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云阳三国印象去停车收费吗?

龙门、化竹、上村、曙星四个村子沿富春江南岸摆开

燥热的午后,龙门孙氏后人在老宅的过道里纳凉

保存完好的《富春孙氏宗谱》

69岁的曹根堂站在正维修的祠堂前向记者介绍家族史

曙星刘氏的祠堂里供着刘邦、刘秀、刘备、刘川

和江苏境内浩浩荡荡的扬子江相比,蛰居浙西山峡间的富春江就像是一个秀丽的小姑娘。在富春江沿岸,村庄星罗棋布。龙门、化竹、上村、曙星,就是其中的四个。它们相距不过几十里,却聚集着三国“仇家”孙权、曹操、刘备的后人,据说还和睦相处,彼此结为亲家。这让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陡添几分莫名的神秘。

这些村民的先祖,真的是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霸主们吗?《发现》周刊记者走进村子,发现真实的情况和传说并非完全吻合。

村民开口就能报出自己是孙权多少代传人

探访时间:2011年7月13日下午,7月14日早上

龙门镇坐落在富春江南岸,距离南京大约345公里。从南京往龙门的一路上,阴雨绵绵,但当记者一行人到了龙门后,那里却艳阳高照,闷热异常,蜿蜒的小溪已快见底。环顾四周,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四周山峦起伏,有着自己独特的小气候。

古镇的建筑几乎都是就地取材,“材”来自于缠绕村间的潺潺小溪,小溪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流动的水下泛着柔和的光。阳光下,墙面上外露着许多这样的鹅卵石,将手覆上,炙手可热。拱形的石桥也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有青苔在上。站在古镇的一头,那斑驳的灰白墙体,高高的马头墙,一屋靠着一屋,一房连着一房,中间是幽长幽长的小巷。行人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穿过,不经意间,就听见屋檐下突然传来稚嫩且嘶哑的鸟鸣。

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老大爷露着古铜色的胳膊,不鸣笛,不出声,兀自沉着地在游客中间穿梭,惊得旁边的记者一身冷汗。

小巷两边的屋子门都大开着,有的人家也顺带做着生意,多是卖冷饮的,或者卖手工艺品。记者购买草鞋,15元一双,想还价,妇人不多话,只是将双手摊开让记者看,手心是绛紫色的,那是揉搓草绳时一层层溢出后滞于表皮层的血丝,日积月累后积淀成的颜色。于是,记者一边暗自赞叹她的孙权式“外交手腕”,一边很痛快地掏钱。

小镇上的人家,几乎都在加工羽毛球拍。老老小小,就坐在门口的通风处,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手脚麻利地将白色的尼龙丝线在拍子上固定。一位明眸善睐的小姑娘告诉记者,她和姐姐每放暑假,就帮妈妈加工羽毛球拍,完成一副,可以赚得手工费三毛钱。她们做的是中间的工序,拍子还要送回工厂做最后的加工。

龙门孙氏的祠堂里高挂着“余庆堂”的牌匾。牌匾之下是一幅巨大的画像。画像上,孙权红衣金冠,端坐长案之后,仪容威严地看着来来往往追觅其家世的俗子凡人。祠堂的后面,整齐地供奉着孙权一脉列祖列宗的牌位。在孙权故里,所有的孙氏族人都很清楚自己在族谱中的位置,只要你问起他的名字,他首先就会告诉你,自己是孙权的第多少代孙。

孙权后代为什么要来龙门定居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自称是孙权第51代孙的龙门孙氏研究会副会长孙文喜简单向记者介绍了祖先迁徙到龙门的经过。

北宋初年,奉议大夫孙劻的长子孙忠,首迁到了龙门。此后,孙氏族人聚集在这里繁衍生息,经过近千年,到了清朝末年,龙门孙氏聚集人口已经接近5000人,一个村子聚集了如此多的同姓,这在全县是首屈一指的。

孙文喜的介绍让记者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孙忠迁移到龙门之前,这一支孙氏居住在哪里呢?凭什么认定他们就是孙权的后人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小心翼翼翻开了龙门孙氏宗谱。孙文喜告诉记者,这套宗谱是2006年新修的,为了修好这套谱,村里曾经派专人前往上海图书馆查询孙氏宗谱,把之前没有理清的一些问题,基本都理清了。

