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者为什么要为先来者选择负责是谁规定的?

第1篇:阿里巴巴校招负责人揭秘面试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潜规则”

最近负责了公司招聘,发现校园招聘这种事情,真是一个奇葩的工作。能做好校园招聘的人,一定是一个矛盾体。这个人一定是思维缜密,因为流程在这里特别重要,宣讲会、笔试、面试,需要不能出乱子;这个人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做好了宣讲会、笔试面试,也就是中规中矩,没啥特*,如果不弄点有新意的东东出来,也很难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有人说,这个不矛盾啊。看上去不矛盾,实际上挺矛盾的。因为如果这个人思维缜密,还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太难找了。

看了很多大学生过来面试,感触颇多。感触的是,人和人真的很不一样。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闻和感想,不设框架,随便聊聊。

无论是哪一种面试,主要就看三个方面:现在能力如何,未来潜力如何,人品如何。第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后面两个因素有太多的人为判断因素,无法量化。所谓的面试准备,“现在能力如何”很难有大的改变,后面两个因素是可以短时间做一些准备的。之前有一个很典型的case,有个小伙子能力很强,笔试和初试评价都很高,最后终试的时候,评价特别低,就是因为其被判断为潜力不够。没有钻研精神,对新技术不感兴趣,不愿意深入思考,不主动学习……

总有学生会问类似的问题:你们公司是不是特别看重学历和毕业院校,是不是只招211,985高校的学生?我第一次听见这些问题还好,后来经常听见类似问题。我发现一个规律:问这些问题的人,一定不是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而且问这些问题的人,内心又有着无限的自卑,总是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就会明白,笔试和面试是为什么?不就是在筛选么?重点大学已经帮助做了一些筛选了,所以某些公司只看学校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自己有实力,公司错过了,是公司的损失。

还有学生会非常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说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能力强。在所有学生的简历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写自己的学习能力强,所以这个不要做为一个特点。面试过程中,一再重点强调自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能力不行的,当自己能力不够强的时候,才会这么强调自己学习能力强。聪明一点的学生,都不这么说,他们只需要讲述一些例子,让面试官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学生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

我经常问应聘者一个问题:你过去几年受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应聘者回答后,我还会问:你是如何走出来的?这个时候的回答千差万别,有的人回答是失恋,有的人回答是亲人去世,有的人回答是考试失败。我听到最奇葩的一个回答是:跟室友吵了一架。后来才知道那个同学的经历是,从小别人都让着她,那次室友没有让着她,打击很大。一个人能承受多少委屈,也可能会取得多大的成绩。其实后面一个问题的回答更加重要,会反映出一个人的做事方式,一个人是否足够阳光。

技术比较牛、条件比较好的人,一般都有点小清高。有时候不愿意参加宣讲会,有的甚至连笔试都懒得去。其实这种学生容易失去一些机会,而且在面试过程中,容易挂掉。从整体来看,现在是买方市场,每个公司都重视人才,但一定不是这个时候。因此,开始的时候还是低调、主动一些比较好。发offer之前,主动权在公司,一旦你拿到了offer,主动权就在你了,你可以谈条件,公司这时候才会真正重视你这个人才。

很多公司面试,其实没有笔试环节,大多是通过简历筛选,然后通知面试。一些同学希望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搞得很特别,出发点不错,但经常适得其反。因为你不知道面试官是什么*格,你搞得花花绿绿,有人觉得漂亮,也可能有人觉得太浮躁。如果你条件还可以,简历格式还是普通一点比较好,不要剑走偏锋。也不要用招聘网站上模版一样格式的简历,很容易被忽略掉的。比较好的简历,不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求低调奢华有内涵。建议不要有表格,用word写个两页比较合适。

内容方面也有要考虑的地方,有大面上的介绍,还要有重点的描述。把一些关键词放进去,否则搜索筛选简历不会进入视线。然后重点介绍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一定是最擅长的,因为面试官一定会问简历上的相关问题。如果做好了,简历可以做为一个钩子,引导面试官问你一些问题,你要是准备好了*,在*中再准备一个钩子,让面试官问下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最关键点,针对你要面试的公司做简历修改。一般公司都有岗位描述,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你就重点描述什么样的技能。不要所有公司投递的简历都是一样的。

面试仪表其实没那么重要。如果你平时就很正式,那就穿的正式,如果你平时从没有穿过西服,面试时穿一件西服,也会觉得特别别扭。在互联网公司面试,穿着并不重要,反而穿得太正式了,会显得另类。以前有一个典故,说微软穿着很随意,都是牛仔裤+t恤,ibm穿着很讲究,西装革履,一次微软和ibm的人约了一个会议,大家都考虑对方的感受,最后开会时发现微软的人都穿着西装,ibm的人都穿着t恤。(其他需要正式点的行业,还是穿正装,比如保险银行业、法律相关的)

一般不要浓妆艳抹,当然打扮得特别漂亮的,也有好处,就算实力不行,也有机会过初试。以前初试官偶尔把美女放过来给我终试,评语是:面试*苦,放松一下:)。

最好的礼仪,其实是多说几句公司的好话,称赞公司有多么好,自己对公司多向往什么的,面试官一般都觉得受用。

还有的同学,除了准备点技术问题以外,其他的一概没有准备。不知道公司背景,不清楚公司业务,然后嘴上还会说,对这个公司非常感兴趣,非常希望加入这个公司……这种人很容易就被刷掉了。其实花半个小时去了解公司背景和主要业务,哪怕只看一些新闻,也会增加面试官的好感。如果希望加入一家公司,建议去多用这个公司的产品,关注公司所在的行业,经常看看这个公司的新闻,想办法去认识一下公司内部的人,了解一些情况。没有认识的人怎么办?现在微博、微信这么发达,甚至还有陌陌、来往,你还找不到人么?

