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灭魏的原因都有哪些?

参合陂,一个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小地名,历史学者至今还在辩论它位于内蒙古还是山西。但这不影响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395年,那里发生了一场大战。同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后燕(慕容部)和北魏(拓跋部)的决战,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场。

作为宗主国的后燕,此战大败,被俘四五万人,这些降兵随后全部被北魏坑杀。

第二年,71岁的后燕皇帝

御驾亲征,实施复仇。魏王拓跋珪闻讯,一度要打包逃亡。

当慕容垂行军至参合陂时,看到了一年前的战场,积骸如山,于是安排祭奠死难将士。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军中悲恸。慕容垂忧愤吐血,一路病情加重,只好回师。途中病逝。

一代战神悲情谢幕。他的一生,都在复仇中度过。他曾带着慕容家族重返巅峰,可终究逃不过部族内讧和人才凋零的宿命。

燕魏争霸,随之落幕。北魏在北方基本已无敌手,统一中国半壁江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参合陂,见证了一个荣耀家族的衰落,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硝烟散去,了无痕迹。

▲辽宁朝阳凤凰山龙翔寺,前燕时期始建的寺庙。

慕容家族的崛起,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在对的时间,出了对的人,做了对的事。

鲜卑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世是东胡人。西汉初期,匈奴出了个天才的

单于,建起庞大的匈奴帝国,击溃了东胡人。东胡由此分为乌桓和鲜卑二部,他们最后的聚居地位于现在的东北地区。

到了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中后期,鲜卑族终于出了个枭雄——

。檀石槐之于鲜卑,就像冒顿之于匈奴,他统一鲜卑各部,建立起北方草原强大的鲜卑大联盟。东汉无力控制,提出封赏与和亲政策,都被檀石槐拒绝:我就是要打。

直至181年,檀石槐死去,鲜卑军事联盟瓦解,东汉的边疆危机才随之解除。

失去英雄的鲜卑人,在争权内斗中自我消耗。待东部鲜卑中的慕容部重新崛起时,他们已经是一副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姿态。

238年,曹魏王朝为了统一北方,派老将司马懿征讨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史载,鲜卑部落大人

率人马参加了此次军事行动,立功后被曹魏封为“率义王”。

四年后,曹魏派毌丘俭征讨高句丽,随同出征的慕容部首领是莫护跋之子

。木延因此被曹魏赐为大都督、左贤王。

,因功被封为鲜卑单于。

[wěi]当政50年。期间适逢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他以修明政事、敬重贤人的姿态,招揽了大批汉族士大夫与中原流民,奠定慕容家族立国的基础。

正是从慕容廆开始,这个部族正式冠“慕容”之姓。为何叫“慕容”?慕容家的子孙后来解释为“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二仪”是指天、地,“三光”是指日、月、星。但这种解释显然是他们汉化后的附会,究其本意,是想告诉世人,慕容鲜卑是流落边远之地的华夏子孙——重返中原的日子不远了。

(今辽宁朝阳)。慕容皝的对手,主要是东北的高句丽和同属鲜卑人的宇文部落。在他统一东北后,他面对的敌人,则是中原地区由羯人建立的后赵政权。

但慕容皝没有等到入主中原的那一天。

[jùn]等到了。慕容儁继位不久,后赵的暴君石虎死了,几个儿子争权夺位,酿成内乱。后赵政权最终落入汉人冉闵手中,冉闵“不合时宜”地推出杀胡令,将所有少数民族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352年,慕容儁派弟弟

担任先锋,以骑兵方阵大败冉闵的精锐步兵,消灭了冉魏政权。原后赵的大部分地区,悉数归于慕容儁麾下。

同年,慕容儁称帝,定都邺城,大燕政权正式诞生。史学家后来习惯称之为

前燕一出生就抵达巅峰状态,在当时的中国版图内,与前秦、东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莫护跋算起,慕容家族经过六代人、近百年的奋斗,终于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政权,成为十六国时期举足轻重的族群和政治势力。

几代人都是人才,开放包容,接受先进文明,主动汉化,这是慕容鲜卑成功的基本因素。史学家指出,慕容鲜卑的建国道路,在异族统治色彩浓厚的十六国早期独树一帜,前燕的官僚系统基本都是汉人,制度建构、机构设立也均以汉魏旧制为主体。正是这种开放的民族认同,使得慕容家族站上了历史的高峰。

▲前燕的疆域,与前秦、东晋三足鼎立。

02. 致命危机:慕容恪之死

前燕的覆灭,是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充斥着猜忌、权斗、内讧等根深蒂固的权力阴暗面。

360年,慕容儁在邺城阅兵,准备进犯东晋,恰在此时病重而死。临终前,他表示要把皇位传给弟弟慕容恪。这或许是慕容儁对这个文武双全的弟弟的一种试探,因为慕容儁的儿子

[wěi]当时仅有10岁,传位于子,恐难控制大局。

慕容恪一生征战,没有败绩,前燕的立国仰赖于他的军功。但他同时是接受汉化的一个典型,道德感极强。当慕容儁表示要传位给他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您如果相信我有安定天下的能力,就不要怀疑我同样有辅佐少主的能力。

