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康熙皇帝排列?

中朝:中朝又叫内朝,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中朝实际上是在宫廷内逐渐形成的新决策机构。由侍中、常侍、给事组成中朝之职。

外朝: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处理一般政务的机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他不但首倡儒学独尊,而且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实质是相同的:
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确立的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比较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
(2)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强化完善封建法治,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5)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三次反击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进军西南地区,征服东越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君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汉武帝还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建官学制度。此外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的人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但是到汉武帝后期,他连年征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导致了社会动荡,农民暴动。在这种状况下,汉武帝主动颁布承认暴政的《罪己诏》,着手于恢复民力,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汉武帝时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清朝12位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一、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终年六十八岁。

二、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在位1627年-1643年)

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军事家,政治家。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

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四、清圣祖:(在世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位1661年-1722年)

爱新觉罗玄烨,通称康熙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终年69岁。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被臣民称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隶遵化马兰峪,陵号景陵。

五、清世宗:(1678年12月13日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735年雍正十三年;在位1722年-1735年)

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代号: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功绩:在位11年。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代号:顺治皇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入关后之一位皇帝。

功绩: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代号: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功绩:在位13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

代号: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

功绩:即位后,诛杀和珅,多方采取措施,但内忧外患甚为厉害,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代号: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功绩:在位11年。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圆明园被洗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已无回天之力。

代号: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功绩: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皇帝有几位皇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