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斧头哪家网店可以发新疆?

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据说他们的玉石来自新疆,用钻石切割!

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以至于有学者提出将良渚文化称为玉器时代。良渚文化分布广泛,北至今天的山东、河南地区,南至今天的福建、台湾、广东,西至今天的两湖流域,都是良渚文化的范围,还有今天的上海、江苏、湖州等地也都是良渚文化的涵盖部分。由此可见良渚文化分布之广。


关于良渚文化的名字由来,也是有故事的。良渚文化地处中国的东南地区,那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又有水流环绕,因此考古的学者们取其地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取字“良”;这个地区又是水中的一块陆地,并且土地肥沃,因而取字“渚”,而这里又是中国文明的又一个源头,因此称之为文化,合起来便是良渚文化。


关于良渚文化的发现,还真的是挺巧的。在我们的观念里,那些大的文化遗址,特别有价值的墓室之类的,一般应该由考古的专家、学者发现才对。如果关于良渚文化你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原来这良渚文化是一位小年轻发现的。

施昕更是一个年仅24岁的本地人,他从小便受到玉石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并且对于玉石也十分的感兴趣,他来到博物馆工作后十分的想发现点新东西,希望自己可以为考古工作做出贡献。刚入行不久的施昕更也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志向。

在田间地头长时间的考察后他竟然发现了一个带有小孔的石斧头,而且这石斧看着有点儿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对,是在自家邻居家那里见过一个相似的,那么这一代肯定有东西……于是他又继续在这一带挖掘,并且还真挖出了名堂——他挖到了很多的玉石、玉璧,看着就十分的有价值。


通过他的挖掘,其他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对此事十分的重视,并且派出大量人员进行深度挖掘。历经五个多月,考古人员终于找到了良渚的大墓室,并且挖出玉器上千件。


挖出玉器后,还有两件事情令人匪夷所思——在那个没有金属的年代,这些玉器是如何打磨、雕刻的如此精美?这里又没有出产玉石,那这么多的玉石是从哪运来的?


在玉石雕刻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这些玉器都是手工人力打磨出来的。一种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使用马尾和马鬃,并且混合砂和水,对玉石进行切割。但是这种方法还是十分的考验人力以及马尾的质量的。

你想啊,如果那个马尾或者马鬃不够壮实,人一拉就断掉了,不就没有办法完成对于玉石的切割了吗。还有就算是马尾和马鬃足够的有韧性,足够的结实,那么用一根绳子来切割玉石,这得需要多少时间啊。因此这个方法不太能行得通。


还有人认为这些玉石是用石头片和木头片来切割雕刻的。用石头片的话,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石头也十分的硬朗,用它来敲击另一个石头,只要它的硬度足够大,还是可以的。

但是用木头的话,就有点说不通了,那个木头密度比较大还好,如果那个木头质地疏松,恐怕还没有打磨玉石几下木头便会散了。在良渚发现的玉石中,上面有的有一看起来像是石头刻的痕迹,因此用石头的话,各种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


还有人认为切割、打磨玉石是用转盘磨出来的。就是有人拉着磨盘,。然后玉石放在磨盘中,用以打磨玉石,在当时的人力物力条件下,这种方法也算是比较轻松一点的了。还有一种观点更加的离谱,他们认为良渚文化的玉石是用钻石打磨、雕刻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为坚硬的物体,没有什么比钻石硬度更大了,现代都有很多物体需要用钻石来切割。不过话说那个时代人们发现了钻石了吗,钻石被发现怕不是在几千年前吧……

总之不管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实现对玉石的切割、打磨、雕刻的,不可否认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在石器时代都能做出让我们现代人无法逾越的艺术品。他们的工艺真的太精湛了,如果这些匠人生在现代,那么一定是中国的大匠。


至于这些玉石是哪来的,当时人们有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些玉石来自新疆和田。我们知道和田地区盛产美玉,并且这里的玉石发现的早、开发的早,传遍各地的时间也比较的早。因此良渚的玉石来自新疆看似也说的通。如果玉石来自新疆,那么对于良渚人民来说就会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交通。