在慕容恪的辅政下,慕容暐时代的最初几年,前燕保持了高歌猛进的状态。

有史学家认为,慕容家族甚至一度看到了一统天下的曙光,但随着慕容恪在367年病逝,一切化作泡影。

慕容恪临终前,一再推荐五弟

继承自己的职位。慕容垂原名慕容霸,早年是慕容皝看好的接班人,由此遭到哥哥慕容儁忌恨,即位后将他的名字改为“垂”。这预示着慕容垂在前燕将屡受打压,难有出头之日。

而慕容恪超越权力争斗,从慕容家族荣光延续的高度,向慕容暐力荐慕容垂。可惜,这番举荐,在心胸狭隘的慕容暐和当时掌权的慕容评(慕容皝的弟弟、慕容垂的叔叔)看来,变成了一种潜在威胁。他们非但没有听从慕容恪的建议,反而处处提防慕容垂。

慕容恪死后两年,369年,东晋猛将桓温率军北伐,打得前燕毫无脾气,节节败退。当桓温一路打到

(今河南浚县)时,慕容暐和慕容评已经在谋划着逃回东北故都龙城。

紧急关头,被雪藏的闲人慕容垂请战,说打输了再撤回老家不迟。

慕容垂一方面派人联络前秦苻坚,请外援,另一方面调度人马,截断晋军的粮道,逼得桓温只好撤退。在桓温退兵的过程中,慕容垂率八千骑兵尾随,发动突袭,杀数万晋军。

枋头之战的胜利,解除了前燕危机,但立了首功的慕容垂,却换来更多的猜忌。

慕容评与皇太后可足浑氏密谋除掉慕容垂。慕容恪之子慕容楷等人获悉消息,劝说慕容垂“先发制人”。慕容垂有实力发起夺权,但他不愿看到同族兄弟、叔侄流血相残,而自己成为挑起慕容家族内乱的第一人,因此决定退守东北龙城以自保。

慕容垂的小儿子却站出来告发父亲谋反。

走投无路的慕容垂只好投奔前秦的苻坚,开始了长达15年的寄居生涯。

慕容垂出走的第二年,370年,前燕被前秦灭了国。

这是慕容家族遭遇的第一次致命打击,追根溯源,是慕容恪之死使得前燕失去了强大而正确的辅政力量,从而陷入小人执政模式。由此引发的慕容垂出走事件,使慕容家族几乎丧失了所有的精锐人才,亡国在所难免。

▲金庸小说虚构的慕容复,带了一点点慕容家族复国的影子。

03. 复国与慕容垂之死

接下来的故事,最为经典:一段关于慕容家族复国的历史,让世人看见了这个家族的倔强与生命力。

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大喜过望,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在慕容家族人物中,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这一代兄弟数人最为杰出。整个家族的巅峰,也是在这一代人的脚下抵达的。

跟哥哥慕容恪一样,慕容垂也是战神级别的人物,被当时人誉为

“今之韩(信)、白(起)”

在苻坚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受到信任与重用的慕容垂发挥了重要作用。慕容垂辅佐苻坚前后达15年,在这15年间,说他一直怀抱复兴慕容燕政权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说他从一开始就隐忍做一个间谍则难以解释得通。

准确地说,在苻坚完成北方统一之后,野心膨胀,慕容垂才将他的复国之梦付之实践。

383年,苻坚以举国之兵进攻东晋。很多人对他的冒进做法表示质疑,只有慕容垂等少数人表态支持。

中,苻坚的前秦军惨败于东晋名将谢玄带领的北府兵。这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场关键战役,前秦的统一大业就此葬送,北方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那些被苻坚消灭的北方政权,纷纷打起了“复国”的旗帜。

慕容垂的3万兵力,在淝水之战中全身而退。苻坚大溃败后,前去投奔慕容垂。慕容垂没有杀掉苻坚,而是率兵护送苻坚返回关中。途中,慕容垂以镇抚河北为名,离开苻坚。

在河北,慕容垂才开始复国历程。当时,镇守前燕故都邺城的是苻坚的长子苻丕,苻丕挡不住慕容垂的围城,遂投降东晋,让东晋派人来接收邺城——实际上是以东晋来抗衡慕容垂。

作为东晋北府兵的后起之秀,刘牢之竟然一度打得慕容垂率军北逃。刘牢之乘胜追击,符丕也率军跟着追击,追到

(今河北广宗县),突然遭到慕容垂的反攻。刘牢之措手不及,遭遇人生第一场大败。姜还是老的辣,慕容垂绝非浪得虚名。

(今河北定县),正式复国,国号为燕。史学家为了区分,称之为

此后10年,慕容垂显示了他的实力武功,从东晋手中夺取淮北青、兖、徐诸州,击败高句丽夺回辽东,占据除晋北河套一带北魏政权以外的关东其余地区……恢复了前燕最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慕容垂不愧是那个时代第一流的人才。

