”是来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绿松石铜牌饰,这件器物是最具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重器之一。器身以青铜为主体框架,两侧各有对称环钮,青铜框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绿松石嵌片加工精巧,历经数千年仍丝丝入扣,毫无松动,可见其镶嵌技法之高超。这件文物不仅在现场引得游客争相拍照,还登上了与展览有关的各种海报的C位。

出土于殷墟亚长墓的青铜器弓形器也非常引人注目。殷墟出土的弓形器很多,展出的这件文物的奇特之处在于用绿松石嵌出了“亚长”铭文。

据介绍,观众进入“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网上数字博物馆后,可根据方向指引箭头,通过选择不同方式按不同路线漫游参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浏览过程中根据个人喜好可以使用全屏、放大缩小、自动观看等浏览方式。不仅如此,观众还可点击欣赏文物的图片、介绍、视频、三维等详细信息,比在真实展厅中感受更加真实,获得的文物知识更加丰富。(河南日报客户端)

备受关注的“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湖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展出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满足不能到现场观看展览观众的需要,该院推出了“绿松石特展”网上数字博物馆,足不出户可...

中新网广州5月10日电(孙秋霞)5月10日,首届广东省女画家协会优秀作品展在广州艺博院拉开帷幕,此次入展作品共247件,涵盖中国画、油画、水彩、雕塑、版画、漆画、动漫等画种,在视觉化、图像化的艺术表...

光耀金城 镜鉴千秋——兰州平凉馆藏精品铜镜联展开幕5月9日上午,由兰州市文旅局和平凉市文旅局主办,兰州市博物馆与平凉市博物馆等八家市县博物馆承办的“光耀金城 镜鉴千秋——兰州平凉馆藏精品...

人民收藏网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消息: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苏州园林博物馆联合滁州市博物馆共同推出“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特展”线上展览。展览于5月8日开展,为期一个月,广大...

寿山石雕畲族银器齐聚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系列传承展“艺海扬帆”中新网福州5月8日电(记者刘可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制作工艺展示,8日亮相位于福州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吸引民...

《先生回来》昆明致敬特别展开展追忆西南联大“先生之美”中新网昆明5月8日电(记者缪超)1938年5月,西南联大在昆明敲响了第一堂课的上课铃,自此昆明成为了“先生之城”。今年5月8日,《先生回来》—...

据安徽商报报道 对于考古人来说,发现重量级的“国宝”令人惊喜,而透过发掘现场的遗迹现象,研究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对于安徽考古工作者来说,三官庙遗址就是这样一个信息量极大的遗址。丰富的遗迹遗存扑朔迷离,也留下了众多待解之谜。省考古所副所长宫希成认为,这些谜题关系遗址的性质、营建与废弃过程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未来通过大量的多学科研究、现代科技手段,得出科学的结论。

谜题 青铜器从何而来?

18件青铜器中不少此前罕见,有些甚至专家都叫不上名字,这些青铜器从何处而来?

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认为,三官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好几件此前罕见,产地难断。一些多孔铜器此前在青海、甘肃、陕西等北方地区较为多见。这些青铜器具体产地的研究,应是将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考古研究工作中,专家们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研究一般以二里头为参考标准。徐天进认为,目前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未必代表二里头的最高水平,更不应该是二里头铜器的全部,未来的研究也不应受此局限。

山东大学教授方辉认为,安徽历史上就是富含铜矿的地区,此次出土的青铜器有些甚至比二里头出土器物还要精致,很可能有今天难以想象的铸造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等专家提出,三官庙遗址周围是否还有更大的遗址,青铜器是否与大遗址有关,值得深入研究。另外,安徽历史上铜矿资源丰富,淮河流域特别是至郑州、开封一线古代是关键的运输通道,青铜器的出现或许与此有关。

省考古所副所长宫希成认为,安徽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铜产地,但遗址现场并未发现青铜器铸造的痕迹。如此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如果是本地铸造,在何处铸造,还需要下一步的研究揭开谜底。

谜题 重量级青铜器 为何出现在“简陋”小聚落?

