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引流会不会有风险和隐私泄露?

“亲爱的xx你好,好久不联系了,给您问个好!顺便清理下朋友圈(自动清理),效果不错。真是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需要清理也可以加这个微信(清理僵尸微信号:****)。”昨日,市民王芳向记者反映,她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然后加了清理僵尸微信号,对方帮忙清理“僵尸粉”不仅要钱,还要她变相交出微信的控制权,如此一来,个人信息将完全暴露,于是王芳立即拉黑了这个微信号。

“我加了这个好友发给我的清理僵尸的微信号后,对方给我发过来一个二维码让我扫,还说一次二十元,并且还给我介绍包年服务。我不敢轻易扫码,所以询问了我一个做网络技术的朋友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微信网页版登录的二维码,也就是我把我的微信交出去,让他们去操作。”王芳心想,既要花钱,又要把微信操作权交出去,于是便没有同意。

据了解,最近,有不少朋友的微信都收到过上面这种消息,平时不怎么联系的好友,突然没头没尾地发来这么一条,上面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内容,就像微信中毒了一样。有很多人因为看到这些内容,忍不住去试试清除“僵尸”好友,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整个微信朋友圈乌烟瘴气。如果你收到过,那么你要千万小心了!

所谓“僵尸粉”只是对特定的一部分人的一种叫法,一些人将删除、拉黑、或屏蔽自己的人叫做他的“僵尸粉”。微信上把好友删除或拉黑、屏蔽朋友圈,系统不会主动告知对方,那么对于这些曾经的微友来说,你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怎么把“僵尸粉”找出来,成了一些人特别在意的事。一个个发消息太麻烦,而使用这种清理僵尸粉工具,可以实现批量自动化操作,看起来用着很方便。那么,这样做是否存在风险?

为了弄清此事,记者来到东方电脑城采访了某网络公司技术员周先生。周先生告诉记者,把微信授权给别人操作的风险很大。“首先,微信控制权拱手让人,个人隐私完全暴露给他人,诸如工作、身份、联系方式、好友关系、财务信息等,都可能被第三方获得,并卖给售卖个人信息的黑商。个人关系链完全被轻易获取,这些清粉人员,分分钟变成骗子,利用你的朋友圈去仿冒你来骗亲友钱财,或者败坏你的名誉,还可能利用你的微信号给你的好友推荐一些淫秽色情信息,甚至微信支付的资金也有可能被他人盗用。帐号有明确使用外挂记录,有可能导致帐号被封,影响自己正常使用。此类消息对好友造成骚扰,只会引起反感,影响好友之间的感情,甚至可能导致自己被别人删除,导致丢失好友的危险。如果我经常收到这类清粉的试探信息,我会果断删除好友。”周先生说,他之前的一个朋友还曾扫码付款授权让别人帮忙清理僵尸粉,但对方却用他的微信号发布色情信息,幸好在周先生的帮助下才保证了微信的安全。

“这些清理僵尸粉的服务都声称自己便捷好用,使用的技术无打扰、官方授权、安全无害。还按照不同的好友数量给出了不同的报价,甚至还提供包年的服务……可是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这种方式清理通讯录除了效率高以外,其实与手动群发并没任何区别,反而增加了账号发生意外的风险。”周先生告知,这些僵尸粉工具外挂在进行消息发布时,会不断骚扰你的所有好友,并且用你的微信号来做自我推广,将会使更多人上当。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回复和传播,要保护好自己的账号。

  共享经济俨然是当前最“潮”的发展模式,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相继问世,其中,尤以共享充电宝的关注度最高,既因为给手机充电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标配”,也因为这款共享产品带来不少争议。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在共享经济圈刮起一阵旋风。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手机,由此产生了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的需求。那么,当共享充电宝到来,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在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中,《法制日报》记者选择了两款产品并关注其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定位,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购物中心的一家餐厅内,记者同时发现这两款共享充电宝产品,二者相距十多米。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其中一款产品是桌面式共享充电宝,同一个充电装置可以同时给好几个手机充电。用户不用付押金,充电收费一元钱一小时,不过不能携带。

  另一款产品是便携式移动充电宝,一个设备上有多个格子,每个格子里有一个移动电源。在设备的大屏幕上有“借”和“还”两个按钮,根据屏幕的提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支付押金100元。支付宝芝麻积分在60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免押金。1小时内使用免费,超时1小时后,每小时收取1元,封顶是10元/天。使用这款共享充电宝,用户可以一边逛街一边给手机充电。

  曾经使用过这两款共享充电宝产品的北京市民杨女士说:“使用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时,我只能在那里等着,比较无聊。使用移动式共享充电宝时,借取和使用都很便利,但是需要自己到处找网点去还。一般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App显示的归还经常是0。上次我就找了一会儿,按照App的导航走到一家饭店才把充电宝成功归还,这其实很浪费时间。”

  尽管购物中心里人不少,但记者观察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人。

  为了了解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看法,记者在购物中心里进行了随机采访。

  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咖啡店、餐厅以及购物商场,她曾多次看到共享充电宝,但是她暂未使用,“应该会比较安全”。

  “我觉得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性质是一样的。共享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很多共享充电宝机器的位置是固定的,比如在餐厅、购物商场,如果使用者想要弄虚作假,周围那么多人看着应该是比较难的。而且,我觉得共享充电宝本质就是移动充电器,里面是电路电池,也不存在什么智能化的芯片,所以应该很安全。”张女士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部分市民认为,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使用者可能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这一点,张女士比较乐观。“我知道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需要通过微信及支付宝扫码,不过,只要使用者不点击一些莫名其妙的授权应该没有问题。微信、支付宝类电子支付几乎已经成为生活常态了,现在很多人去超市购物都使用扫码支付。我认为,大家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是好的,但是在如今这个科技社会如果做什么都战战兢兢,那就会被淘汰了。”张女士说。

