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错误的骑行姿势?求百度大神

骑鸟一个月了,说说心得。首先纠正两个误区:
1. 鸟车前叉是4连杆前叉。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可以看下图:

因为鸟车前轮处的两根杆子是不可转动的,因为鸟车前轮处的两杆是不可转动的,所以本质上鸟车的前叉结构可以等价为:

由图可知,鸟车前叉和后叉本质上是一样的,并不是什么四连杆叉。想知道什么叫四连杆叉的同学可以去参考下DAHON的JP8,那才是真正的4连杆叉

并且根据鸟车前后叉构造有两个推论:
1. 鸟车弹簧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轴向压缩外必然会产生垂直地面方向的向下弯曲。这个可以去参考张老师在HZBIKE上发的换鸟车弹簧的帖子。他的弹簧更换的时候已经是弯曲的了,至于为什么向下弯曲,是因为鸟车前叉弹簧两端的方向是固定死的而不是转点,所以在工作时除了强迫压缩之外显然还会产生一个扭力强迫弯曲

2. 鸟车前后避震的转点到弹簧(避震胶)两端的距离是相等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测量证实了我的推论,鸟车前叉转点到弹簧两端的距离大约都是是31CM,后叉到避震胶两端大约都是34mm。这个的原因和推论1是一样的。后叉还好,如果前叉两个距离相差太大弹簧是没法工作的。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鸟车的气压避震两端为什么只有一边是转点?疑惑啊

大行的车玩完了,下次搞鸟玩, 上20"rolf轮组,  改个轻鸟

对了,先搞一对改20"的V刹,改鸟20"就容易了. 冒似上20"rolf不行前轴长度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鸟车的互换性。 的确,鸟车采用的都是大车配件貌似很好改,但是鸟车精巧甚至可以说是精密的折叠方式决定了鸟车的互换性是很差的,改动上面每一个部件都必须三四而后行。比如说:

1. 后拨防跳链器:这个东西在鸟车折叠的时候起到一个撑开链条的作用。虽然它在骑行时在1和8两个档位会刮链条,但是如果拆了它,你的鸟车在折叠的时候链条处于一个松弛的状态导致曲柄也会处于一个松弛的状态,提车走的时候脚踏就会“叭嗒,叭嗒”。。。。而且这个时候脚踏是会蹭到后叉的,我没掌握折叠要领时后叉就蹭掉了一块 所以这玩意不好随便拆

2. 后拨: 由于走线的问题SRAM的后拨无法装上。想抗日的同学又要多费一番功夫了。而且换后拨后必须重新研究折叠时的档位。。。否则会发生第一点最后说的情况

3. 中轴:鸟车的中轴是最讨厌的 传说原配是118.。。。太平洋官网上面有个家伙说用118垫几个垫片就OK,隆猫在满世界的找12X的ISIS。。。。天,虽然东西标准件但是规格让人恶心啊

4. 牙盘:鸟车的牙盘护盘和齿盘是连在一起的,而且一般改车都会选原配相近或者比原配大的齿盘。这样的TT齿盘很好找,但是鸟车在没有护盘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掉链,特别是在档位不合适的时候折叠必然会掉链,因为链条是松的。

5.后花鼓: 24H的山地花鼓在国内非常的难找。。。。。一般极高档的像KING和WOODMAN这样的会有备货,可是如果我有1K6我会考虑直接上ALEX。。。。

6.前花鼓:到这还没完。当你一对花鼓买回来,你还必须考虑一下是否牺牲折叠的代价把前花鼓还上去。鸟车的窄体花鼓,折叠的时候刚好可以把后拨“嵌”在前轮里面,如果你换前花鼓,这个好处就没了,自己考虑吧

7.前拨: 除了BD1之外其他版本的BIRDY都是没有前波孔的。不要紧,可以用前波挂钩。但是一系列问题就来了:首先后拨的走线孔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前波的问题,经常折叠会把线头弄坏;其次还是中轴长度的问题,搞不好的话会有三种结果等着你选一:要么擦车架,要么擦大盘,要么擦前拨

8,改20寸:经雪雪提醒还有20寸的问题没有讲,改20寸要么用PAUL刹车要么用国产的刹车转接片,但是会引起手感的改变。具体可以去CHINAbike看张老师的帖子,写得很详细。

