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日提问上限如何打破?

才来一个月不到,有了解一点

匿名问有上限,我遇见两个的,但不是很懂……

终于找到时间来写这个答案。

写点自已相关的体会吧:)

声明:本答案特别主观,不喜勿喷。图有原创有借的,如果侵犯到您的利益,请通知我更换。

我表哥小时候去参加过美帝的夏令营,回来的时候带了一份大概一个手掌那么厚的报纸,算是给我对国际文化开了个启蒙课——整份报纸全是枪的广告,内容大概和下面这张图差不多,各种器械照片生动活泼,像一针鸡血打进男人体内,肾上腺素沸腾。

可想而知,对于小时候只能看知音和故事会的我来讲,这是多么大震撼。于是我死皮赖脸的把报纸留下了,虽然一个词都看不懂,但是还是会经常翻翻看,想想美帝人民的生活竟然如此奢华,再想想自己连球衣都只能买盗版,也只能兴叹。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从不是电视和书本接触到美帝。

后来在香港某些街角晃,觉得书报摊里摆的那些书也挺有趣,算是从侧面反映他们的一些思想。去年在西雅图碰到个同路小姑娘,带我逛了 Pike Market,里面有个旧书店,结果她帮朋友买了一堆过期的《Playboy》。

写到这里,我突然了脑补了一下日本的书店……

幸好我已年满 18 周岁,可以自豪的喊出:哎哟,这个不错哦。

私以为逛书报摊,主要是看看他们的文化食粮,而具体“食粮”是个什么“味道”,并不用你去完全解读,只需要有个概念——原来他们的文化里有这些啊。

书报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明信片和邮票。

我有朋友之前安排我旅行的时候给她寄明信片,印象比较深的是苏杭那一块,样式很多,有些手绘,或者印个小诗什么的,很多内容和当地的景点是关联的,有些创作者也是当地出身,也算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好载体。

邮票就更具有代表性了,每个国家各有特色,邮票内容也有不少看点。 还记得我第一次买美帝的邮票,结果邮局直接让我在机器上打印二维码然后粘上……后来去找实体邮票,又买到一种丑到爆灯的圆形的不干胶式国际邮票……第三次才买到传统的那种用口水就能粘的方形邮票……在折腾中没少吐槽落后的美帝(连邮票都印不起是几个意思?)。

不过现在想想,这样不正好长了些乱七八糟的当地知识么。

自从用上了 Airbnb,我就沉迷上这种可以简单粗暴的直接插入当地人家的生活方式。

一是可以体会当地的普通民居文化,二是当地房东给你提供的宝贵信息。

(这是我在 Airbnb 上订到的第一单,完全超出预期,巴黎 5 区,两百多人民币一晚的价格,三百多年历史,热情的房东,都让我很喜欢)

关于住 BNB 的好处,之前写过一个答案:。(不过现在看这个答案好像在炫耀……抱歉)

订 BNB,先要和房东来个互相选择,你要看他的房子评价和地段,他要看你的过往评价,然后告知他你的入住信息(同时也确认了房东能至少有一种相同语言交流),相当于先交个友。入住就变成了老友见面的过程,基本不用破冰。

我见过的大多数房东会很喜欢真正把 BNB 当自己家住的房客,他们也会给你最周到的信息,让你迅速融入本地文化,想让你的旅途变得不一样。

比如到现在仍然让我印象深刻的住宿:巴黎三百年的石屋阁楼,阿姆斯特丹编剧的地下室,巴塞罗那奇怪的直线户型(一条走廊直通尾端阳台,所有的房间都并排分布在走廊的同一侧),伊瓜苏美女建筑师的客栈,洛杉矶典型的美式宅院小仓库……

不敢说都是典型的当地文化,但是比起缺了点人情味的酒店和只剩人情味的青年旅舍,BNB 的让我舒适的程度刚刚好。

更有趣的是和房东的交流。他们很多人本身自己就是旅行者,也各自都有非凡的经历。他们也会为旅客准备各种打印的 Tips,甚至推荐了各种路线,餐馆。很多房东都热爱提供私货,不屑于 Tripadvisor 和谷歌上上烂大街的信息。见面的时候可以找房东学当地语言,至少要会"你好","谢谢","再见"这几个,我一般还要加学一个"我爱你"...然后很快就被他们认可为一个容易交流的人。这些东西都是 BNB 重要的附加价值。

