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中的“鸳鸯阵”是何种武器?

上回说到孙大圣和朱啸能终于相认,师兄弟现在面临沙僧失联的窘境。另外,在军营中,戚继光找到克制倭刀的办法,那就是使用倭刀来对抗倭寇。大战在即,上哪里去找沙师弟呢?

寒冬过去,春季来临,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三月的时候,戚继光改任浙江的台州、金华、严州三府参将,主要任务就是驻守海防,抵御倭寇。戚继光加紧整治了海防,并吸取俞大猷的经验,督促加快建造战船,俞大猷认为,打击倭寇不能仅靠陆地的作战,要把倭寇赶出陆地,还要在海上歼灭。进一步来说,甚至可以把倭寇直接在海上拦截住,就不让他们登陆,这才是平定倭乱的根本。在戚继光的构想中,他预计建造50艘战船,组成一个有规模的舰队,集中力量在海上和倭寇决战。

这一天,戚继光和胡守仁、吴惟忠、孙大圣等将领正在验收刚刚送到了一批兵器,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是数十柄刚刚锻造好的长刀。

孙大圣拔刀在手,刀光寒气逼人,一看就是利刃。从刀身和外形来看,明显参照了倭刀的样式,但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改良,这柄长刀连刀带柄三尺长(96厘米),比倭刀略短一些,不过倭寇中还有使用六尺长的大刀,杀伤力更强。刀柄和倭刀的刀柄有明显的不同,这柄刀的刀柄是方形的,倭刀的刀柄是圆形的,刀刃上的设计尤为不同,倭刀在刀刃一段比较直,这柄刀从手柄上一尺开始成弧线,孙大圣试着右手握刀挥舞了一下,刀身很轻便,的确适合杀敌,只是不知道锐利度如何。

戚继光在一旁看了,说:“大圣,你和汝城(吴惟忠)用倭刀比试一下。”

吴惟忠听了,应了一声,从兵器架上取了一柄倭刀,拔刀和孙大圣对立站着。孙大圣说:“营帐里施展不开,去外面。”吴惟忠点点头,两人走出营帐,走到不远处一个空场地上站定。

两人都是双手握着刀柄,对视了一下,孙大圣先动了,握刀冲向吴惟忠,吴惟忠举刀一档,“噔”的清脆一声,两柄刀都相安无事。孙大圣变招,顺势一滑,朝着吴惟忠腰部砍去,还说着:“中!”吴惟忠又是一挡,孙大圣手腕暗暗用力,吴惟忠一手握着刀柄,一手顶住刀背,死死抗衡孙大圣。

戚继光见了,喊道:“停!”两人听了,各自跳开了。

戚继光先问吴惟忠:“汝城,你看这柄新刀如何?”

吴惟忠说:“新刀的确坚硬锋利,比之前咱们用的官刀强很多了,以前的官刀笨重还不够锋利,对抗倭寇的确是太吃亏了。”

戚继光又问:“大圣,你看呢?”

孙大圣说:“刀肯定是好刀,因为明显借鉴了倭刀的样式,并且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改良,配备给我们全军,日后对阵倭寇是如虎添翼。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使用刀的人,倭寇的倭刀还是格外厉害,而且这些倭寇中有很多都是日本来的落魄武士,刀法精湛,单纯用这把刀来单兵对战倭寇,胜算也不大,倒是用在鸳鸯阵中会有奇效。”

戚继光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鸳鸯阵法配合这柄新刀,他日对战倭寇真的就是万事俱备了,现在就是需要时间来训练,我们只能寄望于倭寇在这一年半载中不要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义乌新兵还需要时日加以强化训练,鸳鸯阵和新刀的配合还有疏漏,还要多练。”

孙大圣问道:“说起来,这柄新刀做工精良,是大人从哪里定制的?”

