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说“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

经产之剂即治疗妇女特有的经、带、胎、产等疾病的方剂。

经即月经,月经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的改变。治宜分清寒热虚实及发病先后,以确定调经及治疗其他疾病的主次。

带即带下,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之分,常见白带、黄带、赤带三种。同样治分寒热虚实,虚证适当伍以升提及固涩。

胎即怀胎,特殊的生理变化往往可致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肿胀、小产等妊娠病。治宜护胎为原则,去病为目的。

产即因生产引起的各种疾病,或预防难产等。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痉、血晕、恶露不净、缺乳等。治疗除寒热虚实一般原则外,产后气血耗损,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使补不助邪,攻不伤正,散寒不过用温燥,清热不过用寒凉。

此外,绝经前后诸症的治疗方药也在此列。

海藏妊娠六合①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词解】①六合:本组方均以四物汤为主,根据六经辨证分别加入两味适当的药,故称六合。

【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一两(各30g)。

(1)表虚六合汤: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钱(各21g)。

(2)表实六合汤:加麻黄、细辛各半两(各15g)。

(3)柴胡六合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各21g)。

(4)石膏六合汤:加石膏、知母各半两(各15g)。

(5)茯苓六合汤:加茯苓、泽泻各半两(各15g)。

(6)栀子六合汤:加栀子、黄芩各半两(各15g)。

(7)风湿六合汤:加防风、制苍术各七钱(各21)。

(8)升麻六合汤:加升麻、连翘各半两(各15g)。

(9)胶艾六合汤:加阿胶、艾叶各半两(各15g)。

(10)朴实六合汤:加厚朴、炒枳实各半两(各15g)。

(1~附子六合汤:加炮附子、肉桂各半两(各15g)。

【功用】养血安胎,分别兼以解肌止汗;发汗解表;清热生津;利水通小便;清三焦虚热;散风燥湿;清温(热)解毒;暖宫止血;消痞散满;散寒回阳;泻结破瘀。

【主治】妊娠而病伤寒,分别择重于:

(1)伤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缓。

(2)伤寒,表实无汗,头痛身热,恶寒,脉浮紧。

(3)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满痛,脉弦。

(4)阳明经证见身热不恶寒,有汗口渴,脉长而大。

(5)足太阳膀胱腑病见小便不利。

(6)发汗或攻下后,虚烦不得眠。

(7)感受风湿,四肢骨节烦疼,头痛发热而脉浮。

(8)下后过经不愈,转为温毒发斑如锦纹。

(9)发汗或攻下后,血漏不止,胎气受损,胎动不安。

(10)发汗或攻下后,心下虚痞,腹中胀满。

(11)少阴证见脉沉而迟,四肢拘急,腹中痛,身凉有微汗。

(12)阳明、太阳本病见大便色黑而硬,小便色赤而畅,腹胀气满而脉沉数(蓄血)。

【方析】妊娠伤寒为本方主证。分别有上述兼证。故方以四物汤养血安胎为君。分别佐以上述十二组药以针对不同证候。

【附方】(1)温六合汤 (黄芩六合汤):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芩 白术各一两(各30g)水煎服。

功用:清阳凉血,健脾统血。

主治:气虚血热,月经过多。

(2)连附六合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一两(各30g) 黄连 香附,水煎服。

功用:养血调经,清热行气。

主治:气滞血热,月经后其色黑不畅。

功用:养血调经,清热凉血。

主治:血虚有热,月经妄行,发热心烦,不能睡卧。

(4)寒六合汤:熟地 白芍 当归,川芎 附子 干姜各一两(30g),水煎服。

功用:养血调经,温阳散寒。

主治: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

(5)气六合汤: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厚朴 陈皮各一两(各30g),水煎服。

功用:养血调经,理气开郁。

主治:气郁经阻,月经不畅,腹胁胀痛。

(6)风六合汤:熟地白芍 当归 川芎 秦艽羌活,各一两(30g)水煎服。

功用:养血和血,祛风止眩。

主治:产后血脉空虚,感受风邪而发痉厥。

按:四物汤是妇科通用方,加减法甚多,以上仅为较常用者,供临证参酌,药量也须随证酌用。

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

【组成】川芎甘草各二两(各6g)阿胶二两(9g) 艾叶 当归各三两(各9g) 芍药 生地各四两〔各12g)

【用法】水(酒)煎去滓,入阿胶烊化,温服。

【功用】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沥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

【方析】冲任虚寒,血失统摄为本方主证。方中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二药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要药,共为君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调血,止血防瘀,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加清酒温散行瘀,共为使药。

