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说一说如何投诉平安保险?

有人说现在人工智能那么普及,平安保险投诉的电话方式有必要存在吗?尽管人工智能是发展趋势,可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及特定人群还是需要一对一的针对性解决,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

为什么说平安保险投诉的电话方式很有必要存在呢。买了保险之后,很多客户会遭遇或琐碎或复杂的后续问题,例如保险的权益不清楚,续保期到了想加大保额,针对某些保险服务想投诉,申请退保的金额有多少等。这些问题不是仅凭智慧客服能解决的,而且每个用户的情况不同,描述起来也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所以需要当事人与专业客服人员直接沟通,这就凸显了电话投诉方式的重要性。

为更好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平安保险投诉电话在原有客服电话人工服务的基础上,平安人寿推出了维权专线电话。以退保为例,曾有一位70岁的老人打平安投诉电话要求退保,客服人员第一时间去倾听老人退保的原因,分析老人是否被不法分子误导去退保,保障客户的利益,减少客户的损失。当得知老人是为女儿退保,女儿因为宫颈癌去世,自己实在缺钱,保单交不上费,因此想要办理退保业务。平安的工作人员为老人的女儿申请身故理赔,老人感动不已。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平安保险投诉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打电话,他们不方便出门,不善于利用微信等网络设备。除了直达专线外,老人还可以在平安人寿官方公号、平安金管家APP、平安官网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进行投诉。无论哪种方式,平安保险都会以最真诚热情的服务,让每一位客户享受到心满意足的服务。

平安保险不仅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日常业务需求,而且业务背后的相关细节,工作人员都会考虑的面面俱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服务的用户和友司的同行,动辄会给我来一个灵魂拷问:

我看你挺专业的,怎么还在平安?

来自用户的就不少,来自同行的更多了。

面对用户的好奇,我总会耐心地把我的思考说一遍。这也很锻炼我,让我的思考更加深入和成型。

今天又一次被灵魂拷问,就发文把这个话题集中分析讲解一下。

这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

从不绑架同行,也喜欢和尊敬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中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有理有条,有根有据的同行。

这分析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来,给用户一份参考,是我的正式回应。

二来,也给仍在平安工作的同事们,一个职业生涯分析,也是一份鼓励。

一、价格与服务体系,长期质感

平安人寿的保险产品价格,在对比过价格的消费者,从业者评价和一些自媒体评测中,最常见评价就是挺贵的,要是没这么贵还挺好。

因为价格问题,很多人对平安的产品望而却步。还有人去比较条款,证明价格一分钱一分货等等。

我常常为同行伙伴和消费者讲解的,并不是说保险的贵说明了条款好,也不是说“这家公司真挺大的,贵就有贵的道理”,这么笼统的概念。

作为消费者,我不觉得平安的产品贵。

但我嫌一些公司的产品定价太便宜了!

这不是凡尔赛,我的钱不是用来交智商税和被割韭菜的。我也不是乐意给保险公司交钱,但我经常强调的一个词儿是什么?

熟悉我的观众请大声喊出来——

一家公司的体量和服务质量,在我看来就是质感。

平安人寿的体量不说了,服务质量在百花齐放的十来年中,一直处在行业前列。除去服务质量,还有投资回报质量和经营质量。

这三个指标合在一起叫做“三位一体”评级。

二、什么样的公司才正常?

“三位一体”评级的分数高,占据榜前时间长,同时利润水平也高的,在我眼里才算一家数据正常,优质的保险公司。

第一,我没有说必须是大公司,

第二,我没说这种公司一定好。

数据正常和优质,说的只是公司本身,不代表业务水平,也不代表经营管理得一定没有漏洞,投资一定不会出问题。这些事情有没有风险和漏洞,即使你是某公司高管,也不一定说得清楚。

公司的资本和经营相关问题,不是你我这种专业方向上的人能说清楚的,大家都以为不错的公司,也有的是出问题的,近期柳总的某想,许总的某大,都是行业龙头,也都出现了巨大的债务和股权问题。

看官要说了,你看你看,出事儿的都是大公司吧?!

