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博士-千年文化与使命是什么?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9月成立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 ,旨在“发扬会通传统,推进通专融合,优化学科资源,造就卓越人才”。 自成立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特有的“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传统在新雅书院得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由新而雅、由通而专、又诗而远方”正在成为书院共同体常说常新、常做常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清华迈入第二个百年发展、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刻,新雅书院作为清华综合改革、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尝试,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思考。新雅书院具有重视通识教育、自主选择专业、书院制住宿等特点,经过两年多的工作积累,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迈出了重要而可喜的一步,在各项“细节”方面不断落实,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树立和发挥了标杆作用。学校会持续支持新雅书院发展,书院要坚持努力往前迈进,逐步适度扩展规模,扩大通识教育的影响力。

(2016年8月19日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陈旭(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新雅的培养模式好不好,更多的是以你们毕业以后为国家、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衡量,可能至少要20年、30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我们现在这段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既新又雅、常新常雅。”

(2017年5月11日在新雅书院新雅61主题团日活动中的讲话)

陈吉宁(清华大学前校长)

新雅书院的成立在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既基于老清华时期重视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又立足于近二十年来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探索,更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期望经过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在清华建成一所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文理学院。

(在新雅书院2014年9月27日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胡显章(清华大学前党委副书记)

人类正在进入文化整体性趋向的时代,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各种挑战,要求我们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综合多维辩证的哲学思维以及复合性的知识基础。这些应该是新雅人所具备的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追求。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史宗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通识教育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同学们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这个基础上,尝试中西古今文理的贯通和会通以及自身的内外通。期望新雅书院向更多的院系和同学推广和传播新雅书院师生共同探索的理念和经验,为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示范。

(在新雅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管理学教授)

“做对”比“做早”更重要,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对国内各种通识教育的尝试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之后做出的选择。(2015年1月12日在新雅书院年度秋季学期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个好的书院不在于漂亮的楼宇,而在于有一批优秀的课程和甘于奉献的老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未来挑战,中国大学需要培养出更多“文理渗透,中西会通”的卓越人才。新雅书院秉持“古今融汇、中西贯通、文理渗透”的理念,承载着几代人的教育梦想,是清华迈向“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最具代表性改革之一。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年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李树勤(人文学院、法学院前党委书记)

新雅书院的成功实践和展现的生命力说明,这是一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甘阳(新雅书院总监,哲学教授)

中国大学的本科书院必须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土壤,新雅书院从清华的传统和实际出发,探索清华大学书院制的特色之路,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中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之举。已有世界名校的实例证明,通识教育对培养顶尖理工科人才的显著作用,文理学院的理工科教育一般并不那么“强”,但往往是文科强的大学的学生更多地在理工科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他们在本科期间所接受的通识教育使他们终身受益。“高桌”和“大楼”是西方书院的形式,中国的大学要敢于自主创新中国书院的“高桌”和“大楼”,清华尤其需要探索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在科技不断推动人类进步,主导世界发展趋势的今天,如何不只是培养学生成为狭隘的专业人,而是成为对人类文明有成熟思考和价值判断的人,这将是通识教育对于未来、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在2015年12月23日新雅书院新年烛光晚会上的致辞)

一个人进入大学不是来学一个专业的,而是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一个专业,谋一门手艺,老实说大学四年是根本没有必要的甚至是非常浪费的。大学四年意味着接受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通过高等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贫乏的人;成为一个相对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单方面发展的人。这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所在。所以专业仅仅是一个方面,通过高等教育让你全身心得到尽可能多的发掘和发展,这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也就是新雅的目标所在。

(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郑力(新雅书院院长,工业工程学教授)

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分化到一个尽头。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回归整体的趋势,人应该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这个总体的认识需要跨学科的学习,理解不同学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这种理解和包容对清华的学生来讲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因为清华的目标不是培养仅做简单和具体事情的人,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有创造力的人,使他们成为领头人,为中国、为人类做一些改变。

我们调研了过去二十年的清华毕业生最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说最缺的是soft skills(软实力),比如阅读、写作、沟通,这些能力是我们最缺乏的,我们希望在通识教育中加以强化。新雅做得比较超前,它特别强调文理、中西、古今的会通,我觉得新雅的培养模式是美国很多精英大学的培养模式。

我希望新雅人未来不仅工作顺利而且生活幸福。不仅可以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且内心有使命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带领大家完成使命。

(2017年4月23日新雅专访:《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曹莉(新雅书院副院长,英语文学教授)

为书院取名"新雅"的那一刻,只用了几秒钟,但中西古今文理会通的人才培养之路却漫长而修远;今日之新雅,不仅仅是通识教育的摇篮,她的更大意义在于文理通识、通专并举、学科交叉,传承创新,以及在此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远大抱负、人文心智和专业能力;由新而雅,由通而专,由诗而远方,是新雅人的共同追求; 无通识不新雅,无专业不新雅,无守成不新雅,无创新不新雅。

(2017年5月20日校园开放日新雅书院宣讲辞)

“以诗词的名义”,“以书店的名义”, 全部的创意和巧思都源于学生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样子,新雅理念从16级始正以更完整、更自觉的方式生根、发芽......