面试的时候,记得带三样东西:一份简历,白纸、和笔。

简历一定要准备一份,原因很多。阿里是要求所有面试线上化,所以一般都不给面试官简历,造成面试官必须用电脑看,电子版哪有纸质版舒服啊;有可能是两个面试官,但他们只准备了一份简历;还有可能助理忘记打印简历给面试官了,很多面试官都是被安排面试的,如果助理不得力,简历也要自己打印。自己准备一份简历,可以让面试官有个好印象。

白纸和笔,都是在面试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的。我面试过很多学生,当我要求他们描述某个项目或者算法时,他们用手势比划半天,有的同学把我手上的笔和纸拿过去,让我只好眼巴巴看着。另外,用笔来画项目流程图或者技术框架,比用语言描述更加形象。画完之后,还可以把白纸一起交给面试官,嘿嘿,保*面试官对你印象深刻。

谈薪水是个有点敏感的话题。一般都是在最后hr来跟你谈的,但不保准面试过程中有些面试官会主动的问。有次我问学生薪水期望时,有学生傻傻的回答说:不是最后才谈么,怎么现在就谈了?我当时就想,我想什么时候谈就什么时候谈你管得着么?谈薪水,最标准最讨巧的回答是类似这样的:薪水是很重要,但我更看重这个机会,只要薪资差不多就好了。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薪资体系,不会因为你的要求而增多多少,也不会因为你不要求而减少太多。在面试过程中,如果你已经有了其他公司给你offer,你可以委婉的表达一起别的公司给的offer是多少,如果这个公司很想让你过来,薪资方面一定会考虑的。而且一旦到了最后谈薪资的时候,你可以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是hr谈了,公司已经确定要给你offer,hr不会轻易的否决你的面试结果,所以可以大胆的谈。

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我见过好多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连忙回答说:我以前学过但是忘了,我再看看书就完全知道了。这种让面试官很无语,所有的问题都是这样啊,看看书都知道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望着面试官傻笑说: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确实不知道。

正常情况下,面试官的问题一定有一些是面试者回答不上来的,有时候面试官是故意在这么做,显得自己比较牛逼,*一下面试者的预期。否则后面offer没法谈了。但在面试过程中,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自信,答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当然也不要傲慢,否则搞得面试官心情不好就麻烦了。

我自己其实只被正式面试过两次,第一次是我还在天大上研究生,华为过来面试说可以去他们那里做毕业课题设计,我去面试了,后来我们学院通过了两个人,我也通过了,不过后来我没有去;第二次面试是加入雅虎的面试,还是周鸿祎和他的技术大拿李钊面试的,后来就加入雅虎了。()回想这两次,我都没有用什么面试技巧,那时候也很少去想面试技巧,就是很真实的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讲了这么多,最后我想说,大巧若拙,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只要做好了足够的准备,那么就真实的表现自己。好了,就讲这些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写了这么多,最后说几个小技巧:

面试之前,可以去厕所洗把脸,然后把嘴张大,然后深呼吸。为什么要这样?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会让你不紧张。

面试过程中,注意看着面试官,然后微笑。大部分面试官都在装正经,你如果能让场面不那么正式,会拉近距离。

面试过程中,注意多用“咱们”,少用“你们”。例如:咱们公司在某个产品上如何如何……很容易就拉近距离了。

面试结束,可以微笑着问问还有没有下一次面试,如果面试通过有的面试官会告诉你的,至少可以安心吧。

所有面试结束,一定要记住跟你谈offer的那个人的电话或者联系方式,隔几天跟联系一下问问进度。公司内部其实相当混乱,很容易就遗漏某个人了。

面试结束后,如果你感觉还好,可以在微博上表扬一下公司,然后@他们招聘微博什么的,每个公司招聘团队都会关注微博上的反馈,说不定就拿你的微博作为截图发给内部的高管和老大了,可以拿来邀功啊。你帮助了他们,他们至少不会亏待你吧。

第2篇:那些你不知道的社会潜规则人生感悟

最近,马云关于“人生规划”的一段演讲,刷爆了整个朋友圈。

他在里面讲到的:“你什么年龄,就要去做什么事”,令许多人受益匪浅。

1、努力学习不一定有出息,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有出息

视频中,马云说道:20岁之前,尽力去做一个好学生。

对于20岁之前的我们来说,学习就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你可以学习不出*,但不代表你可以不用心去学。

努力学习不一定会有出息,但不学习一定不会有出息。

上学时期的马云,参加了两年中考,才勉强考上了当地一所普通高中。

后来参加高考,也是连续落榜了两年,最后因为家里太穷,只有边打工边学习,第三年才考上大学。

只要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尽心尽力,那么在多年以后,也不会无数次的后悔:

