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宜采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关于印发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区属各部门,各派驻机构,区属各公司,半汤街道:

《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2021年管委会第12次主任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绿色安巢建设新征程

第二章 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合肥先进制造业承载地

第一节 打造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

第二节 培育五十亿级新文旅产业

第三节 “腾笼换鸟”促产业升级

第三章 突出科技引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第一节 加快推进安巢生物谷建设

第二节 积极培育创新企业主体

第三节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第四节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第四章 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园区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第二节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第三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第五章 发挥数字功能,打造新型智慧安巢

第一节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第二节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第六章 优化生态环境,开创美丽安巢新篇章

第一节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二节 加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七章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安巢新家园

第一节 发展文教体卫事业

第二节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水平

第四节 加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

第八章 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园区新活力

第一节 建设最优营商环境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第四节 全面参与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行动

第九章 强化实施保障,凝聚发展新合力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未遇的汛情,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十三五”以来,我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排名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我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中位居21位,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2020年,我区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盘巢互联网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瓜公社荣获中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汤山村入选文化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0年,GDP实现43.7亿元,增速2%;规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9.07亿元,技改投资4.4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速0.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3亿元,增速33.6%;进出口2.5亿美元,增速23.3%;财政收入8.4亿元,增速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亿元,增速2.5%。

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区对标国家级高新区,扎实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我区已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2020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总数达18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37.5%,实现战新产值22.3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43.6%;新型膜材料产业获评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电子商务产业获批市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重点项目落地开花。落地东风总部、奇瑞新能源、皖维新材料、华熙生物、尚德科技、金晋业、百思新材料、贝禹电子、弘徽科技、华侨城、华熙文体健康城、三瓜公社等一批具有带动性项目。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十三五”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院所合作持续推进。不断深化院所合作,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营养与创新研究院整体推进顺利;持续推进与中国工程热物理所合作,中科煤制气公司团队获批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企业创新取得实效。“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培育国家高企26家,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实现开发区国字号科技孵化平台“零”突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企业技术中心14家、工业设计中心13家;累计申请专利4527件,授权专利2607件,其中发明授权245件。

支持政策激发新活力。“十三五”以来,我区不断加大产业、金融、人才、创新等政策支持力度,区域发展活力显著提升。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陆续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十条”》《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加大基础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十三五”期间,累计兑现区级产业政策资金10042.43万元,兑现人才奖励和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政策效果愈发明显。省重点人才项目入选专家2人、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5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特支计划1人、省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先进单位1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2人、省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奖补项目18人;市“百人计划”(领军人才)11人、市“庐州英才”2人、市“228”(庐州)产业创新团队6个、市首批“引进外国高端人才计划”1人、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5人;评选表彰区级产业创新团队22个,区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1人,半汤英才46人。

社会环境得到新改善。“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十三五”期间,PM2.5、PM10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各年度目标均顺利完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三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农业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45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的危险废物在线申报登记。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事故发生起数与死亡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社会治理成果丰硕。信访维稳取得新成效,天网工程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运行,“扫黑除恶”成果显著,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新城建设掀起新热潮。“十三五”以来,合巢产业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以合巢产业新城启动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巢湖市深度融合发展,编制产业新城产业专项规划并获市发改委批复,完成合巢产业新城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职责分工并报市政府备案。基础设施全面推进。2020年,完成土地报批2472.62亩,征地约3500亩;签订拆迁协议2955户,完成房屋征收40.69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映湖公园二期、郭塘新村、标准化厂房及相关道路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合智创道产业园项目、中南高科产业园项目、皖维光学膜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顽强成长,驱动着全球产业体系与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和系统重建。国家战略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使命新担当,合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合肥市在“十三五”期末GDP超过万亿元,合肥全域的“中心-外围”交互、辐射作用进入活跃阶段,“都市圈经济”特征进一步显现,合肥市奋力迈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对我区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大幅增强,有利于我区深度融入合肥都市科创、产业、功能等分工与布局,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有利于我区发挥先进制造业基础扎实、康养旅游资源富集等优势,为我区深度参与合肥都市产业、功能分工合作、加快强链接链补链、获得要素和开拓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同时,我区也面临主导产业培育不快、生态优势发挥不够、产城融合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需要全区上下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绿色发展为基底,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在全省开发区中争先进位。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三地一极”,加快实施“产业引领、创新驱动、全域协同、文旅突破”四大战略,坚持“产业立区、产业兴区”理念不动摇,全力推进老区转型升级、新区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换道超车”,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在全省“三地一区”、全市“五高地一示范”建设中勇闯新路、勇创新绩,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为开启安巢经开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安巢经开区围绕“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开发区”,全力打造全省先进科技生态开发区,重点实施四大战略:

产业引领战略——围绕合肥先进制造产业及其集群,以绿色、生态为底线,以“接链、进群”为导向,嵌入合肥先进制造产业链,培育和招引链主企业,发展专新特优配套产业,不断提高合肥先进制造产业的安巢配套率,形成合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加强与链主企业的协同,争取产业链重大环节(重要元器件、零部件、模块件等)在我区布局;加强与科创机构合作,争取配套领域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在我区落地。

创新发展战略——借力合肥创新平台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建立安巢产业创新中心、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股权投资基金、制度、机制等领域寻求合作对接,主攻科创成果转化,发展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参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和创新分工体系,着力对接G60科创走廊主要城市的科创资源,打造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全域协同战略——围绕“老区转型升级、新区跨越发展”发展思路,全力推动老区、新区协同联动发展。老区以先进制造业承载空间扩容为主线,加快清理区内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破解用地瓶颈,为优质项目、优质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合巢产业新城着重发挥承载空间余量优势,加快适合先进制造业及其技术创新中心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项目落地,打造成为合肥产业“东翼核心增长极”。

文旅突破战略——顺应现代旅游多样化和专业化大趋势,适应大健康、深度体验和度假休闲等新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发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瓜公社(乡村振兴)、半汤温泉等品牌资源优势,承接合肥都市圈相关高端生活服务功能外溢效应,着力加快现有观光旅游、周末旅游、农家旅游等主导业态向以康养、购物、娱乐、文体、艺术、度假为专业化主题的一站式旅游升级,变单调低端的“洗温泉”为丰富高端的“温泉养”“生态疗”“健康游”模式,聚力建设长三角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2035年远景目标。与省市同步奋力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绿色产业新高地、合肥东部增长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在全省开发区排名中位居前列。协同创新高效率,产业和产业链迈上中高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城市建设高能级,城市功能定位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老区、合巢产业新城相得益彰。社会治理高标准,基本建成法治安巢、法治社会,平安安巢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建设高效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优美生态环境,让安巢宜居宜业宜游;居民生活高品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稳中有升,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经济发展取得新跨越。“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培育百亿级“四新产业”,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资源布局更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不断前移,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发展根本驱动力量,实现开发区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努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融入“双循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以复制自贸区创新试验成果为核心,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积极向好,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台阶,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深入推进。