在慕容垂实施复国之时,以慕容暐为首的前燕旧王公们也在积极复国。当年,苻坚灭了前燕,但并未对慕容家族实施杀戮,而是将慕容暐等人迁往长安,随行有鲜卑4万余户。在苻坚宽松的族群政策下,这些亡国鲜卑贵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但由于之前的矛盾,慕容暐与慕容垂两大集团并未达成合作,反而越走越远,在淝水之战后出现了一个家族各自复国的诡异局面。

384年,当慕容垂建立后燕之时,慕容暐的儿子慕容泓、慕容冲等在关中建立政权,国号也是燕,史称

。西燕部下的鲜卑人在复国后,渴望东归。在踏上东归之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内讧和残杀,最终由慕容永掌权。由于东边已经出现了慕容垂的后燕政权,西燕的东归之路受阻,只得定都于

慕容永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运之孙,并不是正牌的前燕王室后裔。在他即位为西燕皇帝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大肆诛杀慕容皝一系的子孙。这导致了后燕与西燕之间的战争,从393年起,慕容垂两次出兵讨伐西燕,并于394年擒杀慕容永,全面接管了西燕的领土。而西燕自慕容泓讨伐苻坚算起,仅仅存在了10年。

▲后燕的疆域图,慕容垂实现了慕容氏荣光。

在后燕恢复慕容燕往日荣光的时候,一个新的强敌出现了。

同为鲜卑族,当慕容部建国之时,拓跋部也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国号为代。前燕为前秦所灭之时,代国也被灭。淝水之战后,慕容部和拓跋部同样开启各自的复国运动。这是一对同病相怜的兄弟族群,他们不仅是同族,其首领之间还世代通婚。在后来开创北魏王朝的

开始复国时,实力较弱,曾依附于后燕,以后燕为宗主国。

后燕与北魏的兵戎相见,只是迟早的事。从后世的视角来看,这一次是慕容部与拓跋部争夺前秦之后再次统一中国北方的主导权之战。

慕容垂当仁不让,在西征灭了西燕之后,他发动了针对北魏的北伐。

但慕容垂年纪大了。他的皇太子

柔弱,他想让慕容宝通过一场胜仗树立权威。打北魏,是必胜之战。他派皇太子去了。

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场稳赢的战争,输得一塌糊涂,最终赔上了大燕的国运。

因为慕容垂年迈,给了北魏造谣慕容垂已死、国中秘不发丧的借口。在拓跋珪截断慕容宝军队与后燕都城的信息通道之后,谣言发酵,后燕军队乱了阵脚。在参合陂,后燕军被坑杀数万人。

历史无法重来,否则慕容垂拖着年迈的身躯,也要自己上场,留下一个老将的身影。

慕容垂的一生都在复仇,50多岁向前秦复国,70来岁向北魏复仇。他一个人做了别人整整三代人的事业,这是一个注定悲剧的灵魂人物。

参合陂惨败后,当他真的出兵向北魏复仇时,他面对的拓跋珪,在年龄上是他的孙子辈。一个“20后”去干一个“70后”,他没有输给任何人,只是输给了时间。

凭吊完参合陂被坑杀的后燕将士,慕容垂口吐鲜血,病重回师,途中病逝,终年71岁。

▲河北正定隆兴寺,后燕慕容熙时期始建。

04. 被边缘化的一抹余晖

慕容垂死后,一切颠沛流离的政权重建,只是慕容家族惨淡的余晖而已。

前燕失去慕容恪,后燕失去慕容垂,前后相隔30年,却都是慕容家族最致命的打击。

整个舞台的中央,站着拓跋珪和他的家族,他们将要书写接下来30多年的青史。而时代已经把慕容家族一点一点赶到了边缘。

慕容宝在慕容垂死后继位,拓跋珪趁机发动40万大军大举攻燕,用一年多时间夺取了冀州、并州和幽州大部,取代后燕成为关东最强大的国家。

而慕容宝逃往东北故都龙城。

397年,北魏大军攻克中山,后燕的国土被北魏从中间分为两截:

北边,仅保有东北一隅之地的后燕,很快掀起了一场内乱。慕容宝和他的继承人慕容盛先后被杀。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上位后,以荒淫出名。407年,冯跋发动政变,拥立慕容熙的养子高云为燕王,两年后,冯跋自立为天王,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北燕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部的慕容鲜卑部众,则由慕容皝幼子慕容德率领,于400年在山东青州广固城立国,史称“南燕”。慕容德是慕容恪、慕容垂的弟弟,能力不如哥哥们,但放在那一代人,也是个杰出人物,治国很有一套。405年,慕容德死后,南燕仅余苟延残喘。410年,东晋实权人物刘裕灭了南燕。

