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酒业的酿造工艺是什么?求解答!

四川省射洪县,为巴蜀腹地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富饶,这里的美酒享誉盛名,一向有名酒之乡的称号。春酒,本来是先人按季节酿酒命名的酒名《诗经》中就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一般认为在秋季收获粮食,冬季酿酒再经过一个春季发酵成熟的酒为春酒,也有认为在春季酿造到了秋冬两季方才酿成的酒叫春酒,还有指在农历春节期间饮宴的酒是春酒一说,而春酒名声大燥,射洪春酒也就成了射洪的代名词。射洪春酒历史悠久,其酿酒历史开始于西汉,盛兴于唐宋,在明清完全发展起来,是我们现在喝的白酒的起源。


一、隋唐时期“射洪春酒”酿造工艺

古代射洪县先民制酒从谷物发酵酒起源,以自然发酵制成“滥觞”,其后又制成“酯酒”,用以祭祀需要和自家饮用。到了隋唐时期,制曲技术得到提升,以麦曲为主,还培育出红曲药曲发酵,细分糯米和黍米,开始注重投料比例小缸封酿“射洪春酒”酿造工艺得到提升和改进。史书记载,到隋唐时期,射洪春酒开始闻名于世。

这个知名度离不开诗人的传颂,射洪县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的故乡,陈子昂用射洪春酒招待客人,射洪春酒逐渐出名。受陈子昂的影响,诗人杜甫也留下了著名的《野望》一诗,诗中留下了“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的名句,给射洪春酒又加了一份名望。当然,诗歌的传颂加快宣扬了射洪春酒,也让我们后人得以知晓,在了解酒文化的同时有了考证。


射洪春酒寒仍绿“寒”是指射洪春酒在春天酿造,到冬天寒冷的时候,酒色依然清绿,酒的质量保存完好。春酿一年只有一季,春季温度适宜,夏季温度过高,秋冬两季温度相对过低,微生物发酵在春季最好。唐代酿出的酒大多是米酒,不能储存很长时间,要在炎热的盛夏之前饮用完,否则过夏就会变质,春酒中的“春”一字也很好的体现了春酒的时效季节性,春天酿造,到了来年春天饮用为佳。

绿,“绿”是唐代米酒的基色。唐代酿酒,酒酿成后,一般呈现绿颜色,为中档酒,一旦变色,也就变质,成了低档的浊酒。唐代的米酒以绿色为基本,这是因为当时酿酒技术还不能保证酒曲的纯净,从而在制酒曲和酿酒过程中混入了大量微生物导致酒色变绿。所以这时的射洪春酒,以“绿”著称


酒文化的发展和国家兴盛息息相关,隋唐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和文化上迅速发展,酒业发展兴盛,民族大融合给隋唐时代的社会风俗和精神面貌带来新的风味。这个时期,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多元化百姓安居乐业家有余粮,民俗民风良好,民间制酒极为多见,酒成为万民同饮的佳酿

二、宋朝“射洪春酒”酿造工艺

宋朝“射洪春酒”酿造工艺,是在隋唐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取精华去糟粕,得到进一步发扬提高。宋朝的酿酒工艺在我国酿酒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处于提高和成熟期。另外,商业农业的发展使得宋朝一些大都市不断繁荣,人们对酒的消费促进需求量的增长,直接促进酿造工艺的成熟,创造发明了早期的蒸馏法,能制造优质饼曲,不再是以前的散曲,酒曲工艺的进步使得酒曲的纯净度能够得到保证。


此时,射洪的春酒作坊改进传统工艺,不再是单一的粮食酿酒,而是混合多种谷物酿酒,酿成大、小酒,酒的质量有所提升。所以,这时的宋朝“射洪春酒”以纯净、透明、甘醇而广受知名。

宋代酒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酒和小酒,从酒质来划分高档与低档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是米酒的一种,随酿随卖,发酵时间短,不能储存太长时间,价格便宜;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是一种蒸馏酒,大酒经过冬季的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制出的新酒还要存储半年,待其历经时光的洗礼自然醇化老熟,才可以出售饮用,所以史称“候夏而出”

大酒在原料选用和酿造工艺上都比较细致,酿造时间跨度长,从初始酿造到产出售卖需要近一年时间,酒的品质好,价格昂贵,所以宋朝酒类明确划分。而酒的发展也和政治离不开,酿酒技术成熟和借由酿酒书籍的传播流行,宋朝上至宫廷下至村户,酿酒作坊不胜其数,酒业发展声势壮大,国盛则酒佳,宋朝也依此实施酒政对酒实行征税


和隋唐相比,宋朝酒类有了细分,有了等级观念,射洪春酒酿造工艺得到升华,因为简易蒸馏法的发明,有了大酒的出现,酒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三、隋唐宋时期“射洪春酒”文化价值探析

隋唐宋“射洪春酒”之后,不断发展,继而传承为明朝“东山谢酒”清朝的“沱酒”。如今的射洪县依然出产美酒,历经时代的变革,集历史发展的进步和酿造工艺的大成,举国共饮的沱牌舍得酒由此而来。

一方面,酒的酿造工艺传承,取其精华,代代传承,人类文明与酿酒密不可分,生活和娱乐各个方面都有着酒的踪迹。另一方面,酒的发展和国家繁荣有着很大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经济发达,酒文化才能得以不断延续。酒的发展繁荣,也促进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间接促进文化和政治的稳定。可见,人类文明离不开酒,酒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发明创造,酒文化的发展和国家命运相关联


