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哪里好?

此文很长,请进来者耐心看完全文,尤其是经我推荐进来的

       当某人的症状多于4种时,持续时间大于2周时,就要考虑是否属于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功能性或心理性)的可能(当各种检查化验又都大致正常时)。也有1-3种症状,当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时,也可以是功能性的。

医患双方应谨记:在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时,应尽量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反过来讲在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时,当各种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常识解释不了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的可能,不必再执迷于重复各种检查化验,应找心理科、精神科、心身科或对心理类疾病比较有经验的医生看病。

       反过来讲,找不到器质性原因的病症不一定都是功能性的(躯体化症状),当我们考虑病症是功能性的(躯体化症状)可能时,也需要找到对应的诱发因素和背后的性格特点。

第一节、神经症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有哪些症状?

第三节、神经症80-90%为何去了综合医院(空间不够,省略)

第四节、但神经症识别率为何比较低下?(空间不够,省略

第五节、神经症的出路:对症服药,加心理疏导

第六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

       附录1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明显与其性格心理特征有关,而她的性格心理特征又毫无疑问与其父母的养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有关。

   (声明: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分类-DSM5均未再采用神经官能症这一诊断,只是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CCMD3仍在采用,我们临床上习惯也继续在用这一概念。)

        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是比起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均要轻的一组与心理或和躯体不适有关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大致如下: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状态、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伴多种躯体体感性不适的症状(也称为躯体化症状,后面详细列出);2、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即使异常也解释不了核心症状或疾病的全貌),也不能用医学知识或常识解释病人的症状;3、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的人格特征构成发病的基础、4、自知力良好,一般均能主动求治;5、病程多迁延和波动(至少已3个月),易受情绪或环境的影响。

        诊断神经症,需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器质性病变合并存在。

神经症病人的内因外因相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病。如上图所示,病人A的心理素质不如病人B,若犯病的话,病人A的自身心理因素多一些,而病人B外界因素多一些。即便B的自身心理因素很好,但是外界的诱因太大时,也会发病。而本身就有很大心理问题的A,尽管外界因素很少,一点小挫折或委屈,也会发病,心情不好,持续很长时间,至少2-4周以上。换个角度,心理能力或素质越好,就需要越大的外界诱因,才可发病,一般一点小挫折或委屈,可能当时心里难受几小时或几天,随后自我稍加调整就好了,该干啥去干啥,生活工作又回到正常轨道了。

        不管何种心理素质,若心情不好或无器质性原因的各种不适(详见下文)持续2周以上的,即要考虑神经症(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

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太常见了。

举例说明: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后,包括A和B在内的很多人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都有焦虑、心烦、失眠、回避、抑郁等等症状。此时外界因素已经足够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5-6周后,病人B好了,但A的症状还有,甚至持续数年。无论是好了的还是尚存在症状的,发病本身都有自身心理因素参与,只是内因和外因各自的权重或比例不一样的。

再举个很俗的例子:600元钱被偷了。A和B在2小时内都很难受。过2周了A的情绪还没调整到正常,仍在检讨、自责或对偷的人愤愤不已。B次日就不想这事了,想的是以后多些小心就是了,这个月多辛苦点,多干点活,把损失弥补回来。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神经症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

         内因是指与个体的心理、性格、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质(先天禀赋加后天成长)有关。外因是指除内因以的与个体有关联的其它因素,比如身体疾病、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工作压力等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这不奇怪。但从小被溺爱,或者成长太顺利,没受丁点苦,不知挫折和忧愁滋味的,长大后不习惯竞争和哪怕是顶点委屈。或另一极端是父母太苛严,管的太多太细,也是缺乏相应锻炼,陪伴少肯定少的,容易不自信,心理能力偏弱的。其它方面,比如小时候环境或内心缺乏安全感、温暖感和认同感(比如某段时间妈妈未同婴幼儿生活在一起),缺少自主自理等锻炼,长大后在难免会在性格、人格和心理等方面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问题和与同龄人交往的不顺畅或障碍。

        长期的、难治性的情感障碍或神经症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据我个人的经验,个体内因的权重更大些。

再回到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为何这么多的神经症病患?按理说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很多了啊。如果退回去40年,大家都均一比较赤贫,苦是苦了些,但大家都差不多,没得攀比。节日时要排好长的队,终于买上带鱼了,那高兴劲别提了(我一朋友给我描述时脸上仍泛兴奋)。目前生活水平是普遍提高了,但节奏很快,各方压力很高,各方的生活水平和面上境遇对比差距又太过强烈了,难免心里失衡了。当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误解、矛盾、纷争、冲突等;有对比,就有难免有失落、无奈、不满等。即使仅1个人,还难免有孤独、无望无助感,有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呢。