严格来说,北燕已不是慕容家族的政权。慕容家族的国史,在南燕灭亡的410年就落幕了。在风起云涌的南北朝时期,慕容家族的狂飙与退场,前后也不过半个多世纪。

▲上图:慕容诸燕疆域对照图;下图:慕容氏世系简图。

而这个颇有故事的家族和族群,或许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实现统一北方的大业。

相反,后起的鲜卑拓跋部走得更远。拓跋珪的长孙拓跋焘继位后,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北魏终于实现了北中国的再次统一,成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胡汉融合的多民族王朝。

后燕灭亡后,慕容鲜卑人大部分进入北魏,命运悲惨。尤其是在北魏前期,由于燕魏的宿怨,慕容鲜卑人遭到残酷镇压,叛乱此起彼伏。很多人为了逃避政治迫害,纷纷改姓,由“慕容”改为

两姓。随着时间推移,大约经过了100年,慕容部与拓跋部的国仇家恨才算彻底消弭。一些慕容鲜卑人恢复了本姓,另一些人却因时间久远再未改回“慕容”之姓。

吊诡的是,由于慕容氏在北魏遭受打压,使得他们难以进入中央,很多人还被贬到边镇。结果,在北魏末年的大乱中,慕容氏终于以武人的面貌趁着六镇起义后的反汉化潮流重新崛起,出现了慕容绍宗(慕容恪后人)等家族,历经东西魏直到隋唐成为高门大族。

然而,这也仅是这个高光族群坠落之后,勉为其难的支撑而已。也许,在某个夕阳西下的时刻,慕容氏会集体惦念不算遥远的参合陂悲剧。

他们曾经站得那么高,摔得那么惨。

他们曾经是历史的主角,匆匆,成了过客。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日]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李济沧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书局,2011年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冯君实:《评慕容垂》,《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李海叶:《拓跋鲜卑与慕容氏的关系及北魏初年的政治变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 《楚乔传》中燕洵是燕北世子,大燕皇帝,虽然在同时期有“四燕”,也就占据东北河北一带的“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四个国家。“四燕”这些都是慕容家的政权,前燕慕容暐亡于前秦苻坚,后燕慕容宝亡于北魏拓跋圭,南燕慕容超亡于南朝刘欲,北燕冯弘亡于北魏拓跋焘。没有一个国家亡于西魏。所以燕洵的“燕北”是个不知所以然的国家。

    《楚乔传》讲的是姑娘楚乔被燕北世子燕洵相救辗转进入西魏门阀宇文家,继而演变出一场三角恩爱情仇的问题。相比与周秦汉唐这些大王朝,这个“燕北”和“西魏”似乎鲜有耳闻,那“燕北”和“西魏”这两个国家是怎么回事?

    魏国和燕国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两个小国家,是“五胡十六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的延续。西魏脱胎于北魏。当时北方唯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前秦兵败淝水,瞬间土崩瓦解。鲜卑族拓跋珪趁势而起,建都平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经过三代帝王不懈努力,终于统一北方,并迁都洛阳。拓跋皇族自诩为轩辕黄帝后代,以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随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魏国后来的皇帝都姓“元”。

    北魏王朝一征后燕、二打南朝、三败胡夏、四破柔然、五克北燕、六降北凉,终于一统北方,正准被一统天下的时候,统一的战车戛然而止。因为朝中出现了两位权臣。那就是北魏的丞相高欢和大将军宇文泰。这两人都是当时枭雄,谁也绊不到谁,最后商量分家。强大的北魏被一分为二,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并迁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这就是东魏。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这就是西魏。

    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政权。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北周的外戚杨坚篡权建立隋朝,一统天下。隋朝的外戚李渊又起兵反隋,建立唐朝。而唐高祖李渊正是西凉李暠的后代。

    以上的几个国家都在北方,也就是北朝。同时期南朝也有“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延续。如影视剧中南梁太子萧策所在的南梁国,实为南朝梁国,这个国家的基本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琅琊榜》中靖王萧景琰的国家。听说《琅琊榜》要拍摄续集,故事的发生地就是这里所说的南梁国。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可以说,从汉末三国,一直到隋统一,这之间几百年,大的局势就是诸侯混战,民不聊生。总体破坏大于建设。

但北魏以后,华夏民族找到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这一条出路,中国最终再次走向统一,并塑造了盛唐的大盛世。这方面可以参考本人文字:《从大同到长安“盛唐自北魏来”的路径复盘》

1.西晋灭亡到隋统一分为两个阶段: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

2.以中原地区为锚点,按顺序叙述,顺带讲述周边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西晋灭亡到隋统一,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一段是东晋和十六国的并立,第二段是南北朝。

