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诸葛亮真的没有司马懿厉害吗?

本篇,笔者尝试比较三国两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即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当然,关于二者的军事才能,网络上已有较多评论文章,笔者此处不加累述,我们主要从二者的生活背景、仕途特点以及历史贡献进行评价。

诸葛亮是181年生的,属于2世纪的80后。

司马懿是179年生的,属于2世纪的70后,

虽然一个是70后,一个是80后,但是诸葛亮只比司马懿小2岁而已。算同辈人了。

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是149年生的,属于2世纪的40后,大概30岁生司马懿。

而诸葛亮的之父诸葛珪,历史没有记载是哪年出生,看来知名度不如司马防。

司马防是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属于官二代,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还做过曹操当官的介绍人。

诸葛珪就只当过兖州泰山郡丞。

一个是帝都的官员,一个是地方官。

诸葛亮8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因病去世,诸葛亮就做了孤儿。

而司马防在219年才去世,司马懿都40岁了。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是00后,08年生的,19年都11岁了,次子司马昭是10后,11年生的,19年也8岁了。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父爱,才享受了8年,而且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很多人不一定记得。

而司马懿享受了父爱整整40年,

父亲还见过自己(司马防)的“大(对司马懿而言)孙子”11年,小孙子8年。

古代的数字1234就是伯仲叔季。

司马懿是老二,所以叫仲达,上面大哥叫司马伯达,下面还有6个弟弟。

而诸葛亮呢,大哥是诸葛瑾,与自己政见不和,投奔东吴了,三弟是诸葛均,和自己都在蜀汉,大姐与襄阳士族蒯祺联姻,蒯祺做了刘表管辖之下的房陵太守,大姐就是太守夫人。

刘备派孟达攻打房陵,蒯祺被杀,诸葛亮的大姐估计不是被杀也是殉情了吧。

二姐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可能因为大姐夫被杀的原因,庞山民做了曹魏的官。

堂弟诸葛诞在魏国做官,后来因造反而死。

相比之下,诸葛亮8岁丧父,和兄弟姐妹分散,颠沛流离,不停奔波。

司马懿40岁以前,两个儿子在自己父亲(司马防)膝下承欢,祖孙三代享受“天伦之乐”。

从现在最流行的家庭情感咨询师的角度来说,诸葛亮的原生家庭是不如司马懿的,连父爱都才享受到8岁,更别说什么儿时温暖了,起点也比司马懿低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用那么多篇幅描写双方的家庭,而不是其他文章的军事攻防对比,就是想让读者们知道,起点比司马懿低太多太多太多的诸葛亮,后来是如何胜过司马懿的。

207年(建安12年)底至208年(建安13年)初,差不多是这个时间点,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诸葛亮也有完整的战略格局《隆中对》,在这之前,刘备集团一直只有“中兴大汉”的最高革命目标(目的地),但是具体怎么执行(方向),不知道。

诸葛亮的《隆中对》好比就是导航,诸葛亮就是活地图、蜀汉建国路线的总设计师与总负责人(刘备死后,升级为总负责人)。

而司马懿呢,因为是士族的关系,201年就被当时的东汉司空曹操看上了,

01年的时候,79年生的司马懿才22岁,正是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时候,宁可装病,也不去上班,坚持宅家做宅男。

208年(建安13年),曹操自封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上班,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说后非常还怕,只得就职。

双方基本上都是208年的赤壁之战之前,被各自的主公请出山的,时间上一致。

司马懿没有表现什么才能,只因为是士族出身,父亲司马防又做过曹操当官的推荐人,曹操才叫自己去上班,而且第一次拒绝后,宅男躺了7年,还是被强迫去上班的;而诸葛亮就不同了,董事长亲自三请三求,特别有面子。

(三)上班后的官职与地位、影响力

司马懿上班后也是小官吏;对曹操集团的军政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就算司马懿拒绝上班,被曹操一怒之下杀了,或者司马懿在宅男的7年之前病死或者外出打猎遇上野兽或者黄巾贼被杀,对曹魏而言,也没多大影响,反而可以让曹魏继续存在下去。