【附方】(1)胶艾汤(《妇人良方》)阿胶(蛤粉炒)五钱(15g)炖化,   艾叶五分(1.5g)煎汤冲服。

主治:胎动不安,腹痛漏血。

(2)幻妇宝丹(经验方) 熟地(12r)  白芍 川芎 当归 阿胶 艾叶 香附(各9g)分别用童便、盐水、酒、醋各浸三日炒。

功用:养血和血,行气调经。

主治:血虚有寒,月经不调。

【组成】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各480g)白术半斤(240g)

【用法】研细末,用酒调服方寸匕(6一9g),日二次。

【功用】清热去湿,养胎安胎。

【主治】妇人妊娠,血少有热,胎动不安,及曾经数次。半产者

【方析】血少有热,胎动不安为本方主证。方用当归养血和血,黄芩清热凉血安胎,共为君。臣以芍药、川芎养血活血;白术健脾利湿。

按:常服本方可养血安胎,使临盆易产;本方还可治疗产后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词解】①逆:方向相反,不顺利,此处与痛互意,即疼痛。

【组成】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 肉桂 干姜 炙甘草各四两(各l2Og) 黑豆半升(15g)

【用法】为散,每服二钱(6g),温酒调下。原方用酒和童便各半盏同煎后调服。

【功用】消瘀行血,下胎。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或攻冲作痛,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胞衣不下,胎死腹中,产后瘀血等。

【方析】血瘀不行为本方主证。方用蒲黄、黑大豆去瘀行血为君。熟地、归尾、赤芍养血和血,肉桂、干姜温通血脉,共为臣药。佐以甘草甘缓益气,童便散瘀而引血下行。酒引药入血分而通经络为使。

按:本方为通用预防性药,对一般产后体虚颇为实用。如出现寒热虚实的其它病变,应随症加减,不可拘泥于一方而治万病。

【词解】①神魂贴:用于安神定魂的迷信符咒,此处喻本方疗效灵验。

【组成】泽兰叶人参各一钱(各3g)炙甘草各三分(1g,—方无甘草) 川芎五分(3g) 荆芥三钱(9g)

【用法】为末,每服一至二钱(3一6g), 温酒热汤各半盏调服。同时可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

【功用】益气血,散外邪。

【主治】产后恶露已尽,气血虚弱,感冒风邪,忽然昏晕不知人事。

【方析】产后气血虚弱致血晕为本方主证。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川芎、泽兰养血,共为君。臣以荆芥疏散风邪。使以清酒引药入血分。

【词解】①子痫:病名,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名妊娠风痉,儿风,子冒。

【组成】羚羊角—钱(3g) 独活 防风 川芎 当归 炒酸枣仁 茯神 杏仁 薏苡仁各五分(各1.5g)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各O.75g)

【用法】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镇痉,活血安胎。

【主治】妊娠中风,头项强直,筋脉挛急,言语蹇涩,痰涎不利,或抽搐,不省人事的子痫证。

【方析】妊娠肝旺生风为本方主证。方用羚羊角平肝熄风,镇痉为君。臣以枣仁、茯苓宁心安神,当归、川芎活血安胎,独活、防风散风邪。佐以杏仁、木香清肺和胃,薏苡仁、甘草调脾胃而舒筋挛。

按:(1)原书将出处误作许叔微《本事方》,该书另有同名异方,今订正之。

【功用】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主治】妇人产后腹中焮痛,及产后气血皆虚,发热自汗,肢体疼痛的褥劳证。

【方析】产后血虚有寒或气血两虚为本方主证。方用当归养血调营为君。生姜温气散寒;羊肉辛热,大补气血;共为臣药,

功用:补益气血,祛寒止痛。

(2)千金羊肉汤(《千金要方》)干地黄五钱(15g)当归 芍药 生姜各三钱(各9g) 川芎二钱(6g) 甘草肉桂各一钱(各3g),水煎服。

功用: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主治:产后身体虚羸,腹中绞痛,自汗出。

按:本方还可治气滞寒凝之寒疝,腹中痛,胁痛里急。

8.达①生散  (朱丹溪)   易②生易产。

若将川芎易③白术紫苏饮子子悬宜

【词解】①达:诗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达,即小羊,其生甚易。此处指难产服本方后能使生产顺利。

【组成】当归 芍药 人参 白术 陈皮 紫苏各一钱(各3g)   炙甘草二钱(6g)大腹皮三钱(9g)

【用法】为粗末,加青葱五叶,黄杨脑子(即叶梢)七个,或加枳壳,砂仁,水煎服。

【功用】补气养血,顺气安胎。

【主治】气血虚弱,胎产不顺。

【方析】气血虚弱为本方主证。方用人参补气,当归养血为君。白术、甘草、芍药助君补益气血为臣。佐以紫苏叶、大腹皮、陈皮、葱叶疏利壅滞,黄杨木顺产。

【附方】紫苏饮(《普济本事方》) 当归三钱(9g) 芍药 大腹皮 人参 川芎 陈皮各半两(各15g) 紫苏—两(30g) 炙甘草一钱(3g),水煎服。

功用:顺气和血,安胎止痛。

主治:子悬胎气不和,胀满疼痛;兼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

按:达生散又名束胎散。随症加减如:夏季加黄芩;春季加川芎;气虚倍参、术;气滞加香附,倍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腹痛加木香、肉桂。

