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房子有多久历史?

到了都铎王朝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始成形。在一栋住宅中,最昂贵的常常就是四柱床,而且这也是结婚时的必买物件。床垫下面其实是用绳子在床底纵横交织,形成格状支撑。

>>附注:都铎王朝(英:年),亨利七世入主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后,开创的一个王朝,历经118年,经历了五代君王。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床品的重要性。

 一间普通的17世纪住宅(可能住的是农民,也可能住的是商人),二楼会有几间彼此相连的卧室。换言之,要到第二个房间,就得先穿过第一个房间。但到了18世纪的城镇住宅,开始要求隐私,于是保留了一些空间单纯为空气流通。走廊设计始于17世纪末,让每间卧室都变得完全独立、专属于个人。

>>附注:每个时代的建筑设计,都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乔治王朝时期的寝室,比起都铎王朝时期的更隐秘。当时的习惯是,如果卧室门朝向床的方向,便要有所遮蔽。然而,这时候的卧室还是有一定的社交用途,可以玩牌、喝茶、供朋友小聚,也可以写作、谈生意或是做点研究

>>附注:如果房子面积足够大,人们肯定更愿意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如今的大开间房型,表面上是为了极简生活,其实还是对于房价的妥协。

 卧室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分隔”和“隐私”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喜好,更成了一种必要。维多利亚时代的卧室有各种幕帘,能看到最奢侈的褶边设计和边饰,但等到民众愈来愈认识到细菌的存在,后来还引发了卫生改革运动,这种装饰也就画下句号。

>>附注:时下的审美与皇室的当政者有关,女性对于空间的隐私性有更高的要求。

妇女生产的最后一个仪式,是在生产一个月后,终于能走出屋外,再次上教堂,也能回到家,回到丈夫的床上。

>>附注:月子这个事儿,大概就是早期卫生条件不够,为了保证孕妇和新生儿成活,人们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想象,搞出来的应对方法,因此现在好多限制可以不必沿用了,比如不能洗头洗澡

 都铎王朝时期的人怎么洗内衣?第一步就是要制作主要的洗洁成分——“碱水”或烧碱。做法是在底下有洞的木盆里放进木头烧完后的灰,再让水一次又一次渗过这些木灰,吸收其中的化学物质,每渗过一次,成份就愈浓。接着,把脏衣物浸泡在碱水里,好让污垢松动,这很类似现代洗衣机的预洗阶段

>>附注:碱可以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溶于水的脂类物质,所以可以去除一部分油渍,但整体去污能力还是不够

浴室在乔治王朝时期终于开始成形,一开始还不是独立的房间,而只是卧室的一个角落。乔治王朝时期的梳妆台上放着刷子、镜子、香水瓶、珠宝和化妆品,而水盆也就放在旁边的一个三脚架上。当时的家具目录就有这种盆架,也有的是柜子上面可以放水盆,这慢慢演变成现代浴室里的洗脸盆或洗脸台。

>>附注:其实现在很多中国的农村或者有些平房,比如老四合院和胡同,还在沿用这种类型的脸盆。阻碍浴室发展的主要还是下水道系统的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

早期的火车上,有两个房间有水:一个是用来梳洗的“toilet”,另一个则是大小解用的“water closet”(“有水私室”,WC)。等到20世纪初,洗脸盆和厕所放到了同一个房间里,门上就剩下比较隐晦的“toilet”一个字。

>>附注:关于厕所,最常用的应该是toilet,专指有便池,可以用来大小便的地方san。洗手间还可以用washroom,restroom,指既可以大小便,还可以洗手的地方。公共场所的洗手间用washroom更合适。而“WC”其实是被西方弃用的,在中国比较常用,大概是因为简单。

客厅的重点就在椅子,无论是休息、写字(还没有电话之前,书写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要重要得多)、阅读或交谈,都要靠它。

>>附注:客厅作为接待客人洽谈的主要场所,最重要的还是沙发

在社会比较底层的家庭里,客厅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卧室或厨房,毕竟,这些人整天忙于工作,无暇使用休闲空间。而客厅的目的就是装饰、社交,看来还有些奢侈铺张,于是“有客厅”还能看出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相较于卧室或浴室,客厅比较没有明显的功能,但它其实以一种更巧妙且耐人寻味的方式,透露着当时的社会情况。