在宗谱里,记者看到序言里介绍,龙门孙氏是孙权第六子吴景帝孙休的后裔。孙休的后裔是怎样来到龙门的呢?序言称,西晋灭了吴国之后,孙权的后人“支庶分散南北,或谓其一支迁居富春未尝北迁,或谓永嘉南渡后始原本邑。”

按照序言中的解释,龙门的这支孙氏后人,其来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西晋灭吴后,孙休后人中的一支,迁回了富春,从此以后,一直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另一种可能是,西晋灭吴后,孙休后人中的一支,迁移到了北方,效力于西晋王朝。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发生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永嘉四年(310年),匈奴首领刘曜攻陷西晋首都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西晋官民被迫南渡。于是,孙休的后人,又迁回了“本邑”富春,并一直在此繁衍生息。

序言中的“本邑”两字,让记者生出新的疑问:孙氏后人为何称富春为“本邑”?

孙中山也是孙权的后裔吗

孙氏后人为何称富春为“本邑”?富阳历史研究会会长孙奎郎告诉记者,因为孙权的爷爷孙钟就生活在富阳。

史书记载,孙钟曾在瓜邱(一说瓜埠)种瓜为业。瓜邱在哪里?孙奎郎说,就在富阳。不过,孙奎郎又说,对于瓜邱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在武宁(今江西武宁县)、云阳(今江苏丹阳市)、盐城(今江苏丹阳)、富春(即浙江富阳市)这四个地方,都有地名叫瓜邱(或瓜埠),并且都流传有孙钟种瓜的故事。”

那么,到底哪个“瓜邱”才是孙钟种瓜的地方呢?孙奎郎认为,当然是富春这里最正宗,“《三国志》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孙钟、孙坚、孙权,一脉相承,都是富春人。在我们这里阳平山下,还有片孙家坟滩。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其祖居地也是在我们富阳。1942年,国立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曾对此做过详细的研究考证。”

在搞清楚了自家的来龙去脉后,龙门孙氏打出了孙权故里的旗子。不过,面对记者的询问,孙文喜坦率地表示,即使在龙门孙权故里被广泛认可后,还是有人对他们作为孙权后人的身份表示质疑,并且质疑者就是龙门的邻居化竹,“化竹的村民也大都姓孙,好多年以前,他们那里就有人说,他们才是孙权的后人。”

在富阳境内,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两个都号称孙权后人聚集地的村子,这让记者惊叹不已。那么,到底哪个才正宗呢?记者决定前往化竹一探究竟。

宗谱上的关键人物孙劻到底是谁的后人

化竹村北临富春江,在龙门以西约6公里处。

化竹的二百多户人家,其中十之八九姓孙。但是,村人知道自己是孙权后裔,不过才十多年。1996年的时候,村民孙良根在家中发现了民国8年(1919)修的《富春孙氏宗谱》,才大悟原来自己的这支孙氏,是东吴大帝的后人。于是,村中的老祠堂热闹起来。这处建于清朝时期的祠堂,在化竹村村支书的眼里,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他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老祠堂的屋顶从未有人清理过,但至今一尘不染。

这里的孙权后裔,多从事纸筒轴的生产。村中已鲜见老建筑,每家每户都盖着三层小楼。

化竹村口有一块崭新的石碑,上面简单介绍了化竹孙氏的来历:化竹孙氏是孙权的孙子、吴末帝孙皓的后人。孙皓的父亲是孙权第三子孙和,孙皓接替六叔孙休,当上了吴末帝。吴国被西晋灭掉之后,孙皓的儿子孙瑾回到了富春瓜邱,管理家族的祭祀。此后,孙瑾的后人一直生活在富春。元代大德年间,孙瑾的后代孙继到双溪游玩时,爱上了这里的景色,于是他就定居到了双溪,也就是现在的化竹村。

从石碑上的文字,记者得出这样的结论:龙门孙家和化竹孙家,前者是孙权六儿子孙休的后人,后者是孙权三儿子孙和的后人。

在化竹村的孙家祠堂里,几位老人家搬来了宗谱,在乾隆年间写成的谱序中,是这样交代化竹孙氏的来历:孙皓的儿子孙瑾定居富春后,传到第十七代,有位叫孙琰的,是后唐奉议大夫;孙琰有个儿子名叫孙劻,孙劻的儿子又叫孙忠;到了元代大德七年,孙忠的后人孙继定居在了化竹。

