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品牌设计的好嘛?

27日下午,原本只能容纳120人的时尚回廊挤满了近150人,这是一个关于“吃和空间设计”的话题。由设计新媒体Hi设计联合751D·Park联合主办的一场食物与空间营造的对话《未来食空制造》...

  27日下午,原本只能容纳120人的时尚回廊挤满了近150人,这是一个关于“吃和空间设计”的话题。由设计新媒体Hi设计联合751D·Park联合主办的一场食物与空间营造的对话《未来食空制造》正在这里进行,同时这也是751国际设计节的首场论坛。8位时尚餐饮领域的KOL展开了对未来食空的不同解读与思考。他们是茶饮界的星巴克、是将梦境变为现实的梦幻餐厅、是自带传播属性的下午茶空间、是美食版的草莓音乐节、是新消费背景下的空间设计师、是运营社群的烧烤店、是饭可以不吃,照片一定要拍的吃饭公司、是排队7小时也要喝的茶饮品牌。

  ▼刘芳:原研哉设计的茶饮店和它的商业逻辑

▲刘芳 Helen/北京煮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煮葉的所在,就是承载过去、未来和想象空间的东方人的场所。其实茶跟咖啡从一开始是一样的,开始我就有一个想法,我要用设备标准茶,用设备来量化茶,用设备锁定茶的风味。就像原研哉先生提到的,我们的目的是变成连锁品牌,所以我们希望它快速、标准、可以流传和复制。在煮葉设计当中我们用了很有趣的概念叫做“间”,这是平面和空间设计的内核,也是倡导的茶文化的核心词。产品设计上我们涵盖了年轻客群,有品质客群,也涵盖了男性客群,让煮葉可以有更多的人进来以及延续。

  ▼王晓申:meeting someone是承载着美食的情感博物馆

  说到设计,现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设计的便捷、美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被设计改造着、影响着、改变着。在我看来meeting someone是承载着美食的情感博物馆,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客人都可以和这个空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快乐、或悲伤、或美好、或遗憾的,在这里找到属于他自己的情感,其次它才是一家餐厅。我觉得未来餐饮的空间会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让快的越快,慢的越慢。不管科技再怎么样的发展,它都不能取代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人和人面对面不是言语肢体上的交流,更多的是气场与情感上的交流。

  ▼小北:北京最偏的网红茶馆如何自传播的?

▲小北/茶生活品牌器生茶时创始人

  我是一砖一瓦垒起了器生茶时这家店,所以我在开这家店的时候就明白,梦想的开端不是店开起来了,是你能活下去,是你不再往里面投入钱能让它形成自盈利,是有客人来,是有客人喜欢你的茶,是可以不靠投资爸爸就能活下去。每个没有失败的梦想背后,一定有一些可复制的方法论,我总结的方法论是一、产品不好的话,营销做的越好就死的越快。二、酒香也怕巷子深。 三、预期管理,人潮汹涌只是表面,要提高多次到店率。 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这个茶馆是我做娱乐营销每一个加班的日夜攒来的,我深知每个梦想来之不易,我希望每个梦想都有续航的能力,千万不要死在半路上。

  ▼吕旭萍:年轻人都在吃什么?

  很多人夸我们品牌的名字起的很好,很好记,也有很多想象的空间,我觉得任何一个品牌的名字起好了可能也是成功了一半。我们没有实体空间,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跟超过600家的新餐饮的品牌有过合作,这两年我们在全国发现了太多的有趣的餐饮品牌,食品类的也好,线下餐饮空间也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持续不断的挖掘他们,通过线上的媒体、线下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们,更多的吃货们,让他们能够知道,能够过来体验,我们希望我们是买手的角色、挖掘机的角色,持续不断的关注国内非常新锐的餐饮品牌,通过我们的力量可以去分享、去传播,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跟体验他们。

  ▼刘超:新消费背景下的餐饮空间设计

▲刘超/inDeco艺格工装设计总监

  设计师就是如何在完成甲方的意愿和兼具设计师的意愿之下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个人认为餐厅是设计产品的味道,设计师是设计空间的味道。归根到底来说,我们设计师、餐馆、空间都是服务于人这个主体,空间不仅仅只有装饰,其实更多的是设计,他们对于设计的理解更多的是如何装饰,如何把空间丰富,但是设计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且是优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最终希望的是,能够通过设计平衡食味、视味与人之间的平衡关系,回归味道这一个关系的体验在餐饮当中的重要性。