我在《心与心的沟通,先认识自己,再认识别人》里有如下的评论:

现实社会总体上太急功近利,而众生的信仰已如浮云追月、浮萍逐波、人云亦云。那些过分迷恋于身外之物的索求,执着于自己内心世界里的是非对错(受点委屈就一直耿耿于怀,受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等等),不自觉地成为无限欲望(相对于自身有限的能力和资源)的奴役,过份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实质是不自信),还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对他人或自己都苛求(有强迫和偏执倾向),等等。有意无意忽略自身内心的梳理、觉察和反省,更难觉悟、自我调整和修通,最终可能将沉沦于人生的种种苦难而难以自拔。

有的病人讲我没什么不高兴事啊或哪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都不去想了,或我个人心胸是很宽的,怎么身体还有这么多的不舒服?!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各种关系交互影响。总会遇到外界或自身各式各样的(来自自身、身体、工作、家庭、生活、人际等)打击、外伤、不满、误解、委屈、压力、无奈、惊吓、恐惧、折磨(包括疾病)等(包括小时候所遭受的),这些负面情绪或负性能量若得不到适当宣泄和处理,在潜意识越攒越多(意识层面可能会否认、逃避、忽视或强压沉淀或无力处理),结果是——很容易转化成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躁狂)和各种身体的不适。任何不适都可以---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感觉都可能出现的(无器质性基础的任何症状或感觉都属于“神经症”的“躯体化症状”。

身体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头晕、头发沉、脑鸣、飘浮感、头痛、颈部僵硬疼痛、咽喉异物感、肩酸背痛、心慌胸闷、腹胀腹痛纳差、四肢酸软发凉、出冷汗、全身窜痛窜麻窜跳动感、温度觉错乱、或冷或热、皮肤或身体处于超敏状态。

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症状:感觉头顶在下陷、膨胀感、某个部位过电感、发涩难受、虫爬感、弹击感、抽动感、身体拉拽感、头脑中有水波动感、乳头内缩、生殖器异常感觉等)。

情感障碍:严重者会有情绪低落、负性思维(悲观不自信)、易发脾气、有时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强迫思维/行为、包括对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非常敏感,或太关注自己,过度少食或无法自制的进食过多。

注意力下降:难以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下降、脑子乱、精力不剂、嗜睡、浑浑噩噩的。

睡眠紊乱:入睡困难、睡浅、早醒、多梦、次日起床仍觉睡眠不够或天天起床都觉得头晕晕沉沉不清楚的(也有个别的睡眠增多,但睡眠质量下降)等等。

突发的烦躁、焦虑、惊恐、胸闷、窒息感、心跳剧烈、呼吸困难、濒临死亡感--属于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

脑子中频繁出现“闪回”(回忆某种想法或场景)。

生理指标异常:血压、血糖升高。月经紊乱,出血增多或减少或闭经。病人四处求医,非要看个明白,查个清楚,但恰恰总是似是而非而非,说法不一。

严重者还可能伴有精神症状:幻视觉、幻听觉、被害妄想、思维奔逸和迟滞,古怪的想法或动作姿势等。

70岁以上老人容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或多或少可能与对生命的根本性担忧有关(死亡焦虑)。

各种莫名或奇怪的感觉里还要补充一点:比如 感觉缺失或感觉不到、身体某部位变形也属于神经症里的症状之一(也是躯体化症状)。

举例:下面是某位30岁左右的男性网上提供的症状描述()(很详细,很生动,确实很典型):

焦虑: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慌,平静不下来,遇到一点点事就急。平时也是急性子。做错点事更是过分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身体也会微微颤抖。现在连看部电影都不能正常看完,坐也做不住,来回走动。

神经衰弱: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反应迟钝,容易兴奋,失眠,精神不集中,脑子好像不能转弯,做几个动作都难,记性差,容易发脾气,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易烦恼和容易激惹.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易于伤感、落泪。

抑郁症整天愁眉苦脸,心理感到莫名奇妙的压抑,没精神,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烦闷,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经常哀声叹气,做决定犹豫不决,总是患得患失。严重时全身麻木。