(2017年5月24日致新雅62主题团日“诗词的名义”)

阮东(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物理学教授)

教育的精神力量虽然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但数理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它们在科学概念的精准性、逻辑推理、现象分析、原始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质上,数理与人文艺术之间存在错终交织的共通点,互为借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发自作者的内心,经久不衰。同样,伟大的科学家要找到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

赵晓力(新雅书院副院长,法学副教授)

我总共上了五次《法律与文学》课,觉得最愉快的是新雅这一次。学生基本上没有受到学长们不靠谱的“清华成功学”的影响。新雅集中住宿使得他们在宿舍里随时能够讨论问题,而不像以往选课的学生,经常有独学无友的孤独。新雅有五个学生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也是历年来没有过的。

(《通识课的含金量与轻松度》)

翁贺凯(新雅书院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与人共进,相爱以德!” 祝愿新雅成为这样一个志向远大者的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为什么我们爱书、爱阅读、爱书店?洗净铅华、回归本质,因为书是知识与精神的载体,书籍里面有精神的力量、精神的魅力。何炳棣老先生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一书中曾动情地回忆道:“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年至1937年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清华园是一个如此富有魅力的精神天堂,新雅的学子们,珍惜青春,莫负韶华,尽情读书吧!

(2017年5月11日在新雅书院新雅61主题团日活动中的点评)

顾涛(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借用梁任公的话来说,我到新雅,很痴心想把那里做我的教育理想的试验场所,想以一个学校极少数人打出一条血路来。新雅的同学们让我看到了这种理想有望实现的那一天,是新雅同学们的纯真与激情,撑起我的绿色教育之梦。

顾学雍 (工业工程系副教授)

新雅学生比其他学院的同学更有求知的好奇心,也比较有做学问的潜力。

黄裕生(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给新雅书院学生上课具有挑战性,因为总有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会出乎意料的快,也总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出乎意料的尖锐。

(《西方经典与现代社会》课程对学生评语)

人是高贵动物,所以需要大学。大学之为大学,就在于它不仅是生产与传授一个时代最高深的知识的地方,而且是提供一个时代最具普遍性的思想的场所,是传达一个时代最伟大的精神的殿堂。大学之大,不在其学广而无所不包,而在其学通而无所不达。所以,大学之学首先就是“普遍之学”“通达之学”,大学教育首先应当就是“通识教育”。人类的这种伟大与高贵,是需要学习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大学”。不过,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民族都有这种“大学”。就古代而言,世界上只有四个民族有这样的“大学”,那就是古希腊、犹太、华夏与印度。它们在哲学上被称为“本原文化民族”。作为一个本原文化民族,我们的文化自觉,在根本上就是对“大学”精神的自觉。(2016年8月19日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大学是练习自由与学习高贵的地方》)

姜开利(物理系教授,新雅61班主任)

同学们在新雅书院接受艺术的启蒙,人文的教育和科学的熏陶,直接改变的是气质,长期的功效在未来才可见,我对此充满希望。

作为《艺术的启示》课的教师,我先后为三届新雅书院的学生上过课。在给我留下的印象中,新雅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需要“通识”、需要“拓展”,所以他们较少“固执己见”,对于新的事物他们显现出了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智慧、以及更多无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艺术有兴趣,其中还不乏艺术才能显著者。我对新雅的同学们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出色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敏锐、他们的质朴。他们是一群你接触过后就不会再忘记的人。

刘兵(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教授)

当你讲的有足够吸引力时,你会发现学生自然的兴趣。当你给学生足够的压力时,你会发现学生超出预期的能力。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教新雅学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学科与学科在此不再相隔如山,而是指向共同的问题与关切;学生会问一些在专业课上不会问或不敢问的“傻问题”(因而即是根本问题),我因此会大受启发或者知难而进;学生也会给出自己出于本真思想和体验的答案,我由此感到面对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对象,而是需要深入体察的世界。在新雅,我可以和学生一起问更多的“为什么”,而不仅讨论“是什么”或者“怎么样”。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个己的生命体验讨论一些元问题。在日益专业化和细碎化的今天,新雅殊为珍贵。

由于具备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新雅书院的学生对跨越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同时,通识教育还使得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建筑学的问题。通识教育使学生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

袁鹤翔(台湾东吴大学英文学系讲座教授)

八周在新雅和各位同学的相聚,是我一生当中最愉快的记忆之一,也很能够体会新雅的努力及对教育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更努力地去发扬新雅精神,并达成创新高等教育的目标。祝新雅三周年生日快乐!