当今社会,酒渗透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文学创作、文化娱乐、饮食烹饪等各个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白酒是我们国人饮酒的主要品类之一,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国酒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国酒就是白酒

酒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离不来老祖宗留下的丰富经验,不止隋唐宋时期“射洪春酒”酿造工艺,再追溯更远古朝代先人的智慧发明,到如今各种白酒层出不穷,只能感叹,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传统白酒,千百年来已形成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 这一切是气候,河流,粮食和因酿造而形成的微生物群落,这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渊源已久的酿酒历史,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云贵高原群山莽莽植被茂盛,这里海拔仅1000多米,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气候温润,全年平均温度在17.14℃,半年以上的炎热季节,平均每年326天的无霜期。贵州遵义地区北靠大娄山脉与乌江、赤水河依山傍水的独特地貌及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地所产糯性高粱,主要产于遵义地区海拔700-1000米的低山区,颗粒坚实、饱满、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非常适合茅台和董酒长期发酵的工艺需求。
气候、河流、粮食、微生物、酿造技艺,这一切的完美组合,使贵州遵义地区形成了中国传统固态蒸馏白酒优质产区之一,其中最具含金量的“老八大名酒”中就有茅台和董酒就各占其一,因此遵义又有世界三大名酒之乡的美誉。
历经岁月考验 董酒配方成国密
贵州遵义地区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遵义一带就有人类用含糖的野花果天然发酵,出现了最初的“猿酒”。到了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时期,这里酿酒盛济一堂,出现了用杂粮酿制的“咂酒”。据《峒溪纤志》记载,“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杂草即草药,可见古人当时就以天然的草药参与酿酒。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经过遵义,红军曾领略过董酒的神韵,为将士们解乏疗伤,把董酒带上了漫漫的长征路,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直至1957年,董酒厂将酒样送呈国务院,当时总理办公室批示:“董酒色、香、味均佳,建议加快恢复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决定全面恢复董酒的生产,董酒因此获得新生,其香型也被确定为董香。1963年,经全国评酒会严格筛选评定,董酒进入“中国老八大名酒”行列,之后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名酒”称号。董酒的工艺、配方,从1983年起三次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保密局列为“国家秘密”技术。2008年以后,又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董香型白酒代表等殊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董酒的发展持续上升,产品遍及全国远销海外,1992年,董酒产销量达到11610吨,缴纳税收8000多万,跻身中国工业500强之第323位的辉煌,成为行业翘楚。
在1996年后,因经营问题使董酒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境。直到2007年,蔡友平出任董酒董事长,进行了组织结构理顺、产能恢复、人才储备、基酒战略、品质提升等一系列的经营举措后,董酒才逐步走出发展危局,时至今日,经过持续不断的战略调整和生产经营规整,董酒已迈向稳健上升的发展路径。看来大凡世间精粹,民族瑰宝,无不历经岁月洗礼才成为经典。
贵州两大宝,董酒和茅台
“中国好酒在贵州,贵州好酒出遵义”,在中国名酒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公认的“中国老八大名酒”黔酒就有两大名酒,并且都在遵义, 这绝非偶然,像这样的神州佳酿或许只有在贵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才能酿造生产绵延千年。
董酒的地位和独特香型,产品带来的健康价值在中国白酒行业中是独树一帜的。董酒的酿造配方和工艺,三次被国家列为保密配方和工艺,成为中国白酒唯一三次获此殊荣的品牌,这不只是董酒的荣耀,也是整个黔酒的荣耀。
在北京“2014年度中国酒业论坛”上,谈到中国传统白酒与健康的话题时,中国白酒泰斗沈怡方老先生明确的说:“贵州二个宝,茅台和董酒,茅台是酱香型代表,董酒是董香型代表。只要把这二大中国名酒对人体健康作用研究透,中国白酒的声誉将大大的提高!”
以药入曲 董酒的特殊酿造工艺造就特殊成份
董酒作为中国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其酿造体系独特、产品品质优秀、生物活性成分众多。
董酒制曲时加入130余味本草,小曲配以90多味本草入小窖取酒醅,大曲配以40多味本草入大窖取香醅;采用大曲、小曲发酵,双醅串香蒸馏的生产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串香工艺的鼻祖。董酒秉承了平衡、和谐的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是传统中药制曲与传统白酒酿造结合使用的活化石。所酿之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酒体丰满协调堪称酒中极品。
引药入曲,古已有之。据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杂疗方》记载,西汉初年就有酿酒加入药材的工艺,可见白酒与中医之间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中国白酒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经过时代的演进,其中又分化出两种方向,一种是以药入曲,得其药性,更助其酒性,一种是以酒泡药,借酒融其药性,成为药酒;前者发展成为董香型工艺,后者发展成为药酒配制酒的工艺。
董酒就是传统白酒中为数不多的以药入曲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也说:“董酒是我国名酒中唯一使用大量中草药成分参与酿造又没有成为药酒的绿色健康白酒。”

2013年10月20日,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应用正相色谱技术等科学手段检测分析中国传统白酒,从董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总量在3400~3600 μg/L,居中国白酒之首。 

    1、东方今报网是东方今报社唯一官方网站,东方今报的作品均已授权东方今报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单位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东方今报(含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酒业集团酒的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