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毛概是是许多必学公选课之一。更是作为现时代的新青年的必须的基本知识与常识之一。这门课的内容囊括了许多,在考试前一定要做好汇总与总结。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选择、简答 )(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选择、简答、辨析) (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 、辨析) (p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7,13,9-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本问题(选择) (p18)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基本问题: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大条目—选择) (p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选择、简答) (p22)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选择:“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科学内涵 (选择、简答 ) (p27) 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一个字不能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

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 选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9.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选择、简答 ) (p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 2】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42)、主力军和最基本的动力。(4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4)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40)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3、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43**

(1)所属革命阵营不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领导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力量。(3)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理念。

(4)革命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

义。(5)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彻底,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6)结果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革命人物;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65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49-53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统一战线是党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键。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56-57**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政治方面:实行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内容的建国理论(共同纲领);

(2)经济方面: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各项经济政策;(3)文化方面:实行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年-1952年底 人民大众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1953年-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66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58-59**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63-66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高级(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思想成果?75-84**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86-89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我国基本国情、基本矛盾 (选择、判断) (p96)

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01-103)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简答、容易出辨析) (p96)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和区别有哪些?(概率小)(p97) 相似之处:都存在多种所有经济成分

1】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2】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选、判断)(p98)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简答、辨析?) (p99)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适当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社会主义初级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心得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遇到类似问题答这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1】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只可能出选择) (p104-105)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中心:经济建设 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内容 (只可能出选择) (p107-10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

最低纲领: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选择、简答 、辨析) (p1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2】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结合第11章)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选择、简答 ) (p114)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15-116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解放和发展社会劳动力;(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

原因:(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只可能出选择)(p122)

“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选择) (p12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键抉择: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 (p129)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概率小?)(p130)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 “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原因 (简答、选择) (p130)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及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困难 (只可能出选择) (p132)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经验 (只可能出选择) (p133)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新内容))

7.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只可能出选择) (p133)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核心: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

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选择) (p135)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35-136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

2、计划和市场关系 (简答、选择) (p144)

计划经济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已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简答、选择) (p145)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45

(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的长处。

5、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反映了什么? (简答、选择) (p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简答、选择) (p14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理由是什么?(简答、选择) (p146)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 辨析“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的发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发展混合经济) (简答、辨析)(p147)

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真正搞市场经济,只有走私优化的道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既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如果回到过去那种单一公有制的发展道路上,也会葬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践证明,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但没有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9.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48-150**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0、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简答) (p148)

1)共有资产在社会中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15毛概考试重点总结 38_毛概重点

11.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简答、选择) (p148)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12.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原则?(简答、选择) (p148)

1)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实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只可能出选择) (p15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4.生产要素的分类 (☆只可能出选择) (p152)

一类是各种物质的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

另一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15.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只可能出选择) (p152)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6.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可能出选择) (p153)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简答、选择) (p155)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5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9、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157-158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他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简答、选择) (p160)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 (简答、选择) (p160)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品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简答、选择) (p16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以及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16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 (多选) (p16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价值准则

(记忆方法:富民(温)和,自平公法,爱敬(成)友)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答、选择) (p168)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2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简答、选择) (p169)

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简答、选择) (p170)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记忆方法:民工诚充安自然)

3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选择) (p170)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3.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只可能出选择) (p171)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34.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 (选择) (p173)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5.建设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简答、选择) (p173)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6.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新内容) (简答、选择) (p174)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主题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4)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7.什么是生态文明理念 (只可能出选择) (p174)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只可能出选择、填空) (p187) 五个方面:

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只可能出选择、填空) (p188)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意识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间 (只可能出考选择) (p189)

4. 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建议 (只可能出选择)(p192) 习近平: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只可能出选择) (p209)

2015毛概考试重点总结 38_毛概重点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旅行过级衣服相统一的原则

(☆选择: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应努力做到什么 (☆只可能出选择) (p211)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相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只可能出选择) (p206)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特点 (☆只可能出选择) (p203)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1.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只可能出选择) (p214)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 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只可能出选择) (p215)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只可能出选择) (p217)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1】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2】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定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去了目标和动力。

1. 为什么说政党是有阶级性的 (只可能出选择) (p238) 阶级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选择: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可能出选择) (p240)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只可能出选择) (p243)

1)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选择: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之后本章内容极可能考大题)

4. 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 (☆简答、论述) (p245)

(细节内容回归课本详细阅读)

因为权力的诱惑,容易形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甚至出现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有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做到长期执政而不变质,这是党所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考验。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能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排除各种干扰,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考验党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对党的考验。

