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不死建国后啥官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31年4月29日,由于叛徒顾顺章的出卖,恽代英不幸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狱中诗》,其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可见一斑。恽代英在黄埔军校

恽代英牺牲后,其妻沈葆英悲痛欲绝、几近晕厥。当她清醒后,很快就意识到:“我不能倒下,要继承代英未竟的事业!”

此时,沈葆英已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缫丝厂也不能再去了,大同幼儿园(中国共产党早期为保护和抚育革命后代创建于上海的一所红色摇篮,成立于1930年3月,原名“大同幼稚院”)也因顾顺章的叛变被迫停办,许多孩子流浪街头。

恽代英与沈葆英的孩子恽希仲,这时因患肺炎被送进了上海辣斐德路红十字医院。沈葆英找到小希仲后,待身体稍好些,便带他回武昌避难。此时,在武昌得胜桥恽代英的老家四周,已出现了许多假装修鞋补伞的特务。为安全起见,沈葆英只能前往汉阳娘舅家暂住几日。随后,沈葆英带着小希仲乘船顺江而下,投奔正在上海中法药专任教的弟弟恽子强家里。

与党失去了联系,就像孩子失去了母亲:“党啊,您在哪里?”沈葆英思念党,思念伟大的母亲。她和子强弟商量决定,由他照看小希仲,自己去寻找党组织,却一直无果。

为了生存,恽子强夫妇设法介绍沈葆英到江苏南通县立西亭小学当教员,一面教书,一面继续找党组织。小希仲就留在子强弟家里,由叔叔代为抚养。后来,沈葆英又考入南通护士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医院护士。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时,沈葆英被分配到第五战区兵站医院工作。1938年,医院需要派人到武汉购买药品,因为沈葆英是武汉人,因而被选中成为药品采购人员之一。

到武汉后不久,沈葆英从《新华日报》上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汉口设有办事处。她立即直奔汉口老日租界中街9号(现长春街57号),终于在这里见到了日夜思念的邓颖超和周恩来。

两位姊妹热情握手、拥抱。沈葆英泪水哗哗直流,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代英牺牲后,我一直找党,没有找到,就像失群的孤雁一样,日子过得好艰难啊!”

邓颖超则安慰沈葆英:“葆英妹,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葆英啊!我们也在找你呀,没找着,还以为你牺牲了呢!我们还去过南京,到南京雨花台凭吊过代英。”周恩来拍着沈葆英的肩膀说,“别哭了,你不要太难受,现在回到家里来了,就可以放心了。”

沈葆英抹干了眼泪,激动地说:“我找到党啦,回到家了!”1985年6月30日,恽代英90周年诞辰之际,邓颖超(左)会见沈葆英(右),共同缅怀恽代英

周恩来高度肯定沈葆英这几年来历尽艰辛找党的精神,并向她详细介绍了党组织营救恽代英的情况,又关切地询问:“恽代英的儿子,小乐天现在还好吧?他现在在哪儿?”

小乐天系恽希仲的小名,周恩来、邓颖超常亲昵地称恽希仲为“小乐天”“小代”“小希仲”。

沈葆英答道:“小乐天还好,他在上海,由恽代英的四弟恽子强照看着,已经10岁了,念小学三年级呢!”

“这就好,这就好!”周恩来随后嘱咐道,“你给我写个地址,通过组织好多去照看照看。”邓颖超拿来一张纸,沈葆英端端正正地写上了恽子强家的地址。

这次相见和周恩来的谈话,沈葆英一直铭刻在心。

周恩来、邓颖超关心沈葆英的工作,把她留在武汉,派她到战时儿童保育院工作。以后,保育院辗转到四川合川。

1941年皖南事变后,沈葆英收到邓颖超大姐的来信,通知她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沈葆英立即前往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与周恩来、邓颖超再次重逢。这年秋天,经周恩来、邓颖超安排,沈葆英作为八路军的家属,乘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卡车,来到了她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1943年8月末的一天,沈葆英忽然接到通知,要她到延安交际处去,说是她的儿子恽希仲来了。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沈葆英喜出望外。

原来,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党组织终于在上海找到恽子强的家,找到了恽希仲。担任寻找任务的是陈寅,她参加新四军后改名陈满珍,正是恽子强上海中法药专教过的学生。