补充一下鸟车后花鼓的问题,ALVIO鸟是用36孔的花鼓配28孔的圈。LX鸟是用28孔的后花鼓配合24孔的圈。相当的诡异。

ROLF轮组前轮在鸟车上使用的问题:14孔的前花鼓难搞,28孔的多呀。不过重编那个14孔的前轮难度很高,主要还是调圈的问题。

您老这次猜错了 鸟车我很满意

落星,新款的ALIVIO是24孔花鼓配24孔圈  而且前花鼓是窄体花鼓

ROLF轮组前轮在鸟车上使用的问题:14孔的前花鼓难搞,28孔的多呀。不过重编那个14孔的前轮难度很高,主要还是调圈的问题。

花鼓、钢丝这些东西都不是问题 主要是没编过 可能编1、2次也就熟了觉得没什么

好了 开始第三部分了 鸟车使用注意事项补充

1. 关于折叠档位问题。其实这个隆猫帖子里面讲过:最好自己试试,尤其是改过变速的。可是很多人参照太平洋网站上的最小飞数起第三档就认为是第五或者第六档了。其实最常见的Birdy Alivio是用的第八档,配合防跳链器是可以基本绷紧链条达到完全折叠的。链条没绷紧会怎么样?有以下后果:a. 展开后档位不对;b. 折叠时疑似掉链(有护盘情况下),展开后也需要注意理一下才能弄好,没护盘的直接掉链;c. 折叠时曲柄松动,会打到后叉给你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号

前叉折叠问题。有人(比如说我)看到太平洋官方的折叠姿势,觉得像是在打太极一样折前叉不雅,或许会换个别的什么姿势去尝试。经过我的试验,太平洋官方的那个折叠方法:把车架提起来然后去旋转前叉的方法是最省力最不容易弄脏身上别的什么地方的。。。大家也可以试验一下,反正我的结论是这样。我曾经没那么大动作的姿势,结果是:让人看笑话,折个车子像练武术一样,还折不好

3.  快拆位置问题。按照官方的前快拆在右后快拆在左,就不会影响折叠。

4. 前刹车走线的问题。前刹车走线一定要拿出来,手感差别不是一点两点。这个很多人也说过了,我就再重复一下凑字数

5. MKS。鸟车换上MKS后折叠后提着走会更爽利,因为左边脚踏的位置不会再咯到脚了。能换的就换吧

6.  尾灯。鸟车坐杆上有一个原配的塑料件用来装尾灯那是相当的好(原来用来干什么的忘了),记得一定不要扔掉!

其他事情么众老鸟都讲过了我就不多说了 等我自己有心得了再讲

总的来说鸟车优点有: 大梁不折叠,折叠处正好是避震器的地方;折叠扣设计得很好,除了那个塑料片外无论是头管,坐杆,前叉都很不错(尤其赞赏鸟车的坐管夹!比DAHON照抄大车的坐杆夹的做法明智一百倍!)。这两个优点就足够爽了,总是是一辆既好折叠又好骑的车

1. XT短臂后拨不能上34T的齿片对不对?

2. 什么叫刹车手感好?越松越好?

3. 擦车子有啥秘方没?为啥我总擦不太干净?

4. 有什么外置腕组是像KING和HOPE一样上下互换的?我只要好看就行 那个KING血贵啊  

1.如果你前面单盘就可以用短臂的山地后拨配34T飞
2.就是捏起来舒服,不同的人对舒服的定义不一样,有人喜欢松软,有人喜欢硬朗,不管松软还是硬朗,响应迅速不拖泥带水是必须的。
3.尽量少弄脏吧,哈哈

就怕仿KING只是仿了个涂装,待会买回来装上去还是个倒的

不倒~有批仿KING是FSA代工的~跟真的KING几乎一样,连重量的误差都在20g以内
而且仔细找下的话很多腕组都是上下不分的,不止这2家

不倒~有批仿KING是FSA代工的~跟真的KING几乎一样,连重量的误差都在20g以内 [表情]
而且仔细找下的话很多腕组都是上下不分的,不止这2家

那我去弄个红得够亮的仿KING  谢谢落星

昨天世纪公园玩了和尚的鸟车,完了,彻底中毒了
比我想象中的要轻,和尚真有米...似乎换了ti头管

下一步我计划出掉山地车,弄个九月鹰飞那种灰鸟,反正我山地车只跑长途,有点大材小用...

birdy的前后叉开裆是标准的么?看和尚用的woodenman的碳纤花毂
如果用山地飞轮,我喜欢11-32t的,牙盘应该用多少齿的合适,平路90踏频有40的最高速度就行

主要是齿比我完全没概念,怕爬坡上不去...

