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后,忠心于清朝能人还有哪些?

  众所周知,李莲英得慈禧太后恩宠,权倾朝野,但他算不上中国最后一个大太监。而李莲英在世时已经窜红,李莲英死后更红的小德张,才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太监。李莲英仅得慈禧太后一人偏爱,而小德张先得慈禧太后,后得隆裕太后,共两个太后恩宠,其受宠程度,权利之大,李莲英当自愧弗如。

  小德张何德何能?能从慈禧太后对李莲英恩宠中分一杯羹,除了其年轻帅气,为人乖巧,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对主子忠诚专心,做事干净利索等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做得特好,惹得慈禧好生喜欢。

  第一,是唱戏。慈禧特喜欢听戏,这方面小德张最拿手。12岁为生计,他自宫,入宫不久便被派入宫内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逐渐崭露头角,深受慈禧赏识。而人称“小篦李”的总管太监李莲英,虽然头梳得好,让慈禧喜欢的不要不要的,但唱戏他不行,只能干看着小德张逐渐窜红。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光绪帝出逃,小德张作为慈禧贴身太监随行,对慈禧照顾得无微不至,慈禧几乎离不开他了。

  第二,是烹饪。待回京,小德张受三品顶戴,升任御膳房掌案。为博得慈禧更大的欢心,他在厨艺及御膳房管理方面。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做足了功课。不仅日夜研究菜谱,琢磨慈禧饮食喜好,而且亲自下厨操练厨技。每天亲临御膳房坐镇指挥,有时还亲自掌勺烹炒煎炸,做出的菜肴,让慈禧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慈禧能不更喜欢他吗?

  唱戏,抓住了慈禧的眼;御膳,抓住了慈禧的胃,二者一起发力,进而牢牢抓住了慈禧的心。再加上李莲英年事已高,以及朝野对其苛责攻讦,而小德张英俊潇洒,据说当初年纪小自宫时候某部位未根除,后来身体又逐渐发育成长,和棒小伙无异,故小德张受宠已经渐渐占了上峰。生病,慈禧亲自探望;为显恩宠,慈禧亲赐名“恒泰”;就算临死前慈禧也没有忘记为小德张日后做打算,她在病榻之上亲下懿旨,升小德张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然后才放心离去。

  那小德张又是如何获得隆裕太后恩宠得呢?客观地讲,这归功于他没有站错队。他敏锐而准确地判断,隆裕太后是最大的潜力股,值得他倾力投资。为了投资后收益能最大化,他不仅为此费尽心机,同时更果断出击,终获成功。当时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按照祖制,慈禧薨逝后,除了光绪帝的皇后隆裕有资格成为太后,还有另外三位皇妃,也有这样的资格。如果不快速出击,拿到太后印信,太后之位到底谁坐,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隆裕采纳小德张所出妙计,趁慈禧下葬众人东陵奉安之际,乘马车快速回京,抢先拿到慈禧金印,终于如愿以偿,坐上太后宝座。对于小德张之忠心相助,隆裕太后自然高额回报,多加体贴恩宠。

  隆裕太后不仅一次赏给小德张10万两白银,而且将慈禧弥留之际所赐小德张职务权利发扬光大,在其任上,王公大臣如果要见隆裕太后,首先需要获得小德张同意,否则永远都见不到隆裕太后。怎奈辛亥革命随后发生,宣统退位,后又遭冯玉祥逼宫,太后皇帝宫女太监一干人等,全部搬出紫禁城,并作鸟兽散。这时候已经积聚了家资巨万,富比王侯的小德张,去了天津,过上了奢靡荒淫的王公贵族生活。

  在天津,他不仅花巨资,购置12座洋楼,添置汽车,并立家庙,建豪宅,开绸缎店、当铺等众多店铺。而且在老家和北京广置田地,将店铺分号建到广州和香港。家里家外,仆人如织,家丁如鲫,到哪都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出手阔绰,派头十足。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娶了老婆,还不止一个,一娶就娶了四个。自己母亲去世,小德张极尽奢侈,出殡时用慈禧所用从德国定做的灵车,丧葬规格依隆裕太后母亲皇姥姥葬礼规格,请武状元武国栋祭门,前北洋政府总理高凌蔚主祭,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64抬大杠抬棺木。当时在天津任警备司令的傅作义派一个连的士兵护送。丧葬场面之大,在当时天津绝无仅有,无人能比。

  小德张,中国最后这个大太监,还特别能活,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但是财产被没收,人被改造,晚年在路边,靠卖煎饼果子为生。1957年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人虽去,后人却健在,长孙张仲忱还出了一本书《我的祖父小德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看!

慈禧太后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奢侈,无能,腐败,是满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是中国全面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负责人,几乎在慈禧太后的身上找不到任何的闪光点。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西太后还是一个狠角色。在她当朝的时期,清朝没有出现分崩离析,而仅仅在她死了三年之后,偌大的大清帝国就成为了昨日黄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可以说慈禧太后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的。

之所以慈禧太后在的时候,大清朝虽然好比一艘破船到处漏水,但是这艘船还能够保持航行而不沉没,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慈禧太后手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慈禧太后绝对不是一个善与之人,虽然她的内政外交能力不行,但是这个女人抓权力的能力却是天下一流。


其实在咸丰帝还没有死翘翘的时候,慈禧太后就已经介入了朝政。一路上先是干翻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紧接着又是把恭亲王踢出了权力的游戏,

慈禧太后掌握了大清朝的最高权力,再也没有人以及势力能够和慈禧太后分庭抗礼,她就是大清帝国的主宰。

所以那些大臣们在慈禧太后绝对的权力之下,无力反抗,只能乖乖的选择服从。这也是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摇之中勉力支撑清朝这艘破船的原因。

可是当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朝堂上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无论是摄政王载沣,还是其他的皇室成员,都没有慈禧太后那样巨大的威望。


母老虎慈禧太后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鼠辈,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实力,这就让许多野心家心思活泛起来,原本那些对慈禧太后唯唯诺诺的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当大清帝国面临危机时,那些大臣们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

,至于对大清朝的忠心这种想法,可能在他们的心中连前50都排不进。

还有一点就是满清政府在慈禧太后死后人才凋零。慈禧太后治理天下靠的是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才,这些大臣都是合格的补锅匠,重用他们也能够缓解日益深化的满汉矛盾,毕竟这些人都是汉家能臣。

可是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死在了老太后的前头。

大清朝在最后三年竟没有合格的顶梁柱,钢筋混凝土的没有,连竹筋混凝土的都没有。

而原本慈禧太后依靠自己的威望,还能够使得帝国在巨大的惯性之下缓慢前行,慢慢的走向死亡。


皇帝是个小宝宝,而朝堂上的几位众臣,大局观差劲,对外政策软弱,政治经验极为稀缺,再加上缺乏得力的大臣辅佐,勉力支撑都做不到,连活稀泥的水准都没有

,于是乎大清朝这间大厦很快就被这些人玩的崩塌了。

可以这么说,慈禧太后的存在,就像一剂毒药,能够让大清帝国这个东方病人一时间回光返照,但是无法改变他死亡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服用这虎狼之药,大清国就只能直挺挺的在那里等死,再也无法续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覆灭的原因与慈禧太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