今天的我们如果做火车去新疆,还需要很久,更不用说当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更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出行最多骑上一匹马,条件差的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更加糟糕的问题是,那时候还没有通往新疆的路,要开辟道路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良渚玉石来自新疆的可能还是很小的。


就在考古工作人员为此事发愁时,又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发现——在良渚文化不远处发现了玉石矿!这下好了,玉石原料原来距离这里这么近,难怪这里会出产这么多的精美玉器。


关于良渚人的源头,也是大有文章。有人认为良渚人是蚩尤的后代。我们知道蚩尤是东南一带的战神,他骁勇善战,并且屡战屡胜。因此他在东南地区有很多的地盘。而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石中,又很多关于战神形象的物件儿,因此这一可能也是成立的。

也有人认为良渚人是羽民国的后代。蚩尤的部落联盟中有一支叫做九黎的部族,他们的统治范围涵盖了良渚文化的所有地区,并且他们中有一支叫做羽人的部落,将鸟兽作为祖先,并且对于鸟兽有图腾崇拜。而在良渚文化中也有发现有关羽毛的图腾,因此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关于良渚文化还有许多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发掘,期待良渚文化研究的新发现,以便于良渚文化以一个更加完整的形象面向大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 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千龙网北京12月12日讯 他生活在新疆哈密,他是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大叔,他是肩扛正义的铁案法官,他是新疆的焦裕禄,他是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他一家四代人,50年来学习践行焦裕禄的故事感动着你,温暖着他……

  家住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的低保户梁英,这几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剧烈的情感变化。今年九月中旬,哈密一建筑工地想找一做饭的临时工。她听说后就把自己远在四川内江山区的一个会做饭的亲戚介绍给工地老板,老板当场答应以每月三千元的报酬录用。

  亲戚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风尘仆仆从成都来到了哈密,就在梁英满心喜悦地准备带着亲戚到工地见老板时,介绍人传来的却是老板不予录用的口信。理由是工 地甘肃民工多,喜欢北方的面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位憨厚朴实的山村妇女,尽管极度惊愕,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无奈地给梁英说,既然没活可干,那就 回去吧。本来想给亲戚办好事的梁英,此时除了难堪和尴尬一时找不到什么解决的办法。怎么办?她想到了社区法律义务宣讲员阿布列 林·阿不列孜在社区法律大讲堂上讲的,口头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解决民事法律纠纷,不一定非到法院起诉,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和平解决,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等法律知识。梁英便通过介绍人向工地老板反复交涉,最终老板同意拿出600元钱作为补偿,梁英这才如释重负地接过钱,将其转交到自己亲戚手上,并送她踏上 了返乡的列车。

  像梁英这样通过听阿布列林的法律普及课,而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惠康园社区居民不在少数。

  成立于2010年4月的惠康园社区,居住着2415户,6038口人,是哈密市较大的社区之一。有维、汉、回、哈、蒙等五个民族的居民在社区居住, 贫富差距较大,有住别墅的、有住商品房的、有住廉租房的、有住自建房的,社区人口成分复杂,少数民族多,弱势群体多,拆迁户多,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社 区成立之初的几年里,社区邻里之间矛盾较多,曾因停水停电出现过一次集体上访。

  为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退休后的阿布列林应社区领导的邀请,当起了惠康园社区的义务法律宣讲员,并于2013年3月开始,在社区定期为各族群众义务进行法律宣讲。

  通过几年来阿布列林尽心尽力普及法律知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2014年至今,惠康园社区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过。2015年5月,惠康园社区被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在哈密市司法系统有个闻名遐迩的铁案法官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他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他在检察院批捕起诉的案件,件件是有罪判决(铁案);他在法院审判的一审案件和二审案件,没发生过一次改判、发回重审、提起再审,全部维持原判(铁案)。