南北朝时,主要政权就2-3个,比较容易说清楚,而东晋十六国这么多政权,我们需要找一个“锚点”,围绕这个锚点说事,要不然东一下,西一下,说的乱,听着也乱。

这个“锚点”,就是中原地区。

我们描绘十六国的时候,按照占领中原的先后顺序讲,顺带把周边诸侯讲清。


1.晋王朝分封诸王,诸侯手里有兵有土地,司马氏奇葩的内斗,给了五胡机会

2.五胡大致还处在奴隶制时代,所以部众就像财产,酋长、单于经常能够在被灭国后复国,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个特性,部族是财产,简直就像羊群一样好控制,谁拿着鞭子听谁的

3.因为部族制的原因,鲜卑等族群是在很长时间里是没有常备军的

他们没有常备军,对还处在游牧状态的鲜卑和高车族来说,如果被突然袭击,就可能因为来不及征兵被灭了王庭。北魏就曾趁柔然放牧季节去掳掠人口、牲畜。

4.军阀割据政权对地盘的控制是比较虚浮的,大部分时候只能称为势力范围。因为城头变幻大王旗,少数民族政权在初期往往难以控制广大的地盘,抢一把之后就带兵回老巢的现象经常发生。这就出现了史书上记载的,今年攻陷洛阳,明年又攻陷洛阳;今年占领长安,明年又占领长安

所以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哪个势力控制了哪些范围的土地,只能大致描述

5.当时中原大乱,汉人除了流散到江南讨生活,也到东北、西北躲避战乱,因此鲜卑氏和凉州获得了很多汉人人口和技术。

6.南方和北方一直在拉锯过程中,南北的分界线经常变动。东晋势头最盛时,已经收复了长安、洛阳,可惜由于内部的倾轧,最终功亏一篑。但长期来看,东晋长期控制着淮河以南地区,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南北朝仍然看不出谁有优势。

说到东晋十六国,需要先说一下西晋地图上的一个特别地带:“河套地区”。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地图上可以看到,紫蓝色底色、黄河“几”字型圈起来的上半部,叫“河套地区”。

这片区域的所有部族,大部分地名,后面都会讲到。

河套地区分布着羌、胡、鲜卑等部族。而河套的东边,叫“河东”地区,从上到下可以看到盛乐、平城、雁门、太原、并州、河东几个地名;河套南边,可以看到陇西、秦州、雍州、京兆;河套西边,有西部鲜卑、凉州;河套北边,是鲜卑拓跋氏,再往北才是高车、匈奴等部族。

(说句题外话,河东(山西)这个地方,先后是很多王朝的起兵之地,北魏、李唐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唐亡后,五代时期,河东节度使简直就是造反称帝的专有名词,后唐后晋后汉都从山西起兵占据中原。)

说这么多,是因为“十六国”大部分跟这个地区的部族有关系。

如果说西晋末年到隋统一的280多年,是一个大舞台的话,鲜卑人可以争一争这个舞台的主角。

而中原地区,基本上是在河套南部和东部的广大区域,包括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地,那时候叫“兖州、豫州、冀州、雍州、并州、秦州、徐州”等等。

十六国时期,控制中原的王朝,先后在长安、洛阳、邺等城市设立过都城。


说是十六国,其实有20来个政权割据,逐一来说。

刚才我们看到了河套周边地图,经过东汉和三国的征伐,到西晋时,北部很多少数民族已经迁入内陆生活。当然这些人生活的未必如意,骨子里的血勇还没散去,起事造反的就比较多了。


我们常说东晋十六国,其实在西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十六国时代已经开始了。西晋亡于316年,但是在303年、304年,成汉和刘汉(后改称赵,史称前赵)两个政权就已经造反称帝了,西晋更是直接灭亡在刘渊手里。


“前赵”,是匈奴人刘渊创建的。这个王朝前期追认阿斗刘禅做祖宗,称为汉,后期改国号为赵,延续时间是304年-329年。

匈奴被汉人打怕了,好多人改姓刘。

匈奴趁董卓之乱,入寇中原掳掠,被曹操打服后分成5部。刘渊他爹是左部领导。

后来刘渊继承了家业,趁八王之乱晋国自己内斗的时候起事造反,三番四次进攻洛阳、长安,先后经历12年,俘虏了2个西晋皇帝,终于在316年灭亡了西晋。

这段历史在西晋正史上,被称作“永嘉之乱”。

刘渊起兵的地方,在吕梁离石,然后占据了第一张河套地图上的平阳郡、河东郡地区。后来他们的主要领地在关中,因为河南地区被刘渊手下的叛将石勒占领了。

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八月,匈奴左贤王刘元海反于离石,自号大单于。

刘渊造反后,自称汉王,年号“元熙”,以晋惠帝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

晋永嘉三年(308年),刘渊称帝,310年,刘渊死去。

311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派石勒等人领兵占领洛阳,俘虏晋怀帝。

316年,刘聪占领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了。匈奴人占据了关中地区。

318年,刘聪死后,发生叛乱,刘聪的儿子没有占住皇位。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曜继承了皇位。

