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回答可能违反了知道内容规范,已被删除,费力不讨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回答?

本书讲了很多提升工作效率的思维和技巧,对于职场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每一个环节,书中都有一些自我觉察的问题,通过打分,让大家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了解。

笔者在这里把这些问题整理了出来,读者朋友不妨来个自我检测吧。

每个板块都会有5个问题,读者朋友可以从0-5打分,0分是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状况,5分是经常发生这样的状况。总之,得分越高,说明你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1.事业进展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回题

2.怀疑某个环节存在纰漏,但说不清毛病在哪里

3.做事效率一直很低,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4.感觉这次的工作比平时更加费力,但找不出原因

5.呕心沥血地做事,但总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能准确找出当前形势的关键所在,对自身的情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只是凭着本能和现有经验来被动地做事,而不能头脑清晰地处理工作。随着迷茫感和挫败感的累积,自信心和工作效率会进一步下降。


1.以为解决了某个问题就能获得胜利,结果被残酷的现实打脸

2.跟别人争执不下,工作进展因此陷入局

3.执拗地反复尝试同一个办法,失败了也不改弦更张

4.一切都按“专家”说的去做,结果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5听了很多建议,但不知道哪一个建议才是真正有用的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说明你处于“缘木求鱼”的状态,根本没有搞清楚解决问题的方向,这就好比是抓痒:一且找到痒点,只需轻轻一挠就不痒了:否则就算你抓破了皮,也还是岸得难受,这个“岸点”就是“真正的问题”。


1.不擅长分析问题的重点在哪里,每次做事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2.别人说我的解决思路跑偏了,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

3.使用了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奇怪的是这次完全无效

4.想直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果闹出了东施效颦的笑话

5.面对一堆问题时头昏眼花,找不出对症下药的办法

如果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就抓不住问题的核心,解决难度自然随之增加。问题是干变万化的,往往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是最不可取的。不过,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入三大类,只要认清类别就能对症下药。


恢复原状型问题:回到从前就好

1.费尽心思改良某些东西,但别人丝毫不领情

2.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批评你总是喜欢画蛇添足

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损失,不知道应该怎么弥补

4.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栽跟头,不知该怎样防患于未然

5.搞不清出现的结果到底是现象还是原因,从而束手无策

对问题的类型认识不清,把恢复原状型问题错当成其他类型的问题,导致解决思路出现严重的偏差。从表面上看,你非常努力且迫切地想解决问题,但没把握好恢复原状型问题的关键,越努力就离有效解决问题越远。


防范潜在型问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1.不能提前发现隐患,直到火烧眉毛时才恍然大悟

2.尽管平时谨小慎微,但还是隔三岔五地出现一些纰漏

3.看到自己出现低级错误时,完全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漏算

4.当危机爆发时,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5.觉得那些防微杜渐的措施是小题大做,事后才追悔莫及

对问题的类型认识不清,把防范潜在型问題错当成其他类型的问题,导致解决思路出现严重的偏差。忧患意识淡薄,总是抱有侥幸心理,缺乏一套成熟的危机管理机制,事前疏于防范,事后懒于总结,对潜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追求理想型问题:一切为了改变现状

1.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动工作

2.时不时发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感慨

3.感觉追求远大目标太累了,只是嘴上说说而不愿行动

4.自翊理想主义者,但总是做着与“理想”背道而驰的事

5.努力到一半时,突然觉得保持原状更好,于是就放弃了目标

对问题的类型认识不清,把追求理想型问题错当成其他类型的问题,导致解决思路出现严重的偏差。毫无目标,只是随波逐流;目标定得过高,根本无法实现;目标定得太低,毫无干劲;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最终骑虎难下。


1.虽然能发现问题,但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

2.对事物的变化非常迟钝,被人提醒后才会注意到

3.抱有“每天有那么多事要做,哪有精力去研究课题”的想法

4.没有接收到别入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5.从不主动去寻找课题,觉得没必要费那么多脑筋

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懒得去主动发现问题。当问题摆在面前时,也依然低估其负面影响。以种种理由逃避深思熟虑,总是等着别人来给自己指明方向,甚至提供现成的答案。不善于通过设置课题来理出头绪,一味低头蛮干。


二、设置解决问题的课题或方向,明确自己为了什么而做

Situation,状况,描述当事者目前的稳定状态,无论好坏,只要是长久而持续的,都属于“稳定状态”。

Complication障碍,假设一个足以颠覆稳定状态的事件和障碍。

Question课题,针对这个问题,假设一个对主角来说最重要的疑问。

Answer回答,提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解决课题的手段。



1.没有自己想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只会机械地走工作流程

2.不懂什么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3.想了不少课题,结果被领导批评不切实际

4.没有搞清楚课题的关键所在,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5.发现当前策略存在漏洞后,仍然拿不出什么解决办法

所有的症结都出在没吃透问题上,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没搞懂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这样一来,你制订的解决方案必定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让问题因悬而未解而变得复杂化。


1.经常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样打破僵局

2.思考间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会忽略重要的线素

3.发现了很多间题,但搞不清哪个才是主要问题

4.发现原先的策略并没有效果,但绞尽脑汁也没找到原因

5.没听说过“逻辑树”,觉得这种分析工具好像没什么用症结

考虑问题的时候凭空瞎想,根本不讲究章法,没法从繁杂的反馈信息中捕捉到那个关键信息。平时粗枝大叶惯了,也不懂得使用一些分析工具来辅助自己查找问题。漫无目标地思考当然会让你变得效率低下。


1.明确问题所在,但不知道该怎样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设立了课题,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探讨

3.提出了某个假说,但不知道该怎样去验证

4.发现自己设置的课题根本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5.提出的课题是没有必要立刻找出答案的“假课题

