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副对联,是医生写自己的。

新郎新娘都是医生,结婚对联如此写,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明亮光辉

新郎新娘都是医生,结婚对联如此写,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明亮光辉

正在结婚呢,新娘突然晕倒,新郎的做...

结婚前新郎比新娘还内卷!?你们评评...

经典结婚对联:花灿银灯鸾对舞,下联...

阿米尔·汗:真相访谈之巨额的嫁妆

看鉴100秒:100秒看古代结婚聘...

【TED】四个你应该问医生的问题

【TED】你的医生不愿透露什么?

科普中国:你了解身边的家庭医生吗?

睡不着的时候 医生:起来重睡

再不好好用它,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废了...

白岩松,做医生,难是注定的!

人会选择怎样的伴侣结婚?100个男...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无疾苦”。此副对联出自清末时期湖南湘乡一位兼开中药铺的老中医自题的一幅春联。这幅对联不仅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医所具有的高尚医德仁心,也是我们当代华西人“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真实写照之一。

我是2010年到华西工作的,所在的科室是门诊采血护理单元,负责门诊患者的血液采集。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到岗,打开采血窗口,常常坐下就是一整天,但累与收获并存。每当看到大厅里病人期盼的眼神,我就告诉自己他们需要你的耐心和细心!每当病人对我的采血技术或者态度称赞时,我告诉自己这是本分,是应该做的,要向“南丁格尔”学习,朝着更高标准迈进。这是我个人的工作小贴士,也是我在华西工作学习十余年学习总结出的人生信仰。记得有一次我在采血大厅巡视,被病人和他们的疑问包围住,待我挨个解答完以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却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用手机对着我,他主动放下手机走向我说:面对这么多病人和问题,你怎么态度那么好?不等我回答,他看了我的胸牌自言自语到:哦,原来你是共产党员啊!……后来我才得知,他是随团来院参观学习的老师。通过这个小事,我突然明白到共产党员的螺丝钉作用,岗位不同但责任重大,为病人服务的性质都一样。只要心怀病人,有着为病患服务的心,任何岗位都可以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人生报负。

2007年经过党组织严格的培养和考察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身体的浮萍有了根,精神世界有了魂。我们家有很多党员,当爷爷得知我选择做一名护士并在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意味深长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00年前,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富有的家庭遭到外人的图谋,身体伤痕累累,宽大的衣服遮不住溃烂的身体,红色的血液里充满了潜伏已久的毒素,医生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但均没有效果。著名医科大学生鲁迅,在医治这位病人无果后,愤而弃医从文。在这段时间,中国迎来了一位真正医术高超的大夫,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不可能有的奇迹。这位医生留过洋、下过乡,学识渊博不骄傲,善于团结其他医生,汲取好的意见建议,博众家所长;他医治过程中讲民主、讲科学、讲方法,及时改进医治方案,使这位病人在短时间里健康起来。讲到这里,我想你们都应该猜到了。这位“医者”,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位“病人”,就是清政府时期的中国。起初我没能听懂这个故事,但这些年我却对这个故事有了很多感悟:小医治病、大医治天下。百年前清政府有多无能,百年后我们的国家就有多富强。且看,两弹一星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回归联合国让世界承认中国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西部大开发战略让先富带到后富落到了实处;加入WTO等国际组织并发挥重要作用;神州五号带着中国人对太空的梦想升上太空;先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带一路将65个国家与中国紧密相连。百年来,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蒋匪军。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成功的第一步。这犹如我们华西医者秉持初心,矢志不渝为患者医者仁心。为推进门诊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做好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我院成立了“双向转诊办公室”“多科疑难会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罕见病诊治中心”“重大阳性检查结果及重大疾病就诊绿色通道”三位一体的疑难重症诊疗平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出发点都是为了患者能快速便捷就医。

我爱党敬党,也热爱现在的工作岗位。因为华西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有很多优秀的党支部,也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容易发生奇迹的地方。身在华西,最重要的是那温暖闪烁的华西精神。哪里有危情,哪里就有华西人。在各种救援现场,华西都发挥了“国家队”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每次均是救治危重伤员数量最多,救治成功率最高的集体,先后创下世界重大灾难医疗救援史上的许多奇迹,被官方媒体誉为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中流砥柱,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誉为“不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术”。2008年,我也是汶川医疗队里的逆行者;2020年我和同事们一同奋战在抗疫前线。我一直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我也一直牢记着爷爷给我讲的那个故事:医者之路,不忘初心。矢志散发出微小但明亮的党员之光,去感染他人照亮他人。