到了20世纪,过去那种功能全包的接待室又复古流行了起来。像是城镇住宅出现打通的客厅兼餐厅设计,另外还有现代的开放式设计客厅。这种潮流的发端在1900年左右,纽约艺术圈开始出现“套房”形式的住宅,很快也传到其他城市。

>>附注:流行总是这样反反复复,我们称之为复古

瞻仰遗容是非常重要的仪式。但有时候,想要仪式隆重,就得花上好几周来安排。然而,遗体到时候早就腐烂,所以需要有蜡像或木像来代为上场。西敏寺现在还存有查理二世、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和安妮女王的蜡像,可以说是这种习俗的遗绪。正是这种为过世者制作蜡像的业务,启发了现在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附注:蜡像馆的由来……

说到排气扇(后来演进成抽油烟机),这也许是20世纪最伟大的机械发明,让厨房和起居空间得以结合。

>>附注:开放式厨房的诞生,一部分要归功于抽油烟机的发展,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饮食方式的变化,少有少爆炒,更清淡健康,而且外食的频率的增加,也使厨房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照明在17世纪晚期日渐普及,于是晚餐时间也逐渐延后到天黑之后,但要到18世纪工业革命,才让用餐时间有了显著改变。

整个18世纪,餐点愈来愈丰盛,时间也愈来愈晚,最后延到天黑之后。最后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时的午餐吃得简单,而丰盛的晚餐大约习惯在晚上8点左右,两者相隔时间实在太长,需要在中间再吃点东西。这新的一餐就是下午茶,而且很快就成了固定习惯。

>>附注:如今在大城市,通勤难和加班,也使晚餐成了一天最丰盛的一餐,而且夜宵也越来越普遍。

中世纪餐桌上总有一个昂贵且具装饰用途的盐罐,英文称为“salt”。通常,这个盐罐会是全桌上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物品。因为盐是放在长桌的中间,所有人按地位辈分入座,所以那些“above the salt”(在盐罐的上方、位于上席)的人就能知道自己受到尊敬。

>>附注:现在在很多剧里我,我们仍然能常见递盐罐的桥段。

《 如果房子会说话:一部家的秘密历史 》 露西·沃斯利

比较有趣的英国房屋发展史,夹杂着一些冷知识和历史趣闻。房间的功能划分因为社会经济,人们需求和审美变化而改变,与时尚潮流一样,曲折反复。

  佛山南海区由于此前暂停新增宅基地审批、村民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南海农村近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未批先建”房屋。这些未经批准私自建设的房屋不能办证,进而影响村民分户、入户、入学、社保、水电等办理。这成为一些农村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今年6月南海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实施细则》。该政策对存在历史建成、未批先建、批少用多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宅基地明确了补办通道。


  第一类是历史建成,指1986年12月31日前,已建成房屋,房屋至今无改建、扩建,未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宅基地;
  第二类是未批先建,指198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6日期间,未办理合法用地手续但已建成房屋的宅基地;
  第三类是批少用多,即198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6日期间,只办理部分土地合法用地手续但已建成房屋的宅基地。

  《细则》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一户一宅、面积合规”的原则,对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分类处理。

  其中,“历史建成”的宅基地,可以按房屋实际用地面积确定宅基地面积,办理不动产登记。

  “未批先建”的宅基地,并且实际用地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的,按合规面积确定宅基地用地面积(不得超过80平方米),超占面积的要在补发的《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许可证》记事栏备注,内容包括实际用地面积、超占面积、缴纳宅基地超标使用费金额等。办理不动产登记时,内容须同时在书附记栏备注。

  “批少用多”的宅基地,大体与“未批先建”类相同,不过如果原批准面积超过80平方米的,可以按照原批准面积确定登记。 
  超150㎡的“批少用多”和“未批先建”两类都不受理。


    新制度的出台将有效化解南海区现存的宅基地分户障碍、一户多宅、办证诉求等问题,也将有力规范南海区农村宅基地管理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历史遗留房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