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科技是何方神圣,为何能成为百度Apollo计划的合作方?

  (2021年第46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1、上海数据交易所落址张江 全数字化交易系统同时启动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在沪举行。会上,上海数据交易所将正式揭牌,同时,全数字化交易系统将启动。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重点是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形成系列创新安排。据悉,上海数据交易所是实现“汇天下数据而通之、聚天下数据而用之”的关键平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要素转化的枢纽。

  2、浦东发布促进数商集聚创新发展政策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在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会上发布了浦东新区促进数商集聚创新发展政策。接下来,浦东将充分发挥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要素市场辐射功能,以张江科学城和临港新片区为重要载体,聚焦信息飞鱼、人工智能岛、浦东软件园、张江在线等特色园区,加快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新动能。到“十四五”末,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3、浦东启动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试点

  继“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后,又一项聚焦市场需求,再造“放管服”流程的改革――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在浦东先行先试。11月23日,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通气会暨颁证仪式举行,首批4家位于临港的企业获颁以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方式核发的行业综合许可证,相较以往,开业准备时间缩短1个月左右。

  4、金砖国家炎症性肠病联盟年会浦东召开

  11月19日-20日,第一届金砖国家炎症性肠病联盟年会在沪举行。本次会议以“金砖国家炎症性肠病视野”为主题,与会各方分享炎症性肠病的最新临床经验和基本观点,整体提升金砖国家炎症性肠病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水平。大会吸引了国内40余位学界专家在线演讲和讨论,国外近150位学者线上参会,27146人次在线上实时观看。这也是我国承办的、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炎症性肠病会议之一。

  5、跨国药企首个生物医药创新大赛在张江收官

  11月22日,“2021年勃林格殷格翰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张江科学城圆满收官,经过商业路演及评审团投票,愈方生物崭露头角,摘得桂冠。据悉,勃林格殷格翰创新大赛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主办的首个生物医药类创新竞赛。

  6、长三角生物医药行业公平贸易及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行

  11月23日,“2021长三角生物医药行业公平贸易及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浦东召开。本次论坛主要为增强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行业、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经贸风险能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重构。

  7、第37届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举行

  11月20日,由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和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主题为“创新 体验 成长”的第37届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线上终评活动在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隆重举行。大赛邀请了来自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4名专家学者担任初评评委和45名专家学者担任终评评委, 共有405名学生参加了大赛终评展示活动。

  8、职业女性论坛共论生物医药发展

  11月19日,“浦东与她赋能十四五”职业女性论坛之“张江她力量共‘健’新未来”举行。本次论坛深度聚焦“创新药”硬核领域,邀请行业大伽、专家学者共论生物医药行业女性创新发展,充分展现了张江生物医药领域职业女性的巾帼力量。

  9、上科大本科团队在国际超算大赛中勇夺全球总成绩第二

  北京时间11月19日凌晨,国际大学生超算大赛SC21落下帷幕,上海科技大学GeekPie_HPC学生超算队全球总成绩排名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总成绩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大会-大学生超算大赛(SC Conference series- Student Cluster Competition)由国际顶级高性能计算大会SC主办。是国际范围内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规格最高的高性能计算类本科生年度赛事之一。

  10、中国商飞国产民机维修基地在成都投运

  11月24日,随着一架国产ARJ21飞机被缓缓拖入机库维修工位,标志着中国商飞国产民机维修基地在成都正式投运。当日,中国商飞国产民机维修基地投运暨成都航空ARJ21飞机整机维修启动仪式在成都双流举行。

  11、临港集团与阿特斯阳光电力携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1月25日,()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签约,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将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释放功能优势,在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携手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澎湃动力。

  12、粒子放疗精准性达毫米级 质子重离子医院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核医学科程竞仪研究团队在临床粒子放疗精准性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建立量化评估方法,证明质子重离子医院质子放疗的精准性达到毫米级水平,为后续评估重离子放疗精准性奠定基础。近日,上述研究成果在国际杂志《肿瘤学前沿》(frontiers in oncology)上发表,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13、第二届外高桥医药健康合作论坛成功举行

