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下载峰值是1.7Gbps,那下载一部3G的电影需要多少时问?

创作立场声明: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影音数码自媒体行业多年,经常可以体验厂家送测的数码产品。然而每个人站在不同立场,内容就会有所偏重,客观与否还请大家指正。本文不是产品购买或试用测评,而是看一手机介绍视频与自己所知内容有偏差,于是就查阅资料。随着查阅的资料更多,发现国内有很多资料是有误甚至错误的,于是笔者就决定结合大量资料以后重新写了一篇详细介绍手机和通讯发展文章。因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地方,欢迎指正。

在视频第6分零五秒的时候,发现出现了一个错误,就是有关世界首款拍照手机的。从机型外观上看,应该是诺基亚7650(昵称:外星人,推出时间2002年10月)。不过它只能被称为:诺基亚首款拍照手机、诺基亚首款滑盖手机、世界首款五维导航按键手机。

我在该视频里已经评论了一些,但因为评论无法完整的说清楚,因此特意写一篇文章详细解说一下。另外,纠正一些网络科普手机知识文章里面的错误(事实上,有些国内科技网站上的内容,也是错误的……要不然,我就不写这个文章了)。

这次又是一个大长篇,正文字数将近2万字,同时里面包含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多使用网页搜索。

讲解手机历史,不得不先说一说人类的无线通讯的历史,如果说最早的无线通讯,我认为是在中国的西周。为啥?看故事:

西周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王朝。

不要管昏王的下场如何,先说一下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方式: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每隔几里地就修一烽火台,修了20多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通过狼烟或者烽火信号,将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从边镇要塞传递到国都,中间并没有人员、马匹的跑动。信息的传递而是通过烽火台的瞭望员观察敌情并将信息通过光或者烟的方式传递信号。这不和现在人们使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交流手段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无线通讯,将过去的光或者烟信号,改为了电磁波信号而已。这么看,咱们中国古人还是无线通讯的“祖师爷”。大家没有意见吧?

以上就算是本文的起子。因为后面谈及近代无线通讯的起源,需要了解无线通讯的原理,以及一些知识,那就需要详细介绍一下了。为了防止混乱,我按照时间,以及网络制式发展的顺序,将全文分为6个部分:

〇、无线通讯手机诞生以前的年代(19世纪末到1980s)

一、20世纪80年代(1980s):第一代手机网络,模拟信号。

二、20世纪90年代(1990s):第二代网络技术,GSM/CDMA等

五、21世纪10年末(2019年~现今):5G网络年代

〇、无线通讯手机诞生以前的年代(19世纪到1980s)

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相距2英里的无线电通信的收与发(当时仅仅是验证可以收发信号,比如铃声,没有具体的信息内容)。

1895年5月7日,俄国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同样也是铃声)。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操纵他们自已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当时拍发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6年的6月,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收报机在英国取得了专利。当时通信距离只有30米。

1901年,他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实验是在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进行的,两地相隔2700公里。从此,人类迎来了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2、发展时期(FM短波,s,体积大)

此时移动通信使用的是电子管收发机,体积大、重量笨重,主要使用短波段(比如现在的收音机用的频段),其主要对象是船舶、飞机、汽车等专用移动通信以及运用在军事通信中。采用人工交换和人工切换频率的控制和接续方式。

3.进一步发展时期(VHF甚高频,s,开始走向小体积的曙光)

放弃了原来的短波段,采用抗干扰更好的VHF(甚高频)频段的150MHz,到了后期又发展到400MHz频段。这个时期末,晶体管的出现,产品开始向小型化进行发展,在美国、日本、英国、西德等国家开始应用汽车公用无线电话(MTS或IMTS),或者其他公共服务上广泛使用。此时的交换系统为用户直接拨号的专用自动交换系统,接通效率有了很大改善。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无线技术的发展,面向个人的移动通信设备出现了曙光。

一、历史:20世纪80年代(1980s)

1、第一代手机网络:模拟信号。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其代表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的NMT450/900。以模拟调频(FM),频分多址(FDMA)为主要特征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仅限于语音传输,它以模拟电路单元为基本模块实现话音通信,并采用了蜂窝结构,频带可重复利用,实现了大区域覆盖和移动环境的不间断通信。

特征:基本语音通讯功能,频谱复用率低,标准不统一,不能漫游(工作频段不同),安全性差,设备价格高。

速率:最高速度是2.4Kbps

1979年在日本AMPS首先实现了商用,美国是1983年10月实现商用,以色列1986,澳大利亚1987,新加坡1988,巴基斯坦1990。1985,英国VDF对AMPS系统设备进行了一些修正,即将信道带宽改为25kHz,以3000万英镑将合同授予给爱立信,爱立信负责系统的设计,建设和初始的网络包括100个基站,并将名称改为TACS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otal

这时期,世界上首款手机出现。这里的手机有两层含义:(1)可以移动的电话。(2)可以单手手持的移动电话。

从第一含义讲,第一个可移动电话是:诺基亚1982年推出的 Mobira Senator 。当时北欧刚刚开通手机信号网络。在此之前还是寻呼机或者对讲机的天下。该机重9.8公斤,显然将近20斤的电话是不适合手持的,它实际属于车载电话。

从第二个含义上讲,1984年推出了符合第二个条件(可以单手手持)的电话 DynaTAC8000X。通常它被认为是现代手机鼻祖,开启了首款手机的序幕。(注意:第一款电话是没有屏幕的!)