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

【组成】当归 人参 白术 甘草 熟地 川芎 白芍 陈皮 半夏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升气举胎。

【主治】妊娠转胞,脐下急痛,小便频数或不通。

【方析】孕妇气血虚弱为本方主证。痰饮壅滞,胎位压迫胞室(即膀胱)致脐下急痛,小便不利为次要症。方用人参、熟地益气养血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佐以川芎活血行气,陈皮、半夏消痰化饮。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使气得升降,胎位正常,胞室不受

按:本方即八珍汤去茯苓补益气血而不引气下行,再加陈皮、半夏而成。原方未著剂量。

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

【词解】①瘕:瘕i,音甲,腹中积块。

【用法】为粗末,每次三钱(9g),水酒各半煎服。

【主治】血瘕,心腹间攻冲走注作痛,痛时见硬块,移动而不固定。

【方析】瘀血凝聚为本方主证。方以丹皮活血散瘀为君。臣以赤芍、归尾养血活血,三棱、莪术、元胡消瘀散结并行气,牛膝活血并引血下行,桂心温通血脉。使以酒引药入血分。诸药合用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使气血周流,经脉通畅,瘀血可散。

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①

【词解】①殷:殷yan,音烟,赤黑色。

【用法】为丸,每服9g,食前温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主治】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症见经行不止,崩中漏下,血色深红,兼夹紫黑瘀块,心胸烦热,腹痛溲赤,舌红,脉弦数。

【方析】阴虚内热,迫血妄行为本方主证。夹紫血瘀块,腹痛,脉弦为兼肝郁证。方用龟板、白芍滋阴养血,潜阳降火;黄芩清热泻火以止血;共为君药。黄柏、椿根皮助黄芩清热止血固经为臣药。佐以香附舒肝解郁而调血。

按:原书出处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参《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1983年)及(《方剂学》)(五版教材)改。

【词解】①匡:匡kuang,音框,纠正。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9g),空腹米汤送下。

【功用】养心安神,补血通经。

【主治】女子血少神衰,形体羸瘦,月经停闭。

【方析】阴血不充为本方主证。血脉不充,血行迟缓而致瘀为兼证。方用柏子仁养心安神为君。臣以熟地、牛膝、续断补肝肾益冲任。佐以卷柏、泽兰活血通经。

【组成】生姜十二两(360g)生地黄—升(30g)

【用法】各捣取汁,再将生姜汁拌生地渣,生地汁拌生姜渣,焙干研末,每服三钱(9g),温酒调下。

【功用】滋阴清热,温中去寒,调和气血。

【主治】妇人气血不和,腹痛结瘕,及产后血虚,伏热不解。

【方析】气血不和或血虚伏热为本方主证。方用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姜温散去寒;互相拌制,则生地滋阴清热而不寒,生姜温中去寒而不辛不燥;均为君药而互为佐制。

按:《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另载同名方组成为当归、荆芥各等分,治瘛疭振颤等。

【组成】炒天仙藤炒香附陈皮炙甘草乌药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三钱(9g),加木瓜,苏叶、生姜各三片,水煎服。

【功用】调气活血,疏表除湿。

【主治】子气。症见妇人妊娠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趾出黄水。

【方析】冲任二经有风气,水道不利为本方主证。水气上泛肺胃见喘闷妨食为次要症。方用天仙藤疏气活血,除血中风气为君。臣以香附、陈皮、乌药调畅郁气,气畅则水道自利;木瓜除湿利筋骨。佐以甘草和中益气;紫苏、生姜疏表散风,兼以和胃。

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

【用法】研细末,米汤送下。

【功用】健脾化湿,行气利水。

【主治】子肿。症见妇人妊娠后期,面目四肢浮肿。

【方析】脾虚水湿泛滥为本方主证。方用白术健脾制水以治本为君。生姜皮、陈皮行气疏表使水从毛窍而出;大腹皮、茯苓皮下气行水使水从小便而出,治标而共为臣药。

按:子肿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湿泛滥致面目四肢俱肿;子气为冲任风气,水道不利而致,仅见足肿。临证当区别。

【功用】清心除烦,泻火安胎。

【主治】子烦。症见妇人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方析】心胆火旺为本方主证。方用竹叶清心除烦为君。臣以黄芩泻火安胎,茯苓宁心,麦冬凉肺。佐以人参补气。若挟痰,可见呕吐涎沫,为兼证,可佐以竹沥少许化痰清热。