没有学会用课题指导思路。对要解决的问题认识不深,提不出具体的假说,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检验自己的猜测。就算模仿别人提出课题,也不得要领,提不出好课题。说到底,还是思路不清晰,没有真正用心去想问题。


1.提出的课题内容太庞杂,主干不清楚

2.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而没把课题转化成一口了然的图表

3.不明确自己想要通过研究课题达成什么目的,只是为提出课题而确立课题

4.没有反复审视课题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急于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假说

5.把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当成必然出现的事件来研究

课题的质量取决于你的思维严谨度。只有经过缜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确立一个好课题。麦肯锡专家往往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设置课题,他们在确立课题的过程中会把思维过程清晰地展现由来,以便提高找答案的效率。


1.不善于把课题分解开来,导致分析方向模糊不清

2.设置课题时百密一疏,忽略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3.想了很多课题,但不清楚哪个是关键课题,哪个是次要课题

4.先入为主,用自己心中的答案反过来构建课题

5.分析课题的角度过于单一,对某些隐患失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你思虑多么缜密,都可能出现重复出现课题或者遗漏重要条目之类的小错误。反复俭查是免疏失的主要手段,但在没有“MECE感”指导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对某些差错熟视无睛。


三、做事情前先要梳理信息

1.不知道去哪里查阅需要用到的数据

2.不加分辨地把百度百科或维基百科当成权威

3.不加分辨地把知乎、果壳上的案当成标准答案

4.不加分辨地把微博大V的头条文章或者微信公众号文章奉为主臬

5.懒得目己搜集资料,要求别人直接给自己一个现成的答案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却也给我们造成了新的“信息迷雾”。很多人并不擅长搜集数据,也不懂得分辨数据是真是假,只想着在互联网上搜出一个现成的答案。归根结底还是懒得动脑。


1.不懂得什么是第一手信息,什么是第二手信息

2.拿到第二手信息就急于发表意见,而没有认真查证信息来源是否

3.看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就不假思索地轻信

4.认为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一定是假消息

5.单纯依赖书面报告,而没有亲自到现场调查

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凡事以理念先行,只看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无视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懶得深入现场调查,没意识到他人转述的信息已经被过滤了。


1.直接照搬别人的调查问卷表来做巡查

2.用问卷调查法应付一切调查工作

3.只想听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愿用心了解完整的反馈信息

4.不知道怎么问出所需情报

5.不愿意花时间跟被调查对象深入交谈

以上都是为调查而调查的表现。无论采取什么调查方式,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解决问题。当你发现原先的调查并不足以得到答案时,你就会自觉地去调查更多信息,而不会只满足于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1.分不清哪些信息属于事实,哪些信息属于意见

2.搜集了很多信息,但弄不清哪些才是有用的信息

3.同样的调查报告,别人能看出其中的价值,自己却一脸茫然

4.知识面不广,无法发现所得信息中的玄机

5.拘泥于书本教条,不善于用基木常识把各种信息联系起来

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缺乏相关知识,另一个是存在思维盲区。知识方面的短板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相对容易解决;思维盲区只有在当事人自己意识到时才能解决。


1.搜集了大量信息,最后还是找不到答案

2.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信息,导致工期不断延迟

3.掌握了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无从分辨孰是孰非

4.在搜集信息时沉于细节考证,逐渐偏离最初的调查方向

5.感觉自己每次都搜集了过多的无用数据

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源于少数关键信息。搜集数据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关键信息。不善于筛选信息的人会做大量无用功,只是在增加垃圾数据而已。人的脑力有限,过多的信息会降低思考效率。


1.对组织的硬件状况缺乏了解

2.对组织的软件状况缺乏了解

3.不知道组织里有哪些人可以帮助自己

4.不知道组织需要从外面引进什么类型的人才

5.不清楚组织目前的状态能否认同白己的解决方案

平时对组织的发展不够关心,事到临头才急忙了解情况,自然是一问三不知。有事业心的人应该具备一点运筹意识,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把解决方案与组织当前的状况结合起来考虑。


检查下自己对公司的了解程度:

(1)公司的市场定位是什么(是否具有差异性?

(2)公司当前的战略重心是什么(公司不该做什么事?

(3)公司的支出情况如何(是否遵循优先顺序?

(4)公司的绩效情况如何(跟竞争对手比有无优势?

(1)公司的市场定位是否符合客户需要且具有独特性

(2)公司怎么对产品进行定价?

(3)公司该怎样有效地宣传自家的产品?

(4)公司如何分配媒体预算?

(1)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怎样实现的?

(2)公司怎样降低制造成本?

(3)公司怎样提高产能?

(4)公司怎样增加产品种类?

(1)公司给予员工的待遇如何?

(2)公司的各个岗位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3)公司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公司怎样确保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被严格遵守?

(1)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如何?

(2)公司怎样获得用于扩张规模的资金?

(3)公司的业绩是否能够维持发展?