要是我当年上学的时候能再努力一下,现在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

2、学会选择和坚持,就赢得了人生的主动权

30岁之前,你要跟随某个人,去一个比较小的公司。

在很大的企业里工作,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一台大机器里面的小零件一样的存在。

但如果你在一个小公司里,你能学到的会更多。比如说热忱、梦想和奋斗。

这三个词,看起来很虚无,但实则决定了一个人此生的成败。

有的人,一步入社会就“死了”,每天朝九晚五无事可做,刷刷朋友圈,唠唠嗑就可以下班了。

有的人却终其一生,始终在不认输地奋斗着。

在小的创业公司里,会很累很苦,但你会学到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会学到如何发挥自己的实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所以在30岁之前,重要的不是你去哪一个公司,重要的是,你跟随了哪一个老板。

因为,一个好的老板,会教给你不一样的东西,而那些经验,千金难换。

千里马若一生都遇不上伯乐,也与普通马匹毫无区别。

当世界著名高等院校的学生问到马云:您公司对招人有着怎样的学历要求?

马云的回复是:“没有,完全没有!如果我们公司对学历有着什么要求,那么马云早就被阿里巴巴拒之门外了。”

当他说到阿里巴巴的初创团队,一共有*位初创人,竟然都是毕业于很差劲的学校。

所以,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可以。

他还强调了一点,*钟般地敲醒了许多自以为是的人:

“如果你毕业于名牌学校,也请你尊重那些比较差的学校出来的学生;但如果你毕业于比较差的学校,请学会尊重自己。”

人活于世,别去妄自菲薄,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因为,只要努力去做,每个人会有机会的。

3、审视和了解自己,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当你过了30岁,你必须好好去思考,你有没有在为自己工作。

不是去应付和敷衍任何人,也不再像无头苍蝇般莽撞追寻。到了这个年龄的你,该找准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去做得更好了。

许多不可一世的新想法也该抛弃掉了,当你成家之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需要思考的也变得更多了。

你要想的是:你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最擅长的?

人如果能在某一个工作领域里,做得足够精细和*,已经实属不易。

很多人这辈子换过很多份工作,也转过很多不同的领域,到最后却没有一处是他真正擅长的。

因为知道自己随时就可以被人替代,所以才会成天惶惶不安。

在工作中,真正的实力是,有随时敢于跳槽的能力。

因为你知道,只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当你有这份自信,也就稳稳地立足于社会了。

4、生活是属于自己的,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马云曾说:不要告诉你的孩子,要成为马云第二。

而要告诉他,你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做自己想要做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幸福。

慢慢会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每个人,生来就不同。所以我们的人生,并无真正的模版可言。

有的人在16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在26岁改变了想法;

有的人考上了老师,却不想就此结束,辞职创业;

有的人有了孩子,却变成了单身;

有的人结了婚,却始终没有孩子;

有的人终生未婚,却活出了自我;

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或许你身边有人遥遥领先于你,也或者落后于你,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马云在35岁灰头土脸地被拒绝无数次后,才创立了阿里巴巴;俞敏洪28岁被学校开除后,几经波折才拥有了现在的事业;

就像是有人30岁还没结婚,但过得很快乐,比起20多岁就结了婚却不幸福的人,也是一种庆幸和成功。

有的人27岁才找到工作,35岁才成家,40岁才买上房子......这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通通不该成为你痛苦和颓废的理由。

爱因斯坦曾说:“并不是每一件计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我们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所以千万别给自己设限,也别让任何人主导你的生活,打乱你的节奏。

比起迷茫筹措,比起随波逐流,比起摇摆不定,不如学会面对自我,多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然后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去亲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让那些曾经笑话我们的人,都乖乖闭上嘴。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不急不躁,不骄不馁。余生漫长,莫要慌张。

第3篇:阿里巴巴五轮面试的经验分享

拿到阿里实习offer,经历了5次面试,其中4轮技术面,1轮hr面试。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面试经验和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小伙伴。

我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信管*,真正开始学习java是在大三下学期,研究生就读北航的移动云计算*。刚开始也是小白,也是一步步成成起来的。需要提的一点是,你将来是需要靠这个吃饭的,所以请对找工作保持十二分的热情,而且越早准备越好。

一面是在上午9点多接到支付宝的面试电话的,因为很期望能够尽快接到阿里的电话,所以非常兴奋。电话接通之后还是非常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这样的面试。

中间面的问题有些记不清了,下面列出了一面问到的问题:

自我介绍下自己,不超过3分钟(实际上我的自我介绍不到一分钟)

你感觉比本科阶段自己进步了多少,有哪些进步

研究生期间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你觉得你适合从事哪个方向的开发

了解过jvm调优没,基本思路是什么

如何设计存储海量数据的存储系统

缓存的实现原理,设计缓存要注意什么

淘宝热门商品信息在jvm哪个内存区域

volatile关键字的如何保*内存可见*

lucene全文搜索的原理

你觉得自己适合哪方面的开发,为什么

评价一下我的这次面试表现

应该在我的技术栈中增加什么

一面大概面了50多分钟,从面试官口中得知他是一个老员工,比我大不了多少,总体上还是聊得蛮投机的。最后的三个问题是我问面试官的,在回答我是否还有机会下次面试的时候说:竞争很激烈,不过机会还是有的。