戚继光说:“我请总督胡宗宪直接上报了皇上,先是从日本国订购了一批刀,是这批新刀的原型,完全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和制式打造,我们是在倭刀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之后以原型刀为基础,我们又在河北、山西等地寻得名工匠,再度赶制新刀,进一步进行了改良,现在看到的这柄新刀,刀刃有弧线,适合砍削,倭刀刀刃比较直,适合刺击,这都是根据我们习惯的刀法来进行调整。对付倭寇,我们已经想到了所有的办法,海上我们打造战船,陆上我们演练鸳鸯阵,现在就是再多等些时日练就阵法,就可与倭寇决一死战!”

孙大圣听得极为兴奋,说:“大人,干脆我们马上就带兵出去找寻倭寇的老窝,我觉得凭现在的军队力量,剿灭那些倭寇不成问题了。”

戚继光摇摇头,拍拍孙大圣的肩膀说:“你太性急了,你的确很能打,但几千名义乌兵并不是各个都很能打,军队打仗是要士兵拧成一股绳子,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出奇制胜,再等等,真正阵法练成之日,再和倭寇交手,就让他们身首异处。”

吴惟忠在一旁听了,说道:“将军,这柄新刀由您设计,我们以后就叫它做戚家刀,如何?”

戚继光摆摆手,说:“不可,那你们不也成了戚家军吗?”

孙大圣在一旁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就是戚家军。”

戚继光看看了众人,没再争论这个,吩咐道:“以营为单位,让他们来领取新刀,马上就派发下去,即日起开始操练,事不宜迟。”

新刀陆陆续续派发给了义乌兵,虽然戚继光没有同意,但大家还是把新刀称作“戚家刀”,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操练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日子也在一天天过去,进入夏季,酷暑让军士们的操练更加辛苦。这一日,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孙大圣回到营房中休息,还没换下戎装,朱啸能急匆匆地跑进来,看着他说:“猴哥,我知道沙和尚的下落了。”

孙大圣一惊,说:“别叫我猴哥,叫孙大人,还有,沙师弟在哪里?”

朱啸能说:“你还这么讲究个称呼,那个沙和尚我也不太确定,但我昨晚就感觉到东南方向有异动,我和他是同时下凡的,彼此之间有些意念联系,最近我还对神力和妖力有格外敏锐的洞察力,相信我,沙和尚就在咱们附近,不出一百里。”

孙大圣听着有点泄气,说:“一百里?人间有话说过百里不同俗,这一百里开外谁知道有啥人啊,这是不是有点大海捞针?”

朱啸能有点着急了,说:“孙大人哎,你咋就不相信我呢?信我这一次,咱们去东南方向一百里的地方查查看,沙和尚肯定就在那边!”

孙大圣被朱啸能给说动了,他去找了戚继光,申请去东南方向刺探敌情,他说有情报称那边有倭寇潜伏,并请求带上朱啸能一同前往,预计四天内返回。戚继光准了,他看出来孙大圣有隐瞒,但他能确定孙大圣的确有要事出行,所以准了。

翌日,孙大圣和朱啸能骑马便装出行,孙大圣穿着黑色长衫,腰间绑着要带,头上戴着方帽,朱啸能穿着白色长衫,也找了顶帽子戴着,两人各自一把匕首,装在靴子里。然后有找了两把剑带着,他俩商量好,说自己是镖局的镖师,出来帮人采购点药材,尽量不管闲事,避免太过招摇。

军营东南百里之外是一座县城,名叫福利县,离海滨不远,原本很是富饶,近几年倭乱作祟,有些混乱和萧条了,不过县城里还是有十来万人。孙大圣和朱啸能早上出发,傍晚到了县城,找了家名为清风客栈的地方安顿下来,安排好了客房,就在客栈里的大堂吃完饭,大堂里人不多,零零散散坐了五桌人,有的一桌坐了五个人,有的一桌就一个人。孙大圣和朱啸能坐在大堂东北角的一张桌上,点了两碗汤面、要了一盘炒食素、朱啸能要了半只鸡,面和菜上来之后,朱啸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孙大圣吃得慢,这时,孙大圣感觉有人再看他。

