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成画怎么样?

京东已向全国2661个区县提供自营配送服务,支持货到付款、POS机刷卡和售后上门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编号新出网证(京)字150号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消费者维权热线: |

京东旗下网站: | |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3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10:33:10

灶画,是以乡间农家烧饭做菜用的灶头为载体,用各种颜料手工绘制在灶壁上的图案,用来装饰、美化灶头,表达农家美好愿望的乡土艺术。好的灶画,可以点亮厨房的空间。在海宁有这样一位老人,提及灶画,首先想到的便是他。

他叫董子良,今年71岁,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笔在他手中,俨然成了“魔术棒”, 梅兰竹菊、盖世英雄、民间传说人物……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董子良在袁花镇夹山村的家,有3座灶头,这边厢一座,那边厢一座,这倒也不奇怪,他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泥水匠,打得好灶头,画得好灶画,家中两个儿子成家时,又亲自打了两座。小几十年过去,虽然灶头上的墙壁粘上了一日三餐的油污,但底下的图画仍旧栩栩如生,不脱落、不褪色。

董子良家所在的地方叫包家山,包家山的灶画主要以英雄人物为主,笔触细腻。在包家山,当时的人们都兴学一门手艺,有学乐器的,有学木匠的,一技傍身,享用终生。董子良的父亲是个泥水匠,但自己更喜欢画画。

“ 还很小的时候,我偶然在邻居家里看到一幅非常好看的山水画,便呆呆地望了半天,竟忘了吃饭,后来母亲喊我回家吃饭,我还是忘不了那幅画。”董子良说,那次回家后,他反复琢磨这幅画,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我的奶奶见我喜欢绘画,就给我买来纸,但纸是多么珍贵,我不舍得用,我就在墙上画,当时的墙,画过以后用石灰水一涂,就可以重新再画。我的绘画就是从灶画起步的。”董子良说。

小小年纪,董子良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以及村里的师父学做泥水匠,打灶头,画灶画。要是师父今天要打灶头了,师父就会提早对他说,放了学到哪儿哪儿家。一放学,董子良背着书包就会往那家跑,到了人家家里,师父往往已经把灶打得差不多了,单单给他留了一块小空间,让他去画。董子良很珍惜这样锻炼的机会,每次都用心地完成。热情的东家留客吃饭,董子良捧着这碗饭,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

随着经验的积累,17岁时,董子良有了独自打灶台的机会。但他资历轻轻,拿什么去跟别的老师傅竞争?在手艺差不多的情况下,画得一手好灶画就能脱颖而出。

“ 当时人家一进门,先看的就是灶台,家里打个灶,就跟上梁、结婚一样重要。我每次打完灶,画好灶画,一群人就会围拢过来,大家没什么娱乐,就是看灶上的图画,评论画得怎么样。”董子良说,起初他为了 在一个村庄里打响名气,有十座灶台,就要画得十座都不一样。

一座灶台绘图的数量多则15至20幅,少则10至15幅,大小不等,形状不等,要画出10座不一样的灶台,难度可不小。董子良往往在前一天晚上就打好腹稿,模好形状,第二天下笔又快又好,人人称赞,有了名气。

最多的一年,董子良要打上300多座灶台,几乎是天天打,天天画,黄湾、袁花及海盐等地到处都有他的作品。但社会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就像当年董子良的奶奶省吃俭用不过买来三张画纸,现在董子良的画室里到处是一叠叠的画纸。灶台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灶画也逐渐被彩色瓷砖替代,展示灶画技艺的机会越来越少。2011年,包括海宁灶头画在内的嘉兴灶头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 年,嘉兴举办灶头画比赛,董子良获邀参加,在40多位灶头画艺人中荣获了一等奖。这一次获奖,是对他过去几十年灶头绘画的肯定。对于灶头画的没落,董子良深感遗憾,不过他逐渐将灶头画融入日常的绘画创作中。近几年,他先后创作各类绘画作品数百幅,并举行了个人画展。只要有需要,他都会前往景区、纪念馆、学校,进行传承弘扬灶头画的工作。

董子良今年67岁,夹山村的老式楼房快有30年的历史,他有了将老房翻新的想法。看着家中的三座灶台,他想到当时工作忙,平常给别人家作画已经够花心思,自家灶上的图画不过随随便便完成。董子良的奶奶曾对他说,学来的本领会一直跟着,她没有骗他。即便现在董子良很少再画灶画,如果这次老房能够翻新,他还是想自己动手打一座灶头,还是想拿起那支当年都有些厌倦的画笔,规规矩矩地在灶上作画,不赶时间,不想别的。

来源:海宁广电全媒体 编辑:刘彦辰

齐白石画虾的故事是怎么样的?齐白石是个怎么样的人?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齐白石画虾的故事是怎么样的?齐白石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到齐白石画虾的故事其实还挺有意思的,也非常的励志,最近不少的人问了,这个齐白石画虾就画虾啊,他难道还是有什么故事不成?其实还真的是这样的,齐白石画虾有很多故事的,而且还能给我们很多启示,那么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呢?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虾草,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为了画好虾,齐白石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这时他的虾画得很像,但墨色缺少变化,眼睛虽然画的逼真但是却缺少半透明的质感。

再以后,齐白石在观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情态统统收于笔下。更于笔墨变化上增加变化,使虾体有了透明感。再以后,白石老人的用水功夫更是臻妙,他画的虾身似乎永远是湿淋淋的,好像真的生活在水中,一张白纸变成了一溪清水。这就是白石老人画虾的创造性。

齐白石在小院子里的水池中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状。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一点重重的浓墨。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八条减为六条,1934年,齐白石71完成了画虾的最后的改造;后腿有六对减为五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人间”的境界。

道理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及细心才能成事。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齐白石经常观摩虾的体态和行为特征,这为他积累丰富的作画素材以及作画经验。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齐白石的虾图之所有能够成名,源自他的细心以及细致。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从20多岁的时候开始自学画画,在37岁的时候拜师湖南名画家学习国画,虽然齐白石起步晚,比不得那些从小就开始画画的人,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奋。

齐白石从开始画画就保持着每日作画的习惯,一坚持就是70年的时间,期间除非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一般都会画上几幅,这个好习惯是齐白石能够快速追赶其他画家的一个基石。

陈师曾指点齐白石画画要创新,不要再去临摹古人,而是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齐白石听后大受启发,于是就开始画虾。虾贯穿了齐白石童年整个生活,他家住湖南,依山傍水,虾蟹资源丰富,小时候经常去抓虾的经历让齐白石非常的怀念。

而在58岁的时候,他决定要画虾,在60岁的时候就有所小成,但是这个时候的齐白石依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火候还差得远,终于在70岁的时候达到了入化境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墨妙笔娃娃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