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下大都在做朋友圈推广,全球家精选这个怎么样?

“愿有来生,再不创业。”

昨天,董事长张熙在朋友圈向亲友、精锐客户和员工致歉。他说,为了做好教育真心倾家荡产了,好遗憾好后悔。”

没过多久,还有人传谣,张熙准备跳楼了。

隔天,回应网上截图为假,张熙还说张熙称“精锐好好的,我也好好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张熙当然好好的,说实话,双减至今,虽然这些教育培训机构一个个倒下,但实际上亏的都是资本的钱。自媒体新闻说,双减之后,俞敏洪哭了,大不了赔完,和兄弟们喝顿大酒散伙。但自媒体也有一点没说,去年开始,俞敏洪出售股票,开始套现了。

不管校外培训行业是死是活,有些人该赚的钱都赚了。

张熙也一样,《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显示,创始人张熙以(别名“学霸张”)30亿财富值位列榜单第26位。

财富的积累与张熙在的投入密不可分。2008年在上海创立精锐,短短几年间,融资好几亿后北上收购巨人教育,2018年赴美上市,双减之前,年年营收几十亿。

2020年,开始亏了,连上今年,亏了大概有个快十亿。这相当于,把前几年赚的都亏进去了。但还是那句话,亏得都是资本的钱。要问资本是干啥的,精锐有个数据说,2020年,平均每个新生的新购买单价为4.4万元。

大环境是,双减之后,真的变天了。最直接的感受是,抓补课的部门变成了扫黄打非办。老师们精神恍惚,我做错了什么?

言归正传,有人说,出现亏损是因为收购巨人教育,导致消化不良,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另外一个层面是,2020年疫情,在线教育爆火,猿辅导、、作业帮、字节的大力教育等巨头们持续发力,个个吹出三两两年营收百亿。熊猫君不禁想问,虽然中国人多,但哪有那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韭菜让你们割?再说,割完以后,有考虑过韭菜们的感受吗?

看到张熙的新闻后,有家长说,卖惨就不用还钱了吗?熊猫君不禁想到,去年年底学霸君毫无征兆暴雷,江西的一位离异母亲,为了给即将升高中的女儿拔高成绩,自己身患重病,用自己父母的退休金外加贷信用卡买了一万多的课,刚买多久,课没上一半儿,暴雷了。

那位母亲说,“大家都在补,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下”。所以,话还得说回教育焦虑。双减之后,身边有个父亲说,“这个政策挺好的,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国家不让补,那就真不补了。”

不过,在北京、上海以及一些一线城市,周中晚上,培训机构门口人也更多了。前几天,一位北京妈妈说,学区房不划片儿以后,西城区是凉了,孩子上清北是指望不上了。明年政策最多下到海淀,那我还是去朝阳博一把吧,就算政策下到朝阳,亏个200万,也承受的起。

最后,虽然澄清大家都好好的,但肯定是自身难保了。2021年精锐教育的业务占比重,K12一对一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71.1%,双减之后,之前收入的一多半肯定是全没了。

8月份,投资的巨人教育宣布倒闭。当时巨人教育老大罗沫鸣说,是因为精锐不给钱,所以我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给家长退学费。后来没多久,巨人教育真的倒了,精锐教育还能坚持多久呢?

智能化转型,需要单打独斗还是联盟“打怪”?

对于这个问题,海尔智家的答案是后者。它选择建立开放式平台,并引入生态合作伙伴。其中与涂鸦智能的合作,加快了海尔智家智能化的进程。得益于涂鸦智能IoT OS级别的技术能力及成熟的云端服务能力,海尔U-home实现全屋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的快速开发及部署。

“可视门铃和(海尔的)电视、(海尔的卡萨帝)冰箱实现的多屏互动只是(与涂鸦智能)合作的第一步,以后甚至能与烟灶上的屏实现互动。”在12月19日海尔智家与涂鸦智能的生态合作发布会上,海尔智家生态平台智慧安防产业总经理李莉说,不仅能在电视和冰箱上看到门铃后的画面,未来如果在厨房里做着饭,有人按门铃了,对着烟灶上的屏幕喊一嗓子就能把门打开。

涂鸦智能与海尔智家嘉宾现场交流合作发布的新品

从可视化门铃到全屋安防,这是海尔智家智能化转型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家电企业转型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家电市场趋于饱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经成了业界共识。而5G商用的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交互界面和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亟待爆发,家电企业来到了智能化转型的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海尔智家以生态和场景为主的智能化转型,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海尔智家营收利润实现了逆势增长,生态收入33.7亿,同比增长55%,生态收益率15%。高端品牌卡萨帝出现了42%的高增速,海外市场收入实现了25%的增长。

和诸多企业近年来才纷纷转向智能化赛道不同,海尔智家在更早前就开启了智能家居的布局。2006年,海尔智家U-home可靠性实验室成立并投入使用;2010年,海尔智家发布了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2015年,U+App上线标志着其智能家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但直到2019年6月,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至此,海尔智家更加“硬核”的智能进化历程开始了。“改名,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智慧家庭赛道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集团层面也决定了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战略投入方向。”海尔智家生态平台副总裁王晔表示。

海尔智家生态平台副总裁王晔

家电巨头的智能进化论:自己干或打群架?