  31年里,阿布列林把依法办案,准确定性,当作天职。1993年9月,哈密市检察院受理玉某某奸淫幼女案。法院一审以“被告人认罪态度好,积极赔偿 被害人损失”为由,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阿布列林在仔细审查这个案件后,认为量刑畸轻,应该罚当其罪,并以充分的事实和证据提出抗诉。法院二审认为, 市检察院抗诉有理,撤销一审判决,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10年,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亲情案。1990年,阿布列林表姐的儿子因涉嫌盗窃团伙案被拘留,案件移送检察院。表姐想两家是亲戚,关系好,哭天喊地找 上门来,要阿布列林救救她的儿子。阿布列林热情接待,耐心讲解法律,就是不接如何救她儿子的话茬,表姐见打亲情牌无用,哭闹无效,气哼哼地走了。表姐的儿 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从此,表姐多年没登阿布列林的家门。

  31年里,阿布列林从不办金钱案。2010年,阿布列林处理一起重大毒品案。一天,主犯的母亲来求情,被阿布列林当场拒绝。临走时,她悄悄将1000元钱塞进报纸里。阿布列林发现后立即上缴法院纪委,最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2005年,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审理了一起杀人案件。

  2005年2月的一个晚上,哈密市(现伊州区)青年路的一家煤场,被告司马义·库尔班进来小便,正在值班的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陈某见状制止,两人发生口角。被告司马义·库尔班拿出刀子,向陈某连捅9刀,陈某当场死亡。

  哈密市(现伊州区)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向哈密市法院提起公诉。

  当知道负责审判这个案件的审判员,是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时,被告的亲朋友好们既高兴又害怕。高兴地是,他们和阿布列林的关系都很熟。害怕的是,阿布列林铁面无私的名声人尽皆知。

  被告人的亲朋好友,发动各种关系,打起感情牌,找到阿布列林,希望阿布列林在审判中能够网开一面,保住被告一命。可是,不管谁来,阿布列林只有一句话:保住他的命,没有任何可能。

  “第一,他是累犯。第二,被害人被连捅9刀,当场死亡,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按照法律规定,被告理应被判处死刑。我帮不了你们的忙。”阿布列林斩钉截铁的说。

  这些前来游说的人反复哀求后,看到阿布列林如此坚决,又转而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找人求情。

  自治区高级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人被执行死刑。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公平正义的根基更加牢固。

  可是,没多久,阿布列林的生活中,却多了一些忿恨的眼光。面对这些眼光,他很坦然。

  “我根本不会怕他们,我是按照法律规定来办案。”阿布列林从来都是这样简短的回答,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字字千斤。

  为了把每一个案件办成铁案,阿布列林不仅不拿案件当事人一分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核桃也不占。1992年秋天,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母亲掂着白糖、核 桃、馕等礼品来到阿布列林家,为犯罪的儿子说情。看到核桃,阿布列林不满4岁的女儿上前拿了一个,阿布列林重重的一巴掌打在女儿的脸上,女儿的脸顿时又红 又肿,嚎啕大哭。看到丈夫为了一个核桃竟出如此重手,一向坚定支持阿布列林工作的妻子火了:“你太没良心了。不就是一个核桃嘛,她还是一个孩子呀。这日子 没法过了,咱们离婚!”说完,抱起女儿回了娘家。见此情景,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也气嘟嘟地说:“拿一个核桃有什么?”多年后回想想这件事,阿布列林说,这是 他第一次打女儿,也是唯一的一次。

  阿布列林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在31年的时间里,把接手的近千件案件件件办成铁案?因为,阿布列林心中有个偶像-—焦裕禄。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做焦裕禄的好学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1966年2月,正在读高一的阿布列林在学校的阅报栏里看到穆青等人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口气读完后,他被深深地震撼,回到家, 他向父亲说起了焦裕禄的事迹,父亲告诉阿布列林,焦裕禄是个好书记,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应该像他那样做人当官。听了父亲的话,又连续几天反复学习、认 真研读,阿布列林被焦裕禄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折服。焦裕禄成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顶礼膜拜的偶像。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在他的心中萌发。