  ▼易梦丹:餐饮品牌如何利用社群赚足人气

▲易梦丹/腰约联合创始人&CMO

  一个好的社群和一批精准的粉丝对于餐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社群运营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信奉的是一定做有情感的沟通交流。我们的定位就是,餐饮场景和社群活动的结合。社群运营如何开展我们探讨出了三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联合成熟的社群;第二个是自建腰约的社群;第三个模式是我们横向是打通了各个社群的壁垒。我们腰约的社群O2O就是用餐饮的场景来串联人们的感情,用社群活动打造一家有思想的腰子店。

  ▼王皓晨:我们希望山寨店仿起来难度大一点

▲王皓晨/春丽吃饭公司主理人

  很多人问我“春丽”怎么来的,我们当时没有一个主题,我跟我的合作人在喝酒的时候一人说了一个比较俗的名字,喝多以后定下来春丽这个名字。这一年的经历最不同的就是我在短短的几个个月时间内,认识了好多女孩、好多年轻的朋友。山寨店风波之后,我们开了一家好玩的咖啡店。在这一整年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机构邀请去做活动,我们做了春丽咖啡公司未完工、春丽睡觉公司、春丽影院。马上我们的第三家店也要开了,这家店希望能把饭真的做好吃了,第二是我们把装修的方案升级了,希望山寨店仿起来难度稍微大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不如大家专业,我们也不是一个正儿八经做餐饮的,但是我们希望把每件事情做好,接下来也希望能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出现。

  ▼黎德宣:很多人说喜茶比较像一家设计公司

▲黎德宣 Edward Lay/喜茶品牌合作负责人

  最早喜茶的热度其实是靠产品本身有这样的一个传播的效果。加上很多朋友说喜茶比较像一家互联网设计公司,不像传统的餐饮行业。我们品牌本身是希望颠覆于传统,给大家一些新的体验感。所以我们在做一些品牌活动跟品牌战略规划的时候,希望是与众不同的。这次活动的主题“食空制造”,从食物到空间的对话。当时听到这个主题就非常兴奋,觉得这跟我们品牌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把空间场景化,把食物本身的口感、口味传达给我们的用户跟消费者,所以接到这个题目,我们很希望一直朝这个目标迈进,因为喜茶没有完成式,只有进行式,我们很多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一些新体验。

  论坛特设了对话环节,由特邀嘉宾赢商网华北区总经理卫芃与8位分享嘉宾共同参与了关于未来食空的讨论。作为商业地产领域资深的媒体,卫芃表示餐饮品牌对于购物中心来讲是客流引擎,其空间率是比较低,但带来很多的客流,所以餐饮会带动商场客流的营销,反过来辅佐别的业态,所以对于餐饮品牌的需求是不断的在延展,不断的需求越来越深,但对餐饮品牌的要求是更新的品牌,更能够带来自己核心客群的品牌。

▲赢商网华北区总经理卫芃

  腰约创始人,江湖人称腰子哥的田增润也如约来到现场,对于在地产金融领域做了15年的他表示,他喜欢自己烧烤,后来就想摆脱原来的生活轨迹换种方式生活于是有了腰约。在讲到未来餐饮的趋势时,他说:“未来空间的共享和融合可能会是一种趋势,在租金越来越贵,空间的共享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95年的王皓晨依然保持它特有的随性和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对于未来吃饭的场景,他觉得可以是各种风格类型都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包容性的场景。

  营销界大咖小北在给大家上完干货满满的一课后也提到了一个一直被关注的社会话题——环保,她说:“我觉得餐饮界作为垃圾制造的大行业,我觉得未来10年肯定会改变,未来百年人类是什么样子,就看中国的这批餐饮业的人改变成到什么样子。”

  而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上,刘超觉得未来餐饮的空间会是两个极端的发展,一个是集合发展,另一个是极其细分,比如艺人餐厅、无声餐厅等等一些有关人的关怀方面的餐厅。

  煮葉创始人刘芳也表示未来,发展是无限的想象力和空间,会有更好玩儿、更有趣、甚至更少花钱的餐饮品牌出来。她认为未来喝茶的人可能会比吃饭的人还要多一些,现场的三个茶饮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它的故事和逻辑,也有他们的客群,所以中国的茶空间会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多元化,早晚有一天会超过咖啡的受众。

  在获得美团4亿融资后,喜茶也表示希望把茶文化的理念做到更大更国际化,同时把它做成生活饮品,让大家唾手可得。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中国品牌计划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响应国家对品牌推动政策的号角,掀起了中国设计品牌建设的热潮。活动自启动至今受到设计大咖、知名装企、全国设计师的广泛支持及参与。截止到发稿之日,PAL Design Group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梁景华;J&A杰恩设计董事长 姜峰;香港RWD创始人 黄志达、湾大易国际创始人 邱春瑞;深圳广田设计院院长 孙乐刚;浙江亚厦第五设计院院长 单鸿斌;弘高设计董事长何宁;深圳晶宫设计院院长 陈观宇;深圳华辉总设计师 刘革胜;香港澳华医院设计董事长 郭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团队等众多行业大咖、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以及全国设计青年才俊都积极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来,给予本届品牌活动极大的参与热情及响应支持!  