四、是否能够做到合理分析

1.因为说话条理不清,所以大家一般不认同我的观点

2.每次别人问我“这个判断有什么依据”时,我只能回答是凭直觉做出判断的

3.思维太跳跃,经常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混杂在一起说

4.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相信自己的“逻辑”,但并不会去找证据来验证这个“逻辑

看问题要么马马虎虎,要么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因此你无法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往往是充满随意性地凭感觉和经验做出判断。


1.以为自己能想到的东西都想到了,直到别人指出才发现疏漏

2.费力地思考每一个细节,但还是无法找到头结

3.不清楚公司的发展目标,也不清楚公司在市场上的定位

4.对问题一头雾水,无法做出假设

5.在验证自己假设的过程中感到送惑不解

上述现象表明你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没有达到能做出假设的地步。在验证假设的时候,你心中缺乏相应的标准,不知道该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组合,于是就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求证了。


1.觉得定量分析没什么意义

2.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3.不懂得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4.做定量分析的时候没有检查数据的可靠性

5.有时候做定量分析,有时候不做,没有形成固定的流程

对数据缺乏敏感度,或者根本不重视统计数据,习惯了粗枝大叶和泛泛而谈的工作方式。如此一来,你就会变得过分依赖先入为主的定性诊断分析,察觉不到事物的细微变化。


1.很少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

2.只是从结果来评估决策思路

3.缺乏对过程的管控,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

4.对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做出类似刻舟求剑的行为

5.只重视短期环境的特点,而不重视长期环境的演变

脑子里存在“只要结果好,过程怎样无所谓”的错误想法。这种唯结果论的理念让我们过分轻视了过程对工作的影响,且情境发生改变,原先隐藏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1.不知道自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不知道自家公司跟主要竟争对手的实力对比如何

3.不知道自家公司主要经营哪个市场

4.不知道自家公司最主要的客户群体来自哪里

5.考虑问题时不懂得把自家公司、竞争对手、顾客和市场的情况结合起来

主要是因为你头脑中缺乏战略意识和大局观,不知道企业的竞争战略 (哪些环节构成,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更不清楚怎样诊断企业的竟争力与发展前景。


1.认为自己的解决思路不存在任何风险

2.过分高估风险,以至于不敢做事

3.为不必要的小问题而焦虑,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4.知道风险的存在,但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5.错判风险因素,造成资源浪费

风险意识过多或过少,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困扰。由于不能准确鉴定风险,只能在过度警惕与过度轻忽之间左右摇摆。当多种风险出现时,无法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


五、思考对策应抓住问题的本质

1.在工作中碰壁时,我会放弃原有的计划

2.在工作中碰壁时,我不知道该怎样思考对策

3.无论事实如何,我习惯先跳过事实直接做价值判断

4.假如我误解了事实,会为了保住面子而一错再错

5.产生新想法时,我不知道该怎么行动症结

上述现象一方面是我们因工作进展受阻而产生的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与思维方式缺乏连贯性和严密性有关。我们应当冷静地面对困难,思考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用“空雨伞”思考法寻找对策

空:目前的状况(事实)

雨:具体的意义(解释)

伞:实际的解决办法(行动)

1.不了解公司的盈利模式

2.遇到问题时,不清楚是公司的哪个流程出现了紕漏

3.运营团队时顾头不顾尾,工作流程不规范

4.看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但提出的策略成本太高

5.不善于判断不同获利方式的优劣

上述现象主要出现在缺乏系统意识或者混日子的员工身上。前者的问题在于无法有效掌控整个流程,后者的问题在于懒惰。无论是哪种人都不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AIDMA”模型呈现客户的消费决策流程


1.不知道该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促销活动并没有增加销售额

3.公司的新媒体平台粉丝很多,但转化为购物者的人很少

4客户表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缺乏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

5.客户表示交易流程太烦琐

无法取得客户的认同是很多工作人员最头疼的向题,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没弄清他们消费决策的依据。


1.上级领导不认同我的解决思路

2.合作对象不认同我的解决思路

3.部下认为我的解决思路根本无法落实

4.其他部门不配合我的解决思路

5.客户对我的解决思路不满意

如果你遇到过上述情况,则可能是你的解决思路确实存在问题,也可能是对方还没有真正理解你的想法。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你的意见不符合对方认知范围内的正确答案。


1.完全提不出具体想法

2.想了很多点子,但不知道哪一个有用

3.在方案A与方案B中犹豫不决

4.自己想不出点子时,也不求助于人

5.没有备选方案,唯一的方案又没有通过

构思方案确实是工作中最费脑筋的环节。当我们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入时,我们很难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别说准备其他的备选方案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并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度过难关。


1.向上级陈述的方案太多,导致报告时间过长

2.提出的几个方案差异不大,实际上是同一个方案

3.没有认真考虑方案的提交顺序,导致自己最满意的方案被领导忽略

4.没有区分主推方案与备选方案

5.对方案的诠释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是制订完美的解决方案还远远不够,必须让所有工作相关者都能理解你的方案,知道自己该负责哪个环节。如果在提交方案时不动脑筋,就可能会让大家弄错关注点,对主推方案认识模糊,从而给出否定的批示。


1.工作经常因“意外的变数”而功亏一篑

2.自认为十拿九稳的事情,最后居然乐极牛悲

3.虽然事前注意到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4.由于过分乐观,觉得这次的工作可以敷衍了事

5.当隐患逐渐暴露时,还抱有“这只是个小问题”的侥幸心理

上述现象的症结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以盲目的自信对待工作。由于盲目自信,因此你把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抛之脑后,没有做好应急预案。这无疑会让你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六、理性评估方案,减少决策失误

1.只想一个方案,而不准备其他的替代方案

2.不用心准备其他的替代方案,把希望全寄托在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方案上

3.当主推方案被驳回后,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4.关起门来自己想替代方案,而不去集思广益

5.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替代方案

列举有潜力的替代方案其实是我们确定课题后应该做的事情,但很多人缺乏这个意识。评估替代方案是为了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只有在评估阶段制定合理的标准,才能确认各个替代方案是否真能解决问题。


1.评估各个替代方案时对当前应用环境的特点考虑不足

2.没有考虑其他的应用环境

3.完成替代方案的评估后,不知道该采取什么行动

4.用单一的行动策略应对所有的应用环境

5.当行动策略受阻时,没有其他的应对措施

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行动策略。道理大家都懂,但在评估替代方案时未必会把各种应用环境考虑周全,在设计行动策略时对成本与收益的综合分析也不够透彻。这就会降低我们做决策的准确度。


