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有解决,办理成0都中小型企业税票贷v款最多可以贷多少呢?我需要的有点多。

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直接成本计算法、间接成本计算法、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

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3、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1、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2、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

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

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4、分类法。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

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三)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

  转眼已经4月份,但金牛区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至今还没有走上正规,缺现金流资金周转成为了很多企业头疼的一个问题,该抵押的都已经抵押出去了,眼下的难题要怎么解决呢?其实企业还可以用信用贷款解决经济压力,那么企业信用贷款的办理条件是什么呢?今天就给企业主们介绍企业抵押贷款的相关知识。

  一、金牛区企业信用贷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企业成立时间满3年;

  2、近半年开票额:150万左右;

  3、开票(增值税发票),两年的年报表,最近一个月的月报表,近6个月的发票情况;

  4、申请人近三个月的个人贷款不能逾期,企业负债率不能超过60~70%。

  二、金牛区企业信用贷款申请资料有哪些?

  1、企业营销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最近验资报告、近六个月增值税或所得税缴税证明、近一年财务报表、企业近六个月的银行对账单等;

  2、企业主要成员与拥有超过15%企业股份的持股人员身份证或护照。

  三、金牛区企业信用贷款最多能贷多少?

  企业信用贷款额度需要银行进行评级,通常10万元左右,最高为30s万元,不过各个银行的额度上具体也不一样的,比如邮储银行企业单笔贷款单户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含)。决定企业信用贷款额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的资产状况、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运营能力、行业水平、发展前景等方面。

  四、金牛区企业信用贷款的利率是多少?

  1、6个月以内(含6个月)是5.85%;

  5、5年以上是6.8%。

  需要注意的是,基准利率是根据央行的规定来确定的,各银行的贷款利率是以此为基础并进行上下浮动的。想知道自己贷款的具体利息是多少,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贷款利率,还要知道贷款本金、贷款期限、还款方式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还是不会算自己的还款利息?没关系,您可以直接拨打融诚有信客服热线,专业贷款顾问在线帮你解决利息计算难题!

  五、金牛区企业信用贷款在哪里办理?

  金牛区办理企业抵押贷款有太多的贷款机构和银行可以选择了,所以选择哪家去办理成为大家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我们要考虑安全性,利率,额度,放款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银行和机构办理速度可能差距在1个月左右,不过银行贷款不是那么容易申请的,申请失败还会影响征信记录。为了方便快捷的办理贷款,很多人都会去找专业机构,比如说融诚有信,拥有数十年贷款行业经验、多名专业贷款顾问,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贷款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在众多银行中帮您选择最为合适的贷款方案,有贷款疑问的朋友可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能免费为您提供相关业务咨询。


我们这里所谈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成本,也称为产品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主要是指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基本建设领用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项目。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二、福利费用开支挤入成本项目

 有些企业违反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项目,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如某企业将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列入成本项目“直接人工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的帐务处理。

三、福利部门接受劳务,不作转帐结算

有些企业将辅助生产车间为职工医院、食堂、学校等部门提供的水、电、汽、加工修理等费用全部转嫁给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向职工食堂提供水电,共计50万元,企业作“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的帐务处理,按规定应在“应付福利费”帐户内列支。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应付福利费”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项目中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资的方式,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映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项目中。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方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控制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压缩超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设备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年终将预提修理费用结转下年度。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企业生产成本虚增了36万元,利润虚减了36万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摊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会计核算应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业违反规定,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项目。例如,某企业1999年3月购入原材料100吨,计12万元。当月领用该原材料2.5吨,但企业却将12万元全部计入产品成本,由此造成该企业少计当月利润的后果。

七、虚计费用,调节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利润,有意将不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计入本帐户或者将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转移计入其他帐户。如某企业为了压缩当年利润,于12月份以修理车间的名义,虚领材料,计入制造费用帐户,月份终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由此行为,造成企业本期利润虚减的结果。

八、回收物资,帐外处理

有些企业将回收的废料收集起来,不去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资处理。这样的结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消耗,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例如某企业将职工交回加工后余下的边角余料,不办理交库手续,不填废料交库单,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

九、生产费用分配,张冠李戴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亏不实。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男装、女装和童装,1999年10月该企业女装和童装的销售要好于男装,该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规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数额后,有意将应分配计入亏损产品的制造费用,加计在盈利产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库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本期损益,对车间领用原材料采用以领代耗的办法,将投入产品生产的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期末有剩余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库处理。如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10月份多领用原材料20多万元,期末车间未办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帐务处理。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结果。