单品智能是很多企业入局智能家居的起点,但这造成了设备间的连接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平均每个家庭与电相关的设备数量超过40个,而这40个设备涉及的品牌超过10个。由于它们之间是相互割裂的封闭的系统,兼容性差很难实现互联互通。

另外,应用场景的局限性也是目前智能家居存在的难题。智慧家庭中的细分场景是考验智能家居“人性化”的重要指标。只有了解场景和用户需求,挖掘更多的细分应用场景,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毫无疑问,消费者也更愿意选择覆盖更多细分场景的品牌。

针对智能家居已有的弊病,海尔智家以生态和场景化为抓手,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对症下药。但要自己做,还是联手其他生态平台一起做?成了海尔智家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议题,当想要做的场景和服务越多元,凭一己之力,要覆盖全场景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此,在服务上,海尔智家选择了开放合作,通过建立生态体系的方式引入海量的合作伙伴,构筑起了衣联网、食联网、空气网、安防网等7大生态圈。而这种生态圈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智能化体验呢?以衣联网平台为例,用户将一件丝绸上衣放进洗衣机,机器就能自动识别面料,进行个性化洗衣,洗完后自动匹配烘干程序;随后晾衣架自动下降挂衣服,用手一碰晾衣架就会自动上升。

海尔智家将自己定位为物联网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冰箱、冰柜、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厨房电器等全品类成套产品。海尔智家以这些智能产品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成套、定制、迭代”的“5+7+N”全场景成套解决方案。

5指的是家庭中的5个生活空间——客厅、厨房、浴室、卧室、阳台;7指的是7个解决方案——安防、空气、洗护、用水、美食、视听和休闲娱乐;N代表的是个性化定制。与过去单一的产品销售相比,这种解决方案让用户买回家的不是一台孤零零的设备,而是全家整体的解决方案。

当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做家居的智能连接,海尔智家已经依托开放的生态,为自己节省了漫长的研发背后投入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并提高了智能化的效率。商业模式的转型,一要下功夫,二要用巧劲。海尔智家的“下功夫”主要体现在35年的家电研发制造的经验积累,“巧劲”则是寻求适合的生态合作伙伴,而与涂鸦智能的合作,加快了它的智能化进程。

AIoT平台涂鸦智能凭什么让海尔智家看上?

成立于2014年的涂鸦智能,是一家全球化的AIoT平台,从App、云和智能模块三方面赋能企业智能化。涂鸦智能技术赋能的产品统称为Powered by Tuya(缩写为PBT),目前这样的产品在全球有超过9万款,遍布22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能跨品类和品牌实现互联互通,用同个App就可以控制所有PBT产品。

谈及一开始的合作,涂鸦智能副总裁孙新涛表示:“表面看双方都有云、APP和联网模块,看起来是一样的,干嘛还要跟你合作。后来在交流中发现,就算框架上是干一样的活,但用户体验和细节却不一样。”涂鸦智能的品类全面,而海尔智家的产品主要更多基于其主业和用户需求。“在第一个合作案例——多联机商用空调后,又延伸到了其他的产品合作,双方在共识上的冲突几乎就没有了。”

一直以来,涂鸦智能凭借开放中立的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让不同品牌和品类相互包容;而海尔智家平台本身是开放包容的物联生态平台,二者的合作基因相当雷同。而涂鸦智能对海尔智家的赋能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渠道流通和产品能力上。孙新涛表示,“涂鸦智能不是干预或者颠覆生态,而是帮助构建和适配原有的生态。”

例如在供应链方面,海尔智家原有的工厂多与家电相关,如模具、压缩机等。涂鸦智能和上万家物联网类工厂有长期合作,如电工、照明、传感、安防等,这些工厂的制造能力可以开放给海尔智家,过去,海尔智家和这些工厂的建联并不多。

比如双方合作推出的家庭智慧安防产品,就是海尔智家过去没有的产品品类。在海尔智家和涂鸦智能的发布会上,首次展出了双方合作的“8件套”,包括网关、门磁、传感、温度、湿度、燃气感应、空气和水质检测。

又比如海智家希望发力的多元场景,涂鸦智能为海尔智家提供了全场景的智慧空气解决方案、打通冰箱大屏和可视门铃的安防解决方案等,例如海尔智家的可视化门铃,其中运用了涂鸦智能自研的P2P点对点的视频通讯技术,打通了门铃与电视、冰箱的连接。