陈寅见到恽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恽老师,我是受新四军卫生部部长沈其震之命来找你的,想请你去帮新四军筹办药厂。”随后向他传达了周恩来寻找恽代英遗属的指示。

听到这个喜讯,恽子强特别兴奋。恽子强生于1899年4月,比恽代英小4岁,是恽代英创办的利群书社、共存社的骨干成员,1924年6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文理科化学系,在恽代英的影响下,192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听到党的召唤,恽子强毫不犹豫,为继承二哥的遗志,他决定参加新四军。1942年4月,恽子强带着5个孩子——13岁的恽希仲和长子恽希良、11岁的次子恽希郑、8岁的幼子恽希友和16岁的小妹恽顺芳,由陈寅陪着,在各地新四军的保护下,历经艰辛,于六七月间抵达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在这里,恽子强见到了恽代英的老友李一氓。李一氓将恽子强和孩子们安置在一个姓朱的民主人士家中,妥为照顾。

刚刚安置下来,恽子强就立即投入工作,认真筹划,帮助新四军卫生部在淮南办起了医学院和药厂。他亲自讲授化学课,分析各种药物的药性,为提高新四军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解放日报》报道:“恽子强同志为人刻苦、朴素,用唯物观点教授化学,切合实际,他是积二十余年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专家,成绩显著,深得学生的敬爱。”

1943年初,党中央来电,要求新四军军部将一批科技干部、文教干部送到延安,恽子强和恽家儿女的名单也在其中。陈毅代军长亲自为他们饯行。在新四军、八路军的保护下,经过8个月的徒步“小长征”,恽子强与恽家儿女于8月到达延安。“小长征”中的恽子强

恽子强被安排在延安军工局工作,后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为解放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恽子强曾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参加了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的筹建和中科院及其学部的组建工作,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常委,被任命为数理化学部副主任,参与制订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和12年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修正草案)》。他还是《科学通报》编委会主任和《化学通报》的主编,为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和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恽子强于1963年2月22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4岁。“小长征”中的恽希仲

沈葆英来到交际处,一眼就认出了儿子恽希仲,可是,儿子却不认识娘。是啊,当年母子分别时,恽希仲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已是14岁的帅气少年了。沈葆英微笑着走过去,想拥抱一下久别的儿子,可是恽希仲却躲在叔叔恽子强的身边,一双大眼睛望着陌生的妈妈。

恽子强急忙对恽希仲说:“她就是你想念的亲妈妈,快喊妈妈呀!”

恽希仲用水汪汪的眼睛审视了一阵后才喊出了一声:“妈妈!”

沈葆英顿时热泪盈眶,她大声回答:“哎!”连忙将恽希仲从叔叔身边迎过来,一把将他搂在自己的怀里。

恽子强对沈葆英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在新四军、八路军的保护下,我们历经8个月,从苏北走到延安,很不容易!二哥代英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我也没有辜负你的嘱托。希仲是二哥的骨肉,我现在亲手把他交给你。”

从此,恽希仲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听说恽代英的儿子恽希仲来到延安与母亲团聚了,恽代英生前的战友们一个个激动不已。

毛泽东当即接见恽子强说:“代英是个好同志!”这既是毛泽东对战友的深挚悼念,也是对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恽代英革命功绩的崇高评价。

当天,周恩来派来了警卫员,牵来一匹马,将沈葆英、恽希仲接到杨家岭。周恩来、邓颖超在那里等候。

周恩来见到恽希仲,摸着他的头,爱抚地说:“真像代英!小代,上学了吗?路上走了多长时间?”

恽希仲不慌不忙回答道:“小学念到五年级了,路上走了嘛——”他歪着小脑袋,用手指算了一会:“走了大半年呢!”

恽希仲的这个动作,惹得周恩来、邓颖超都笑了。

邓颖超高兴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小乐天吗?都长这么高了。”

周恩来又问恽希仲:“你想爸爸吗?你知道爸爸是什么人吗?”

恽希仲说:“我想爸爸,叔叔告诉我说,我爸爸是个好人,被坏人杀害了!”

