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端设计?

咱们先看B2C电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在2000年以前,网络还是属于比较小众的,大多数人对PC和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和接受程度很低。但是随着网络费用的逐渐降低和操作的逐步简化,很多家庭开始自己配备电脑和网络,这为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70后、80后主力军的成长

随着对网络的逐渐熟悉,咱们这些70末、80后成了较早一批接受B2C的主力军,更加愿意尝试在互联网世界里去找寻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体验,比如聊天、游戏、在线影院、购物等。

(3)供需矛盾的逐渐突出

2000年左右,随着科技的大踏步,新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为很多人开启了见识外面世界的天窗,年轻的消费者们对商品种类的诉求和性价比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很多诉求在本地商城根本无法满足,所以催生了向网络求助的念头。早期的阿里巴巴、当当网、易趣网、8848等B2C商城应运而生。

翻了一下历史记录,一系列的政策的颁布,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多称“二号文件”)。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商务部先后发布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构筑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生态。

当电商互联网发展到2011年左右,出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时候开始,以iphone为首的大屏手机开始普及,人们已经不在局限于在PC上购物了,而是希望借助手机随时随地消费。于是,O2O就此诞生了:

(1)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随着大屏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消费和信息浏览,这就给了线下更多的曝光机会。比如小明和女朋友逛街,溜达到某个主题餐厅,看到了自己想吃的点心。于是随手上网一搜,发现有优惠券,这就更加刺激了消费的冲动。

(2)二维码等技术的出现

伴随着支付宝、微信的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以及二维码、朋友圈、微店等推广模式的出现,随时随地、简单便捷的支付购买成了一种新的购物习惯,助推了O2O的成功;

(3)传统电商的稳定发展

当线上电商的业务模式逐步趋于稳定,站在互联网企业层面,获客成本逐渐上升,继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于是离用户较近的线下门店就成为了新的业务突破口。

站在线下门店层面,除了服务好周边顾客外,也需要通过网络将自身服务触达更多用户。

站在消费者层面,网上购物的习惯已经养成,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加上商家促销政策的刺激,从线上搜索下单,线下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也成了消费必选。

以上三者的诉求融合,O2O的出现就成了必然。

当然在互联网行业,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在电商高速发展10年以后,老牌电商在新型互联网公司眼中也变成了传统互联网公司,传统就意味着落后,若不求变就只能等死了。加上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数据的价值越来越突出,于是催生出新零售也成了必然的结果。

新零售的出现,我认为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1)传统电商转型诉求

传统电商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早期的红利期已过,获客成本持续上升,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而随着互联网热度逐步退却,线下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赋能,持续稳定增长,是电商巨头们急需突破的困境。

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对时间成本和品质的诉求越来越高,谁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就胜利了一半。如何更加了解用户,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高质的服务成了商家需要克服的难题,很明显传统电商缺乏实际体验,而线下门店缺少数据支撑,只有线上线下融合才能真正满足用户诉求。

随着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打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B2C电商、O2O与新零售的区别与联系

老A滔滔不绝,一口气将互联网零售的背景结合自身体会总结下来,小Q边听边记,跟着老A回顾了一番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史。

“我说完了,容你老哥我喝口香甜可口的咖啡先。我问你一个问题,作为长期混迹互联网圈的你,你觉得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老A翘起二郎腿,身子后仰,喝了一口咖啡,反问小Q。

“结合你刚刚提到的历史背景来看,从B2C到O2O,再到新零售,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所以他们的基因都是零售。但既然三者到现在还能并存,而没有被完全淘汰,必然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否则就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了不是?”

小Q左眼对着老A眨巴了一下,卖了个关子,接着说道:“我从以下几点来总结一下三者业务间的区别吧!”

B2C、O2O与新零售的区别

一,三者的核心基因不同

提到B2C,咱们一定想到的是淘宝天猫这些电商商城,他们的一个特色是纯线上,下单后靠物流发包裹寄送到家。而O2O就不同了,更加强调的是本地化服务,比如美团、58到家服务等,如果需要请个阿姨上门打扫卫生,没人会找个外地的服务吧?