1.做决策时只看结果最大的方案,而不考虑过程中的风验是否超出安全水平

2.做决策时只看结果最大的方案,而不考虑过程中的障碍是否超出承受能力

3.做决策时只看过程中风险最小的方案,而不考虑结果能否达到利益最大化

4.做决策时只看过程中阻碍最小的方案.而不考虑结果能否达到利益最大化

5.做决策时没有考虑执行过程中可能增加的新风险与新阻碍

我们评估方案时不能只看成本与回报,对风险与阻碍也要有足够的警醒。通常而言,高回报会带来高风险,也会遇到更多的阻碍。找到并解决最大的阻碍,才能有效降低方案的成本与风险。


1.只有一个提案,并且认为被采纳的可能性很低

2.当唯一的提案被否决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3.反复修改啡一的提案,但总是觉得不满意

4.觉得既然是唯一的提案,就没有必要再多费心思

5.无法判断唯一的提案是否具备可行性

这种情况在工作中其实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解决办法,也很难确定自己想到的唯一一个提案是否接近最佳解决策略。面对这种棘手的局面,常规思路很难发挥作用。


七、在沟通谈判中提高双方的满意度

1.谈判议程完全被对方掌控,自己只是被动参与

2.找不到合适的谈判人选

3.不知道应该派几个人参加谈判

4.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点进行谈判

5.不知道什么时间最有利于谈判框结

谈判不只是比拼辩论口才,谈判的议程、人选、地点都会影响整个谈判过程。老练的谈判高手会力图控制这些环节,让对手采纳自己的意见,以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缺乏这种意识,会导致谈判陷入被动。


1.谈判的时候跟对方发生激烈的争吵

2.谈判的时候尖酸刻薄地讽刺对方的缺点

3.谈判的时候使用欺诈手段

4.谈判的时候不给对方发言的机会

5.谈判的时候一味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提议

很多人没有认清谈判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的本质,把谈判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决斗,或者宣泄负面情绪的工具。这样无助于贏得谈判,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为此,你要明白恶性谈判和良性谈判的差异。


1.在谈判过程中容易情绪激动

2.对方看你的表情就能知道你的想法

3.一旦谈判进展不顺利,就会变得悲观失意

4.一旦谈判进展顺利,就会变得得意忘形

5.为了赌气而做出草率的决定

谈判战术中包含了心理战。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扰乱诊断心神,这样会大大增加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才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1.在谈判中设立严苛的条件,也不管对方能否做到

2.在谈判过程中毫不让步,哪怕谈判破裂也执拗到底

3.对方一施压就亮出底牌,白白被占便宜

4.在对方的施压下一再让步,坚守不住底线

5.对方稍微一让步就迫不及待地达成协议,没能乘胜追击争取更多优惠条件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对谈判认识不足。谈判固然需要相互妥协,但仍是一种带有竞争色彩的解决手段。让步不是目的,而是换取有利条件的手段。把手段错当成目的,谈判肯定出问题。


1.不知道怎样在谈判过程中提问

2.不知道怎样通过问题组合来获取所需情报

3.不知道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

4.面对尖锐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5.面对连续发问时,不知道应该怎样回复

谈判就是一个不断提问和不断回答的过程。提问能力不足就无法获取信息,回答能力不足则会被对方轻易难住,最终导致谈判局面完全被对方掌控。只有掌握好回答的技巧,才能在谈判中对答如流。


八、工作的成败在于细节执行力

1.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无用功

2.表面上看着很勤快,实际上只是在做简单重复的事

3.总是强调自己的苦劳,却没有多少实际的功劳

4.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加班加点地蛮干

5.不懂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

上述问题都是不动脑筋的结果。不努力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但努力不到点子上的人只是白费力。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而进行的,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只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


1.没有什么执行计划,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2.执行计划因过于粗简而缺乏指导意义

3.执行计划因内容不全而缺乏指导意义

4.执行计划因难度过高而缺乏指导意义

5.执行计划因成本过高而缺乏指导意义

制订执行计划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可惜很多人对此不太重视,觉得自己随便应付两下就能交差。再理想的方案也会被这种毫无章法的执行毁掉。为此,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合理地制订执行计划。


1.因态度松懈而积压过多工作

2.同时展开多种工作,导致自己焦头烂额

3.没有完成工作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

5.工作的时候经常为别的事情分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工作态度不端正,另一个是过分追求高效率。同时做几件事并不能提高效率,只有专注才能提高效率。假如不能及时总结,工作时间再长也不会带来工作经验的增长。


1.不知道该怎样跟上司沟通

2.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上司采纳自己的提议

3.明明努力做事,却得不到上司的欣赏

4.摸不透上司的真实想法,无法执行其指令

5.不适应上司的管理风格

这些问题困扰了无数职场人士。每一位领导者的水平、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没有人能适应所有的领导者。但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出符合上司期望的行动。前提是你要了解自己的上司。


3.部下不能领会你的意图

4.部下过分依赖你的直接指导

5.部下总是制造出一些麻烦,让你不得不替他收拾残局

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能干的部下。但事实上,完美的部下少之又少,更多时候,需要身为领导者的你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发扬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


1.对客户的投诉置之不理

2.对客户的投诉推御责任

3.对客户的投诉态度蛮横

4.对客户的投诉不知所措

5.对客户的投诉一味躲避

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但有的人总是企图逃避责任,只想着占客户的便宜。这种缺乏担当的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会破坏组织与个人的信誉。唯有以积极的态度承担责任,才能维护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