  阿布列林说,“当时全国流行《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在那个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个了不起的称号,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我虽然做不了毛主席的好学生,但可以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

  做焦裕禄的好学生,就要到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看一看,亲身感受伟大的焦裕禄精神。经过两年悉心准备,阿布列林和其他五位同学终于乘火车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兰考。

  在兰考,他们遇上马车坐马车,遇上拖拉机坐拖拉机,亲眼目睹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盐碱、战风沙、防风口、驱内涝给兰考带来的变化。他们还找到焦裕禄的家,和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及儿女照了一张合影。

  从兰考回来,阿布列林把这张合影恭恭敬敬地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因为,在他的心中,这张合影就象征着焦裕禄精神,这张合影可以时时提醒他、激励他,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

  从兰考回来后,他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到检察院工作后,他白天努力熟悉办案程序,晚上如饥似渴地研读、背诵法律条文,仅仅两个月,他就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完成了从工人到独立办案的检察官的角色转换。

  把依法办案当作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阿布列林,公正执法,刚直不阿,为百姓伸张正义,自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他们以各种方式感谢阿布列林,都被阿布列 林婉言谢绝。而在一些不法之徒眼里,阿布列林的公正执法,让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当然怀恨在心,并以各种形式报复阿布列林。

  1988年9月的一个晚上,阿布列林骑车带着已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到岳母家吃晚饭,在上坡的时候,从路东边扔来几块石头,其中一块击中了自行车。阿布列林急忙停车,扶妻子下车,然后拔枪追赶歹徒,只见两个黑影消失在树林里。

  1990年肉孜节前夕,阿布列林两口晚上参加同事小孩的割礼,回来开门时,感到地上烫脚,一看,是柴草刚刚烧过的灰烬。打开门,发现窗户玻璃全被砸碎,过节准备的几十个碗、盘子被摔得稀巴烂。

  在暗处扔黑砖,趁无人砸玻璃,起码说明歹徒有心虚的一面。而1996年5月底发生在阿布列林家的一幕,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面对面较量。

  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的6点左右,刚刚搬到位于老宅新建的房子,阿布列林在院子里忙着平整地面,妻子在悉心准备晚饭,上学前班的女儿在做作业。忽然 “阿布列林你给我出来,你说我犯流氓罪,情节恶劣,社会影响严重,从重处罚。给我判了8年,我终于回来了,我今天就是来找你算账的!”一声声吼叫从外面传 来。阿布列林放下铁锨朝外看,只见8年前他审判的一个罪犯,手持明亮锋利的斧头,嚎叫着让阿布列林出来。见此阵势,阿布列林也很紧张,心想,今天非出大事 不可。紧张并不惧怕,更没慌乱。他先把女儿锁进一个小房间里,然后找出单位配给他的六四手枪,到大门口迎击歹徒。而同时,妻子也作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从 院子的西墙翻出去,沿着农田一路小跑,向距离将近两公里的市检察院奔去(当时家里没有配电话,也没有手机)。

  大门口,疯狂的歹徒用斧头在地上、墙上乱砍,阿布列林手持六四手枪警告歹徒,“你敢进来,我就开枪”。歹徒在监狱可能学过一点法律,不敢跨进大门, 只是一个劲地激阿布列林出去。因为他懂得一旦跨进大门,阿布列林向他开枪就属于正当防卫。就这样,双方怒目圆睁,紧张对峙了大约十来分钟,急促的警笛声由 远而近,检察院的警车未到,歹徒已落荒而逃。

  在阿布列林的记事本里有这样两张收据:2000年5月31日,父亲生病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50元;2001年8月10日,父亲去世使用单位车辆,交费100元。

  作为哈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法院院长,阿布列林把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作为座右铭,对公家的钱一分不占,做到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1988年,年迈的父亲提出,想在生前把老宅地上的房子建起来。建房子对当时月工资只有120元的阿布列林来说,难题是资金匮乏。但阿布列林是孝 子,为了把父亲的愿望变成现实,他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进行。这时有人提醒阿布列林,张张嘴就会有人送的。阿布列林告诉他:“清清白白做人,吃 饭才吃得香,睡觉才睡得踏实。”