摩托罗拉早期部分手机变迁

1987年的Cityman是诺基亚真正意义的首款手机,支持模拟通讯网络,长着“大哥大”一般的外型,与摩托罗拉分庭抗礼。

作为翻盖手机的鼻祖,摩托罗拉 MicroTAC的体积缩小到一只手就可以操作,而且还增加了一个电话簿功能,售价2500美元/台。1994年又推出GSM双模版。

摩托罗拉在第一代全球4000多万用户中占有率达到70%,这是一个无以伦比的高市场占有率,也造就摩托罗拉成为模拟时代的王者和高利润,其它公司要想和摩托罗拉竞争,只能寄希望于第二代通讯网络GSM技术了。

3、国内模拟信号的发展

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同一年,广东为了与港澳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

1991年,中国首款大哥大(手机):江阴智能公司YD9100

1992年5月20日北京,YD9100正式通过邮电部鉴定。此后,YD9100在江阴投产。

二、历史:20世纪90年代(1990s)

第二代网络技术。特征:从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时分多址(TDMA)以及码分多址(CDMA)为特征的移动通信系统,除提供话音业务外也提供低速的数据业务。目前采用TDMA体制的主要有三种:欧洲的GSM、美国的D一AMPS和日本的PDC。采用CDMA技术体制的主要为美国CDMA(IS95)。直接扩频和抗干扰性是CDMA移动通信技术突出的特点。传统的GSM手机,CDMA手机和小灵通(PHS)手机都属于2G网络手机。

其实,GSM技术产生其实早于第一代网络,1982年,即英国第一代移动网络推出之前的三年,欧洲邮电管理局会议(CEPT)电信委员会就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以协调900MHz频段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它被称为Groupe Special Mobile(GSM)。但标志着全球数字通信新时代开始,却是1991年7月1日,芬兰前总理哈里·霍尔克里(Harri Holkeri)与坦佩雷·卡里纳·苏尼奥(Tampere Kaarina Suonio)副市长之间进行了全球首次GSM商用电话通话。注意当时他手里的电话品牌是诺基亚的。

特征:安全性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收取漫游费);标准不统一无法进行全球漫游;带宽有限,不能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抗干扰抗衰落,频率利用率低;

网络制式:GSM为主,其他有 IS-95CDMA、北美ADC(IS-54)投入使用,日本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D-AMPS等。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归功于沃达丰的两名员工,尼尔·帕普沃思和理查德·贾维斯,他们在1992年12月3日发送了圣诞快乐短信。

1997年6月,由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Openware成立了无线应用协议(WAP)论坛,其目的是制定一个通用标准,为手机提供互联网访问。1998年4月,发布了WAP 1.0,诺基亚7110成为世界上首款具有WAP支持浏览器的手机。

同样GSM手机也分为台式和手持两种:

1992年,首款手持GSM手机:摩托罗拉 国际 3200

见国内有些人说诞生于1987年,简直胡扯(那时候是全球商用还是1代模拟网络,那里来的GSM手机?)。

曾经有一个工程师带着它开发的一个技术来到摩托罗拉,但是摩托罗拉认为这个技术毫无用处,结果这个工程师带着它的技术来到了诺基亚公司,这是一个什么技术?中文显示功能。

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次年,前中国邮电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2110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

首款进入国内销售的2G手机——爱立信GH337。特征:可以接收英文短信,但不能发短信。

1998年 诺基亚6150,是中国市场首款支持中文短信输入的手机

我国第一代GSM手机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手机市场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家占据80%的国内手机市场,剩下的20%被西门子、阿尔卡特、松下之类的外国二线公司分割干净。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发布“5号文件”,规定手机生产必须经过相关审批,俗称“手机审批制”。能过审批的大部分是“国内企业”,国外企业自然被挡在了相关部门的大门前。于是,国外企业机智的他们选择和“国内公司”合作。而中国首款手机生产商科健,背后提供技术的外企则是现在的手机巨头“三星”。除了科健外,当时著名的几家国内手机厂家也都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外企,比如:南京熊猫背后的技术支持外企是爱立信;“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背后的技术支持是法国萨基姆;夏新(原厦新)背后的技术支持是美国朗讯子公司 Agere System;大显手机的背后技术支持是韩国泛泰;南方高科CDMA技术支持来自韩国现代……等等。当时,21世纪早期(2005年之前)国内手机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依靠第三方国际品牌的技术,没有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并且盲目打价格战,导致口碑和市场双双下滑。

网上很多该手机使用的翻盖造型图片是错的,真实的应该是下方翻盖造型。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最早的国产GSM手机是1998年2月厦华推出的华夏一号,但是该手机只是工程机,并没有实际上市销售。

【2G网络下的有趣手机之最】

1993年,世界上首款能发短信手机:诺基亚1011

它同样也是诺基亚首款GSM手机,历史地位显而易见。

1994年,世界上首款智能/触屏/游戏手机:IBM Simon

早在1992 年,IBM Simon就在秋在拉斯维加斯 COMDEX上亮相,不过正式上市是1994年。除了首款,他也被认为是世界上首款带有游戏的手机。

1996年,可能是世界上首款侧翻盖/全键盘/双屏手机:Nokia 9000

它是诺基亚首款智能机,英特尔386处理器,8 M内存(含程序运行2M),系统:GeoWorks GEOS 3.0。2000年,全球首款双屏竖翻盖手机三星A288出现。2010年,竖翻盖旋转双屏手机富士通出现。

2010年,富士通双屏幕翻盖旋转手机,塞班/安卓系统

当年在中国它被称为“掌中宝”,重量只有88克,这在当时是最紧凑小巧的手机之一了,而且,这款手机可以发短信了。

是首款搭载超人气手机游戏Snake的产品,出现了新的业务来支持我们对手机套以及可下载的铃声和游戏的需求。注意,他是首款让手机游戏被人广泛认可的手机。

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手机:诺基亚1611(需要单独买太阳能电池)

需要另外购买太阳能电池的方式(诺基亚1611好买,但是太阳能电池不好买,还特别贵),实现太阳能充电功能。

1997年,全球首款内置天线手机:汉诺佳CH9771

汉诺佳CH9771首次在移动电话上采用了符合人体工学的S型设计。汉诺佳CH9771重168g,相对轻便,提供灰、黑、红三色可选,因而也算引领了手机产品的配色潮流。

1998年,世界上首款彩屏手机 西门子 S10

屏幕有 红绿蓝白 四色。

1998年,首款滑盖/指纹识别手机:西门子SL1088

它的出现让世人眼前一亮,其新颖的滑盖式设计也使其获得了同年的汉诺威工业设计大奖。

1999年5月,世界上首款照相手机日本京瓷 Kyocera VP-210,10万像素相机(CCD传感器)

