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四大贝勒都是亲兄弟吗?

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建立后金时,儿子们都长大了,为了培养接班人,同样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在儿子中先出四位能力较强者,在努尔哈赤外出打仗时,就由他们四人一同主持朝政,当时也称四大贝勒,而在这四人并不全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又一个却不是。今天小编就介绍哪些是他儿子!哪个又不是!

代善是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元妃佟佳氏。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领正红旗、镶红旗两红旗,可见身份显赫,而在征伐女真各部及明朝的过程中也是屡立战功。就连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对代善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

然而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和硕礼亲王也是满清王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

而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一系还是最显赫的一支。在他的8个儿子中,3人被封为亲王,2人被封为郡王,1人被封为贝子,1人被封为辅国公。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父亲是舒尔哈齐,早年和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后成为后金第二号人物,不过后来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而留他的次子阿敏。不他六子济尔哈朗后来成就也蛮大的,成为了辅政王掌管清廷政权一时。

早年与褚英(努尔哈赤长子)征伐乌喇,并后三年再伐乌喇,击败布占泰。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但因努尔哈赤出世,对皇太极很不满,后来又不遵皇命,烧杀抢掠。平日妄自尊大的阿敏、专横跋扈,积怨甚多,这次大败而归,受到大臣上下的谴责。而皇太极乘机利用此事,拔除了这个眼中钉。阿敏被囚10年后,死在狱中,终年55岁。他的命运,与他父亲简直如出一辙。

3,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领正蓝旗。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喇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等等皇太极后,莽古尔泰在数次与明军对战中,也是屡立战功。传闻他杀母,导致后来在后金国的地位下降,特别是1626年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努尔哈赤死后他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后又改金为清成为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重用明将像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明政权。

四大贝勒最后最以善终代善,皇太极。

刚看了《太祖秘史》,特想砍了那努尔哈赤,天哪,怎么会有那样的人,他弟弟对他那么好,他还逼他娶那齐娅,他摆明了就是不让他弟弟和东哥在一起啊!那齐娅骂他的时候他还说我不是那样的卑鄙小人!后来和孟古聊天的时候他说出他的私心时还摆出一副特后悔的表情!!还说什么这对东哥是最好的选择,东哥不要夹在他们中间了。拜托,人家东哥根本就不喜欢你啊!!东哥一心想和舒尔哈齐在一起啊!舒尔哈齐最后好象很惨吧,被他哥哥关起来了还在牢门里灌满铜汁以显示永不开启的决心。不知道是不是,我是看孝庄秘史时听说的。他儿子不就是阿敏吗!最后说一声,原来片头片尾这两首强歌的作词者居然是尤小刚,我晕!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尤小刚好像很喜欢作词,敢情想学海岩哪
  ========人家有那能力,80 年代一首《凯旋在子夜》主题歌红遍大江南北,百集剧集〈京都纪事〉非常富有北京的大气、文化古都的感觉!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在孝庄里面他不是二阿哥吗?还有代善前面明明就还有个储英,为什么代善是大阿哥呢?
  ========《孝庄》中绝对没有称呼他们为“阿哥”的,是称“贝勒”!
  史实中,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
   二贝勒阿敏(舒而哈齐之子)
  还有阿济格等称四小贝勒。
  褚英是长子,后被处死。所以在后来的四大贝勒中,当然没有这个人。
  《孝庄》这点绝对符合史实!!!

  舒尔哈齐最后好象很惨吧,被他哥哥关起来了还在牢门里灌满铜汁以显示永不开启的决心。-----------------天哪,帅哥是这个结局嘛...不敢相信...掩面跑开...