十一、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利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点,采用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的手法,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品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60%,约当产量为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约当产量仅为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加。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或者相反,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例如某企业2000年5月销售产品1万件,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该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只记收入100万元,不转成本80万元,由此造成虚增利润80万元。

十五、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间随意改变既定的计价方法。例如,某企业发出商品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但在11月份时,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该企业为了压低年末利润,遂改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且在年末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并未披露。

十六、随意调节成本差异率

有些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异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率的方式,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某企业为了压低利润,有意提高产品成本差异率,多转产品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在分期收款销售的产品实现收入时,人为地确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如某企业年初销售一批产品价款500万元,成本400万元,在一年内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应收取款项125万元,结转成本100万元,但该企业为了体现上半年的利润,采用人为少转成本的方法,结转成本80万元,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十八、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费用标准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各项开支均有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乱花、乱摊、乱计费用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费用水平,减少当期利润。如某企业领导人将其家属的“游山玩水”费用列为本单位职工的差旅费来报销,使该企业虚增管理费用,虚减利润。

十九、期间费用,转作待摊处理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既定利润目标,就采用将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总额中,转出一部分数额列作待摊费用的作假手法来达到目的。如某企业年计划利润300万元,1-11月份已实现利润270万元,尚需实现30万元的利润才可达到计划,但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预计12月份至多能实现利润20万元。为了完成300万元的利润目标,该企业财务人员从管理费用中转出1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帐户,并结转下年度挂帐,从而使当期利润达到既定目标。

二十、利用“汇兑损益”帐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会计制度规定对外币帐户,应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帐汇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可以采用集中结转法或逐笔结转法进行计算结转,一种方法选用后1年内不得变更。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整汇兑损益。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帐面汇率的期末汇率计算期末人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损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十一、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财务费用。企业用借款进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故意混淆记入成本与费用的界限。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用于自营营业大厅,期限3年,该营业厅于2000年1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但企业在2000年2月的帐务处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贷:长期借款”的会计分录,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十二、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如某企业出纳人员将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帐务处理,不在“银行存款”与“财务费用”帐簿上进行反映,而是提取后存入部门“小金库”,留待日后部门搞职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开办费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都应记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帐务处理,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期末利润,人为地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开办费),从而多计或少计费用,以达到其目的。

二十四、坏帐损失不按规定提取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坏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有些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期末利润,就会于期末人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变动提取依据(应收帐款)的数额,以增加或减少期间费用,来达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专项投资用的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费应计入设备或材料的成本,作为其原值的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却将这部分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润。

二十六、职工医药费、挤入管理费用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职工医药费开支应在“应付福利费”列支,有些企业为减少福利费开支,往往将部分药费挤入管理费用。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如某炼铁厂自1999年12月份开始在报销职工医药费时,作“借:管理费用,贷:现金”的帐务处理,将医药费全部挤入了管理费用,违反了国家有关制度的规定。

1、换成“洋”企业。 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倾斜政策。。

凡是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以及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设立的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都可享受较大程度的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以上特定区域从事投资和生产经营,从而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

3、进入特殊行业。比如对服务业的免税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免缴营业税。

婚姻介绍、殡葬服务,免缴营业税。

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缴营业税。

安置四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业,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广告业除外)的业务,免缴营业税。

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缴营业税。

企业可提高坏帐准备的提取比率,坏帐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

企业可以尽量缩短折旧年限,这样折旧金额增加,利润减少,所得税少交。另外,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

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大,最终也会影响到所得税额。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应考虑到如何对经营中所耗水、电、燃料费等进行分摊,家人生活费用、交通费用及各类杂支是否列入产品成本。

6、合理提高职工福利。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少税负,降低经营和福利负担。

7、从销售下手。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延迟收入确认的时间。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当月卖掉100台汽车,收入2000万左右,按17%的销项税,要交300多万的税款,但该企业马上将下月进货税票提至本月抵扣。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效果。

合理避税最关键的问题是财会人员的执业水平,这是避税筹划成功的保证,也是财会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执业水平包括税收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避税筹划的空间由以下构成:

1、 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 利用可选择性的会计方法,

3、 从中选取对纳税最有利的方法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4、 利用税收法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

5、 达到一定时期减轻税负的目的。

可见,成功的避税筹划方案是“斗智斗勇的结果”,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税收政策水平,具有对

税收政策深层加工的能力,才能保证避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

良好的业务水平是避税筹划成功的另一基本要件。良好的业务水平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

践经验来支持。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执业人员除了对法律、税收政策和会计相当精通外,还应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执业人员能在极短时间内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如涉税环节、筹划意图等,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针对不同的客观情况设计有效的操作方案。