这是GPS首次集成到手机中的情况,并且大部分在欧洲销售。

1999年,世界上首款三防手机:爱立信 R250 PRO

爱立信R250 Pro,不但支持“三防”,同时该机还可外接小键盘便于长文输入。

1999年,可以使用干电池手机,阿尔卡特 OT221

三星SPH-M100 UPROAR正式推出在2000年11月(见:首部可下载MP3的手机--三星uproar),32M内存,但储存的MP3不能用于铃声(这也给西门子6688了机会)。

2000年,世界上首款塞班智能手机:爱立信R380

他的后辈无数,不过2011年富士通F-07C将Windows 7与塞班结合是一个。

2000年12月,首款支持内存卡扩展手机:西门子6688

32M,支持MMC卡扩展。很多人误以为这个是首款MP3手机,实际上在一份2000年12月份一篇新闻中(搞搞新意思--西门子6688手机),曾介绍该款西门子还在研发最后阶段。2001年1月初在香港地区路演(西门子6688可望而可及),在国内被人熟知。再加上西门子6688内置了39首铃声,支持将midi格式的音乐设置成铃声,甚至包含了6首流行歌曲。所以我推测这是造成该手机被国人误认为是首款MP3手机的原因。

2001年,全球首款手表手机:三星SPH-W10

2001年三星推出世界上首款手表式手机SPH-W10。这款手机从外表上看,同普通的手表比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它的重量只有50g,算得上是近年来最小最轻的无线终端,可以说它是无线通讯领域的一大突破。

2001年,世界上首款蓝牙手机:爱立信T39mc(实际在它之前还有一款T36,不过没有正式发售)

2001年,进入中国的首款彩屏手机 爱立信T68,屏幕为 256色

2001年,首款横握键盘手机:诺基亚5510

诺基亚5510的个性的全键盘散布在屏幕的两侧,使用时需要横向操作,双手输入的速度也比较快。内置数字、数字音乐录音机、调频立体声广播、游戏、短信息及WAP浏览,在当时极为前卫。感觉这款后级为后面的N-GAGE的诞生有一定关系。

2002年,首款圆形屏幕/旋转盖手机:摩托罗拉 V70

V70堪称摩托罗拉经典机型之一,它采用了旋盖来保护键盘,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另外反白显示屏看上去也非常酷,目前仍然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典范,很多用户至今都收藏着这款手机。

百度百科说首支能通话的黑莓机RIM 6230,可信度不高(在百度百科搜索黑莓6230显示诞生与2006年,自己打自己脸)。另外黑莓是以无线信息收发器起家,逐渐过渡到智能手机的。而5810必须带上耳机才能打电话的设计,是符合这样的产品发展逻辑。

2003年,历史销量最高手机:诺基亚1100,2亿多部

自2003年推出以来,这款极为流行的设计已售出了2亿多部。据传闻,这款手机因能够拦截一次性银行密码而在网上犯罪社区的售价高达32,000美元。

2003年,首款主打游戏:诺基亚N-Gage

提到早期游戏手机,大多数人脑海都会浮现出诺基亚N-Gage的身影。N-Gage是一款发布于2003年11月的通话PDA,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游戏机造型,主要为了与任天堂掌机GBA竞争。横置布局和屏幕两侧的按键符合玩游戏时的操作方式。给后面的3300和N-Gage QD带来设计上的灵感。

2003年2月,首款linux系统智能手机,摩托罗拉A760

2003年,首款自动对焦/旋转屏幕:松下P505iS

特征:128万有效像素相机,支持自动对焦;独特旋转设计,可以侧面360度旋转,也可以向后旋转180度进行自拍。这种侧面旋转的设计给后面许多翻盖手机设计灵感。比如:2004年的卡西欧 w21ca,以及夏普的一些机型。

2003年5月17日,首款百万像素手机 卡西欧A5401CA,124万像素相机

卡西欧A5401CA附带6种静态拍照模式,并可连拍9张照片,上市时价格为1万98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314元)。

2004年,最薄的翻盖手机:摩托罗拉V3,13.9mm(折叠以后)

摩托罗拉“刀锋”V3是一款超薄、金属、激光雕蚀键盘的精美产品,全球热销超1亿部,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手机之一。

2004年,世界首款3百万像素手机,卡西欧 A5406C

卡西欧A5406C特色:320万像素相机,2.3英寸QVGA LCD显示屏,内置13 MB内存,可以录制60分钟视频,支持 miniSD存储卡扩展。

2004年5月,首款光学变焦:夏普V602SH

2倍光变拍照,202万像素CCD相机,2.4英寸26万色的屏幕分辨率为240×320像素,支持64和弦铃声,同时还可以通过SD卡扩充存储空间。

2004年,诺基亚首款旋转式折叠手机:诺基亚6260

诺基亚6260采用特殊的旋转式折叠设计,打开手机机盖即可通话;将彩屏朝外折叠起来就可以浏览互联网或实现接入应用;旋转屏幕便可以启动摄像头;合上手机就能轻松放进公文包。

2003年,首款能够接受电视信号的商品化手机:NEC V601N

V601N手机配备有微波模拟电视调谐器,不仅可以用来收看电视节目,还可将电视画面保存为图片或动态图像。最长连续收看电视时间约为60分钟。此外,该手机还具有图像捕捉功能,可将电视画面保存为图片或动态图像(最多9帧)。V601N支持数据包通信终端,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话和接收电子邮件,并可以切换单键纵向显示和横向显示。V601N的摄像功能配备了31万有效像素的CCD,可以拍摄图片和最长30秒的MPEG-4动态图像。该产品还配备红外线遥控器功能,可以遥控电视或录像机等家电设备。

2005年,首款屏幕1600万色手机:松下VS3

松下VS3参数:1600万色屏幕,分辨率为240×320像素。一键自动式翻盖,内置130万像素相机,支持微距拍摄,支持WAP2.0网络

2005年11月,国内首款侧滑盖全键盘手机,多普达 dopod 838

2006年,首款OLED屏幕手机,明基西门子S88,屏幕26万色176×220像素

2006年,全球首款一体式太阳能手机:日本DoCoMo的太阳能手机

这款新设备以Gameboy sp为原型,外部覆盖太阳能电池板,不过这个仅仅是原型机。

2007年,扭腰设计的开创者:诺基亚 3250

诺基亚 3250下半部可以扭动,同时摄像头也在底部。正面是数字按键,与屏幕成为十字交叉就是开启摄像头,而扭动180度,则是音乐快捷键。

iPhone 2G是苹果的第一代智能手机,首席执行官即CEO史蒂夫·乔布斯于2007年1月9日在美国旧金山马士孔尼发布,这代表iPhone首次问世,也是IOS系统的起源。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奠定了未来十多年手机的交互设计,手指成为了最常用的操作手段。也让平板式设计风格霸占手机行业十多年之久。