化竹宗谱中出现的孙劻,显然和龙门宗谱中的孙劻是同一人。不过,他到底是孙权三儿子孙和的后人,还是孙权六儿子孙休的后人(见右图)?记者一时陷入迷惑。见记者如此纠结,同行的一位孙氏族人宽慰记者:“不管是孙休的后代,还是孙和的后代,总之都是孙权的后代啦。”

苦心经营400年后早已在当地站稳脚跟

探访时间:2011年7月14日早上

上村坐落在富春江南岸,在化竹村西南约6公里处。上村的民居,多是三层小楼,屋顶上尖尖长长的天线让小楼显出了一种哥特式的范儿。只是,小楼前一个个不经意间就冒出的精美的石柱础,无声地讲述着一方土地上曾有的过往。不宽的水泥马路上,担着水桶穿着裤衩的老农戴着草帽从菜地归来,悠然自得地行走着,遇见前面的汽车亦不闪不躲,继续慢腾腾地晃悠。

陪同记者进村的曹觉民,老家就在上村,他告诉记者,这个村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曹操的后裔。而上村曹氏的历史,都浓缩在祠堂里。

曹家祠堂位居村子的中间,飞檐流线优美,结构对称,其大门两侧有一对雕刻精致的抱鼓石,因为里面正在大规模地维修,因此大门落了锁,69岁的村民曹根堂闻讯赶来将门打开。

曹家的祠堂面积很大,近千平米。分前后两部分。后面的,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面积较小,因年代过于久远,如今在大修,屋梁的柱子和门前的立柱,都换了。曹根堂告诉记者,明朝万历元年,曹家先人搬到这里,经济窘迫,立足尚且困难,只能盖这么大的宗祠,据说为了和龙门孙权故里的人和睦相处,上村有事,都会前去知会一声。后来,曹家在此地站稳脚跟,开枝散叶,于清朝乾隆年间将祠堂扩建。这里有立柱七十二根,都是完整的石柱,当年花费了大力气从外面运来。

细细观察,当年建祠堂确实是下了工夫的。那屋顶做工异常讲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木雕生动又别致,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尽管木雕上所有人物的面孔在破四旧时都被铲平,但丝毫不减其精致。祠堂角落处堆放的几十口棺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一问才知,原来上村至今还保留着旧习,一些老村民会在有生之年打好棺木,寄放在祠堂内。据说,棺木打得越早,主人就越长寿。

上村人会酿制一种酒,叫土烧。从开始到酿造到入口,周期两月。此酒醇厚甘润且爽口,不过,半个小时后,胃部就有火烧火燎之感,就连酒中老手,也承认其后劲十足。上村还有一家打铁铺,方圆几十里仅此一家。可惜的是,铁铺的主人有事外出,记者一行扑了个空。

上村还有个小玩具加工厂,村子里许多妇孺都在做一些手工,比如,给围巾上的小动物装上耳朵和眼睛,一打十二条手工费八元,手脚灵活的,一天做上个四五打,自不在话下。

原以为上村如化竹村一样,鲜有老建筑了,谁知,在现代小楼重重包围的深处,居然还保存着许多古朴的明清建筑。尽管十分简陋,尽管甚少住人,但那岁月烙下的痕迹,在一砖一瓦处悄然显现。

村民坚信自己是曹植后人有依据吗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如此确信上村的曹氏就是曹植的后人时,曹根堂说,他自小就听老人们讲,他们是曹植的后人,“我们的祖先曹植,他的哥哥就是魏文帝曹丕。曹植有才华,曹丕一直害怕曹植会取代他,所以他害曹植。我们的祖先曹植,就主动退了下来,他不要当官,宁可过平淡一点的日子。”

在村里祠堂的石柱上,一副工整的对联,也似乎昭示了上村曹家的身世来源:“上溯陈思,才超邺郡;再传节度,望重晋阳。”根据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的解释,陈思指的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他才艺超群;晋阳则是指唐末节度使曹全晸的儿子曹翔平定过晋阳之乱。

从祠堂的对联可见,上村曹家遵曹植、曹全晸为其祖先。

当然,除了祠堂里的对联,他们还有别的证据。曹根堂说,虽然“文革”期间,上村曹家渊源的家谱都被毁掉了,“不过,这些年,随着宗谱文化的兴起,他们村里也委托人到上海图书馆查阅了新安曹氏的宗谱。”