(2017年4月14日《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课程总结)

张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教授)

给新雅的学生上课可以用“一段美好的经历”来形容。

第一堂课我看到所有人举起的右手和他们脸上充满好奇和不自信的复杂表情…..我愣住了!学生从真正的“零起点”开始学习绘画是我万万没想到的,这也使我深深感到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缺失。

作为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骄傲!毕竟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已经可以独立进行“形体的创造性描绘”,这对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张萍(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这学期教下来,发现新雅的孩子们确有过人之处,气质温良有礼,求知欲强烈,尤为难得的是他们似乎深谙文理相通不可偏废的道理,在不同知识领域都能潜心钻研,不带丝毫的功利心态,科技振兴,文脉延续,就要靠这样的孩子了。

高瑾(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新雅62班主任)

新雅书院的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都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期待同学们学会用光谱式的范围来全面完整地看待问题。

(2015年12月23日在新雅书院新年烛光晚会上的发言)

王英(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很幸福能教这么好的学生,他们积极、上进、有理想。新雅书院最大程度给他们提供了发掘潜力、展示自己的空间。

夏冰聪(外文系硕士研究生、助教)

在做助教这段时间里被袁老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温和的性格所感染,和新雅的学生在一起,感受到了他们的出众的思辨能力和活泼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做事,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温暖,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非常感谢新雅书院,感谢这门课程,祝老师和同学们都越来越好!

(2017年4月14日《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课程总结)

张伟特(新雅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

新雅书院在教育中正在凝聚的就是一种大学之为大学的读书气象:学生“左”图“右”书,手不释“书”,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的求学问道的气象。而这种专注精神活动的凝聚正是一个民族精神飞跃的关键。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言:“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大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非常幸运的是,我在新雅学生身上看到了这种凝聚精神、转向内心的征兆,这让我想起了两个时代:一个是对20世纪中国人文领域极具影响的清华学派,一个是奠定德国思想界星空璀璨的莱布尼兹-沃尔夫时代。

尹西明(新雅书院前学生工作组副组长,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士研究生)

因为清华通识教育的涤荡而寻得人生定位与使命,又因为通识教育改革而结缘新雅书院。担任杨斌老师CTMR课程的Co-teacher时即听闻新雅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战略举措,后因为招生咨询工作而对新雅书院的理念与使命有了深入了解,幸得曹莉老师、翁贺凯老师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幸担任新雅书院学生组副组长。在协助推进新雅学生工作体系、宣传架构和小记者团、新雅团工委、新雅学社发展的过程中,感受了新雅在践行“更创新、更人文、更国际”的清华新蓝图中的格局与视野,见证了新雅学生们充满理想主义而又不乏脚踏实地的成长。感谢这段经历,使我在研究教育创新、大学变革的方向上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也祝愿新雅书院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陈洪钟(新雅书院团工委书记,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两年前,因为赵晓力老师的《法律与文学》课程,我与新雅结缘。已经读完本科成为研究生的自己,有幸能遇见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课堂模样。在这里,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文史哲书籍、充分地发展着自我认知、尽情地享受着思辨的乐趣,我想这将是大家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经历,这段经历也将帮助大家发展出一种自由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年前,因为参与新雅团工委的工作,我与新雅缘深。在主题团日上新生们提出的名为“偶遇、善读、多维、退之”的四种书店方案中,在由新生组成的小记者团制作出的一系列关于“新雅师生、通识教育”的访谈稿中,在“书院溯源行动”的暑期实践策划中,我更有幸地看到了一个个自由而强大的个体在思索着、实践着、成长着。

朱心雨&刘拓(新雅书院2016级带班辅导员,心理系&电子系硕士研究生)

新雅书院作为一个新生的书院,承载着清华通识教育的理想与梦想。作为辅导员,我们有幸见证了书院的锐意改革,见证了书院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元发展的历程。我们时常被学生的脑洞所惊呆:“天工人代”、“经纶于道、致用于实”,从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科生的文科素养和文科生的理科素养在这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印象最深的是,徐迎庆老师在寒假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玩具”(其实是各种机器人)和书籍,寓教于兴趣,寓教于欢乐。虽然常常有同学自嘲我们是读书报告学院,但是经过一年的锤炼,其文笔、素养、理解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谓我想见的天堂模样,可能就是新雅书院吧!