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时常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仍然是党需要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这是党需要经受住的严峻考验。

面对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积极学习借鉴他国经验,有顶住压力,防止颠覆渗透,切实做到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是党面临的长期考验。

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更多危险 (☆简答、论述) (p245)

(结合上题,具体细节看书)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即经验) (简答、选择) (p248)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弄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学友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能举例、战斗力。

7.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简答、选择) (p24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

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8.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系 (简答、辨析) (p249)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总之、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作之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然,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只当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9. 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简答、选择) (p250)

1】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2】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提高领导骨感的素质,夯实组织基础,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10.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政党的含义 (简答、选择) (p250)

1】学习型政党: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

2】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3】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的政党。

11.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的关系 (简答、选择) (p251)

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三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选择: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错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3、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部分。

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只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小私有者,是劳动者,不是剥削阶级。把小资产阶级包括在中国资产阶级之内,混淆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的界限。

4、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的,又不完全是中国的

正确(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3)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5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工人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错误。(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也是中国革命对象。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前者是对象,而后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7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正确。(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2)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3)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答: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这个运用过程不是照搬照抄的过程,而是在运用中发展、在发展中运用的复杂曲折的创造性过程。它的一系列独创性的新原理、新结论,阐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的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形式和语言。它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它是具有中国特殊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见,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运用和创新相统一的关系。

2、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倾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仅完整地提出和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科学原理,而且逐步学会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革命精神,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

3、怎样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之处,二者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种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区别。第三,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前途。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了绝对优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第二次划时代的历史性巨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实现了全中国空前的大团结和大统一。中华民族摆脱了任人宰割和奴役的地位,实现了民族独立。(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从此结束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亚非拉

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志,为他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能否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5、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5分)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第三,敌人力量对比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6、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由于中国共产党产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党的创建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因此,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为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创造了条件。第二,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整个阶级都有坚决的革命性,因而中国共产党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第三,党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学说,为党的建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7、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沦。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

8、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第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切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

“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实事求是的第二项基本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实事求是的第三项基本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根本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9.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是一种过渡性质。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其服务。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3)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旧民主主义文化的相区别的标志,是否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及其内涵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二项基本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三项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包括哪些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面性,党的政策是利用和限制;个体经济是分散的落后的,要引导它走集体化的道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12.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答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绝不能用毛泽东的个别观点、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

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等的“左”倾思想。这些错误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又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管理学原理论文(通用7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管理涉及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还关系着现代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和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国际化,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考验。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拓展生产经营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造成企业决策的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预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只有在对企业所处的市场有一个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够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制度和决策,才能够与时刻发展变化的市场相适应。然而,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许多人都忽视了市场调查这一块。铱星科技曾在上个世纪末引领了全球的通信尖端技术,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它所拥有的技术让其他通信企业都黯然失色。然而,正是这样一颗明珠,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盲目的制定了以高端消费者为目标群的市场方向,结果造成严重亏损,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因此,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容易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而企业的决策失误,则往往容易让企业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2、落后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还没形成统一、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这导致了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中没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因为每一个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在传统单一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的影响下,现代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现代企业应该要注重管理的效益,不仅要追求长远目标的实现,还要关注短期目标。还应该认真考虑现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分和相关的因素,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现代企业应该建立起内部组织框架并能使之面向现今市场经济,形成积极的、高效的运作机制。还应该关注每一位企业员工和建立全员参与的监督制度,这就能避免过于重视权威性的经济管理组织的模式,通过创新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不仅能体现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特点,还能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效率。

  3、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设置不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现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机制,使得内部控制运行不规范;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之上,导致很多企业内部控制视野狭隘,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表现薄弱。总的来说,企业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管理层和企业的领导战略管理意识薄弱,不具备风险管理理念,使得很多企业制定的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当前大多数企业选择财务审计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却对公司的管理层和领导却缺少控制制度和手段,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视角狭隘、眼光局限,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物质和财产上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途径

