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聚焦齐文化,经济文化政治多线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原标题: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淄博市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实施“六大赋能”为动力,深入落实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实施产业赋能抓攻坚。聚焦产业结构偏重、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一主要矛盾,坚持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全力抓好265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培育20个左右优势产业链条和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以产业组织理念精准突破“双招双引”。

  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抓攻坚。聚焦创业创新不活跃问题,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以大学城、科学城、创业创新谷“两城一谷”建设为抓手,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新材料实验室、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次孵化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力争年内科技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达到600家。

  实施金融赋能抓攻坚。聚焦金融产业规模小、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下决心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培育引进一批关联性中介机构和优秀团队,加强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加快做大金融产业规模,充分发挥金融的产业生态价值,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抓攻坚。聚焦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流程再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改革举措,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不高问题,突出强化开放意识,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自贸区建设,加快淄博综合保税区申建和淄博内陆港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实施文化赋能抓攻坚。聚焦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问题,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突出做好文旅、工旅、农旅、学旅等融合发展文章,以市场化方式强力推进38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实施生态赋能抓攻坚。聚焦污染治理欠账多、生态环境质量不高问题,坚持加快治标、加力治本、追求长效,坚持一手抓“刑责治污”,一手抓“全员环保”,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进位。(马景阳)

(责编:聂俊穹、刘颖婕)

淄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着力深化“九大赋能”,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淄博样本。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坚定信心、躬身入局,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文化赋能,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彰显现代化城市文明新风范。要深化民生赋能,推动民生资源由紧平衡向优供给、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聚力打造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市党代表 许艳萍:我们将进一步锚定市党代会确定的九大赋能行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动市民道德素质大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更充足、齐文化传承创新大突破,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地落实,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贡献宣传力量。

市党代表 孙英涛:全市教育系统将激发“追求卓越争一流”的热情,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五年新改扩建中小学63所、幼儿园155所,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优质教育项目“孵化”工程,奋力跑出品质教育加速度,确保淄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

市党代表 曹晓萌:特别是报告中提到共同富裕,美学教育,儿童友好城市,给妇女儿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遵循,我一定会带领张店妇联系统干部职工抓好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妇女儿童关爱服务。

市党代表  吴雪江:朱台镇将紧紧围绕报告精神,聚力实施乡村振兴品质提升工程,不断在产业品质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城市平台赋能,坚持以品质理念引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更好发挥城市平台对经济社会发展及要素的生态价值和集聚承载效应。

市党代表 李德刚: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加速张周一体化,深入推动城市进入拥河发展时代”“以济淄六个同城化融入省会经济圈”,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周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将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五好城市”、全域公园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济淄同城先行区”“张周一体示范区”。

市党代表 刘学圣:抢抓黄河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两大机遇,统筹抓好绿色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双碳生活示范区、品质民生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五区建设”,深入做好农业做大做强、工业集群发展、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三篇文章”,聚力建设黄河下游腹地新城,打造美丽富裕、品质活力、幸福和谐的黄河明珠。

市党代表 孙亭刚:坚决扛牢贯彻落实黄河战略的重大责任,用心用情全力服务,淄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赋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统筹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这一赋能行动为广大党代表们指明了行动方向。

市党代表 杜强:聚力企业品质提升,抓好骨干企业二次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倍增扩张,聚力补链、延链、强链,做优产业链条。

市党代表 邵雷:我们要主动服务、综合培育,辅导企业积极争创优质品牌、泰山品质等各类认证认可,擦亮他们的品牌形象。

市党代表 郑继光: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十大工程,深化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果园、数字温室、数字牧场应用场景,

打造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淄博,治理赋能至关重要,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平安淄博、法治淄博、信用淄博,打造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淄博样板,推动“共治”、 “法治”、“善治”、“智治”等一系列治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更加坚定了代表们把我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之城的信心和决心。

市党代表 樊心陶:坚持不懈做好“红色物业”“三治融合”相结合,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市党代表 刘丽丽:用大会精神指导基层工作,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解决好,让百姓过上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市党代表 崔强:着力深化九大赋能,围绕“一个统领、六条主线”的工作布局,以69项重点工程,86项重要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大众网淄博讯齐国故都临淄深入挖掘齐文化,走出了一条用文化促经济,用文化丰富群众生活,让“无”变有的路子。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71.08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72216万元,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180.02亿元。

  “无”物变有物。临淄被誉为“地下博物馆”。但由于年代久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齐文化旅游处于无景可看的状态。临淄区制定了以建设特色博物馆群为目标,把丰富的地

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思路。依据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后李春秋殉车马坑建成了中国古车博物馆,依据齐国古城遗址建成了齐国历史博物馆……去年9月,随着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开幕,新落成的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正式开馆迎客。至此,一个以太公湖为中心,北有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周殉马馆,南有管仲纪念馆、田齐王陵、马莲台组成的齐文化特色博物馆群初步形成,对海内外游客形成了很大吸引力。仅在2004年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期间前来寻根问祖的海外姜太公后裔就达1000余人。2004年,该区共接待游客168.8万人次,同比增长32.55%,旅游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1.4%。

  “无”水变有水。近年来淄河出现了断流以至干涸,污水垃圾大量排放堆积,造成严重污染。临淄区委、区政府下决心治污,投资近1亿元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经过近一年奋战,在昔日裸露的河滩上,一个1500亩水面的太公湖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天的太公湖,宽阔的水面碧波荡漾,水鸟啾鸣,五个小岛点缀其间。淄河这条哺育了一代代临淄儿女的母亲河,沉寂了20多年后,终于苏醒了。

  “无”球变有球。2004年2月,国际足联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临淄区委、区政府迅速反应,经过36位专家的论证,最终形成“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的一致结论。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北京正式对全世界宣布“中国是足球的故乡,足球的发源地是山东临淄”。当年9月,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在临淄开幕,临淄蹴鞠队的精彩表演成为开幕式上最耀眼的一幕。同时该区充分挖掘商机,以“蹴鞠”、“蹴鞠源”为商标的精美“仿古鞠”也在临淄面世,成为足球起源地的标志性纪念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史地组合的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