——城区品质得到新提升。加快老区转型升级,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商务区、工业区、旅游度假区”三大功能板块,建设现代化园区。坚持生态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群众利益优先,拓展新区城市空间,高标准建设合巢产业新城。

——民生福祉实现新进步。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平安安巢建设不断深化。

专栏一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说明:GDP增速为可比价。

以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纽带,坚持“产业立区、产业兴区”为主攻方向,主动承接合肥都市新兴产业链配套和传统产业升级转移,加快实施“3516”产业工程,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文旅等“四新”产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第一节 打造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

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力争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打造百亿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依托奇瑞、悍马等重点企业,积极引进集聚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配套企业;依托融捷新能源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园,重点发展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领域,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积极融入合肥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大众(安徽)等龙头企业供应链。积极争取合肥汽车制造企业在合巢产业新城设立商用车、特种专用生产基地。顺应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加快氢燃料电池项目引进,完善产业链上游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气罐等配套,加快制氢、储氢、运氢供应链建设,培育和构建完整的“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及“材料-零部件-整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到2025年,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打造高端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打造百亿新材料产业。依托百思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碳基复合材料、金属纳米颗粒、石墨烯基柔性散热材料等材料;探索发展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前沿领域材料。依托皖维集团,延伸PVA产业链条,探索PVA(聚乙烯醇光学薄膜)光学膜、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偏光片等光学膜产品。依托弘徽科技重点发展保温用气凝胶绝热材料、真空节能材料和纤维毡保温材料等,加大保温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链延伸扩展培育力度;支持绝热保温节能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建筑保温、电力电网、车辆运输、冷藏冷链、日常保温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积极引进以氮化镓、碳化硅、金刚石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科研与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动SiC器件在轨道交通、电网、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打造百亿新医药产业。进一步盘活北大未名现有厂房设备,积极与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入住。加快推进天汇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项目建设,推进新型蛋白质药物基地建设。依托华熙生物等现有企业,积极引进医药龙头企业和项目,重点发展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新兴药物,促进生物医药制造环节落地,推进医药及医疗产品专业园区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三高类疾病、高端医美等领域布局康复疗养及专科医院,配套建设健康体检中心、健康大数据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医疗康复中心、康养基地、医疗检查诊断中心。加快推进复星医药创新抗体药生产基地、康希诺新型疫苗生产基地、美迪西创新药CRO平台、安科生物抗体药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到2025年,新医药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新能源:年产30万台智能互联电动汽车项目、5GW·h半固态动力电池研发制造项目、汽车结构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光伏新能源、屹丰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高性能镁合金汽车轮毂和覆盖版项目、发动机生产制造项目、华东橡胶制品基地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项目、吉麦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项目、开沃新能源汽车项目。

新材料:皖维光学膜项目、新型塑料管材生产制造项目、新型光电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润华新能源及通讯电子金属材料研发制造项目、高档装饰纸和PVC装饰膜、等离子放电烧结特种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中空纤维纳滤膜项目、塑母粒新材料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惠强新材高端新能源电池隔膜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威迪智能变色玻璃项目。

新医药:生物制药代工生产(CDMO)项目、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医疗机器人生产项目、口服多肽类给药平台项目、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项目、应急物资储备及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国际专科及高端康复医院等项目、新型疫苗生产基地项目、仿制药及创新制剂孵化生产基地项目、生物农药项目、精准医疗试剂盒产业化项目、复星新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及三甲专科医院项目、德国MGB外科先进医疗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北大校友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华熙生物生产基地项目、国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基地项目、蛋白质口服给药平台生产基地项目。

第二节 培育五十亿级新文旅产业 

发挥文旅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实施文旅突破升级,深入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全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助力国家旅游度假区新发展,打造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长三角地区旅游“打卡”目的地。

优化旅游度假产业发展新格局。整合区内冷热双泉、古镇古街、温泉小镇、主题乡村、特色景区、湿地湖泊、新技术工业旅游等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度假区、半汤温泉、乡村振兴为核心,以三瓜公社(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为重要支撑,以柘皋古镇和峏山为扩展方向,进一步引入和提升温泉康养、会议会展、乡村旅居、古镇探访、文化体验、智慧旅游、国家级研学旅游聚集地等产品业态,完善旅游廊道和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半汤温泉养生组团、三瓜乡村旅居组团、柘皋古镇古街组团协同发展,形成特色各异、区域联动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擦亮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依托度假区国家级品牌,加强温泉资源统管统用,充分挖掘温泉康养价值、疗养价值、医养价值、研学价值,积极发展冷泉产品产业,形成“冷热双泉双链条”的产业发展新态势。有效植入半汤温泉“九福文化”,加强IP产品的打造,推出温泉福文化系列产品,形成“半汤福泉”主题IP产品品牌体系。以国际度假区为目标,以品牌引进国际化、产品营销国际化、管理服务国际化、环境营造国际化为抓手,重点引进高端康养度假酒店、知名医疗康养机构和国际品牌康养社区,积极吸引国内外顶尖营地、研学等文旅品牌项目落地,实现历史问题清零、企业腾笼换鸟,不断丰富度假区产品内容和产业体系,适时加入国际水疗协会等国际组织,全面提升旅游度假环境,将半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康养旅游度假地。