  阿布列林不仅自己廉洁自律,对亲属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有时近乎苛刻。

  阿布列林有一个妹妹叫吾尔也提,1991年从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哈密市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工作。当1998年年初阿布列林被任命为哈密市法 院院长时,吾尔也提已在法院工作了将近8年。哥哥来当院长,吾尔也提自然喜不自禁。但渐渐地她发现,哥哥除对她要求比别人更加严格外,并没有给她任何额外 的照顾。1999年法院从普通干警中提拔了27名正、副科级干部,提拔的名单中仍然找不到吾尔也提。想想自己从资历到能力,从敬业精神到办案业绩,哪一条 都符合要求,吾尔也提满腹委屈地找到阿布列林,哭着问他:“我是不是你的亲妹妹?!你是不是我的亲哥哥?!”面对妹妹的质问,阿布列林语重心长地说:“正 因为你是我的亲妹妹,所以提拔你不合适。”看着妹妹哭得红肿的眼睛,阿布列林也感到有点对不住她。但一想到焦裕禄连孩子看场白戏都要补票时,阿布列林的心 也就坦然了。

  在阿布列林离开市法院的第二年,吾尔也提被提拔为行政庭副庭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

  人们常说,瞬间彰显伟大,本能体现本质。1990年8月的一个中午,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吃过午饭刚刚躺下休息的阿布列林,忽然听到“起火啦!救命啊!”的呼叫声。

  阿布列林翻身下床,迎着呼叫声跑去。只见邻居阿皮孜·尕依提家浓烟滚滚,大火熊熊。呼喊救命的是阿皮孜的儿子,他哭叫着说,他患有腿疾的妈妈和一个邻家的小孩还在屋内。

  说话声中,阿布列林已经冲到阿皮孜家的大门,但火势很猛,进不去。他迅疾绕道后墙,用砖头将后墙通风窗的窗棂砸断。这时阿皮孜也从外面赶回,在阿皮 孜的帮助下,阿布列林从通风窗跳进屋内,将被大火吓得嗷嗷乱叫的大约3岁的小孩,一把拉到怀里,然后双手举起,将小孩送给在通风窗接应的阿皮孜。救出小 孩,阿布列林又转身抱起阿皮孜瘫痪的妻子,但阿皮孜的妻子太重,阿布列林能抱起来,却举不起来。情急之中,阿布列林机智地拉过来一个装衣服的箱子,站在箱 子上,将阿皮孜的妻子抱起,使出浑身的气力将其推到窗口,阿皮孜就势将妻子从窗口拉了出去。

  这时,已经救了两个人、体力严重不支的阿布列林双手怎么也抓不到窗棂,窗口外面的阿皮孜迅速找来一块木头垫在自己所站的椅子上,将手伸进窗内,阿布列林使尽全身的力气向上一跳,拉住阿皮孜的手,一个拼命向外爬,一个全力往外拉,阿布列林才从窗口爬出来。

  大火被驾驶消防车迅速赶来的消防官兵扑灭。

  而从窗口爬出来的阿布列林,双膝被磨烂,两只胳膊被磨出道道血痕。

  阿布列林在兄弟姐妹的危难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第一个冲向大火,这种本能的反应,就是一心为民的本质的反应,就像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提醒!影片中包含的部分画面可能引起不适,部分画面属于首次公布。

还记得半年前那两部揭开恐怖分子为祸中国新疆真相,刷屏全球的纪录片吗?时隔半年,6月19日,CGTN重磅推出新疆反恐纪录片第三部《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片中包含大量独家专访及首次公布画面,进一步揭开新疆的反恐之路。

和田“7·18”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

2名人质被害,2名警察牺牲;

和田“6·6”非法拘禁儿童案,

1名儿童被害,53名儿童被解救;

皮山县“10·10”暴恐案,

墨玉县“12·28”暴力恐怖袭击案,

在过去数十年,新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与“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进行着极为激烈的斗争。