这两晚看“太祖秘史”,没想到还能看得下去,本抱着浏榄一下的心境,却进入到真正的欣赏。这当然是剧情还可以,但场景设计与音乐是吸引我的主要因素。就音乐的创作来说,听得出作曲家手笔是大气的,处理是细致的;他在追求其娴熟的技巧与剧情的完美结合。以下几点是突出的:主题曲在表达英豪之气与坚毅精神两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场景音乐与剧情浑然一体,加深了电视剧的感染力;主题音乐巧妙的隐含与重现,使人物形象更具振撼力;最动人的是结尾的歌曲,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曲者以东北民歌为基调,进行了再创作,使曲调变得更丰满、流畅、优美,使曲调在表达歌词的意境方面,相当成功。待再多看几集之后,再与网友共享观感。
  “太祖秘史”的片首曲欣赏:
  大凡一个电视剧的片首曲主要表达一种意境与情怀。比较好写一点,也易于为视听者所接受。但“太祖秘史”的片首曲的歌词要求曲子既要能体现阳刚、英豪的意境,又要能表达柔美的情怀。这是一种可喜的演变,是创作上的一个难度不小的进军。但本曲的作家周志勇先生却较出色的完成了曲子的创作。音乐的发展虽有多个层次,但曲调的承转与演进却新颖自然。将阳刚、英豪之气与柔美之情巧妙揉合,完满地表达了电视剧所要求表达的思绪。但由于音乐结构复杂一些,大众唱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太祖秘史”的片尾曲欣赏 “太祖秘史”的片尾歌,不单歌词写得到家,曲子的创作也很赖听。使人联想起贺老当年之“天涯歌女”以江苏民歌为基调的再创作,及众多作曲家以藏族民歌为基调的再创作。“太祖秘史”的片尾曲的创作可说是以东北“二人转”为基调的又一力作,加之两位名唱家的精心演唱及交响乐的伴奏,使歌曲的内涵大有超出以前的以民歌为基调的大量作品了。
  剧情不错,比<<皇太子秘史>>好多了,有大量史实为依据情节可信,而后者致命弱点正于此,没有史实支撑使得<<皇>>剧情节苍白无味,无法看下去.在风格上,较之<<孝庄>>的儿女情长更多的是金戈铁马,因此主题歌气势雄浑.也体现在贯穿剧中的音乐上.音乐契合了该剧阳刚的特点,相得益彰.而<<孝>>剧片头片尾歌缠绵哀婉,代表了全剧的风格.两剧风格虽不同,但都很好地衬托了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太>>剧的开头还不错,不知能否赶上<<孝>>剧,从目前来看,应该是很精彩的.

  你听听“太祖秘史”第六集中的音乐吧。在交响乐的烘托下,二胡与小提琴交替领奏,把情爱双方的倾听、缠绵的深情描写得何其好啊!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当然,这也体现出导演与剧本的力量。

  俺总觉得这个片尾曲是
  黄土高坡的信天游+东北二人转

  开始的戏份一般般,没法发挥,昨晚救阿齐压的那两集,简直太帅了

  反感,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不标明一个清字!PS:现在的辫子戏怎么这么多啊!看到就烦

  《美人吟》(《孝庄秘史》片尾曲 词:尤小刚 曲:张宏光)

  看俩台湾人在那里谈情说爱,配个东北民歌做片尾,反正我受不了

    多谢秋水有伊人的解释,但是小女子还是有疑问哈,“二贝勒阿敏是舒而哈齐之子”那不是那齐娅生的啦?还有阿敏不是比皇太极大的吗?那皇太极都要出来了阿敏怎么还没有影子啊?
   影视艺术不是编年史和流水帐,努尔哈赤的夫人总共16位,共生育16个儿子8个女儿,没必要一个个地写出来吧。 那齐娅是个虛构的人物,想知阿敏的母亲是谁只有查史料了,不过舒尔哈齐(又译名:速尔哈赤)有位福晋是布占泰的妹妹,阿巴亥的姑姑。阿敏的弟弟叫济尔哈朗,他的后人出了一个叫端华,另一个叫肃顺,这二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因为都被慈禧斩首。