做强国际会议会展产业链条。依托合肥的城市形象和半汤优良的旅游度假资源,通过市场化开发、产业化运作,按照“会、展、节、演、赛”的链条化路径,加强会议会展与商、旅、文、体的融合发展,促进会展、购物、餐饮、旅游、文化、体育等各产业间的联动。围绕半汤湖区域,依托现有的半汤御泉庄、在建的华侨城半汤温泉小镇等会议产业资源,进一步加强会议会展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引进一批品牌会议会展型酒店和运营团队。参照国际展馆建设标准,积极谋划推进集展览会议、商贸服务、酒店办公于一体的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项目,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道路。积极申办温泉康养高端学术会议、国际国内知名商务会议和全国乡村春晚等重大品牌节事赛事,提高合肥半汤会议会展度假旅游的国际国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乡村振兴康养旅居标杆。充分发挥三瓜公社在乡村发展领域的典范作用,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旅居转变,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突破。通过温泉管线铺设,实现“温泉下乡”,完善乡村度假民宿、乡村田园游乐、乡村文化休闲、乡村文创IP等产品业态,打造乡村度假旅游新格局。注重项目打造和产业运营,通过多元方式,优化三瓜公社现行运营管理体制,激活运营能力和产业活力,不断导入新业态、新元素,推进三瓜公社再上新台阶。不断营造乡村生活意境,增强乡村原生气息,加强对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等重大城市乡村旅居市场的专项拓展,打造乡村度假与乡村旅居融合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激发夜间旅游度假消费活力。构建夜间文旅产品体系,释放文旅夜间消费潜力,推动夜间美景、夜间活动、夜间美食、夜间休闲、夜间住宿联动发展,重构夜间旅游消费格局。实施郁金香景区、半汤老街、半汤湖水域、三瓜乡村的夜间灯光造景工程,做好夜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建设,打造以半汤湖为中心的“半汤不夜城”夜景空间。依托山、水、泉、林等自然资源和古巢国、古村落、有巢氏等文化资源,以实景演艺、剧场演艺、光影演艺、空间演艺为抓手,打造半汤特色系列夜演产品,争取常态推出1-2部“印象有巢”主题演艺,打造夜间演艺品牌。依托半汤老街、温泉小镇等资源,推出一批美食夜市、夜间美食街区、夜间老字号店、夜间网红主题餐厅、夜间品牌餐厅、夜间特色饭店等夜宴产品。依托半汤湖、半汤老街、半汤商学院等空间载体,开发灯光秀、水舞秀、无人机秀等夜间娱乐休闲产品,推出一批依山、傍水、融村的夜读空间等夜娱产品。

深度融入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依托国家级温泉养生度假区品牌优势,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主要医疗机构、健康产业机构的协同合作,推动康养度假旅游基地建设。依托华侨城、华熙等品牌平台,积极培育一批跨区域、深层次的联动合作项目和活动。瞄准长三角地区巨大的客源市场和极强的消费能力,积极引进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吸引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长三角地区游客。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协同南京、合肥、马鞍山、芜湖等打造精品文旅线路,打响巢湖旅游度假名片。

华侨城巢湖半汤温泉小镇项目、华熙LIVE·巢湖文体健康城项目、中交海投文旅、复兴旅文综合体、三瓜公社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第三节 “腾笼换鸟”促产业升级

实施“腾笼换鸟”产业升级行动,着力解决老区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质效不佳、土地利用不高效等问题,到2025年,推进老区产业提质升级、企业转型增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撑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实现产值100亿元。

亩均论英雄。全面提升园区“亩均”效益,全方位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拟定实施“标准地”工作方案、工业项目达产联合复核办法、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企业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标准,组建“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专班,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对低效用地企业和淘汰产业企业予以清退。

支持重点新兴产业发展。以合巢产业新城、花山工业区为布局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设备、环保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提升重大装备的高端制造和整机配套能力。以抢抓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机遇为重点,聚焦合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全链联动发展效应,加强与合肥长鑫科技、京东方、维信诺、晶合等龙头企业对接,以电子材料及化学品、装备、装部件等上游环节为突破口,形成产业链协同配套,打造合肥都市圈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基地。

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鼓励区内东风精铸、尚德科技、齐天文具等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产品。推动核心配套企业提档升级,提升关键零部件和基础部件配套水平,实现核心零部件本地化。围绕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补齐上下游及配套产业链,重点发展发动机、离合器、车用空调器、防盗系统等产品。加快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向装配式、产业化转型升级。

专栏四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中科合肥煤气化清洁能源产研一体化中心项目、南特精密制造二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配套产业园区、霏润锂电智能设备项目、轨道交通装配件项目、鑫环电气设备项目、超精密金属掩膜版(FMM)项目、露通机电项目、自动送料机生产基地项目、合肥安信高端阀片生产项目、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

电子信息:5G产业园项目、欧康诺芯片测试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家电新型彩板研发制造项目、年产5万吨5G通信铁塔项目、聚力成氮化镓(GaN)半导体产业园项目、阿塔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服务中心项目、富士康三赢科技摄像头模组生产基地项目、移动储存生产项目、龙旗科技生产基地项目、晶典科技生产基地项目、芯能IGBT功率模块研发封测项目、葫芦科技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联建光电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荣创芯科装备生产及芯片封测基地项目、中国声谷安巢经开区数字产业园项目、景中光电光学镀膜项目、贴片式铁芯马达生产项目。

传统产业升级:年产三十万立方米装配式建筑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生产线项目、晟明绿色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安徽鸿昊智能营地项目、智能家居产品生产基地项目、中轩沃润滑油品生产及销售项目、弘徽气凝胶及其复合产品产业基地项目、佰益年产6000吨休闲食品项目、食品加工及中央厨房建设项目、安东妙采高端服饰设计及定制中心项目、大鑫水产品深加工项目。

第四节 发展支撑型现代服务业

深化与合肥服务业对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创新业态模式,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经济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支撑、融合互动发展格局,助力制造业优化、提档、升级。

——智慧物流。发挥三条高铁和未来巢湖通用机场优势和功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依托合肥市全国物流综合枢纽便利条件,承接合肥物流集散功能,建立现代集散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智慧物流示范企业,推进物流业与5G、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行“物流+电商+金融+科技”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培育智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电子商务。依托“三瓜公社”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与现代农业等多领域开展“互联网+”的新型业态,积极促进旅游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电商进农村、进传统企业、进社区,发展电商专业村、新零售、特色电商街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电商企业参加义乌、济南、西安等大型电商展会,开展直播等新型营销模式。

——会展经济。依托安徽进口食品产业园,大力培育会展经济,以展兴区,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立足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兴展会。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提升展示、宣传、洽谈等效果。大力推动传统展会项目数字化转型,整合现有展会资源,打造网络展会集群,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积极对接长三角会展资源,支持开展跨城市、跨区域办展合作。

生活性服务业。以现代商贸、住宿餐饮、社区服务、房地产业为重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现代商贸。以大型商业综合体、商贸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城乡农贸市场、便民商业网点为载体,构筑现代商贸体系。推进特色商业适度集聚,建设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支持线下经营实体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培育发展夜市经济,建设一批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以及社区型居民夜间消费节点。

——住宿餐饮。适应消费新需求,积极发展星级酒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快餐团餐、农家乐等业态,建设一批精品酒店和星级旅游民宿。推广“明厨亮灶”、餐饮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支持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餐饮行业标准化水平。开展餐饮门店“厕所革命”,改善就餐环境卫生。

——社区服务。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和布局,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和网络,构建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服务圈。重点发展社区便利店、菜市场(菜店)、快递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发展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外卖配送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等特色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设施运营,鼓励社区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发展。