  本届中国设计品牌活动得到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院长、奥运品牌学者、国家品牌评价标准评审专家杨曦沦老师 ;台湾著名导演、品牌战略专家、宫讲堂创始人宫家麟老师;中国高铁品牌定位设计、陈与陈定位设计董事长兼艺术总监陈国进先生;顺知定位咨询创始人潘轲先生等品牌大咖的大力支持及参与。现阶段个人及企业申报已达到一定数量,中国设计品牌推荐组委会将组织品牌与设计行业专家将于11月30日进行第一轮评审。  

  近年来,设计行业各种形式的大赛活动层出不穷,其目的都是为了打造个人或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中国设计品牌计划活动正是打破国内一贯的传统赛制,以品牌为焦点结合设计行业痛点,结合国家品牌评价标准,互联网数据、业主反馈、专家意见“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审,助力设计师、设计机构树立和提升个人品牌、企业品牌意识,增强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  

  设计是生产力,品牌是提升生产力的有力武器,设计品牌化会使个人和企业的传播、信誉、影响力优势更加明显,好的设计公司要成为具备品牌影响力的的设计公司,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就需要高效的品牌运营系统和组织。什么是系统的品牌营销?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是什么?成功的品牌营销案例如何嫁接到设计行业?等一系列设计行业关心的问题活动主办方将在本次品牌推荐活动的论坛环节中邀请国内、外知名品牌战略专家重点为大家解读。

  针对企业竞争的情况,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将死在明天晚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而那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企业都是拥有自己强大品牌优势的,品牌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设计品牌计划推荐活动暨中国建筑装饰品牌发展大会将与您共商设计品牌未来发展大计。致力于中国设计品牌建设与推动,助力“中国设计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当线上新品牌如火如荼时,在中高消费的时尚服饰品类,线下依然是主流市场。

但基于传统渠道和经营方式,肯定会江河日下,如何开发新的消费体验场景,高效联动线上势能,是今天细分品类新零售要重点破解的问题。

LOOKNOW是这块的先行者,从数字化选品,不同维度的线下场景布局,到0市场投放下的到店流量红利获取,它过去两年诸多的创新探索,其实很值得品牌连锁借鉴。

近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浪潮新消费联合主办的“新品牌线下发展峰会”上,LOOKNOW创始人严明就新的商圈消费场景、线上到线下的转变,以及集合店业态提供的核心解决方案,做了系统深入的分享。

今天没有人会忽略渠道创新的价值,而严明的很多思考,和LOOKNOW的诸多探索,给我们提供了零售的另一种未来。

LOOKNOW是聚焦全球设计师品牌的集合空间新业态,我认为这种业态会成为服饰零售领域一个很重要的未来。

这是我们在武康路的旗舰店,在全球设计师品牌领域,我们正和大约300家全球设计师品牌进行深度合作,我们是很多品牌在中国最大或是前三的官方渠道。

LOOKNOW的线下布局场景,一直坚持只做核心商圈和时尚地标,到今年底,我们会覆盖北上深杭等7个超一线城市,目前有4种业态布局:

第一种是大家非常了解的顶级重奢商场,今年我们会进入北京国贸和南京德基,开设500平米以上的大店;

第二种是一线城市非常活跃、属于年轻消费人群的城市地标商业体,比如上海的新天地、深圳万象天地、武汉天地等;

第三种是核心商圈较为新兴的商业体,比如成都春熙路太古里商圈的晶融汇;

最后一种在街道街区,去年开始国内的街区商业越来越有意思,我们自己非常关注。后疫情时代,对于上海、成都等这些具有街区氛围的城市用户,核心街道的场景有不可替代的体验性,比如全国都非常著名的安福路和武康路。

武康路286号是LOOKNOW的第一家城市旗舰店,今年8月28日,武汉天地的城市旗舰店即将开业,对一栋百年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再设计,非常漂亮,相当于一次小型城市更新。