  11月25日,2021年第二届()医药健康合作论坛暨供应链到产业链 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峰会举行,论坛同步进行了多个合作项目签约,签约方及各界代表深入交流,共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14、上海杉达学院与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2日,上海杉达学院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签署银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银校双方将共同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校园金融科技化建设,加强学校上下游学科链及产业链的合作开拓。同时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全面聚集人才,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1、投资6.8亿元 振华重工建造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开工

  11月22日, 上海()启东海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江苏龙圣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在启东海洋工程顺利举行开工仪式。

  2、投资达12亿 特斯拉上海工厂再度扩建

  11月26日,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显示,特斯拉对上海超级工厂一期项目的第二阶段产线优化项目进行环评公示。据了解,该产线优化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12月动工,明年4月完工。

  3、霍尼韦尔卫星通信系统获准接入卫星网

  霍尼韦尔11月22日发布消息称,其MCS-8420 JetWave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近日已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Ka终端上星批准书,获许接入中国卫通Ka高通量卫星网使用。该系统成为全球首款通过中国卫通完整取证及测试流程,并最终获颁批准书的Ka卫星通信终端。

  4、沪东中华交付大船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今年交船17艘

  11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第3艘1.5万标准箱(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船“达飞 奥西里斯”号在上海命名交付。至此,沪东中华提前38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2021年度交船任务。

  5、外高桥造船荣获六项“质量技术奖”荣誉

  近日,在2021年的“中国质量技术奖”和“上海市质量技术奖”共1089个项目的激烈评选中,外高桥造船申报的5个项目脱颖而出,荣获6项荣誉,较去年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奖项等级也得到提升。

  6、上海诺基亚贝尔等4企业中标联通研究院开放光网络设备采购

  联通研究院日前正式公布开放光网络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上海诺基亚贝尔和上海欣诺中标开放光网络光层设备和电层设备标包;上海欣诺、山东华辰泰尔和深圳震有中标开放光网络电层设备标包。

  7、微创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完成首例手术

  11月22日,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Biobot Surgical Pte. Ltd.联合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介航机器人有限公司引进的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定位系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成功举办了临床试验启动仪式并完成首例手术,这也是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试验手术。

  8、百度2021 Q3 财报:小度出货量获“双料第一”

  11月17日,百度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小度继续保持全球智能屏出货量第一及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第一的领先地位。

  9、芯原图像信号处理器IP获得汽车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认证

  10、罗氏安维汀 获批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症

  11月19日,罗氏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安维汀 (英文商品名:Avastin ;通用名:贝伐珠单抗)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症,分别为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期或IV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O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CC)患者的治疗。

  11、展锐荣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展锐联合中国信通院、三大运营商、主要网络设备商等单位申报的《面向物联网的蜂窝窄带接入(NB-IoT)无线网总体技术要求》等10项行业标准荣获二等奖。

  12、亚盛医药研发的中国首个三代BCR-ABL TKI获批上市

  11月25日,亚盛医药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 )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

  13、君实生物第二款新药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君实生物近日宣布该公司的第二款中和抗体药物JS026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适应症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14、联合电子整车控制器年产量突破100万件

  11月11日,联合电子柳州厂举行整车控制器(VCU)年产量突破100万件的庆典活动。联合电子基于强大的控制器开发能力和制造体系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整车控制器解决方案。

  15、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再获两项大奖

  近日,()智能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华山二号A1000 Pro再获两项大奖:金焰奖年度最佳智驾计算芯片以及第六届逐路奖年度优秀自动驾驶计算芯片。

  16、金域医学与吉利德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7日,()与吉利德科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高敏检测、丙型肝炎常规筛查、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和肾功能检测,以及医生教育、公众疾病科普和患者教育工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17、擎朗智能获配送机器人首张可靠性证书

  近日,擎朗智能荣获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及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颁发的可靠性证书。据悉,本次所获证书是配送机器人品类中首张可靠性证书。