鸟车用56T牙盘基本就和P8一致的,所以牙盘并不需要换小,当然换大了会不错 比如落星的KCNC  齿比这个问题和张老师讨论过,配一般的山地飞基本上就够用了 貌似算下来是56/34*18=29.6

Sram后波的话如果你不觉得他们几位后波走线怪异的话完全可以用的,经九月鹰飞证实一点问题没有。

另外改鸟车的要点还是很多的,具体参考前面

23号的鸟车分析还是蛮透辟的!
鸟车的避震前叉,确实并不是四连杆,只是其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四连杆”这个术语而已。独特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折叠的需要,在避震过程中,它将来自地面的垂直方向颠动转换为前后方向缩放摆动,所以实际泄力情况不会太严重,同时,这种构造的避震在动作时,几乎完全不会产生车首下沉的“点头”现象、不影响到操控,这是其优点。但是由于行程很短,不要真的当它是个完全意义上的避震,把它看作为一个连接前叉折叠部与车架之间的缓冲保护器就可以了。
后避震的意义,与前者相仿。
更重要之处,对于折叠车来说,这样的连接处理方式既兼顾了折叠的需求,且使得原本许多折叠车在叠合关节处的“刚性连接”变成了“柔性连接”。老子云:“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刚性连接”的折叠接合方式,在承受强力冲击时,接合处的材料变形是难免的、早晚而已,而采用“柔性连接”则可消除这种隐患,可以为车架提供更好的耐冲击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这是Birdy在折叠设计上的过人之处。

鸟车用56T牙盘基本就和P8一致的,所以牙盘并不需要换小,当然换大了会不错 比如落星的KCNC  齿比这个问题和张老师讨论过,配一般的山地飞基本上就够用了 貌似算下来是56/34*18=29.6
Sram后波的话如果你不觉得他们几位后波走线怪异的话完全可以用的,经九月鹰飞证实一点问题没有。

对于鸟车的后轴升级,目前有一个不错的选择:久玉四培林24孔山地型花鼓,重量约297克,标准山地车轴的135开档,价格不贵,简直就象是特意为鸟车设计的。在我的鸟车用了一个多月,感觉相当不错。

求山地车正确骑行姿势,我最近骑车手臂痛啊手臂手是不是应该弯曲的?座位应该多高?我的是美利达勇士500,16寸的车子。身高178CM小弟这周日要去山区里骑个两百公里左右;时速大概16KM/... 求山地车正确骑行姿势,我最近骑车手臂痛啊
手臂手是不是应该弯曲的?座位应该多高?
我的是美利达勇士500,16寸的车子。身高178CM
小弟这周日要去山区里骑个两百公里左右;时速大概16KM/H。要花多久?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得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 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 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再来就是设定坐垫的高度了。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 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 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能修饰腿型喔!
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 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什么要(胯下长*0.885)如何如何量测的?其实你不打算当一个选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 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 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这样的伸展姿势 既可以兼顾踩踏事的出力,也不会让膝关节再踩踏时受伤。当然,如果新手一下子无法习惯这样的高骑乘位置,也可以将这个“标准坐垫高度”再降低一、两公分、 甚至三、四公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高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这样的坐垫高度在 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是很危险的动作!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地作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直,不仅会让踩踏有“顿点”发生, 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打直时的膝盖也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 然,不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所以一点要记住!骑车踩踏是切忌不能让膝盖打直。
坐垫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学者由于不习惯高重心的骑车姿势,所以往往会将高度下拉,而且拉得太多,这样“蹲骑”的姿势会让腿部的力量 伸展不开来,虽然骑车时安心了些(因为重心低、而且脚掌可以踏到地面的缘故),但舒展不开的大腿、小腿、与膝盖不止会让你骑不快,长时间下来 也容易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磨损。
因此,我们在这里建议,还是先将自己的“标准坐垫高度”找出来,之后可以稍微降低几公分,慢慢习惯重心的变化,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半公分或一公分)向上调整,一直到找到那个既可以让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顾踩踏出力、并且能避免身体受伤的好位置

