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有塑像吗

一般认为《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张爱玲的艺术功力。《倾城之恋》,根据各种名义的调查─我在大学里做的调查,张爱玲最有名的几部作品:《金锁记》《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红玫瑰白玫瑰》,当然还有后来的《小团圆》等,问大家个人最喜欢哪一篇、哪一部?结果无论在北京、香港,还是台北,大多数同学喜欢的竟然都是《倾城之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个有happy ending 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因为从女性主义、女权角度讲,这也是作家笔下女主人公最后获得胜利,或者至少打个平手的“ 战例”。还是因为人们根本就喜欢做梦?不管是上海梦、香港梦,还是美国梦、中国梦……香港梦跟上海梦有什么区别?糖醋排骨、粉蒸肉?还是温差?中国梦跟美国梦有什么区别?我听过一个说法,说中国梦跟美国梦最大的区别就是时差─这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所以我们一再说好的比喻,大都既是写实,又是象征。 《倾城之恋》可以作为通俗小说欣赏,也可以放在文学史上做学术研究。在后一个层面,在文学史的角度,这个小说有三层意义。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跟傅雷想的一样,这就是一个小市民发梦,爱情小说,浪漫战胜世俗。大家知道迅雨(傅雷的笔名)在他评论张爱玲的第一篇文章里,大力称赞《金锁记》,但批评《倾城之恋》。我当时第一次读也觉得不像看《金锁记》那么震惊。但后来读了第二遍,发现《倾城之恋》的确包含很多意义。我们先简单地说,之后再详细地展开。第一,这个小说改写或者说颠覆了五四以来爱情文学所谓“ 男教女”甚至是“ 男救女”的一个基本启蒙模式。第二,这个小说又改写了通常爱情文学男女一见钟情,然后共同对抗外界社会压力这么一种基本的故事格局。第三,按照周蕾的说法,本土女人与传统割裂,走到外面世界,跟一个华侨(半异域男性)接触,那也是华文文学,甚至中国跟世界关系的一个隐喻象“ 一个‘ 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男人是一片空虚的心,不想真正找着落的心……总之,《倾城之恋》的华彩胜过了骨干;两个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周蕾的理论后面是一整套的意识形态话语,用来解读张爱玲喜欢的那种中国传统女人跟留学生这种恋爱交战模式,尤其有意思。藉这理论我们回头看,大家记得白流苏在上海的家,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她说,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讲了两遍,因此对着镜子阴阴一笑,从此跟忠孝节义不相干了,冒险到香港,住进了浅水湾一个商人帮她订的酒店。看看,这个象征意义很明显,这是一个被迫走向现代的中国,无奈要反抗、割断自己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求生,含羞忍辱、面对世界、冒险一番。所以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恋爱故事,一场别具一格的男女战争,它是(又不仅是)男女之间的较量、打仗。我们通常说的男女相爱故事总是一见钟情,生活当中我们有一句话,男人之间说的话叫“ 先小人后君子”,爱情当中我们当然应该先君子,后来当然……也是君子。但是这个小说的确讲的是爱情当中的“ 先小人后君子”,什么意思?就是一开始一男一女两个主角,都是互相算计,十八般感情功夫,各种恋爱战术、拍拖战略、情欲技巧、感情游戏,绝大部分时间两个人处在猜疑、试探、征服和作战状态,可是最后居然他们还能走到一起。所以对于我们今天在爱情战场上南征北战、胜负未定或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各位男女同胞,各位青春少女、颜值帅哥,各位小时代的英雄战士,大家要想学一点男女战争制胜的诀窍,不妨来细读一下。 