关羽张飞作为184年就跟随刘备的最早的部下+兄弟,如果刘备集团是一个党派,那关张的党龄都有24年了。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却给了自己的双股剑,当成尚方宝剑用,让新来的诸葛亮指挥关张,由此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器重。

后面刘备集团的开疆拓土、宣战联盟的战略路线,也符合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

要是诸葛亮死了或者去别处当官,刘备没有诸葛亮这个“活地图、导航”。

下场一:赤壁之战就不懂和孙权结盟,被曹操消灭。

下场二:就算结盟,也是被吞并、兼并。

下场三:侥幸不死,很可能就是和投奔刘表一样,投奔刘璋。

那就与历史上刘备按诸葛亮的路线,夺取南部荆州后,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兵强马壮后,分兵夺取益州;大不相同了。

很可能就只能等曹操占领汉中后,与刘璋联合抗曹了,就像历史上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没法消灭孙权一样,这里刘备与刘璋联合抗曹,也没法消灭刘璋。

当然,那就没有蜀汉了。

退一万步,刘备有主角光环,反客为主,灭了刘璋,没有诸葛亮,也就没有荆州部分,荆州部分很可能被孙权与曹操瓜分。

如果219年,孙权与曹操夹击刘备,就像历史上丢荆州一样,刘备直接就丢益州了

如果不是被杀,刘备就只能去南中,投奔孟获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重要性。

三、历朝历代的评价(本文的总评)

我之前的文章讲了,曹操不称帝,但是和称帝没啥区别。

这里要说,司马懿虽然没称帝,也没称晋王,甚至晋公都没称;但是他和曹操也没啥区别。

因此东晋灭亡后的历朝历代,提起“司马懿”,往往和“王莽、曹操”放在一起说,当贬义词用,讲某某是权臣的时候说;

而诸葛亮呢,史上好评不计胜数,我们简单选取一些。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郭冲: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张辅: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朱棣:昔云南僻在万里,山川险固,历代罕有能平,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南征北伐,功盖一时,遂艾夷之。循至后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驭。

看吧,上至帝王(朱棣),下至文人骚客(苏轼),均对诸葛亮好评有佳,甚至连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毫不吝啬地夸奖诸葛亮的能力。

综合来看,无论是忠臣方面属性,还是智力方面属性,诸葛亮都完胜司马懿。甚至连《水浒传》也有孔明、孔亮、吴用,可见作者施耐庵为诸葛亮的粉丝。

而在治国方面,诸葛亮更独领风骚。讲某人堪比诸葛亮,就是褒义词,和司马懿作为权臣奸臣的贬义词,截然相反。而且,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在魏国权倾朝野,甚至超过司马懿在位的情况,那是权臣反臣,诸葛亮死后,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并没有继承诸葛亮的丞相之位。

因此,诸葛亮作为一个起点比司马懿低太多太多太多的孤儿,成就方面,包括之后的历朝历代,评价方面都远胜于司马懿。

司马懿究竟有厉害?只问了蜀国使者几个问题,就说:诸葛亮命不久矣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喜欢三国的朋友,提起诸葛亮,大都会想到神机妙算这一形容词。其实,这仅是受《三国演义》影响而已。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并非能掐入算之辈,仅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过,最终将其耗死在五丈原的司马懿,倒是料事如神——他不但在提前料到了孟达之反,还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通过与使者简单的沟通,便断定了诸葛亮命不久矣。司马懿并非术士,他不可能像管辂那样凭空断人生死,那么,他为什么仅凭几句问话,就得出了诸葛亮将死的结论呢?

