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初期营级设政委吗红军营级单?

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

: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

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

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

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

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里,

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重要将领,

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

: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

蒋鼎文、陈继承。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

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

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八大金刚”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组建国民革命军后成为

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是中央军中最早的一批军、师长。

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

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

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

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

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

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

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

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共两党阵亡将领

人。而少将以上的将军,自

中共闽西“一大”对闽西武装建设的重大影响

内容提要:中共闽西“一大”,在毛泽东同志指导下,高度关注了武装建设的问题,成为闽西武装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政策。从此,扩红热潮不断掀起,使闽西地方武装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农民武装到地方红军继而发展为正规红军,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闽西地方武装为正规红军输送了大批红军战士,使闽西能够成为红军的故乡、英雄的故乡、将军的故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9年7月20日至29日,中共闽西特委在上杭县蛟洋文昌阁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红四军前委指派毛泽东、蔡协民、谭震林、江华、曾志等人到会指导。会议制定了“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总路线,通过了《政治问题》《土地问题》《苏维埃政权建设》等决议案。这次会议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的里程碑。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高度关注的武装建设问题,成为闽西军事建设的基本政策,使闽西地方武装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农民武装到地方红军继而发展为正规红军。使闽西成为红军的故乡、英雄的故乡、将军的故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今年是中共闽西“一大”召开90周年,本文就闽西“一大”关注的武装建设问题及其影响展开叙述。

一、闽西早期武装斗争为闽西“一大”的召开奠定了实践基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闽西的共产党人由城市转入农村,进行秘密活动,组织农民协会,建立革命武装队伍———铁血团、拳术馆,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建立党组织,进而领导农民进行合法的经济斗争,而后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直至发展到武装斗争。

1928年3月4日,龙岩(今新罗区)白土后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暴动,揭开了闽西工农武装起义的序幕。打响了闽西也是福建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紧接着,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永定暴动相继爆发,闽西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永定暴动后,永定县委便从参加暴动的队伍(主要是特务营)中挑选200余人,成立红军营,下设3个连,这是闽西最早建立的一支红军部队,同时还将各乡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编为赤卫队。此时,上杭县委也掌握了一支武装,有枪支200余支(好枪仅20多支)。闽西四大暴动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爆发的,暴动后即转入农村开展秘密活动或上山坚持游击战争。

7月15日,省委特派员王海萍召集了龙岩、上杭、永定、平和四县县委代表10余人,在永定金砂古木督崇德楼开会,成立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同时成立了闽西暴动委员会,王海萍任总指挥,张鼎丞、邓子恢、傅柏翠为副总指挥,并把岩永杭的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红七军第十九师,下辖3个团,龙岩白土和蛟洋的武装编为五十五团,团长傅柏翠、党代表陈锦辉;金丰、上湖雷武装编为五十六团,团长熊振声、党代表卢肇西;溪南里的武装编为五十七团,团长张鼎丞、党代表邓子恢。

闽西暴动武装整编为红军后,立即向四周的白色据点进攻,沿途宣传土地革命,打土豪、烧田契,政治影响不断扩展。但由于缺乏军事人才,缺乏作战经验,缺乏武器和弹药,军事上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部分中间分子开始动摇,出现了要求停战,甚至与反革命妥协的声音。根据这些实际困难,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决定,暂时收缩力量,停止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将各县队伍开回原地坚持斗争。

1929年初,罗瑞卿、曾省吾受中共中央军委和福建省委的派遣,到闽西指导和训练地方革命武装,担任军事教官,协助傅柏翠对新组建的红军教导队进行军事训练。

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中共闽西临时特委根据毛泽东、朱德的指示,以红军教导队为骨干,在蛟洋组编红军第五十九团,傅柏翠任团长,曾省吾任党代表,罗瑞卿任参谋长,共有380余支枪,红五十九团成立后,曾随红四军第三纵队参加了攻打龙岩城和白砂战斗,部队得到锻炼。

1929年7月中旬,傅柏翠率领红五十九团到达新泉参加红四军整编。红四军官兵得到休整后,红四军军部在新泉墟的背头岗大草坪里召开全军军人大会。朱德军长传达红四军前委的决定,宣布成立红四军第四纵队,纵队下辖三个支队,以上杭北四区(蛟洋)的武装(即红五十九团)为基础,编为第七支队,将永定武装编为第八支队,第九支队暂缺。全纵队共500多人,300多条枪。傅柏翠为纵队司令员,张鼎丞为党代表,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这是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第一支正规红军。

