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好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首先我告诉大家那些说什么,每天什么都不用多干,动动手指,按几下页面就能日入斗金的纯粹是在说梦话,你要是还真信了你就是当代韭菜。是的我也是悔不当初,在最开始不了解这一行的时候,我以为它和淘宝刷单一样简单,只是前期麻烦了一点而已,我就这样被华丽丽的割了韭菜,一分不赚还倒赔钱。重新出发经过了一年后,终于能够作为跟得上节奏的人了,我就来在今天给大家说说亚马逊测评怎样赚钱的,为啥会容易被割韭菜。

最开始接触这一行是18年末,那时候亚马逊测评才刚开始出来,凭着我多年的淘宝刷单经验,我一眼看出了这一行的暴利。于是我就开始了测评这一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的确很麻烦但是你只要细心肯花钱也就没啥大问题。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账号前期最重要是要找到合适网络环境和设备问题。我推荐使用手机端,电脑端的安装流程过于复杂,不值得tj。手机端IOS手机要越狱的话,IOS版本最低要求在12.1以上,不包括12.1,最高在14以下,不包括14版本,这个在手机的设置里就能看到。

之后再安装ALS,AXJ,AWZ等一键新机的rj,如果你这些实在是不开窍,可以在网上或身边找大神,关于这个我想说的是软件安装花钱等就当前期投资吧。最开始搞测评的时候我原来就想的是网络环境而已,看了一两个帖子就没再去了解更多,最后赔的真的很惨。还是继续说IP匹配的事情吧,目前我认为还算好用的IP有,911,luminati,谷歌FI流量卡。其中谷歌FI只能手机端使用,在有稳定的qdk存活期时,IP真人度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当然账号准备不止这些,什么国外的邮箱地址操作时间等,相对于网络环境就算小问题了,只要你肯努力就也没啥,因为我最开始被坑就是因为,我天真的认为国外网络有一个vpn就能解决,然后不出意外账号出现异常,我惨了商家也惨了。所以这也算是亚马逊测评门槛高,至今市场也没法饱和的原因之一。当然也还有因为网购越来越贴近生活且便捷化,更是在yi情的影响下,大量商家入驻亚马逊也是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测评需求。

我说这些的原因只是想告诉你,赚钱的机会还多了去,现在你可千万别急为了省那前期的几十块钱rj安装,得不偿失。至于亚马逊测评赚钱的方式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基本上也就是通过佣金和汇率差赚钱。来举个例子,按照每一单只赚汇率差和佣金来说,你在用人民币500左右就可以购买100m的lpk,可是这100m用规律换算大概为七百左右,也就是你可以在商家的要求下买七百的东西,商家再按照买的金额返给你,这里基本可以净赚200左右。

然后加上每一单的商家提供佣金,当然不同的商家按照不同的账号质量可能给出的价格不一样,这样下来一个账号一次赚个200到300甚至更多也是不成问题的。也别说有些有一定技术支撑的大佬,更是可以同时几十个甚至更多的。怎么样能被称为高利润吧,这也难怪人家至今都是一个还未被攻克了lh项目。说了这么多,在最后再来给你们科普一下我知道的比较常见的骗局。这些个骗局我总结下来,基本有这三个,测评zs服务骗局,账号和lpk合法来源骗局以及商家资源骗局。

关于测评zs服务培训的,你首先必须得知道那些直接吹自己有最新技术的一般都是骗子,早知道他们手里的技术都不知道转手了好几次了,而且一般有最新技术的还用得着到处打广告找新手小白你吗?然后是账号和lpk的合法来源,这个就需要你自己一步步慢慢来的养号或者说是找信得过的人,我推荐是慢慢来,这挣钱啊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然后礼品卡的话,就需要你不要去贪什么小便宜,市面上虚假的lpk太多了,一定要在小心也不为过。