孙大圣转头左右看了看,他身后左边做了两桌人,一桌一个人,正对着孙大圣坐着,是个彪形大汉,一脸络腮胡子,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没在意周围的情况。另一桌是三个人,两男一女,女的穿一身暗红色的衣服,年纪二十五六岁,尖下巴,桃花眼,化了妆,嘴唇抹了胭脂,红得很艳丽。她和两名男子有说有笑,看似是个风尘女子,但这名女子脸上带有一分杀气。另外两名男子倒还年轻,看着都是18~20岁的样子,看打扮是富家子弟,衣着光鲜,但看面相也不是良善之辈。

“肯定有问题。”孙大圣心里想着,但脸上不动声色,他照常吃着面,不过加快了点速度,然后用脚碰了碰朱啸能的腿,给他使了个眼色。朱啸能在啃鸡骨头,被孙大圣踢了一下,看了孙大圣一眼,会意了,微微点了点头,两人明白,这座客栈里面肯定有古怪,在座的这些人里面,十有八九是有倭寇或者妖怪。

孙大圣吃完了面,端起碗来喝了几口面汤,一抹嘴,对朱啸能说:“小朱,我上楼去了,咱们的货还在楼上,不能离人太久,你先吃着。”

朱啸能在吃鸡大腿,最好吃的他总是留到最后,没来得及说话,就是“嗯嗯”了两声。孙大圣刚要站起身来,身后那张桌子上坐的那名女子不知啥时候走了过来,孙大圣扭头一看,女子已经站在了他的身旁,心里暗暗一惊,心想:“这要是想暗算我,那我就倒霉了。”

女子对孙大圣笑笑,说:“两位小兄弟,你们打哪儿来啊?”

朱啸能笑了笑说:“大姐,我知道你从哪儿来。”

女子疑惑地笑问道:“哦?你说说看,我们之前似乎不认识哦。”

朱啸能一本正经地说道:“你肯定是仙女,打天上来的,下凡了。”

女子听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她用手轻掩住嘴,避免自己笑的失态,稳定了一下下情绪,然后对朱啸能说:“看不出你人不大,还真会说话,小女子名叫李俏,木子李、俊俏的俏。我是这家客栈的老板娘,两位小兄弟既然投宿到我们客栈,就是朋友,我送你们一壶好酒吧。”说着,就从隔壁桌子上拿过来一壶酒,还让酒保拿来三个小酒杯,都倒满了。

李俏举起酒杯说:“我敬二位一杯。”说完,自己举杯先干了。

孙大圣和朱啸能对视一下,孙大圣鼻子灵敏,酒杯放在桌上,他也能闻出酒有没有问题。他暗中仔细闻了一下,没问题,给朱啸能眨了眨眼睛,两人顺势端起酒杯,孙大圣说:“谢谢老板娘,那就干了。”小酒杯也就是一口的量,孙大圣和朱啸能举杯一饮而尽。

李俏看到这二人还挺好爽,笑了笑说:“我既然是客栈老板娘,自然也就知道二位的姓名,这位年纪稍长的兄弟应该就是孙大圣,这位小兄弟是朱啸能,是不是?”孙大圣和朱啸能都点了点头,李俏接着说道:“就是不知道二位来这福利县城有何贵干?”

孙大圣说道:“我们两是台州的镖师,专程来福利县城采购一味叫黄连的药材。”

李俏疑惑道:“黄连?台州那么大没有黄连吗?”

孙大圣说:“实不相瞒,我这位师弟朱啸能有个失散多年的弟弟,名字叫悟净,之前听说这里有他的踪迹,所以顺道也来察访一下。你认识的人里面,有叫悟净的吗?”

李俏听了,眼睛张大了一下,明显紧张了,不过很快就恢复平静,她面露笑容地说道:“没听过,这名字听起来像个和尚,那这个人的全名就是朱悟净了?”