周恩来又亲切地说:“是的,你爸爸是个好人,更是个英雄,很多事,你不知道的,连你妈妈也知道得不多,我了解你爸爸,比你妈妈还清楚。”

沈葆英看看周恩来说:“是的,对代英,你比谁都知道得多。”

周恩来对沈葆英说:“代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他对同志、对敌人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他朴实、热情、积极,了解群众,爱护群众,又会写文章,又会演说,在青年中影响很大。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大家听了周恩来的话,都连连点头。

随后,周恩来对恽希仲说:“你想听爸爸的故事吗?”

恽希仲边点头边说:“想!”

邓颖超马上说:“那好,今天晚上你就留在我们这里,听周伯伯给你讲爸爸的故事,好吗?”

恽希仲点点头,表示同意。

当天,恽希仲就留在杨家岭,借宿周家,并听周伯伯讲父亲的故事。第一次,他比较全面地了解到父亲的一些情况,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人。

第二天,恽希仲回到母亲身边说:“妈妈,听周伯伯讲过以后,我更想念爸爸了。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个革命的好后代。”

沈葆英到延安后,1941年至1943年在延安中央党校、西北党校学习,先后任定边三旅军人合作社出纳、吴旗三旅家属学校政治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她先后任延安联防司令部政治教员、联防司令部家属队支部书记、河津野直家属学校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任西北保育院秘书、兰州八一完小教导主任、西北军区后勤部保育院院长、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幼儿园主任等职,1982年离休。1989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1982年4月,恽代英夫人沈葆英(前排右)、儿子恽希仲(后排中)、大孙女恽梅(前排左)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中央办公厅在沈葆英追悼会的悼词中指出:

沈葆英同志是一位在我党建党初期入党的老党员、老干部,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六十余年的忠诚战士。她从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时起,几十年如一日,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对党的事业坚信不移,在历次党内斗争和革命的严峻关键时刻,都表现出很强的党性原则。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的炮声在上海响起,沈葆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这段岁月里,她慎独善处,时刻怀念党,千方百计寻找党的组织,直至1937年她历尽艰难困苦,长途跋涉到武汉,通过《新华日报》社找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终于恢复了党的关系。

沈葆英继承恽代英遗志,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不忘初心,胸怀远大理想,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认真负责、竭心尽力、克服困难,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特别是根据党的需要,她把自己的很大精力用在培育儿童、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上,为支援前方,巩固后方,培养革命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虽历经磨难和坎坷,但始终初心不变,保持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这正是恽代英精神在她身上的生动体现。

恽希仲到延安后,党先送他到延安小学、中学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46年考入晋察冀工业专科学校,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至1951年6月,恽希仲被送往北京华北工学院俄文专修班学习。随后,他相继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南昌320厂和北京航空局担任翻译工作。1953年5月至1959年2月赴苏留学,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深造。他是留学生中共党支部书记,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并提出了应加强对干部子弟的教育和取消对干部子弟的特殊待遇的意见,得到刘少奇的肯定和“完全赞同”。学成归国后,恽希忡一直奋战在航天科技领域,成为我国雷达微波天线单机和系统总体设计师,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恽希仲继承父亲恽代英的遗志,几十年如一日,保持革命本色。

1950年5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为纪念恽代英烈士殉难十九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

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十九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1950年5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为纪念恽代英烈士殉难十九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

这年,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筹建恽代英纪念馆,宋庆龄、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吴玉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热忱题词,褒扬他的革命精神。

代英烈士纪念,在伟大的革命中光荣地献身,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不断地追思。

恽代英同志是我党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之一。他经常正确地反映青年和劳动群众的意见,引导他们前进,同时不断地向他们学会了许多东西。

伟大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中国共产党最卓越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精神不死。

恽希仲将这些宝贵的题词一直珍藏在自己的身边,作为鼓励自己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严于律己,顾全大局,严谨务实,淡泊名利,业务精湛,组织纪律性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高度赞誉,多次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曾经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家属和他们的后代。新中国成立后,恽希仲被列为重点保护的革命烈士后代之一。但他一直很低调,一生从未向任何人讲过这件事,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直到2012年8月28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和上海市委组织部领导以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林伯渠、陈毅、徐向前、谭震林、罗瑞卿、陈赓、郭沫若等20多位开国领袖和元帅的子女(侄子女)向他敬献花圈,他所在单位上海航天局的领导和同事,才知道恽希仲是恽代英的儿子。