合智创道产业园、中国安徽(巢湖)进口食品产业园二期项目、中南高科·安巢智能制造产业园、航空航天博物馆、半汤商业综合体项目、社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工业地产项目、爱琴海商业综合体项目、国药科技健康城(合肥)项目、合巢产业新城综合开发项目、合肥市跨境电商产业园、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特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北邮合肥科技产业园项目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强作为我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全区创新能力。

第一节 加快推进安巢生物谷建设

全力推进安巢生物谷建设。盘活存量、扩充增量,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基因编辑、测序为核心,积极推进大分子药物、以干细胞为主的精准治疗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与合肥都市及长三角地区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承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相关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高端企业,树立产业“高峰”,引领产业方向,做大产业规模;以完善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为抓手,努力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团队、创新技术项目、特色产业集群的集聚发展态势,加快百亿级新医药产业集群打造。

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新医药产业发展共性需求,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基因测序中心、临床前药物检测中心、人类遗传区域创新中心、医学检验所等专业技术中心,联合高校、医院成立临床医学转化功能平台。成立生物医药产业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联盟,助推平台服务支撑及体系完善;以平台为主体、协同多方成立共享实验室,打造安巢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品研发及项目转化的策源地。

组建新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聘请院士、教授等行业知名人士担任专家顾问,联合区内外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专业技术中心成立安巢新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为生命健康领域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分析检测、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第二节 积极培育创新企业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成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植和扶持规模较大、带动辐射力较强的创新性企业。加强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帮助企业争取创新贷、科技小额贷风险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大关键工艺和平台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帮助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百思集团、商德材料等企业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选择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在蒸镀机、光学膜、半导体陶瓷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主要城市,重点关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创新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医药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动与重大创新平台对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吸引合肥科研成果到我区孵化转化,建设制造生产基地;对接争取G60科创走廊具备产业化条件和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打造G60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进行分类培育,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入库企业倾斜。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双招双引”、产学研合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中小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5年,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家。

第三节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按照“双创载体全面覆盖、双创服务资源高度汇集、双创资金链快速集聚、双创企业铺天盖地”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创意、创新、创业、创投、创造“五创联动”,打造企业孵化基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技术转化对接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活动。

积极培育协同创新载体。积极引导和支持弘徽科技、贝禹电子、商德材料、天汇生物等骨干企业与巢湖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到2025年,新成立院士工作站1个,认定省级实验室1个,新组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继续深化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实体产业转化。

强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围绕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动能,主动深入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定向服务活动,为企业准确及时申报科技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打好基础、创造条件。积极引进科技金融机构,探索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等支持工具,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兼并收购或财务投资,推进商业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高新贷”、“科技贷”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强金融机构联系协作,健全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邀请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分享双创经验与故事;丰富活动模式,增加项目路演、项目投资等环节,塑造双创品牌。积极承办“双创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双创活动,吸引省内外人才来区创业和落户。支持盘巢产业园、互联网创业园等双创载体联合区内高校举办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论坛等多类型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风险投资和人脉链接等服务。

提升科技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区技术赋能中心,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建设模式,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搭建一站式、全链条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建设科技服务能力共享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第四节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制定新时期人才引育政策,发挥毗邻合肥都市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培育本地技术人才,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扎实推进各类招才引智计划,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奖补,鼓励企业柔性引才。创新引才方式,通过平台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形成吸引海内外人才的强磁场。加快实施区级人才品牌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强化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的引进、培育及本土人才的培养。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大会、墨子论坛等国际性高水平学术论坛、人才峰会等载体,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全区高层次人才团队动态发展到100个以上。

激发本土人才的创新活力。联合巢湖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同省内知名高校院所以及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推动落实“返乡创业人才培育工作”,贯彻实施“凤还巢”工程,重点吸引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农民工等巢湖籍人才返乡创业。开展“讲述我们的创业故事”典型案例评选、返乡青年创业交流会、创业沙龙等活动,树立创业典型、浓厚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人才扎根成长。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吸引力、承载力和品味,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按照新时代城市空间布局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推动园区产业和城区功能的双提升,打造“一体两翼,组团发展”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

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安巢经开区;“两翼”是指安巢经开区下辖的老区和新区。

组团发展:是指新区和老区分别按照“产业、生活、文旅、生态”打造四个功能组团。

——老区:加快产业平台拓展集聚,重点加快花山工业园区、半汤新城区、高铁综合服务区、温泉度假区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布局密度,优化产业功能分区,打造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平台;推动巢含合作园区共建,与含山县产业对接,促进园区的空间扩容,加强产业功能组团建设。依托合芜高速西南区域,完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功能,充实高水平高标准都市服务体系,提升生活功能组团品质。围绕半汤老街等历史与人文遗迹资源,打造特色古温泉文化、古街文化体验区,壮大文旅功能组团实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动态划定,坚守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功能组团保护。

——新区:高起点开发建设合巢产业新城三大产城板块,高铁站片区重点布局研发、办公、孵化、商业配套等功能,高速以北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高速以南主要布局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三大产城板块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联动发展,促进产业与服务功能融合建设全面提速,加强产业功能组团建设。依托管委会办公区、高铁片区等区域丰富站区商业业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生活功能组团品质。围绕柘皋古镇等历史与人文遗迹资源,打造特色古街文化、农耕文化体验区,充实文旅组团功能。以生态为本底,以柘皋河湿地为生态走廊,以农业公园与峏山森林公园为“两心”,实现自然景观与特色功能的有机融合,构筑山水田林生态格局,加大生态功能组团保护。

第二节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畅通对外交通主干道衔接和完善内部支线路网,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畅通对外大通道。加快对接推进合巢市域线、合巢芜宣城际线、国道G329、省道S311与方兴大道等对外大通道建设,实施创业大道、宜业大道等骨干路网工程。合巢产业新城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巢湖通航机场。

完善对内交通网络。加快巢湖东站游客集散中心和柘皋高铁站支路网建设,完善枢纽换乘体系。打通G329、东外环两条跨区过境东向快速通道,提升改造S105、亚父路东延、北环大道、太湖山路等交通网络,推进巢含产业园市政配套道路建设,实施园区应急通道建设工程。优化城市公交布局,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推进龙泉路、甘泉路、岠嶂山路、北纬31°路、倪曹路等“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和建设品质。

第三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供电、供气、能源保障水平,强化应急能力与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供电设施、供水、供气、供热等管网系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合巢产业新城市政基础设施等高对接合肥市和巢湖市主城区,扩建天河水厂。新建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通信与公共安全、防洪等设施。全力推进园区选址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场。加强道路、桥梁、路灯、高压设施等市政设施维护维修。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区域管线互联互通与整体布局,推进半汤区域110KV温泉变电站、110KV高铁变电站和合巢产业新城110KV柘皋变电站、柘皋分输站以及柘皋高中压调压站建设。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新增柘皋镇1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新建区域热力站、柘皋核心区楼宇式能源站、高铁站商务区楼宇式能源站。