新雅2014级(建筑学院)周凌峰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认为,新雅书院通识教育的核心首在一个“化”字。通过高强度、专业化的通识课程与混宿制下的跨学科思维碰撞,书院的同学们将会收获崭新的人文视角与学养,收获另一个家。

新雅2014级(生命学院)张天曦

在新雅,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同于园子里其他小伙伴们的成长经历。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求着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更有了“廓宇宙以为志,继圣达而为心”的胸怀。我想正因为这些,我永远不会在孑然一身时流泪,永远不会在黯淡岁月里迷惘,永远不会在白发之年叹惋。这些,也许就是新雅书院给我的力量吧。

新雅2014级(钱班)黄馨仪

在新雅上课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感觉自己永远读不尽书, 感觉自己永远无法探索完真理。这是超越技术与科学的人文体验。思维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是认知的全新改变,而且思维广度的挖掘与认知领域的拓展都是一种奇妙而令人欢喜的体验, 非此中人不得知之。

新雅2014级(法学院)何雪梅

事实证明,在新雅学习是一次“甜蜜的修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时常问答交互,异议与辩论也常常出现。老师之于学生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像是引路人、像是同行的伴侣。

新雅2014级(建筑学院)张园

通识教育对我而言是一种学习与思考的方式,在实用技术之外,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周围的世界。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科学工程,似乎都有密切关联;在不断的拆解与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深的认知。

新雅2015级(汽车系)多力岗

作为新雅新一代的继承者,相信每个新雅学子从拿到新雅学院的招生简章时,脑海中就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新雅书院。是的,新雅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大。这种大是一种抽象的广阔,却并非大地的辽远,而是如同天空,有自由的成分在里面。希望将来的我们能够秉承新雅人的精神,找到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生活的海洋中,随处可栖息。

新雅2014级(生命学院)陈垚宜

在大学的一年,即是在新雅的一年。多样而有趣的宿舍组成、发人深思的精彩课程自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主要方面。在这里不会感到忙碌中停下来思考是在浪费时间。 在新雅,探索大学的本真。

新雅2015(电子系)杨怿飞

抱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期待,我决定参加新雅书院。如今大半年过去,回望当时的决定,非常值得。书院为我们配备的师资令我在面对新雅之外的同学时有一种专属的自豪感。按照培养目的,新雅的同学们相比其他同学将展现出更加全面均衡的素质。作为新雅 a cappella(无伴奏人声合唱)总监,能在这么一个环境接触到来自不同专业的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并为我们共同的兴趣付出心血,于我而言,再幸运不过了。

新雅61(PPE)王静姝

当一切都熬过去,我突然发现,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当书三本、六本、十本的读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似乎不再狰狞了;当读书报告写了两万多字,新颖独到的观点也终于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当连续几周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小时献身艺术,如今我们也可以办起画展了。

新雅62(PPE)孔祥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雅,新雅,就是一个让我们不断自我更新,进而逐步接近“雅”的地方。

从入学时面对六大本奥斯汀小说、繁体竖排《史记》和《失去灵魂的卓越》、《优秀的绵羊》,到今天阅读、写作能力质的飞跃,这是我们从知识到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六个月。如今回想起来,正是这快节奏、高强度、大深度的学习才让我们得以不断地更新自我。

老师们希望我们真正明白选择新雅,就是选择挑战;希望我们拥有超越一般学生的视野与志气;希望生活在大学,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不要被周遭环境困住,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而要去思考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假若我们成为了那个决定我们周遭环境的大学掌舵者,我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

新雅是一个让人有底气立大志的地方,是一个让人不断接近智仁勇的地方。

新雅61(经济与金融)胡泮

阅读压力和写作压力都是比较大的,虽然过程比较痛苦但总的来说还是提高了对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这学期的英国文学课也大大提高了我的英语听力和写作水平。

新雅62(经济与金融)程熙然

原来没有意识到的正在关上的门慢慢打开了,我很怕路越走越窄,新雅给了我能够对各个领域具有基础的了解进而产生兴趣的能力,也改变了我固有的一些观念。

新雅61(经济与金融)连一帆

在新雅锻炼了高强度读写能力,接触了不同领域知识,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迪,影响会是长远的。

新雅62(CDIE)王振飞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高四”般的生活,我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可以说这是我最累的一段日子,可也是世界最大的一段日子。新雅强调通专结合,高强度的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都集中在大一,确实给刚入学的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新雅能够变得更好。

新雅62(经济与金融)冯丽晨

通识教育获得了其它境况下很难获得的视野和体会,无论是课程本身还是在其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都有很大的成长和收获。

新雅61(PPE)马峻

在新雅,世界观经历一次次打破与重建,但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新雅62(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昊宇