朱啸能说:“正是啊,他是我弟弟,当然跟我姓了。”

李俏这回坚定的摇摇头,说:“那是真没听过说,你们二位慢慢喝,我去后厨料理些杂物,少陪了。”说完,起身去了后厨。坐在旁边桌子上的两个年轻人看了看孙大圣,两人没言语,跟着李俏一起去了后厨。

“太古怪了!这里搞不好是个贼窝啊。”孙大圣心想,他和朱啸能不再多耽误,抹了嘴,起身上楼,走时,朱啸能顺手还是把那壶酒拿走了,他要拿上楼慢慢喝,他觉得这酒还真醇香。

两人进了房间,坐在凳子上,靠近着小声说话。孙大圣说:“这家店九成九是黑店。”

朱啸能:“我也看出来了。”

孙大圣:“你怎么看出来?”

朱啸能:“什么老板娘啊,我早就听说倭寇在很多城镇都安插了眼线,刚刚那娘们一看就八面玲珑,不是奸细真是见鬼了。”

孙大圣:“话说回来,一开始我还担心这城里有妖怪,真要打起来比较麻烦,反正现在这城里没感觉到妖气,这客栈里邪气很重,不过暂时还没发现妖怪。刚刚我说悟净的名字,老板娘明显不对劲,肯定有事,今晚不会安生,提防些。”

夜深,街上的店铺关门了,更夫开始打更了,两人吹灭蜡烛穿着衣服睡觉,其实是假寐,就当休养生息了。

四更天的时候(凌晨1点),朱啸能是忍不住真睡了,孙大圣没睡,浅睡眠,他确定今晚要出事儿,想睡的时候就掐自己一下,断断续续掐了自己几十下之后,孙大圣也有点扛不住了,晚上酒足饭饱,不利于熬夜啊。

就在孙大圣要被睡魔打败的时候,窗外的过道上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还不止一个人。孙大圣精神了,两眼圆瞪起来,侧耳倾听窗外的动静。纸糊的窗户被捅破了,清脆的一小下响声,孙大圣晚上也能看清事物,是一根圆管,不用多想,这伙贼寇想往房间里面吹迷香,不能忍了,孙大圣一骨碌爬起来,使劲拍了一下朱啸能,朱啸能猛然惊醒了,一看孙大圣这阵势,明白了,马上也拔出匕首准备迎敌。

孙大圣没多说,冲到窗口一推,把竹管给推了出去,窗外“啊!”了一声,外面的贼寇也没多想,立刻有人踹门,“咣当”!门被踹开了,门口有个人喊道:“哪里来小毛贼,赶在你沙爷爷的地盘撒野?报上名来!”

孙大圣一听,呆了,心想:“沙师弟这不是叛变了吧?”

(未完待续,下周日11点更新)

最近在某音看到了《绣春刀》的精彩镜头剪辑,画面十分精彩,留言十分可怕。留言区基本成为了近些年有关戚继光抗倭、武士刀、中国刀的谣言批发市场。

武侠动作类电影,本应该是大众走向武术运动的“指月之指”,但现在太多人把“手指”当成了“月亮”。

流言一,戚继光创造戚家刀(法),成功对抗倭寇。

先说什么是戚家刀,很遗憾,世界上可能不存在所谓的戚家刀,更不要提什么刀法了。目前所谓戚家刀有三种形制,一种是明朝单手腰刀,一种是仿日本刀的明朝双手刀,还有一种是双手长刀(苗刀)。刀型都不统一,何来刀法?