  1、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构建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并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现代企业内部的资源问题,是每一个现代企业所重视的,也是建立高效运作机制的关键。而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就不惜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策略的创新。现代企业不但应该全面解决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还应该要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活力。现代企业还应该建立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使企业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感受到现代企业对员工的亲和力以及使企业员工对现代企业产生归属感,进而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工作。现代企业还应该明确经济管理中的相关要求和相关内容,还需要进行明确的奖罚制度,这在现代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完善的奖罚制度,才能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现代企业通过严明的讲法制度,不仅有利于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还能使企业员工能产生工作的自觉性和进行员工自我的工作管理。只有现代企业构建了全面的、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工作产生满意的心态,从而就能解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调节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调节好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产生生产更新能力、销售推广渠道分铺能力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市场发展变化、竞争情况变化、不可抗力因素变化等。企业只有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也才有助于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小米科技作为新兴的手机通信贵族,是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做的极其到位的一家典范企业。首先,小米科技对内实行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微软、谷歌、摩托罗拉等7个不同的联合创始人的带领下,保证企业运作资金的充足,在生产上寻找与苹果看齐的顶尖制造商,同时采用与其他手机通信企业不同的销售渠道,即只在网络上通过限量抢购的方式;其次,小米科技在进行每一次手机销售前,都会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状况做一个全面和详细的调查,保证小米科技推出的手机是与市场大众的消费观相符合的,同时,小米科技的手机在定价方面也是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决定了走“让所有人买得起”的消费路线,因此,小米手机一经推出,就在手机市场引起广泛回响。要想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就必须调节好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同时根据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制定与市场发展和企业建设相符的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3、保障发展经济管理组织的创新

  在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中,首先需要建立与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都是采取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因此,现代化企业管理可以采取多层垂直的组织结构,以减少管理层次,不断精简职能机构,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管理幅度,使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更具有横向性、扁平化的特征,形成快速的传达信息的速度,增强信息反馈的时效性,提高反馈和传达信息的速度。其次是建立与完善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在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应该摆脱传统组织机构的束缚,形成多样化、灵活化的组织结构,以顺应不断更新的外部环境发展趋势。最后是建立虚拟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在创新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组织中更好地显示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等资料,以构建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

  创新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性,对企业做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决策进行指引和协助;有助于企业合理运用企业资本,与市场实际相结合,发挥企业资本的作用,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有助于企业对市场风险和企业存在的潜藏危险和竞争进行有效预防,并制定针对性的抵御政策和方针,保住企业的市场地位。

  [1]林启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陈霞,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3]王茜.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工作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筑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方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收益与市场的共赢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将从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进行问题的分析,以供大家的参考调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建筑工程的开展正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

  1.1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

  在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进行正常施工的依据。这主要包括对工程场地的实地勘察,是否符合建筑要求,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的建筑程序与标准,资金是否有保证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建筑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不顾自身实力以及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盲目竞争施工权,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导致工程难以继续,建筑双方都受到损失。

  1.2建筑施工过程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做好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施工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当今的建筑行业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依然没有做到会计化处理,“粗放”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并不少见。或者是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够,一些需要签署合同的没有及时签订造成的日后的相互扯皮或司法纠纷。薄弱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的并不仅仅是收益的减少,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1.3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建筑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如果做不到建筑质量的保证,那么这样的施工就将是毫无意义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是否严格执行既定设计进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建筑要求,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由于其包含的细目比较多,再加上施工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施工单位的分包模式等,往往很难都做到。

  1.4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他们水平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虽然在技术方面他们不存在问题,但是往往细节上难以做好。比如成本的节约意识,施工中的科学计划,施工标准的具体把握等等,造成的施工成本加重、二次建造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培训对施工方来说任重道远。

  2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一项建筑工程的完工难免会经历很多大大小小问题的考验,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积极影响。

  2.1 建筑工程施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对于施工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实地勘察,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为工程立项做好依据。其次,建筑施工设计在满足开发商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规范,争取施工目标的顺利达成。再次,合理竞标。施工方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招投标,防止因标价过高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利润压缩情况的出现。总的来说,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助于施工方做到投资、进度、与质量的良好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2.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对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建筑施工来说即为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到最小化。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施工材料的的管理。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在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采购的花费占很大比重。对于日常的材料进场要做好严格准确地记录,同时还要在提高它的利用率上下功夫,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其次,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机械如塔吊、挖掘机等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在施工中尽量做到不闲置、不滥用,在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的同时减少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第三,加强对工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对于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工人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懈怠工作或者违反施工规定的要进行处罚,这样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最后,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中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部门职能建设,特别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影响。

  2.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擅自修改图纸等。在建筑施工中要确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做到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严格以标准进行细致的检查,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工人的管理。工程施工还是要靠人力的操作,因此对人员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建筑的规格、设计要进行细致的讲解,防止乱建或者部分地方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其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监管。对施工中要用到的材料质量标准作除严格的规定,加强材料来源的检查力度,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保证无质量问题材料进工地,同时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做出规定,减少材料的错用、滥用现象。再次,加强施工方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质量控制人员要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做好日常施工中的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严格查处违规操作,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改建,避免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第四,建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设计方案,确保无质量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毫无疑问,在施工中能够把握好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施工方来说有着重要作用。

  [1] 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索[J];山西建筑;2008(10).