强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项目实施,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快企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消防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防火和季节性森林防火工作,增加防火隔离带、防震减灾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公共安全预警管理,提高综合减灾应急能力。

交通建设项目:国道G329安巢段、巢湖东站东广场、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北环大道、东外环、太湖山路、亚父路二期工程、巢含产业园市政配套道路、高铁站片区支路网、应急通道建设工程、通航机场。

公共设施:天然气巢湖-江北产业集中区干线花山分输站项目、安巢西气东输分输站点、园区增压泵站、110kv温泉变/110kv高铁变、大闸河防洪闸、鼓山防洪闸、大闸河/界牌河提防达标工程、区域内河道水系堤防除险加固。

第四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以高水平建设与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绿化行动,高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区。

提升市容市貌。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快棚户区改造升级,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市容市貌,构建城市景观。老区按照“一路一品”“一街一景”,打造温泉湖公园、半汤湖公园,沿公园主园路沿线打造特色体验、观光、打卡景点。完善半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居住功能、商业服务业功能,提升城市形象,集聚发展人气,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实施城市增绿行动。加强市政园林管养、道路绿化补植、抗旱保绿。开展柘皋、城东等大型公园建设,重点建设329国道、新城、居巢等防护廊道,提质改善老城区绿化。提升区域在巢湖流域的生态贡献,助力巢湖成为合肥最美名片。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管理,加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环境整治。开展环境卫生提升行动,实行全域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完善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市容市貌管控、渣土运输监管等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第一节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启动智慧安巢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加快数字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

打造数据共享平台。依据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和安全标准,推进城市治理和政府运行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发挥数据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政务云资源平台利用,推动信息资源和数据开放与共享,与合肥市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搭建人口库、法人库和自然资源库等数据库,对接江淮大数据中心市级平台,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城区。

推进智慧安巢建设。积极发挥“城市大脑”作用,打造智慧驾驶舱。加快数字化城管二期平台建设,纳入合肥市县市区数字城管一体化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启动智慧企服、智慧文旅、智慧应急、智慧环保等建设;搭建“智慧就业”信息平台,提供“随时办”服务。实施社区智慧化管理,提高旅游与康养的智慧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区5G覆盖,推进合巢产业新城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融合高地和数字经济集群。

推进数字引领示范。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构建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网络设备、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与传感器、安全设备与产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全力打响“安巢工业互联网”品牌。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培育“数字文旅+”产业生态圈,促进数字文旅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培育壮大云娱乐、云演艺、云展览、沉浸体验等新型消费形态。

推进产业数字互联。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积极引导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参与智能化改造,形成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标杆企业,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循环化改造和机器换人;到2025年,力争建设省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个以上,推广机器换人1000台以上。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融合,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家政、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领域;培育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建立集电子交易、金融、物流和综合信息等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系统;支持建设一批综合类、商品销售类、服务消费类和跨境贸易类平台,大力发展B2B工业电商平台,推动工业品在线交易和转化。

积极布局数字新基建。布局支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网络体系,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加速推动5G创新应用。加快工业企业内网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对内部网络进行IP化、光网化、无线化、扁平化和柔性化改造。探索在既有系统上叠加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推动信息技术、操作技术、通讯技术的全面融合升级。到2025年,力争打造10类5G典型示范应用场景,5G相关产业规模达50亿元,带动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关联产业发展,新建5G基站100座以上。

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筑牢生态、生产与生活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美丽安巢新篇章。

第一节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大力改善水环境。开展治污水、排涝水、抓节水“三水共治”,生产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处理,加快截污纳管,加快管网新建、续建、改建工程建设,打通建设“最后一米”。新建合巢产业新城污水收集管网与扩建柘皋镇污水处理厂,开展老区新城雨污混改整治,开展企业雨污水整改,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加快实施半汤湖、温泉湖、大闸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鼓山南撇洪沟及支流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大闸河防洪闸站及鼓山防洪闸等项目。依托温泉湖公园建设等项目,强化我区蓄水能力建设。广泛开展节水意识宣传,推广中水回用,全面提升治水工作水平。

扎实做好“三气共治”。大力实施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三气共治”,持续提升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实施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严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依托“激光雷达扫描系统”推进绿色工地创建,实施施工工地封闭管理,集中整治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全面监控。巩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成果,确保所有排放油烟污染物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加强噪声、固废、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环境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餐饮服务业和娱乐行业噪声、公共场所锻炼、企事业单位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的噪声、夜间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确保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完善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处理系统收集与转运设施布局建设。对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快推进秸秆及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降低农药对土壤土质影响。

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区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和执法网络。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节能减耗,推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开展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专项行动。加强国控、省控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监管,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与监管工作。加大生态环境部门干部队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环保技术人才。

第二节 加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坚持保护与建设两手抓,促进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持续发挥生态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深化“林长制”改革。实施我区林长制综合服务,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调度和监测评价,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健全“五绿”协同推进机制,创新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林权流转等机制,不断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行志愿联防安巢护绿模式,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提升处置突发森林火灾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大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发展优势,深度挖掘生态资源、温泉资源开发潜力,对全区内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统一管理与合理开发温泉资源。依托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温泉度假区等区域优势,做好“温泉+旅游+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林长制+旅游”模式的先行试验区,构筑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走好绿色发展“安巢路”,打好山清水秀“生态牌”。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动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在指定时限前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技术运用。大力推广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节能装备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设施使用。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技术更新,促进涉重、涉化学品等行业的排污强度大幅下降。

严格入区环保准入制度。通过“三线一单”、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成果的动态划定,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规划和规划环评等刚性约束来开展入区项目准入管理。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落户。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排污无法达标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

倡导绿色生活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媒介的宣传方式,充分运用社会新兴的传播媒介,开展绿色消费理念宣传,倡导消费者加强绿色产品的选择,低碳出行,适度消费,强化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加强绿色消费理念和低碳消费知识普及,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

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将社会事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高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节 发展文教体卫事业

推进优质和开放的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育人为本的要求,加快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建设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开放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发展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力度,补齐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强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抓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节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促进就业创业新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扶助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多渠道搭建就业帮扶与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全面打造安徽巢湖经开区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提高社会综合保障水平。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强社会养老和孤儿保障。建立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合理布局福利设施,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积极发展老龄和儿童福利事业,提升对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住房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改善产业工人居住条件为重点,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及危旧房改造;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专家公寓和别墅,保障长期在我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居住需求。