九、用成果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1.文案报告写得文不对题

2.文案报告缺乏条理性

3.文案报告没有突出重点,详略不当

4.文案报告的语言重复啰唆,描述不准确

5.文案报告的遣词造句生涩难懂

撰写文案报告是职场中的基本工作,但如今很多人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做好这项工作,既不能正确解读信息,也不能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说到底,还是语文基础不牢固。


1.成果展示缺乏层次感

2.成果展示没有揭示事物的发展动态

3.成果展示的图表跟要表达的内容联系不紧密

4.成果展示的图表设计不合理

5.成果展示的图表缺少简明易懂的解说文字

利用图表来展示工作成果的初衷,是以更加形象易懂的方式来传递完整的信息。但图表若设计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则会阻碍入们的理解,反而不如文字说明的意思那么清楚。


1.对演讲充满恐惧,屡屡怯场

2.不知道该怎样设计开场白

3.不知道该怎样与听众互动

4.不知道演讲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

5.当听众流露出不耐烦的表现时,不知道该如何挽回颓势

上述现象都是演讲经验不足所致。相对于其他的对话环境,一对多模式的演讲场合会给演讲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听众的反馈效果因叠加效应而变得更为强烈,特别是他们的噓声。


1.检查理论是否有遗漏

2.检查演讲是否对理论有深入挖掘

4.把核心内容放在开场30秒内

5.力求让听众产生共鸣


1.工作报告洋洋洒洒,但没有给出明确结论

2.推导结论的过程不够严密,使用了不恰当的论据

3.结论标新立异,不合逻辑

4.给出的结论与论据反映出来的情况背道而驰

5.论证方式过于跳跃,导致结论缺乏说服力

上述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思维缺乏严谨的逻辑所致。论点、论据、论证没有充分结合起来,以至于给出的结论不足以令人信服。就算你凭感觉做出的结论是对的,听众也会因为你的论证过程不严谨而心生疑窦。


1.读者怀疑我的结论有误

2.读者怀疑我引用了错误的数据

3.读者对我的论证过程提出了质疑

4.读者指出我的论据根本不成立

5.读者认为我的报告充满了谎言

说服力是工作报告最关键的东西。说服的过程就是打消对方疑虑的过程。你的报告之所以缺乏说服力,是因为没能解答对方心中的谜团,没有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


十、协调身心是发挥实力的必要条件

1.每天上班都觉得身心俱疲

2.对很多以前喜欢做的事情开始提不起兴趣

3.不想跟别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4.对任何事情都感到麻烦

5.拖延症严重,精神极度倦怠

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你已经身心俱疲、陷入了精神倦怠的不良状态。负面情结和心理压力积压过多,导致自己不堪重负,难以继续精神抖擻地工作。如果不及时调整,工作效率就会越来越低。


1.嫉妒如别人的成功,但又不愿意把心思放在好好工作上

2.只要有一点挫败,就消沉到不可自拔

3.害怕失败,对任何事情都小题大做

4.随时随地都充满了焦虑情绪

5.百般否定自己的价值,背着不必要的负罪感

心理失衡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木原因。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调节能力,被负面情绪吞噬了内心,因此思维方式也充满了负能量。这会阻碍你在工作上发挥正常水平,使你陷入急功近利或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2.在错误的时机追究责任

3.对状况产生非现实的评价


1.强迫自己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2.强迫自己坚持实际上没必要坚持的“原则”

3.执着于原先的目标,丝毫不考虑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4.执着于某个方针,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5.强迫自己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付出过多的努力

这是工作上的“强迫症”根源在于思维僵化,认为某件事或某个行为“必须”执行。当遇到阻力和挫败时,不是反思自己是否陷入误区,而是变本加厉地钻牛角尖。


1.工作马虎大意,觉得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2.不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低级错误

3.工作得过且过,劝告别人不要太认真

4.觉得成功和失败都无所谓

5.发现问题后并不打算去解决问题

这种过分随意的工作态度,无疑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有的人这么做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于是干脆不那么卖力;有的人则是天性懒散,没什么上进心。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阻碍我们的成长。


1.为了多出成果,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

2.明明已经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还逞强继续蛮干

3.工作只看结果而不考虑代价

4.缺乏排解压力的渠道和手段

5.觉得减压是懦夫才会做的事情

中了成果主义的毒,害怕自己对社会失去价值。这种不安全感加剧了人们的焦虑,使其长期处于重压之下,直到不堪重负才追悔莫及。成果固然重要,但轻视压力管理的人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作者给出了56个工作场景的自我检测,读者朋友,不妨抽出时间,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哈。

东野圭吾《神探伽利略》的“恶魔之手”案件中,变态杀人狂吉高原本是一名大学讲师,他设计了一系列神秘的凶杀案,对主角汤川学教授展开报复。

为什么吉高会从一个体面的大学讲师沦为变态杀手呢?原来是因为吉高在多年前的一次演讲中,在问答环节被汤川学教授当场质问,使得一次本应该完美的演讲毁于一旦。这次演讲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吉高人生的失败,并最终促使他走上变态杀人之路。

在一次演讲中,也许你之前的分享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结论备受认可,但就像吉川一样,在提问环节一旦出现差错,整个演讲就可能毁于一旦。面对不怀好意的提问者,面对对方无厘头的提问,你该如何巧妙应对?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麦肯锡公众表达课》,作者是高杉尚孝,全球顶尖的企业管理顾问,在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企业都有非常资深的工作经历。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谈判和人际管理经验的总结,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分享了应对“麻烦”提问的策略,帮助你为已经很动人的演讲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策略1:事先设想好敌对性最强的提问