最后关于商家资源骗局,你只要记住商家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傻子。我是优先推荐你找一个靠谱的中介,因为新手小白啥也不懂,商家不一定能要你来干。当然这些骗局需要注意的点还有很多,市面上也不仅仅只有这些骗局。但总结起来无非不是一句话,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饭,要想挣钱就得多学多练多小心。

干测评如今也快一年了,真的是新手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被割韭菜啊。当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蓝海项目谁都想来分一杯羹,高门槛在所难免,可道路坎坷事不期,疾风劲草练人生。最后如果你有关于亚马逊测评的各种困惑都可以跟我交流。

身为领导,应活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

受 访 |卢山 前集团采购副总裁

01.领导者要用讲故事的方法传达愿景,但不是画大饼。

02.匿名也是一种沟通。

03.职场中很难有朋友,但可以有伙伴,为了相同的目标理性前行。

04.树型领导力包括了信任、尊重、投入和赋能四个要素。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曾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为了促进全体员工的沟通,在沃尔玛的任何一家商超里,都会向所有员工定时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情况,并且在股东大会时,沃尔玛尽可能让更多的商店经理和员工参加,且在股东大会之后,萨姆·沃尔顿和妻子会邀请所有出席会议的员工去自己家里举行野餐会。

对领导者而言,沟通无处不在,但由于上下级的区别,让“沟通”一词在领导者身上有了更多的退路——从短期而言,即使当一名不屑于沟通,只是傲慢发布命令的领导者,下属也不敢置喙,但是从长期而言,这样的企业离“伟大”二字渐行渐远。

作为领导者,怎样才能与下属更顺畅沟通,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心驱动力,而不是成为被诟病的“画大饼”?前药明康德集团采购副总裁卢山为我们分享了关于领导者的沟通艺术。

以下内容根据对卢山的采访整理。

为什么对领导者而言,沟通力是重要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通则痛”。这原属于中医的理论,指气血不通畅就会疼痛。沟通也是如此,因为有了“沟”,所以会导致不通畅,因此才需要用交流去“通”。

根据一份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职场中,有60%的时间是用于沟通,尤其是如今的80、90后早已不是上一辈的打工人,他们可能一言不合就直接“炒”了公司,对于领导者而言,如何在VUCA时代更好地抵御不确定性并留住人才,就需要提高沟通力,而且要会讲故事,因为领导要为员工创造和传达愿景。

世界级故事大师安尼特·西蒙斯说:“用故事包装事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为人们打开心灵之门,传递真相!”为什么故事能够引起更好的传播效果?因为从生物学角度而言,讲故事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能力,听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尤其在古代,有文化的人毕竟是少数,想要大面积传播知识和信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俗易懂的故事。

我曾是药明康德集团采购副总裁,一直在和团队共同创造愿景。我会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循循善诱地告诉团队,为什么药明康德强调的是“更快、更好、更便宜”。举例而言,在更快方面,我就可以对团队说:为什么要更快?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救命。试想一下,现在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如果能提前一天面世,可以多挽救多少条生命?这是领导者应尽的职责,通过诸如讲故事等更好的沟通方式,让员工们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具有使命感和意义的,或是能够为社会带来福祉的。

但在提到领导者讲故事时,很多人可能联想到另一个词:画大饼,因为当所传达的使命意义无法实现落地,或过于抽象时,就可能变成画饼。我认为要规避这件事的最好方法,在于领导者讲故事前,先要有明确的信念,相信自己所说的故事。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者要明白,自己与团队共创愿景的目的,是为员工们赋能,是“因为我相信,所以我希望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影响你”。而不是公司给予了领导者一个身居高位的级别,因此领导者就给员工讲个故事当诱饵,让员工们自己去做事,领导者负责在一旁画饼,或是啥都不做只是看着。

我在药明康德时,每年11月底前都会发布采购团队的运营日历,这其中详细罗列了第二年需要做的事,此外,我们还会通过绩效回顾、运营回顾、圆桌等形式定期复盘工作情况,并且,我们还会有匿名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员工对于公司内部情况的最新评价。

