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比较了解同城配送智能排线路有什么好软件吗?个人用

10月13日,由中国供应链联盟主办的“第四届(2017)中国城市配送发展峰会”在羊城顺利召开,与会现场,云鸟配送副总裁张权文以《科技改变供应链交付》为主题做分享。

张权文认为2017年是中国供应链竞争全面升级的一年:电商持续井喷+快递全面上市+资本密集进入+新经济/零售很火。

科技改变供应链交付,行业面临着冲击、整合、裂变。作为定位万亿的城配市场,服务企业级客户、计划性用车、600KM内、订单直送的云鸟,成立2年11个月就获得了4轮融资、总融资额近20亿RMB,服务近万家企业客户。面临这样的趋势做了哪些创新?

简单概括为:基础运力平台服务+管控与保障服务+标准化模块叠加与增值服务+API与TMS/数据服务。

今天非常开心在这个平台上做分享和交流,刚才下面我一直听我们前面的几个嘉宾的分享,都说了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的心得。我也一直思考,背后不管是我们原有的企业物流变成了三方物流,还是我们拥抱新零售,我看到的就是两个字:变化。这个是整个大环境导致的改变。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科技改变供应链交付。传统的理解我们是做城市的配送,但是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闭环,更多的是涉及整个的供应链条,包括信息和体验。这不是一个送货的行为,是一个交付的体验。

一、中国供应链升级元年

我们认为2017年是中国供应链升级元年,因为电商产业的持续井喷给我们整个的大的物流行业带来了推力。同时从三方公司上市开始到今年我们的快递企业实现全面的上市,这直接带动了资本密集进入这个古老和庞大的行业。而且今年从上半年开始我们出现了很多的新经济,包括大家熟知的共享单车类经济。另外商流发生了新变化,新零售非常火,新的技术也在涌现。

2017年中国供应链竞争全面升级的一年

在整个商流的变化中,我们原有的供应链体系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管是整合和裂变都是在整个行业发生,作为物流领域来说,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会发生一个集聚的变化,将来我们的企业也好,团队也好,会变成两个角色,一个是组织者,它是横向的公司;另外一个是专业提供者,是纵向的公司。

横向的公司需要的是整合能力,组织能力,它可能有很强的订单获取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有一部分的企业是专业者,它可能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比如运力工具新能源车,我们车载的智能硬件,包括我们的系统,也包括我们万亿的城配市场,这个市场大概是3万亿,真的非常大。

我们自己的定义是这个市场与原来有很大的变化,不是同城的配送,是同城级的区域配送。今天随着租金的上涨,广州其实仓没有多少,往佛山,东莞、或者中山更远的地方搬迁,然后带来了整个的配送路径加大,配送的范围也在加大。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今天定义的是企业级客户,另外是计划性用车。计划性用车是服务型要求更高,服务要求更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不会做太长的支线,我们只做600公里以内,另外我们做订单直送业务。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我们在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兵,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们总共融了差不多20亿的现金。另外,截至今天我们在23个城市及周边200公里的地域给我们的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其实来之前我一直想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今天市场上对云鸟的定位是我们是一个大的调车平台,其实除了有非常多的车,有基础运力的平台之外,我们上面还有三层服务,第二个是管控与保障服务,第三是针对一系列的项目的客户,或者有一些高端的客户,我们做标准化的产品的模块叠加和增值的服务。作为一家科技型的企业,我们还有很多的公司没有东西,我们有自己的TMS城配系统。

回归到我们的基础服务,我们目前有80万运力池的司机,这些司机都经过了我们非常完善的的培训,要考试才可以上岗,在这个环节没有太大的人力干预。

我们一个运营经理大概管5000台车,它用的不是人肉,用得更多是技术,这个是基于我们的运力池上的撮合引擎(百灵),可能最开始有些客户是用招投标的模式,招投标模式是解决了运力行业的透明度,但是时效比较慢,需要三到四个小时才可以促成一单交易,我们通过百灵可以做高效和精准的撮合,包括我们会去综合考虑司机的行业经验,任务要求和最终价格。

这个是我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上的尝试,我们会智能定价,我们系统自动产生运费的价格,我们希望通过百灵引擎可以给客户更有效的服务,同时可以把我们的运力池变得更高效和优质。

