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论浯中对教化督察的解析?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早期禅宗代表人物因此而得名"楞伽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一百零八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等义,而以"如来藏识" (即"阿赖耶识")为归结点。《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用括号、另段的方式标出)。全书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
《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修行方法。唐代华严宗五祖宗密说,他“禅遇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佛经翻译在中国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章 文殊师利菩萨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如何不堕入邪见什么是无明什么是空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如何了脱生死,跳出轮回
  修佛菩提有几等差别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成佛是什么境界什么是般若什么是涅
  什么是成佛*好*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附:楞伽大义今释问题系统表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1、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2、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3、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萨道简单的说有八个字,都做不到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做到了就是决定大乘,决不退转的。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

4、所以,悟了道的人等于未悟,但是他毕竟是悟了的,可是表面上是凡夫,你不知道的,他只是不具备叫做出家相的那个佛法。大乘菩萨,一切皆在世间法。诸佛菩萨真得道的,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没有不来的,这个世界不来,别的世界他早去了,不逃避的。想这个痛苦烦恼的世界,想得定清净,想住山修道,都是邪见。大乘菩萨亦不灭受而取证涅

摘要:《论语·学而》中体现了孔子重视学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以及教学相长等教化观,这些教化观内含着孔子“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养成君子”的教化方法,《论语·学而》中孔子全面的教化思想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学而》;教化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一、《论语·学而》中的教化观

(一)学习:教化的基础

《论语·学而》中的教化观首先体现在孔子的重学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即为“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学习是学习者向先觉主动学习并时常复习,实践的过程,能够使人在世俗中完善自我。孔子重学,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重视美德与品性的养成和完善。从知识的获得上来讲,后天所学是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孔子以学为据,区分了四种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从德性的培养上来讲,学的作用还在于能去弊,能约束各种德性,使他们能够无不及无过,“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孔子认为“学”能去六弊。能够完善自我。

孔子认为个人通过后天的“笃信好学”,可以使自我在道德品性与精神素养方面得到充实,也可以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对自己品行和学识上的赏识与认同。从而收获快乐。还能够成君子“仁恕之德”,在教学内容不为他人所理解的时候,也“矜而不争”,不愠不怒。因此,它构成了孔子实现其教化目标的基础。

(二)学习的实践性:教化的具体要求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认为“学而时习之”一句中重点就在于“学”与“习”,这里的“习”并不是指“复习”,而是指实践。“习”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一定要注意创造机会操练实践所学,以实践来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任何学习者都是处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的,因此,学习并非简单的为学而学,更主要的是为了回应所处时代的问题。学习者学习先贤经典不是为了怀古,而是要论今,因为学习者始终处于自己的时代,必然会面临自己时代的问题。学习者学习理论和知识要与时势相结合,用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验证,这才是“学而时习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结合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和智慧,提升了学习者的德性,因而“不亦说乎”。

(三)教学相长:教化的根本目的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不断地自我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收获快乐。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称“孔子一生为人,即在悦于学而乐于教。”《论语》记载曾子每日反省自己有三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传不习乎”即是指自己传授于他人的知识必须是自己日常所讲习的,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本人要注重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传道受业解惑。通观整部《论语》,也可以看出孔子非常的重视教学相长,在教的方面:首先,孔子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启发学生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很全面,孔子从“文、行、忠、信”多个层面来教化学生。既涉及知识与规范。也有内在的品德与修养。在学的方面:孔子一生好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愤忘食”。在学有所得的时候又“乐以忘忧”,孔子的这种好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的学生。孔子希望通过教学相长,在教化学生的过程当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论语·学而》中的教化方法

(一)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论语·学而》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的教化方法。学习而又能常常温习,学到的东西都在我的脑海里了,固然可悦,这是为学的第一境界。因为学识而有同道之朋不远千里而来,一起讨论学问,分析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这是为学的第二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君子是“中有自得,故人不知而不愠,自足乎内者固无待于外也,”这是为学的最高境界。君子能够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温故知新。不断地积累内在知识,从而能够得到内心的平和与个人能力的提升。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论语·学而》中最主要的教化方法,孔子在教学实践当中要求学生应不断地学习与温习。学习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不仅要“时习”,更要在不断地“温故”中“知新”。“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不仅在孔子教化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法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也是十分可贵的。