强迫症 :一天到晚脑子胡思乱想反复想某件事,手上做着事都还是会控制不住。晚上明明是关好门窗了还是会再检查一遍。

疑病症:对于医生的结果不相信,总是怀疑有其他病症。

社交恐惧症:喜欢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联系。走路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走,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28岁还没交过女朋友,对异性说话心慌。参加聚会时显得特不自在,谈话前言不搭后语。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脸皮薄。每换份工作都不联系先前的朋友了。和朋友家人说话感觉没语言,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实在受不了现在的自己。感觉像个废物。还有我现在只要联系不到亲人就过分担心他们,害怕他们出事,吵架,离家出走,这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症

上面众多躯体化症状既可以间断出现,也可以持续存在;既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慢慢发生;既可以在清醒时出现,也可以在睡梦中突然出现;既可以与情绪心情明显关联(常见),也可没关联,也可以暂时无明显外界诱因的(有时好像确实没有,有时有的病人说没关联的)。有时可以试用抗焦虑药物,1月后明显有效的话一般是支持功能性病症的。有个手术室的护士,38岁,自己有次阑尾炎,在自己所在的医院做了手术,自然很成功的,出院后半年内一直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头晕,没有失眠,按脑供血不足治疗无效。工作同事关系和家庭均没有让她紧张的,我说就是手术诱发的。她说我见大手术、大抢救什么的,见多了,我那小手术算什么呀?!我说你当时意识里不怕不急,但并不排除潜意识里仍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身体会有应急反应,只是意识层面没认识到而已,而这种反应在有的人过几天就消失了,有的人就一直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几个月几年不等。后来我按神经官能症让她服药(正规抗焦虑药)6个月,心理咨询师给她聊了5次,她也聊到小时母亲的脾气怪了点,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期间做2次浅催眠放松,2个月后她的症状完全消失,在我的建议下,她又服了4个月的药,完全好了。后来她又介绍几位“疑难”病人给我看,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后均明显见好。但有一位效果不太好,心里埋藏的负面情绪很多,她又不愿真正的面对问题(心理的和现实的),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真正帮上忙。

故医生多懂些心理知识和对人性多些通透的理解,对理解各种难病怪症有很大帮助的,对自己适可处理自身的各种人际纷扰也很有帮助的。

得了神经症,如何办?看病,对症吃药,加心理疏导。比较严重的,应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才可能有较好的结果。我接诊过不少焦虑抑郁症的案例,药治疗后恢复不错,但总有一部分无法停药或停药后容易复发,经后来正规多次的心理疏导后,药物就能顺利撤掉;也有个别病人说,我不想服药(怕副作用),我自己心理调整或你们简单给我聊几分钟不就好了吗?当然自我心理调整对症状很轻的病人来说可以,稍重些就不行了。我前来讲过,以2周为界,若症状超过2周,最好要服药。一般的神经症,服药初即可进行心理疏导。那些抑郁、焦虑、躁动、躁狂、失眠非常严重的,一定要用西药的,等症状减轻,能较安静与他人交流后,才能辅以心理疏导。

个别病人坚持不服药仅自己心理调整的,或仅愿服中药的,我们也尊重其意愿。若1-2个月后没有明显缓解的,可以过来再找我看病的。那时候恐就需要听我的安排了。

(具体服药注意事项可参照: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

有的来访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期望:聊一次,让我彻底好了,不再心烦了。或服一个月药让我全部治好了。她/他是希望把包袱彻底甩给医生或咨询师,自己倒不愿努力,不愿多花代价啊!原望是好的,谁不愿偷点懒?省点事?省点银两?但心理调整和心灵成长必须自己努力才行,没任何人能替代来访者,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仅是个陪伴或引导。就好比,再好的教练也无法去替代运动员去训练和比赛一样。反过来,优秀的运动员有个别自练成材的,但多数都请了教练帮忙。美国总统各个方面(智商和情商)都厉害吧,除有普通科目的保健医生外,据说还要请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做他的御用心理保健师呢。

无法改变环境,那我们就去适应环境,每人都需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相应的环境。所谓山不(向我移)动,我(向山挪)动即是此意。这是现实的需要,谁也无法回避。

闵宝权:从《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 》里直接搬过来下面的话:

也有问焦虑抑郁症单用中药或单用心理疏导可以吗?我个人认为病情较轻的单用均可能有效,若病情较重或时程较长的,恐单用中药或心理疏导效果是较为勉强的。我个人主张应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同时心理疏导和药物相得益彰的。

       闵:北大六院心理科的丛中教授曾讲过(大意是):就好比救火,药物是水龙头出的水,近水解近火啊!心理疏导呢,就是慢慢找出火源的。光有药物,没有心理(疏导),药效难料啊;有了心理(疏导),药效更好嘛!