“过去我们是一家家联系合作伙伴,效率太低,市场体验也不好,后来发现生态化方式,平台对接平台的方式,能够更快给用户提供完整体验,所以我们和涂鸦智能合作。”王晔说。

从创造一个家到服务一个家

实际上,以家庭为部署单位的智能家居市场,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智慧地产。站在智能家居千亿级风口,如何结合地产和实体企业转型的需求,完成从C端消费者市场到B端工程市场的联动,也成为智能家居企业深思的问题。

从家电到成套家电、智慧家庭,再到衣食住娱全生态服务的业务升级,海尔智家做了大量准备并逐步落地,迈入智慧地产、智慧公寓和智慧酒店等市场也已经水到渠成。

接下来,海尔智家和涂鸦智能将在更多领域持续发力,为商业地产和长租公寓等一系列项目提供全套行业解决方案,加速实现中高端楼盘全屋智能的商业落地。从舒适、便捷、安防、节能等多个维度提升住户的智能化生活品质,打造智慧人居的服务闭环。“未来双方在成套电器和场景化落地上将做更多合作,比如说地产、公寓、酒店等。”孙新涛认为,智慧地产是新的销货带货渠道。

而从海尔智家的角度来说,这正好补齐了海尔智家在某些场景的短板,例如海尔智家本来并不生产智慧水表,但通过和涂鸦智能合作,海尔智家因而能提供更完整的智慧公寓SaaS方案。“我们借这个机会能够服务一个家,以前是创造和建设一个家,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服务一个家。”王晔说。

海尔智家生态平台副总裁王晔(左)和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陈燎罕(右)

事实上,仅仅“将产品带进B端市场”是不够的,这需要更加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渠道、模式、服务等。不久前,海尔智家顺应趋势推出了 “超级工程2020”俱乐部,扩大了自己的地产“朋友圈”,其与金茂、自如、保集签约智慧战略合作协议,战略落地后将新增2万户海尔智家智慧家。未来会在全国南、北各成立20家工程联盟,诞生20家过亿元的会员。

智能家居发展到现在,正在经历从“伪智能”到真智能的关键节点。“过去几年(智能家居)鱼龙混杂,多是为了智能而智能,没有满足消费者舒适安全的体验需求。”孙新涛表示,目前智能家居正处在即将爆发的阶段。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和突破,像海尔智家和涂鸦智能这样的跨界生态合作越来越多,智能家居的真智能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6月18日,A股上市网络安全公司启明星辰发布公告称,中移资本将在完成一系列权益变动后,成为启明星辰的控股股东。中国移动是中移资本的唯一股东,此次变动意味着网络安全行业“国家队”,又将迎来一名新成员。

国资逐渐进入网安行业,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对网络安全愈发重视。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居民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个人的人身安全等,是信息时代保障国计民生的基础之一,容不得半点差池。

对于网安公司来说,有国有资本加持,市场景气度提升,可以更聚焦于技术研发,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平台和资源,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奇安信,早在2019年就引入中国电子作为战略投资人。2019至2021年奇安信的平均研发费用率高达约31%,也因此获得了领先行业的技术水平,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因此,2021年,奇安信全年营收位列全球网安公司营收排名第9、中国第一,全球总排名比2020年上升5位。

跻身世界前十的秘诀是什么?

截止到6月末,全球网络安全公司陆陆续续都发布了2021年全年的业绩报告。让人兴奋的是,奇安信2021年营收9.08亿美元,力压Fireeye、SolarWinds、BlackBerry等行业内大名鼎鼎的公司,跻身世界行业前十。

2021年全球网络安全公司营收排名

其中,Fireeye因为和Mandiant业务分拆后,营收也被分拆,SolarWinds是因为去年受供应链攻击事件影响,营收大幅下降,而BlackBerry则是由于公司整体战略调整,关闭了安全手机业务导致营收下降。

这不是奇安信一家的胜利,更是中国网安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中国网络安全行业起步并不算早,特别是在需求更大的政企端网络安全市场,相比于成立40年左右的NortonLifeLock、BlackBerry等公司来说还太年轻,在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多年来,中国网安公司都在世界营收前十之外,2020年营收前15名中,有13家美国企业、1家以色列企业,中国只有奇安信一家。可以说彼时的网安行业,都在美国的垄断之下。

2021年奇安信排名前进5位至世界第九,从营收角度看,中国企业初步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网络安全行业的垄断。奇安信2021年营收同比增速39.64%,在营收前十名的企业中排第三,也显示出了其良好的增长态势。