《晋书》记载:“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派遣使者见司马懿。司马懿问起诸葛亮的近况,使者说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饭,又问道诸葛亮处理事务的情况,使者则回答,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他都会亲自批阅,于是司马懿便对他人说,诸葛亮恐怕快要死了,之后事情果如他所料。除《晋书》之外,《魏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司马懿与使者的对话,看起来非常普通,司马懿为什么问完之后,立马就断定诸葛亮将死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虽然将星殒落,断人生死一事,听起来有些荒唐,但是彼时有管辂能观天象,断时事;谯周、张裕能预料后事;吴范给为孙权占卜战事;左慈能凭法术戏弄曹操等事,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原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诸葛亮的将星殒落。《晋书》记载:“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晋阳秋》则记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所以说,司马懿可能早就料到了诸葛亮必死,他问使者的话,只不过是确认。

前文中提到,诸葛亮最后一段时间,每天只吃三四升米饭。据《中国度量衡史》考证,魏晋时期的一升,想到于现在0.2023千克,也就是说,诸葛亮当时,每天只吃一斤多一点的米饭。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一斤不算少吗?其实不然,一斤食物对一个成年男子而言,支撑一天有些困难,更何况军中不比家里,除了米饭和其少的菜之外,根本没有其他食物可供选择,再加上诸葛亮连日操劳,这样的饭量,很难支撑他的身体。毕竟军中普通士兵的伙食,是一个士兵一天至少七升米。

如果诸葛亮作为一方主帅,只负责统筹全局,或许一时半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是军中处罚二十军棍这样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十万兵马中,这样的小事有多少呢?再加上其他事务,以及司马懿避战引发的焦急,诸葛亮的状态,基本上就是心焦外加连轴转,这种状况,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撑不住多久吧?更何况诸葛亮已经病重到,饮食受到影响的地步了呢?

我们如今都能推测出来的事情,同样为一方主帅的司马懿,绝对了解的更清楚,所以他才能从简单的对话中,推断出诸葛亮将死的消息。只可惜,他料到了诸葛亮将死,却无法确切得知诸葛亮的死期,最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追击的时候,被姜维和杨仪吓退,留下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此事同样见载于《晋书》中。

在《》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据历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听司马懿是靠虚伪、欺诈才得以成功的,惭愧得以手掩面,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

可见,在正统文化当中,司马懿是一个与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47年5月,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一天,接到陈赓、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称歼敌2万,解放县城25座他走在山坡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几段《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到司马领兵就往西行

周恩来听了主席,我们面前的司马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

毛泽东止住了唱,风趣地刘戡?他不配当司马懿!

任弼时在一旁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蒋介石

毛泽东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

毛泽东所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虽有权术,但刚愎自用,不及其父所以毛泽东后来在与周恩来布置淮海战役战略战术时,又以司马师为例指出不识时务嘛!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

胡宗南、蒋介石都比不上司马懿,可见毛泽东对司马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当然,毛泽东也认为司马懿有明显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怀疑心重,所以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空城计的故事,能启迪人具体运用战略战术

诸葛亮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人物当中,诸葛亮是毛泽东谈得较多的一位,大概也是毛泽东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在《讲堂录》里就诸葛亮是办事之人,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毛泽东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鼓动技巧1930年夏天,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鼓动工作时,他介绍了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战胜夏侯渊但是,智谋高超的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立下军令状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则甘受军法他,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用不着使用激将法但是,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

毛泽东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诸葛亮的故事,教育他们重视学习文化和历史,并对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给予充分的肯定

1955年元旦,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在毛泽东看来,诸葛亮最可宝贵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艺术他对诸葛亮的七擒七纵非常赞赏,并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好方法

当然,在毛泽东看来,诸葛亮也并非完人他曾经就错用马谡一事,对诸葛亮作过批评他读《资治通鉴》有关失街亭斩马谡的文字,对诸葛亮出师首战不在最前线写有眉批初战,亮宜自临阵

又在后文作了这样的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所以街亭之败,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

毛泽东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路,也有自己的独特评价他在读苏洵《权书·项籍》中有关评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诸葛分兵力,安得不败?

历来史家大都赞誉诸葛亮的战略思路,但毛泽东的评价却独树一帜,且言之成理,可谓卓见非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