凡事有备无患,在演讲之前, 我们应该事先制作设想问答集。需准备好最为敌对的听众可能提到的攻击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也是我们最不希望被人提到的问题。

策略2:不能攻击或蔑视提问者

一旦被问到敌对的问题,演示者就会进入自我防御状态,拼命地想要强化自己的主张。可是,越尝试强化自己的主张,演示者的“焦虑”就越会传递给听众。

有时还会出现演示者对提问者发火,变得充满攻击性的情况。而有的演示者故作冷静,实则对提问者持蔑视态度,这也是攻击性的表现。

演示者会将“不安”传递给听众。如果有人提出了非常敌对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演示者在对其表示尊重的同时,轻松地将其回避过去即可。

策略3:不喜欢的问题就抽象化,先“解毒”再说

在遇到带有消极表达的问题时,演示者在回答之前应该通过提高抽象程度,首先对其“解毒”。

比如在被问到“为什么贵公司的股价一直严重低迷”这种消极问题时,演示者可以采用诸如“您提问的是关于我公司股价水平的问题对吧”的表达方式,将对方的问题换一种说法进行回答。“您提问的是关于我公司股价趋势的问题对吧”的说法也不赖。除此之外,也有诸如“股价的推移”“股价的走向”“变化”“动向”等很多选项可供选择。

重要的在于,通过将听起来有消极印象的具体表达方式替换成抽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缓和具体表达方式带有的攻击性。

策略4:回答对方问到的问题

回答对方提到的问题,这听上去理所当然,可是演讲者答非所问,甚至让人误会其偷换概念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为此,要仔细倾听问题,不能只想着“我该怎么回答”,应该首先倾听问题,认真对问题加以理解。不好懂的问题姑且返还给提问者。

无论怎么仔细倾听,演示者都会经常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另外,很多提问本就包含定义模糊的表达方式。提问者本身在头脑中还没有整理好就先提问的情形也是存在的。

遇到此种情况,应该马上反过来询问提问者“非常抱歉,能请您再说一遍您的问题吗”,郑重地将问题返回给对方。因为如果演示者都没有理解的话,提问者以外的听众可能也无法理解。

策略5:尽可能简短地结束回答

回答的基本要领是“简短结束”。如果答案已经很清楚,就可以在阐明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两个理由、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依据,然后迅速进入下一个回答。

过于冗长也容易出现纰漏,特别是对于攻击性的提问,演示者很容易希望长篇大论地对提问进行反驳。提问者和听众会在心里想“明白了,别解释了”。一不小心就会让听众觉得很无聊。我们要格外注意这点。

策略6:不对回答是否切题确认个不停

有的演示者在回答完问题以后还要确认好多次:“刚才的回答您看可以吗?”“我回答的是您想问的吗?”实际上这是在画蛇添足。

这种表现与其说是在确认提问者的满意度,倒不如说是演示者对自己的回答缺乏自信,想要消除此种不安情绪的动机更为强烈。这样容易给听众留下演示者没有自信的印象。

另外,还有可能招致提问者做出令人难以预期的反应,比如对方可能真的会说:“不,你的回答完全答非所问。”

我们刚刚分享了应对提问的五大基本策略,接下来我们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难以应对的提问方式,分析如何进行应对。

被问到“绝对吗”的时候
举例:这种商品堪称绝对安全吗?

错误方式: 是的,绝对安全。我公司对于安全性有自信。(一旦做出绝对肯定,就有被对方反问“哪有绝对的东西”的风险。)

正确方式:我公司在所有产品上都最重视其安全性。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所有安全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还设定了门槛更高的自主安全标准。我认为您可以放心使用。(不拘泥于是否绝对安全,而是通过客观看待自己公司的产品,回答“我们满足了外部规定的标准”“在内部也自主设定了严格的标准”等,努力给对方以放心感和满足感。)

被戳到“弱点/ 否定性要素”时
为什么贵公司的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高出五成?

错误方式:您问的是为什么我公司产品比其他公司贵出五成是吧?您说的有误,经过我公司调查,事实上高出三成左右。(原封不动地重复着不喜欢的问题。在没有解释其正当性的条件下就肯定了高定价。由于没有明确讲出价格偏高的理由,会让听众因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心存压力。)

正确方式:您提问的是本公司产品性价比的问题对吧?(把不喜欢的问题换成了肯定的表达方式)确实大家可能会觉得价格比其他公司多少高一些。根据本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本公司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产品高出三成。我们衷心希望大家理解的是,本公司产品不仅功能丰富,而且在购买以后提供优厚的售后服务,所以从综合费用的角度来看,恰好相反,我们的价格更便宜一些才对。(准确把握问题,细致而简洁地解释理由。)

回答“攻击性问题”/“模糊的表达方式”
举例:贵公司好像在有意策划廉价销售,你们不认为保护市场秩序非常重要吗?

错误方式:廉价销售有什么不对?其他公司也可以这样做嘛。(攻击性的应对方式。透露出不安和没有自信,给人留下不顾及周围人、不讲法律的印象。)

正确方式: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产品。(将“廉价销售”换成肯定的表达方式)不过,您所说的“市场秩序”的意思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您能告诉我您所说的市场秩序指的是什么吗?(将“难懂的问题和定义含糊的表达方式”姑且退回给对方。)

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
举例:有传言说贵公司在不远的将来会退出欧洲市场,请问这种说法属实吗?