深圳万象天地旗舰店,是我们在深圳最具有活力的核心地标商圈,做的街区式旗舰店。

在人流如织的街区,以完整的品牌形象直接面向高品质消费用户,形成好的对话和体验,是LOOKNOW非常在乎的。我们今年开了多家基于线下商业体的门店,都是在城市活力街道或者商业主街。

我们2016年开始做时尚内容电商,2019年开始进入线下。

其实原来的名字是更中性的LOOK,准备进入线下的时候,我们思考线下的场景应该与用户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希望强调社交媒体时代的即时性和当代感,于是把品牌升级成LOOKNOW。

在我看来LOOK有三层含义:一个是大家很熟悉的“看”;第二个是“寻找”,一种发现;第三个是风格、造型,比如说这身“LOOK”搭配得很好看。

这个单词非常简单,但恰恰孕育了时尚领域里的三个境界、三个层级。通过大量地观察看到,不断发现的过程,最后树立形成自己的风格、造型,这正好与我们想做的业态非常吻合。

“NOW”也是我们很关注的点:即时性和当下性。时代变化得太快了,社交平台催生了时尚潮流的快速代际更迭。

2019年,LOOKNOW进入线下零售,当时集合店远没现在火爆,当时我们就坚信,服饰品牌集合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更新,甚至是革命。

一个千亿的新市场状态下,整个市场的四端都在巨大的变革中,用户、品牌是两端,中间连接的是线上和线下渠道。

1、用户端:“与人不同”和“网红打卡”

用户端,两种心态同时存在于Z世代消费者心中。用户一方面要彰显个性,寻找不同,希望我的选择是小众的。另一方面又想网红打卡,追随一些KOL或别人在做的事情。

首先,Z世代的个性和需求不用讲了,其次,疫情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原来很多小众需求通过出国消费来实现,现在因疫情出现大量留在了国内,很多我们的用户都是原来的出国重度消费者,这些需求现在都留在国内,产生了新的需求机会。

另一方面,非常多的年轻用户,留学用户回到了国内。这些人代表的是一种相对较新和更细化的消费方式,比如他们不可能接受跑到一个商超的二三楼百货柜台购买女装。

他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是非常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是自己社交圈的KOC乃至KOL。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向外进行传播,为原来的交际圈带去新的消费观念,带来新市场的破圈。

这轮疫情对中国的设计师品牌也是一大利好。疫情前,我们75%是海外品牌,现在是50%的比例,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品质在大幅提升,民族自信和民族觉醒也产生了非常多的用户自信,掀起国潮热。

另外,我们发现,更年轻的用户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原来的国界鄙视链在消解。

以前卖东西,需要在品牌后面加一个缩写,比如FR是代表法国。现在很多用户根本不会问这是哪里的品牌,不会因为是法国的品牌就更开心一些,以一种无差别心的状态来看待,现在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品牌来自东南亚或者东欧小国。对品牌的传统秩序,已经慢慢在年轻消费者用户中消除了。

第三点是用户越来越愿意为好的东西买单,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中。

不像70、80后,Z世代有更强的付费意识、更开放的消费秩序感:只要觉得好,又在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的范畴内,我就愿意买单。他们从小较多地接触设计环境,容易崇拜更好的设计产品。

2、供给侧:人钱物,高度充沛

品牌端,现在是一个超级好的时代,人财物都能够高度充沛、高度供给。一个品牌需要的是什么?

首先,主理人对于服装行业非常重要,主理人可能是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小团队,十几年前,从圣马丁、帕森斯、伦敦艺术学院等全球最顶级的设计院校,一届只有几个中国人毕业。

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位中国学生从全球最顶尖的四五个学校毕业,可能是学设计、管理的、或是学市场,更不用说还有非常多从意大利、北欧等各种全球出色院校毕业的设计师。

一种现象是:中国暴发性地出现与全球接轨的设计化人才和商业化人才。

其次,中国有全球范围内最领先的服装供应链,同时现在也是资本向新消费品牌快速流动的时代,要做一个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新品牌,比原来更容易,美妆等行业也是这样。

3、渠道端:从未有过如此开放普惠的通路体系

当前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都呈现出了开放、普惠的特征,社交媒体可以让新品牌一夜爆红,快速制造所谓的“爆款”。

一些很好的设计师品牌,单价要卖四五千,但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卖到几千一万件,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线上的社交平台和电商设施可以快速建立起小红书、抖音帐号,并通过天猫、抖音小店或者微信小程序店铺的形式做直接承接,这些网络基础设施是普惠式,每个品牌都能享受到。