财会人员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从而将我国税收筹划由浅层次引向深层次、由初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

合法性是避税筹划的前提条件。但在会计实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有的公司老总对某些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界限,往往会提出一些影响避税筹划合法性的要求;有的公司老总希望将背离税收立法宗旨的避税行为通过筹划方案合法化;还有的公司老总要求将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纳入筹划方案。面对以上各种情况,财会人员必须态度鲜明地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决不能为了公司的利益和保住自己的饭碗而放弃原则,迁就公司,更不能受某些利益驱动,屈从于公司老总的压力。坚持合法原则,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贯穿于避税筹划的全过程。只要有税收,避税的存在就不可避免,这不是一个国家才有的现象,而是常常带有国际性质的现象。但是,作为纳税人开展避税活动,必须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绝不能把避税变成了偷税或漏税。只有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才能实现成功的合理避税、合法纳税。

一、纳税人合理避税的首要条件

⑴、纳税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够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并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在总体上保证自身的经济活动和有关行为的合法性。

⑵、纳税人应该对税法和政府征收税款的具体方法是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知晓税收管理中固有的缺陷和漏洞。

⑶、纳税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收入规模,值得为有效的避税行为花费代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合理避税应该请有关专门人员进行纳税筹划,这是需要支付代价的。

二、纳税人合理避税的基本条件

1、掌握和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进行避税筹划时,须要了解的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税务待遇不同,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避税筹划方案。

企业避税筹划是要合理和合法地节减税收,只有全面和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和合法的企业避税计划。

投资有时可享受税收优惠,不同规模的投资额有时又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投资额往往与企业的规模——注册资本、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有很大关系,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待遇和优惠政策有时往往悬殊很大,对企业避税筹划的影响至关重要。

不同风格的企业领导对避税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开拓型领导人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节减最多税额,稳健型领导人则往往希望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节减税额。了解不同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就可以制定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避税计划。

了解企业以前和目前的有关纳税情况,尤其是纳税申报和交纳税款,对制定企业将来的避税计划会有很大

2、了解企业法人代表的情况。

在进行避税筹划时,须要了解的企业法人代表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①、年龄情况, ②、婚姻状况, ③、子女及其他赡养人员情况,

④、财务收支情况, ⑤、个人资产及其投资情况。

3、搜集和准备有关资料

无论是外部避税筹划人还是内部避税筹划人,都必须准备相关资料,以备参考。这些资料可以:

①、通过税务机关获取免费的税收法规资料,

②、通过图书馆查询政府机关有关政策,

③、通过电子网站搜集和查询相关资料,

④、通过订阅和购买相关机构发行的专业刊物及出版物,

⑤、通过与中介机构、税务机关等的合作取得必要的内部资料。

避税筹划人在制定避税计划时,必须指明避税的具体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和其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在避税计划上一一列出,同时还必须将影响避税的正反两方面因素、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素附在避税计划上。

5、避税计划的选择与实施

一项税务事件的避税方案可能不只一个,因此在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就要对避税筹划方案进行筛选,选出最优方案。筛选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选择节俭税收更多或可得到更大财务利益的避税计划;

②、选择避税成本更低的避税计划;

③、选择执行更便利的避税计划。

筛选出了最优的避税计划以后,就可从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注意信息反馈,以便能够加以控制和修订。

纳税人在投资时如何合法合理避税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选择不同2、 行业进行投资而3、 减少税负。

税法中对于不同行业的税负是区别对待的,有的没有任何税收优惠条件,有的行业却有大量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就可以避重就轻,选择税负轻的行业来避税。

4、 选择不同5、 性质的企业进行投资以减少税负。

在我国的税法及具体执行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负担是不一致的,普通企业和股份公司的税收负担也一致,一般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又有所区别。通常,外商企业有着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司比普通企业具有税收减免政策。

6、 选择不同7、 地点投资来减少税收负担。

在我国的税法规定中,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就比内陆企业享有众多的税收优惠,所以其税收负担要轻得多。

合理避税实操技巧及特例分析

讲座简介:纳税筹划旨在帮助纳税人(法人或自然人)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加入WTO的新环境下,在新的税收征管法的实施背景下,我国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观念日益加强,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套可供参考的理论提示。为此,博天人才市场培训中心特邀请资深税务专家,以实例入手,讲解新形势下的纳税筹划实操技巧,提高企业合理避税的能力。