电影中更接近双手日本刀形制

所谓戚继光发明戚家刀战胜倭寇,这个事情,要说起来有点怪徐浩峰老师的《倭寇的踪迹》,其中应该是第一次出现“戚家军凭一掌之长胜了倭寇”,由此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擂台单挑感极强,“戚家刀”大胜“日本刀”的说法开始流传。

徐氏“戚家刀”更接近苗刀形制

2016曾经在《刀背藏身》剧组,跟徐老师打过交道。徐老师的硬派武侠不同于老邵氏,八十年代《少林寺》和如今《叶问》那样的武侠动作电影,作品中的武术照搬于现实中的拳派。徐浩峰的电影核心是人情世故,武术是自己根据现实的经验理念传说等,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

片中“戚家刀”的形制是根据明代长刀和《逝去的武林》中“李存义的刀法用刀尖,也等于是剑法。” 结合的产物,中国历史上并无实物,不过欧洲竟然有很类似的。

《单刀法选》中的双手刀

《战斗之花》中记载的一种剑:“自护手直至距剑尖一掌处不开刃”

可能正是因为徐导设计的兵器有合理之处,所以才被人信以为真,把虚构的文艺作品通过自媒体,硬生生写进了历史。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说无数遍!戚继光不讲武德,不搞单挑,不搞兵器对决,打倭寇用鸳鸯阵群殴!

注:虽然是群殴,但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一堆人打一个,也可以一堆人打一堆,戚家军多次的胜利都是以少胜多。

流言二,一切武术都是起源于中国的。

中国的拔刀术是什么内容,实在不太清楚。腰击式倒是有明确记载,出自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居合术名扬天下大约在1560年之后。而且居合作为刀在鞘内开始构思战斗的技术,其历史还要更早。

最关键的是,腰击式起始是已经拔出来的直剑,居合起始是收在鞘里的弯刀。这两个要讲传承可需要点年头演变。

近年中国网友一边看着各种假消息和误导消息(孙中山是韩国人、端午祭抢端午节、儒家书院抢儒家文化、带跤抢摔跤),大骂韩国人不要脸抢中国文化,一边如相声演员一般到处抓“伦理哏”。

空手道确实是中国起源,但依然代表日本。自己能把自己的项目搞好才是真的,到处当人家爹的效果恐怕不好。

流言三,刀能如电影里一般砍断其他刀。

小时听评书里面的“宝家伙”能“斩金挫玉,削铁如泥”,很是羡慕。如今电影把这一理念逐渐具象化,然后自媒体再变成谣言来传播。中外电影里用武器斩断对手武器,观感极佳,很多电影都有类似的情节。

有关影视中的断刀,大型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早已做过实验,现在根据实验结果再来具体分析一下。

比较长,可以先收藏慢慢看

刀剑磕碰时是否会断有很多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材料、形制和制作方式(锻造、热处理)。形制相同,铸铁的肯定比不上百炼钢;材料相同,越厚重的自然越结实,不易损坏。刀具的嵌钢、包钢、淬火等方式,让比较细窄的刀剑也有很好的性能。

首先,刀剑的使用者都尽量不用刃碰到对手武器,避免卷刃或崩刃,没人会去用自己的武器追求砍断对手的武器,这样的技术是根本不存在的。练用自己刀砍对方刀的招数,除非是用的曼达洛铁或者光剑。

星战宇宙能和光剑比硬的只有曼达洛铁

所以电影中“渣男”沈炼看着断刀说“倭刀术”“戚家刀的后人”应该是跟《浪客剑心》宇宙有所重合。

当然战斗中兵器相碰还是会发生,相碰在极端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也会折断。

各方面相同的日本刀对砍,由于机械臂造成的巨大冲击力从根部折断

那么能否切断对手武器呢?也是可以的,当两者形制类似,材质或者制作方式有一定差距的时候。强力对砍是可以的,所以《浪客剑心》《荡寇风云》中两人刃对刃迎面相碰,一方刀被切断,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被古法武士刀拦腰砍断的现代不锈钢武士刀,可不是像很多大V说的,现代工业铸造的刀,一定比古代铸的刀锋利哦!

那么《绣春刀》中砍刀背断刀,理论上有多大可能性呢?