而在整个新疆,长期处于打击“三股势力”第一线的警察往往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而公安局则是被袭击的重要地点。

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副局长 木拉提·西日甫江:

每次出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次出去我们能不能回来,但是一进入到工作状态,(就)什么都忘了。我们这个职业是危险比较大,(这)是每个人都考虑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我们不害怕,因为害怕的话我们不会穿这身警服。

恐怖分子在作案时通常是不择手段,有时通过装可怜、装病,然后伺机偷袭警察。为了让特警们能够在最恶劣的局势下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和田地区公安特警支队有着常态化的反恐演练。

同时,针对恐怖分子在武器设备上的迅猛发展,和田地区公安局副局长木拉提·西日甫江表示,我们必须要超过他们,我们的各种装备、技术的方面必须要强大,做强,要赶在恐怖分子行动之前就必须要把他们发现。

巍巍天山,青山处处,许多因为打击恐怖分子及“三股势力”的英魂长眠于这片他们所守护的土地。

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副局长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在搜索被暴徒绑架的牧民过程中遇害。据罪犯“吐尔洪”后来交待,买买提江在临遇害前还劝说暴徒不要杀害无辜的牧民,要杀就杀自己。

在1998年的伊犁“4·20”搜捕偷运武器案中,分队长龙飞带头冲进恐怖分子所在的房屋内,遭到恐怖分子一左一右埋伏袭击,直接被枪击中了脖子。通过掉在地上的手电筒灯光,队友们只看到汩汩鲜血从他倒下身躯的脖颈处流出。

此后,在龙飞墓前为他斟酒送行的队友孔永强,也仅在两个月后搜捕“4·6”偷运武器案残余的恐怖分子的行动中英勇牺牲。

在暴力恐怖犯罪打击过程中,肯定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所幸结果是好的。原伊犁自治州防暴支队队员阿不都热合曼·排孜回忆起自己牺牲的队友时说:“他们就是为了新疆的稳定,把自己的性命就丢了,当时自己两天两夜哭得饭都没好好吃。但是这个工作,我不来做就是你来做。”逝者已矣,但生者仍在负重前行。

夏叶玲医生是专门提供暴恐事件相关咨询的心理医生之一。谈及恐怖袭击对于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她认为这种人为的伤害比自然灾害带来的创伤更难痊愈。

我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永远都不要再发生。它太痛苦了,太恐怖了。它对我们生命的这种威胁不是说一两句话,这种创伤对人的影响是比自然灾害的创伤更难以痊愈,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人的信任,而要(重建)普通百姓对人的信任,让我们坚信对人的安全感,这是一个相当难的事情,只能在漫长的时间里,用一些美好的事情去慢慢抚平它。

迪丽卡玛尔·吐尔逊在轮台县“9·21”暴恐案中失去了双腿。

△曾经的迪丽卡玛尔·吐尔逊非常热爱跳舞

△如今迪丽卡玛尔·吐尔逊需要借助义肢行走

回忆起遇袭当天,她听到了侄子的哭声和妈妈的呐喊,妈妈不停地喊着救命,而她自己则清清楚楚地看到被炸掉的小腿就在自己倒下的地方旁边。

在那几个月里,迪丽卡玛尔天天都睡不了觉,一睡觉脑子里就有声音,耳边也有声音,不断地惊醒,一切都像噩梦一样。

而迪丽卡玛尔的父亲因心理上难以接受女儿遭遇这飞来的横祸,短短两个月就白了头。

类似的悲剧远不止一件。2014年,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居玛·塔伊尔大毛拉遇刺身亡,通过录像可以看出,暴徒使用斧头对大毛拉的脖子和头一通乱砍。而此时的居玛·塔伊尔大毛拉已有75岁,且身患疾病。

大毛拉之子买买提·居玛在回忆起自己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头、眼睛已经不是完好的,头中间有很大一个窟窿,脖子有被斧子砍过的痕迹,他想用手上去扶住父亲,结果手上全是鲜血。