第三节 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打造充满活力、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政府管理平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理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尤其要保障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安全,推进安全监管常态化、实效化。

第四节 加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

推进“法治安巢”建设。发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施“八五”普法,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和文明执法。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实施司法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推动执法重心下沉,常态化开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加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继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和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强化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推进干部任用、行政审批、土地出让、政府工程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专栏七  基本公共服务类项目

教育类项目:巢湖四中新校区、半汤实验小学、花山小学。

卫生类项目:半汤国际医院、半汤医院、安徽康养理疗中心(三甲特色医院)。

安置房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合肥安全食品研究院人才公寓项目、第三安置点、岠嶂山四期。

养老类项目:半汤敬老院。

社区服务类项目:安巢经开区公共服务中心(含图书馆)、半汤街道睦邻中心、战前片区睦邻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体育公园。

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部署和有关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肥都市圈建设,全方位深化我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第一节 建设最优营商环境

全面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政务流程全面优化、系统再造,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一网通办”;依托“皖事通办”平台,推动各类服务系统“应接尽接”,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丰富政务服务渠道,推广移动政务服务,持续深化多终端政务服务协同办理;不断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地图,随时随地提供全覆盖、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推广“全程网办”服务,推动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应上尽上、上必能办”。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管委会及各政府管理机构内部职能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为切入,进一步加以理顺优化;根据省市部署,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化规则体系,并在各层面切实贯彻执行。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以“信易贷”为代表的“信易+”系列应用,逐步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机制,动态监测、定期公布营商环境指数;深化与长三角先进开发区交流合作,主动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等高对接营商环境,畅通我区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以及全国经济的大循环,消除制度性障碍和堵点。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和投资项目“标准地”体制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开展腾笼换鸟工作,推进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亩产效益”指标的管控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在新建项目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畅通人才资本和人力资源流通渠道,适应我区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服务、培养相关制度改革完善力度,改进高端人才柔性流动、收入分配机制,把我区打造成为高端人才强磁引力场。

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发展阶段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国家明确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行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的根本要求,推进机构、职能配置、用人机制和运作机制改革,适时实施推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在合巢产业新城开发建设中,着力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运营或托管项目,享受开发区相关政策;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创新拓展开发区融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发行债券融资。

深化国资运营体制改革。整合国企力量,全面整合重组现有区属国有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承担开发区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产经营运营、城市开发建设、旅游度假区建设运营、产业新城建设等“五大”功能。改革国企运营模式,按市场思维,推动国企运营市场化改革,支持集团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引进战略合作银行、子公司引进社会资本参股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融资,鼓励和推动集团公司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对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办法,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机构设置和人才引进模式。

第三节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平台对接。与长三角先发园区合作共建,谋划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探索“基地+基金+技术”创新孵化模式,更好地吸引和承接长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人才等转移。加快通航机场和通航产业园规划建设,强化短途物流、基础运营、通航+旅游等功能,打造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通用航空制造业基地和通用航空区域服务中心。

深化与长三角产业对接。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长三角地区主导产业领域,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开展精准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引进更多沪苏浙新兴产业主体,加快长三角地区重大项目落户安巢。

强化与长三角资源要素对接。依托安巢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策划一批精品旅游路线,联合推介长三角黄金旅游线、自驾旅游、文旅研学、健康养生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 全面参与都市圈建设

协同打造现代产业链。依托合巢产业新城,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产业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深化与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合作,打造安巢生物谷;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深化与合肥经开区合作,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围绕合肥市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参与产业分工,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合肥都市旅游“打卡”目的地。

完善市区协同发展机制。坚持规划引领,积极谋划市区一体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形成市区一体化建设与协同推进机制。深化中小学、医院等集团化运营模式,引导合肥市区名校、名医院在安巢经开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办学、办医,引导合肥市区优质资源向安巢配置,促进市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科普事业发展,推动经纬度航空等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合肥都市圈。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最大程度激发全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顺利实现。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我区“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宣传发动群众。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局面。

统筹规划实施。建立以本规划为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区域规划体系。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协调,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年度计划要与本规划衔接并予以滚动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并纳入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如期完成。

强化要素支撑。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围绕重点领域,谋划有前瞻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大民生,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实施支撑规划目标推进落实。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人才、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运用财政杠杆,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投资。

实施监督评估。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规划实施的效果。依法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适时对规划进行修订调整。

为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缓解企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引导更多劳动者就近就业,吸引更多外地求职者来我县就业,现将我县2021年金秋招聘部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予以发布:

一、安徽美致诚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美致诚药业有限公司位于东至经开区通河北路,拥有全自动自动生产线三条,固定投资

联系地址:池州市东至县东至经济开发区

五、池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池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经营聚氨酯、医药、染料中间体、氟化工基础材料的股份制化工企业。公司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化学工业园区内,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8000余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50余亩,现有员工200余人,主要生产产品为MOCA、邻氯苯胺,氟化氢,其中MOCA生产能力已达到5000吨/年,邻氯苯胺产能4000吨/年。2021年8月完成氟化氢项目建设后,氟化氢产能50000吨/年,电子级氢氟酸产能12000吨/年。拟建项目1个,总投资10亿元,为年产(应聘简历请发送至此邮箱)

联系地址:东至经济开发区(G35高速望东长江大桥南岸香隅出口,香隅镇老虎岗村)

十、安徽普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普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制药和销售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是池州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市认定技术工程中心。

公司系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739,中国医药工业前50强)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位于安徽池州市东至经济开发区滨江区块,成立于2011年10月,注册资金

联系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经济开发区

十一、安徽鑫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安徽鑫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新建专业生产精细化工产品企业,拥有现代化花园式工厂设计,生产工艺先进,设备科技含量高,安全环保设施齐全,生产车间装备了DCS操作系统、化验室配备自动分析仪,生产过程均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低。公司免费提供学习和培训,有快速提升能力和提高收入的平台。

1、现场操作员:10名,男、50岁以下,初中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优先,工资待遇:元/月。

2、成盐岗位操作员:6名,55岁以下,初中及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年龄适当放宽,工资待遇:元/月。

1、奖金包括:季度目标奖、年度贡献奖、劳动竞赛奖、评先创优奖、技术创新奖、质量能手奖、节能降耗奖、合理化建议奖。

2、福利包括:缴纳社会保险,提供免费空调WIFI住宿,发放就餐补贴、生日礼物和节日慰问品,免费职业健康体检,定期发放劳保用品等。

联系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经济开发区(东至县香隅镇)

报名方法:凡有意者请携带身份证及复印件、有关学历、专业证书前来公司面试。

十二、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化工原料、化学肥料、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我、新能源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化工企业,拥有8大类化工成套生产装备,以及长江危化码头和件杂货码头,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管理团队后备人员8名,要求:男女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与化工企业相关的各类专业,35岁以下。