Mark这学期的最后一天,感谢新雅,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什么是真正的通识。这个远离功利的书院使我倍加珍惜院子里的生活。新雅的课程使我真正明白经历过种种变革后的世界更需要人文学科的发展,更需要完整的人。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这是清华,更是新雅。每次结课时都是伤感的,老师感叹我们的巨大进步,我们又舍不得匆匆离去。不管是材概、微A还是线代,不管是自他社,还是现代文学经典,还是大学之道,每一门课都有尽职尽责的老师,还有认真负责的助教,还有一群学霸同学们。

新雅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伟浩

在新雅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沉浸于纯粹的知识与思想之中,不求功利的回报。我在人文学科方面的收获很大,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我能够明显觉察到新世界的可触及感,这首先丰富了我的学识,但最重要的是强化了我的精神力量。读书这个行为本身则是另一个让我受益的方面,通过一定的硬性阅读要求,我逐渐学着如何深入、如何综观,这是对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新雅61(CDIE)邓佳怡

新雅一年,让我意识到此前曾错过了多少,而又差点将错过未来多少。小至每一门通识课上每一点欣怡的领悟,至后回顾时每一处惊喜的能力飞跃,大至对本科教育的彻底改观,对人生与自我的重新审视,新雅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成全。然而,机遇愈多,选择愈难,只恨取舍有憾,迷茫不知进路。知识愈繁,视域愈广,唯叹光阴如梭,难均学至精深。对未来,仍不免贪心祈求更多机遇,更多尝试,但同时又期盼更合理更科学的设定,更紧密更频繁的沟通。

新雅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叶子逸

通识课程学习感受:作为一名原本仅仅以以理科见长的理科生,在新雅书院人文课程以读书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训练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质的飞跃,更是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大跃迁。我想,新雅书院的文理通识课程想带给我们的决不限于数理知识的掌握,阅读写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的提高,更是培养起作为一个新雅人所需要的性情的培养、品格的塑造,让我们学会去以更高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审视历史与未来。

新雅62(PPE)彭中尧

在与家师的往来信件中,我有提到,新雅的文科课有两种。

有一种关于知识,这类人文课上,纵是艺术也是科学的,必要条分缕析地把知识点落到实处才好。老师每节课会告诉你非常多的观点,每一节课上完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应当可以说出一二三四来,这种时候,你是一块璞玉,老师是雕工。

有一种关于成己,这类人文课上,纵是科学也是艺术的,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山间清澈的流水慢慢拂过。老师会极其谨慎地避免给你任何一种观点,所有的收获全一点一滴地埋在心里,等你去证,纵是再聪明的学生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有价值判断的论断,这种时候,你是一块顽石,人文的力量会透过石胎,去浸润最深底的美玉,最后的成色已经与水无大关联,你将完成真正的成己,这是人文的光辉。

新雅6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陶云松

经过新雅书院一学期的学习,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人文社科方面素质的提高与视野的拓展。高中身为理科生的自己从未想过到了大学还能够阅读这么多经典的文学著作,能够有机会从细节去品味一本小说的点点滴滴,渐渐地自己开始不再用“理科生”一词来给自己贴上标签。同时,新雅书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我们接受的是融汇文理、古今、中西的通识教育,高强度文理交汇的课程也让自己学会如何在繁忙中调整时间、如何有机地结合二者的特点,让自己优势得到发扬的同时弥补提高自己的弱点。我为自己选择新雅而感到庆幸。

新雅61(CDIE)沈习远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通过阅读人文、哲学等领域的书籍掌握了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可能是一些不同的角度,不只局限于批判性思维),读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挑战更主要来自写报告前思考的过程。

新雅62(生命科学)陈潇宁

志合不恨山海远,一时才俊会京华。

弃圣绝智将何往?无远弗届待星槎。

迢遥古道起风尘,往圣绝学不沉沦。

道阻且长殊未怯,但守初心作北辰。

渊博雅正 器识为先 追求卓越 传承创新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

随时随地,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我在清华等你来!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了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对学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给予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表达了学成后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增进中巴友谊作贡献的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对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表示欢迎,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院全体师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回信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分享了体会和感悟。

资源工程系讲师肖玲玲: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以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全体留学生们的亲切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留学生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青年文化使者,他们肩负着世界各国坦诚相见、真诚以待、共同发展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在全球合力抗疫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坚信大家能够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一样,与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特有的一份力量。中巴两国人民心手相连。我校是全国第一所钢铁类院校,而我们的中巴友谊正如钢铁般坚硬!3月16日至17日的巴基斯坦总统访华、疫情期间两国的互帮互助,均再一次印证了两国人民患难见真情的珍贵友谊。

通过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以人为本的世界人文精神和大国风范。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间,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率先、高效地实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安全防疫抗疫工作,为世界各国作出了表率、节省了用于抢救全球生命的珍贵时间。我们对政府高效动员力和执行力深怀感激!同时对政府能够在国内疫情刚刚减缓的情况下,即刻给予世界多国有效、多渠道的抗疫协助,深表钦佩!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永远骄傲!