可以看出一面的问题不是很难,但是要得到面试官比较高的评价,还是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对技术比较本质的认识的,如果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做一些适当的扩展,自然会让面试官对你有不一样的评价。我回答问题的遵循一定的步骤:先回答问题本质,在回答具体细节,最后做一些平时编程中的扩展。这样,会让面试官觉得你确实是在这个技术上面下过功夫的。

等了将近6天(还以为被刷了呢)终于在第二周的周四接到阿里面试电话,那叫一个激动啊。赶紧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准备好后开始正式面试。二面的面试官是一个部门主管,自然还是有点小紧张的。这次面试官上来就直接问,没有一面的面试官那么好说话。

下面是面试过程中的问题:

自我介绍下自己,不超过3分钟(我的自我介绍仍然不超过1分钟)

你说你熟悉并发编程,那么你说说java锁有哪些种类,以及区别(果然深度不一样)

http请求的过程与原理

tcp连接如何保*安全可靠的

为什么tcp连接需要三次握手,两次不可以吗,为什么

动态代理与cglib实现的区别(这个,醉得很厉害)

那么你说说代理的实现原理呗

看过spring源码没,说说ioc容器的加载过程吧

了解过字节码的编译过程吗(这个还真不知道)

您觉得我的技术栈应该补充什么,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

二面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比较直接,*也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些问题一部分是基础,一部分是根据你的*技能的来提问的。

面完后面试官对我的评价是:中规中矩,有机会下次面试。虽说是中规中矩,但听到面试官说有机会下次面试就感觉这次面试应该过了。

虽说这次面试过了,但是我在思考的是为什么面试官对我的表现是中规中矩。后面我知道我的回答虽然答到了点子上,但是扩展程度不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面试官告诉我,有时间可以去研究字节码的编译过程,以及jvm调优方面的知识(特别强调这个很重要)。针对自己的不足,面完后又投入疯狂的看书写代码的生活中。虽然在面试中有一些回答不出来很正常,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出乎面试官的意料,也是面试官对你很重要的加分项。

三面与二面隔了5天,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电话面试。据说总监面会问项目多一点,所以在等待的这几天中给项目增加了几个比较肉的点。总监刚上来非常不客气,最尴尬的是总监那边老感觉有回声,因为不好意思提就忍了。

下面是三面遇到的问题:

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这次好像时间更久了,也就2分钟多点)

说一下你对哪个项目比较熟悉

项目采用了什么架构,数据库如何设计的

数据库由哪些表,为什么有这些表

主要有哪些核心模块,模块之间如何通信的

如何保存会话状态,有哪些方式、区别如何

分布式session如何管理,你有哪些方案

学过数据结构和算法吗(当然),你说说二分搜索的过程

说一下快排的过程,写一下伪代码

了解哪设计模式,举例说说在jdk源码哪些用到了你说的设计模式

你有什么问我吗(仍然上面三个问题)

本以为三面是交叉面,没想到是阿里的总监面试。由于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前两轮面试中已经问过了,所以三面后不会有具体的技术问题,总结来看,对自己做过的项目一定要深入,包括使用使用到的技术原理、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技术。

针对项目,面试官关注的无非以下几点:

项目中某个比较重要的点是如何实现的(需要深入技术的原理)

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哪些),你怎么解决的?

如果需要扩展某个功能,如何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如果针对某个功能进行优化,你会怎么设计和优化

对于写在简历上面的项目,自己对照上面四个问题进行思考,才会在面试中游刃有余。因为任何在简历中作假的行为,面试官只要详细问你就露馅了。在听到面试官说有机会下次面试的时候,心中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果然,在第二天下午四点多接到了部门总监的电话,简单沟通后开始了面试。这次面试感觉是最放松的,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问题,感觉就像和朋友聊天的感觉,真的很感谢这位面试官。

下面是面试中的问到的问题:

来个自我介绍呗,不超过3分钟

项目使用了什么架构,亮点是什么

你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大概什么时候能来实习呢

虽然这面比较轻松,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技术问题,但对项目仍然是面试官关注的,后面了解到总监面除了看你的基础,主要看你的潜力(就是有没有培养的价值),这个东西看起来挺虚的,但是从你平时的学习中仍然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所以,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平时对技术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在听到面试官说让我好好等hr通知的时候可开心了,感觉饭都吃得更香了。

在隔了4天左右,终于接到了hr的电话,那叫一个激动啊。感觉离阿里offer已经不远了,于是振奋精神,聊得还不错。

下面是hr问我的问题:

看你在问题中说你在杭州看到很多商贩使用付款二维码,你对支付宝怎么看

每天有那么多人使用支付宝,这些数据如果给你存储,你会怎么设计呢(不是说hr不问技术问题吗?不愧是阿里的hr)

为什么想来支付宝实习呢

你身边同学如何评价你、老师呢

如果与同事发生了意见的不一致,你会如何解决呢

其实早就听说hr面试的最终的录取结果具有一票否决权,在面完前面的技术面试之后,还是很担心的。所以咨询了师兄以及网上找了阿里hr面试的资料,大概得到以下结论:

诚信至上,所以在简历中不要存在任何虚假信息,企图通过虚假信息得到面试机会的后果得不偿失

hr更关注你的表达能力、与同事相处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的态度

对自己的是否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前提是首先得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关于待遇的问题(由于面的实习岗位,所以这个没有提,但是就我而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上来了待遇自然就水涨船高)