再说新零售,突出的是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没有很明显的界限了,用户线上和线下的行为都会被记录分析。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为用户提供专有服务,做到千店千策、千人千面。同样是便利店,但因为不同小区的特性不同,布局和商品陈列也会千差万别,针对不同会员提供的服务也会不同。

二,三者的业务重心不一样

B2C主要聚焦发力线上,O2O线上线下都不能忽视,线上做营销推广,线下靠服务和口碑传承;而新零售则是线上线下相互赋能,谁也离不开谁。

三,三者的业务场景不同

B2C主打对时效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大宗商品以及一些虚拟服务,比如买个手机,买件衣服,次日和隔日送达都没事,就适合用B2C,上淘宝或京东。O2O主打本地服务和比较紧急的商品,比如咱们感冒了需要紧急用感冒药,一定是极快时间打开叮当快药选择本地药店28分钟送达,绝不可能上淘宝下单再等上两三天。

而新零售则是侧重融合,主流做法是线上做引流,线下做体验。比如小米之家,可以体验各种米家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有触达感,但如果想购买,门店不一定有现货,用户可以通过网上下单,由小米后方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做支撑,将商品快递送达用户手中。

四,三者的业务范围不同

B2C的范围比较广,可以延伸到全国甚至全球。O2O有地域和时效限制,一般只能覆盖本地域,范围相对较窄。新零售结合了线上和线下,如果数据模型做的足够好,覆盖范围也是挺广的。当然如果新零售没有数据支撑,就会降级为一个普通B2C商城,和一个普通的线下门店,也就没什么优势了。

“总结的很棒,反手给你一个赞!”老A右手拿着咖啡,左手对小Q竖起了大拇指,接着提问:“那三者的联系呢?”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借助不同的工具、技术和渠道来构建更合理的人-货-场,以便以较低的成本获客,进而提升交易额和场地坪效,这才是零售的本质。而零售行业如何提升交易额,归根结底都逃不出以下这个公式:

销售额= ①销售人数 X ② 购买率 X ③ 购买的品项数 X ④每个SKU 数量 X ⑤商品单价 X ⑥ 复购次数

若要增加销售额,无非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以上6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而已。

小Q借鉴前段时间看过的一本《战略思维》,活学活用,总结出这么个很牛B的公式,让老A刮目相看了。

零售的本质:人、货、场的构建

老A接过话题:非常认同你的观点。无论是传统的赶集时代,到后续的商超,再到现在的电商、新零售,只要是零售行业,初衷都是商家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流(场),然后把商品(货)尽可能多的销售给消费者(人),而线上线下只是渠道不同而已。

今日时光正好,适合翩翩少年论古今。咱们来论证一下你的这个较全面的公式吧。

你看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商厦,为什么除了超市,还会有咖啡厅、儿童游乐场、美食城、电影院、停车场? 无非是想构建一个生活圈,让更多的人来停留更长的时间(消费人数),增加购买的可能性(购买率)。

看那头超市入口为什么放有购物车和购物篮?除了方便外,据统计,推着购物车可以不经意间购买更多东西,增加30%以上的销售(购买的品项数)。

那边的招牌上打的什么促销标语?云南白药牙膏买二送一,满58元加10元换购。 这些促销手段都是为了提升商品的销售数量(每个SKU的数量)。

  闪耀暖暖作为一款靠脸(ke jin)吃饭的换装游戏,游戏里每一个角色的设计必然都十分精致,除了可甜可盐的暖暖,那些男设计师的立绘也是惊为天人。下面茶茶就来谈一谈那几个叱咤奇迹大陆的美男设计师~

  第一个出场的,必定是奇迹大陆最强设计师里的断章制造者——李尔里德啦。作为系统赠送的第一张非凡卡设计者,这个总是戴着帽兜,沉浸于设计,浑身上下充斥着神秘气息的男人,在游戏开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甜美巅峰的象征。什么?你问这么高逼格的李尔里德为啥会设计甜美卡?那当然是因为李尔里德其实有颗“少女心”啦~

  接下来出场的是叠纸亲儿子、雪鹰上校——洛昂。这位取代了李尔里德成为现最甜美设计师、奇迹大陆风格最多的男人,以其俊美的面容,强悍的设计能力俘获了众多闪暖少女的心。想必,洛昂的天鹅套是很多玩家的初心套吧。虽然洛昂表面是军三代、贵公子,但谁能想到他喜欢在背地里吃甜点呢。

  下一位出场的是知名云端戏剧表演艺术家,拒绝被定义的秦衣——秦老板。左眼角下方的蝴蝶胎记、右耳上的流苏耳饰都是他的标志。虽然身为一名戏子,但秦衣的一颦一笑都十分清贵优雅,每次出新的立绘时,玩家都纷纷表示恋爱了。另外,秦衣的辞凤阙这套戏服十分精美,但美中不足的是太肝了,其中一样材料丸子头因为太贵,被玩家戏称“百万丸子头”。