二、中共闽西“一大”阐述的武装建设理论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红四军入闽前,闽西各县的地方武装总共不过700多支枪。红四军在武装开辟闽西割据区域期间,十分重视闽西地方武装建设,红军每到一地,都要帮助建立赤卫队,拨发枪支或抽调红军干部加强地方武装。红四军一打龙岩时,就指示邓子恢:“要重视武装建设,要建立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军事上具有坚强战斗力的红军,这是保证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政权的基本条件”

1929年7月20日,闽西“一大”正式开幕,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专门阐述了发展工农武装,加强武装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出:“闽西党组织今后的任务是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与赣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中心工作区域”。还指出:为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有利条件,必须有人民的武装———地方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必须坚持彻底消灭民团工匪,发展工农武装,有阵地波浪式向外发展的基本方针。

邓子恢代表临时特委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闽西党和地方武装建设以及土改分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指出了存在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提出了纠正的办法,在关于武装组织建议方面,他认为:“最近几个月斗争中,赤卫队枪支,永定由500条发展到1200余条,龙岩由几十条发展到600条,上杭由300条发展到1000余条。但枪的质量不好,大多数还没有组织,战斗力薄弱,且有半数以上在非无产阶级领导之下,这是有可能被敌人夺去的危险的。所以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成为革命的能斗争的武力”。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从7个方面加强武装建设:(一)严密武装组织,洗刷涣散状态;(二)武装集中在忠实勇敢尤其是有战斗经验的贫农工人手里;(三)加强政治训练以加强战斗力;(四)在武装组织中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打破地方主义,尤其是新发展区域武装队伍要加倍注意;(五)县区乡均组织赤卫队,县区二级应有常备组织;(六)建立和扩大闽西红军,开办红军学校训练干部人才;(七)各级武装受各级政权机关指挥,不得自由调动。

闽西“一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和《苏维埃政权决议案》指出:“加强和扩大工农武装是闽西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工作”。1929年10月15日,邓子恢在上杭主持召开了中共闽西特委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共闽西“一大”所制定的路线和两个半月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闽西党的主要任务是:(一)扩大红色区域;(二)加强地方武装的组织建设;(三)在上杭建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四)防止并纠正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现象,保障农民的收入;(五)培养和创造党的干部人才。

闽西“一大”后,闽西各地迅速贯彻大会精神,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很快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三、闽西人民在闽西“一大”精神影响下,扩红热潮迅速掀起,妇女和少年儿童踊跃参军参战

7月底,中共闽西“一大”结束后,上杭籍“一大”代表李立民,立即在稔田、庐丰、茶地、白砂等区,领导农民群众扩大农会组织,成立赤卫队,并带领东路各区赤卫队,会同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赤卫队围攻上杭县城;永定县委迅速贯彻闽西“一大”所制定的总路线,使97%以上的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赤卫队、赤卫团,全县地方武装的武器,各种长短枪2600余支,占闽西苏区6县总数的一半以上。龙岩、长汀、武平、连城各县贯彻闽西“一大”后,迅速策应各区乡农民暴动,使各区乡的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闽西苏维埃区域迅速扩大,赤色区域的人口大量增加,为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发展地方红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1929年底,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县、区、乡都成立了赤卫队或暴动队。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闽西“一大”制订的各项决议案,各级苏维埃政府把动员起来的青壮年分别编入少先队、赤卫队、模范少先队或模范营。一般情况每乡一个连、每区一个营、每县一个团,主要的区设若干模范营,主要的县设红军独立团。到1932年4月,闽西苏区拥有赤卫军、赤卫队、少先队15万人左右,达到了全民武装动员的程度。各级群众性的不脱产的地方武装,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的领导下,平时除担负生产任务外,还担负站岗放哨、清查奸细、镇压反革命;战时担负各种战斗勤务工作,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作战,并随时准备编入正规红军。区苏维埃政府也定期举办武装干部训练班,学习队列、报告、立正、稍息、跑步、瞄准、射击及冲锋、卧倒、散开操练动作,同时还要学习利用地形地物等军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930年5月,庐丰区的少先队模范队,全体报名加入上杭县模范连,并准备立即加入红军;太拔区模范连二排,已经全部加入红军上前线去,这些扩大红军的光荣壮举,《红色中华》报撰文高度赞扬,成为闽西扩大红军的新模范。