三官庙遗址总面积大约4000余平方米,与众多发掘面积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重量级遗址相比,规模算是比较小的。古代遗址中,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遗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叫做文化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三官庙遗址中的文化层非常“单纯”,夏代以后直接就是清代。仅从遗址规模来看,三官庙遗址应该是一处小型聚落,而且使用时间不长。如此“简陋”的遗址中,为何出现数量如此众多的青铜器?为了弄清三官庙遗址一些悬疑,2019年12月,来自全国近20位著名考古学家齐聚合肥,为该遗址进行“把脉”,虽然现场说法不一,但共同的观点是:这是一处非常难得的重要发现,有望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此前举行的论证会上,“兵灾说”成了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兵灾说”、“祭祀说”都有专家提出。山东大学教授方辉认为,出土青铜器代表当时最高等级,与遗址等级规格“不般配”。史书曾记载,商汤灭夏之时,“夏桀奔南巢”,这些青铜器是否与此有关,或与当时对此地用兵有关,非常耐人寻味。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际根认为,三官庙出土青铜器中多件应为兵器,且多件凌乱分布在房屋周围,兵器还有弯曲、折损现象,“假定将这里定义成一个兵灾现场,那么它的考古学意义又不一样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等专家认为,遗址中的铜器和陶器等级差别巨大,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群。小的聚落遗址出土青铜重器的可能性非常小,遗址应与祭祀有关。

谜题 那晚 究竟发生了什么?

规模小、灰坑等生活遗迹少,种种迹象显示,三官庙遗址作为一处小型聚落被使用时间不长。在遗址北侧的房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三具人骨个体。经过实验室研究,认定应该分别属于一位女性(或少年)、一位儿童、一位成年男性。三具遗骨中,女性双腿朝一个方向弯曲,儿童更是缩成一团,看起来非常像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凶案现场”。有专家称,三官庙遗址的故事应该从“3700年前的那个晚上”开始。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遗址突然被弃?

山东大学教授方辉认为,三官庙遗址应该是“毁于一旦”。房址中的三具遗骨,显然是被人杀死,留在了现场。所以遗址的废弃很可能源于一个突发性、灾难性的事件,比如火灾或者兵灾。

复旦大学教授王辉认为,应当把三官庙遗址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框架中研究。当年这一地区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墩台和聚落,这些聚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果联系史书中记载的“夏桀奔南巢”,那夏人与当地土著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未来或许可以采用DNA提取技术,对现场人骨等遗物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冲刺“全国十大 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是考古界“奥斯卡”。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中,史前考古有7项,夏商周考古有7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有3项,唐宋考古有3项。夏商周考古连续几年以相当高的比例入围终评,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肥西三官庙遗址能够入选终评,可见“实力”不俗。

三官庙遗址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国内考古专家的一致认同。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认为,三官庙遗址是江淮地区夏商时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山东大学教授方辉认为,三官庙遗址的发掘,对于认识江淮地区巢湖流域的夏商考古学文化意义重大。通过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更具体的探讨当地夏商周文化,与历史联系起来进行深度的解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林留根认为,三官庙遗址是重大考古发现,揭开了江淮地区夏商周考古的新的进程,应以重大考古发现为契机来推动江淮地区夏商周考古重大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夏王朝的研究观点与争议不断。北京大学教授雷兴山认为,三官庙遗址的发掘,尤其是青铜器的出土,有助于对夏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尚有争议的大背景下,三官庙遗址的发掘无疑是一次重大发现,对于重著中国古代史,是一次重要的实践。

“安徽有这么多的房子,二里头的房子能找到几个?”三官庙遗址备受关注,对它的进一步的保护与研究也是专家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林留根认为,不仅出土遗物珍贵,现场大量的历史遗迹也有重要文化价值,蕴涵民族记忆,值得好好保护。

省考古所三官庙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秦让平介绍,围绕遗址未来的保护与研究,省考古所有详细的规划。目前,已经由专业公司对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址整体提取。下一步,这些夏代房子将“移驾”安徽博物院,在复原后向观众展示。围绕人骨、植物遗存等的多学科研究,未来也将深入开展,将为进一步精确划定遗址所处时间,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提供依据。

通讯员 秦让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王素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几个国家级博物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