资源工程系讲师张思奇: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作为“钢院”一份子,作为青年教师,要全身心扑在每一位信任我们、选择我们的学生身上;在他们消极停滞的时候,用我们的热诚奋进感染他们;在他们迷茫忧虑的时候,用我们的经验感悟启发他们。如果说我们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他们则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智慧与耐心,发现与培养祖国的人才队伍,为了国家长久繁荣,我们不仅自身要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表率作用,更要让学生们学到真本事,并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真切关爱与深厚期望。

土木工程系讲师张月征:

在党的科学部署与领导下,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值此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给予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回信”极大肯定了中巴友谊,作为北京科技大学一名青年教师,一定深刻学习领会“回信”精神,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尽己所能将这份珍贵情谊融入到教学与交流当中。疫情时期关心留学人员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为他们积极提供电子学习资料,加强多方面沟通交流,使其能够安心生活顺利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作为青年人,定当不负期望,肩负新时期责任,继续为中国同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的友谊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木工程系讲师刘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振奋人心,激励着青年教师扎根讲台、躬耕教学的理想信念,激励着青年教师格物穷理、探索学术前沿的科研情怀,激励着我们更加坚定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教育和科研没有国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将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和系列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和践行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持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黄国忠:

今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听后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全体北科大巴基斯坦同学回信,体现了对巴基斯坦留学生和对我校全体师生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勉励和希望,对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提出了要求,对加强各国青年学习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希望,是学校68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对学校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激励和鞭策,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学校史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于安全学科正在进行的高精尖学科建设、一带一路工作、留学生招生工作和国际化工作坚定了信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自觉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为安全学科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宋大钊:

    听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的消息,倍感振奋,倍感自豪。

    一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始终为广大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的一名普通教工,我正在与新引进的巴基斯坦籍博士后Majid Khan密切联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早在2018年,安全系即编制了面向全球留学生的《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全英文培养方案》,今年秋天正式招生,目前我已经收到并同意了2名巴基斯坦同学攻读硕士的申请。我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本国学生与留学生一视同仁,立德树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服务“一带一路”优秀毕业生贡献绵薄之力。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高娜:

上个月,我校52名巴基斯坦留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们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和学成后为增进中巴友谊做出贡献的愿望。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中提到,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所看到的中国,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回信让留学生们感到自己并不是异乡人,感受到中国是巴基斯坦留学生的第二故乡,促进了中巴友谊更好发展。同时也让北科大的中国青年感受到了身为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矿物加工工程系讲师常自勇:

从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来信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广大留学生和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我本人备受鼓舞和激励。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的关键阶段,只有世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才能取得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胜利。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同时,也要努力团结各方力量,共同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和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作为教育工作者,今后应该更加重视对留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教授他们先进科技知识的同时,向他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使之真正成为连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

矿物加工工程系讲师胡阳:

2020年4月,阿力夫等我校全体52名巴基斯坦留学生正式向学校提交《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号的回信中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表达了亲切关怀和慰问。在观看今晚学校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会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校作为留学生在中国的家,而老师们就像这个家里面的家长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努力建设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以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怀!

矿物加工工程系讲师李东:

2020年5月17日北京科技大学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这是学校师生首次直接收到中央领导核心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对阿力夫等52名巴基斯坦留学生表达了亲切的慰问与关怀,鼓励他们多同中国青年交流,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今晚通过观看学校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会,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广大留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我作为北京科技大学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更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做好中巴友谊的接棒人,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讲师冀如:

今日通过观看直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给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的重要精神。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各国优秀青年相互之间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之后的科研中,加强与世界各国专家与学者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加强国际间项目合作与访问交流;在教学中,招收更多国际留学生,关心国际留学生的科研与生活,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此外,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我国政府和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疫情后我们将与留学生一道,继续保持健康生活和关心互助精神,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建筑环境能源工程系讲师孔德彬: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再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又要跳出自身局限。承揽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开展科研、学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助推“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应始终牢记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不仅要为党为国育人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要我们“地球村“育人育才,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自身力量。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讲师岳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但积极肯定了我们学校教育国际化道路的正确性,更指引着我们高校教师走面向国际化教学的道路,尤其是我们“青椒”一代,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既承载着接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既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也要有国际视野,争做大国新青年。所以未来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吸引外国学生来华读书,加强中外青年的人文交流,使教育从单一性走向多样化,我们“青椒”更是应当义不容辞的担当起来。

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玉坤: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北科大师生首次直接收到中央领导核心的回信,是学校68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北科大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也倍感鼓舞与自豪。