那我必须得打断你,这就是幸存者偏差——能活到出事儿的大公司才能被你看见。运作到不知道哪一步,连名都还没出就倒闭的公司,才是经营公司的常态。

自己或者好朋友创业失败过的能理解我说的话,不赔不赚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强了,更别说突围出去,经营稳定,获得多轮投资然后上市了。

那些公司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是比人群里的博士后更稀有的个体。

问题又绕回来了,保险公司好像是个另类。

根据保险法和保险公司救助办法,股东要求、法律解读、注资解读、季审制度、责任准备金、公积金、偿付能力、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再保险、资金运用制制度、解散审批等相关政策办法的解读,让很多人大胆地认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就破产重组不了了,即使是已经重组更名的前安邦人寿,现大家保险,也是有力的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这是不是一个有的进没得出的行业?

只要得到了保险经营牌照,在这里怎样使用低价策略,提供低价产品,搅乱保险市场,都能无所顾忌?

好的行业一定要有有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才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度。

大家一起或者陆续进入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能否健康可持续,起决定性的是在局中大家,而不是建设这个环境的监管机构甚至是创世者、创始人。

一个稳定状态,所作用的环境范围越小,监管的能力就越强,作用力就越大;反过来,对环境范围较大稳定状态,看似稳定,实际暗流汹涌,多方势力和监管与市场的平衡,才能保持得住。

中国的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坐二望一已经很久了,说是最复杂的保险经营环境也不为过。五年来重疾险的恶性竞争已经变成了摆烂大赛,保障内容重复而空虚,大多数保险公司忽略掉了首次赔付额度足够的高才是对消费者最重要的事,从次数和保障范围,病种,轻症中症前症等保险公司发明出来的“病”,展开了一场异常的内卷。

然而内卷,越是花哨,不能触发新业务革命,则越是无聊。

卷不到实质,消耗的是资本,而资本本质上也是人民群众的钱和利益。一个行业没有通过有限的时间和财富,充分发展起来,错的不是民众,而是行业。

大公司,优质的公司,也一样病了,中国平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增员增过了头,自保件和退保件很多,让平安人寿作为集团龙头,一时之间难以掉头。

所幸我们看到了她的痛定思痛:精简代理人团队,优化业绩队伍,相应政策对自保件予以严格审查,但还有一个最大的痛点没能解决——代理人队伍真正的专业化道路。

这一点在一些经纪公司和外资公司已经开始着手重视,让业务队伍走个性化专业化道路,我了解过很多,也很深入,但说句实在的,还是很多大型公司的营销办法,换汤不换药的挪过去,换壳之后进行培训。

按照相对效果,比主体公司代理人团队的培训要好多了。平均学历较高,平均工作经验和收入起点更高的队伍学了这些换壳的培训以后,专业上还是很能打的。

获取客户的能力依然没什么变化。大多数人始终签单很少。

主顾开拓停留在口头上、朋友圈文案和头脑里,却没有多少能落实到实践操作中,这些公司里依然有绝大多数从业者苦于没有客户。

工作的流程安排随心所欲,不能跟平均水平的消费者顺利成交。

即使有培训过具体流程,因为交谈沟通的能力欠佳,同用户交流保险问题喜欢辩论,喜欢用成型话术和套路,实在不行就祭出对比大招,全网选低价。却不说什么叫优质,什么是真的健康可持续,什么是——质感。

这些痛点让经纪公司和外资公司的培训,跟平安这样的老牌主体公司的培训本质上仍然处在同一层面上。绝对高度上,距离成型的家庭财务规划师还是非常的远。

对投资和财富管理能略通一二,并且给用户讲清楚的,更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都算是乐观估计。

四、所以我为什么在平安?

因为平安虽然培训一般,整体环境内卷,暂时处在低迷状态,但它三十余年如一日的经营保险业务的经验、数据、态度、科学性行业最佳,受监管的力度,合规程度都是最严厉的。

作为保险公司,国内能做到这个极致经营水平的是极少的。

“这有什么用?保险还不是贵?性价比还不是很低?”

我更偏好品价比,也就是有没有质感。

质感是厚重和长期的性能好,而性价比一般不标注品质和时限,不在意长期,只在意便宜和看上去纸面实力强。

保险产品都是纸面实力,讲真,这条款是随便抄,不具备发明专利的。

那些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的公司,为什么平安不去比低价?是真的舍不得利润吗?