在自己拿到阿里offer之前,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该如何做才能离阿里更近?一年的成长与思考让我认清了这点,虽然中间也遇到过很多坑,但却真正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也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我每天所学习的都给我莫大的动力,让我不断进步,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迷茫才是最可怕的,只有摆正心态,对找工作保持十二分的热情,勤奋努力,才能离目标更近一步。

但是有了目标和努力外,不一定就能实现目标,说到底还有一个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只能说你找到心仪的工作概率更大而已。遇到一个好的面试官绝对赚了。这四位阿里的面试官我感觉都挺好的,没有因为他们资历深就为难我,所以还是非常感谢这四位技术面试官的。

由于本科是非科班出身,也仅仅是接触过java而已,在大三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道路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感觉自己就是一个loser。那会考完研后有幸进入了金蝶实习,也就是那段时间让我认清了自己的短板,自己欠缺的是什么,那段时间也是我确立自己目标的过程。读研后疯狂看书、写代码、写博客、做项目,每天都在对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正是这样一个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努力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真正的成长与进步。也是这段经历让我能够面对阿里技术面试官的提问应答自如,从而顺利拿到阿里的offer。

最后,想送给自己两句话以鞭策自己:

越努力,越幸运!以现在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可以拼天赋。

从上世纪末中国互联网诞生开始,电商基本就是与整个互联网行业同步发展的。电商的本质是交易,交易是最古老的人类行为之一。而互联网是人类活动的线上化。因此,只要有互联网存在的地方也就会有电商。

近年来,中国的电商渗透率(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 / 社会零售总额)更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稳步上升。2021 年该比重已经高达  24.5%

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渗透,各行业的电商化趋势也愈发明朗。一方面,互联网流量需要电商变现;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和品牌商也需要开拓线上渠道。

比如近年的短视频行业,更是被按下了电商化的「快进键」。随着电商业务的高速发展,快手现已成为了仅次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的第  4  大电商平台。

而抖音也愈发显露出向传统电商靠拢的趋势——抖音小店、抖音盒子、抖音商城。近日更有用户发现,抖音将商城入口放在了首页底部导航栏中,主页与其他传统电商平台别无二异。

这些都离不开作为底层基建的电商产品。对于电商产品经理而言,这些也意味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电商产品经理」更是作为独立的类目存在。

然而,电商也是所有产品形态中最复杂的,具有多模块、多流程、多业务的特点;包括了商品、库存、促销、用户、订单、支付、售后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很多想入行电商产品经理和刚从事电商产品工作的同学,都可能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

缺乏切入角度:面对如此复杂且庞大的电商系统,很多新人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了解。

缺乏全局视野:很多产品经理都只负责单一的模块,不了解链路中其他产品的逻辑,缺乏产品的系统观和全局观。

行业借鉴困难:电商核心的系统逻辑与信息交互都只面向企业内部。去做竞品调研的难度极大,也难以从外部推敲;更难揣摩大厂电商的内部系统逻辑。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也难以解决入行的问题。即使已经入行,由于自身视野局限,也很可能成为职场晋升或跳槽的一大障碍,最终都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

为了帮助 0-3 岁电商产品经理更快地入门与成长,6 月 9 日(周四)晚 8 点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起点课堂特邀前 Thaifintech 产品总监、畅销书《电商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刘志远老师,准备了这次直播公开课。

在本次公开课上,刘志远老师将从电商用户端产品的流量分配体系出发,带大家逐步解构标准电商产品的核心能力框架,助大家快速系统入门电商产品经理。

为什么选择从用户产品出发呢?因为用户产品是我们日常最容易感知到的电商产品。我们都生活在相关商业交易的环境中,几乎所有用户都曾在互联网消费过。对于新人来说,从用户产品切入电商,学习起来也最为容易。

为什么要从流量分配体系切入呢?因为做电商,永远都逃不出一个话题:GMV。而给不同的用户匹配合适的内容,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则是提升 GMV 的一大要点。

又比如,抖音为什么要做独立电商 APP,要向传统电商靠拢呢?

据官方统计,抖音电商 2020 年的 5000 亿 GMV 中,只有 1000 多亿是通过抖音小店完成的,其余 3000 多亿则是由直播间跳转至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

但要知道在互联网生态中,几乎任何一个平台,到成熟阶段都希望所有的流量和 GMV 都留在自身体系内,以换来更多收入。

同时直播和短视频带货,不适合购买决策周期较长的高价值商品,客单价难以突破。同时,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行为路径,复购率也是一大障碍,使得品牌的长期打平和盈利产生了较大困难。

而抖音商城与独立电商 APP 的上线,都可被视为抖音试图弥补内容电商缺陷,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的尝试。

那么一款电商产品,要如何去优化它的购物路径,建立起内外部的流量分配体系呢?而作为完整的电商消费闭环,又涉及到哪些电商必备基础模块呢?作为电商产品新人,又要如何去建立起完整的电商产品知识框架呢?

6 月 9 日(周四)晚 8 点半,资深电商老产品刘志远老师为你一一揭秘!