  18、芯驰科技联合电装光庭共同发布X9U座舱平台

  11月22日,芯驰科技与电装光庭汽车电子(武汉)有限公司联合举行了X9U座舱平台发布会。X9U座舱平台基于芯驰科技X9U智能座舱芯片开发,未来将能够助力客户进行座舱域控制器产品的研发,计划于2023年量产。

  19、肇观电子推出业界领先的Feynman系列低功耗3D+AI智能深度相机

  11月24日,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基于自主研发的NE-D163A主控SoC人工智能视觉芯片,肇观电子面向机器人、安防、AR/VR、无感智能门禁、机器视觉、物联网、智能交通(客流统计)等行业推出内嵌AI智能深度相机Feynman系列,赋能客户部署差异化算法,支持客户深度定制,以满足各种智能设备定位、避障和智能分析等需求。

  20、先楫半导体发布国产超高性能RISC-V微控制器

  上海先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发布了全新的高性能实时RISC-V微控制器HPM6000系列。该系列旗舰产品HPM6750采用双RISC-V内核,主频高达800MHz。凭借先楫半导体的创新总线架构、高效的L1缓存和本地存储器, 创下了MCU高于9000CoreMark 和4500以上的DMIPS性能新记录,为边缘计算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算力。

  21、恒润达生荣获星耀榜中国生物创新药最具成长性年度大奖

  近日,恒润达生荣获“星耀榜――2021 中国生物创新药最具成长性年度大奖”。星耀榜由医麦客星耀研究院推出,从上千家企业中层层筛选出代表着各自领域最优质的的资源、最具潜力的新星。恒润达生形成了以CAR-T技术为主导,TCR-T细胞治疗项目、CAR-NK细胞治疗项目、溶瘤病毒疗法等多个研发项目并行推进的研发格局。

  22、鲲游光电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

  鲲游光电于近日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晶圆级光学能力,全力配合重要客户和重要合作伙伴,升级研发量产系统闭环。鲲游光电上海临港基地第一期近万方超净间已建成投入使用。

  23、龙慧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上海龙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山蓝资本和国药资本共同领投,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团队扩充及临床推广。

  24、韬润半导体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近日,韬润半导体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和深创投联合领投,同时引入国内通信厂家战略投资,老股东同创伟业和正轩投资持续跟投。

  1、中德安联人寿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11月17日,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已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批复文件,批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中德安联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区块链赋能 中远海运集运携手交通银行简化三方贸易 实现正本指示提单线上流转

  11月15日,中远海运集运与交通银行携手,通过区块链eBL解决方案,率先针对三方贸易场景,实现了正本指示提单的线上流转。这是继中国银行之后,中远海运集运区块链eBL解决方案与银行业间的又一次成功协作。

  近日,()旗下子公司宝信数据收到Uptime Institute颁发的贺信和证书,宝之云IDC一期、二期顺利通过 Uptime M&O认证审核。

  4、上支付宝可申领电子社保卡

  日前,人社部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电子社保卡同步申领。记者获悉,市民可上支付宝同步申领电子社保卡,在线一站式办理40多项服务。

  5、特斯拉在华推出汽车融资服务

  特斯拉开始在中国提供汽车融资服务,旨在使其上海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汽车在道路电气化加速的情况下使中国消费者更能买得起。以进一步提升其在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

  6、中国银联反诈拒赌进高校宣传活动暨知识竞赛正式启动

  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公安部刑侦局的指导下,11月17日,中国银联联合复旦大学,携手产业机构共同举办“反诈拒赌”进高校宣传活动暨知识竞赛启动仪式。

  7、阅文发布《网络文学作家画像》:95后作家占比超36%增长最快

  11月22日,阅文集团发布《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首次公布旗下作家画像。《画像》显示,网络文学创作已经迎来95后时代,95后占比最多增长最快,川渝地区网文作家最多,“一书成名”的作家占比近33%。网文作家中隐藏着不少“学霸”,创作“硬核”故事。阅文集团白金、大神作家中,大学以上学历超75%,理工科占比超60%。此外,现实题材成为网文风尚,网文作家创作角色职业覆盖超188种,医生、运动员和互联网从业者是被创作得最多的三个职业。