析字联:柳剥皮挂灯谜自取其辱

对联创作中有一种析字法,将某些汉字的形体拆分或合并,借以巧妙地表达作者意图。好的析字联,语言曲折有致,耐人咀嚼,如同谜语一般,富于趣味性。

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有个县官姓柳名儒卿,为官不正,惯于搜刮民脂,大伙儿背地里都叫他柳剥皮。有一年元宵节,县里要挂花灯制灯谜,柳剥皮自己不会,便请人代制一副。那人也没有推辞,当天就给他送上了一副谜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柳剥皮也不细看,便叫人挂在门口。来猜灯谜的人很多,不少人看出其中奥妙,不由捧腹大笑,连连称赞:“这个谜联做得好!”

这就是一副巧妙的析字联,谜底到底是什么呢?且看:“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和雷字形相似,面字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惯开私卯”,就是将“卯”分开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良字去掉头上一点,是“艮”,下联合而为“卿”字。

上下联的谜底“儒卿”,正是柳剥皮的大名。联作者用析字法辛辣地讽刺了他的贪婪和不公正,人们当然要笑了!


汉字的偏旁结构,千姿百态,也被古今联家以独特的构思方法,用到对联之中,别具趣味。

有同偏旁联,如“守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安宅,富室宽宏。”也有不同偏旁联,如“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碧水淼淼,江河湖海汪洋。

最著名的,则是一副五行偏旁联,精妙绝伦,有天下绝对之称,那就是:烟锁池塘柳

此句最早见于明代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池塘烟柳图,意境优美。但短短五个字用了五个偏旁,正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因此要对好极难。陈子升绞尽脑汁,作了三个对句: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钟沉胚榭灯。后人被这一巧对吸引,各展才华,又贡献了一些巧妙的对句,如:桃燃锦江堤/灯深村寺钟

以上诸对句,虽然在文字流畅优美上逊于出句,但意境上均力求相称。然而奇怪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个对句却是“炮镇海城楼”,来自于清代梁章钜编的《巧对续录》。这个对句无论意境还是格律上,都不能与上联搭配。还可一提的是,现代有搞怪机灵的联手,对以“锈堵油烟机”,虽然不甚工整,却颇为巧妙,令人捧腹。


谐音联:遇农夫,唐伯虎一时无对

谐音,是利用汉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造成一种诙谐、委婉的效果,以含蓄委婉的方式传情达意。自古以来,谐音就广泛运用在文学艺术之中,从诗歌到小说甚至到剪纸等民俗文化,都有着谐音的身影。而对联中的谐音联,也非常值得一看。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唐伯虎出门去田埂上赏景,见到一个农夫挑着担泥迎面走来,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让开路,另一人才能通过。那么谁来让路呢?

农夫说,你要是能对出我的上联,我就给你让路,不然就你给我让路。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意思极为明白,我担了一担泥拦住了您的去路,然而“重泥”谐音“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因子路性情鲁莽,孔子经常提点敲打他,可见上联中还暗含这一层意思。

唐伯虎一时对不上,只好让路。后来唐伯虎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回家,突发灵感,遂对出下联“两岸夫子笑颜回”。仍用谐音双关,夫子可指纤夫,因此表面说纤夫们笑逐颜开回家,但夫子也可指孔子,颜回亦是孔子弟子,孔子对颜回多有称赞,下联还隐含这一意思。

这一副对联中,既有同音同形谐音的“子路”“颜回”“夫子”,也有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的“重泥”。含义双关,颇有乐趣。

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如: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表面上是在说行舟、奏乐,但其中却暗含了四位历史人物:橹速谐音鲁肃,帆快谐音樊哙,笛清谐音狄青,箫和谐音萧何。


拟声联:乐器店巧联庆春节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与一般的谐音联不同,它通过模拟人物、动物、器物等事物的声音,来取得别有奇趣的艺术效果。

曾有这样一副联语:独揽梅花扫腊雪,宜量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是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不难发现,上联是由简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的江浙地区方言谐音化出,巧妙之极。