    我们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白衣天使和众多人民群众的勇敢奋斗下,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有力的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北科大的一名基层党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我一定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激励,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教学工作,不断争先创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舔砖加瓦,为建设“特色化、精品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5月18日打开手机收到北京科技大学公众号的推送,题目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学子回信!》,精神为之一振,赶紧打开推送便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17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内容。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为留学生在中国取得的成绩高兴,对新冠疫情期间仍在中国的留学生表达了关心和慰问,并对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努力和帮助给予肯定,鼓励中国优秀青年与留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但是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的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全校师生的莫大鼓舞。现在正是疫情的关键时刻,老师们虽然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但是学生还没有返校,这封回信无疑是给所有还在全国各地的北科学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心在家按部就班进行线上学习,疫情终将过去,相聚可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期待校园里再次回荡起朗朗读书声。

实验中心工程师李正一:

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通过北科大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疫情期间的切身体会,而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给北科大学子重要回信精神学习则对我本人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回信重要精神的学习,我能深刻感觉到党中央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体现的重要引领作用,体现党对人民及我校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与鼓励,而我作为一名群众,应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积极参与到提高北科大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的建设工作中,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为不断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研究生会主席 土木硕1803 宋志文:

    获悉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一封回信,作为北科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深感荣幸,对于我国领袖乃至整个国家对于在华就读国际学子的人文关怀尤为感触。我们与巴铁之间的友情,以及我们对于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使命感,都在这封信件中得以揭示。

    通过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会,我更认识到这封回信是对学校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激励和鞭策,并将激励北科青年自觉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

学院学生会主席 土木1701 翟柏洋: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青年学生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不论是中国青年还是外国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都一视同仁的予以关心和爱护。在北科大,我身边也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不论是上课学习还是课外活动,我们都会热情主动地和外国朋友交流互动,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我们也会和留学生朋友们互相打气加油,共度难关。中国自古就是包容并蓄有担当的大国,中国青年更是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站位的时代“后浪”,我们一定团结全世界的有志青年,一道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0年4月,阿力夫等我校全体52名巴基斯坦留学生正式向学校提交《致习近平主席的信》;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更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的极大鼓舞和激励,对我们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我们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自强不息。 

团学骨干、土木184 唐禧妍: 

    在阅读了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增进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主题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5月17日,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涵深刻、充满感情、语重心长,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位巴基斯坦同窗。我印象中的这位同学对学术很专注,也经常和我们课题组的同学们沟通交流。通过交流我们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两个国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共同耕耘,如今,我们正以中国智慧为全球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应团结各国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描绘友情图画,心手相牵,共同进步。

    希望今后留学生和本地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彼此,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团学骨干、矿加182 陈孝婷: 

    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后,我深受启发。

    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世界青年人无差别的殷切希望,他表示中国政府和学校始终都将在华外国留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对于生命,中国一视同仁,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信面向的不止是巴基斯坦留学生,而是全世界的青年人,无论国籍在哪里,我们青年人背负的世界使命、时代期望是一样的。我们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学骨干、安全1801 唐晗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患难见真情,我们和留学生们互相加油打气,抗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定会陪伴着北科学子,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广大青年迎难而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赏和肯定;北科大的青年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鼓励。作为北科大学生,我们要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作为北科大学生,希望能让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在祖国的广阔土地上落地结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的力量。

    首先作为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能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感到万分荣幸!

    这次疫情,让我体会到了万众一心的中国团结精神,也更加深刻的懂得了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疫情当前,青年白衣天使,披上战甲,以逆行的身姿,撑起来中国的希望,铸造了中国的抗疫奇迹,让全世界汗颜!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鼓舞,我们明白,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定当义不容辞,努力提升自我,为我们共同点中国撑起这个新时代!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 刘建国: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刘建国,中共党员,目前正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交流学习。北京时间5月17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虽身处异国,内心却同样激动振奋!备受鼓舞!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面对新冠疫情,党和国家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疫情全面控制,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他乡知故乡,更是思乡情。身处海外,在为祖国感到衷心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思念,希望我们能早日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患难见真情,共同抗疫情。同样作为留学生的我们,在海外与国际青年学生深入交流、互通协作,亦得到广大国际友人的无私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国有界,但人心无界,面对世界性灾难,只有人类团结一致、互相信任、彼此帮助、通力打造命运共同体才是克服和战胜一切灾难的法宝。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平安健康,祖国繁荣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增添了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今下,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只有各个国家通力合作,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这也体现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作为北科一名学子,在当下要积极配合各个部门,为抗击疫情做出行动,要不忘初心,切身力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重要精神,刻苦钻研,立足根本,为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内心充满了感动,倍感亲切和荣幸。回信是对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更是对青年学子的极大鼓励,是对我们学校学生培养工作与目前抗“疫”工作的重要肯定,我们青年一定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作为北科大学子,我倍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鼓励留学生与中国青年多交流,我觉得这不仅是对留学生的鼓励,也是对我们中国青年的鼓励,我们要以中国传统的热情好客精神,多多与留学生交流各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交流各国文化,这是我们中国青年的责任与义务。当然巴基斯坦留学生也切身体会到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感受到了在疫情期间中国对留学生的关怀。