        闵:我个人斗胆补充一句,大火已给建筑物造成了破坏,心理疏导呢,不仅要找出火源,还要协助楼房的主人重新修复房子。只不过呢,心理咨询师在旁唠唠叨叨的,他/她可不是干活的主力。谁干活呢?修与不修,做决定的/干得认真与否,干得聪明与否,能否吃的苦?等等,自然是靠房子的主人或/和家庭成员啦。

        闵:我再啰嗦一句,心理咨询师的唠叨可是要真功夫的呀,唠叨若没水平,房子的主人懒得接着听了,汪伦好好干活的了。那唠叨所耗的心智真的比我当临床大夫要累得多啊!要求更高啊!故一般人要了解心理学是可以的,但不要动不动有去当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企图。为什么呢?.....(省略,详见原文)

闵:但我坚决支持所有医生或学校老师去学点看点心理学知识或心理疏导技能。为何?学点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好啊!前者试图把人类肉体和精神里的各种麻烦搞掉或削弱,后者是往人脑里灌输知识或灵魂什么的,人体和人脑这一进一出的,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呀(人体要是汽车那样容易修理那就好了!!)。目前国内这两类职业待遇虽无法给欧美相比,但工作性质于国于民是非常重要(党中央历来也是非常重视的嘛!),故除了饭碗的需要,我们要当自强的咯!!

       北大六院心理科教授丛中老师讲课非常生动形象,他还说过(大意):“医生,尤其是神内医生,学些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大有用处的”;“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包括精神病学的紧密结合,这一模式在国外早已非常成熟了,国内早晚会往这个方向转的”。

科室条块分割太明显,搞精神的、搞神内的和其它科室,愿直接开仪器检查单和开处方,往往不推荐找搞心理的;搞心理的也不经常同内科交流,也愿以开药为主,同病人简单谈一谈也还可以,系统的深入访谈就很难了!为何?正规收费实在太低,60-100元/小时。某个个人可以一时非常热心或投入,但要让医院内的心理科这整个行业很积极专心做正规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恐怕很难啊

(医院外面的心理咨询公司的收费比较能反映国内心理咨询市场的总体行情:在北京,实习和初级心理咨询师收费200-400元/小时,中级心理咨询师收费400-800元/小时,高级咨询师收费800元-2000元/小时。2002年与我同时参加完型班的某医生专家在某心理机构挂职,6年前收费是1200元/小时,3前年收费是1500元/小时,据说前不久涨至1800元/小时。高收费的背后是长期的投入和口碑,而且应该是要有实力作支撑的)

   不管是对医生或咨询师而言,还是对来访者而言,心理咨询往往是个辛苦活,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要求非常高,至少要求她/他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能做到倾听来访者。这比我平时看病还要辛苦至少2-4倍以上,为什么讲呢?作为临床医生,平时看病,虽然确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看病已经流程化了,多数病只要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询问病史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80-90%的门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般大夫,能做好80%的工作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就能比较好地应付日常临床工作了。还剩10-20%的嘛,??.......,当然就看大夫的综合素质了,看他是否愿专研,是否悟性很高,是否专注和执著等。

可以说在目前的体制下出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比出一位优秀的医生还要难。具体原因请查阅我的另一篇拙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网上搜寻,口碑相传,现实体验》。体制层面不重视医生的脑力劳动,也不支持医生去学心理啊!而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要求极高,很多体验式个人成长和培训根本无法省略的,高品质的培训收费很贵,而且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唯有从具体的心理访谈而来,培训讲课仅是少量的一部分。现实是大部分心理机构惨淡经营, 部好分的心理咨询师勉强糊口,仅很少部分高水平和好口碑的心理咨询师收入不错。若以10年为一段时间考察,10年前立志要从事心理咨询的100人中,10年后能有5个还在坚持的就不错了。留下来的基本是能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住清贫和白眼、有一份对心理咨询的基本热情和热爱。我个人自2002年正式参加各个流派的心理咨询培训,其实就凭热情和热爱一路坚持下来,而且发现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帮助太大了,没有专进去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我的感受。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制定政策的人来深入理解医生的脑力劳动价值,不太可能,汪伦对心理咨询价值的重视了。即便是医学方面的教授们能有几个能深刻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的价值呢?