2、研发人员2名,要求:男女不限,本科以上学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专业,35岁以下。

3、新项目生产操控骨干20名,要求:男女不限,高中及以上学历,男性45岁以下,女性35岁以下。

4、化工操作工20名,要求:男女不限,高中及以上学历,男性45岁以下,女性35岁以下。

5、电工仪表工5名,要求:男性,高中及以上学历,40岁以下,持焊工证者,条件可适当放宽。

6、蜜胺粉包装工、蜜胺基料包装工、化肥包装工、三聚氰胺包装工、硫酸铵包装工、两纳包装工若干名,要求:男性50岁左右,女性40岁左右。

7、动力加焦渣处工、造气筛煤工、造气加煤工、造气渣处理工、脱硫溶硫工、三胺溶尿工、三胺成品叉车工、硫酸熔磺和渣处理工若干名,要求:男性,55岁左右,女性45岁左右。

1、专车接送上下班、吃住免费;

2、享受国家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待遇;
   3、享受工龄津贴、技能等级津贴、职称津贴;

4、享受法定假期加班补贴和优秀员工旅游待遇;

5、享受在职教育奖学金;

6、享受子女升学、父母过世等各种慰问。

联系人:徐先生 王女士

面试地点:县城东瑞大厦23层2306室,香隅镇厂区新办公楼213室、215室

十三、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

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是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尖峰集团(股票代码:600668)下属成员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大专以上技术和管理人员60人,是集医药中间体,农药制剂,原药和中间体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公司依靠上海北卡医药一流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研发、检测、生产设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浙江尖峰药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流程,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工匠精神、创业、创新”的企业精神,打造崭新的医药制造基地。

常年诚聘生产操作工以及质检、研发、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环管理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储备干部。

以上岗位,一经录用,待遇从优,工资面议,免费提供住宿,食堂就餐,伙食补贴,上下班班车接送,办理五险一金

联系地址:安徽东至经济开发区

十四、安徽金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金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于2007年投资兴建,注册资本500万元,2008年建成投产,占地60余亩,座落于安徽东至经济开发区,2016年11月挂牌“新三板”。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生产销售,主要产品有1200t/a二硝基二苄、300t/a酰亚胺、300t/a氨基杂环盐酸盐等医药中间体。

公司现有员工111人,其中技术人员30人,建有完善的检测分析实验室,拥有发明专利,以GMP的生产管理标准和产品专利技术为依托,快速发展医药中间体产品,坚定作好中间体专业供应商,尽快切入原料药、药品行业,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协调发展,为人类身心健康而努力。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坚持以安全第一、保护环境、塑造文化为原则,注重人的身心健康与产品安全。专业的EHS管理队伍、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先进可靠的装备设施,成为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

1、证券代表1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法律专业,工资面议。

2、EHS管理部3名 ,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化工相关专业,月薪元。

3、营销部2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营销、贸易相关专业,月薪元。

4、财务部2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财会专业 ,月薪元。

5、质保2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化工相关专业,月薪元。

6、研发2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化工相关专业,月薪元。

7、车间管理5名,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化工相关专业,月薪元。

8、电仪工程师1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电气仪表专业,工资面议。

9、车间技术员3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相关专业,工资面议。

10、制造部技术员1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机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相关专业,工资面议。

11、普工20名,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月薪元。

12、熟练工20名,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月薪元。

联系地址:安徽东至经济开发区安徽金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十五、安徽宜人医用包装有限公司

安徽宜人医用包装有限公司座落于东至县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占地30余亩,作为国内领先的灭菌包装产品生产厂家,拥有国内同行业首家智能化十万级洁净厂房,凭借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成为国内第二大专业制造商。

公司免费提供中餐,给有需求的员工提供标准间宿舍,为住在安庆的员工提供班车接送。公司每年组织体检、旅游,逢年过节发放过节费,以极大的诚意欢迎有志之士的加入。

1、人事行政总监1名,要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资质或人力资源研究生学历优先,年龄45周岁以内,5年以上行政人事管理经验,3年以上人力资源总监或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经验。

2、财务部总监1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经济、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五年以上同等职位管理工作经验,有中级会计师,有ACCA或注册会计师证者优先考虑。

3、仓储主管1名,要求: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运用,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联系地址:大渡口经济开发区

十九、安徽鼎旭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鼎旭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经济开发区,本公司主要以生产、研发、销售汽车、通讯配件以及家电配件、电动工具等相关产品为主,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知名企业。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管理理念,公司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科技队伍,科技人员和技师占员工总的的1/3左右,既有一批从事压铸行业,机加行业的专家,还有一批从事压铸行业,机加行业训练有素的熟练技工。

公司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现共引进国内外一流压铸设备五台,从200吨到500吨,后续有增加1200吨,有抛丸机两台,打磨机,拉丝机,钻洗床,攻丝机若干,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本公司还上有喷粉车间,数控车床以及加工中心等后续配套设施。

本着以精立业,以质取胜的原则,客户至上,诚信经营的理念,保质保量达到客户的需求,以取得企业的长久发展。

1、长期招聘普工100名,男女不限,年龄:25-60岁,要求: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待遇:元。

2、后道主管1名,年龄:30-50岁,男女不限,负责对生产订单的分工部署,带头做好公司的各项指标,在浙江、广东、江苏一带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录取。待遇面议。

3、招聘品质检验员5名,年龄:25-45岁,男女不限,要求:视力正常,负责公司生产品质的控制,按要求进行首检,巡检,半成品的抽检工作,待遇:元。

4、技术工程师2名,年龄:25-50岁,男性,大专以上学历。待遇面议。主要负责收集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

5、数控机床2名,年龄:25-50岁,男性,待遇面议,要求有工作经验,能独立调机,能够熟练操作机床,能看懂图纸,按要求加工各种材质零件。

6、会计2名,年龄:35-45岁,男女不限,要求:财务、会计专业大专以上毕业,持有会计证。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待遇:元。

联系地址:大渡口经济开发区

二十、安徽华绚包装有限公司

安徽华绚包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2月19日,注册地位于东至县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永丰工业园三期C3、C4栋,法定代表人为许方钱。经营范围包括食品、药品、医用、日用化工塑料复合软包装膜及袋的生产及销售;编织袋、塑料包装制品、塑料包装材料、纸质品包装的生产及销售;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际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其他印刷品印刷。