从上海图书馆查到的新安曹氏宗谱上到底是怎么说的呢?曹觉民向记者展示了宗谱的复印件。从这套宗谱看,新安曹氏遵唐末节度使曹全晸为他们的一世祖。曹觉民说,《新唐书》和《后唐书》中,都对曹全晸有记载。唐末黄巢起义时,曹全晸的一个儿子,曾经在安徽篁墩与起义军作战,不幸战死了,此后,他的子孙就留守在了篁墩,并开始有了分支。明初,传到24世的时候,其中一支到了安徽歙县的洪村(现为雄村)。到了31世,也就是万历元年,又有一支迁到了富阳感化(即上村)。

尽管上村曹家看似曹植后人无疑,不过,这其中显然有个既定的假设——唐末节度使曹全晸就是曹植的后人。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曹觉民说:“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欢迎专家考证,给我们一个说法。”

DNA检测能证明他们是曹操后人吗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专家对于曹全晸是不是曹植的后人作出权威的考证,不过,为了证明曹氏的家族身份,曹觉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线索。去年,当安阳曹操墓真假问题吵得沸沸扬扬时,曹觉民突发奇想:“如果我们和考古出来的头盖骨,来做个DNA比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带着这样的“奇想”,曹觉民组织了村里的10位曹姓男士去上海,找到了复旦大学的DNA专家李辉:“李教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他说,在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里,携带着家族男性的秘密。比对其中的某个DNA,就能测出,他们是不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检测的结果也验证了男性Y染色体的神奇之处,“当时有来自皖南,江西,松江,盱眙、湖北等地方的曹姓男性。结果显示,我们都是同一个曹。不过,我们和山东的曹,却不是同一家。”

曹觉民说,他们希望能和安阳曹操墓出土的头盖骨做DNA比对,但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当记者就此向李辉教授求证时,李辉教授说,那次比对的结果,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不便对外宣布。

《富春山居图》美景依旧

探访时间:2011年7月14日下午

刘氏后人聚集的曙星村,也在富春江的南岸,在上村东北方向大约35公里处,“隐”居在山坞里。这里风景极其优美,村庄依山而建,村民傍水而居。山上郁郁葱葱,高大的竹子枝枝节节,就在屋后,触手可及。据说,这里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时的主要蓝本区之一。

站在一栋漂亮的小楼外,记者看到有母子二人推着一个放满了椅背的板车,吃力地前行。他们就是这栋小楼的主人,孩子十多岁,放了暑假,在家打个下手。母亲一边拭汗一边告诉记者,自己一家都以此为业,雇了两个帮工,从运来木料到椅子做好,扣除工人的工资后,每把能够赚到四元钱。

曙星村已经没有几家老房子了,82岁的老支书金坤樵告诉记者,曙星村的村民有钱就做两件事,第一,送孩子读书,第二,盖房子。曙星村的房子无论是造型或是规模都让记者印象深刻,很显然是精心打造过的。村人以做木工为主,许多楼房的一角,都堆放着大量的木料。不过,这些木料,很少是就地取材,多购自外面。老支书说,保护好居住环境相当重要。

金坤樵指着一处旧居说,除了这栋,村子里所有的旧居都将被拆除,然后盖上新屋。那处将唯一幸存的旧居,生活着一对老年夫妇。丈夫常年生病,妻子就做手套挣些钱补贴家用。她戴着老花镜,弯着腰踩着老式的缝纫机,咯吱咯吱的声音在破败的老屋里回响。做完一副手套,她将得到三角六分的手工费。而面容瘦削的丈夫告诉记者,几年前,有人找到他,想出五千元钱,买他屋子的四扇窗户,他坚决不同意。

“活金死刘”是为躲避司马氏的杀害吗

在富阳,流传着“活金死刘”一说,这个说法就源自曙星村。

金坤樵告诉记者,“活金死刘”,就是活着的时候姓金,死后改姓刘,这是他们家族世世代代相传的祖训。“活着的人都姓金,死了以后在墓碑上和宗谱里,一律改成本姓刘。”至于村子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风俗,很多年来,大家都不知道。金坤樵也是看了自己在“文革”期间偷藏的家谱,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说起保存家谱的故事,金坤樵说,自己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当时自己是村里的支书,有一点威望,“当时,我的一房叔叔偷偷地将族谱辗转地交给了他的一位婶婶,因为这位婶婶是寡妇,造反派没怎么关注到她。后来,我又偷偷地将族谱要来,用牛皮纸包裹好,收藏到家中桌子的桌肚里。”