我内心的最大使命感:尽最大努力在医务工作人员中普及心理知识!最终我们医务人员能更好服务于大众。

但心理咨询/治疗,几乎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个别案例而言,刚开始聊时,咨询师可能还不知道关键问题到底在哪儿?来访者心里有抗拒不愿说出关键情节,知道核心问题在哪儿后如何下手?如何让来访者自己去觉察和领悟?如何调动起对方自身的能量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如何去开门?有时来访者知道了可以怎么做,但未必敢去尝试的,咨询师还要引导来访者找到属于他/她的自信等等。

举例:我前不久就成功启发一个女病人,后来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比较艺术去处理了与老公和XX感情纠葛。2个月后她(老公陪同)专门来京表示感谢,她神情换了一个人似的,面带微笑,容光焕发。要放在过去,多次想与老公论理又不敢,瞻前顾后,她都快崩溃了,坐卧不安,严重失眠,不想活了。可为了次日给她咨询(临时约诊),我查了网上许多有关婚外恋的心理案例资料,又连夜给2个心理助理和另一位有2次婚姻的大姐打电话商量和讨教对策。坦诚的讲,我当时心里很为难的,想怎么劝当事人,都不好办呀!让她继续忍下去,注定会崩溃;让她勇敢的同老公折腾,哪怕鸡飞蛋打,离婚也在所不惜,这有悖心理咨询的普适原则,而且也不符合她内在愿望(不想与老公离婚的)。(一圈电话后,当晚我定下次日咨询策略:最佳的方案是让她遵从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应该有所发泄,适当摊牌,但应讲究适当策略;次之是........;更次之的是.....;底线是......。做与不做,她自己拿主意;给她提供几个方案,各有优缺点,选哪个方案让她自己拿主意。次日我很好地遵循了上述原则,同时还采用了适当的心理技术(比如:角色扮演),让她重新找回自信,找回维护自尊的方法和心理能量。)

访谈时咨询师是精力高度集中的,故她/他一天不能接超过3-5个案例,多了心里就承受不了的。有时接了个别很困难或很纠结的案例,咨询师还要找更高级的心理督导师给予其定期的案例督导。心理咨询师定期参加各种心理学习和培训,否则容易落伍。

只不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这行业是鱼龙混杂,较乱,心理咨询师的证发的太多太滥了(近10多年发了20多万份,95%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的)。而心理治疗师的认证又卡得偏严了些(要求有学医背景),发得偏少,应多鼓励学医背景的人去学心理,不管是搞咨询还是治疗。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心理问题比较轻的来访者,1次或数次均可。比较重的或带有人格问题的,应做心理治疗,而且最好需中程(10-40次)或长程心理治疗(40次以上才能真正见到较好的效果)。

心理咨询有很多技术流派,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个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技术(打组合拳)。比如:浅催眠可快速了解来访者潜意识里面的某些负面情绪情节、人格意向等,快速让人入静,故频繁运用于我的门诊病人。角色扮演对大众来讲,能快速让其明白事情的本源或让其讲出心里的关键话或发泄某种负面情绪。访谈或谈话叙事仍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对成人和高文化水平者可能更有效些,尤其是长程心理咨询。针对某些青少年的问题,有时心理访谈的焦点在少年,更多时候反而应放在其抚养工作背景人上面。对小于10岁以下的儿童,最好增加游戏成分等,而非全是语言访谈。

不管持什么证,之前什么教育或,我观察在此行业内,真正做心理咨询比较有水平的,现实中做的比较比较好的,大体如下特征(以结果为导向):

A: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良好:悟性较高(即智商IQ不低)、自我情绪处理适当(情商EQ也不错)、人格健全、不偏执、心态平和、心态开放、有较宽心胸、对人性有比一般人更为通透的理解、为人处事方圆适度、伸缩较为自如,能得周围到绝大数人的认可。

B:能很好处理各种来访者案例:有爱心、耐心、自我认识和定位清晰适当、心理很健康、自身的心理问题较少(或曾有不少问题但通过大于100小时以上的个人成长体验式访谈,或参加心理培训督导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比较自信、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的理念和技能能、同理来访者、处理咨询案例较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故能得到多数来访者的认同。

C:个人爱好此行业,做事有热情: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才能做到“马不扬鞭自奋蹄”,故才能不惜代价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乐此不疲地大量实践。