(二)学思并重,养成君子

《论语·学而》中孔子不仅强调要学,更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而不思考其意义所在,那么也就罔然无所得了,不学习而一味的空想,终会使人精神疲乏倦怠。只有“学思并重”的学习才能够形成完善的个人品性,才能够陶冶道德情操。学习不仅指知识理论学习,更是指德性修养学习。无论是知识理论上的学习,还是道德修养上的学习都应该躬行实践。学思结合,知识理论的学习不应限于课本。更要思考如何与时代环境相回应,旨在解决时代问题。道德修养上的学习更要注重反思,学习主体不仅要获得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力。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直到道德修养内化为自己的精神素养。

“学而篇”首章就提出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即为君子,学习者能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反思自我,在实践过程中践行所学所思。才有可能实现君子之仁。在《论语》中,孔子期待自己的学生成就君子人格,君子不仅是孔子评价人物的标尺,更包含着孔子的人生理想、態度、行为方式与做人准则。

三、《论语·学而》中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重视学习、教学相长的教化思想就是在强调一种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性.这对于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有所启发。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与体制使得“唯分数是从”成为每一位学习者与教育者的终极目标,也使得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主体性难以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就是要扭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权威性及其主体地位的过分强调,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在教学方面保持双重的主体性。一方面学习者的学习不是被迫接受,另一方面教育者的教学也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得学习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其次,应该强调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起积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通过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最后,应该注重教育者与学习者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一方面,学习者应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指导学习者的过程当中也应发挥主体性意识,将机械的“传授一接受”模式转换为教学互动模式。endprint

(二)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与学习者的实际思想相互脱节的严重问题。乃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了照本宣科的知识教育,学习者无法在实际情况下感受思想和道德素养的提高,这些现象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现状,《论语·学而》中所提倡的知行合一、重视道德实践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强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重视道德践履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化方法的重要特色。《论语·学而》首章中孔子对于治学实践性的重视也能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有朋自遠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说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这也是对于学者的一种品行与学识上的认同,故可乐。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即是指“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学习在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未关乎他人,因此他人不知又有何可愠呢?孔子治学的目的虽然并不排除功利,但更偏向于为己,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人也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要明确突出实践性,将实践性的内容纳入学科体系的设置中。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强调知行合一的前提下,重视学习者的道德践履。《论语、学而》中孔子教化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一种德行与德性的培养,要能够通过学习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认可,在学问不被他人所知的情况下也能不愠不怒,成君子仁德。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以培养学习者的道德素养,重视学习者的道德践履为最终目的。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孔子对教书育人的重视不仅仅是一味地灌输,一味地教,而是强调教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教的同时也有在学,这样教育者与学习者都有所得。孔子重视教学相长,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学习者也可以在与教育者的沟通交流中学习。孔子在他所处的时代就非常重视教育者的教书育人与学习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这一点对于反思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者的自我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有效性亟待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严重失衡的现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限于上传下达,上行下效式的单向教育,而应该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自我修养、自觉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我教育强调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主动的学习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系化,应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教育与学习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促进自我教育,“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集新闻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没有差别地向全社会的各类成员传递信息。”新媒体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知识信息来源应该得到学习者的充分重视。能够在新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中获取知识,完善自我教育是新时代新的要求。最后,学习者应该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对于处在集体环境中的个体学习者,应该在接受群体教育的同时按照自身差异性和个体性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集体条件来实现最优化的自我教育。

事实上,即便因时代变更,价值取向不同,我们对孔子教化思想的具体内容有侧重或者取舍,但是《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教化观与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超越时空的意义。充分地把握和理解《论语·学而》中的教化思想和方法,可以为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进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endprin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怀瑾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