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能够被废掉的原因都有哪些?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答案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距今约有 170万年。

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4、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5、夏朝是夏族首领禹建立的,时间约在前207年。

6、夏禹死后,其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

7、商朝在盘庚位时,由奄迁到殷,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器。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封建领主制阶段。它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私田;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公田。

11、公元前前771 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雒邑,西周结束。

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13、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15、弭兵运动是由宋国发起的,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由宋大夫华元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向戍倡议。

16、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17、公元前260年,秦派白起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

18、“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

19、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诗经》,后期有楚辞。

20、春秋后期的扁鹊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21、为了发展社会经济,秦始皇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实行土地私有制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22、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灵渠。

23、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绵延万余里。

24、卫青和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25、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以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26、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新。

27、东汉王朝建于公元 25 年,建立者为刘秀,以洛阳为国都。

28、东汉的甘英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29、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张鲁在巴郡、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30、在两汉的思想领域,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董仲舒。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王充,他所著的《论衡》一书,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31、汉代许慎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32、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和道教。

33、曹操的用人政策是唯才是举。

34、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夷洲。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35、东晋建立前后,曾几次北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祖逖和桓温领导的两次。

36、东晋南朝的庄园经济相当发达。它有两种,一为官僚地主庄园,一为寺院地主庄园。

37、前秦符坚在位时,任用王猛为中书侍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国力渐强。

38、北魏初年,地方基层组织是宗主督护制。

39、玄学主要盛行于魏晋时期的士人中,“无”是玄学的核心。

40、南朝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一书,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41、公元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他就是隋文帝。

42、隋朝于公元589 年灭陈,统一中国。

43、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

44、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杀兄弟,逼高祖李渊退位,史称玄武门之变。

45、李世民即位后,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其中以魏征最为突出。

46、唐后期出现的飞钱,类似现代的汇票,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47、唐代,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根据汉字创制了日文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48、唐政府曾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49、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

50、古文运动是指唐代的一次文学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一运动的旗手。

51、唐代石窟艺术又有发展,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千佛洞。

52、孙思邈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大医学家,世称“药王”。

53、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有图有文。

54、后唐河东节度史石敬塘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灭后唐,建后晋。

55、公元960年,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等人策划陈桥兵变,灭后周,建北宋,都于河南开封。

56、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是最早的纸币。

57、南宋的都城原在应天府,后迁往临安。

58、南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和明州。

59、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与金订立嘉定和议。此后,宋、金之间再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60、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

61、宋代哲学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是以朱熹、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一派,即

所谓理学。朱熹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62、词是唐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发展到宋朝时期达于空前繁荣阶段。

63、南宋袁枢将《资治通鉴》的记事以类编排,写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开创了我国史

书中纪事本末体的体例。

64、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5、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迁都大都。

66、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决抗元,被俘后,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流传至今。

67、台湾在元朝时初隶福建行省,后划归泉州总管府,并在澎湖设巡检司,管台湾事务。

68、元朝设宣政院,以西藏喇嘛教红教首领为副使,专管西藏事务。

69、公元138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赶跑建文帝,自即帝位。这件事史称靖难之役。

70、明成祖时,设奴尔干都卫,以统辖黑龙江下游之地。后又在其地设奴尔干都司,下辖周围广大

地区的一百八十四卫。这是明朝继元朝之后,在整个黑龙江流域行使有效管辖的见证。

71、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奴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国。

72、明末天启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形成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73、公元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明朝南京政府将领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74、公元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1728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

75、康熙时,清廷下令将明代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户耕种,叫更名地。

76、乾隆时,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

77、元杂剧的著名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王实甫的名作是《西厢记》;马致远的名作

是《汉宫秋》;白朴的名作是《梧桐雨》。

78、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佛教,特别是从西藏传来的喇嘛教。

79、宋末元初人邓牧著有《伯牙琴》一书,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80、清代反对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戴震的突出贡献是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对程朱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

1、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其实说到汉朝也还是有超多值得我们大家去述说的事情的,就好比朝代的灭亡这件事情,其实汉朝是最不应该灭亡的一个朝代了,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一般弱小的朝代才要灭亡的为什么到了汉朝就完全的就变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具体的问题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大汉王朝没落的原因——汉武大帝种下了祸端,足以警示后人!