这个是第二层的管控和保障服务,这是我们与其他的平台型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仅有车,而且我们还管,而且我们管的不松散。从司机有没有及时到仓,及时在途的信息回传,我们都可以做管控,而且这个里面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线上化。这个是我们司机的轨迹,每个司机每产生一个一个任务都有一个轨迹产生,这个是和运费挂钩的,如果没有进行全程打开APP,没有签到,是结算不到运费的。线下我觉得最需要的是培训,这是我们一个司机的培训现场,除了2C端以外,2B端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会非常非常在乎培训,而且多次在现场和公司进行考试。

3.标准化模块叠加与增值服务

标准化模块叠加与增值服务

这一块是相对高标准的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东西,我们在满足重大客户的同时去找一些标准的模块,大概分五个模块。其中一个保价服务,我给你的运费是不含这个的,但是我会送一个2000块钱的保险,这个保价非常的便宜,大概200万的保险只有几块钱。

还有一个在途的监控,我可以给它时时的端口,它可以时时知道司机的状态。还有一个电子代收,我们希望用这个产品减少现金流的产品,同时降低资金的风险。还有一个是SOP出仓的优化,我们也能够对我们的项目和中小企业的客户提供SOP的优化,我们有现场的专业人员入场,同时我们有很多的工具。

智能排线和人工排线的区别是能否优化,同时可以很快的排线,并且减少灰色地带。这个是我们菜鸟的SOP出仓优化的现场,包括现场会参与到分解,这个客户的订单量非常大,大概一天会出300台车。

作为一家科技型的公司,我们还是非常骄傲的,我们给客户呈现的更多是我们在技术上的东西。

这是我们的API和TMS的数据分析,我们会跟大量的客户推我们的API,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喜欢这个东西,传统下一个订单可能要发一个微信,或者邮件,这样会导致遗漏,现在订单直接到我们的系统,这个是最根本的区别。

这是我们的预约排线,预约我们有专业的预约员,类似于快递,针对一些有要求的客户我们人工预约,另外排线我们会根据司机和货物,以最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式提供交付的体验。

这是在实际系统中的一个最终的排线图,这个是北京某客户的整个路径,包括送货点,我们不仅是数据输出,而且每送完一个票,它就变绿了。我们司机有一个电子派车单,结束之后要上传签收单来完成,对于商业的规则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规则才可以约束客户,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平台型的企业。

我在很多的三方客户,甲方的仓库或者管理的会议室会看到很多很多的系统,关于数据的,关于时时动态的。我们有一个鸟眼大屏,除了知道我们的车在哪个位置,我们能够去提供非常强大的数据分析,可以按天、按时段、按周、按月做运营的分析,透视,我们可以给客户很多的反馈。比如这个客户平均在仓内的时间是2.1个小时,整体来说这个客户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会告诉他这个相对高效的客户时间比较长,这样配送成本有很大的上升。包括我们有整个阶段的依据也会直接回传给客户。

回归到商业本质来说,中型货主和大型的货主需求是不一样的,你的效率怎么样是它关注的,另外能不能实现集团式的管控也是很重要的,这一块我们在跟很多企业做,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整个集团到分公司的定单的管控。

云鸟针对货主的服务思维

这是我们的一些数据分析,也是基于我们今天服务的客户的数据,这个是我们确确实实可以看到的,比如物流成本的下降,下降的来源一个是我们的运力的工具,另外是我们通过智能的排线提升效率,最后降低整体的综合成本。

而且我们80%的场景是可以接触到最终的买家的。这个是我们的案例展示,我们可能不直接的服务各位,但是我所服务的企业和同行都是在服务商业,商业间接给大家提供服务。

这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我之前也是在行业第一家上市的物流公司上班,那个时候是销售,今天也相当于抛弃了很多的东西,也是靠一点运气走到了现在,我感觉我的变化是我的认知,两个方面:

一个是关于人才的认知,传统的公司是对人才的招聘,但是我们的人才像投资,像天使轮,一个总监可能投200万,这个时候你的眼光就变了,你的要求会变得非常非高,而且不再是个人的东西在里面,你会变得非常的开放。

第二个方面是技术,我们认为今天的技术真的很差,虽然我们每天在喊,但是我想说的是,今天不管技术多差,但是一定是代表未来,所以说我们会非常非常在乎技术。今天的技术公司,创业团队也好,创业公司也好,如果有技术在城配领域创业的话,如果有非常好的项目,我们可以投资和做一些探讨,这个我们可以会后进行交流。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想说一下我们的愿景,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我们600多人。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真的想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个行业真的太大了,而且太古老了,我们真的想通过科技做一些优化。

我觉得我跟在座的很多同行是合作的关系。如果大家觉得有要交流的可以加我的微信,会后我们进行交流。

最后感谢各位,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送线路规划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