“我们不知道啊!他从来没有讲过!”前来告别的上海航天局的领导和同事都无比的敬佩,许多人被他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忍不住热泪盈眶。

恽代英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曾有人多次前去拜访他。恽希仲说:“与父亲相比,我对国家的贡献太小了,我不会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父亲争光,为国家多作贡献。”他还一直用革命的家风教育自己的女儿恽梅、恽清,要学习爷爷的优秀品质,保持和发扬革命家风。在女儿们的心中,恽希仲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又是一名坚定的战士;是慈祥的父亲,又是言传身教的老师;是航天科技专家,又是革命思想的传播者。她俩在爷爷和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也都很低调,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有人曾问恽希仲:“改革开放后,许多红二代从政或经商,你怎么一直不动呢?”

恽希仲回答说:“我没有从政经验,更不会经商。”

“你在留俄时,就担任过党支部书记,怎么能说没有从政经验呢?刘少奇不是充分肯定过你的工作吗?”

“那时的经验已不适用现在。”

“周恩来、邓颖超与你父母是最亲密的革命战友,凭你的学历、经历和能力比许多红二代都强,如果去从政,肯定能干得很好的。”

“我是搞航空技术工作的,我喜欢我的专业!”

这时,他的夫人刘树芬插话说:“我们家老恽——希仲同志,不会当官,只能做人大代表。”

原来恽希仲光明磊落,密切联系群众,总是虚心听取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体察人民群众的冷暖。单位和熟悉他的群众,有什么掏心窝的话,总愿意向他倾诉。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遇到生活有困难的人,他立即解囊相助,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2001年初冬,恽希仲身体不适。他取出珍藏多年的《恽代英日记》影印本(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颤抖提笔在1—4册上写下留言,郑重签名后,分别交给女儿恽梅、恽清和侄子恽铭庆收存。这是恽希仲留给后人的珍贵精神财富。1982年4月,恽代英夫人沈葆英(前排中)、儿子恽希仲(后排左)、大孙女恽梅(后排右)在南京恽代英就义处。 恽梅供图

2001年,是恽代英牺牲70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函告恽希仲、恽铭庆等恽代英后代亲属:恽代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经会同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为恽代英同志建立衣冠冢。同年12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受国务院委托,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上海龙华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欧阳立安等24名烈士陵园区落成恽代英纪念墓。庄严肃穆的红色墓碑,坐落在绿草如茵的陵园内,与龙华24烈士墓相依相伴,曾经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战友们的英灵,得以在伟大复兴的新中国黄浦江畔相聚安息了。

恽希仲生前只有一个愿望:他从小很少陪伴父亲,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希望去世以后,能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与父亲相伴。

经中央组织部批准,恽希仲的遗愿得以实现。他的骨灰安葬在父亲的身边。

恽代英、恽希仲父子在龙华相聚,永远不分开。2010年8月,李良明(左)拜访恽希仲(中)及夫人刘树芬(右)

(作者李良明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恽铭庆系华夏银行原副行长)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原标题:《革命家风:恽代英的夫人和他的儿子》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运动领袖。周恩来曾指出,恽代英“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2009年,恽代英以“中国青年的楷模”获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恽代英在其短暂的36年人生生涯中,为解放中国人民、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奉献出全部生命和力量,深深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恽代英在其所处的时代以无私忘我的崇高精神和奋勇向前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坚守与担当。

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鞠躬尽瘁

恽代英曾说:“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面对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恽代英竭尽全力“伺候国家、伺候社会”,倾其毕生精力为中国人民谋翻身解放。

恽代英关心人民生活疾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他指出,“中国是受外国经济压迫的国家”是“中国人民生活日陷落于苦境,而无以为生的日益众多”的重要原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要“保证劳兵农乃至一般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必须要为他们“谋得安居乐业的机会”,革命政府必须要“侧重农工游民乃至其他方面的利益”,并引导广大青年“明了农工游民等的生活状况与他们的各种利害关系”,思考“切实为农工游民等谋利益的主张与计划”。