    中国的对抗疫的努力以及对国际上抗疫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切切实实被这些在华留学生看到感受到,患难见真情,中国始终以生命至上,保障在华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在华留学生们也将会是中国形象走向国际的推动者。最后希望我们能携手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安全硕1808 刘夏楠: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体现了他对学校巴基斯坦留学生、对所有在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广大青年的人民情怀和坚持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身为青年学子,我们要深刻领会回信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用心学习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到按时按点如实汇报个人情况,在家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回报习近平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国人民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这次疫情的突发,我们目睹了中国政府的科学领导、妥善组织,中国政府担起了保障国人乃至在华外国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不得不说,在世界舞台上,其东方大国之形象,拥有了更为精彩动人的点睛一笔。同时,从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字里行间,我还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更为全面的包容与开放,我非常乐意与各国优秀青年共同学习、了解中国,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安全1602 张一潇: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盼,理解其精神内涵,更要将这种思想带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就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主动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与国内外同学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建环1702 余梦娇:

    在疫情发展蔓延的时期,中国政府和学校时刻关注、关心在华外国留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至上,在共同的困难中,无论国籍,我们都是最纯粹的人类,我们命运相连,我们心系一体。中国作为一个友好、和善的大国,在有难时提供帮助,在无难时传播友善。中国和中国人民永远欢迎世界各地优秀青年来华,将最真实的中国风情风貌带往全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青年中间,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我们青年人更应听取谆谆教诲,在国家和党的指引下砥砺前行。

土木1703 宝音贺西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感触颇深。

过几天就迎来了中巴建交六十九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校同学与习近平总书记来往信件,更是体现了中巴两国的深厚情谊。值此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和学校始终关系各在华留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此外,我国在国际抗击疫情中,分享抗疫经验,赠送医疗物资,为国际抗击疫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人类民运共同体的决心与努力。此外,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校在走国际化道路,加强国际交流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团结抗疫已经逐渐成为主题,抗击疫情是每个国家、每个公民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格外闪耀。近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收到了回复,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亲切问候了巴基斯坦留学生,鼓励留学生们多和中国青年交流,向世界说出自己所见的中国,也感谢他们为中国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对此,我校全体师生特别是留学生群体都感到非常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在全球疫情日益严重的今天,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显得格外珍贵与闪耀,中巴友谊长存!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始终关心和爱护我们学校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我校留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也通过各种途径来为我校的疫情防控提供各种帮助。

    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刻,作为优秀的的北科学子,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之间存在差异,而对留学生们另眼相待。我们不仅要一视同仁地关心他们,而且要真正地将他们当作我们北科学子们的一员,和一起努力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生的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我相信越是艰难越要向前,我们广大青年要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

    在疫情期间,只要我们青年们团结一致,就没有我们跨不过去的坎。

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学校的学子回信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留学生的问候,以及在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和学校对外国留学生身体健康的关心,中国对待所有的生命都是一视同仁的,真的就如同主席所说的患难见真情,在疫情爆发后,很多的国外留学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提供帮助,主席的回信说明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努力我们都看得到。这封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广大留学生、广大青年的勉励和希望,同时也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我们都深受鼓舞,并且更加努力的向自己的目标和希望迈进。

土木类1902 石人月:

    在本次直播学习中,听了杨仁树校长的阐述,我看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在这一次抗疫防疫的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热情的一面,以及踏实工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一名小贝壳,我为贝壳感到骄傲,更为北科的志愿者们感到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回信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重大意义,面对这样一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回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总书记的要求与殷切期望,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工作,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不要辜负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北科的优秀的抗疫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北科人在抗疫工作中的优秀做法。

土木类1906班 李凯良: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更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以及像我们这样的广大青年学子的极大鼓舞和激励,身为北科人的我更是万分自豪。习大大的回信语句之精干,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像一盏明灯坚定了我们的方向。我们会坚定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原文

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

    你们好!来信收悉。得知你们到中国留学以来,既学到了丰富知识,也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

    正如你们所感受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和学校始终关心在华外国留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大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生命至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

    我了解到,在抗击疫情期间,很多留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人民加油鼓劲。患难见真情。中国将继续为所有在华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斯博士的愿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