当然了,如果和房东特别投缘,还会有额外的惊喜。比如他会邀请你加入他某一天的活动,如果恰逢节日,会邀请你一起加入宴会,或者给你提供一些额外的有意思的信息。当然,要想尽快的体会当地文化,请千万不要拒绝这些邀请,放开自己,绝对有超过期待的回馈。比如和某个房东聊西班牙美食,聊高兴了,她非要送我一本 Tapas 菜谱(可惜是西语的我没要), 还有帮忙规划塔斯马尼亚自驾路线的澳洲好阿姨什么的,这些都是住酒店很难有的体验。

悄悄说一句,我选房东,喜欢把地图上显示的美女房东都先咨询一遍……

3. “免费”步行团。

这个活动对语言要求相对高些。

说是免费,实际上是噱头。导游带完以后,你还是得付小费的。小费数目一般来说我都给 10 个欧,或者 10 个镑,或者 10 个刀,如果你心情被导游搞得特别愉快,也可以多给,没有上限。

我加过不少的类似团,不得不说整体上这种“免费团”比先付费的团有意思的多,这些步行团的导游用尽各种招数让你满意,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比起预付费的导游负责的多(因为你不开心就给钱少嘛)。他们会挖各种当地的文化,带你走街串巷,常常走一些你平常根本不会看一眼的路,然后让你各种涨姿势。而且你可以随时发问,随便你刁钻古怪,正经搞笑,一般团里的气氛都会很好。

个人觉得,这个活动真的是快速体会文化的好接口。

比如在爱丁堡的时候,除了看常规的象屋咖啡和忠犬 Bobby 酒吧,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块墓地……后来图上的绿衣小哥说,罗琳写哈利波特的时候给人家取名,没灵感的时候就到这里的墓碑上扒名字(伏地魔那一块碑前的草都快被踩秃了我会乱说?),当然,休谟的大脚趾,广场的盗窃刑,都是分分钟满足你猎奇心的东西,其实提前做攻略也很难去注意到这样些小细节。

图上背景是个教堂——有了牛仔立领小哥导游——图上的背景是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第一座教堂——纳尼?教堂怎么能和红灯区开在一起?——没关系,让小哥来告诉你为什么……

小哥还带我们逛红灯区,讲大麻,讲鲱鱼,讲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历史,殖民历史,建筑历史,后来居然逛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某个楼里了(我一个人逛的话 99%是不会进去的),后来才知道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原来的总部。小哥还教一些简单的荷兰语,后来恰巧还在库拉索用上了:)

这种团,简直就是我这种根本不做功课的旅行者福音哪。

不过这种团似乎只在欧洲火爆,主要旅行城市每天都出很多团。落后的美帝要么每周定时出个三五个团,要么就得预付,同团的人也不多,感觉内容也是干巴巴的,不是很有趣(纯属个人遭遇,不一定是普遍事实)。

最难受的是那种景点内配的解说。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密苏里号上不小心听到的中文解说,真是无力吐槽。导游大多是沿海一带口音(并无恶意,只是听起来实在出戏),中国游客可能也是对这些文化不熟,也怎么不发问,感觉就是一个在做背书任务,一个是听完就完,确实挺尴尬的。

附送一个关于“问问题”的彩蛋。

加勒比海上某港口,我和一个美帝老大爷同一导游,一路主要听他发问。开始问的都很基础,都是当地的就业率,人口,房价,支柱产业,政治体系,军队什么的。那天的国家曾经被英法交替殖民,独立几十年也刚好没军队,后来越聊越开,他居然问了个:“如果现在有个军队过来开战,你们是给美国打电话找他们帮忙呢?还是给英国法国打电话求救啊?”