1、想入行 / 转岗电商产品经理的同学:不满现状,想入行电商产品,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2、0-3 岁的野路子电商产品经理:没人教没人带,缺乏系统方法论,想学习电商产品的行业规范,掌握电商产品能力体系。

畅销书《电商产品经理宝典》作者

刘志远老师有多年电商产品实战经验。专注电商领域,包括电商中台、产品增长、商业模式、跨境出海等方面。

擅长电商增长,曾主导从 0 到 1 増长至百万用户,做过千万月活用户产品。

主导过多类型业务的电商平台产品,包括跨境电商、出海电商、O2O 等多领域电商平台,从商品采购到订单履约售后等各个业务环节都有深入实践。

①认知:如何从线下购物流程理解电商产品?

②流量:标准电商前台产品的流量分配体系

③基础:电商用户产品背后有哪些核心支撑系统?

④方法:如何建立电商产品的系统观和全局观?

1 小时的直播课虽然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可以帮你了解关于电商产品经理工作的一些要点,帮你梳理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让你更好胜任电商产品经理的工作。

  课程还有哪些服务?

对于此次公开课,我们还会设置专属的学习交流社群,在这里你会结识各行各业的转岗同仁和优秀的电商产品经理,在群内进行提问或是参与话题讨论,跟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讲解结束后,还将会留出 10 分钟的互动答疑时间,你可以提前准备问题进行提问,问题越具体越有机会获得老师的专业解答哦。

(3)电商产品入门求职资料包

当晚参加直播的同学,还有机会领取价值  49  元的电商产品经理入门求职资料包。含10+电商产品精选书单、20+电商相关行业报告、14+电商产品参考原型、大厂电商产品经理面试题等资料。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文章内容整理自产品经理大会梁宁现场演讲。笔记侠经公众号“ 唐韧”(ID:RyanTang007)授权发 布,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金木研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到底要为谁负责?
  • 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人生阶段分为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童年的我们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赖大人,所以这个阶段的我们是没有“自我”的,是不具备判断力的。

我们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抚养我们的大人和他们的感受。

而当我们步入青春期的时候,“自我”开始形成,会有叛逆,其实这个说法也挺不好的。

接着当我们步入成年,开始具备自主能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三十而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成年之后的老年阶段,传统社会就会认为老人不应该过多占用社会资源,但这些其实都是农业时代的划分方法。

其实从当前的现状看,完整的人生应该划分为六个时期,其中在青春期和成年之间,还有一个“奥德赛时期”。

奥德赛这个词来源于公元前 800 年的《荷马史诗》,出自一个神话故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当你经历一切完成漂泊,最终找到自己的国,那么你会留下来去经营它、建设它,并且永远不会放弃它。

我们做产品,其实一直都是在经历各种体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感受。

感受是一切行动的内在指引,感受来自于哪呢?感受来自于预期,预期是内心观念和想法与现实是否一致的一种衡量。

所以当我们走出青春期进入生理上的成年期后,我们需要工作、需要成家、需要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这个阶段我们不稳定,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指责。

这,其实就是一种过时的农业时代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定义了很多人的人生模式。

所以现代西方社会学家,才会把奥德赛时期写到完整的人生阶段里。

奥德赛时期指的是后 20 几岁、30 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还在学习和工作之间徘徊,他们推迟工作、推迟结婚、推迟生子,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国”。

其实,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处于自己人生的奥德赛时期。

很多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大概也就是 20 出头,然后开始经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这种漂泊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可能是 10 年,也就到了一个人 30 多岁的年龄阶段。

而有很多公司,对员工的年龄歧视就是 35 岁,所以很多招聘启事中会要求年龄在 35 岁以下。

在这个漂泊的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国”,并且持续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旦找到理想国,就会结束漂泊,就会留下来。

并且持续强化这种能力,然后经营和建设好自己的“国”,这就是稳定的标志。

如果在找到理想国之前,你仍然继续漂泊,在寻找自己的领地,那不管年龄如何,你都一直处于奥德赛时期。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熟悉学校的环境和应对方式,我们知道该如何学习和考试。

一旦离开学校进入职场,离开这个熟悉的战场,我们就会开始一段新的寻找自己的理想国之旅。

在一次新的漂泊旅程里,从一枚小白开始,去学习新的能力,去探索自己的理想国在何处,不断历练、不断尝试,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国并成为国王。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阶段中不断重复的从小白到国王的故事。

那么,在从小白到国王的过程中,有三项能力特别重要,分别是判断能力、增长能力、关系能力。

建设你的评估系统,练习为自己负责

如何理解什么是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就是从表象世界找到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比如你所在的公司,你在为你的工作负责,在为你的老板负责,但反过来,你的上司以及你的公司有没有对你负责呢?

很多人会善意的告诉你,公司是为你负责的。

如果你能扒开表象,从本质上去看问题,你会发现, 公司其实是向股东负责的,股东的利益才是一家公司的最高利益。

从这个真相上来讲,如果你不是公司股东,那你就不是公司最需要负责的人。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是创造东西的人,如果要创造,首先就是不能生活在表象里。因为表象的世界里存在很多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学会判断。

当任何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多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多问一下为什么。

在我们这个观念叠加的时代,很多信息交织在一起,更需要我们具备极强的判断能力。

当下的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也可能处于AI史前时代,再往前推,就是工业时代和农业时代。

中国大部分时间处于农业时代, 然后短暂进入了工业时代, 接着就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了。

农业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守着一块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后世世代代就这么生存下来了。