2008年8月,世界首款(也可能是最后一款)柯达认证手机:摩托罗拉 ZN5,500万像素

摩托罗拉 ZN5手机采用经过柯达认证的500万像素 CMOS 后置相机,再配有专业氙气闪光灯的支持下,拍照实力不俗。

2008年MOTO Aura,圆形屏幕是蓝宝石玻璃,是当年屏幕最坚硬。

2009年,全球首款透明键盘滑盖手机:LG GD900

2009年9月,全球首款透明屏幕手机:索尼爱立信 Xperia Pureness(概念机,没有正式上市销售)

索尼爱立信 Xperia Pureness 透明的黑白屏幕。透明彩色屏幕的是第二年的联想S800。

2010年,全球首款彩色透明屏手机:联想S800

三、历史:21世纪00年代(,或者称为21世纪初)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四种标准和频段: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1880MHz-1900MHz和2010MHz-2025MHz。

3G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手机上直接浏览电脑网页,收发邮件,视频通话,视频,观看直播,人类正式进入移动多媒体时代。

速率:3G系统最初的目标是在静止环境、中低速移动环境、高速移动环境分别支持2Mbit/s、384kbit/s、144kbit/s的数据传输。其设计目标是旨在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优良的通信质量,并使系统能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业务。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3G网络的技术基础,跳频扩频(FHSS)技术,最早可以追溯至1942 年 8 月,由好莱坞女演员 Hedy Lamarr 和钢琴家 George Antheil 在 申请的专利(专利号:2.292.387,详情见:)。

1985年,美国“高通”公司利用美国军方解禁的“展布频谱技术”开发出一个被名为“CDMA”的新技术,CDMA技术直接导致了3G的诞生。CDMA就是3G的根本基础原理,而展布频谱技术就是CDMA的基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早于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提出,是首个以“全球标准”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系统。

1999年3月,芬兰第一个发放3G牌照,但不是第1个投入服务。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国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之一。

2001年4月16日,第一个3G电话经由英国的沃达丰网络拨出。

2001年5月,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营运公司NTT DoCoMo于开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G移动电话服务(东京地区,使用人数 5000人 )。同年10月,FOMA全面商用,日本的3G正式亮相。

2003年,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Verizon无线开始提供基于cdma20001xEV-DO技术的高速3G数据服务。

在中国的三大3G标准:

2001年全球首款3G手机:松下 FOMA P2101V,零售价 6万日元(合501美元)

它采用翻盖设计,有 2.2英寸176 x 220分辨率TFT彩色显示屏,26万色,相机像素只有 11万;内置 690 mAh电池,待机55小时,持续通话100分钟或图像传输70分钟。作为首款3G手机,下载 384比特/每秒,上载 64比特/每秒,可进行电视会议,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和简讯息。该手机没有天线

2004年2月,国产首款3G网络手机:华为(型号不知,只有外形和部分参数)

该手机具有六万五千色彩色屏幕,160*128的显示像素,机身体积基于欧洲WCDMA标准,双模制式,也可以在GSM网中使用,具备GPRS、短消息、40和弦、JAVA、WAP浏览器等GSM网手机常见的功能,也具备分组数据下行384kbps、上行64kbps的高速数据传输和支持MPEG4视频解码、MP3音频文件回放等3G手机特有的多媒体功能。续航方面,华为3G手机拥有150小时的待机时间和150分钟的通话时间。

【3、有意思的3G网络手机产品】

2003年2月,国内上市的内置双摄像头手机,索尼爱立信 Z1010

实际上,2002年,在日本已经有很多内外双摄像头手机了。不过此时国内还没有。

2005年,首款双屏设计的PPC 智能手机:摩托罗拉 MPx

Rom。内置一个120万像素相机。

2005年,世界首款内置有3D图形加速芯片手机:LG KV3600(仅韩国市场独家销售)

LG游戏手机KV3600采用了侧翻盖和双屏幕设计。翻盖前外观比较正常,但翻盖后就变成了一台游戏机。硬件方面,KV3600采用了ATI w2320图形加速芯片,3D游戏运行能力是当时最强。而且该机还有加速度传感器,用户可以在玩某些游戏时通过倾斜手机来控制游戏内物体。只是网络支持制式差一些,仅仅支持CDMA网络。

2005年,全球首款采用500万像素相机的拍照手机:三星SCH-M509

2005年,全球首款采用700万像素相机的拍照手机:三星 SCH-M709

2005年,全球首款采用800万像素相机的拍照手机:三星 SPH-V8200

2006年9月,首款蔡司认证手机:诺基亚N90上市,200万像素自动对焦镜头。

诺基亚N90是一款Symbian S60操作系统的3G手机,其机身既采用前辈6260那种“翻盖+旋影”设计,又有2650可爱的日本和服式“伊达”独立相机。该镜头为卡尔·蔡司Tessar系列,光圈2.9,焦距5.5。摄头的旁边还有一个亮度很高的闪光灯,它的使用方法一共有关闭、开启、自动和防红眼四种。独特造型可能是“前无古人,(更可能是)后无来者”。

2006年,首款千万像素手机:三星 SCH-B600,1000万像素相机

2006年,首款氙气闪光灯手机:索尼爱立信K790

HTC EXCA 300:原生安卓系统(左)和被刷成 WM6.1系统(右)

2007年4月,首款后置双摄像头手机:三星SCH-B710

双摄的目的是3D拍照,和现在的双摄原理不一样。SCH-B710有着两颗130W摄像头和裸眼3D屏幕。

2008年,全球首款电子纸屏幕手机:日立W61H

日立W61H的特点就是正面采用了一块2.7寸电子纸显示屏,这块黑白屏幕占据了手机正面的80%的空间,在来电以及来信息的时候可以依据用户自己的设置自动变换形态,手机中内置了95种不同的图案这里包括了2色卡通片以及静止画面。而且这块电子纸根据机身颜色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为以后的电纸书屏幕手机(比如俄罗斯YotaPhone、海信电纸书手机等)奠定了基础。