汉朝(前206—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为华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朝在中国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带给后世足够的荣耀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和政治路径。与此同时,汉朝衰落的历史原因也足以警示后人。

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用现代眼光看,诸葛亮所说的“小人”,其实就是特权阶层,具体说就是外戚、宦官和腐败官僚。汉朝的最后垮掉,就是因为这些特权阶层一步步霸占了社会资源,并最终绑架了政权。

先说外戚。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大封同姓王和功臣,“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外姓篡夺刘家的天下。

可惜,历史还是跟刘邦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去世之后,吕后控制了朝政,揭开了外戚擅权的序幕,此后,外戚就一直是汉朝的“势力偏房”。

外戚控制朝政的最大弊端就是任人唯亲和飞扬跋扈,著名的吕后自不用说——她一面诛杀功臣和刘氏宗亲,一面安排娘家人掌权,“秉政前后二十年”的霍光也毫不逊色,他的儿子、侄子、女婿及其他亲属位居高官,权倾朝野。

汉宣帝在与霍光同乘一辆车时都感到“若有芒刺在背”,因为他知道,连自己的皇位都是霍光给的,若得罪了霍光,就可能被废掉。

外戚王氏家族掌权之时,家族里面共出过十个侯,五位大司马,朝廷其他要员的任免均须得到王太后和大司马的认可。王氏家族长期专权的结果是彻底绑架了国家,操纵了国家机器,最终导致王莽篡权,西汉终结。

到了东汉,外戚变得更有势力。与西汉相比,东汉时的皇后多出身豪门,光武朝郭皇后的母舅就“拥众十万”。

这些家族原本就有势力,成为外戚之后,权势自然更大。据史料记载,顺帝梁皇后的哥哥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梁冀飞扬跋扈,强掠良人为奴、侵夺他人土地、藏匿朝廷逃犯等。百官对其只敢逢迎,不敢违逆。他们上下其手,黑白通吃,把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再说宦官。西汉时期,宦官专权还不是很严重。到了东汉,光武帝进行“行政改革”,所有的宫廷职务都由宦官充任,宦官势力从此逐步坐大。

外戚梁冀过于嚣张,汉桓帝忍无可忍,最后与五个太监合谋发动政变,铲除了梁氏。这本是件好事,可这五个太监因功封侯,取梁氏而代之。

太监擅权虽招致外戚和官僚集团的联合反对,但太监是皇帝、太后的“身边人”,这种亲近关系使他们能方便地影响皇帝和太后。

更关键的是,太监专权后能轻易把持朝廷的奏章,使得外戚和朝廷官员失去申辩的机会。所以,在此后的桓、灵二帝时期,东汉的大权就一直由宦官掌握,直到最后引发了董卓之乱。

宦官虽无子女,但他们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多有豪族支持,而且他们可以收养儿子,爵位可以传承下去。

在顺帝、桓帝和灵帝时期,许多宦官的养子、兄弟、叔伯、侄子都当上了高官。这些人鱼肉地方、横行霸道,少数有良知的官员出面弹劾、惩罚他们,通常都会招致诬陷、罢免甚至杀戮。正气不张,邪气太旺,这样的政权如何能够长久?

再看官僚体系。若大多数官员贪污腐化,营私舞弊,那么官僚体系本身就会严重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转。

汉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因级别不同,实际年薪从禄米4200石到192石不等。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战国时李悝的算法:“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也就是说,五口之家的农户一年的全部收入约为150石。

可见,汉朝最高级别官员的年薪几乎是普通农民家庭全年总收入的30倍,最低级别官员的年薪也比普通农民一家的年收入要高。

按说,这样的高薪足以“养廉”了,可事实上,官员们还是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家产。

杨敞做过大司农和丞相,他死后留给儿子杨恽的财产是五百万,留给自己第二任妻子的财产还有“数百万”。

丞相张禹的家产更达到八亿,“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膏腴上贾”;御史大夫杜周“家资累巨万”;灌夫曾为淮阳太守,横行颍川,“家累千金”。

除了疯狂敛财之外,官员们还把持着官场“准入证”。汉朝选拔官员实行察举制,这理应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制度,实际上却成了官员间拉帮结派、谋求私利的工具。

他们互相推荐子弟、亲信当官,一步步将政治资源私人化、板结化,不仅极大地堵塞了下层民众的上升渠道,而且造成了官官相护的坏风气。

总之,作为特权阶层的官僚体系在汉朝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一笔“负资产”,是啃噬人民的。

普通百姓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最后只好寻求“非法救济”——求游侠出面主持公道。游侠确实有“侠”的一面,但更多时候是一种破坏力量。

在行侠仗义的同时,他们也杀人越货、强取豪夺,更重要的是,一个可以号令徒众的游侠经常会成为武装组织的头领,公然挑战政府和法律的权威。不少游侠后来就成了东汉末年军阀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李通,他“以侠闻于江、汝之间”,最后率领两千余家部众投奔了,拜振威中郎将。东吴名将甘宁,原本也是游侠,曾“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这样的游侠其实跟今人所说的黑社会毫无二致。