具体而言,在做匿名调查的时候,领导者是需要消失的,因为如果我板着脸往人群中一坐,员工们可能都不敢说话了。现在有很多软件都可以进行匿名调查,但无论是匿名或面对面调查,最关键的是作为领导者如何设计问题,尽可能得到更多来自一线的信息,在这方面,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首先,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思考哪些事情对员工是有价值的,在匿名问卷中,领导者需要详细强调这方面,并且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

具体而言,假设领导者想知道,公司试行的某个新改革措施,是否真的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那么匿名调查中不该说“你认为新的改革措施好不好?”因为这是封闭式问题,领导者要做的是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指“你认为最近的改革措施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匿名调查或是面对面的接触中,我都会尽量避免负面的词,例如我不会问别人“你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缺点?”取而代之的问题是“你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果公司希望员工打开心扉,那就不能引起对方反感,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自己是错误的,这样很容易激起员工的反感或是负面情绪,不利于畅所欲言。而且最关键的是,虽然我避免了负面词汇,但对于想要问的问题,其实我都已经问到了,只是换了下表达方式而已。

再次,在员工回答时,领导者需要当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简单而言,就是闭嘴少说话。因为只有领导少说了,对方才能多说,尤其是两人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时,当上级一说话,下级肯定不敢再说了。

最后,在沟通过程中,领导者需要给出对方带有鼓励性质的回应,不能板着脸,不然员工肯定也不敢说了。领导只需要偶尔插几句鼓励性质的,例如“你说得特别好,我觉得很有道理”,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再次鼓励对方,表示感谢。

有时候,由于员工视角的局限,所以员工说得不一定正确,这是职场中必然存在的相对“不公平”。因为管理者往往站在更广阔的视角,能够看到更多的景色,这时候,领导者要在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想不到?”

有一个漫画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公平,我认为作为领导者,需要谨记这一点。漫画说的是,一名成人、一名少年和一名小孩都隔着栅栏向外看。成人可以轻松看到栅栏另一侧的球,少年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勉强看到,而小孩则根本看不到。所谓的公平指的是让少年和小孩都踩上垫子,让他们拥有与成人一样的视野。

对领导者而言,当下属的想法有所不足时,不要先发怒,而是应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身为领导,与下属的视野不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管理者不要一味批评,而是应通过引导,让下属与自己能够站到同样的高度。

在如何让下属畅所欲言的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所有管理者都应该打造容错度高的工作环境,领导者要划定界限,告诉员工犯错不是坏事,但不可以重复犯低级错误。

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建立规则,例如我在药明康德期间,会列出详细的清单告诉下属说,当发现例如员工受伤、工厂停产、采购合规等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我,保障沟通的及时性。

有些人可能会问,做了领导之后,是否会高处不胜寒,还能与下属做朋友吗?坦白而言,我认为职场中很难有朋友,但会有伙伴,我的下属们都是我的伙伴。伙伴是一群拥有共同目标的人,从理性的维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目标,是对事不对人,而不是攀关系、讲感情、看哪个人和我熟。

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不能和下属一起打游戏、吃饭、K歌,或是唠唠家常,领导者应该走到员工中去,而且应该主动去解决员工可能面临的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如果领导不去问,员工是不会主动说的,但如果员工最近生活上本来就遇到了困难,每次请假还都不批,他就会觉得这公司很冷血,可能就很快辞职了。

此外,领导者需要主动和员工透露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这一方面证明:我是食人间烟火的,另一方面领导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示弱,因为没有人是超人。例如领导者可以说:“今天我们家宝宝托班回来说了个非常有意思的词,连我都不了解,我觉得学到了很开心”“我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可以分享给大家”,经常聊这些生活化的话题,有助于拉近与员工的距离。

我一直认为,领导者应该打造“树”型领导力,而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沟通。

曾经有一名HR问我:你的管理风格是怎么样的?对于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我却从没有认真系统地思考过,而我最终的答案就是TREEE“树”型领导力。