头部公司们不打低价策略的原因是——激进的公司体量小,占市场份额低,其生存之道就是比低价。而头部公司跟随低价策略,一来没有必要,二来没有尽头。

如果你知道滴滴出行从创始到牢牢占据市场第一位,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恶战,就知道以长期经营为主的头部保险公司,有多么厌恶这种打法。卷碎了市场,让群众跟着资本一起狂欢,抢到了份额,再把价格涨回去,这只对业务周期短的互联网行业还能适用。

可人寿保险公司的保单,连缴费都二三十年,保障期更是长达被保险人百岁以后,参与这样的争斗,作为消费者,你放心吗?

我才三十几岁,对商业的理解不可能完全吃透,连我都能看到这些质感和周期相关的问题,各位比我财力雄厚,比我经验丰富的人生赢家,为什么不能承认这些问题的所在?

动辄一心向法律,一心向临时性政策,你是看不明白法律几年十几年就能修改,政策一年就能一换?还是不想面对,与你无关?

你有可能是来行业里面赚点钱就行了,但这些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保障利益,与每一位保险消费者有关系,与决心长期从业的从业者有关系。

我作为一个从业者,也不求甚解,不深思考,绝对是我的不对。

所以浅层的思考,我不能容忍。深度的探究,是我一直在做的事。

不夸张地说,我比看见这篇文章的99.999%的人都探究的更深,看得更透彻,更较真,更敬畏市场、法律、政策,因为我最关心的是用户的长期利益和我的职业生涯。

看上面这些投资,如果你真的懂。(感谢好朋友陈丽君制图)

如果平安都能执行保底利率1.75%了,这个社会的经济也肯定要面临历史级的极端低迷;

如果平安的十万亿资产都补不上所保用户的利益,这个行业绝对出现了史诗级灾难性问题。

而如果真出现这个灾难,对于一家大而不倒级别的公司,对于数亿人的人身与养老保险,国家不参与救助和解决问题的概率是零。

那么激进的公司也要自己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样的体量和社会责任,哪里比较特殊,能令国家对你也如此在意?

一家公司的经营之道,跟做人的道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他遭遇失败和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朋友和老大哥救他一把。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性。

吃大锅饭早就被那段可笑的历史证明了是不可靠的,2020年代还要在保险行业吃大锅饭的想法,咱就不觉得脚底下松,腿根子软?

文尾附赠今天的聊天记录

来自于一位认可我,非常在乎我职业规划的用户。

隔行如隔山,用户对我们行业的认知可谓已经非常深厚,但是毕竟人不在这一行,信息的不对称比较严重,她也没办法真正的认识到我上面论述的内容。

希望用心读这一篇的保险消费者们,能够通过我的例子,对保险消费行为理解到位。

也希望用心阅读的从业者们,我是说确实跟我有一样的长期择业观念的那些同行,能思考我的直言直语以及征引案例。有能深入探讨的可以加我私信一起交流。

不过我也提一个要求:只想到处搞点钱,换一个平台换一种话术和说辞的从业者,您别跟我交流。

咱们想法不在一条线上,忙活自己吧,没必要相遇,我更没有结识你的需求。

用户:平安的保险就是性价比太不高了,你这么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沟通,只推荐平安的,是不是太受局限了?

设想一下,你如果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全网筛选适合客户的产品,兼顾公司品牌保障和产品性价比,那你的客户拓展,嗖嗖的增加。

我觉得,应该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场景里去做你的职业规划。

人年轻啊,又肯学习,还愿意花时间沉下来码字,难能可贵。

就是文章还太艰涩了一点。能大范围传播开的文字,一定要通俗易懂。所谓:大道至简,高僧只讲家常话。

院长:这个属于外行看利益最大化,内行看价值可持续的问题……

我很多朋友是因为你说的这样的思想转入经纪公司等阵营的

经营结果反而降低一大截,大家都很高估了未来、趋势和专业,却没在意客户真正想要的一个保险规划,是稳定,长情,高效,和服务体验。

所以全网选产品和兼顾品牌性价比,其实本身有很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我推荐一些中等公司的产品给你,我的说法为了自己方便成交,就会放大保险公司不能破产的理论,去用法律代表未来,却忽略了法律也能改,而市场经济规律永远其作用的事实,我怕做的事不够精致,会无法给客户守住本来想用保险守住的钱。

用户: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你就敢保证平安一定不会倒闭?