2009年9月底,全球首款采用全触屏设计的太阳能手机:三星S7550

三星太阳能手机S7550被称为“Blue Earth”,不仅可以利用机身背部配置的一块太阳能电池面板来充电,更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全触控屏设计,环保且潮流。

2010年,首款键盘和屏幕可以分离手机:富士通 F-04B,双向滑盖/投影模块

同一年投影手机三星I8520发布。

诺基亚N9,是诺基亚公司在正式宣布放弃了使用多年的Symbian OS(塞班系统)之后,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首款MeeGo1.2 Harmattan操作系统手机。这系统与安卓系统有些相似,不过属于全面屏手势操控设计。硬件方面:CPU型号采用 1GHz的德州仪器OMAP3630,其GPU为 Imagination PowerVR SGX530,1GB RAM和16GB/64GB机身内存。

据悉,今年(2020年)新诺基亚的母公司芬兰HMD Global公司将会发布采用安卓系统的新N9手机。不知道后续会有什么配置。

2012年,全球首款4千万像素手机:诺基亚808(PureView),4100万像素相机

诺基亚808在2012年推出时号称“最后的塞班贝拉”,后置4100万像素也是创下了当时最高的历史记录,有效像素达,CMOS面积为1/1.2英寸。但其背部有一块巨大的摄像头凸起,因当时的手机厂商开始倡导更加纤薄的机型,诺基亚808也逐渐淡出市场。

2013年诺基亚1020(诺基亚808的后继机型)

2014年9月,世界首款感光元件尺寸为1英寸手机/可能是首款莱卡认证手机:松下Lumix CM1,2000万像素F2.8-F11相机,等效焦距为28mm

注意,它是手机、手机、手机!并非2012年尼康推出的S800c的安卓相机。另外,该手机支持全手动拍照体验。

2013年Ubuntu OS系统发布,2013年还进行过一次众筹手机(推测是Aquaris E4)但是失败了。

历史:21世纪10年初(2008年~至今)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4G发展以数字广带(Broad band)为基础的网络,成为一个集无线LAN和基站宽带网络的混合网络,这种基于IP技术的网络架构使得在3G,4G,W-LAN,固定网之间的漫游得以实现。

2008年发布的第四代网络4G,中国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4G支持像3G一样的移动网络访问,设备移动时4G网络的最大速度为100Mbps,对于低移动性通信,速度为1Gbps,可以满足游戏服务,高清移动电视,视频会议,3D电视以及很多其他的需要高速的功能。

4G时代,产品外观特征变化不大,屏幕上:由于追求全面屏的效果,屏幕比例,分辨率增加。处理器方面越来越快,内存越来越大,已经出现超过电脑内存的趋势。另外,游戏手机、拍照手机等手机品类更加明晰。

2013年4月,国产首款4G手机:酷派8920

【4G网络下,有意思的硬件产品】

2011年最早采用笔记本式扩展坞设计手机:摩托罗拉Arix 4G

ATRIX 4G是摩托罗拉在2011年极受关注的一款旗舰手机,最大特性在于可以通过外接笔记本设备运行Linux系统,实现更好的生产力应用。不过,这种设计并没有真正受到市场认可。

2000mAh的电池,续航1天(中等程度使用)

该手机隶属于夏普aquos edgest style(窄边设计)系列。5 寸分辨率屏幕,ID无边框。

2015年12月,首款潜望式3倍光学变焦镜头手机:华硕鹰眼ZenFone Zoom,13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后置相机。

2016 年2月, 世界首款量产的模块化手机,LG G5

LG G5模块化部件只有有 Hi-Fi 音频模块和自拍手柄,不过销路不佳。

2016年9月,首款哈苏认证手机配件:Moto Z Play 哈苏模块

1200万像素1/2.3英寸传感器,10倍光学变焦、广角焦长为4.5mm 相机,模块中自带传感器和氙气闪光灯,可以带来全幅机型21mm-24mm镜头的效果,但市场销量不佳。

联想PHAB2 Pro前置800万像素单摄,后置分别是一个1600万像素的RGB摄像头,一个深度摄像头以及一个动作追踪摄像头。

2017年8月,可能是全球首款水滴屏:夏普AQUOS S2

2018年3月,可能是全球首款刘海屏:夏普AQUOS S3

屏幕是6英寸18:9,分辨率为的屏幕。

第一颗800万像素、120度超广角,光圈为F2.4;第二颗1000万像素长焦,光圈为F2.4,支持2倍光学变焦;第三颗2400万像素,这是主镜头,光圈为F1.7;第四颗500万像素的深度,光圈为F2.2,支持实时聚焦。

诺基亚9 PureView又被称为“花洒”五摄,其五个相机均为1200万像素(两彩色相机捕捉彩色图像,三黑白相机提供清晰度和细节)。

2018年12月10日,全球首款Infinity-O 屏内开孔显示屏(打孔屏幕)手机,三星A8S

2018年,全球首款可折叠的oled屏幕手机:柔派1代

柔性折叠屏幕是柔派首发的,不过卖得好的却是华为、三星、MOTO。另外,这类手机有一个问题:多次折叠,屏幕容易损坏,而维修屏幕价格非常高。目前市场以热度高,购买少为主。

三星GW1 6400万像素主摄,1/1.72英寸的超大底,可拍的超高像素照片。

2019年,全球首款量产的1亿像素相机手机:小米CC9 Pro

五、历史:21世纪10年末(2019年~现今)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 2017年12月发布的V15.0.0版TS38.104规范,5GNR的频率范围分别定义为不同的FR:FR1与FR2。频率范围FR1即通常所讲的5GSub-6GHz(6GHz以下)频段,频率范围FR2则是5G毫米波频段。5G利用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3D波束成像,小基站等技术,实现比4G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带宽,可以同时连接千亿个设备。

