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是谁的作品?

落款要巧,用印要有点睛效果,总体而观,要突出作品主题,这是关键。

书法作品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

一是主题即正文,反映主题意思与意境,其内容积极向上,有美德要寓意深刻,根据自己心情和喜好选择,在此不再赘述,其书写要求下面详述。

二是选择的形式,其形式更能衬托、表现、突出主题,分内容的布局形式和作品的整体形状,两者要做到协调统一。

三是落款,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下款字少的为穷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正文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有时上款写题目等。落款字体一般用行书、行草或小草。

四是用印。指盖印章,用在作品不同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印章的内容、颜色、作用分述如下:

从内容分:有雅趣章、鉴藏章、名号章、斋号章、特点章等。其内容由自己喜欢而定,不在赘述。字体多为小篆。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章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章亦小。

印章的颜色。分朱文印、白文印和阴阳合壁印三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阴阳合壁印是前两种的有机结合,更具艺术匠心。

从印章的作用、位置及形状、内容来分。有姓名章(名章)、闲章两类,闲章按所盖位置又分引首章、拦腰章(竖幅用)、栏边章、压角章。名章是必须的,多为正方形;闲章为了使书法作品上下前后呼应,拦边、拦腰接气、聚气、衬托、装饰作用。闲章形状较灵活,一般不宜为正方形,而以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形、葫芦形、自然形等为好。

名章一般盖在落款人名后方,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闲章(斋号章),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章。可盖一方姓章,一方名章,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引首章(起首章)。引首章盖在书法作品右上方第一字右下边,与名章遥相呼应。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下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引首章的内容可选与主题相近的“雅词”,也可选自己喜欢的雅趣词组,如“翰墨香”等。

拦腰章。拦腰章盖在作品右边偏下位置,一般作品竖幅较长用之,起到与引首章接气与名章遥相呼应作用。内容可选自己喜欢的雅趣词组,如“学海”、“求索”、“学书”。

拦边章。拦边章所处位置较灵活,一幅作品,四边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盖印章补之;疏处如觉太空荡,可盖印章充实。内容可选自己喜欢的雅趣词组。

压角章。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一般取两下角,补充空虚之用,若角不空虚,宁无勿用,压角章一定要与名章有一定距离。压角章可管两边,起拦边封角调整稳定字面的作用。内容多为斋号章或特点章(形容自己作品或追求的特点之章)。

1、书法作品没写完怎么落款

如果你在开头写上了《岳阳楼记》范仲淹,结果一张纸盛不下了,就换另一张。不可不写完就落款。如果没写标题,不打算写下去了,那就在一个段落结束,而后题款时说明,根据当时情况如实随意写;可以写“节选”自***等等。落款章法相同。

2、人民大会堂三楼的书法作品《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

书法作品《岳阳楼记》作者:张瑞龄作者简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多次作为珍品赠送外国元首和政要。《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明当政者的态度。拓展资料《岳阳楼记》原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3、具体分析《岳阳楼记》艺术特点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吕立新《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面市。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点带面,在对齐白石作品技法、创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融入吕立新个人观画的心得体会,通过“干货和私货”并存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齐白石大师的艺术世界。谈及写书的原因,吕立新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他在《百家讲坛》讲完“史上最牛北漂”齐白石的励志故事后,“想再细解一下他的代表作”。在吕立新看来,尽管人人知道齐白石,但真正了解其作品的不多。他认为,要想走近这位艺术大师,还必须多读他的经典作品,因为只有好作品才具备穿越时空接近创作者本人的魅力。


吕立新在接受采访。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讲述齐白石人生 还想品品他的画

《百家讲坛》出了不少学术明星,吕立新就是其中之一。尽管2010年他上节目主讲齐白石时,《百家讲坛》的热潮已过,但吕立新接地气的讲述方式,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齐白石热”的文化现象。他也随即走出小众艺术圈,被大众认识,“有时候走到街上,会有人上来问‘你就是那个讲齐白石的专家吧’”。

在《百家讲坛》上,吕立新自创了不少关于齐白石的金句子,如“史上最牛北漂”“他比一千个杜拉拉还要励志”等等。节目自央视播完后,吕立新经常在书店中能再次遇到它们,“不少关于齐白石的出版物的腰封上,会写上这些句子作为新书的宣传语”。

吕立新在《百家讲坛》重点讲了齐白石的生平,讲了他从木匠到巨匠的人生经历。但吕立新认为,齐白石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依托的是他的作品。“不过,很多人只听说过齐白石,听了《百家讲坛》后也只能说出他的二三事,而对其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却并不了解”。在吕立新与读者的接触中,“有不少是想了解他作品的,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参照文本”。尽管市面上关于齐白石的书很多,其实涉及其作品的书很少,“能够让普罗大众接受的通俗文本更是少之又少”,使吕立新萌生了写作一本兼作品分析与读画体会的书。