应税项目定价的避税案例

● A企业向B企业出售旧设备一批,并进行专有技术转让,合同价2000万元款,其中:设备1500万元,专有技术费500万元

● 纳税筹划:在合同中多计设备费,少计专有技术转让费,可节省此项营业税

● 某房产账面净值500万元,评估后增值50%,评估价值为750万元,按10年计提折旧

● 某科技公司2002年7月开业,当年实现利润应纳税5万元,2003年预计可实现利润200万元

● 选择当年为免税期,则当年不交所得税5万元,第二年应交税66万元

● 选择第二年为免税期,则可节税61万元

外资企业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 再投资源共享退税避税案例

● 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的做法

● 二免三减的避税筹划

● 本年度利润小天前5年的亏损时,继续补亏损不纳税.如2001年23万元,则尚有1万元留底

● 本年度继续亏损,则当年不纳税,和前4年的亏损一起留下年抵扣.如2002年亏损3万元

● 97年亏损未抵扣已超过五年,不能抵扣.

内资企业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 资产评估增值避税案例

● 所得税减免筹划案例

● 某合资企业,外方将2002年投资所得的税后利润150万元,于2003年8月再投资于该企业,预计经营期为助 15年,适用税率为30%,地方税率为3%

● 如果举办产品出口企业或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享受退税100%的优惠

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的做法

对企业来说,判断是否是居民纳各人的标准是:总部的所在地.总机构所在地在大陆,即为居民纳税人,必须将来源于境内外的收入全额纳税

● 将总机构设在避税地或税负低的地区

● 尽可能斩断某些收入与总机构的联系

个人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 分产供销申报避税案例

● 工资化福利的避税案例

● 工资化劳务报酬的避税案例

在设立外资企业或再投资时认定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这样其可退所得税税额如下:

●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再投资退税后,税务机关进行再投资退税的管理免二减三优惠的避税策略

● 开业当年获利的,如果实际获利月份不超过6个,则可向税务申请将获利年度推迟一年

● 从获年度开始后三年,尽可能利用会计权责发生制、推迟折旧等方法将减半税收后三年的利润提前到免税期内实现.兼营和混合销售的筹划案例

公司8月份销售空调1000台,不含税销售万元,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40万元;同时为客户提供上门安装业务,收取安装费劲23.4万元.

中联财务投资公司教私企如何合理避税?

一些企业老板公私账目混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税规划。企业主只是企业法人代

表,并不能因此将公司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混为一谈。科学的财务规划在某些业

  “公司财产也是我的财产,我为何不能动?”不少私企老板一谈到企业与老

板个人应公私两分明都会如此反问。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在与一些

私企老板接触时发现,公私账目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账目的混乱直接影响到企

业财税规划。企业主只是企业法人代表,并不能因此将公司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

  事实上,科学的财务规划在某些业务环节更能合理避税,在注册会计师看来

,要制定“一家两制”,应以税法为指引。

  以财务准则与税法为纲

  在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企里,往往没有自己的财务监管人员,到结账时便外包

给税务师作报表核算,企业内自然没有财务制度,更谈不上“科学”二字。企业

主缺钱用便从公司账目上提取,甚至自己的配偶、子女也可随便从公司账目上提

取现金用作个人消费支出,再列入公司账目“差旅费”、“管理费”等科目。看

似理所当然的做法,往往在被税务机关查出后,不仅企业得补交所得税,还需缴

纳罚金,正因个人消费不能作为税前扣除,违反了税法的规定。

  事实上,私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除了和经营有关,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也密不可分。往往现金流出现问题便有可能导致企业衰落。将公司和家庭的财务

分开独立核算,这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主家庭合理避税,另

一方面可以避免将家庭财务风险与企业财务危机交叉混合。

  税法规定,我国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

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少企业主将自己的开支都列在企业账目上,

甚至将买车买房都列入公司账目,但是这些项目列入公司账目上,往往会得不偿

失。张泉(化名)是虎门一家服装厂的老板,由于家庭需要便从公司提取了25万

元买车,但是汽车登记在他自己的名下。两个月后,税务机关查出这一账目,不

允许税前扣除,企业不仅补交了所得税还被处罚。而同样是私企老板的赵于隆(

化名)为了避免税费的缴纳,便用公司名义购买私人物业,不幸公司破产,私人

物业也被用作公司财产偿还债务。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个人投资者的消费

性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

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以及购买汽

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

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除个

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

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以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

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

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企业的上述开支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而针对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借款长期不还的问题,通知规定,纳税年

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

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股东的

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熟读国家的税法规定,可令企业老板分清公私,制定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以便更好地规划企业发展,并使得家庭免受企业财务风险之累。