  最后出场的是霸道总裁、闪暖劳模——墨丘利。作为墨丘利跨国集团的总裁,墨丘利同时也是混血的精灵王子,因为其小时候的遭遇导致墨丘利长大后性格变得十分冷漠,但这不妨碍墨总的帅气。在闪耀暖暖之前的推出的累充福利套——星潮织梦中,墨丘利的立绘更是尽显霸总之气。

  以上几位美男设计师,如果他们几个成团出道,你会pick谁呢?最后,茶茶不禁想问出心中深藏以久的问题,李甜美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张闪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河北新闻网获悉,看见这篇文章的标题,可能99%的人都觉得作者脑袋瓦特了吧?事实上,这里说的“琥珀”和“云母”不是昂贵的文玩收藏品或者可以用一堆化学名词来解释的矿物质,而是岚图在9月17日发布的全新电池安全技术。在位于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这次发布会,不仅发布了岚图自研的电池安全技术,同时进行了挤压、碰撞、高温淋水等安全测试,展示了岚图汽车作为电动汽车“国家队”的不俗技术实力。

对于一辆电动汽车而言,用户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而在这其中,电池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岚图汽车CEO卢放博士表示:作为新能源“国家队”,岚图更为务实,秉持用户安全至上的价值观,将“用户理念”作为企业的战略级选择,从用户安全、用户价值、用户体验、用户共创四个维度出发,成为可持续的用户型科技企业。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使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电池。二者各有优势,又各有短板,三元锂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的特点,常用于高端电动品牌。但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有着更高的安全防护及热管理要求。因此,三元锂电池若想在高性能和高安全上达到平衡,冷却系统以及整个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是核心突破口。

2021年1月1日,新国标GB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开始实施,并针对电池安全新增热扩散试验,规定电芯单体热失控后,整个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时间为5分钟。为了实现并超越国标所要求的热扩散安全性能,同时保持能量密度、成本和安全的平衡,岚图打造出“琥珀” 电池系统和“云母”电池系统两项电池PACK核心技术。

据黄敏博士介绍,“琥珀”和“云母”电池系统均采用高质量的三元锂电芯。基于行业唯一的双动力路线解决方案,岚图将全新自研电池系统分别应用于岚图FREE纯电版、增程版。其中“琥珀”电池系统技术应用于岚图FREE纯电版,“云母” 电池系统技术则应用于岚图FREE增程版。

“琥珀”和“云母”的区别是什么?

“琥珀”和“云母”两种电池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三维隔热墙的材料及结构不同。

“琥珀” 电池系统的三维隔热墙技术是在电池包内填充特殊的有机硅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结合有机硅聚合物+低密度隔热材料+阻燃剂,形成高效的隔热阻燃绝缘层,使得每个电芯单元像“琥珀”一样处于充分包裹中。

“云母” 电池系统三维隔热墙技术,是在电池包内加入层状Al-Si云母和气凝胶,且电芯和云母、气凝胶会像云母石一样层叠堆积。

“琥珀”和“云母”的应用场景如何?

目前,“琥珀”电池系统应用于岚图FREE纯电版,而“云母”电池系统应用于岚图FREE增程版。

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势:自研云端BMS系统

同时,岚图汽车坚持用户安全至上的原则,开发了云端BMS系统,使得电池系统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电动汽车搭载的车端电池管理系统即BMS,局限于本车的电池管理,本地存储和计算能力有限,无法对车辆的电池系统提供长期精确的安全管理,岚图汽车在全系车型具备BMS OTA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岚图专属云BMS,能够实现同时在线服务百万辆车并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电池健康和安全管理。

通过建立云端故障监控模型,岚图专属云BMS能够对不同的用户场景加以区分,基于过去收集的历史运行工况和实时数据,岚图由云端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实现7*24小时在线跟踪,并通过APP对电池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推送安全预警,做到提前2小时对冒烟、起火、爆炸等关键故障预测,对3级故障做到提前一周预警。同时,岚图专属云BMS还从充放电倍率、深度和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电池健康评价体系,向用户提供最优的电池系统维护和保养建议,持续跟踪分析电池状态,实现更优的电池系统管理策略和效果,延长电池系统使用寿命。随着车辆接入量增加和使用时间增长,岚图专属云BMS故障预测和寿命预测模型还能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升预测精度,做到越用越“聪明”。