错误方式:关于这件事情无可奉告。(无可奉告算不上对对方的回应。可以一边发表见解,一边暗示对方无可奉告。)

正确方式:本公司对于传言一直采取不予回应的方针。不过,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公司正在随机应变地推进全球市场的开拓,所以今后进入或撤出新兴市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通过在自己公司身上套用一般理论,言外之意告诉对方无可奉告。)

“试探我方反应的提问”
举例:此番竞争对手引起的丑闻,对于贵公司而言,真是扩大市场份额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错误方式:根本不是什么机会。我们深表同情,同时很担心明天同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许是出于想要否定将他人的不幸看作机会的考虑,但这样的回答会让别人认为我公司将该丑闻看成了不存在人为过失的天灾。更何况“明天就轮到我们了”的回答非常缺乏对于预防丑闻的认真态度。搞不好听众会猜测我公司也在掩盖丑闻。)

正确方式:我公司致力于作为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发挥对于顾客的供给责任。无论是哪家公司,我们都希望竞争对手能够不断努力发展。因为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竞争对手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冷静地对待其他公司的事件,在此基础上没有接着讲别的公司如何如何,而是在积极宣传自己公司的主张。)

问答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听众对于演讲的整体印象,如果应对不当,会使原本完美的演讲功亏一篑。

我们今天分享的策略与具体的应对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商务演讲,其实在生活中,我每天都在面对别人的提问,大到回答领导、客户的问题,小到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具体情景有所不同,但应对的方式都是共通的。

如果我们放平心态,把提问作为“再一次传递信息的机会”加以利用,那么它也能为你的演讲或者沟通锦上添花。

今天的文章整理自《麦肯锡公共表达课》,想要知道更多职场升级打怪秘籍,可以关注麦肯锡职场系列书籍《麦肯锡高效沟通课》《麦肯锡公众表达课》《麦肯锡情绪管理课》。

书名:《麦肯锡高效沟通课》《麦肯锡公众表达课》《麦肯锡情绪管理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高杉尚孝,1956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全球战略顾问。

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知名企业,协助美日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拟定经营策略及并购计划,负责企业品牌策略与公关策略建构,并在美商咨询顾问公司担任常务董事,从事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业务。

在美国工作12年之久,现为日本高杉综合研究所代表人。其专长于应用企业财务理论、投资分析、战略分析、逻辑思考、简报技术等领域,常年为企业培训人才。

等衣服洗完,我一点点慢慢回答吧,答案还会改。

1. 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 你希望成名吗?在哪一方面?

其实不太?假如非要有,目前是,比基尼小姐?

3. 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现在打电话少了,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候会先自言自语一番。习惯吧。为了理一下思路。

4. 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当下的这个状态,很容易满足。一天有一件让我提气的事情发生,就很完美。有感恩的心在的每一天。

5. 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唱歌给别人听又是什么时候呢?

上次唱歌给别人听不记得了,ktv吧,6.7年前?

6. 假如你能够活到90岁,并且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心智或身体在后60年一直停留在30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身体30岁吧。心智想要一直变更好变成熟变老。

7. 关于未来你可能怎么死,你有自己的秘密预感吗?

8. 列举3个你和对方共同拥有的特质。

温和。善解人意。乖猫。

9. 你的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10. 假如可以改变你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你希望有哪些改变?

现在就很好,没有遗憾。

11. 用4分钟的时间,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讲述你的人生故事。

普通平凡人。喜欢做细小的事。省略一万字。

12. 假如明天早上起床后能获得任何一种能力或特质,你希望是什么?

会弹钢琴和跳街舞。想要有多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感受力。

13. 假如有颗水晶球能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或未来的一切真相,你想知道什么?

我可以有多大的能量,我能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

14. 有什么事想做很久了?还没去做的原因是?

旅行。自闭宅社恐的自我设限。

15. 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以前认为没有成就很卢瑟拉跨。现在觉得,有好好活着就是感恩了。

最大的成就就是现在的自己。

16. 友情中你最重视哪一个部份?

17. 你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啊糟糕暂时想不起来。一个人在裸辞的夏天图书馆外面看日本推理小说算吗?看炎热的天空呢?迷惘却偷得浮生一日的感觉。

18. 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2015年失恋在福州孤单备考。每天都在哭泣。对未来迷惘对自己迷惘。因为吃得不好免疫力下降,两只脚一直一直都在生病烂掉。也不敢去看医生,害怕。出租房里有老鼠,半夜打老鼠,欲哭无泪。老鼠还会站在水桶的边缘上盯着我看。台风天下大暴雨。每天都背着很多的书。那里都是我孤单的身影。

19.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在一年内突然死去,你会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其实还是对现在满意。非要改变的话,想要一点点学会享受生活。用好的,吃好的,住好的。想做的事情都要满足自己。让身心都浸泡在全部的接纳和敞开里。

20. 友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朋友很少也谈不上来。过去念书时候的友情是可以聊得来的朋友。现在在上海比较孤单没什么朋友。

友情,意味着,支持,还有一起玩耍。

21. 爱和感情在你生命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很重要的角色。虽然我现在独自一人且有些给不出爱和感情。但,爱和感情应该是我的大部分吧。

22. 轮流分享你认为对方拥有的比较好的性格特点。各自提5点。

温和。大气。说话有条理。愿意倾听。看上去很有责任感。有点调皮的智慧。

23. 你的家庭关系亲密温暖吗?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部分人快乐?

我很爱我的家人。但是身体不太亲密。传统的中国方式。

并没有更快乐。甚至觉得念书的时候十分忧郁孤单。但还是感恩父母。

24. 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不太亲密但很爱他们。我们都不太擅长表达爱。

25. 说出3个含有“我们”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句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在这个房间里”。

我们昨天一起在天台晒了太阳。

我们都有点微胖且很可爱。

26. 完成这个句子:“我希望可以跟某个人分享——”。

我希望可以和某人分享我的全部。

27. 如果你要成为对方的密友,有什么事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我希望你可以包容我好好关爱你的小乖猫。

想要多听到一些赞美和得到多一些拥抱。

28. 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的什么地方(回答此题必须非常诚实,要说出你可能不会对刚认识的人说的事)。

我喜欢你的眼睛和鼻子。还有说话时候没有太多侵略性的条理性,柔声细语。还有好像比较结实的大腿?余光瞟到的。。

29. 和对方分享你人生中尴尬的时刻。

一时想不起来。忘记心动男嘉宾的名字?上大号没带纸?