一个王朝,上层有外戚和宦官两个“权力偏房”忙于争风吃醋;下层的官僚体系忙于逢迎巴结、非法敛财,他们合力埋葬了一个曾经强盛的王朝——汉朝。

特权阶层最大的害处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奢靡和跋扈,还在于他们挡了好人(比如诸葛亮所说的“贤臣”)的路,他们的坏是双重的——屏蔽了社会良性发展的可能,使国家丧失了宝贵的机会。特权阶层谋求保住特权或扩张特权之日,往往就是公平和正义遭受戕害之时。

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时年十岁,安帝即位时年十三岁,顺帝即位时十一岁。

顺帝死后冲帝即位时只两岁,到三岁时死了,继位的质帝只八岁,到九岁死了,继位的桓帝也只十五岁。桓帝之后的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仍是个娃娃。

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作威作福。

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下一届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势,反过来又要消灭宦官势力。

这样循环往复,把整个东汉王朝搅得不见天日。最终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在灵帝死后的火拼中同归于尽,东汉王朝也在实际上一起完蛋了。

5.黄巾起义,中央失去控制

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打击,其实是很有限的,因为中央并未派大规模军队去剿杀,而只是各地大地主、大官僚为了维护本土本乡的利益,建立起了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又很快发展为私人武装,使得原来的国家正规军也逐渐私人化,中央政权就被掏空了。

董卓奉命进京,就可以废立皇帝,恰恰说明的这一点。刘协的登基其实就是东汉的灭亡,他后来的25年做的只是象征性的皇帝,实际是高级囚犯。

另外,说起汉朝覆灭的原因,还得提到汉朝的另一个基本国策,那就“重农抑商”,汉朝自孝武帝以后就开始抑制商人势力,这个国策也被后世的封建王朝所继承,毕竟历史上吕不韦的例子让很多君主望而生悸。

但是汉朝过度抑商导致了农业人口过剩,不能向工商行业转化,而且商人势力在汉末的式微,也导致了商业赋税大量减少。

但是一个朝代不可能缺乏商业,汉朝的商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汉朝的商业依然存在,但也跟土地一样被豪强地主所掠夺。

尤其是盐铁,自孝武帝采纳桑弘羊之策将盐铁收归官营后,在汉武时期确实缓解过国家财政的压力,但这只是饮鸩止渴,到了汉末,盐铁两项官营产业,每年的收入已经大幅缩水,大量的钱财纳入了各地豪强的手中,像河东的卫阀,就一直暗中控制着河东地区的盐产业,像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这也间接促使豪强势力的崛起。

其实,汉朝覆灭的原因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也因为有汉以来一些国策的原因而导致,但无疑,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笼统的解析为政治腐败。

综合起来看,其实有很多祸根都是孝武皇帝弄出来的,例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例如重农抑商盐铁官营,例如剥夺相权加强皇权,例如向各郡县派出刺史(原来只有郡县没有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州,加大了地方势力),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些,才是汉朝覆灭的因,而到了汉末,只是到了咽下这枚苦果的时候。

“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代表着天地,天地乃是万物之主,所以皇帝也就是万物之主,天地间掌握万物生死的人。


从秦汉时期到清朝末期,能够确认出生和死亡年月的皇帝有209人,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2岁,但古人的平均寿命却可以达到57岁,皇帝贵为万物之主,寿命为何比普通人还低呢?一共有四个致命原因,最后一个很尴尬。


第一个原因,非正常死亡。皇帝是权力最大的职业,自然也是最危险的职业,谁拥有皇位谁就拥有了天下,在这样巨大的诱惑下,自然便有野心之辈铤而走险,夺取皇位。自杀或者他杀的皇帝,一共有272人,占帝王总数的43%,比例接近了一半,可见皇帝不好当啊。


第二个原因,繁重的工作和紧张情绪。皇帝当的并不轻松,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比如秦始皇要求自己每天必须看完120斤的竹简;朱元璋从早上开始处理政务,一直到深夜才休息;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勤奋皇帝,呕心沥血处理政务,不出门游猎,不贪恋酒色。皇帝的工作已经这么繁重了,还得提防国内的权臣势力,担心外部蛮族入侵,长时间心力交瘁,必然损耗寿命。


第三个原因,精气损耗。皇帝有后宫三千佳丽,妃子众多是皇帝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事情达到了极致都会适得其反,房事也一样。古代皇室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多生皇子,毕竟皇帝家大业大,日后需要依靠皇子辅助,所以皇帝沉浸纵欲也是可以理解。但久而久之,皇帝的精气大量损耗,会影响寿命。


第四个原因,遗传。这个原因就非常尴尬了,以清朝皇帝举例,皇太极享年51岁,11个儿子中有4个就早早夭折了,14个女儿中夭折了一位,子女夭折比例是20%;顺治终年23岁,一共8个儿子6个女儿,子女夭折比例是43%;康熙享年68岁,一共35个儿子20个女儿,子女夭折比例高达51%。所以这么短命的基因,是不容易出现长命皇帝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史官会篡改历史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