“干货私货”并存 讲述42幅代表作

全书采用一文一画为主、多画为辅的结构形式,共计37篇,刊登的齐白石作品有80余件。吕立新重点详解了42幅,“本来想写‘100幅最美齐白石的画’,后来发现,要把这100幅全部写完,书就太厚了,不适合现代人阅读”。于是一再精简,最终吕立新重点写了其中42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花能解语》一书刊登的图片均是齐白石定居北京“衰年变法”完成之后的作品,也就是他70岁以后的创作。吕立新说,“定居北京是老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可以想象,如果白石老人不来北京,那么也就不可能有紧跟其后的‘衰年变法’,没有变法,也就没有老人创立的‘红花墨叶派’,更不可能有其在中国近代画坛的‘霸主’地位”。

相较于专业书籍来说,《花能解语》堪称“干货与私货”并存,在对齐白石作品技法、创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融入了吕立新个人观画的心得体会,“写法非常轻松,既有‘私货’又有‘干货’”。干货是实实在在讲解齐白石是怎么画的;而‘私货’是这些画触发了吕立新的感情后,他写下的个体感想,如看到齐白石画中的老鹰时,他发出了“哪个英雄不孤独”的感慨。

著名鉴定家米景扬读后直言特别喜欢,他这样评价《花能解语》:“齐白石在画中想说的,吕立新给写出来了;他画画时,可能没有想到的东西,吕立新也给写出来了。”

多看经典是走近齐白石的重要途径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大家从小就知道齐白石,知道他很会画鱼虾,但具体好在哪里呢?除了艺术圈子里的人,普罗大众并不知晓。

在吕立新看来,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头号大师。“试问一下,如果齐白石不坐中国近代画坛的‘头把交椅’其他人谁能胜任呢?黄宾虹?吴昌硕?徐悲鸿?还是张大千?都不妥,唯有齐白石无愧”。吕立新说,因为“白石老人的艺术最合国情,最具有中国精神,同时笔墨间又透露着一股自信”。

在艺术上,吕立新认为齐白石独特的地方是,“他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朴素的东西画得生趣盎然,不论是蔬果花卉、水中鱼虾、草间昆虫,还是被传统审美归为不堪入画的飞蛾、苍蝇等‘害虫’,老人都一视同仁,将它们纳入画中”。吕立新说,“虽然白石老人作品的画面内容极其普通,但被齐白石画得充满趣味,真实感人”。

“这就是基础教育在美学这一块的缺失,很多所谓的美术欣赏,也只是只言片语,一如我们今天拍卖行图录上印着的几句话,且大部分是抄来抄去的东西”。吕立新说,多看艺术家的代表作是走近其艺术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好作品、代表性的作品才具备穿越时空接近创作者本人的魅力”。

在目前的公立美术机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北京画院美术馆。“原来也名为‘齐白石纪念馆’,藏了一大批齐白石不同主题作品的真迹”。在《花能解语》这本新书中,其中不少图片即是这里的藏品图。

提到看画的经历,去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老舍胡絜青藏画展”让吕立新印象深刻。“老舍夫妇藏的这批齐白石作品真是让我流连忘返,兴奋激动,真实感到震撼”。看了这个展览后,他也再一次提醒自己,“好的美术作品一定要看原作,它与书本画册上给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落款76岁的作品肯定是假画

和大部分喜爱书画的藏家一样,吕立新自收藏开始,就一直想拥有一张齐白石的作品。“最开始买的时候,看走了眼,买了一张假画”,经一番波折,好在发现及时,将假画退了回去,损失不是特别大。

如今,让吕立新颇为得意的是他收藏了一张齐白石于1948年画的《喜上眉梢》,“这些年,进进出出,许多作品都交流了出去,唯有这幅画我一直珍藏在身边”。吕立新透露,这幅画大概是2004年前后以30万的价格买的,“当时齐白石的市场还没有这么火,如今这幅画保守估计得过千万了”。不过,再贵他也不会卖。

近些年齐白石的假画太多了,“他的假画可能是在中国所有近代画家里最多的,因为太多人想要收藏他的作品了”。是否有辨别齐白石作品真伪的小窍门?吕立新支了一招:“例如他的真迹是没有76岁的落款的,如果有这个落款的作品,那肯定是‘一眼假’”。因为75岁这一年,齐白石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他这年将有厄运,宜用“瞒天过海”法躲避过去,齐白石深信不疑。“从他的年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75岁这一年他自署77岁,而76岁这一年,自署78岁”。吕立新说,齐白石75岁落款的作品有但极少,“因为这一年的春天,他还画了一些”。

从3·15开始制约造假有“办法”

关于即将在3月15日施行的新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吕立新参与了其中的起草工作。他认为,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艺术品市场中假画泛滥的现象,因为该《办法》“强调艺术品经营单位不得隐瞒艺术品的来源”。

以前一直使用的是2004年出台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而即将实施的则变为了《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至于将“美术品”改为“艺术品”的原因,吕立新说,当时,“我国艺术品市场主要以书画作品交易为主,多以‘美术品’表述。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艺术品门类更加多样,人们更普遍和习惯用‘艺术品’来统称这个行业”。吕立新透露,新《办法》从起草到出台,前前后后花了好几年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谁写条幅怎样落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