D:优秀心理咨询师自信而非过分自恋,言行内心均较为一致(而非他人人心感知的心口不一,表里不一),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获取,但不唯名利试图,内在和外在的界限、自身和他人的各种界限掌握较为适度,追求技术进步但有不是单纯心理技术至上(虽然能较熟练应用各种主流心理技术),心态和人格相对稳定,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总之长期做咨询案例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应远比资格证更为重要。但资格证又常常是多数心理爱好者入行所需要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可能是部分业内人士自察不够:心理咨询师的自信非常重要,不自信难以干好这门非常“心智耗竭”的活。但自信和自傲自恋很难划清界限,很容易滑向自我爱恋和“众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清高、孤傲自封。身段有意无意被抬高了,就难以虚怀若谷了,僵化或石化(针对感知和思维模式)就可能慢慢来袭,悄悄的,而且难以自觉和自察啊!还有一种倾向是维技术至上,自觉自己掌握的技术多,自信满满,而自己现实中做人做事难以让多数人认可,难以处理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门户之见也很常见,文人相轻,同行相轻,等等都是可能阻碍一个心理爱好者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的常见因素。

怎么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呢?

A:时时自察,经常反省,常常检查;

B:各式各样来访者就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最好镜子,是我们的最好老师,最好的监督师,我们应时时保持谦卑的心态,感谢他们让我们进步,促进我们进步,同时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C:同道之间的观摩/交流、学习/督导。观摩/交流就比如即使高水平的运动员还需要经常参加比赛一样。学习/提醒/督导既存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之间。既要有指导提携新进者之爱心,又要有听取各方(包括新进者)指正/提醒/监督的胸怀。

D: 门户之见难免,但不要太强,太强有意无意中就阻碍了自己广采各方各流派的优点。

E:天道酬勤,勤--既有体力的,更有心智上的。心理咨询这个活,真是既耗体力,更耗心智。

最后讲来放者,他们该做些什么?或者他们需如何配合?简单讲,他们才是所有故事的主角,就想放电影,高潮一定是放在最后的。

有的病人讲,经常有医生给我做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或者闵大夫,您给讲几句不就得了,我按您说的回去照做就是了。也有人希望我每次多给她/他聊十几分钟,或最好一次能聊上半小时一小时的,这样就不用另去找心理咨询师了。这实际上不太可行,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又要尽可能多的看已经来门诊候诊的病人(限号15个,实际看的数量常常大大超出了,往往超过30个号)。一般讲,医生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开导也称为劝导劝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或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而应是一系列的,每次以45-60分钟为单元的心理访谈,有一对一的,也有团体的形式的。唯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大体目标。

最好再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和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责任不是直接告诉来访者如何如何去做,是重在引导,保守秘密,要有界限,不参与来访者的因果关系。目标是引导来访者做到有效的自我觉察和自省、有效释放长期沉积在潜意识里的各种负面情绪、打开某些心结;而后是进行自我认知和心态的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调整(做到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有效沟通);多些自信、自立、平和、淡定;最终增进人际关系(与亲人,与同事等)的有效沟通等。

但就心理咨询/治疗而言,在整个过程中,初始阶段来访者可能有迷惑,或疑问,到底心理咨询对我有用吗?1次就能完全好了吗?等等。即使愿配合做了,仍难免在初期有些被动,茫然无措,随后需来访者更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感悟、去体察体会、去思考和行动的(尤为重要)。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心理治疗师就是教练、导师)。成长的整个过程一般比较长,关键是比较艰辛和折磨:面对曾经或当下纷争/伤害时体会到无耐、哀怨、痛楚和愤怒(自揭伤口时的阵痛),面临一再否定再否定(否定自己已习惯的各种感知和思维习惯),感受心的挣扎无助,想象未来诸多不确定时难掩心中的迷茫、困惑、焦虑、恐惧、自卑、退缩、犹豫和各种躯体化症状(见前面所述)等等。

人生之路本来就不是坦途,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谁又愿去面对和体会更多的痛苦呢?因为成长路上的艰辛本身就意味着“面对即是痛苦”,就像良药往往苦口,故“活在当下”确实不易。要真正成长就是无法回避的许多磨难和纠缠的,无法回避各种取舍(对当事人及亲人等而言)的,更无法回避必须改变自己的许多方面,如感知模式、思维模式、交往模式、言行举止等带习惯性定式。有的人想要有好的工作成绩、好的婚姻关系,羡慕别人的成就和好的人际关系,但不愿进行自我反思(都是他人对我不好,都是他人太心胸狭窄,都是.....,他们要是改好了,他们不怎么怎么,我就没问题了.....,错都在他人,自己都是对的)、不愿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愿正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愿做更多的付出、热情、奉献和磨练,总是趋乐避苦,无法真正做到自我改进和自我进步,那想法再好又如何变成现实呢?