  [2]周琼芳,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 ;四川建材;2010(01).

  [3]唐红卫,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 ;山西建筑;2009(11).

  [4] 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6]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4要素[J];建材与装饰;2008(4).

  [7]李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J];建筑经济2007(6).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3

  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更多管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案例教学课程使学生当主角、由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的实践来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几条管理学条文。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是能动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公式。

  (二)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般管理学老师必备的管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除了在课堂和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专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使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平时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问题,学生以主角身份来积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思考与交流,运用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将其它学科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案例问题的求解过程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建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比常规的课堂授课的程序更为复杂,为了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需要师生在教学事前、事中和事后付出比平常讲授课程时更多的准备和努力,仓促上阵的案例教学,往往只能使学生看着热闹,难以有实效。实施案例教学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案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教学方式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教学途径的设计。

  (二)实践案例教学,控制教学现场的活动和进度,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的作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分析。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评课(及时收集教学反映)、教师评课(课后总结或者现场评价)以及师生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法运用取得实效。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学案例。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选用报纸、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此外,案例陈旧,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也是案例教学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时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

  (四)把事例教学当作案例教学。在使用讲授法授课时,教师会找一些企业的实例来说明理论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简单地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实质上是事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而这样的选择方案常常是多样化的,每一个方案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六)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长期不深入企业,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避免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陷入误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推广管理学案例教学运用的成果,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那么针对以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管理学课程的讲授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在运用案例研究方式来进行课程讲授时如何进行案例的选择、案例探讨过程我们应如何进行组织、控制,案例教学实施中我们应注意哪些的事项,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4

  摘要:对管理的重视,已成为中国社会变革中最为持久的热点,对管理的重视刺激了对高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对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又推动了我国高校管理教育的持续发展。在管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高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本文中,笔者《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在该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探讨与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翻转教室、颠倒教室,是一种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需要借助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以及信息搜索引擎等各种工具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上。学生在课堂上再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和交流讨论,并且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1]。由于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更多时候需要在家自主学习与以往主要在学校学习为主的传统教学不同,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方式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在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特别是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推广的价值。实质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对基于印刷术之下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彻底颠覆,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重构。因此,在《管理学原理》课程实际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注意一系列的问题。

  (一)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要达到这样目的,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们抱怨课业任务重,没有时间组织学生互动、没有时间进行项目化学习、没有时间开展小组合作等[2]。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具有了充足的课堂时间,对于如何高效使用这些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不甚了解,这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利的。因此,要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推广的培训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具有能够运用自如地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例如,把微课运用到翻转课堂中去,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微课的制作时,最佳的情况是根据学生现有学习水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等定制开发微课,而不是通过批量引用外校或市场上的微课。如何设计切合学生真实需要与生活经验的微课,则需要考验教师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工作量大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学环节较多、教学形式丰富,需要进行包括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发布、学习平台的管理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是教师难以掌控的,虽然学习任务单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微课,教师也能够通过回收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但很显然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方案,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具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策划安排的教学活动中来。整个教学流程下来,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工作量就很大了。

  (三)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程针对的是高校学生,高效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具有较高学习自觉性。但对于习惯了传统传授式教学的学生来说,突然要采用“翻转课堂”这一颠覆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还是不足的。因此,要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效推进并且为高校学生所接受和适应。需要一步步提高他们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他们逐渐转变学习思维、学会独立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

  三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对策建议

  要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就目前的现实状况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一)加大宣传,做好动员工作

  要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前需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宣传“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大致的了解,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并争取通过宣传和动员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改革的风气[4]。

  (二)要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

  开展“翻转课堂”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需要建立起教师技能培训机制。针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对学生海量问题的解答技巧和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保证“翻转课堂”改革的质量。

  (三)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开始参与“翻转课堂”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要清楚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一下子就全面铺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一步步深入“翻转课堂”改革,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牢固、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实用性、能力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网络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我国推行“翻转课堂”改革提供了条件。当然,出来硬件条件之外,要推进普及“翻转课堂”仍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讨和实践。

  [1]姜华,孙新宇.研究性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以本科生“管理心理学”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110.

  [2]熊磊.翻转课堂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92.

  [3]席晓丽.“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67.

  [4]易磊,程志宇,曹宏亮.《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刍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45-46.

  管理学原理论文  篇5

  化学因其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及其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誉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同时,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对实践的理解很深刻,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中提到“无征不信”,元代苏天爵说“不患践言之难”,明末王夫之也认识到“力行而后知之真”、“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发展的主要外部动力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