女主角白流苏是一个离了婚的女子,张爱玲后来说我写她28 岁,其实我觉得她应该30 多岁;但是作家有顾虑,张爱玲说我要写她30 多岁,大家可能不那么喜欢,读者可能不那么接受。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大概那个时候是吧,今天情况当然不一样,张曼玉、许晴被人说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照样情场新闻一大堆。娱乐媒体特别喜欢以大龄明星的年龄来做标题,尤其是昔日美女,五十多岁的某某某、六十多岁的刘晓庆,怎么怎么怎么……不知道这是满足人们的一种什么心理?看到昔日的大美人今天也到了这个年龄,看完了这样的新闻自己再照照镜子,就得到一种宽慰?当年这么风光的大美人,如今也会……或者是一种鼓励,四五十岁照样美艳如昔,冻龄。张爱玲作为一个小说作者,也说她设计人物年龄的时候,要考虑读者接受心理,这很少见,至少一般作家不会说。这既是文化工业的共创规则,也是作家对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的一种特殊的有点悲凉无奈的体察。大概今天女人三四十岁也无所谓,可是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在我原来的想象中绝不止三十岁,因为恐怕这一点不能为读者大众所接受,所以把她改成十八岁。”那时候的上海读者觉得女人28 岁是个临界点。她(白流苏)已经不年轻了,媒婆徐太太跟她明说,早几年就好了,但是现在还来得及。言下之意,这是最后的机会,第二次启航扬帆,背水一战。 男主角叫范柳原,小说里写他32 岁。李欧梵教授,他也是张爱玲研究的专家,说范柳原应该不止这个年龄,年龄可以更大些。今天人们对于男女年龄的差距,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大的。现在倒过来,女长男少的年龄差距大家也都能接受,现在的法国总统太太比他大二十多岁。李欧梵教授热爱《倾城之恋》,自己写了一本小说叫《范柳原忏情录》[1]。学者写小说很少的。当然他把自己写成范柳原,想象这个爱情故事接下去怎么发展……大家知道张爱玲的小说是到了一个happy 就停下来了,具体两个人将来怎么样,李欧梵用小说把它演绎下去。把这个小说交给王德威、李陀他们几个看,李陀还写了文章说小说写得怎么好。王德威在台北麦田出版了这本书,但他没有以自己的名字来写评论,他写了一个后记,署名是佟辉英,是佟振保的后人。佟振保是《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边一个人物,是个虚构的主角,怎么会有儿女呢?原来是王德威假冒的。李欧梵说自己是范柳原,那王德威当然可以是虚构的振保的女儿。后记里说佟辉英1949 年以后一直住在上海,就住在华东师大附近,认识陈子善老师,是张学研究专家,尤其是资料方面。更妙的是,这个佟辉英还知道师大的许子东老师,许老师后来离开上海去了香港教书。拜托,后来有人真的拿了这本书来给我看,说你认识振保的后人?我一头雾水,我怎么认识佟振保的儿女,佟振保是个小说人物!打听以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教授非常喜欢范柳原,说范柳原不止32 岁,相貌长得粗枝大叶。《细读张爱玲》的前言部分说过,在张爱玲的文字面前再仔细的文本阅读都会显得粗枝大叶。当我用这四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范柳原─不仅相貌粗枝大叶,而且说实在话,他对白流苏的了解就像我们对女人的了解一样,也是粗枝大叶。我们理解“ 粗枝大叶”什么形象,就是不怎么熨衣服,不修边幅,头发翘翘,不大整齐……小说里范柳原是一个私生子,父亲是个富商,在伦敦碰到个女的,就生了个孩子,范的母亲害怕富商原配报复而不肯回国,直到富商死了,范才回国继承家产。所以,范柳原有钱、阅历广,一直在外面到处风流,现在回来相亲,很多人都相中了他。小说里女主角要摆脱旧式中国家庭困境,被迫冒险寻找“ 长期饭票”。男主角是华侨回国反而欣赏传统女性美德,想追寻中国情调,所以这一男一女的爱情战争,我计算了一下,总共七个回合。大家记住,七个回合,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点评】你从《色戒》中看到了“色”,而我却看到了爱情