然后就进入工业时代,工业时代本质上是在解决力量的问题,蒸汽机和机械的发展,让人拥有了肉身外的超强力量。

而信息时代,实际上解决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问题,我们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人,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这都是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AI时代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解决的是我们的脑力延伸问题,是让我们的决策模型进行升级。

一个好医生和一般医生以及好的股票操盘手和一般的股票操盘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而是大脑决策模型不一样,因为他们获取的信息都是一样的。

社会的发展是连续的,我们的人生也是连续的,我们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这些其实都是连续的。

从农业时代开始,我们就是一堆人围绕一块土地,一起劳作、一起生活。因为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有限,我们必须抱团,所以我们天然是集体主义。

本质是力量的问题,因为个体力量太小,离开集体后很难生存,所以个人的感受并不重要,是否被集体接纳才重要,我们必须符合集体的预期。

在有限的资源下,知足很重要。所以那个时代,生活就是将就,稳定就是幸福。

但进入工业时代后,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你发现了么,那个时代的观点,和现在我们做一个好产品的理念都是相反的,我们追求个性、追求极致、追求个人体验,这一切放在中国古代都是不被接纳的,都是羞耻的,因为它们不符合集体的预期。

所以现在很多我们以为的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就像一个婴儿是不可能有羞耻心一样。

所以,为什么你认为领导应该为你负责、公司应该为你负责,那是因为领导给你指令,你依据指令做事。

而这个观念形成于从小我们都接收来自父母的指令,而父母最终为我们负责。

另外比如老师,老师也是给我们发指令的,老师为我们负责。同样的观念,在我们和公司的关系上,公司不为我们负责,公司为股东负责。

所以这就是经过判断后得出的真相,我们要为自己负责。

接着讨论一个话题,如果在上述情况下, 我们是否还应该信任别人?

结论是:我们不应该信任别人,我们应该学习信任自己对别人的评估。

比如说,你觉得自己太胖了,要减肥,但你妈说你一点都不胖,不需要减肥。这个时候,你应该信任你妈吗?

当然,你需要信任你妈,如果你连你妈都不信任,那这个世界你还能信任谁!

但是,在这个场景下,你妈可能基于她的心理逻辑以及她的情感因素,歪曲了对你的评价。

所以,当她给你这个建议的时候,你是不能信任的。

前面有说过,感受是行动的内在指引,你之所以会做出一些行动,是因为感受在指引你。

那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很多内在的观念在影响你,比如很多人觉得漂泊就是不稳定,折腾就是不稳定。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信错人,这些人甚至会给我们带来伤害。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不再信任他人呢?

其实不是,我们应该信任的是我们对别人的评估。

我们之所以会信错人,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评估模型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只需要升级和完善自己的评估模型就可以了。

建设好评估模型和判断能力,练习为自己负责。

设计你的增长系统,打造你的增长飞轮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衡量增长,可以把增长和赚钱用同一个说法。

赚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致富,一种是做出正确的决定。

劳动致富的观念在农业时代就已经存在,没什么好解释的。

而什么叫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这一点,其实我们从小都没有刻意去学习过,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就是听话,就是服从。

教育的目的是把你变成普通人,也就是说,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你才不会对社会做出危害,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而有效的、持续的增长,需要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单看我们个体,可能差异性比较大,但是看那些大公司,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拿京东和阿里举例,这两家以电商起家的公司都是 2014 年在美国上市的,到今年为止五年过去,这两家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京东在 2014 年就是一家物流体验非常好的电商公司,五年过去,京东的增长体现在品类扩充和市场覆盖上,只要时间推移,就可以持续扩充品类,就可以持续覆盖更多的地区和人群。

也就是说,京东建立了一个增长模式,然后在这个增长模式里持续做好管理并增强自身能力,这一直是一种劳动致富的模式。

再看过去五年的阿里,是不是变化已经非常巨大了!

其实 2014 年的阿里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和经济体,但在这些年里,它仍然能像舞龙一样演化出来不同的增长。

这靠的是什么?是劳动致富模式吗,是每年努力种庄稼,然后多收一点,少吃一点,然后明年继续种庄稼吗!

显然不是。靠的是做出正确的决定。

再看美团,2014 年的美团刚刚结束千团大战,那时的日单量才 100 万单。后来和大众点评合并,然后开始尝试进入新的领域。

靠的是做出正确的决定,才有了后来的美团外卖以及各种围绕生活服务的新业务。

如果美团一直在它初期建立的增长模式里以劳动致富模式做增长,那今天美团还是一家小公司。

对于我们个人也是一样,我们努力工作,增强技能,然后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收入有个百分比的涨幅,这始终是处于劳动致富模式下的增长。

还是说,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跳出增长曲线去思考和判断,跳出自己的天花板,然后演化出自己的增长路径,寻求不一样的增长道路。

这是一个值得持续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建设自己的共同体,让同伴增强自己

什么是关系?什么是好关系?把一个组织运营成共同体,才是一种优质的关系。

两个同事每天在一起工作,一对情侣领了结婚证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共同体,这些叫好关系吗?