想想未来5G的生活:你享受着自动驾驶的同时,在车上用全息技术和父母聊天交流,当你回家打开门,空调自动为你调好温度,灯光自动调到最温馨的亮度,你走进家门躺在沙发上,开始享受VR带给你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的生活以前只能在电影中看到,但是如今,已经不再遥远。

5G的频率和频段频段:M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MHz和MHz

2017年2月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

2017年11月15日,中国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MHz和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能够兼顾系统覆盖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

2017年12月21日,在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 RAN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

严格来说,摩托罗拉 Moto Z3从配置上来看,它不是一款“原生”5G手机。它实现5G网络的方法是通过在后盖上外接一个独立的5G Moto Mods模块来实现对5G制式的支持的——这也是模块化手机的好处。

还需要等待未来厂家的不懈努力。目前(2020年)从产品上看,还是以4G网络手机为主。

不知不觉,又写了一个一万八千多字的大长篇(写了15天)。相信诸位看了发烧老猫的本文以后,会对和手机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都知道,未来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一个链接所有用户和消费者的中枢神经,所以手机厂家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不过从手机产品形态和创意上看,发烧老猫认为手机行业最有创意的时间应该是2G网络和3G网络时代。那个时候,手机形态不一,功能多变,呈百花齐放的姿态——有点像春秋战国的滋味。而到了4G,就有点像战国后期,手机厂家经过市场检验,发展的发展,淘汰的淘汰,剩下的几家实力都非常强劲。不排除未来手机厂家变得更少,甚至成为只有一家独大的情况——那不是发烧老猫想看到的结果。

由于内容多,只想了解有趣的第一款手机的型号、外观和特征,请使用网页搜索(Ctrl+F)功能,在搜索框输入“首款” 即可。只想了解网络发展历史,同样使用网页搜索(Ctrl+F)功能,搜索“年代”即可。我会在留言区发布索引。

另外,由于有些手机推出时间太久,在机型或者内容上,可能有部分记忆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指正。另外,如果有遗漏的机型,也欢迎朋们留言推荐。最后如果感觉文章不错,恳请大家点赞和转发,谢谢大家啦!

附1:1300W~1亿像素的传感器大小比较

之前,我们测试了4G版的Redmi K30,现在我们拿到了8+128GB版本紫域幻境配色的Redmi K30 5G。与4G版的K30相比,K30 5G标配30W快充(4G版是27W),微距镜头从2MP升级为5MP,处理器也从730G升级为765G,并且支持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的5G。

价格方面,6+64GB售价1999元,6+128GB售价2299元,8+128GB售价2599元。这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5G双模手机了。

这块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不过只有部分应用支持,比如:微博、抖音等。在960 FPS慢动作的视频下,与搭载60Hz屏幕的iPhone 11 相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Redmi K30 5G刷微博更流畅。

打孔的位置在屏幕的右上角,整体观感要比iPhone 11的刘海更好一些,但在玩王者、吃鸡这类游戏时,还是建议隐藏屏幕刘海。

20:9的机身看起来十分的修长。可能会有小伙伴比较疑惑,这么长的屏幕,单手是不是很难操作?答案是不会,因为小米系统做了一些优化,譬如手指从屏幕中间滑一下激活状态栏,再滑一下查看整个状态栏。此外,Redmi K30 5G单手握持要比iPhone 11好一些。

机身背面采用AG磨砂工艺,摸起来很舒服,但是比较容易沾指纹,有洁癖或强迫症的用户,建议还是戴上官方赠送的硅胶保护壳。

该机外观整体与Redmi K30保持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闪光灯下方的5G标识,可以突显出这是一部5G手机。

这颗芯片最大的亮点在于集成骁龙X52 5G基带,支持SA/NSA双模组网,其理论最高峰值下载速率高达3.7 Gbps,上传速率则是1.6 Gbps。同时它还支持5G毫米波, 6GHz以下频段、全球5G漫游、WiFi 6等特性。

在Speedtest测试中,该机5G模式的下载速率为84.6Mbps,上传为23.7Mbps,而4G模式测得的下载速率为13.4Mbps,上传速率为23.7Mbps。两者相对比,前者的下载速率差不多是后者的8倍,这足以证明5G网络的快。

另外,骁龙765G还支持拍摄最高1.92亿像素的照片,支持超过10亿色4K HDR视频。

面对《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这样的主流游戏,即使在特效全开的情况下,Redmi K30 5G也可以轻松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吃鸡默认无法开启极限帧率,我们成功解锁了这项设置,画面的帧率表现也在预料之中,稳定在57 FPS。游玩过程中,没有出现卡顿、掉帧的情况。得益于金属液冷散热,手机温度控制得很好,并不烫手。

虽然目前《QQ飞车手游》已经支持了120Hz刷新率,但是只对部分机型开放。经实测,Redmi K30 5G在玩Q飞车时的游戏画面只有90 FPS,这就说明该游戏暂时不支持K30系列的120Hz屏幕,可能后续更新会解锁。

另外,Redmi K30 5G还搭载了LPDDR4x 2133MHz双通道内存,以及UFS 2.1闪存。没有标配UFS 3.0多少有些遗憾,该机在安装应用时稍微慢了些。

续航方面,Redmi K30 5G配备了4500mAh的电池,并支持30W快充。为了测试该机的续航表现,我们手动将手机(无SIM卡)的亮度调整为50%,且关闭自动调节,然后关闭蓝牙,将所有音量调为0,并开启120Hz,最后连接WiFi,进行连续5小时的续航测试。

首先是在B站观看一小时的1080P 30帧的视频,手机的电量从100%跌至89%,耗电11%。

接下来,使用Redmi K30 5G玩了1小时王者和1小时的吃鸡,前者的电量从89%降至73%,耗电16%;后者电量从73%降至49%,耗电24%。

然后,用这部手机刷了1小时抖音,电量从49%降至40%,耗电9%。

最后,使用K30 5G刷了1小时微博,电量从40%降至30%,耗电10%。

在此等高强度的续航测试下,Redmi K30 5G的电量还没有跌至20%,也就是日常使用1天基本无压力。

快充方面,官方页面宣称66分钟可以将Redmi K30 5G充满,但实际测试却超出了预期。5分钟从0%充到了10%,15分钟充电37%,30分钟充电71%,45分钟充电91%,1小时刚好充满。由此可见,小米官方还是相对保守了些,30W快充确实要比一般手机要快不少。