第一个T指的是Trust(信任)。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建立信任,最大的管理成本是信任成本。当然,对于领导者而言,信任并非盲目的,而是经过成绩检验后的信任。

第二个R指的是Respect(尊重)。有的领导认为,员工不需要知道太多为什么,只需要照着命令去做就行了,但对管理者而言,解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事关对员工的尊重,而不是把员工作为单纯的商品,因为这样很容易流失优秀的员工。

麦肯锡曾在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做管理咨询项目,调查为什么最近的变革没有成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发现上至公司CEO、高管团队,下至一线员工,对为什么变革以及如何成功推动变革持有非常不一致的意见。问题的表面看似是管理层没有向员工把变革这件事解释清楚,更深层的原因是CEO也没有向管理团队解释清楚。

在对下属进行解释的时候,解释的方式很重要,比起原汁原味地解释原理法则,可以运用类比,或是前文中讲故事的方式,让解释更通俗易懂。

第三个E指的是Engage(投入)。这包括了工作投入度和团队向心力,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投入,即:我带你一起玩。

领导者不要把凡事都搞得很神秘,有一种说法是:看到老板都聚在一起神神秘秘的,肯定没好事。这背后就是领导者投入度的不够,公司的文化不够透明。我曾经在药明康德通过每周开会分享的方式,打造学习型组织,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采购岗位上的经验和心得,在此过程中我肯定以身作则,例如第一周分享的时候,我第一个发言,这就是用“投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后整个组织的参与度都非常高。

最后一个E指的是Empower(赋能)。赋能指的是管理者要放权,不要凡事事必躬亲,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的结果是:只要领导者一出现或是一开口,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了。

我认为领导者的价值不是在于事无巨细都要管,而是在亲力亲为地解决员工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领导者有更深厚的经验、经历、专长、资源、视角、高度等多方面优势,所以就应该为团队解决问题,并且为团队成员铺路,不然就是不合格的领导者。

在为团队铺路方面,很多企业都会有定期的高管会议,这其实就是一种铺路,因为在会议时,各部门的高管齐聚一堂,可以彼此交流,为团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好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跨过前行路上的障碍。

你更喜欢什么样的领导?

留言点赞第一、三、五的读者

我们将送出卢山老师的新书

《每句话都值钱:优势谈判的35个沟通模型》

活动截止时间:2月7日12:00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每天都在加班,24小时查收邮件,甚至周末都不休息……有些人永远工作得如痴如醉。

如果老板是个工作狂,你该怎么办?

在某些情况下,“为那些任务导向型、有很强成就欲的老板工作,其实会很有动力。”哈佛商学院的Linda Hill教授说,“但是,当这个优秀的老板是一个整天加班、手机不离手的‘ 工作狂’,那就物极必反了。”

当老板分配的任务堆积如山,除了每天的日常工作,还得7×24小时随时待命……“如果你的工作、生活毫无平衡性可言,老板又不提供支持和有意义的工作内容,那你离身心俱疲就不远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 Nancy Rothbard教授说。

而这种情况,困扰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缺少边界。当你每天都要向有强迫症似的老板汇报工作,工作就延伸到了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会让你面临莫大的压力。该怎么办呢?

在你断言自己是为一个傲慢、患有强迫症的“混蛋”工作之前,“你不妨先花些时间,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Hill建议说。想想老板的工作处境,然后再问问自己:“老板在面对怎样的压力?”“他提出的完工期限是否真的不切实际?”“工作人手是不是实在太少了?”当然,你也要考虑到他的工作重点,“他的工作动力究竟是什么?”