319年,刘曜称帝后,老巢山西被石勒占据,他干脆跑到长安建都,把国号改成赵。历史上称为前赵。

直到329年,被石勒杀死。


石勒是羯族人。和刘渊不同的是,石勒没有部族财产继承,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后来被卖给人当奴隶。后来石勒投靠刘渊,成为一方诸侯。

319年,石勒在刘聪死后,势力已经超过了其他大将,但是刘曜因为姓刘,取得了主动,先称帝。还要封石勒为赵王。石勒不开心,自己称帝当了赵皇帝。昏头的刘曜,也把国号改成赵。这就出现了历史上的“两赵并立和相争”。

石勒称帝后,占据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南部将边界拓展到淮河一线,后来灭了前赵后还占据了关中。

333年,石勒死后,儿子石弘文邹邹,第二年就被权臣石虎杀了。石虎是石勒父亲的养子,很多史书上都称他为“季龙”或“石季龙”。石虎杀了皇帝后,自称赵王。直到10多年后才称帝。

349年,石虎称帝,几个月后就去世了。石虎和他的儿子们,残忍嗜杀,骨肉相残,鱼肉百姓,使得后赵内讧严重,起义蜂起。

350年,冉闵占据邺城,杀了后赵皇帝。

351年,后赵宗室石袛在襄国被杀,后赵灭亡。


安定张氏自301年开始当凉州刺史,后来就占据凉州,割据自守。并先后屈服于前赵、后赵。最终被前秦所灭。

前凉张氏始终没有称帝,一直奉东晋为正朔,张家7代凉州牧都积极争取东晋的册封。这个跟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政权很像。


成汉是农民起义建国的政权,前期国号是蜀,338年改国号为汉。石虎还曾经想跟成汉结盟去攻击东晋。结果347年,成汉就被东晋大将桓温收拾掉了。

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冬十月,流人李特反于蜀”,太安元年(302年)五月“太尉、河间王颙遣将衙博击李特于蜀,为特所败。特遂陷梓潼、巴西,害广汉太守张微,自号大将军。”太安二年(303年)三月,李特被杀,四月,“特子雄复据益州”。十一月,“李雄自郫城攻益州刺史罗尚,尚委城而遁,雄尽有成都之地。”

永兴二年(305年)四月,李雄僣即帝位,国号蜀。


冉闵,是汉人,都是苦哈哈在农民起义军里混生活的。后来拜石虎为干爷爷,改叫石闵。

石虎死后,冉闵手握军权,趁机占据邺城,称帝,国号魏。

为恢复汉人统治,冉闵发布“杀胡令”,对胡人持有兵器者,可斩首。军阀战乱、流民起义,又混杂了种族仇杀,中原彻底乱成一锅粥。

这样的命令显然与当时实际情况相悖,中原政权大量军人、将领都是胡人,政府官员也有很多胡人,冉魏内部陷入混乱。后来冉闵还把扶持他起兵的李农灭门。

352年,东部鲜卑的慕容氏攻入中原,冉闵被杀,冉魏灭亡。

在前面河套地区的地图上,我们看到,在“几”字上方,是中部鲜卑,主要是拓跋氏;几字西方,是西部鲜卑;中部鲜卑东边,辽宁一带,是东部鲜卑,主要有段氏、宇文氏、慕容氏。

《十六国春秋别传》里说,鲜卑慕容氏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慕容廆(gui)称为鲜卑慕容氏的王。这时候,慕容部还接受晋朝册封,爵位是“辽东郡公”。

到了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字元真)时,就自称燕王(晋咸康三年,337年)了。

341年,东晋正式册封慕容元真为燕王,《晋书 卷一九零》还有慕容元真的列传。慕容元真打败了东部鲜卑的宇文部、段部和自家慕容氏不服的人,还打败了高句丽,打退了石虎的进攻,守住了辽东基本盘。

348年,慕容皝去世,带领慕容氏占据中原的慕容儁继承了王位。

350年,慕容儁趁后赵内乱,进兵中原,到352年攻占中原,建国称帝。都城在邺城。

360年,慕容儁去世,慕容暐继位,直到370年,燕国被前秦所灭。

苻坚没有对慕容家赶尽杀绝,后来慕容氏趁苻坚战败,建立了西燕、后燕、南燕

后燕(384-407年)慕容垂

384年,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趁苻坚在淝水战败,起事建立“后燕”,后燕也占据了中原地区。后来后燕跟鲜卑拓跋氏争霸中原失败,到407年,汉族势力冯氏发动政变,扶持傀儡,建立北燕,后燕灭亡。

