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消费税不能分期交?

《国家税收》练习题参考答案

1、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活动。

2、税收原则: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的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税收原则,始终是设计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

3、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必须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具体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4、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保持均衡。

5、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指征纳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该过程开始于税收政策的制定,结束于税款的全额入库)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的总和,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课税负效应三个部分。

6、均等标准:均等标准是以收入、财富和边际效应为衡量公平的标准。

7、税收资本化:它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应税物品(主要是土地和其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的政府债券等资本品)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中作一次性扣除,此后虽由买主按期交税,实际上税款由卖主负担。

8、直接税:直接税负是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不能转嫁给他人,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同一人。

9、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10、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1、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具体包括:筹集资金、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职能。

12、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

13、税收归宿:税负归宿亦称“税收归宿”、“赋税归宿”、“课税归宿”。它是税收负担的最后归宿点。即是税收负担运动的最后归宿环节,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14、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

15、税本:税本就是税收来源的根本,是形成税收收入的经济基础。

16、税源:税源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17、税基:税基是指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计算的基础,也称计税依据。一是指某种税的经济基础。二是指计算交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总称。

18、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按同一比例增长的税率。

19、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按照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减去按照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之后的差额。它是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常数。

20、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是随着课税对象数额增加而递增的税率。

21、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在课税对象数额提高一个级距时,对课税对象全额都按提高一级的税率征税。

2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其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并且,每一次计算仅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作为计算基数,然后将计算结果相加得出应纳税款数额。

计算实木地板消费税公式=300*5%=15

会计分录为 借税金及附加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

(2) 15日, 从乙实木地板厂购进未经涂饰的素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万元,税额1.3万元。当月领用80%用于继续生产高级实木地板,生成完成后当月即交付给客户,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30万元。

计算购进未经涂饰的素板可抵扣消费税=10*5%*80%=0.4

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30万元消费税=30*5%=1.5

计算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30万元实际缴纳消费税=1.5-0.4=1.1

会计分录为 借税金及附加1.1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1

(3) 18日,在建的新办公楼领用自产实木地板-批,成本为18万元,不含税市场价格为30万元。

计算不含税市场价格为30万元消费税=30*5%=1.5

借在建工程23.4 贷库存商品18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9

(4) 20日,将自产的-批实木地板作价200万元投资给某商场,该批实木地板的最低售价为180万元,平均售价为200万元,最高售价为220万元。

计算将自产的-批实木地板作价200万元投资给某商场,最高售价为220万元 消费税=220*5%=11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237 贷库存商品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6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1

(5) 28日,将新生产的一种镶金边实木地板赠送给重要客户,,该批地板的成本为80万元,市场上无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

市场上无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组成计税价格=80*(1%2B5%)=84

实木地板赠送给重要客户计算消费税=84*5%=4.2

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95.12 贷库存商品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4*13%=10.92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2

十七大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汇总

  增值税是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主要是指增值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应税、扣缴税款行为应承担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起始时间,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一)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4.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但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二)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因为增值税是链条税,销售方虽然没有收讫货款,但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就可凭专用发票认证后抵扣增值税,为了避免国家的税款被无偿占用,《增值税暂行条例》又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先开具发票的,即使没有收讫销售款项或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也以开票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三)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四)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五)提供营改增的应税服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

  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服务完成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3.纳税人发生视同提供应税服务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应税服务完成的当天。

  4.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只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纳,在以后的批发、零售等环节,因为价款中已包含消费税,因此不用再缴纳消费税,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一)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纳税人销售时纳税

  1.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2.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二)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

  2.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的当天纳税。

  (三)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

  (四)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属于价内税。

  (一)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的当天。

  (二)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三)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3.纳税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当天;

  4.纳税人发生自建行为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当天。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取决于税法对收入的确认。

  (一)收入实现的一般性规定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3.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4.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1.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实现

  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四)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实现时间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上述四种形式的商品销售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五)提供劳务确认收入时间

  1.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其中,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第三,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2.安装费。应根据安装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程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3.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应根据制作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4.软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应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5.服务费。包含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分期确认收入;

  6.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

  7.会员费。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取得该会员费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或加入会员后,会员在会员期内不再付费就可得到各种服务或商品,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该会员费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8.特许权费。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9.劳务费。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应税所得分为11个类别,以按次计征、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三种方式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按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当实行按次计征时,每次取得所得的时间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实行按次计征的所得有:

  1.属于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所得;

  2.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的稿酬所得;

  3.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4.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5.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的偶然所得。

  (二)按月计征个人所得税

  当实行分月预缴时,每一月份的最后一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有:

  1.财产租赁所得;

  2.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的劳务报酬所得;

  3.工资、薪金所得。

  (三)按年计征个人所得税

  1.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

  2.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当实行按年计征时,纳税年度的最后一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按照新增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分别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纳税人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

  2.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

  3.纳税人在办理验收手续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新建房屋,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

  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三)出租、出借房产

  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四)融资租赁的房产

  融资租赁的房产,由承租人自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开始日的次月起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合同未约定开始日的,由承租人自合同签订的次月起依照房产余值缴纳房产税。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

  鉴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是一种产品,因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售出前,不征收房产税;但对售出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或交付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

  七、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的一种税。

  (一)新征用的土地

  1.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之日起满1年时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2.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因“地随房走”而涉及的土地使用权

  1.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城镇土地使用税;

  3.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或个人,以转让所得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

  (一)采取查账征收方式

  1.签订转让房地产合同。纳税人与当事人签订转让房地产合同之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法院判决或裁定。法院在进行民事判决、民事裁定、民事调解过程中,判决或裁定房地产所有权转移,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判决书、裁定书、民事调解书确定的权属转移时间为准。

  3.仲裁机构裁决。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裁决房地产权属转移,土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仲裁书明确的权属转移时间为准。

  (二)采取核定征收方式

  纳税人依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及规定的期限缴纳土地增值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征收消费税的是哪些业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