在家中的餐厅里,金坤樵打开了这套民国十四年修的《富阳刘氏宗谱》,记者看到,按照宗谱序言的记载,曙星“活金死刘”的来历大概是这样的:西晋司马氏灭掉蜀汉以后,刘备的后人刘川逃离成都,为了避难,他偷偷将“劉”字去掉“卯”和“刀”,改为姓金。到了一位叫刘赋的传人,他迁徙到了河南。再后来,到了北宋末年,刘赋的后人,又随同宋王室护驾南迁,到了浙江临安。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政,“上既诛瑾,又欲诛天下金刘二姓,我祖不得已,而隐他乡”。于是,明代正德年间,曙星村的迁祖刘葱移居到了这里。

金坤樵还带记者参观了村里的祠堂,祠堂名叫“刘氏家庙”,里面陈设简单,比较引人注目的,便是里面供奉着一始祖刘川、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牌位。

他们的祖先是刘备还是刘秀

原来,这支“活金死刘”是为了避司马政权的诛杀而改姓金的。不过,对这个说法,南京大学的胡阿祥教授认为,与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入,“就我所知,刘姓被迫改姓的可能性很小。我做个非常大胆的推测,如果说刘真的改姓,那也应该是在南朝的齐。齐之前的宋,是刘姓称帝。萧姓的齐得了天下后,诛杀刘,刘为了避祸,可能改姓。”

就在对“活金死刘”的说法困惑不解时,记者在家谱中,又发现了新的疑问。曙星刘氏尊刘邦的祖父刘良为一世祖,刘良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父亲,叫刘贞;到了十二世,则出现了光武帝刘秀;到了第二十代,则出现了刘川,正是那个偷偷改“劉”为“金”的人。

按照家谱中的这个记载,显然,曙星刘氏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人,家谱的世系表中,并未出现刘备的名字。至于因为避祸而逃离成都的刘川,其身份就更是无法核实了。看来,曙星刘氏的秘密,还需要更多学者去考证。

(请周柏泉先生领取线索费200元)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张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快报记者施向辉摄

维普资讯 2007年 lO月 襄樊学院学报 0ct..2007 第28卷第 lO期 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 Vo1.28No.10 三国文化旅游之研究 陈新剑 襄樊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襄樊 441021 摘要:三国文化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即所有文化现象为源头的历时态嬗变、敷衍和演化的一 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和文/,-41],在用 自己的眼光审视三国的 同时,又都在用 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诠释甚至创意着三国,三国文化不断地浸润到社会的各个领 域,成为我们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旅游是指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发生的旅游活动。 作为旅游资源,三国文化属于人文资源。对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必须破除历史文化至上 和打破传统的旅游资源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是零星景点多,联动互动少;历史文化论说 多,旅游科学思维少;传统开发经营多,现代文化创意少。 关键词: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082一O6 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观光活动,其实是在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之前就出现了。其格局主要是一些 三国文化遗址,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供中外游人访问和观光,并未实质上纳人经济的范畴和视野。可以说, 在我国现代旅游史上,三国文化游是一个传统的老资格的旅游题材。近二十年来,当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 一 个重要产业勃兴于中华大地,各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火爆的吸引着游客的时候,三国文化旅游线却始 终不温不火,甚至不少景点经营惨淡,远远没有能够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其原因何在?是人们旅游观念 的变化,还是文化失去了魅力?是规划编制的疏漏,还是文化创意的贫乏?是景区运作管理出了问题,还 是缺乏来 自政府协调和支持?拟或是原本我们的期望值就高了,而超越了实际可能?面对各地人造三国 景区愈演愈烈的态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三国文化旅游做一个全方位的理性思考。本文拟就三国文化旅 游的若干范畴、现状和发展策略等问题作相关探讨。 一 、 三国文化旅游的科学认知 对于三国文化的概念,有的以传统的 “广义文化”和 “狭义文化”的模式解说;有的从历史学的真实性 和文学的故事性比较论述;还有的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表达;应该说各有所胜。笔者认为三国文化是 以三国时期的史实 著名人物和历史事件 即所有文化现象为源头的历时态嬗变、敷衍和演化的一个独特 的文化体系。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和文人们,在用 自己的眼光审视三国的同时,又都在用 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诠释甚至创意着三国,三国文化不断地浸润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先说 “源头”:从时间上讲,指的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 公元从 184年 的黄巾起义失败,到晋武帝太康 元年 公元280年 西晋灭吴这一历史时期。从内容上说 ,它涵盖这一历史时期的所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特别是这一时代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为后世的演化提供了形象可感的原型。而王沈的 《魏书》、鱼豢 的 《魏略》和韦昭的 《吴书》所呈现的原始资料,与陈寿的 《三国志》 虽然它在三国之后十几年才成书 ,它 们与三国时期的史实,都为后世的演化,提供了元典。这不到一百年的短暂历史阶段,是一个政治上大博 弈的时代: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纵横捭阖,最后三国归晋,天下一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 时代:不管是贵胄王孙,还是贩夫走卒,纷纷逞才纵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川 ,文韬武略,各展其 收稿日期:2007—07—12;修订 日期:2007一o9—2O 作者简介:陈新剑 1949一 ,男,湖北谷城人,襄樊广播 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与文化、本土文史。 82 维普资讯 第28卷第 l0期