与其痛不欲生,不如奋而抗争;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抗争”既有与他人抗争之意(当对方欺人太甚时),也有与自己抗争之意(当自己陷入固有感知和思维模式无法自拔时,当自己陷入某种于事无补的低沉、忧郁、恍惚、迷茫无措、身体不固定定部位难受、思维行动强迫状态时);“结网”是指能静下心来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知识、思维能力方面的储备,也之自己要适当维护或改进各种人际关系。

当一个人真正有勇气面对和穿越那些曾经如影随形不能自拔的烦恼、焦虑、忧愁、伤害、痛楚和纠缠之后,当真正放下心中那个“我执、我痴、我迷”之后,犹如破茧化蝶,获得新生,那种心灵自在和喜悦(不再受内心和外在的各种“束缚”)的感受将是难以言表的!

   另请参阅我的文章  《心与心的沟通--心理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推荐   张德芬 著:《遇见未知的自己》(小说,易懂)

遇见未知的自己》,此书很好回答了“我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处理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最终如何获得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喜悦(说起来容易,做到太难了!!)。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内心时,当真正找回属于自己那份自信和淡定时,当平和和喜悦留驻我们内心时,何愁找不快乐呢?何处没有快乐呢?偶尔的着急焦虑来扰(遇急事或内心不高兴时),何愁不能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呢?(对内指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的、面上指自我内心与外在表现、对外指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各种冲突)

闵宝权:前几日有位患友(36岁)门诊看病时回应我当时推荐心理咨询,他说他没钱购买正规的心理咨询。我说那就多来参加宣武心理俱乐部的公益心理沙龙吧,他说他家在石景山,太远了。我说,那就多看看说吧,他回应他不喜欢看书。那我就建议不妨找几个好朋友倾诉也有效果的,他说他很孤独,离过2次婚,家人不待见他,朋友,或者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他说他们都太势利了)。我说您都希望所有人能象爸爸妈妈那样无私帮助你才好,你可能是老幺吧?他幽幽说爸爸妈妈在世时经常让哥哥姐姐帮衬他,可爸爸妈妈都走了,......。我无语了,他自小习惯了索取和享用,没有善用他的心智来拓展他今后的人生路,维护各种人际关系,可怜啊!可谁该为之负责呢?18岁以前父母的责任占主导,18岁以后他自己的责任占主要了。

我建议他目前不妨暂多去爬山跑步,多与自然界为伍。

今后,不管是谁,想要进步,书还是要看的,书是最无私的老师。老师水平有高低,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啊!有得过且过的,有不甘心沉沦于现状的;有的愿意调动心智不辞辛劳寻求上进,有的不愿付出实际辛劳(纵使内心有良好愿望)。

我问他,您愿当什么样的学生呢?他没回答我,说声谢谢,走了。空留我一声叹息,但愿...........!

(但愿退回去36年他父母能预知到他们这个小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正文到此结束,后面附的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往下看。

附录1:神经症病例--原汁原味的展示(文字很多,也不得不删除她的部分陈述)

下文是最近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

该女士学生时的智力是非常好的,但成长过程有很多忽视、瑕疵和不足,谁之过?

毕竟此女士的智力和领悟力尚属于非常好的,那些更多的智力一般的孩子,若他们的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高于其能力和资质,无形中又忽视了学习之外的能力培养,结果会如何呢?

大人们失职啊!教育方面的失职,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了,充耳不闻凡俗事。

我正忧患的是:象她这种成长经历正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孩子正在进行啊!孩子不自知还情有可原,但很多家长不自知就难办了,未来的“杯具”就可能潜伏了。

除培养孩子具有基础文化知识外,教育另一基本功能应是培养孩子具有完善和自主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的生存能力。

而目前的精英式教育,确实存在很多纰漏,诲(毁)人不倦啊!学习没错、老师也教得很认真很辛苦,父母的愿望也没错,那错在哪儿呢?

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和责任人,有小孩的家长不妨耐心看完此案例吧。

所患疾病:焦虑?神经炎?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32 未婚,所在地:南方。此前身体健康无疾病,无不良嗜好第一阶段:2010年5月5日,换了一种护肤品,当下引起过敏,涂下去之后两个小时,就把它洗掉了,再也没涂过。两天后的下午,发现鼻翼连续抽动了两个小时。此后三天,整张脸开始抽动,睡下后抽动的更厉害,人都被抽醒。第四天夜里面部开始水肿。再过一星期,手脚开始水肿,指“趾”端发麻。过了两个星期,二十四小时全身震颤,每一丝肌肉都颤过了,身上同时有三四种不同的频率颤抖,夜里躺在床上一直晃,好比汪洋中的一条船。有时候腿还会不由自主踢几下,全身弹起来。睡觉夜里都会麻醒。头开始疼。去本地医院查了血常规和心电图,结果正常。第二阶段:上述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 7月1号去邻县做肌电图。这时体重已经从发病前的85斤掉到了78斤,水肿停留在了一个水平,原来不认识我的人看不出我水肿,因为我很瘦。........省略:300字。