1、制袋普工20名,要求:年龄20-55周岁,手脚勤快,有责任心,无经验者也可。

2、品控员2名,要求:男女不限,年龄25-45周岁,大专以上学历,会操作word文档,细心有责任心。

3、复合学徒2名,要求:年龄20-55周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无经验者也可。

4、销售4名,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及推广。

所有入职员工可缴纳五险、免费食宿、绩效奖金。

试用期1-3个月,每月两天假。

公司每年统一组织体检(职业健康检查)。

联系地址: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永丰工业园西区C3C4栋

二十一、安徽中控仪表有限公司

安徽中控仪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6月09日,注册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经济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刘振华。经营范围包括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机械电器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电子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进出口贸易;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安徽中控仪表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

1、仪器仪表工程师5名,要求:熟悉各类智能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如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等。

2、电气工程师5名,要求: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毕业,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相关工作经验一年以上,从事过非标行业者优先。

福利:有餐补、交通补、话费补、差旅补助,五险一金,节假日发奖金及其他福利

联系地址:大渡口经济开发区

二十二、安徽尧舜智能袜业有限公司

安徽尧舜袜业集团是集生产、销售、科研开发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袜业综合型生产企业。旗下拥有:东至怡翔针织有限公司、安徽双怡针织有限公司、安徽尧舜智能袜业有限公司、湖北高朋针织有限公司、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从事袜类产品生产的规上企业。其中,安徽尧舜智能袜业有限公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1、机修工/挡车工:52人,工作条件:两班倒,白班07:00-19:00/晚班19:00-次日00:30,月休两天;半月倒班1次,可休息24小时。薪资待遇:元,保底培训1个月,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享受夜班补贴、全勤奖、工龄奖及其他福利。

2、后道工序计件工:170人,岗位工种:缝头工、全检工、定型工、缝制工、包装工、翻袜工,工作条件:上班时间07:30-11:30/13:00-17:30;可弹性工作时间,每天累计做足8.5小时,月休两天。薪资待遇:培训期1个月,保底100元/天;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月工资元/月不等,经考评的标准岗位员工,可享有全勤奖、工龄奖及其他福利。

3、勤杂工:10人,工作条件:上班时间07:30-11:30/13:00-17:30,月休两天;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可适当放宽。薪资待遇:月工资元,年终十三薪,每年考评加薪15%;可享有工龄奖及其他福利。

4、储备干部:12人,工作条件:上班时间07:30-11:30/13:00-17:30,月休两天;高中以上学历,是车间管理人员的重点培养对象。薪资待遇:月工资元,年终十三薪,每年考评加薪15%;可享有工龄奖及其他福利。

1、免费就餐:免费提供中、晚餐,每周六加餐。

2、工龄奖:每年600元递增,满一年600元、满两年1200元、满三年1800元....以此类推,满十年封顶6000元/年。

3、全勤奖:50元/月,高温补贴、各项评优及每月工分制奖励、传统节庆及员工忠诚奖等,以实物奖励为主。

4、标准岗位员工可申缴社保五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公司全员投保团体意外伤害险。

5、培训晋升:技能岗位由“师带徒”手把手教学,包教包会;倡导“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创收晋升模式,经综合考评可晋升技术、技能、质检等职能储备干部或管理岗位。

二十三、东至飞地学苑民宿

飞地学苑是深圳飞地团队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古镇着力建设的文旅创意产业项目,其前身为始建于1932年的安徽省立池州农校。主体建筑还复农校旧存的风貌,继承历史原本韵味,弥合历史与当代的裂缝。飞地学苑所在地块持有总面积约25亩,占地面积大,文化项目齐全。

1、包吃住,每月员工劳保用品发放

3、每月优秀员工评比,发放奖金

4、试用期转正满3个月,购买保险

5、生日福利,节日福利等。

工作地点:东至县东流镇泉水塘(老农校)

二十四、安徽东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安徽东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7日,公司位于大渡口经济开发区,购置兴科工业园标准化厂房1栋,建有标准化生产车间、办公用房、仓库及其他配套设施;购置日本进口慢走丝机台、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台、车床、数控外圆磨、磨床、铣床、注塑成型机,以及精密产品检测设备和实验设备55余套。公司现有员工36人。

安徽东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先行先试是我们在大渡口经开区布局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第一步,后续我们将全面开启“二次创业”。依托正在建设的安徽东普智能制造产业园(用地30亩,一期已经完成1、2号标准化厂房建设),整合东邦智能和东普自动的各自资源,形成研发、设计、组立、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智能设备完整产业链。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非标自动化生产设备、精密智能机械部品的定制加工及高精工装、模具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并从事连接器组立自动机,自动化端子插入机,全自动压入组装机;汽车行业及通讯行业各类非标设备的订制与销售。

公司属招商引资回归创业企业,秉承让更多当地职工在工作同时更好陪伴子女,孝敬老人的理念,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为家乡的智能制造业发展服务。

公司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品质为先,顾客至上,诚信经营。

公司拥有优质的生产和售后服务团队,在工艺和技术上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期待更多新老朋友的加入,我们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1、龙门铣操作员5名,要求:会操作龙门铣机床或者从事过数控加工中心(CNC)的人员,月薪元(3年工作经验)。

2、焊工10名,会热熔连接,电焊,气焊,氩弧焊,气切割者优先,月薪元(3年工作经验)。

工作时间为6天8小时制,公司买五险,包吃包住,宿舍有空调。

工作地点: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

二十五、安徽得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座落于东至县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22亩,本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硅(矽)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中、晚餐,给有需求的员工提供标准间宿舍。

1、普工20名,男女不限,年龄20-50岁。

1、单休,月薪元,对要求的人员,公司可提供住宿;

2、公司每年会依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调整薪资;

3、公司采取内部晋升机制,使每一位员工都享有公平的晋升机会。

工作地点:东至县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幸福路

二十六、安徽杰大饲料有限公司

安徽杰大饲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3月16日,注册地位于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王斌。经营范围包括配合饲料、饲料原料、复合预混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安徽杰大饲料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

1、市场技术服务人员(5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相关专业优先录用;年龄:45周岁以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心,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工作认真,善于学习和思考,有科研精神,能服从公司安排;有驾照;熟悉四大家鱼养殖。

2、养殖技术人员(5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动物科学相关专业优先录用;年龄:35周岁以下;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认真,善于学习和思考,有科研精神,能服从公司安排。

3、现场品控(1名),大专以上学历,食品工程、饲料加工、动物科学、化学相关专业优先录用;年龄:40周岁以下。

4、技工(学徒),从事中控、膨化机、制粒机、叉车等技术方面的工作,男性,35周岁以下。

5、车间普工(5名),从事车间一般性工作,男女均可,55周岁以下,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薪酬待遇:月薪+岗位+加班+工龄工资+保险+免费住宿+生日福利。

工作地点:大渡口镇经济开发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软件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