  老板财务知识须加强

  不少私营企业老板最匮乏的便是税务意识。一些企业主公私账户混为一体,

家庭需要资金支出便从企业提取,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便将家里的钱往公司砸。“

赚了钱都投入企业,花钱时企业掏腰包”,发觉公司账面不平便让财务通过做账

解决,通过做假账来掩盖业务流程的不合理,甚至设计出另外一种业务过程来达

到少交税的目的。事实上,这便已构成了偷税行为。

  在一些民营企业中,企业负责人仍然给自己支付极低的工资,而将个人和家

庭开支记入公司管理成本中。“既然钱都是自己的,无论放在公司还是自己的账

户里,都没有什么区别。”在这些企业主的思想意识上,将个人生活开支记入企

业成本及费用,不仅能减少个人所得税,还能抵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

税,正可谓“一举两得”。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税务局已经

明确将这类纳税档案归为“虚假申报”,属偷漏税行为。一旦被税务稽查部门查

出,轻则补税罚款,重则被判处刑罚(根据刑法规定,偷漏税行为最高刑罚为无

  由于财务知识的复杂性和财税政策的地方差异性,私企老板需要不断充实财

务税务知识,也可通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筹划机构对财务及税务进行规划,使

得私企老板可以在增加企业收益和家庭财富间取得平衡点。也只有思想上有了这

些认识,才能将公私分明的财务制度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而不会只停留在口头上

  从上述税法中可以看出,公司财产和个人消费支出有严格的区分,我们并不

鼓励将个人消费列在公司支出中以逃避税收。事实上,在合法的前提下,也可以

通过划分物品的使用权而增加企业主家庭收入,从而减低总成本;同样,也可以

利用资产的属性和特性来巧妙避税,从而增加公司实际资产。

  要将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分离,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公私共用的物品。例如一

些企业主购置了房产后,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办公用途,事实上是公司在租赁企业

主的物业;而部分企业主的私家车经常也用作办公用途,在某些情况下还需作为

公司员工出差的交通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可以向企业收取一定的租赁费

,例如固定每月公司向企业主缴纳适合的租金,这一部分列入公司的费用支出,

可以增加企业税前费用列支,减少税收,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主的家庭现金流。

  另外,不少私营企业主也热衷于投资收藏品,例如器皿、字画等,这些竞拍

所得的艺术品不是用于装点企业门面,便是用于搞企业博物馆,旨在提升企业形

象和品位。这些收藏品可以归结为企业的固定成本,每年提取折旧列入成本中,

因为在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并没有把收藏品排除在固定成本之外,只要符合“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施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

两年的,也应当作固定资产”这一条例即可。收藏品作为固定资产,每年都得折

旧,最终在账面上消耗为零资产,可是一般收藏品的价值只会往上攀升,甚至淘

到好的收藏品还可以有大幅度的升值空间,从而也增加了公司的实际总资产。要

使得公私两受益,不能厚此薄彼,但技巧的使用更需将合法性摆在首位。

你可以不学,但你不能不知道(审计用)

    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原因:同第3点。
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操作方法: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操作方法: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操作方法:与外部交易方进行人为价格处理,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将价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费用的方式互相弥补进行各自小金库。达到避税的目的。
12.资产、负债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帐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帐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帐,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转税,在收入确认前即彼此以费用直接抵消,达到控制流转税目的。如将商业折扣变为后续期间降低售价。
操作方法: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如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达到破产赖帐等目的。
操作方法:将私人的费用转变为公司的费用,即达到降低私人收入个税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的目的。如:将个人车油费在公司处理,将个人房租费在公司处理。
17.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将收入或成本,或费用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达到差异税率处理的目的。或将各公司的费用进行填充报销,小金库补偿,达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费用。
18.虚增/减流转过程
操作方法:在流转过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转过程,收入额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费用可扣除范围增大。或可虚拟出部分费用,如将资产由公司借款给个人买下,由公司租赁个人资产,无形增加租赁费用。或利用委托收付款等方式。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进行难以控制未来价格的交易。将交易时价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后成为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避免部分流转税。
操作方法:利用集团化操作,达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化统一纳税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将集团内各公司的费用平衡分配,达到统筹纳税的目的。如集团内成立软件公司,工资扣除无1600的限制,将其他公司的人员编制在该公司,工资在该公司发,人在其他公司工作。等等不一而足。
如:如借款变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处理。将利息产生的税金避掉。等等不一而足。
注:做财务的朋友们啊,假帐要学的哦,不过自己要深挖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办理营业执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