  从服饰揭秘《太祖秘史》
  秘史系列的服饰,一直是尤导津津乐道的~还清晰地记得《孝庄》的华丽,《皇太子》的唯美,可于我眼中,它们都是淡淡的,一种修饰,别无其他。直到这一次,不经意的,在他们的服饰里,似是看到了什么暗意~
  于是,开始注意他们兄弟二人一起出现的镜头。那种衬托,或许有着一曲弦外之音~
  努尔哈赤,暴烈的红,深沉的黑,冰冷的蓝,都是暗色。像他的心,男人的心,是野心,深不见底。像罂粟吧,给人以幻觉,继之幻灭,或许更像是月桂树,他,是骄傲的,且无人能及!
  罂粟,象征了迷恋和遗忘。是他的爱情,也是他于她们的爱情!
  他是个会让所有女人都动心的男人。这该是剧中所有女子为自己心动所找的“开脱”。
  在东哥的眼中,他该恨,却禁不住去注意他,读懂他,迷惑的心,迷恋的情。
  他在女人的心中,切实不迷醉,撼动不激荡,甚至冰冷不浪漫。但却没有一个人逃得开这份厚实。是生了根的树,参天的长着,再也不会枯萎塌陷。会撑起一片荫,荫的冰冷,足以让她们从迷恋中醒来,知道遗忘的重要,可偏偏,却没有一人能真真正正的醒来,能彻彻底底的遗忘。他,永远都是她们心中,幻灭的幻觉。
  而他的眼中,东哥,是他想爱,他痴爱,又无力的爱。没得到的时候,他暴躁,他疯狂,因为她给了他一生的迷恋!拥有了她,他满足,他感受,他觉得自己的坚持,自己的迷恋,有了回报,一场幻觉,继而幻灭。而直到失去了她,他愤恨,他阴郁,他知道是该忘的时候了,却忘不掉。就算是一个德因泽站在面前,他也忘不掉!
  这个男子,总会把女真的大业,辽东的兴旺,挂在嘴边。他敢狂放的把历史的重责挑上肩,确实是骄傲的无人能及!
  可这份骄傲,是如此的真实:从侍卫到都督,他走得轻巧明快,毫不牵强拖沓;斩杀尼堪外兰,他赌的稳操胜卷,无一分差池;大败九部联军,他赢得漂亮干脆,且无险象危潮!
  他骄傲给了所有人看,也骄傲给了历史!野心,更是雄心,男人的心。没人能懂,又如何?骄傲是一种姿态,与生俱来,属于历史上的强者!
  突然,很感激尤导拍了《太祖》,继《孝庄》《皇太子》之后,他又给了我们一位英雄。多尔衮,是幻想中的神,他完美得无懈可击;努尔哈赤,是现实中的人,他危险得无可躲避!
  而躲避一只狼的捕杀,怕是一场玩笑。也因此,它注定了会是一个新的经典,一个新的起点!
  舒尔哈齐,都是一些淡色调的衣服,做清虚状吗?不知,仿若坦然无求。像竹子吧,尽管,我自己都怎么不喜欢这个喻意~
  古代的文人都喜欢把竹子比作植物中的君子。不屑如我,也曾讥笑,不过中空外直,盲目大义而已!后来才发现,如果把房子盖在竹林旁边,竹笋很容易顶开地板冒出来。不禁也就大度了,怕是这些文人都没怎么见过山林中的竹子,这先后不一,暗中蓄谋的作风,倒也有几分的味道~
  他的清虚,其实颇为无度。
  他热爱生命,不允许滥杀的出现,不允许交易的血腥,他高唱着生命无罪的主题,然后,任他生命以外的人去面对死亡,看似与他无关!
  项羽屠城,看似残暴不仁,实则减免了负隅的顽抗。他遵从的同样是生命至高的意志!在原则面前,他不曾盲目,明白当为与应为,明白政权的建立,战争的威严需要必要的鲜血。
  他忠于爱情,不允许滥情的心界,不允许联姻的荒谬,同样高举着从一而终的大旗,然后,任爱着他的女子,无法面对彼此的心!
  那齐娅说他懂爱,是吗?他懂的不过只是自己的心,却不懂女人的心。
  他认为,唯一,是对那齐娅的补偿,可却不知道,他不是她的唯一,只是她的负累,在她的爱情里,灯塔是唯一的,多一个男子,不过是多了一席狂浪,将她推回了深海!何必呢?痴人的思维,旁人也毋需明了!
   他认为,放弃,是对东哥的忠贞,可却不知道,女子要的只是你的眷顾而不是名分。追逐名分的女子,太过的庸俗,太过的低廉。用名分衡量的爱情,也太过的污浊,太过的卑微。是他把爱情降低了格调,又怎么能乞求那个绝世的女子陪你去堕落?她的爱情,或许曾为你绽放,可正是你自己造就了它颓败。她那不败的艳朵,是为那个真正懂她的男人而凝放!
  如果,他明白爱,我可以说他是活在童话中的王子;
  如果,他懂得权,我可以说他是活在现实中的国主;
  可实际上,他既不明白什么是爱情真心,又不懂得什么叫政治战争,于是,他只能成为历史中的讥讽,只会是那个秘史中的败笔!

  作者:秋水有伊人 回复日期: 10:52:18 
    作者:maoym 回复日期: 22:03:13 
      尤小刚好像很喜欢作词,敢情想学海岩哪
    ========人家有那能力,80 年代一首《凯旋在子夜》主题歌红遍大江南北,百集剧集〈京都纪事〉非常富有北京的大气、文化古都的感觉!
  受教了,因为楼主的帖子我看了几集,感觉还行,8过我觉得两首歌不好听,不如孝庄好听
  老实说吸引我眼球的还是戏里的几个mm,陈德容虽然老点其实还能看看,就连几个侍女也不错啊
  倒是马大叔(我妈叫他尖鼻子)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一见他可是汗毛都竖起来了,不过和其它男演员相比就差多了,赵鸿飞和刘冠翔我在凤在江湖和大汉天子I中见过,都是很硬气的男演员,不过其它人也不错哦(那个明朝的总兵猛一看我还以为是周杰呢,呵呵),只是演员名单太快看不请,每周广播上也没有剧情介绍,那位有帖一下,谢谢了

  《太祖秘史》真的是一部不错的秘史〈转载〉这是一篇好文章啊,来看
    自己很喜欢孝庄秘史,所以抱着很大的期望去看皇太子秘史,结果令自己大失所望,也许是皇太子这个角色实在令人提不起兴趣吧,所以自己对太祖秘史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从开篇来看尤导的这部片子很不错,比上部的皇太子秘史要好看的多。下面是开篇的一些精彩看点: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
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
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
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
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
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
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
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
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
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
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贝勒四小贝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