或者说,那些会说奉承话会送礼的人,就叫做擅长处理关系的人吗?显然不是。

这里有一个关系模型,能用来做一个参考。

关系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理想阶段、冲突阶段、协同创作阶段、整合阶段。

这个模型基本可以适用于工作伙伴、夫妻关系、恋人等不同的关系模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我们都是按照角色来预期对方。

如果遇到一个理想的公司、遇到一个理想的上司、遇到一个理想的对象,这都是我们在做角色化的预期。

由此,我们就会产生角色化的行为方式,比如请客吃饭、送礼、拉近关系都是我们基于角色做出的行为反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段关系是从理想阶段开始,但理想阶段根本不在关系三角模型中,理想关系只是我们的一种假想,我们会基于这种假想去产生一些行为,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进入真正的关系。

真正的关系是从冲突阶段开始的。

很多人都害怕冲突,尤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文化里就崇尚谦让、为人谦逊、相敬如宾,都是避免冲突的。

之所以会害怕和避免冲突,是因为有这个观念,而这个观念是不对的。

总是跳槽、总是漂泊、总是折腾,会被认为不稳定,这种外在的观念会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好像做错了什么,其实没有,这都是观念不对。

年轻的时候漂泊是必须的,在一段关系里冲突也是必须的,如果用农业时代的观念来衡量当今的时代,那是不对的。

为什么会有冲突?是因为理想化预期与实际关系不符。

你会发现现实跟你想象的不一样,这时候冲突就开始了,而冲突的表现形式其实就两个词,一个是指责,一个是内疚。

指责是对方的行为和自己内心的预期不一致,内疚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

当对方指责你时,你会感到难受,你会不舒服,所以你也想让对方难受,所以你也指责对方,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能抛掉理想化角色和预期,和对方真诚相对的时候,冲突如果处理的好,那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关系阶段,就是整合阶段。

如果没有处理好,那就会进入三种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冷漠、超越、分离。

冷漠是什么,冷漠就是节能。

用爱因斯坦的方程式解释,能量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生物有节能的天性,放在今天,说白了就是懒。

一段处于冲突阶段的关系,双方还是有能量去指责和内疚的,而一旦进入冷漠阶段,就是用最低能耗去应对。

夫妻吵架,双方为了不继续冲突,会冷战。

上司总是指责一个员工,员工最后都不说话了,因为他已经进入关系的冷漠状态,上司叫他干什么还是会干,只是没有了热情。

比如说当一段关系进入冲突阶段,有一方会说“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或者“好男不跟女斗”,通过这种超越冲突的话来避开冲突。

实际上,冲突还在,只不过用这种方式把冲突跨越过去了,说不定哪一天还会爆发。

冷漠和超越,至少是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共存和共处。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分离,那就是离婚、离职等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

那如何解决冲突呢?其实只需要做一个替换,就是把和一个人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个词的地方,全部替换为“差距”。

问题的本质就是差距,我们说一个人有问题,对方就会感受到被指责和评判。其实让对方产生这种感觉和内疚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激化冲突。

如果我们一起评估差距,去看看这个差距和预期之间到底还差了什么,然后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一起做点什么去弥补这个差距,把差距缩小一点。

这个过程中,完成人的整合、团队的整合、组织的整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才是亲密和稳定的关系,才是建设共同体。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容忍对方的短板,然后去弥补这种差距。而在理想关系阶段,这是不会暴露的。

所以在《原则》那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和人的疏远,是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隐瞒错误开始的。”

如果能够完成整合,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协同创作阶段。比如一起去冒险、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去创业。

如果组织的关系没有形成共同体,怎么可能进入一种创造阶段,怎么做创新。因为大家都会因为害怕自己犯错或者漏出短板而遭人嫌弃。

如果连开放型的讨论都无法完成,那这个组织就一定不会进入协同创作关系阶段。

很多的家庭或者团队进入一种冷漠状态,大家不发生冲突,也没有创新。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协同创作的组织了,大家不需要一起在这里去面对未来,一起去做没有做过的事情。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是去管理别人感受的人,我们要了解别人的感受,然后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指引,然后引导他们行动。

同样的,我们会去管理自己的人生,我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有感受,而感受的形成来自于观念。

总结一下,其实讲了这么多,主要有三个核心观念:

第一,奥德赛时期,从来就没有不经历漂泊就进入的稳定。

第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学习信任自己对别人的评估,建设自己的评估能力,为自己负责。

第三,冲突才是一段关系真正的开始,进入冲突,才是真正认识一个人的开始。

五、看多中国,别无选择

如今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多中国!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好了,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持续关注的点。 在这种强大的基础设施下,一个创新会很快被放大。

例如,快手上一个 80 后男孩一天带货 1.6 个亿,这不是靠这个男孩有多厉害,而是背后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能力、物流能力、供应链和仓储能力等。

接着是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快速找到 1000 个工程师干活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美国,尤其是中国。

另外就是我们的共同体,如果你移民或者去别的国家做事,别人的接纳程度不会那么高,而只有中国,才是我们一致的共同体。

最后,就是三浪叠加的时代,消费升级、信息化、智能数据驱动,对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正如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写的关于奥德赛的诗句,“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每一层管理者只需学会三招,

就可以胜任,应对日常工作。

部门主管、核心骨干、创始人均可来学习,

揭秘阿里巴巴的管理模式!

老师同群,班主任一对一辅导教学,

【阿里管理三板斧-第8期体验营】

企业咨询 | 企业内训 | 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 | 定制化培训

请在 公众号后台回复 企业深度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竖桌式谈判不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