该机后置主摄为索尼最新推出的IMX686图像传感器,是IMX586的升级版。它拥有1/1.7英寸超大感光元件,尺寸要比三星1亿像素传感器要小一些,但是却比华为Mate30和P30独占的IMX600要大不少,在成像素质上,要优于三星6400万像素的GW1,可以直出的超高分辨率照片,同时还支持四合一1.6μm的超大像素。

毫无疑问,这是一款旗舰级图像传感器,在未来1年内,可能会成为主流旗舰手机的标配。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Redmi K30 5G的主摄解析力很强,大楼墙壁的细节也得到了保留,动态范围还不错,白平衡也很准确。

即使在相机默认模式下,照片的解析力依然坚挺,“TOTO”的标志清晰可见,成像效果很好。

超广角模式下,出现了一些偏色的情况,而天空有点偏红,同时左侧的建筑有些许的畸变。此外,解析力也有所下降。

同一位置,将相机切换到2倍变焦,没有出现偏色的问题,画面看起来很纯净。

下面这张照片是用微距镜头拍的,与普通版的K30相比,解析力有很大的提升,毕竟是5MP。

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的环境下,Redmi K30 5G的夜景模式对高光部分的压制还是很强的,下图左边为相机默认模式,右为夜景模式。

这张照片中间的墙壁细节还原得很到位,没有涂抹的痕迹,也没有什么噪点。

极限弱光环境下,照片中间的地板细节好评,但是两侧扶梯看着有点发虚,有涂抹感。

总的来说,Redmi K30 5G的相机表现还不错,白天主摄解析力确实没得说,超级微距把花朵内部的纹理细节还原很到位。

只是超广角色彩,以及夜景模式的算法还有进步空间。除此之外,在体验过程中,相机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这或许是工程机的缘故导致的,希望小米在后续固件改进。按照他们一贯的持续更新风格,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这款产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1999元的起售价,无疑让它成为了性价比很好的双模5G手机。

2.4500mAh的电池搭配30W快充,续航表现很出色。

3.骁龙765G加持,畅玩市面上的主流游戏基本无压力。

4.索尼6400万主摄解析力很强悍,照片素质很高。

5.支持NSA和SA两种组网,5G到哪都能用。

1.相机系统有待优化,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2.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隐藏刘海,在该区域有少许几率出现触控不灵敏的情况。

不管怎样,Redmi K30 5G是你目前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双模5G手机,而且性能和拍照两者兼备,相比其他竞品,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尝鲜5G,而且想买一部性能和拍照都不会太差的手机的话,Redmi K30 5G值得考虑。

(在看:你见过比它还便宜的双模5G手机吗?没有请点这里)

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可以说,当下几乎所有的人群都离不开网络。在外的4G、5G,在家的WiFi,共同组建一个全方位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的使用下,更多的还是会青睐于WiFi的使用,不仅网速更快,还能省下数不尽的流量套餐,更弥补了流量套餐内的限速尴尬。如今手机的智能也能实现回到家识别出常连的WiFi即会自动连接畅快的使用。当然,好的网络环境,快的网速,不仅取决于网络的等级,高性能的路由器也是必不可缺的。就个人而言,我只用过小米、华为和360的路由器,一直沿用的还是当年149元的小米路由器,在100M的宽带下,网速上还行,但是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网络延迟上也有点不稳定,这是我最想改变的方面。

说实话,你家的WiFi够快吗?

影响WiFi速度的因素有很多,路由器的配置是我们最能轻易改变的。先来一段无线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在路由器上,你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标识:

Wan接口:连接网络运营商的猫或连接到房间里的网线。

Lan接口:连接需要插网线上网的设备。

首先对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整体感知。为表达我对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和新浪众测的敬意,特附一篇视频开箱简评。从整体外观上,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此去经年,只有华硕旗下的路由器才有如此的庞大感,比小米笔记本都要大很多,类似于三棱柱的外形设计让路由器机身看起来更有品味与格调。整体的配置感知,也让我对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有着绝大的信心。下面来详细的介绍我亲身的体验吧。

外包装精致简洁,放置在桌上,第一感受就是——大,比我之前用过的360mesh子母路由器还要大。封面上极简风格的设计,有小米AloT路由器和显眼的AX3600标志,主体嵌着路由器的正面图,七根天线很抢眼,右上角有本机最大的亮点:WiFi6大升级和AloT一键开启智能生活。一方面是网速的提升,一方面是智能的优化。

背面详细的规格和配置详情,AloT智能天线、6路外置高性能放大器、全面升级的WiFi6、支持OFDMA和MU—MIMO技术。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在配置上不示弱,为的只是更好的体验。

包装侧面展示。对于偌大的包装盒,如果能配备一个提手就好了。

打开包装盒,内部结构井然有序。

全家福内含:一个路由器主机,一个电源适配器,一根网线,一张说明书。

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不管怎么说都是小米在路由器革新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凭单个路由器去实现优化网络的使命。在外观上,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机身虽略显庞大,但是整体依然精致简洁。配色上,黑色的主调,不失小米的色彩,永远都是深沉的格调。

其实,在看到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第一眼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家里的网络应该怎么重新布置了。至少我已经提前预料到,以后家里的网络会更快了,使用时延迟更低、不卡顿了,玩游戏时不断流了。当然,这些设想,我都会一一实现,利用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共筑家庭全覆盖WiFi6体系。

类“三棱柱”的外形设计:

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整体外形包括天线的设计都略偏于“三棱柱”的外形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个性,更有放置立体感的特色。当把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放置桌面之上,上面两个面向中间聚集合拢,在视觉上都不会显得路由器占据太多的空间,不仅美观,而且摆放起来更舒适。天线的别致感最强,七根天线一脉同宗,棱角分明,为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的外形添分不少。

小米AloT路由器AX3600作为小米首发WiFi6的路由器,自然配置满满。单纯的参数数据罗列本无意义,但在配置上的优越直接影响到路由器后期的运行,不得不老老实实、仔仔细细的介绍一番。