436年,冯氏被北魏扫平,仍然做了北魏高官。冯氏的一位女子嫁给北魏的第五位皇帝拓跋濬,就是赫赫有名、发起汉化改革的冯太后。

西燕(384-394年)慕容泓

慕容暐的兄弟慕容泓在山西长子起事,占据长安建立了西燕政权,存在了10年。后来被慕容垂兼并。

南燕(398-410年)慕容德

397年,后燕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争霸中原失败,被打散。中原被北魏夺取,山东地区成了后燕的飞地。

398年,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德乘机在山东地区建立了南燕政权。后来被东晋刘裕所灭。刘裕后来创建了南朝宋。

鲜卑慕容氏屡败屡战,执着于建国,他家的故事被金庸写进了武侠小说。

苻坚家是西戎的酋长,后来内附中原,先后投靠过石虎和东晋。苻坚的爷爷自称秦王。

在石虎死后,后赵奔溃,351年,苻坚的叔叔苻健乘机占据关中,352年占据长安,建立前秦。

后来,苻坚通过政变当上了前秦皇帝,开始了统一北方的进程。前面提到的张家前凉、慕容氏前燕,统统被苻坚打服,进入前秦的势力范围。包括后来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也都加入了类似部落联盟的前秦帝国。

376年,苻坚打服了鲜卑拓跋氏的代国,统一了北方。像对待鲜卑慕容氏一样,苻坚没有对鲜卑拓跋氏赶尽杀绝,他们仍然保留着部族武装。

因为统一时间实在太短,各个部族和汉族武装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在苻坚出了问题之后,表面统一的北方马上再次分崩离析。

苻坚南下之前,他的臣子劝他说: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太子独与弱卒留守京师,臣惧变生肘腋。”

后来就发生了淝水之战,前秦崩盘。

后来,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羌族的姚氏趁机占据关中,建立后秦。

东晋则趁机收复了中原的大量土地,边界从淮河一线向北推进到徐州一线。

姚氏,羌也,居南安赤亭。姚氏先后归顺前赵刘曜、后赵石虎,后赵灭亡后,姚氏接受了晋国的册封。东晋殷浩北伐时,跟姚氏关系没处理好,姚襄临阵反戈,叛了东晋。四处不讨好之后,姚氏被苻坚击败,姚苌降了苻坚。

朝臣皆以为不可,独姚苌与冠军垂力劝之行,遂以苌为龙骧将军,督梁、益诸军,谓之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

结果一语成谶。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384年,慕容泓起事,姚苌跟着慕容泓造了反。不久,姚苌就自立为秦王,杀死了苻坚和苻坚的老婆孩子。

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姚苌临死前,把有威胁的大将都杀了。姚苌的儿子姚兴即位,大兴佛教。姚兴死后,东晋趁姚氏皇帝幼小,北伐攻破长安,灭亡后秦。

后秦前期占据了整个河套地区和关中、宁夏大部。后来鲜卑拓跋氏兴起,占领了中原地区大部分土地,把后秦压缩到关中、河南。在北魏和东晋的双重挤压下,后秦灭亡。这个时段,是东晋北伐最接近成功的时机。可惜桓温、刘裕的内乱,给了鲜卑拓跋氏统一中原的机会。

乘乱而起的鲜卑乞伏氏西秦(385-431年)

西秦是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苻坚败亡后趁乱而起的,385年在陇西称大单于。过了5年,就被姚氏的后秦给灭了。但是他们这些部族,依然持有部族武装,到409年,再次建国,攻占了南凉的土地,称秦王,直到被占据河套的夏国所灭。为了跟前秦、后秦区别,历史上把鲜卑这支秦国称作西秦。

苻坚败亡后,草头王一个接一个。

前秦崩溃,氐族势力占据西域和河西走廊,建立了后凉政权,后来被后秦攻灭。

382年,苻坚派吕光经营西域,结果等吕光扫平西域,苻坚败亡了。吕光就干脆自立,他先是自称凉州牧,后来干脆自立年号。但是甘肃境内,前凉张氏的势力还在,他带领的军队是苻坚派给他攻略西域的,也不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很多人对他不服,一直叛乱不断。

396年,吕光自号天王,以大凉为国号。

吕光死后,最终得到王位的吕隆,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后秦看到机会,打败了后凉,吕氏没有能力与南凉、北凉争战,干脆带着百官到长安去投了后秦。

397年,吕光派弟弟吕延带兵攻打西秦,结果吕延轻敌被杀。吕光怪罪吕延的部将沮渠氏,杀了沮渠氏两个首领。沮渠氏干脆起兵自立,建立了北凉。一开始他们还推了一个叫段业的出来当凉王,后来沮渠氏自立为凉王,不断对外用兵,421年灭掉西凉,统一了凉州。后来直到439年,北凉被北魏攻灭。北魏争霸中原成功后,积极统一北方,北凉因为跟北魏的姻亲关系处理不当,被北魏抓住了借口,乘机扫平。