恽代英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深谙百姓贫苦,常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将大部分收入无偿献给党和人民。据恽代英的战友、学生和亲属回忆,他衣衫褴褛、艰苦朴素,“每月工资八十元,连稿费及翻译外文书籍每年约有两千元收入……悉用之于办学校、开书店、救济贫苦学生”。有些人“反说他有些‘傻’”,但正是这“吃亏”和“傻”的精神彰显了恽代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以至于旁人“有时看到他一些‘不顺眼’的地方,也就马虎过去”。冼百言称,“他很容易与人接近,确能深入群众,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恽代英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他提出:“群众集合起来的力量,是全世界没有可以对敌的”;“群众是我们革命的基础,革命运动的成败,完全要看群众运动的基础如何”。他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把群众的力量作为革命运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他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完成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人民群众要为自己翻身解放做主人而一致团结起来。

恽代英坚持宣传组织群众,为中国革命凝聚力量。他重视新闻宣传,发表了大量文章指导广大青年“到民间去”,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他倡导广大党员“钻到群众中间去,去与群众融洽接近起来”,激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志。他向民众宣传中国共产党“专注重贫苦农工利益”“最努力于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鼓励群众为救国救民救自己而加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郭沫若曾评价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恽代英为探究拯救人民于苦难深渊的光明道路,始终情系人民,始终坚定维护群众利益,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为中国人民实现翻身解放追求自由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中华民族独立复兴奋斗终身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恽代英目睹国家外患内祸频甚,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深为痛心疾首”,他和同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心中怀有强烈的爱国、救国、强国愿望。他曾说:“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恽代英创建先进团体,力行救国之志。他先后发起创建互助社、利群书社、共存社、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先进团体,致力于传播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满腔的爱国情感传播救国理论,挽救民族危亡。

恽代英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引导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译介《阶级争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等,影响和带动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马克思主义转化,引导有志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恽代英创办或主编报刊,坚持不懈探索救国方案。他创办或主编《光华学报》《我们的》《互助》《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红旗》、中央机关报《红旗》等十多种报刊,创作发表600余篇文章,不断总结和探索救国方案。

恽代英参与领导群众运动,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力量。他参与领导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等群众运动,唤醒民众爱国意识,引导民众前赴后继投身革命,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力量。

恽代英参与领导革命战争,推动中国革命滚滚向前。他参与领导保卫武汉讨夏战斗、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等革命战争,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应有贡献。

恽代英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为新中国的成立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我们拥护中华,救它的危亡,就是救我们自己的危亡,图它的兴盛,就是谋我们自己的幸福。”恽代英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为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光明与希望,为中国人民点燃救国之志和复兴梦想,以奋勇拼搏的精神无怨无悔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为世界谋大同”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世界之维。恽代英在其青年学生时期就胸怀天下,兼济苍生。他称自己是“抱持大同主义者,苟有利于大同,必竭力以为之也”,希望全人类都能够达到大同的“黄金世界”。他倡导义务论,反对权利论,谴责资本主义的“文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期望人类平等互信互帮互助;他反对战争,祈求世界永久和平,“愿效力世界及未来”“为世界及未来造福”。恽代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博爱情怀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成为其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恽代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提出中国人民应同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势力的侵略压迫。他指出,我们要“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与帝国主义作一死战”,“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军队已经可以提高着全世界的贫农与殖民地被压迫人民,以倾覆那种‘独夫’的资本阶级”。

恽代英驳斥反动言论与思潮,捍卫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他口诛笔伐国家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阶级开展斗争的正确指导理论。恽代英号召民众参与国民革命,壮大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势力。恽代英提出,“我们的责任:唤起民众——三万万九千五百万被压迫的民众联合起来,反抗压迫阶级五百万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十二万万五千万被压迫的人类联合起来,反抗压迫阶级二万万五千万人”。他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主张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共产党建立联合统一战线,外御其侮,内抗强权,同心协契早日实现人类共同企盼的理想社会。恽代英以实际行动彰显“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历史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恽代英的一生光明磊落、跌宕起伏。面对反动派的谩骂、污蔑、诬告、威逼利诱甚至杀戮,他从未退缩与动摇。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枪杀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他在就义前作诗一首:“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实现了‘为了给更多的人寻找光明,我必须先走进黑暗’的承诺”。他对人民、国家、世界的热爱和不懈奋斗,昭示出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坚守与担当。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死。恽代英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于探索创新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忘我的高尚品德将薪火相传、代代永续,成为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永不熄灭的火种”。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的身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