 1赵云生平
欲求仁主
赵云字子龙,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少有名声。 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当时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因协助袁术而死,公孙瓒便迁怒于袁绍,于是屯兵盘河并上疏朝廷细数袁绍的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常山郡的人民经过商议之后,乃一同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
当时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乃领冀州牧,袁氏四世为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正在担忧该州的人都会投奔袁绍,因此赞许赵云的行为。公孙瓒向赵云嘲笑著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1],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
”,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担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贼兵袭击,失去了驻地之后,亦来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
两人合作之后,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刘备一直对赵云很好,赵云亦有心依托刘备。
后来,赵云对只想割据一方、不恤百姓的公孙瓒感到失望,欲找机会离开。 便以兄丧为由,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乡一趟,但是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
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当时,刘备是独自逃出,身单影孤,毫无势力[5]。 赵云听说刘备的消息之后便在邺城求见刘备,两人相认,同床眠卧。
刘备密派赵云外出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刘备因而不被袁绍轻视。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并随他至荆州。
平定荆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惇、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
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在战斗中刘备军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让他成为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赵云救主于长阪坡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竟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
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著数十骑向南逃逸,此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
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著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到达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
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
”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对赵云毫无牵涉。
进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
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乃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负责掌管刘备出征之后大本营公安的留守军队。
刘备出征之后,孙夫人开始放纵骄傲,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
刘备知道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态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别命赵云掌管内事。
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直到江州(今重庆),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从外水沿长江而上进至江阳(今四川泸州),最后在成都会合。
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汉朝大将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
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
汉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著数十骑的小部队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且战且退,曹军虽然被赵云击溃,但是仍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围栅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围栅,见曹操大军杀到,便欲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主营之后,却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非将军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而且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并留赵云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被吴军大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四川奉节),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而吴军已退却。
北伐遗憾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因赵云此时于永安防卫东吴,故将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任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亦转驻汉中。
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取郿,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反击,诸葛亮下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因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由于赵云将分散于各屯的军队会合,并亲自断后,烧毁栈道,阻止曹军的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同时,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
当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惊讶地说:“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 ”,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

当时赵云军中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为何要赏赐呢?请将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库,在十月的时候再给众人做冬衣。”诸葛亮因此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
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张马黄、庞统和赵云亦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2 张飞,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初战就获胜, 崭露头角。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张飞庙“新家”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为张飞所杀,于是城中人人自危,颇为混乱。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
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张飞败走。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 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打败吕布。
  197年6月,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 ,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出精骑兵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州四郡,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张飞《立马铭》后来刘备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建安十八年(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蜀增援。到达江州,遇上刘璋大将严颜,严颜被张飞生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被张飞引为上宾。大军继续分定诸郡县,于次年(214年)五月推进至成都,与刘备会合。
刘备成为蜀主,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曹营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此地虽属益州但向来为张鲁的领地。刘备遂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出兵争夺,两军对持五十多日。后来,张飞率精兵万多人,邀张郃军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救,张郃大败,弃马与十余人爬山退还南郑,张飞此战不仅拓增刘备方领土,更使保住蜀地门户,使益州转危为安。
张飞随即参与攻打汉中的战事。219年,刘备据有汉中,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十二月,关羽被孙权所杀。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
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蜀汉怀帝刘禅于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张飞为桓侯。
  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阴印象汇停车收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