  北京市民林先生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安全隐患也存在。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过对共享充电宝 加料 的视频,技术人员通过一些手段可以在共享充电宝里加一个芯片,其他人在连接共享充电宝时,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他人手机进行操作。比如,对共享充电宝做手脚的人可以在电脑端用他人手机号码发短信、进行在线电子支付,窃取手机里的个人照片、聊天记录更是不在话下了。”林先生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一家视频网站找到了一段视频,是某电视台拍摄的节目,字幕显示为“谨防 加料 共享充电宝”,大意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将一个手机与“加料”充电宝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说法,当手机连上“加料”充电宝后,手机就被接管了。网络安全工程师可以通过电脑进入手机支付宝二维码页面,即使不知道密码,也可以把钱“偷走”。此外,无论是短信还是通话记录,网络安全工程师都可以通过电脑随意打开,甚至可以遥控手机拨打电话。即使断开手机和充电宝的连接,手机仍然处于被劫持状态。

  作为使用者,北京市民杨女士也向《法制日报》记者谈到了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一些担忧。

  “首先是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当我把共享充电宝拿在手里时,我觉得安全性没那么高。我们自己的充电宝的外壳很多都是橡胶或金属的,但感觉很多共享充电宝的外壳是塑料的,感觉质量没那么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说的移动充电器爆炸问题,现在我暂时还没看到共享充电宝爆炸的相关新闻。不过,我有一次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大概30分钟,手机电量增加20%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充电宝和手机都开始发热,于是我立刻给拔掉了。”杨女士说。

  杨女士也担心在使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就个人信息安全而言,我觉得桌面共享充电宝相对比较安全,因为位置固定。不过,便携式充电宝的安全系数就没那么高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借还,如果会技术的黑客将充电宝借走,之后往里面加芯片,那么后续使用的人就会面临手机信息被窃取的风险”。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曹先生也在公共场所多次见到过共享充电宝,不过,他明确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他不会使用共享充电宝。

  “像我们这种技术人员知道 猫腻 可能出现在哪里。”曹先生说,“我见过很多立式带有显示屏的公共充电桩,每次看到有人在那里充电,我都为他们捏把汗。其实那种公共充电桩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有内置的集成电路板、芯片,并且靠程序运行。有程序的地方就会有人,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黑客。对于这种立式公共充电桩,我们普通的程序员写一段程序找机会置入,就相当于用自己的电脑对其进行接管,人们通过数据线将手机连接到充电桩上,其实就相当于把手机同时连到我的电脑上。这样一同步,我就可以接管其他人的手机,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这种立式充电桩并不安全。”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曹先生也不乐观。“现在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数据公司和社交软件合作,无孔不入地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我知道借还共享充电宝是要扫二维码的,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对其进行授权,但是微信、充电宝其实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给信息泄露提供了可能。也许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不会对个人信息挪作他用,但是数据库泄露也不是不可能的。”曹先生说。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精选答案推荐

  • 微信“收款”二维码,扫码后,你会收到钱,不会损失。
    你看现在的商家不是都把“收款”二维码大方的放在外面,方便收款吗

  • 问题本身描述得不够详细,且解答律师偏少, 建议继续咨询我并更详细描述自身情况,以获得更多律师解答,24小时在线。

  •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他人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受害人一方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人具有过错的举证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否则不能适用过错推定的严格责任。在受害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时候,只要基于其所受损害的事实提出赔偿义务人负有符合社会一般价值判断 、所认同的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人则应就其已尽到与其所从事社会活动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进行反证和抗辩。

  • 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其义务主体为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包括服务场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经营者等对该场所负有法定安全保障义务或者具有事实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一般侵权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备构成要件,则构成一般侵权责任;欠缺任何一个构成要件,都可能会导致一般侵权责任的不构成。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影响。在过错责任原则下,需要行为人有过错;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无论在哪种归责原则下,都需要有行为、损害事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构成要件。同时,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无论有无过错”,也要建立在过错概念的基础上。

  • 财产侵权包括侵占财产和损毁财产两种情况:所谓侵占财产,是指行为人不法占有他人财产;所谓损毁财产,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权利并造成财产功能价值的降低。财产侵权的结果将造成权利人财产损失,主要是财产上不利的变动,包括财产的积极减少和消极的不增加。

  • 1、可以。2、调解必须是基于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的,否则当事人可以选择不调解。3、因家庭暴力想离婚首先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无过错方可以收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包括医院的病历、报警记录,还有以前发生家庭暴力的相应证据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 1.隐私权与名誉权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2.隐私权与名誉权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3.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秘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4.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虚构的,而是事实;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散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1、若行为人有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则其应当赔偿的财产数额为其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失的数额或者其违法所得的数额。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3、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下面华律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具体包括: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财务报表未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

  • 移动支付自从普及起来,解决了不少人每天取钱消费的麻烦。但是对于花样不同的收费和付款,他们的不同有时并不明显。那么,微信付款条码能收款吗下面,华律网小编就整理了与微信付款条码和收款条码有关的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对于大连公积金微信二维码,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天华律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 由于使用手机付款有很大的便捷性,所以,现在使用微信付款已经变得并不陌生。那么,微信付款条码能改变吗在此,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微信付款条码能改变吗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对于广州医院新增微信挂号渠道微信预约将免挂号费的内容,最近很多人很困惑,一直在咨询小编,今天华律网小编针对该问题,梳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您答疑解惑。

  • 如今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发布了大量的文章,这大大方便了大家的阅读,但是因为文章的版权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很多人都是未经许可转载文章并且未注明出处。那么微信公众号侵权怎么办?我们能起诉微信号侵权吗?下面华律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码付款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