397年,在沮渠氏南边的西部鲜卑拓跋氏(还记得第一张地图里,河套西边的西部鲜卑吗?),也自立建国,他们也自称凉王。史称南凉。南凉自诞生就在西秦虎口下,土地贫瘠,粮食部族,414年带兵出去打粮时,被西秦偷袭攻灭。

吕氏对西域失去控制,400年,敦煌当地大族,李广的后裔李暠 自称凉公,自立政权。李氏作为汉族政权,自立之初,还联络东晋,奉表称臣。最终在和沮渠氏的互相争战中,失利被灭国。

后来李唐立国后,认了李暠这一支李氏当祖宗。

赫连氏是匈奴族,原姓刘。早期,匈奴这一支加入了鲜卑拓跋氏的部族联盟,后来拓跋氏的代国被苻坚攻灭,黄河以西的部族被苻坚分给了赫连勃勃他爹刘卫辰。可惜鲜卑拓跋氏出了猛人拓跋珪,刘卫辰最终被拓跋氏杀死,尸体丢到河里喂了鱼。

刘卫辰死后,赫连勃勃投奔姚兴,获得了2万多部族,在朔方、五原立足。

赫连氏发挥两面三刀的祖传习性,在407年自立,自称天王,国号夏。

417年,东晋攻灭后秦后,赫连勃勃出兵争夺长安,打败了东晋,占据关中。

赫连氏和前面的石虎、姚氏、吕氏,是这一时期出了名的残暴冷血君主,常以杀人、伤人取乐。

赫连勃勃死后,鲜卑拓跋氏的第二个猛人拓跋焘,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最后进程。426年,北魏夺取了长安。赫连氏只能向西发展,在路上顺便灭了西秦。但是北魏优势太大,他们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431年,夏国灭亡。

鲜卑氏是一个包含匈奴、高车等族群的部落联盟,从来不是单一血统的民族。

为了获得人口,他们不介意联姻、掳掠、联盟。

后来鲜卑分裂成三部,围绕着黄河、长城一线,在宁夏 蒙古 东北地区生活。

386年开始,鲜卑拓跋氏先后出了几个能人猛人。

先是拓跋珪,趁苻坚的前秦崩溃,在北方建国,然后迁都平城(现在的大同),收纳汉族势力,整合力量,争霸中原。

然后在拓跋焘时期,北魏彻底统一了北方。

经过石虎、赫连勃勃等残忍的统治者的残杀,和冉闵盲目的杀胡令挑起的种族冲突,北方胡汉一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鲜卑拓跋氏,因为一向是部落联盟,以前就吸纳匈奴等族群,比较容易接受汉人的加入,这也成为他们统一北方的重要支撑因素。

到北燕冯氏的一位女子进入北魏王室,当上了太后和太皇太后,她推动了北魏的汉化改革。这个改革,当然不单纯是不许说胡语,不许穿胡族衣服。还包括接受中原的文官制度,把部族制的军队组织形式改成了常备军。改革土地制度,建立了后来唐朝土地制度的雏形,使得人口和粮食得到了制度化的保障。

迅猛的汉化改革,刺激了保守的胡人贵族,出现了历史学上说的“历史的反动”,北魏分裂了。

534年,北魏孝武帝不堪忍受权臣高氏的控制和羞辱,逃出邺城,投奔宇文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后来,高氏子弟高洋篡夺了东魏的政权,改国号魏齐。

宇文泰的儿子逼迫西魏皇帝禅让,建立了北周。

宇文泰团结了一批出将入相的汉族和胡族将领,通过联姻等方式建立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最终产生了统一全国的隋帝国。

北齐虽然占领了中原最繁华的区域,但是高家子孙实在太败家,让北周逆袭成功,被北周灭掉。

北周外戚杨坚逼迫宇文氏禅让,建立了隋帝国,最终统一全国。

在中原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早在307年,司马睿就听从王导的建议,移镇建康。311年,司马睿已经在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只是北边还有皇帝,他没有直接称帝。一直到317年,西晋被刘氏灭亡,司马睿才正式称帝。

王导对司马睿称帝起到了决定性的决策支撑作用,因此,东晋长期存在“王与马 共天下”的说法,王家不仅有在朝做官的,还有在外领兵的类似藩镇。

司马氏在东晋,长期受权臣摆布,而这帮大臣,已经习惯了声色犬马,没有雄心光复河山。

纵观东晋的历史,就是权臣当道,谋反当下酒菜的历史。

王氏和桓温、桓玄,几次兵变,屡屡攻入建康,皇帝就像擦屁股纸,用完就扔。

“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这么一直耗着,到420年,刘裕实在忍不下去了,直接废了晋帝,自己做了皇帝。

刘裕代晋后,仍然没有解决藩镇和军阀问题。各个军阀乘机而起,短短100多年,南方就经历了4个朝代。这几个王朝中,刘裕开拓的土地最大,刘宋的疆域达到了南朝最顶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国灭亡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