后来第二天到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港口,我干脆把昨天老爹爹的问题原封不动的全问给新导游了。结果那天结束的时候,那个导游主动加我的社交账号,说我是他见过的少有的问题比较有水平的东方脸……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语言障碍不大,这种“免费步行团”,我诚心推荐。

4. 地铁、市场、公园。

这三个放在一起写,是因为它们都关乎日常。

说到地铁,我刻意选了三张图,虽然不是我拍的,但是我至少亲眼见过类似的场景,这三张图也代表了我个人的认知。

不知道你们看了这三张照片,有没有感受到一点文化差异?乘客的着装,打扮,以及行为习惯都有不同。

题外话一句:我真的很想吐槽低头族啊!顺便号召大家在地铁上没事数数视线范围内有多少人在玩手机的,我最多的一次数出快二十个。感觉都要魔怔了。

另外,地铁其实是有气味的,这个感觉更直接。比如狐臭味,遮盖狐臭的香水味,报纸的油墨味,尿骚味儿,豆浆油条煎饼果子味,到那个环境很容易就感受到了。这也算是文化的一部分吧。

市场就更不用说了,直接举例。

比如伦敦:一东一西两大市场:Brick Lane 和 Portobello Market,前者是所谓的潮人聚集地,涂鸦满街都是,醉鬼多,周末深夜警察驻点巡逻(不要问我为神马知道……我住的地方走路到那五分钟),后者古董多,也有各种文艺青年出没,每年还有嘉年华,都是文化精髓。Borough Market,Billingsgate Market 等等等等都是能体会城市日常的好地方。

公园绿地是一个城市的肺,逛公园绝对也是体会当地文化的好地方。我在各个公园晃荡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身“随便躺”的技能。

又来举例吧,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中央公园(怎么这么多人练橄榄球啊),海德公园(女王的天鹅仅此一处啊),五十周年纪念公园(一个公园为啥搞这么多博物馆啊),斯坦利公园(怎么大家车后面都拖了个船啊),奥林匹克公园(明明是慕尼黑为啥 Currywurst 排队的人这么多啊),西湖(整个城市都是大公园啊,啊啊啊啊啊)

至于唐人街,飞半个地球去看故乡文化?我反正从不考虑。不过评论里 @有一种美 同学的一番关于唐人街文化的思考让我觉得很有道理,建议各位不妨移步,看如何去体会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文化聚集地魅力。

这个不太好取中文名,大意就是“跟着感觉走”。主要是吃东西,不预定,看哪好就吃哪。

第一,少去网上的高分推荐,高分餐厅好多其实都是专门为游客服务的,一是提前预定,二是贵,第三味道还不一定好。你大可以试试 TripAdvisor 高分中餐厅,大多数吃完了以后你会深情感叹,这泥煤是什么鬼。当然并不是全盘否定评分,只是预期太高,容易失望。

反之,期待低,容易被满足。在巴塞罗那吃 Tapas,我是一家酒吧一家酒吧的钻,看看哪家肉多吃哪家……一晚上钻了十几个酒吧,吃了四轮,现在想起来还很佩服自己……

第三,脸皮要厚,要勇于询问,先让服务员推荐招牌菜,研究完菜单,觉得不喜欢也不用挂不下面子——抛弃“来都来了,不如就在这吃吧”的想法。不喜欢就换,但喜欢也别纠结,吃完这家,还可以打包下家嘛。

以前我用 Nokia 的时候常常被导航坑……反应慢,走了好大一截突然定位跳开 20 米远,方向还反着……导致我常常钻进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但是小巷子惊喜也不少,印象深刻的是在苏州,钻进的小巷子,一条小河,沿岸就是收废纸壳的,收旧家电的,还有些小饭馆,有很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几百米之外就是狮子林拙政园,反差有点大,但我反而喜欢这样的真实苏州。

在南京,上海,香港都有类似的经历。后来我干脆导航都只记大方向,随便跟着感觉走就行了。

再说一句题外,我觉得走路比开车感觉更好。开车的空间相对密闭独立,撒丫子走街串巷才能把自己隐在城市里。这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

表演是地域文化里很重要的部分。

比如到埃及看肚皮舞,到伦敦看英超,西区看歌剧,到西班牙看弗朗明哥,到维也纳听音乐会,到巴西看桑巴,到纽约看歌剧,看篮球,到拉斯维加斯看脱衣舞,到苏州听评弹昆曲,到成都听川剧看变脸。

静下心来享受表演环境,也并不需要你看懂。通俗点说,叫凑热闹。

但是也许后面某一天你会突然读到相关的文章资料,那时候会庆幸自己当年没有错过那场表演。

我是只认识林书豪的凑热闹份子……

暂时就这么多了,想到再补充。


· 帮助别人,幸福你我!


不过,提问需要消耗财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知乎上提问应该是无限制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乎为什么限制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