回答了这些问题,你就能更加切实地评价老板,从而免于过多的情绪发泄。另外,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老板对他的“过分”行为根本没有清晰的认识。

只有弄清楚老板让你抓狂的真正原因,才能得出有效的补救措施。首先,你可以从这些问题开始:“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抓狂?是不合理的工作量,是预期的紧急事件,还是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这能够让你专注于解决核心问题。

另外,Rothbard 还建议你要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一天中的哪段时间最为高效,哪段时间需要休息以及希望周末如何度过。“你要清楚你是谁,真正重视的是什么,以及偏好的工作方式,”Hill解释说,“只有当你对自己足够了解,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毕竟,你不能只是一味抱怨老板,你要提出能让双方都满意的优质替代解决方案。

即使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并且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跟老板讨论这个问题也很困难。“因为你担心老板会误认为你想偷懒,工作不够努力、不够投入。” Hill说。正是因为这样,你就要提前构思谈话内容——你希望如何安排每天的工作,一天中的什么时候以及何种方式你工作最为高效。你的目标是通过“设立边界”,来创造成功的条件。

如果你的老板总是在半夜发邮件(并且期望得到立即回复),Rothbard 建议你可以这样说,“立刻回复邮件,对我来说确实困难,我不是个夜猫子。”另外,你还可以这样表达,“为了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工作,我才尽量早休息。我希望达到高效的工作节奏。”当然,你要表明你也在积极适应老板的工作方式。你可以告诉老板,“当有紧急事情的时候,请随时发信息给我”,让他清楚你不是在推脱工作。

如果纯碎是老板分配的工作量太大,Hill教授建议你提出和老板每周碰头交流的要求。你们共同讨论一下工作的优先级,确认哪个任务、哪个项目是最重要的。这将会让你们双方都抱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值。另外,对于那些每天时不时都要找你的老板,也不妨趁机与他分享你的工作日程,让他明白你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少。

如果老板要求你务必在办公室工作,那就要在工作时间上达成共识。Hill建议你可以问问老板,“你大约什么时间需要找我?”当然,答案可能并不是你想听到的。比如,你下午6点下班,那么你5点钟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愿望就不能实现。但是,与老板这样一交流,至少是为寻求折中方案提供了可能。

如果你的老板潜意识里就认为可以在任何时间打扰你,这非常糟糕。你应该直接跟老板说“你感到非常有压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时待命的状态,往往带来负面结果。“如果你着手做的任务或者项目需要创造性思维,那你就需要更多的个人时间。”

在与老板交谈后,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以实际行动告诉老板,你依然是团队中工作最努力、最投入的一员。如果你本来就是表现优异的职员,那么你的工作现状很有可能会改变。因为当你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履行了应尽的义务,你的老板就没有理由抱怨你的工作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牺牲个人生活用于加班,显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Rothbard认为,当你的老板是个工作狂时,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放在首位,确保自己饮食健康,坚持锻炼,保证睡眠。

5是时候懂得放弃当老板是个“工作狂”,你要……

如果与老板交谈后,现状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很有可能意味着现实就是这样了,今后也不会有太大起色。 不过,Rothbard建议:“有些时候,改变需要一些时间,你不妨再观望一阵。”

但是,当你一旦意识到老板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改变后,那就要认真地考虑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了。换句话说,你可能需要重新找工作了。当老板是个工作狂,你面对的最大职业风险,就是对工作越来越缺乏热情。

面对工作狂老板,你需要记住的原则:

— 站在老板的立场。同理心能够让你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周全细致,少些感情用事。— 坦诚地和老板交谈。和老板聊聊你理想中的工作方式,以及讨论你该如何达到最佳的工作表现。— 把本职工作做好。如果你工作表现得非常出色,一般情况下,老板的“工作狂”状态不会对你造成根本影响。

— 认为老板是特意刁难你。让老板看到你的工作日程,同时让他知道你的工作需求。— 一味抱怨。与之相反,你要带着能够实现双赢的替代解决方案,和老板谈一谈。— 勉强自己工作。如果你的老板没有表现出丝毫改变的意愿,那就赶紧辞职,寻求理想的工作吧。

Rebecca Knight是波士顿的自由投稿记者 ,也是卫斯理大学的讲师。她的作品曾发表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和《金融时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老板的好处和坏处辩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