被动安全必不可少,PACK安全防护设计加持

在被动安全防护上,岚图采用了PACK五层安全防护,由定制化开发的车身防护,结合高强框架、压力传递、形变吸能和电芯双保险,一共采取了五层电池安全结构设计。

车身防护:由于汽车的前后部都有足够的缓冲吸能空间,对于电池系统而言,侧面通常是面临威胁最大的方向。岚图FREE车型的B柱结构,采用了TRB工艺的1500Mpa超高强度钢材;在车门门槛位置,用了双层结构的1500MPa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前后车门内部,还有行业最高等级的2000MPa热成型钢制成车门防撞梁。最强的车身防护,这是岚图对电池系统的第一层防护。

高强框架:在高强度车身的内部,电池包外壳采用高强铝合金框架、带多条加强筋的特殊设计,让整个电池包结构更强、更耐撞击。在岚图的安全测试中,电池包可以抵御高达20吨力(相当于一辆轻型坦克的重量)的挤压而不发生安全事件。高强度耐冲击的电池包外壳,是岚图FREE对电池系统的第二层防护。

压力传递:电池包系统的防护设计不止步于外壳。在电池包内部,岚图设计了与车身结构相匹配的多条横纵加强梁,通过横亘整个电池包的横纵交织立体结构,将来自外界的碰撞能量充分地分解与吸收,保护内部电芯免遭碰撞力的伤害。高效的压力传递,这是岚图对电池系统的第三层防护。

形变吸能:假设遭受到罕见的、过于猛烈的撞击,无法完全避免电池包遭受碰撞压力,岚图还对电池包预设了形变吸能空间,留有超过30mm的形变空间,在电池包受撞击变形时,保护其中电芯免遭损伤。高效的形变吸能,这是岚图对电池系统的第四层防护。

电芯双保险:岚图为电芯开发了独特的防爆阀和熔断装置。一旦有极端的撞击侵入,电芯造成短路或电芯内压力增加,电芯池双保险能立即启动保护作用,切断电池内短路回路,释放额外压力,确保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电芯双保险,这是岚图对电池系统的第五层防护。

岚图电池实验室众测挑战

除了优秀的设计与领先技术之外,岚图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试验来验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次在天津我们也参观到了三个实验室的测试演示,基本都是与PACK五层安全防护所相关的。

试验目的:模拟整车碰撞之后的侵入场景。

挑战超国标:以半径达75mm的刚性半圆柱体,以200 kN(国标要求是100kN)的力挤压,保持10分钟,观察1小时。

试验结果: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

2、模拟碰撞测试挑战:

试验目的:模拟整车碰撞产生的加速度场景。

挑战超国标:加速度50g/60ms(国标最大28g/60ms);然后观察两小时;

试验结果:电池包无泄漏、外壳无破裂、电池包无起火或爆炸现象;绝缘电阻不小于100Ω/V。

3、高温高压淋水测试挑战

试验目的:模拟高温高压洗车场景。

挑战超国标:75-85℃、10MPa(国标强检无)的高温高压水流冲击电池包接插件及各个密封面,时间3分钟,拆开电池包检查。

试验结果:电池系统未进水,电池包无起火、无爆炸。

除了优秀的设计与领先技术之外,岚图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试验来验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国际上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测试标准共计20余项,岚图在此基础上增加超60大项,通过80大项150小项的极端严苛测试,模拟用户用车场景,通过火烧、挤压、温度冲击、振动冲击、底部球击、冷却液泄露等远超国标的电池安全严苛测试,打造电池包全场景安全。

在试验室外,岚图累计进行的道路耐久试验里程超过300万公里,覆盖吐鲁番、昆仑山、大理、海南、黑河等不同气候条件和用车环境,经历干热、湿热、干冷、温暖等自然气候条件, 整车、电池系统历经1000种路况以及零下40℃、高温50℃等各种极端环境的严苛测试。据岚图研发部门估计,岚图实现150余项完整测试的时间超过五个月,电池包的整个实验室验证周期超过两年。由于新增数十项超国标的叠加测试组项目,岚图电池包研发周期增加了大约8个月,研发成本增加了约40%。

据悉,岚图汽车目前同时在研发和测试的是高镍三元软包电池,将在不久之后实施量产,实现完全无热失控,并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另外还计划导入能量密度约为330Wh/kg的电池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但电池安全和续航始终是影响用户购买和使用新能源车的重要考量。岚图汽车在保障电池密度,增加续航里程的同时,不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打消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焦虑。随着造车“国家队”入场,电动汽车竞争格局将进入2.0时代。岚图汽车将以中国造车“新实力”的身份,不断研发、储备和商业化投放更多前沿电池技术,逐步自主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重塑中国品牌高度,真正为用户打造一部安全的高品质电动好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端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