中国目前6000家左右的城市商业地产,每年正常增加六七百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同时整个存量市场也正在快速改造。

女装是商业地产最大的零售品类。大量的商超、商业地产、百货中呈现的女装品牌内容,在今天可能与五年、八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部分会有一个巨大的结构性升级改造,预计未来3年会被替换至少50%。

一个商超有8-10万方,可租赁面积5-6万方,如果女装楼层换掉50%,两个楼层可能会有30-40个位置被开放出来,所以结构性改造的市场体量非常大。

新品牌层出不穷出现,商业地产又高度希望拥抱新品牌,那为什么在新业态的进驻上,女装零售明显呈现出比餐饮企业到来得更迟缓呢?因为中间是有很明显的错位空间。

第一,新品牌的基因是线上基因,如果一个人今天要做一个新品牌,他一定会先想小红书怎么做,要不要开天猫店,今天几乎没有新品牌会想着先铺一百家线下门店。

新品牌从管理能力、商品组合、前期快速规模起量等角度,都不是基于线下的,线上可能一个爆款一年能卖两三千万,几个服装爆款就可以在天猫上打爆。

但线下商品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每一季能不能出两百个SKU?每一个月能否快速上新,这是支撑整个线下商品的逻辑。

很多新品牌,他们聚焦线上,因为可以快速地做到两、三个亿体量,服装品牌要通过线下渠道快速做到几个亿,非常少见。

第二,商业地产的真实市场数据非常匮乏,可能面前同时有几千个线上品牌,但什么品牌真正有能力在线下商业渠道很好的存活和发展,这个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今天的商业地产主流,与欧美主流的百货不一样,中国是房东模式,核心是招租能力,没有办法真正地赋能品牌的零售销售。

因此,商业地产、品牌和用户三端,都高度需要集合店。集合店的价值是什么?集合店是用户线上决策和线下体验消费不匹配的核心解决方案。

用户线上被种草,一定会想在线下买衣服,换上一件好看的衣服,走出试衣间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状态,这种体验感是无法被取代的。

现在对于好的品牌,是”人找货“,但多少新品牌有能力在未来两三年真正跑赢商业地产闭环,自己在线下独立存活?这中间其实就是集合店的机会。

设计师品牌集合店,本身在经历一个商业进化,LOOKNOW之前,我没有看到除了香港IT集团以外的服饰类集合店,大规模地进入商业地产。

传统的集合店,确实有很多制约,一是太过依赖买手的思维局限,很难有真正的用户视角,同时库存也是所有服装相关企业难题。

但LOOKNOW完全不同。集合店的核心用户价值,是提供足够的丰富度和个性化选择,这两个优势依然存在。

我们的核心壁垒,第一是我们的数据能力,因为我们做了3年电商,进入线下非常坚持数据选品的逻辑。我们的买手会与商品数据部门合作,数据起到80%的决策作用,买手决定剩下的20%。

这样的商品运营机制,配合和上游品牌逐渐提升的快速供应链能力,决定了我们在做快速的货品和资金周转。

其次,LOOKNOW城市旗舰店,都在核心地标,每一家都是点评和小红书的绝对网红店,有超大的线下流量,还有社交内容红利带来的额外用户。

同时我们是线上线下全渠道,意味着单位用户的生命周期贡献更高。

第三是,我们覆盖中国7个一线城市,全部直营,有很强的跨区域零售运营能力,又有全国连锁的品牌势能。

第四是有很强的上游品牌资源,过去5、6年,我们与全球最优秀的设计师品牌,建立起了基于线上下全渠道很强的绑定关系。

第五是LOOKNOW能打造很强的创意设计空间。我们的选址逻辑:首先是坚持核心商圈,其实是面向街道,必须要有独立外立面,必须有有自己的独立入口。

最后讲一下我们是如何成为网红店的,周末,LOOKNOW武康路店肯定会排队,几乎很少有买手店有排队,因为我们除了武康路非常巨大的人流,还有50%的社交流量来自于小红书带来的用户,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

在小红书,有几千个LOOKNOW相关帖子都是基于用户打卡。我们单店同时陈列1000个新款商品,给用户非常海量的个性化选择,每个月稳定销售额400万。

这也是我们城市旗舰店的标准模型,今年底LOOKNOW会开出8家这样的城市旗舰店。

注:文/严明,文章来源:浪潮新消费(公众号ID:lcxinxiaofei),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牌设计前景如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