按:子烦因停痰积饮,阻滞胸膈而致者,当用二陈汤或温胆汤,本方不宜。

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

【用法】加蜂蜜,水煎服。:

【功用】清火润肺,降气止嗽。

【主治】子嗽。症见妊娠咳嗽,津血不足,失于濡润。

【方析】肺失濡润,郁火上炎为本方主证。方用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为君。臣以天冬清肺抑火,滋阴润燥;,竹茹清热消痰;桑白皮清泻肺火;桔梗祛痰止咳;杏仁降气除痰;白蜜润肺。使以甘草调诸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蒲黄五灵脂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6g),黄酒或醋冲服;或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之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或产后血晕。

【方析】瘀血停滞为本方主证。方中五灵脂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行血止血;共为君药。佐以醋及黄酒活血通络,行散药力,加强止痛。

【附方】独圣散(《医宗金鉴》)山楂二两(6g)水煎,加童便、砂糖服。

如圣乌梅棕炭姜  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  加入补中益气尝

【用法】乌梅 棕榈各一两(各30g) 干姜一两半(45g)

【用法】煅成炭,研末,每服二钱(6g),乌梅汤送下。

【功用】敛血止血,止崩漏。

【主治】崩漏不止,血色淡而无血块。

【方析】冲任虚寒为本方主证。方中棕榈涩能止血,乌梅酸能收敛,共为君药。臣以干姜温能守中。烧成炭能止血,故均煅黑。

功用:升阳补气,和营清火。

主治:劳伤脾弱,气虚不能摄血之崩漏,并见身热、自汗、短气、倦怠、懒食等。

按:如圣散为崩漏急救治标用,血止后当辨病因而施治。

【用法】水煎服;或酌加黄酒适量同煎。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析】产后血虚受寒为本方主证。方中重用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引血归经为君。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为臣药。炮姜走血分,温经散寒,黄酒温通血脉,童便益阴化瘀,引血下行,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附方】猪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猪蹄一只通草五两(150)水煎服。

【词解】①浪:孟浪,有唐突、鲁莽之意。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及胎位不正,难产等。

【方析】气血不和致胎动不安或胎位不正为本方主证。方用川芎、当归、白芍和血,厚朴、枳壳理气,黄芪补气,共为君药。臣以荆芥、羌活泻肝经气血,贝母寒润并化痰,生姜温中,艾叶暖宫。合方看似杂乱,但安胎催生效甚佳。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妇人气血两虚,胎动不安,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无力,或沉弱。

【方析】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胎元不固为本方主证。方中人参、黄芪、熟地益气养血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续断补益精血,滋养肝肾。佐以川芎活血行气,黄芩清热安胎,砂仁理气安胎,糯米平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即八珍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方中肉桂其性辛热,易温燥动血;茯苓淡渗下行;均对养胎不利,故去之。

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四丸,每服一丸,水煎服;蓄血不下,再服一丸,以下为度。

【主治】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满痛,而小便自利,身黄如疸,精神发狂,大便易而色黑,脉沉结。

【方析】下焦胞宫蓄血为本方主证。方中水蛭逐恶血,破血痛积聚;虻虫逐瘀血,破血积癓瘕;共为君药。臣以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荡涤热邪,导瘀血下行。

按:本方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与抵当汤基本相同,水蛭、虻虫用量较抵当汤轻,汤分三次服,丸分四丸,分四次服,故药力较汤为轻,病情虽重而病久势缓者可用丸。条文中言及小便自利,以鉴别非气分有热。

【组成】莲子肉 青苎 麻根(包)糯米各三钱(各9g)

【用法】水煎,去苎麻根,每早连汤服一次。

【主治】胎动不安,小产。

【方析】相火妄动,胎气不固为本方主证。方用莲子肉清君相之火而固涩为君。苎麻根清瘀热而通子户为臣。佐以糯米补脾。使火清胎固,故能预防小产。

【附方】神造汤(《千金方》) 蟹爪—升(30g) 生甘草二尺(9g) 阿胶三两(l2g),烊化,水煎顿服。

功用:破胞堕胎,除宿血而下死胎。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冲汤中芪术龙  牡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冲脉不固,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或虚大。

【方析】气不摄血而致崩漏下血为本方主证。方中得用白术、黄芪为君,补气健脾,固冲摄血治其本。臣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敛阴养血。佐以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棕榈炭、五倍子收敛固涩治其标;配用茜草活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按:本方与归脾汤均可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但归脾汤补益心脾为主,偏于治本;而本方健脾与收涩止血药相配,标本兼顾,止血力更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导引与易筋经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