30. 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又是什么时候?

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小时候吧。

自己哭是去年吧。走在路上会一直哭的心情。

31. 告诉对方,你现在喜欢他或她什么地方。

看上去很温和善解人意的样子。

32. 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33. 如果你今天晚上就会死掉,而且无法与任何人联系,你最遗憾还没有告诉别人什么事?为什么还没说呢?

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想要一个拥抱。

34. 你的房子起火了,你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在救出所爱的人和宠物后,你还有时间可以安全地抢救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电脑。我很爱我的电脑。

35. 在你所有家人当中,谁的死对你的打击会最大?为什么?

36. 分享你人生中的一个问题,问对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同时也请对方告诉你,在他或她看来,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30岁了可以重新选择职业吗?可以重新推翻过去的一切,崭新的开始吗?需要被赐予随时可以原地复活的勇气。

1. 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 你希望成名吗?在哪一方面?

希望,想做个有涵养的富商

3. 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打电话之前 目的比较明确了

4. 对你来说,怎样才算是“完美”的一天?

充实感,精神上或者身体上得以提升 例如:上午早起晨跑 然后吃饭,约人打球,回来看书 然后吃饭 刷剧 看书 下午去看看话剧 or 逛公园 下个象棋或者钓鱼 晚上看个电影等等 算是比较充实的一天了

5. 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唱歌给别人听又是什么时候呢?

比较久了,大概有5年多了 一般都是唱给自己听 不擅长一个人的时候哼歌

6. 假如你能够活到90岁,并且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心智或身体在后60年一直停留在30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心智吧 精神上的与时俱进可能会让生活更有激情

7. 关于未来你可能怎么死,你有自己的秘密预感吗?

安静的死 不想亲人太过伤心。

8. 列举3个你和对方共同拥有的特质。

温和。善解人意。理解对方。

9. 你的人生中最感恩的事情是什么?

享受活着的过程 虽然有酸甜苦辣 有辛酸、有无奈 有委屈 但是也有快乐时光 有亲情、友情 未来可能还有爱情。

10. 假如可以改变你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事,你希望有哪些改变?

11. 用4分钟的时间,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讲述你的人生故事。

平凡但不甘平庸,有想法爱折腾但又偏理性 喜欢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12. 假如明天早上起床后能获得任何一种能力或特质,你希望是什么?

希望能财富自由,可以有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3. 假如有颗水晶球能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或未来的一切真相,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老了以后 我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

14. 有什么事想做很久了?还没去做的原因是?

出国旅游 护照办了好多年了 一直没机会去

15. 你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暂时没有,未来可能会有吧

16. 友情中你最重视哪一个部份?

17. 你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

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打牌 包饺子 看春晚吧

18. 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暑假10年的时候,在工地上做苦力活。。。

19.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在一年内突然死去,你会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会,因为我要花时间为身边的人留个念想

20. 友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孤单,可以有同伴一起玩耍、分享生活点滴

21. 爱和感情在你生命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爱和感情在我生命中分量比较重,是支撑我工作的原动力 发电机。。

22. 轮流分享你认为对方拥有的比较好的性格特点。各自提5点。

顾家,喜欢换位思考问题,不喜欢发脾气,讨厌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家庭原因) 相互理解

23. 你的家庭关系亲密温暖吗?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部分人快乐?

比较温暖吧 家庭微信群 几乎每周都有视频通话 互相问候关心

算一般吧 其实好像没有大部分快乐

24. 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知子莫若母 不过跟爸妈还有姐姐关系都比较亲

25. 说出3个含有“我们”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句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在这个房间里”。

我们昨天一起在天台晒了太阳。

我们都有点微胖且很可爱。

26. 完成这个句子:“我希望可以跟某个人分享——”。

我希望可以和某人分享我的人生经历。

27. 如果你要成为对方的密友,有什么事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渴望爱与被爱,渴望成为你的依靠

28. 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的什么地方(回答此题必须非常诚实,要说出你可能不会对刚认识的人说的事)。

我喜欢你的眼睛。喜欢你的长发,喜欢你温柔的笑容。

29. 和对方分享你人生中尴尬的时刻。

T恤穿反了,被卡脖子了 还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30. 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又是什么时候?

哭。。流泪算么 如果算的话 就是昨天看 《误杀2》的时候

如果是难过的哭的话 估计很久了 至少10年有了+ 记忆有些模糊

31. 告诉对方,你现在喜欢他或她什么地方。

温柔,有女人味 比较会安慰别人

32. 有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开玩笑的?

33. 如果你今天晚上就会死掉,而且无法与任何人联系,你最遗憾还没有告诉别人什么事?为什么还没说呢?

告诉爸妈不要难过 要好好的生活,好好爱姐姐 告诉姐姐要多陪陪爸妈 不然结婚了就忘记娘家人了。

34. 你的房子起火了,你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在救出所爱的人和宠物后,你还有时间可以安全地抢救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拿电脑手机 属于贵重物品 hhh

35. 在你所有家人当中,谁的死对你的打击会最大?为什么?

爸爸妈妈姐姐爷爷奶奶都会 都是至亲之人

36. 分享你人生中的一个问题,问对方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同时也请对方告诉你,在他或她看来,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什么。

你最在意你的另一半哪个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违反微信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