有时候巨无霸倾倒的加速度更快。

既然都不能100%确保,在公司的筛选上尽量考察准确,着眼当下,也许不失为一个更好的决定。其它的结果,交给上天和时间了…

院长:这是行业特性,就是四大行+平安的系统安全性,被作为监管的头等要务。也就是说你平安可以当房地产二股东,但是不能去做违规操作。

你的保险准备金必须远大于需要赔付的钱。监管的强势程度,在这方面是绝对高压。

同样这个事儿得在行业内能体会得到,而且是深入探究的人才会擦亮眼睛去看待。

如果说换个平台,我从业五年大约每年有十几个来给各种条件邀请我换的,我是真看不上那些机构都不完整,核保核赔也不专业的公司的。他们带不带来好的影响和我可能没关系,但是服务能力是不是真的有效,和我的用户关系太大了。

干这个行业是长期契约关系,要是干五年十年,让用户产生很大的失望,我的职业生涯也就不会像我自己希望的那么成功了。

而身处五家头部的险企,我才能跟客户说,这家公司即使真倒闭了,国家会管。事关几亿人的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

国家也没那么多钱谁都救,才建议保险银行机构出问题先开展自救的。

用户: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个内情确实要深入行业内部,用心的人去探究。

是,所以我也确实哈 花了很多时间和客户讲解,我在股票上吃过大亏,安全感较强,基本能理解你的考虑。

院长:是,这和我成长经历也有关系。

大多数时间都在关注质感和长期,对于保险的“物美价廉”,只参考表面因素可能能用简单逻辑说服一些人,但深入一点就无法自洽了。

学好保险和财务规划,缺的并不是知识,缺的是底层逻辑和训练方法,随便拿手机搜一搜,免费的教学培训多得是,关键怎么把这些东西内化成能力,到最后自己能说出来。

我的知识星球、从业指导、私教课程和录播课程就是做这件事的。

教你一开始如何打下一个坚实的从业基础,进而高效地学习有用的知识,然后串联起来形成系统。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目的。

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一句,按照我的方法学习,到最后没学出来,一定是你懒。

高魔研究院私教课程:手把手带你成交

6月份,银保监发布了2019一季度保险消费数据

一季度投诉共11274件

财产险合同纠纷投诉量前三名: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众安在线

投诉原因主要有:承保时未充分说明义务导致理赔争议、保险责任认定不合理、定损金额争议、理赔时效慢、理赔资料繁琐等问题

寿险合同纠纷投诉量前三名: 平安人寿、 、人寿

投诉原因主要有: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明确告知保险期限和不按期交费的后果、未充分告知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虚假宣传等问题。

平安独中两元,有人说,大公司保险卖的多,投诉当然就越多!既然都知道有问题,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好好反思下,别只盯着销售数量,把服务质量也提高一下!

重点来了,互联网保险投诉量也非常高

财产险中、亿元保费投诉量前10位排名中:众安在线、安心财险和泰康在线;都在其中

一方面说明:互联网保险增长快,线上买保险已成趋势

另一方面提醒:线上买保险也要找对人,做好告知,否则照样入坑

很多人看了视频,听人家说,哪款产品性价比高,直接就买了,也不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能不能买,适不适合自己,千万要注意!

现在讲讲买保险被坑怎么办

被坑最多有两种,第一业务员说的跟保单实际情况不同;第二买保险时承诺可以理赔,最后发现不能赔,教你几招

1.先收集证据,比如,微信聊天记录 、业务员画的利益演示表、电话录音……等等

2.收集完证据,先打保险公司投诉电话,讲明白自己的情况,告诉保险公司要求多久内解决,有的诉求, 一般保险公司会很快做出答复

3.如果保险公司推诿扯皮,让自己找业务员商量,或者拒绝处理,那么就要打银投诉电话12378,寄送相关证据材料

根据过往经验,证据齐全,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4.万一前3条都不行,那就要跟保险公司打官司了!放心只要证据齐全,百分之99%我们会胜诉!

你学到了吗?学习更多保险干货,联系方式在评论区

保险套路多,你还遇过什么坑?发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车险理赔投诉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