某年春节将至,有一家乐器店张灯结彩,锣鼓阵阵,吸引了众多顾客。老板很高兴,对敲锣打鼓的两个年轻伙计说:“店门口还少一副春联,你们帮我想想,要有行业特色,也要有春联的喜庆味道。”两个伙计也是聪明伶俐,其中一个望着手中的乐器,灵机一动,念道:普天同庆, 当庆当庆当当庆。

另一位伙计受了启发,也瞧瞧手中的乐器,脱口而出:举国若狂, 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巧用谐音,上联“当庆”拟铙钹声,下联的“且狂”拟锣鼓声。读来如闻乐声迭起,制造出浓浓的节庆气氛,字面上也对仗工整,令人击掌称妙。


嵌字联:袁少枚“半闲园”七次嵌入“半闲”

嵌字联是以嵌字为主要特点的对联,在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选定的字通过与其他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其中大多是将人名、地名、寺庙景物、公司行号等名号字眼嵌入联句之中,铺设润饰成对联。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陆云(字士龙)和荀隐(字鸣鹤)两人还不认识的时候,有一天两人一起在张华(字茂先)家,张华因为两人都有大才,就让他们不要说平常的话,于是陆云先介绍自己说“云间陆士龙”,荀隐便答“日下荀鸣鹤”。

风从虎,云从龙,因此陆云自称“云间陆士龙”。而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古代日下指京都,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清末民初文人袁少枚,曾给自己的庭院起名为“半闲园”,并作了一副嵌字联: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闲吟闲咏,闲弹闲唱,闲斟闲酌,人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这副对联在上下联相对的位置七次嵌入“半闲”,读来有跌宕起伏的音韵感,富有节奏,同时又有信笔挥洒的潇洒感,充满闲情逸致。


隐嵌联:真名士“打脸”假名医

隐嵌联由嵌字联演化而来。嵌字联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字嵌入对联,使上下联相互对应,增加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隐嵌联则相反,是通过巧妙的省去上下联中的某些字,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相传以前有个叫吉生的医生,水平低下,却很喜欢自吹自擂,动不动就说自己有起死回生之能。

有一次,他给一个病人治病,结果把人给治死了。面对哭闹的病人家属,他哪能承认是自己水平不济呢?硬说成是病人自己重病发作,太过迅猛,和他下的药没有一文钱关系。并且花钱买通了官府,撤了那家人的诉状。

有一个文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大为气愤。正好,当天医生在大摆去晦宴,于是文人写了一副贺联,雇人送到了他的府上。文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医生意外收到贺联,非常高兴,就在众宾客面前,把贺联打开,先是疑惑了一下,随后脸都气绿了。而看懂的宾客都哈哈大笑起来。贺联是这样写的:

这副联极含蓄而又极巧妙,运用了嵌字联中的“隐嵌法”。上下联分别用了两个医界常用的成语:逢凶化吉、起死回生,却都故意漏掉了最后一字,以讽刺医生的医术不足以做到起死回生、逢凶化吉。更妙的是漏掉的两字恰好是医生的姓名。艺术效果、讽刺效果,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添字联:苏东坡改联苦读书

所谓“添字联”,是指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增添字词变成的一种变体联。这种变体联在内容和意境上与原联有极大反差,颇具意趣,使人读后忍俊不禁。

据传,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能诵。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经纶满腹,因此也有些骄傲自负。一天,他在书房门口贴一对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对联被一位老邻居发现了,他想:东坡年轻学博,实在可喜,但从此自满则难成大器。于是,他拿来一本小书,上门找东坡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东坡接书一看,不禁大惊失色。不但此书从未读过,而且许多字都不认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万分。当即向老人长揖谢道:小生一时狂兴,多亏尊翁指点,五内铭感不尽。老翁走后,他立即撕下原联,各加上两字,改成一副新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朝江盈科《雪涛谐史》记载:浙江嘉兴有一位老朝奉(旧时对富人或土豪的称呼),自命清高,家门上贴一副对联:“心中无半点事,眼前有十二孙。