中国的网安企业能迅速发展,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势头,从企业自身来看,得益于它们长期坚持技术研发高投入构建起的护城河,以及对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以奇安信为例分析。首先,正如奇安信董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的:“(奇安信)选择了高研发投入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研发平台、布局新赛道产品、提升攻防竞争力、建立全国应急响应中心,公司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

在高研发投入下,奇安信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拥有了行业顶尖的技术水平。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奇安信的保障下,实现冬奥网络安全“零事故”,就是对奇安信技术能力的最佳体现之一。

第二,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也是奇安信快速发展的秘诀。其中最经典的,要数奇安信的“军团模式”和“研发平台模式”。

有媒体曾发文详细分析了奇安信采取能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做深做透的军团模式,能够打破组织边界、提高效率,是企业在危机感和紧迫感下的优选项,同时也是精细化运营、提升细分赛道客户体验的必然选择。

而“研发平台模式”,则与军团模式的精准突破恰好形成互补。4月19日,奇安信对外公布大禹、鲲鹏、川陀三个研发平台进入量产阶段。通过将数据和接口进行标准化等方式,研发平台使大部分安全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研发费用率将随之下降。比如依托大禹平台,奇安信多个领域的首版本发布时间从同类产品9个月缩短至3个月,研发效率提升了300%;鲲鹏平台2021年量产后,相关产线的人均创收同比增长约40%,达到网络安全行业头部厂商的2-3倍;川陀平台让奇安信30多款的终端产品成本下降了2/3。

“军团”类似于高定,“研发平台”是量产。这两种模式的应用让奇安信在各个业务条线上的动作更快更连贯,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这就为其业务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无论在技术、业务还是管理、运营方面,都是奇安信成功的关键词。

网络安全行业的“国家队”

为什么奇安信敢于坚持高研发投入而不怕亏损,敢于采取各种创新的模式而不怕失败?企业基因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公司领导人看到了整个网安行业的广阔前景。

近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不少民间资本越来越没有耐心,想赚快钱。因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一些本来还不错的企业在资本的裹胁下,打乱自己应有的发展节奏,一心追求融资、上市,最终伤筋动骨。

作为一家商业化企业,盈利自然是奇安信的目标;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也是投资人看重的指标;作为一家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部分投资人默认奇安信应该有很高的增长率,否则就不值得投资。

但高超的网络安全技术本来就是建立在重金投入基础上的,这时候,国资的进入,能让企业不需要过度担忧短期盈利问题,不需要为了资本变现打乱自身的步伐,而能专心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

奇安信早在2019年就引入中国电子战略入股,现在看来是具有前瞻性的。2019年至2021年,奇安信研发费用分别为10.47亿元、12.28亿元和17.4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3.20%、29.51%、30.10%。

对于网安公司,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奇安信的营业收入2019年至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71%。

当然,成为“国家队”能获得的好处,肯定远远不止稳定的投资。“国家队”带来的比钱更重要的,还是资源和平台。我国的商业环境和网安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两家企业条件相同或者差不多的时候,政企项目绝大多数倾向于选择“国家队”,尤其是政府项目,国资背景往往意味着企业更“可信”,而网络安全需求量最大、增长前景更广阔的市场,恰好是政企市场。

从营收体量来看,中国网安市场目前前两位都已经是或者将是国家队成员,或许与此有关。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根基,与国计民生有关,让网络安全的国家队属性突显。

互联网时代为数不多的风口

回归行业本身,网络安全可能是互联网时代剩下的为数不多有高发展潜力的风口。

消费互联网的增长以至天花板,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几乎是业界共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有更多企业要数字化、智能化,也就意味着网络安全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更重要的是,无论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无论web 2.0还是web 3.0,无论真实世界还是元宇宙,无论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只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就有网安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持续的,不是一次性或者短期的。

不管是几年前中国电子入股奇安信,还是这次中国移动控股启明星辰,站在资本属性角度看代表国家对行业的重视,站在资本本身盈利需求的角度看,也许同样代表了对网络安全产业市场前景的看好,这有助于提振行业信心,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对行业的信心。

不过,这个行业的竞争还远未到最激烈的时候。之前大家可以一起吃行业规模增长的红利,而过去及未来一段时间是行业跑马圈地的关键期,从各家网安公司业务发展的紧迫感、重要资本的入局等都可以看出,各方都在加大投入、加强布局。

逐渐激烈的竞争对行业整体发展有利,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产品研发能力将不断大幅提升,推动行业整体进步。但是对于特定的公司来说,与其他行业一样,网络安全市场也将逐渐呈现出马太效应,主要份额将向具有技术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厂商汇聚,过去同质化竞争情况逐渐减弱。

像奇安信一样的龙头企业,综合技术过硬,核心收入、公司规模远超友商,并且基本已经走完了前期积累阶段,最有可能在之后的发展趋势中成为赢家。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了新工作说说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