片中沈炼刀悬在空中,被砍成两段,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沈炼拿了一把百炼钢形制的铸铁刀,对手拿着货真价实的百炼钢刀。

铸铁和百炼钢是代差,在古代百炼钢技术成熟之后,铸铁更多用来做农具,即便做武器也是傻大笨粗,用体积换强度。如果一旦做成沈炼这样的刀,遇到百炼钢的刀就是这个下场。

中国西汉中期就有了百炼钢技术,到了宋代出现了旋焊工艺。身为明朝锦衣卫的沈炼拿一把百炼钢样子的铸铁刀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沈炼刀被砍断后,断刀依然悬空摆着pose

现代材质最脆的铸铁依然在武术界有一席之地

现在回到现实中,为什么说其实现实中根本无法出现电影中一把刀砍断另一把刀的情况呢?

第一,战斗中双方的武器材质有代差,材质差的就会做得宽大,用体积换强度,一样无法砍断,据说会砍进去卡住。

铸铁抗战大刀,老八路回忆“砍两三个鬼子就会卷刃”一句,也被拿来黑大刀,楞是无视一把刀“砍了两三个鬼子”也是服了。

第二,形制相同,材质、制作方式略占优的想要出现斩断对手兵器,那绝对是极为强大的冲击力。想斩断对手武器要类似实验中那样,两把武器没有一点闪避,结结实实地碰在一起。前面已经说过,没人会去练这样的技术。现实中的断刀更多的可能情况是格挡过程中,因为制作原因或者金属损伤的折断。

广州健公书院对练中打断的钢剑,剑是不开刃的,并不是砍断而是折断

历史中最可能出现砍断刀的倭寇进犯,也只有“一贼出哨厅外,我卒攒枪刺之,贼斫(砍)一刀,十数枪奇折”的记载,材质锻造方式都占优的武士刀也只是拿枪杆开了刀。

估计战刀都没摸过的大V给大家科普菜刀VS古代武器

自媒体时代最可怕的问题就是门槛极低,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所谓“只要你敢大声喊出来,就会有人为你鼓掌”,但是我们必须说一句:如果对某一方面真感兴趣,一定要稍微花时间研究一下文献,别做自媒体谣言的传声筒。

明朝中期中央已完全由文人集团统政,重文轻武的风气使明朝武将、士兵的权利与地位跌至最低点。中央给予军队的补给屈指可数,这种体制下训练出的将领与士兵并不具备非常强的军事素养与战斗力。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起倭寇之乱,训练有素的日本武士、浪人与大量中国人组成的倭寇团伙轻松击溃了明朝海道防军队,对沿海的城市、村落烧杀抢掠。

当朝两位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针对倭寇问题,分别提出了发展火器与海上作战的大战略。由于开销过大,两大战略均未被文人政府采纳,于是两位将军便采用更为“廉价”的方式克敌制胜。

电影中出现的“鸳鸯阵”便是戚将军为抵御倭寇而研发的一种阵法。戚将军将军队兵种进行混编,鸳鸯阵由长枪兵、藤牌兵配合使特殊兵器“狼筅”的兵种组成。鸳鸯阵在实际作战中可根据敌情随时变化,可攻可守,在抵御倭寇时屡建奇效。

徐导在电影中展示了鸳鸯阵中一种奇特的兵器“梨花枪”。在原有长枪的头部绑一名叫火梨花的火药桶,战斗时点燃,可喷出的火焰、烟雾,进阶版甚至能喷射铁砂,对倭寇的杀伤效果十分显著。梨花枪是中国古代火器应用的鼻祖。

面对妻子佘小姐的背叛和异姓兄弟郄老的算计,霜叶城的第一高手裘冬月选择了上山归隐。身虽隐居但心仍未平静,归隐是逃避。

裘冬月下山的武术镜头中,看得出他的身法与枪法相得益彰,武功高深莫测。但此时的他已是古稀老人,其体力与反应已严重下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鸳鸯阵是谁发明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