当然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的7根天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折叠处自己喜欢的造型,给你一个DIY的机会。使用时,如果是你,你会摆成什么造型呢?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的背部是接口孔位的设计,隐藏在背后可以提升整体的美感。

电源插孔和RESET重置按钮。值得一提的是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重置按钮上做了一个高人性化的设计,重置不再依赖卡针了,直接按压凸出的按钮几秒即可,操作更便利简单了。

一个千兆WAN口和三个千兆LAN口,前面也介绍了WAN口和LAN口的意义,使用时将锚上的网线插入WAN口即可,如果想连接多余的即可插入LAN口连接。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外观设计和内在性能配置上都奉上了满意的答卷,这是我认识的小米的风格,不仅是高性价比的体现,也是小米内心在追逐做最酷的公司的体现。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第一眼看来就是太大了,但能够只手撑起而无笨重感,仔细观摩一会,你会发现真的很帅气、很酷。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牛也只是小米旗下的路由器,经常使用小米路由器的用户会发现,小米路由器的连接与设置操作很简单,即使你是江湖小白,也是可以轻松连接的。

12V/2A的电源适配器,最高功率24W,足以应对偌大路由器的运行需求。

摆放在床头柜上,大小上几乎横亘我整个床头柜了,搞得笔记本都无安身之处而侧滑到床上去了。整体来看,摆放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个人习惯,家居环境多以暖白色为主,这样一尊黑骑士的到来,无疑是室内床头最大的点缀,不可失的一道风景线。

连接电源,首先下面的系统指示灯会提示橙色。

然后静待系统稳定,指示灯变蓝。

然后连接路由器和锚,插入网线至WAN口,同时确保连接成功,WAN口内的绿色指示灯会亮起。

使用手机或电脑,搜索并当前覆盖的无密码的Xiaomi****wifi信号名,然后直接进入浏览器弹出MiWiFi界面,即可开启设置。

亲自测试设置,操作简单,只需完成最基本的设置即可。

路由器WiFi设置成功,网络指示灯会亮起蓝色。在使用中,保证两颗指示灯为蓝色即可畅快的享受网络。

谈不上厮杀,但是也要英勇抗敌。有时中午开启王者荣耀时,ping值会超过100ms,但是也不会影响到操作。

每一个人游戏的人最烦见到的莫过于延迟、卡顿,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会给你一个保驾护航。

【和平精英】在玩和平精英下,ping值会更低,最低可至20ms,这样的流畅度可以无畏每一次的正面交锋。

【英雄联盟】时隔7年,为了测试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带来的网络稳定性,我又开启了LOL世界的大门。

使用RedmiBook13,连接无线网,ping值仅为43ms网络延迟感很乐观,足以轻松应对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实,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配上能够协调配置的笔记本,可以实现较为顺利的LOL体验,曾经放弃LOL也是因为网络不行,加上笔记本也变卡顿了。现在的生活,笔记本已经更新换代,网络环境也加强完善了,所以,上线吧,骚年,你在哪个区等我?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消遣方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玩的一件事,那就是刷抖音。大众喜欢从抖音里了解或是学习自己没见过或是很有趣或是很实用的东西。我不知道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抖音对于网络的顺畅要求很高,很多次但凡我的网络差一点,刷到下一个视频就会卡在那里。使用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后,卡顿真的缓解了很多。

指尖所达,加速调节,剧情所至,畅快淋漓。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日常家居体验使用过程中,能够很流畅的应对自如,同样的宽带网络,网络延迟上改善了不是一点两点,实现了基本无卡顿,玩游戏的ping值较低,其他抖音、看视频,即使快速增加进度条也能够直接跳到当前进度,这不仅是对网速的考验,更是对网络的高稳定性和低网络延迟的考验,日常玩耍,给你最稳定的网络环境。

虽然没有专业的测温仪器,但是在长时间较高强度的使用后(十几台设备同时连接,一起开启使用,并同时下载测试),我会经常用手去直接感知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机身的温度,虽然热,但是不会那么烫,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散热上做的功夫没有白费,这也保证了后续长时间的正常运转。

同时连接路由器的5GHz和2.4GHz,在近范围内使用5G体验更快更稳定的网络环境,当离开或走向更远的地方后,手机会自动连接2.4G网络,以保持信号的正常传输。

长时间的玩游戏、刷抖音、看手机毕竟会带来不适,可以尝试着走进客厅,打开电视,远距离追剧,电视也是连接的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

在全方位的体验过后,如果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能够增添开设mesh,双管旗下,真真能做到楼上楼下全方位的无死角、高网速运行,开发mesh,我无比期待。

还有就是如果能增添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的折叠功能就好了,同样的使用,同样的配置,增加折叠玩法,放置桌面不仅节约占地空间,更增添了摆放的乐趣。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同时支持IPV6,作为更适合5G时代的网络协议,更大限度的便利了万物互联,提高路由器的转发效率和安全性。以后IPv6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加上WPA3安全的加密协议,可以更好的手机家庭网络的数据安全。

有一个局限就是目前支持WiFi6的手机等智能设备还未能全面的普及与应用,后续肯定会普及的。

综合来看,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具备足够的素质担当。

缺点:1.包装盒未配置手提设计,携带不方便;

2.路由器机身镂空面积过多,对于防尘和防水溅却增添了丝丝烦扰;

3.未设置USB接口,少了很多玩法;

4.路由器固件功能不够完备。

优点:1.高通6核芯片,上网稳定,轻松处理多任务;

2.6根高性能外置信号放大器,覆盖范围更广,穿墙性能更强;

3.AloT智能天线,一键开启智能生活,全面构建小米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信号传输更稳定,传输覆盖范围更广,穿墙性能更好,使用的网络环境更佳。

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作为当下最便宜的WiFi路由器,家居使用完全满足所需,单位使用更能让整个团体高效运作。有人会疑惑,当下很多设备还未能配带WiFi6功能,单买个路由器会有用吗?但是WiFi6总会普及的,有一种享受叫早买早享受,早用早舒适。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在运作下,即使没有WiFi6的设备,也能保持网速的高运转,传输的强稳定性,使用的低延迟,被优化了的网络环境,谁人不喜?所以,出门用5G,回家连接WiFi6网络,共同组建快而稳的网络系统与使用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手机下载一部电影多少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