然而他的作为却有些名不副实,知道他底细的邻居,将上下联各续添六个字,则成为:“心中无半点事,两年不曾完粮;眼前有十二孙,一半未经出痘。”添字联抓住他家的两件事进行调侃,幽默俏皮,使一副颇为豁达的对联成为笑料,弄得老朝奉啼笑皆非,只好撕去。


问答联:张之洞与梁启超,问答之中显智慧

问答,是对联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可以将平板的陈述变为或直白或含蓄的提问,对联形式活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据说,有一次唐伯虎和陈白阳出去游玩,两人决定对对联,并提出以前面酒馆为界,到了酒馆还没对出便是输。唐伯虎随即出上联道:“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陈白阳一听,发现这个上联是个问句,他不知道答案,不好答,不如避开不答,反问回去。然后再一琢磨,发现上联中的“庄子”既指村庄,又可指书,语带双关。于是他边走边想,走到酒馆处还没有想出恰当的下联。

陈白阳只好认输,两人便进了酒馆,打算休息一二。谁知刚坐下,陈白阳便见酒馆墙壁上写着两行大字:“杜康传技,太白遗风”,灵感顿起,马上对唐伯虎道:“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汉书”也是书名,但又十分应景,是 “哪个人写的”之意。这副对联生动活泼,极具画面感,并且上下联都是问题,下联对上联避而不答却再次提问,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评释巧对》中有这样一副对联:“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

有一位学馆的老师,在微雨时分有感而发,出上联,将细雨比喻为丝,因此发出疑问:是什么样的织布机可以织出细雨呢?当时学生不在,正好有位客人在场,听到了这样精妙构思的对联,也兴起对道: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将明霞比作锦缎,叹恐怕没有剪刀能够剪裁出来。这一下联看似没有对上联做出回应,实际上却也暗示了细雨和明霞一样,明霞是没有剪刀能够剪裁,细雨则是没有织布机可以织出。答句之中暗含上联的回答,并且同样构思精巧、设想佳妙。

除了以上举例的这些对联,问答联其实还有很多,如明代杨一清与当时尚书及国公的对联:

两手并持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

一心勤读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

问答之中见高远立志、敏慧为人。再如张之洞和梁启超的一副对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

对联不卑不亢,才思敏捷。


数字联:构思精妙,对联中运用数学运算

在对联中出现数字,算是对联的一种重要手法。尤其是数字运用起来极为灵活,在对联中使用数字颇有趣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期有一位高僧慧远,在庐山的东林寺中潜修佛法,为表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誓送客不过此。有一天陶渊明和陆修静来拜访,三人相谈甚欢。等回去时,慧远出门相送,边走边谈,不知不觉竟越过虎溪了。三人于是相视大笑,执礼作别。后人就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还有人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副对联,上联用数字“三”,下联用数字“一”,以一对三,构思合理,工整独到,与故事里的情景十分相合。

而运用数学运算的,在对联中也不算罕见,如“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为贺寿之用,对仗工整不说,里面还暗含着数学运算。上联中,花甲是六十岁,花甲重开即60*2,三七岁月,即21,于是上联中暗含了数字60*2+21=141。下联中,古稀是七十岁,古稀双庆即70*2,一个春秋即1年,于是下联数字为70*2+1=141。对联堪称绝妙。

如此类似的还有“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三双一只即3*2+1,正好是七只鸭子;在古代,十寸为尺,十分为寸,因此九寸十分正好就是一尺。这样的对联不仅工整对仗,符合对联要求,更是暗含数学运算,有着精妙构思,数字在这里的用法可谓妙矣。


回文联:首尾回环,趣味盎然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可以看到,在这副对联里,上下联各联从前往后读与从后往前读都是一句话、一个意思,以“水”“寺”为中心下半句为上半句的倒序。这样的对联形式,被称为回文对或回文联。

回文,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者颠倒顺序,由此产生首尾回环的意趣,也被称为回环。而回文对,正是运用回文手法的一种对联形式。回文对有较为简单的,如: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这些对联,下联由上联颠倒语序构成,而语义上又有连贯,独有匠心。还有较为复杂的回文联,如:

上下联分别是内含回环体,上联以“头”分界,下联以“尾”为分界,且后半句均为前半句的倒序。更为难得的是“头”“尾”呼应,对仗工整,情景相似,意境悠远。

再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则是同音不同字,用谐音字造成回文对,颇有画面感。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10副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