时光流逝,在恐怖活动中受害、遇害的不少人都尚未走出那场悲剧。但是每个幸存者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归向一个更好的明天。

现在的迪丽卡玛尔选择了学习康复专业,她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专业去帮助更多和她一样的人,她相信自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会坚强、幸福地生活下去。

随着暴力恐怖活动的危险升级,警察的责任愈发重大,他们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强。

尚洪奎是一名拆弹排爆专家,在一次行动中,爆炸导致他右手残疾、耳膜穿孔。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尚洪奎拆解了五百余个爆炸装置。

暴恐案件从过去的刀枪,到车辆碾轧,再到用汽油炸弹、自杀式的炸弹进行恐怖袭击,这种频发多发的态势越来越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等级。

为了增强应对能力,新疆的一项反恐措施就是建立女子特警队。木合比娜·热合曼成为一名特警已有七年,她指出,恐怖分子可不会区别对待男性和女性。而在一些工作场所,女性的确比男性更有优势去对付恐怖分子。

古力娜扎尔·塔西也是一名女警察。她的父亲塔西·热孜克曾在1998年带领小组前往抓捕犯罪嫌疑人“买买提依明”时牺牲,当时的古力娜扎尔才四岁。虽然因为年幼,子女对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烈士塔西的家人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铭记着他,他的子女现在都是警察。他们说,父亲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而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古力娜扎尔在问自己四岁的儿子以后想做什么时,她儿子说,想做“哈勒比”,也就是军人。

宁静祥和的塔什库尔干县位于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上,这里是中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交界之处。塔什库尔干县城以南200多公里,翻过帕米尔高原,坐落着热斯喀木村,与新疆大多数边境村庄一样,这里的牧民在放牧的同时也协助守护边境。

塔什库尔干县民兵哨所的守边员塔夏·买买提热依木一家三代人都在这里守护着祖国的边界。所谓上阵父子兵,曾经有一次从祖国边境的高山上下来了几个陌生人,塔夏·买买提热依木和父亲买买提热依木·依布拉音根据经验判断他们是恐怖分子,于是联手把他们给抓到了派出所。

恐怖分子说:“早知道会被你们抓住,一开始就该把你们杀掉。”而当时已经退休的买买提热依木·依布拉音说:“这是我们的职责,守边是我们的职责。”

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的种类多种多样,不仅表现为恐怖袭击活动,更是渗透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中极端主义思想对于女性的压迫尤为严重。巴哈古丽·艾尔曾在14岁时,就被父亲威逼嫁给一个52岁、已有6任妻子的男人。

这个事情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就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小就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的人,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亲朋好友之间,都受到了排斥,说我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的人,毁掉了自己的生活。

巴哈古丽从强制婚姻中解脱后接受了厨师培训,并找了份工作养活自己,接受教育、努力就业使人们、尤其是女性有能力作出自己的选择。

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与外界世界接触后视野的开阔,这些都会增强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麦盖提第三中学,在这里所倡导的双语教育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多元世界的窗户。

麦盖提第三中学校长 艾克拜尔·帕尔哈提:

一些受到极端思想(影响)的家庭,我们反过来一看,很多是他们的知识面非常窄,而且跟外界的接触几乎为零。他们没有走出去看过,所以我们极力提倡我们的双语教育,其实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

教育让学生能够选择他们自己的路,这其中就包括再努娜·艾尔肯。她大力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弥补南疆乡村教育的落后,她所在的公司与政府签署了合同,她为这所学校带来的项目是一个网络教育平台。

语言文化这种东西,它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它只会说,我们大家共同去交流,共同去学习,共同去进步。我们以前可能才看到这么一点东西,但如果借助语言,用了信息化时代的设备,我们追赶的是另外一个很大的潮流,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思。

教育是为了让改变始于每个学生;戍边是为了让边疆稳固,国内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切除“三股势力”毒瘤,生活才会更幸福,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在阳光的、安全的、稳定的环境下快乐健康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市木头云供应链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