  8、普元信息入选IDC中国数据智能/数据平台生态图谱

  近日,著名市场调研机构IDC重磅发布《CIO视角:企业数据智能实施部署指南,2021》(简称《指南》),并在《指南》中更新了中国数据智能/数据平台生态图谱、数据智能市场生态图。普元信息再次进入IDC中国数据智能/数据平台生态图谱(V2.0),并位列数据智能市场生态图主流数据服务商。

  9、盒马启动“惠民季”保障市民“菜篮子”

  盒马积极让民众“菜篮子”拎得好、拎得稳,正在上海区域进行的“惠民季”,是盒马成立5年来最大力度让利消费者的活动。据介绍,“惠民季”从11月20日启动,将持续至年底,覆盖蔬菜、水果、海鲜水产、肉蛋禽等生活必需品。

  10、1药网三季度营收突破30亿元

  11月19日,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股1药网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33.46亿元,同比增长42%。

  11、信也科技三季度净利润6.324亿超预期

  11月18日,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集团信也科技发布了其2021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信也科技第三季度的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促成交易金额为381亿元,营收为25.251亿元,净利润为6.324亿元。

  12、达观数据中标泰康保险集团客服文本分析建设项目

  近日,达观数据成功中标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客服文本分析建设项目。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已发展成为一家涵盖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13、31展览云3.0国际版发布

  11月16日,31重磅推出展览云3.0国际版。本次发版提供了一键切换语种、无障碍跨语种交流等功能,实现了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主办方提供展览组织与管理服务。

  15、数巧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11月23日,上海数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猎鹰投资跟投。数巧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国产自主的云端CAE仿真软件和协同研发平台的工业软件公司。

  16、数预智能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数预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MagicBI”)近日完成数百万美金天使轮融资,由耀途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投入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促进产品的规模化复制。

  01 区块链是一场革命

  从古老的历史走来,人类越来越普遍地生活在“中心化”组织的模式里。所谓“中心化”,就是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某个“中心”来进行。上班去企业“生产中心”,买货来商场“购物中心”,求医到医院“治疗中心”等等。如果你留意自己每天生活的轨迹,从早到晚,你不过是从“甲中心”转到“乙中心”再到“丙中心”而已。我们时常说“人际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与“中心”的关系,个人之间关系的比重和影响很小,尽管表面看是个人与个人在打交道。

  “中心”在“中心化”模式里扮演核心角色。以银行为例。这个“中心”运用自身的信誉,吸收存款人多余的资金,贷放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从资金运动角度看,银行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存款和借款。但从信息流动角度看,银行隔离开了存款和借款,特别是隔离开了存款人和借款人,建立的是银行和存款人、借款人之间各自独立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款人和借款人,分别向银行提供真实身份、存款或借款请求、关联活动内容等个人信息;银行以金融服务、安全保障、资金提供或回报等方式,获得这些个人信息,借助科技手段存储起来。在这里,银行不只是金融机构,也是可信赖的组织,还是“信息中心”。广而视之,其他的现代“中心”和银行一样,既是某种事业机构,可信组织,又是“信息中心”。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聚合并存储在“中心”的个人信息巨量增长,日新月异,出现质的飞跃。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人的面目、理解人的思维和预测人的言行,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数据”。这些“中心”又有了一个“大数据中心”的新名号。对于“中心”的事业,“大数据”是服务上的一只帮手,管控上的一种工具,商业上的一笔财富;但对于提供这些数据的个人来说,则是潜在的隐私威胁,莫名的自由剥夺,以及无形的财富丧失。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中心化”的模式,大有“中心”可能凌驾于个人之上无法无天的意味。在一些先行思想者的心目中,“中心化”带来的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它迟早会遭遇剧烈的冲击,引致毁灭性的重建。