闽西广大妇女,从沸腾的土地革命当中觉醒,特别是1930年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婚姻法》,使广大妇女在男女平等上,婚姻制度上都得到自由解放。翻身后的闽西妇女用各种形式表达她们对婚姻自由的盼望和拥护。这些冲破封建旧礼教而获得新生的妇女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如永定湖雷区宣传委员沈新莲,从小就卖给别人做童养媳,受尽夫家折磨。《婚姻法》公布后,在范乐春同志的帮助下,沈新莲与丈夫赖洪太离婚,参加革命。武平的妇女王细莲,5岁时卖给同村人做童养媳,16岁毅然剪下长辫,黑夜逃出婆家,奔向上峰游击队驻地,参加革命。最突出的要数上杭旧县新坊乡的邓六金,朱毛红军到达村里后,受到红军的启发教育,阶级觉悟提高很快,加入了少先队,参加站岗、放哨、查路条,十分活跃。并积极学文化,用山歌民歌来鼓励青年参加红军。在她的影响下,大姐邓来金,四姐邓凤金一齐参加革命工作,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夸赞她们三姐妹是“三朵金花”,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称她们是闽西革命“山沟沟里飞出的三只金凤凰”。还有长征女红军吴富连等等,她们仅是当中的杰出代表,许许多多妇女为了革命,贡献了青春、热血、家庭甚至生命。

四、由闽西儿女组成的革命武装为正规红军输送了大批红军战士

闽西“一大”后,红四军实行分兵作战,以打破敌人的“三省会剿”计划。此时,闽西革命根据地尽管遭到敌人不断进攻,但根据地军民坚持不懈的战斗,使革命根据地仍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闽西的工农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到1929年11月闽西工农武装从3月初的800多支枪发展到5000多支枪,赤卫队员达6000多人,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保存、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闽西党和群众在实践中认识到,创造主力红军是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条件。1929年6、7月间,闽西暴动武装870多人组建为红四军第四纵队。1930年1月四纵队转战江西后,闽西党用升级的办法把各县的6个赤卫团编为闽西红军。之后,各县又将区的赤卫队抽调至县,成立县赤卫军总队。

闽西红军发展壮大所走的路线就是毛泽东所总结和制定的路线:“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1930年3月,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把动员起来的青壮年和少先队分别编入少先队、赤卫队、模范队或模范营,一般一乡一个连、一区一个营、一县一个团。这些群众性的不脱产的地方武装,在各级苏维埃政府军事部的领导下,平时除担负生产任务外,还担负站岗放哨,清查奸细,镇压反革命;战时担负各种战斗勤务工作,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作战,在实战中不断得到锻炼,并随时准备听候编入正规红军。同时,闽西特委还根据闽西“一大”政治决议案“建立和扩大闽西红军,开办红军学校训练干部人才”的决定,1930年初,在龙岩建立了闽西红军学校,3月初,改为福建红军学校。第一期招生200人,第二期招生800人。红军学校的创办,为培养红军军事干部壮大工农革命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0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宣布,将龙岩的红一团,上杭的红二团和红六团、永定的红三团、连城的红四团、长汀的红五团合编建立闽西地方主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之后中央决定把红九军改为红十二军)。全军共3000多人,邓伟任军长,高静山任政委。同月,又成立了龙岩、上杭、永定三县赤卫团合编的红二十军,胡少海任军长。1930年6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十二军归为红一军团建制,军团把红四军的第四纵队归回闽西,与红十二军的第一纵队合编为闽西的主力红军———红二十一军,全军3500多人,邓毅刚任军长。仅在1930年,闽西就组建了3个军的工农革命武装。同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总行委和红二十一军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红二十军、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全军辖3个团10个营,共3100余人,1600余支枪。

闽西人民在建立和发展工农武装中,踊跃参加红军,表现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争当红军、兄弟争当红军、夫妻双双当红军。仅上杭县才溪乡就涌现了“红色三兄弟”“英雄三兄弟”“一门三忠烈”的感人事例。他们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2万多闽西儿女参加了长征,还有大量闽西子弟兵留在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者单位: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一军团有多少个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