本是岭南大学学生的王佳芝(汤唯 饰)因战争辗转到了香港读书,她在香港大学加入了爱国青年邝裕民(王力宏 饰)组织的话剧组,他们主演的爱国话剧更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当邝裕民得知汪伪政府的特务头子易先生(梁朝伟 饰)正在香港的时候,他们便密谋要刺杀易先生。化名“麦太太”的王佳芝很快得到了易太太(陈冲 饰)的信任与喜爱,同时美丽的“麦太太”也吸引了易先生的眼球,正当事情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易先生突然要回到上海去。

此后王佳芝一直生活在上海,没想到重遇了邝裕民。当得知刺杀行动还没结束时,王佳芝再次成为了特务,再次以“麦太太”的身份出现在易先生的面前。

重逢后的二人关系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易先生因爱上了王佳芝而对她毫无忌讳,王佳芝的内心也变得起伏不定。刺杀行动进行正顺利,但当易先生送给王佳芝璀璨钻戒表达爱意时,王佳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如果说看完哪一部电影,会有骨子里透出来的寒意,对我来说,唯有《色戒》。

多少人怀着形形色色的目的审视这部片子,或是嘲讽,或是看热闹中冷眼旁观,这样题材的片子,注定要遭受铺天盖地的非议。剥去层层外界给它强行贴上的标签,这不过是一个纯粹到可怜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向来冰冷,像她笔下闪着绿色光棱的月亮,每一个故事都像是小珐琅钟或者蝴蝶标本,一瞥就是那漫长的半生。

她的故事里鲜有好结局,求仁得仁则是珍惜曾经拥有。而这个关于lust and caution的故事,永远是暗流涌动的内心里,一道经久不息,依然隐隐作痛的伤痕。

年轻清秀的王佳芝,本应该拥有静水流深的人生,像民国的多数女子那样,穿着旗袍,围着披肩,在秋日的下午晒着太阳。然而谁让懵懂的她遇到了邝裕民,心动亦是走向深渊的开始。

对这个故事,网易有一句评论深中肯綮,“王佳芝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爱国戏演成了爱情戏。”为了这份尚未成熟,也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情,以及大学生们口口声声的曲线救国,她奉献了自己的初夜,给一个浪荡且委琐的男人。

但不是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尤其是不经过思考的鲁莽的行动。王佳芝蹩脚的伪装,一开始就在老狐狸们的眼前露了馅。一个上流社会的年轻太太,怎么会把口红印留在杯子上呢?

而这就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他陪她演完了这场戏。喂牌时朦胧的暧昧,那间别墅里身与心的拷问,以及在包厢里,她为他唱了《天涯歌女》。在乱世的风雨里,国将不国,而她只是希望有一方净土,使她免受颠沛流离。

我印象最深的对话,是那个淅淅沥沥的雨夜,她和他坐在车里,她问:“你相不相信我恨你。”

“我相信,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了。”

在张爱玲的世界里,没有非黑即白,在易默成身上,你能看见一个所谓汉奸身上背负的苦楚。被压抑的爱和情感,对于生命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谁不想真正过上安稳的人生呢,可惜在此生此世,生不逢时。

这样的一个男人,彻底激发起了王佳芝的爱,以及女人天生的母性。他是需要她的,他也是爱他的。这一刻,那个所有人口中的“国家存亡”已然摇摇欲坠。他们都打着冠冕堂皇的名义,可谁又真正回馈过她一份爱呢?破碎的家庭,漂泊的前半生,那个带她走向万劫不复的初恋,这一刻,都比不上他们彼此依偎的温暖。

然而冷到麻木后的一丝温暖,更让人感到彻骨心酸。其实眩目的不是粉红色的那颗鸽子蛋,而是一个所有女人都梦寐以求的幸福的后半生。那句“快走”,终于是她这不由自主的人生中,最后的成全,心甘情愿。

许多人都在追问,易先生是否爱她,我想是爱的。在签署王佳芝的死刑处决时,一个历经腥风血雨几十余载的男人,拿钢笔的手居然微微颤抖。以及电影的最后,易先生带着血丝的眼里,凝望着她曾经住过的房间。

且用张爱玲的又一句话来结束这篇评论吧,“我以为爱情可以填补人生的遗憾,谁知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大学录取条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