  “中心化”模式存在为时颇久了,只是到现代格外发达。它自有存在的理由和历史定数。一方面,“中心”构建起了人与人之间日益扩展和深远的联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便捷和自由,相距遥远和完全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可信的“中心”进行交往;另一方面,“中心”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具有自我内在运行的逻辑、价值边界和约束机理,以及外部社会的支持和制衡力量,围绕“中心”而来的社会生活,应当说是有整体历史掌控的。通俗地说,“中心化”的模式,在促进人类福祉的同时,尚有历史规定的伦理道德边界或底线,还有法律规则的清晰界定;它不是理想的模式,但相对于理想化的建构而言,它是最现实的模式。况且,在没有出现全面优异的替代模式之前,“中心化”可以认定是社会生活最佳的存在。不能想象,没有银行这个“中心”,存款人和借款人如何实现资金富余和短缺之间的大范围、大距离、大额度的融通。

  然而,伦理道德也好,法律规则也罢,它们仅仅是约束力量,并不能够杜绝“中心”对于个人隐私、自由和财富的侵犯――所有个人的“大数据”由“中心”掌控,“中心”任何一个偶尔的误用、滥用,或是管理不慎被盗用,都将造成个人权利被严重损害,更不用谈那些刻意而为谋取“中心”狭隘利益的“恶意之用”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反复重申和加码,法律规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完善,并配以严厉的惩罚。但是,这些只能是历史地、相对地、局部地解决“中心”的“坏或恶”问题。由于“中心”就是“坏或恶”问题的源头,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则是没有消解“源头”之力的。

  人类思维逻辑的使然,也是历史演进的积淀,还是技术进阶的提示,对于“好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向往,顺理成章地导向了去掉“中心”的技术性模式构想:在这个世界上,能不能有技术主导的社会生活模式,它只唯一地带给人类福祉,并不存在任何“中心”的掌控而出现那些“坏或恶”的事情?

  区块链的技术模式令人目瞪口呆地应时到来。之所以说,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模式”而不是一种技术,在于它结合了密码学、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技术,构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综合运用体系。这正如建造世界最高的建筑,需要运用最新的设计、机械、材料和施工管理等一样,必须融合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构建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体系。既然是“全新的”,区块链就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不过,由于这种创造并非出自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多种学科领先技术综合应用的升华,区块链属于系统工程学意义上的创新,并非某种学科理论的突破。称区块链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它的内在规定性。

  区块链技术模式的主要功能,就是“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它具有淘汰当今世界“中心化”模式的明确指向,社会生活的主流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去中心”和“多中心”显然含义不同。前者是否定性的、革命性的,针对现行的模式;后者是肯定性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创造――区块链雄心勃勃的目标在于,以综合技术的应用,重构人类社会“无中心”或“多中心”的基础网络:眼前的“中心”将一个个土崩瓦解,网络的各个节点将一个个自为“中心”;技术规则成为网络运行的最高律法,技术平台成为连通个人交往的基础设施,技术程序则成为人们交往的信任保障;个人在区块链的网络上,只是“匿名”地存在和交往,作为活生生的“虚拟人”,没有身份暴露之虞,没有财富丢失之忧,更不必担心自己在网络上被“监控”而剥夺自由;个人的信息不再在任何“中心”存储,而是分布开来,“真实地”记录和存储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上,可以追溯但无法篡改,成为后续个人生活的依据和交往的基础。

  概括地说,区块链既要“摧毁”一个旧世界,更要“创造”一个新世界,完成人类社会生活模式的一次彻底转型。如此看来,区块链是一场革命,它要革社会生活模式中所有“中心”的命;同时,区块链是一次重建,它要建设出取代“中心”的“无中心”技术网络,或者说“节点即中心”的“多中心”技术网络。区块链一出现就震撼了世界,它的这种强大又彻底的“革命性”和“重建性”是产生震撼力的根源所在。

  让我们推测一下银行的未来,卜算其他“中心”的命运。在区块链模式下,存款人和借款人消失,转变为“余钱人”和“缺钱人”,他们通过技术平台直接融通资金,不再需要银行集中存款,发放贷款;以往融通资金基于“银行信用”,现在基于“可信的”技术模式;“余钱人”和“缺钱人”不必用真实身份融通资金,交易双方都“匿名”活动,只要技术模式认定他们“真实可靠”,因而没有任何一方,包括第三方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而且,“余钱人”和“缺钱人”直接融资活动的信息,将永久地存储在网络上,公开透明,成为下一个融资活动的基础。既然资金融通,能够如此直接、可信,无须第三方“信用”或“监控”来保证,银行“中心”的终结,便是逃脱不了的宿命。毫无疑问,在区块链模式下,其他的“中心”也会是如此的走向,企业不再需要,商场不再存在,医院关门也只是时间问题。一个没有任何“中心”的社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02 技术狂欢中的“乌托邦思维”

