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抛一千亿美债,三点四万亿美债需要抛多少年?

告别“不断见证历史”的鼠年,我们步入了让人充满希冀的牛年。那么,2021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迈入新的洪流之中?

2021年开工第1天,我们与你分享“峰瑞2021展望”系列第三篇,主要观点如下:

2021年的一大机遇在于,系统性不确定正在走向相对确定。内心的确定性增强,会让人变得乐观,倾向于做一些时间周期更长的决策。无论是表现在消费还是投资上,都会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2020年,国内互联网巨头普遍遭遇内外挑战,比如国际化、反垄断。内外部挑战会促使巨头做出一些行为调整,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或许会为创业公司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并推动技术的加速普及和深入应用。

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层面。为应对疫情,过去一年,各国央行普遍采取零利率、负利率,且制造了巨量的流动性。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这次的不同在于,许多国家在太短的时间印了太多的钱,然而并没有庞大的亟待修复的底层金融资产,这导致经济尚未恢复却出现股市狂欢。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最终一定会被修正。至于什么时间会因为什么因素而触发,目前还很难判断。不过,相较而言,一旦调整出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受到的冲击会比中国更早、程度更深。

具体到国内,未来15年是属于中国的时代。经过2020年,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已成为确定的时代主题;金融市场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长期来看开放会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本国企业会从中获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全面优化,提高了直接融资比重,改善了融资结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些因素的汇集,将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人挣钱的年代。

以下是具体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点启发,也欢迎与我们持续交流探讨。

发生在2020年的三大变化,

以及2021会有什么不同?

▍从“不确定”到“相对确定”

2019年到2020年,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见证历史”。我们被迫接受并逐渐适应了各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美关系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等等。

进入2021年,一个变化正在发生——这些系统性不确定正在走向相对确定。

从疫情来看。虽然当下全球都在遭遇疫情反复,但考虑到疫情防控经验提升、疫苗覆盖面逐渐扩大、公众防疫习惯养成等综合因素,2021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大概率会逐渐缩小。

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简单划定下经济周期,从2015年最后一季度起到疫情爆发前,中国持续处于“降杠杆周期”。2020年疫情突发,政策相应调整。不过到2020年最后三个月,包括大多数重要的宏观数据指标都已转正。

从中美关系来看,拜登政府登台了。相较于前任特朗普政府,“建制派”执政,大概率上会降低美国政府全球政治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许会使中美关系走向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2021年1月29日,根据路透社消息,拜登政府将重新评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评估期间会暂停实施美国对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

从国际形势来看。大家应该还有印象,过去一年,尤其三四月份,一大焦点话题曾引发广泛讨论,即“供应链会不会挪出中国?”当时,我们的观点很明确:中国的供应链不仅不会受损,反而会受益。(欢迎点击链接阅读《一张图看懂全球化or逆全球化 | 李丰专栏》)

2020年八九月份之后,这不再是一个争议了。我们都看到了,供应链没有大规模挪出中国。相反,在疫情期间,中国长且全的供应链,在帮助全世界解决问题。

两个关键数据也能说明问题:

2020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也欢迎给我们推荐优秀的伙伴。

《礼记·表记》有云,“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这句话最近让我很有触动。

前面提到了,往后看十五年会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也在经历金融行业的周期。在金融行业,我们不求一夜暴富,但求做个好人,行稳致远。

一直以来,峰瑞都致力于价值的发现与创造,发现价值是我们的能力和乐趣所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着急,把每一步走好。中国正迎来前景巨大的15年,我们所处的行业机会很大,只要我们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好,每一年都在不断地成长,15年后,一定能实现应有的价值。正是这个不断“长”(zhang)的过程,将成就“长”(chang)的生命力。

所以,最后一句,说给我们自己,也送给大家——做个好人,发现价值,推动创新,立足金融,赢在中国,行稳致远!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交织在一起,让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到乱局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危”与“机”并存的中国逻辑来观察,海外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深化,恰恰是在提醒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如果能把握住这次市场机会,反而有可能让中国经济实现一次实质性的起步。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8月9日当天的市场表现值得我们深刻思考。这一交易日受隔夜欧美股市暴跌影响,沪深两市大幅低开,但其后股指并未继续暴跌,反而开始震荡反弹,深成指甚至以上涨报收。

的确,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必然会影响全球经济运行,但就此论断美国经济崩溃、或者中国经济崩溃却并不成立。首先来看美国,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主要是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管控能力的担忧。由此,市场最大的担忧其实不是美国经济衰退,而是担心美债被抛售、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激增等问题。这样的担忧与美国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并不直接相关,甚至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还要好于预期。由此而言,资本市场对于短期信息的反应往往会过度,如果从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看,虽然还没有达到市场的期望,但也并没有继续走弱的必然表现。

由此反观中国经济,我们会发现盲目悲观更加不值得了。美债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不过就是因巨额外汇储备缩水而伤害了中国经济。但事实上,时至今日美债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标的,国际主流投资资金根本不可能舍弃美国国债。说得直白点,只要中国、日本不转折性改变对美债的投资战略,既有的美国国债运行模式就不可能改变。由此,评级下调导致中国外储缩水损失的可能性固然存在,但也不会过大。而从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观察,只有美国经济实质性衰退,才会通过减少从中国进口继而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但事实上,主权债务评级的核心是美国财政的偿债能力,而非经济运行状况。按照一般的评级规则,只要出现任何债务违约风险,主权评级都会被下调至垃圾级别,而经济增长预期只是其中的判断依据之一。在2005年7月份之前,标普给中国的主权评级只有BBB+,不过是勉强及格而已,但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当下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既然评级级别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并非直接相关,那么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美国经济会崩盘,自然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会被评级调降而拖下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已经达到了完美,恰恰相反,在笔者看来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演变,正是在提醒中国应尽快放弃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否则在未来难免会遇到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压力。

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而次级贷款等金融衍生品把这种泡沫推到了全世界。美国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也就意味着房价涨到了泡沫顶端,由此才会引致此后的金融市场大震荡。同样的道理,中国经济增长也长期依赖于投资项目拉动,特别是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推出了四万亿投资项目,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反而更大了。事实上,这样的增长模式只能够用于救急,却不是一个长久经济增长的保证力量。从长远看,如果消费需求无法有效启动,一旦海外市场出现经济波动致使对我国出口的需求萎缩,投资就成为调控政策唯一的选择。这也正是美债评级调降会导致国内市场情绪过度悲观的原因所在。

只有切实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同时鼓励民营经济以内需消费为导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得到保障,也才能够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也正是美国债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必须要切实推进和思考的方向所在。(作者为知名财经评论员、经济学博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抛售5000亿美债后果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