坐垫的前后位置其实也与膝关节大有关系,但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节。一般车友或车店往往以“好看不好看?”或“酷不酷?”等外观因素来决定坐垫的前后位置,这样是很不对的。坐垫的前后位置,与坐垫高度同样影响膝关节甚巨,所以设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才对。
坐垫前后位置的设定其实相当简单:先在坐垫上坐好,将脚掌放在踏板上正确的位置,然后踩个几下,接着将踏板摆成水平,这是前脚 的“膝盖下点”所垂下的垂直线要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轴),这样就完成了。如果垂线没有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调整坐垫 的位置。坐垫位置就太过前面,太后面,坐垫位置太过前面或后面会影响到腿部的踩踏出力,与膝盖的磨耗也息息相关,所以不可不小 心。
这个位置当然也不是死的,而是有一点弹性:如果位置再后面一点点,可以让大腿的出力更好更直接,适合喜欢“大脚踩踏”方式的高出力型猛 男;如果位置再前面一点点则可以染膝盖与小腿的回转更顺畅,适合喜欢“她会转速”的朋友(踩踏出力小一些、但踩踏速度快一些)。但不管是向前向后,移动的 位置都不可超过标准位置2.5公分以上,超过的话很容易就会伤及膝盖与肌肉。
一般车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坐垫放在过于后面的位置,这样做好像能燃车子看起来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较容易有那种扎实的踩踏感,但这样硬操的结果,长期下来其实对膝盖时会有所损伤的。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煞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煞车把手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煞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度之间,让骑乘时,手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或下弯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得重新调整。
正确的煞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记住,让车子停下来,也就是煞车,是骑乘单车安全的第一步。一点要将煞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让危险发生的机会降到最低。

煞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 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基”。还好,经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煞车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了。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煞车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 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在煞车把手上才算及格,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的反应时间与力道才够快够有 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让车子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安全是绝对不能偷懒的哦

所以,当你将坐垫的角度、高度、与前后位置、还有龙头的高度长度、以及把手的宽度都照以上的方法设定对后,骑乘的姿势便会像图G1
这样,膝盖与腿部能真正使出气力并不容易受到运动伤害;上半身则是略成一个“弓”状,可以自然吸收路面的冲击与震动;而前手臂微张微弯,也 稍微负载着上半身的重量,手指则是很自然地放在煞车手把上,可以快速轻易地停下车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单车的设定了!准备开始骑车啰!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431个赞

你的身高对于你的车架来说高了点,你应该骑17寸的车架
1、双手臂是略微弯曲的,这时因为你需要缓冲震动,不能把力量都压在肩膀上,双手握把的位置应该和肩膀宽度基本一致;
2、座包应该是略微向前倾斜,而不是向很多休闲车一样的是平的或者后仰的,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压迫你的前列腺,而且骑行时,座包是拿来靠而不是拿来坐的,这个要记住,你应该有大部分身体体重是由大腿支撑的;
3、坐管高度调节:以脚踩踏到底部时,膝盖基本能够打直但略有弯曲。原则是不至于膝盖要打直到骑行时需要扭来扭去的蹬踏就行。
4、蹬踏部位:前脚掌,这样有利于你利用小腿发力,而且你以后上自锁脚踏的时候也是这个部位,可以先练起来
5、骑行时注意踏频,最好保持比较恒定的踏频(比如90/分钟),尽量不要使用最大档,比较合适的档位是前拨放在中间,后拨在第二、三档,比如一部3*8的山地,合适的巡航档位应该是2*7左右,这样保持90的踏频时大概的巡航速度应该是30出头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最好的达到健腿形的作用和减脂的效果也最好(即小力量、大频率、高心率、长时间)。同时这样你能够保持大腿平衡地用力,也有利于坐姿。
6、腰背部应该基本是直的略往上弯曲,保持弹性。你蹬踏发力的顺序应该是由腰臀开始的,腰臀要注意适度紧张以带动大腿进而带动小腿。
山区骑行时间的控制主要还是看你的体力、力量等个人因素。200KM山路如果都是较大坡度的上坡,可能你很难保持16KM/H的巡航,甚至不少人需要在这些路段下车推行,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给出一个判断。正常来说,公路车高手一天可以走400KM左右的山路(有上有下的),而山地车我见过一天骑最远的好像没有超过300KM。在身边见过的人里面,山路一天能够走200KM的不多,所以我估计你也得要花一天(8:00到9:00出发,21:00后回来)

和手臂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能是你的座调的不是很合适,骑行的时候看你的腿能不能伸直了,如果能伸直了就行。
看了楼下的一堆结论,我表示淡定,你真能鹦鹉学舌般的去那样骑行么?准确的讲,你的架子太小了,你应该骑18以上的架子。已经16的了,尽量把座位抬高,骑行的时候将腿伸展开。这样的手臂就是最佳的了。

美利达16寸的架子对你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把立不能太短,坐杆要后飘,因为180以上的人就可以用18的架子了。还有你的坐包是否前后位置不正确,一般曲柄水平的时候小腿是垂直于地面的,坐垫高度当踩踏到底的时候腿几乎能伸直(脚后跟踩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路姿势可以改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