  有人会问,技术平台不是“中心”么?这个问题正是区块链模式的关键所在。技术平台不是“中心”,而是区块链网络本身。它由加入这个网络的所有计算机(或机器)自行组成,有网络节点,但没有任何“中心”。进入区块链网络,你就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员,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用“匿名的”自己,和“匿名的”他人建立联系,以共识的理念,用技术的方法,与他人或与计算机交换数据(信息、价值、资产等),自由自在地在网络上“生活”。这俨然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奇妙的在于,这是现实世界之内的世界。在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当下,“网络”就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时空,区块链在这个时空里,替代“中心化”模式,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正因如此,区块链无法不让人在惊讶中赞颂,在赞颂中拥护,在拥护中生出强烈的膜拜来。

  人的思维,总是容易偏向对现行模式不足的夸大和批评,也总是容易偏向对理想模式完美的肯定和向往。这很好理解。一方面,现行模式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带给人们许多显性的困惑和困难,人们的切身感受容易转化为负面的不满;理想模式还未运行,完美的一面容易描述,存在的问题尚无感受而容易被淡化、弱化甚至忽略;另一方面,只有人们头脑中完美的模式,才能产生热切的向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去将它创造出来。可见,人们不那么客观地看待现行模式,极力推崇理想建构,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我们知道,夸大、贬损现实,夸张、抬举理想,那是典型的“乌托邦思维”。区块链模式的出现,这种思维的“幽灵”一时间甚嚣尘上。

  一面是现行的“中心化”模式被千夫所指。凡是理解美国四大科技巨头公司GAFA(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和中国三大科技企业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运行奥秘的人们,对它们无以复加地集中个人身份和日常信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恐惧。人们判定个人信息上承载的隐私、自由和财富,不知不觉被这些公司无偿地盘剥,并且还将持续不断地掠夺,直到个人生命的终结。恰恰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又离不开这些公司提供的那些服务,毕竟社会交往少不得信息交流、商品买卖和支付、融资往来等活动。如此一来,明处是感觉不错的服务,某种便利的获取,还有“免费”的优待,暗处却是不知不觉中付出了人生重大的代价,有时还危及生命安全。只要登录了这些公司平台,注意,是公司平台,不是技术平台,那么,你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些“中心”是如此令人毛骨悚然,即便温和者也难以不去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它们,激进者当然就会呼吁社会阻止并摧毁它们,努力探求“无中心”的新模式来取代它们。

  一面是区块链模式受到超乎寻常的热捧。在许多人眼里,一个技术应用体系,能够充分保护个人隐私、自由和财富,又可替代人类社会“中心化”的模式,无论何种高度评价,都不为过。看看现行的“中心化”模式,特别是信息科技水准非常高的那些“中心”,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之大,其实是无法度量的。当我们用即时通讯软件享受全球范围内快捷又成本极低的信息交流,用网络支付安全便利地实现商品买卖或资金转移,用搜索引擎迅速得到某种知识和技巧等,我们的获得感、舒适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无不满哉满哉。区块链模式竟然可以保有这些“中心”既有的优势,同时毁掉“中心”对于个人隐私、自由和财富可能的侵犯,这种模式的特性,也只有“完美无缺”可以表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完美无缺的事情,只存在彼岸,只存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如今完美的区块链到来,简直就是一位“技术上帝”骤然降落到了人世间。这意味着什么?这难道不是人类社会一种顶级形态的到来?是不是如此绝对完美的模式可能终结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半始终是属于乌托邦的。这并不是说,半部真实生活史,半部乌托邦思想史,构成人类历史的全部。而是说,人类真实生活史,其中一半就是将乌托邦的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事实上,所有关于乌托邦的思维,无一不牵连人类的真实生活,要么用来逃避现实,要么用来批判现实;最积极的,是用来重建现实。显而易见,重建现实的乌托邦思维,容忍不完美、不彻底和非绝对,因而会对现实既有的存在模式,采取承接和改造的态度,选择性地留存和摧毁,将现有模式中有价值的要素,融入新的模式之中去。在这种乌托邦思维和重建中,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是继承性发展的,而不是完全“无中生有”地从人类思维里冒出个构想,再依葫芦画瓢直接改变为现实。