第三阶段:接着脸也开始疼,头也疼,头皮也发紧发麻。身体没有24小时震颤了,变成抽搐肉跳。8月1日去温州第一人民医院看病,8月10做颈胸椎磁共振,结果正常。........省略:300字。

第四阶段: ........省略:300字(仍在反复描述各种全身不适)。昨晚摸黑去卫生间,一进去就感到缠上了蜘蛛丝,连忙用手扫,四肢却越缠越多,开灯后,发现四肢一点东西都没有,是感觉异常,......。”..。

上面有76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医患沟通、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

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 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4:欢迎收看闵宝权主持的有关医学心理的讲座视频,在公众微信号搜索:“医百科技”,进入后点击“医百直播”,搜寻“宣武心理”,点击“视频”。里面有关于亲子教育、躯体化症状、“房树人画图投射”系统解读、心理咨询设置等方面的视频讲座。

特别推荐:闵宝权医生在兰州及西宁给医护工作者讲的“身心临在,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慢慢长大”的完整视频(3小时)。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去收看一下,毕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未来期望所在,是国家的希望。呵护好孩子,抚养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呵护好我们的未来!

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欢迎医护和心理同行加入宣武心理俱乐部的学习交流群,欢迎大家参加俱乐部举办各种公益心理沙龙和相关培训。英雄莫问出生,有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和优异才能者(心理咨询方面),欢迎您毛遂自荐前来讲学或加盟我们的实战心理团队,或参加每年的年度脱产实战技能培训计划。欢迎对心身疾病和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医务工作者前来我科的心身疾病专业组进修或来宣武心理平台上观摩学习。

注6: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

(自2017年10月开始每年举办一期)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中阶)已经顺利完成, 当初经过3轮面试,最初有13位心理咨询初学者(也有学习多年但实战经验欠缺的)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7位,并于2018年10月被宣武心理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

截止2018年12月6日,经过详细严格的面试和遴选,已有12位心理咨询初学者进入第二期实战培训计划。他们是:张思娜、李婧怡、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柯斌、滑东平、宋丹、王琪、任道辉、郭宁。

上面的的19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心理老师,他们边接受培训边为闵宝权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其他资深心理咨询师尚有大津秀女(总督导)、丛立美、康小瑞、周玥、陈慧珍、黄凯。

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18年6月16日的文章《全年心理咨询师脱产实习计划,助你1年达到独立执业水平》和11月15日的文章《市场为本,实力为王,实战派心理咨询师的养成之路在何方?》

对此计划感兴趣的朋友请留意2019年6月份新的第三期招募告示(可能会2020年1月开班)。

第三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可加微信)。

1990 华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协和医科大学 神经免疫病学 硕士 导师:许贤豪教授

2002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神经病学  博士 导师:贾建平教授 

1995-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健康咨询描述: 女儿初中,学习压力大,胆子小,性格孤僻,不爱交朋友,没有任何业余爱好。她自己想不开,也不出门。怎么开导都没用,听不进劝解。不开心时拿刀划胳膊。想带她看看青少年心理疏导,找专业的人开导开导她。求推荐大连市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听说费用很高,初次看怎么收费?咨询收费吗?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健忘,神经衰弱 帮助网友:5487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孩子的情况跟她的性格是有一定的关系,也没有宣泄的途径,因为没有任何业务爱好,也不交朋友,所以孩子痛苦压抑的时候才会选择划胳膊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是应该做心理疏导,但是首先要到医院做一个诊断,看是否有抑郁,如果有,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药物调整。找心理咨询师的话可以找大学做心理学工作的老师或者医院里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医生。初中高中如果有专业的心理老师也是可以的。

阳信县人民医院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焦虑障碍 帮助网友:915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从你的叙述中得知你家孩子的情况,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不知道你家孩子从小是有谁带大的,孩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好不好,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的。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带孩子出去做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可以带孩子去当地附属医院的心理门诊找医生面诊,你们当地心理咨询机构有很多,我也不太了解,我只知道我们这里的附属医院的心理门诊收费比较合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心理疏导医院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