  相比较而言,逃避现实和批判现实的乌托邦思维,一定是完美的、彻底的和绝对的。因为越是如此,现实模式和理想建构的反差才能越大,逃避和批判现实的意义也才能相应地最大化。假若以这样的乌托邦思维去重建现实,那么,既已存在的模式必然“一无是处”,必须推倒重来。可见,这样两种乌托邦思维,具有强烈的颠覆性。不无遗憾,尽管我们从理论上,可以用“逃避型”和“批判型”来界定这样的思维,并与“重建型”的乌托邦思维区分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少有这样的分类。在笼而统之的乌托邦议论中,过于极端的思维状态更容易出现,“逃避型”和“批判型”的乌托邦思维时常占据主流的位置,结果,在“重建”新模式的过程中,人们要么彻底地否定既有的模式,要么仅仅在头脑的世界里,把玩乌托邦的空想。简言之,在理想构建和现实存在之间,人们更钟情一刀两断的干脆,不喜欢彼此藕断丝连的牵扯。

  眼下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知,就很有些“逃避型”和“批判型”乌托邦思维的特色,区块链技术模式被推崇到了完美至极的巅峰,许多领域都在以这等理想化的建构作为“重建现实”的依据。在这样的局势下,区块链正在大步流星地迈出“技术模式”的边界,成为人们不顾规律、不惜代价还不惧挫折去追求的社会生活模式,登上了社会崇拜的神坛。人类社会历史出现过的对“技术”狂热的崇拜,以及由此而生的教训,又一次在我们面前时隐时现。英国哲学家伯特兰

  03 区块链不是“上帝”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社会生活运行模式。一种是“中心化”组织模式,一种是区块链“去中心”的技术模式。前者是人们围绕大量的“中心”组织开展活动,后者是人们相互之间经技术系统直接的交往。从时间的先后来看,前者属于过去的历史和眼前的现实,后者如果能够大幅度甚至全面地取代前者,那么,它必定是前行的未来。本来,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对社会生活运行的各种信息是集中在一些“中心”,还是分布在“无中心”的网络,没有内在必然的要求,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并不表明它们和一定的社会形态绝对相配,或是绝对不相配。也就是说,即便在当下,“中心化”模式和“去中心”的模式,都是有理由存在的,并不与信息社会形态相冲突。

  既然如此,“去中心”的区块链模式凭什么可以大幅度甚至全面地取代“中心化”组织模式呢?这个问题将我们带到了两种模式比较的基础层面,即“组织”与“技术”各自优劣势的比较,特别是相互能否替代,以及在何种水平上替代的深层次上。

  “中心化”组织模式,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来看,它是人的特点或说弱点的产物――一是个体人能量的局限,一是个体人人性的自私。这两种特点,决定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演进,需要有个体人之上的某种超然社会集合形式存在,一方面突破个体人能量的限制,另一方面能够协调、利用并管控个体人自私的性情,使之有益于人类整体的进步,而不是有害于社会的发展。“中心”组织,正好能够消解甚至于消除个体人这样的双重不足,这种模式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主流存在,天经地义。

  由人集合而来的“中心”组织,同样有弱点。基于它针对的是个体人,如果某种组织超过一定的边界压制人、损害人和毁灭人,那么,个体人对于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功能将受到严重抑制,组织自身的生存也难逃最后终结的命运。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组织短视,而是对社会进步的倒行逆施,是一种组织形式的“恶”。正因如此,人类社会始终就有成文或不成文的道德、法律、规则等制度相伴,以及各种组织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博弈和相互制衡,以期保证各种组织对个体人的关系,维护在“去恶存善”的时空之内。就人类整体的历史而言,如此的组织和个体人关系,还是维系住了的,尽管人类历史上有那么多丑恶的组织行动,且“组织性”的掠夺、杀戮和战争至今也未绝迹,其中大量的个体人都成为雪崩时的一片“雪花”。

  技术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时技术可以替代组织的某些功能,有时技术又是组织使用的工具,有时技术中也会含有组织的形式,纵横交织,并非各自体系分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单项的技术,完全没有取代组织而存在的可能。这是因为,组织是一个多功能或全功能的体系式存在,单项技术再先进,也只可能在系统中扮演有限功能替代的角色,成为组织使用的工具,根本谈不到颠覆和取代组织。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组合而来的技术模式,逻辑上讲,它超越了单项技术的限制,有了替代组织的基础,但它包含技术种类的有限性,以及由模式运行而来的功能扩展,能否全方位、多层次和体系化地替代组织的所有功能,最终取而代之,仍然是个巨大的问题。换言之,如果区块链模式不能覆盖“中心化”组织整个系统的功能,区块链很可能最终成为现代和未来“中心”组织的一个技术模块,而不是改朝换代的“新主”。

  退一步讲,即便区块链模式具有对“中心”组织模式所有功能的全面覆盖性,这里也存在两种模式的社会运行成本比较问题。人类社会历史告诉我们,一些“乌托邦”的设想是有实现逻辑的,但社会运行成本太大,大到这个星球的资源无法支撑,我们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现实“不完美”的社会运行方式。区块链模式运用最为成功的比特币,为什么设计者只安排了有限时间内有限的“发行量”,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运行成本过于昂贵,一旦“发行量”过多,整个区块链模式可能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资源而自毁。在这里,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成本理论,在区块链模式引领社会运行面前,掘开了一道深不可测的资源沟壑,难以跨越。

  更何况,任何的技术都有“天敌”。如果说,区块链模式中某种技术,特别是核心类的技术被“天敌”所攻击或攻破,那么,整个模式要么功亏一篑,不复存在;要么需要一整套相应的技术性防卫和保护体系来对抗攻击。从后者来看,颇具意味的是,这种技术支持技术,技术保护技术的体系构建,不只是成本耗费巨大,从实现的逻辑上讲,大多都少不得第三方的“中心”组织来启动、设计和建设,更少不得“中心”组织的直接干预和持续维护。一个“去中心”模式的安全运行,竟然需要“中心”的组织模式来保卫,在某种情形下,是不是干脆在社会生活中使用“中心”组织的模式,而不是“去中心”的区块链,更为有效?

  最紧要的在于,区块链模式运行的“初心”,是要保护个人数据被“中心”掌控可能失去的个人隐私、自由和财富,去掉“中心”组织这个源头来消灭此类的“恶”。但是,个体人能量的不足,个体人人性的自私,能够由区块链模式抑制、消解或消除吗?从眼下区块链的理论到实践来看,根本没有可能性。事实上,区块链早期的运用,就是和“暗网”等避开社会相关“中心”的管控和法律制裁紧密关联的。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区块链成为未来主要的社会生活模式,个体人能量的不足或许还有技术解决方案,人性自私而来的“恶”,是不是会在区块链模式里野蛮生长,日积月累成为技术性的社会癌变?那些保护个人隐私、自由和财富的高超技术,会不会一同将个体人自私的“恶”裹进匿名和绝密之中,激励人性丑陋一面的疯狂生长,最后迫使人类重回“中心化”模式,再奏道德、法律和规则的制度性主旋律?

  是的,区块链具有革命性和重建性,这不容否定。但它对于“中心”模式的完全取代,不只是存疑,而是不具有可能性。它只是一种技术模式革命,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会替代很多“中心”组织的功能,但它不可能完全地取代“中心”组织。它自身并不完美,不是人类社会生活运行的“上帝”,甚至都说不上是“技术的上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芝麻智能科技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