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宋 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时期,南朝刘宋 名将 能臣 都有哪些人?

南朝宋(又称刘宋、水宋,420年-479年),建都建康(今南京),是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宋武帝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但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 萧文寿(343年—423年),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侍御史萧亮的孙女,洮阳县令萧卓之女,郡功曹刘翘继室妻子,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继母。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受禅 ...

  • 赵安宗(343年-363年),下邳僮县(今江苏沭阳)人,治书侍御史赵彪的孙女,平原太守赵裔之女,宋武帝刘裕的母亲,也是刘裕父亲刘翘的第一任妻子。升平四年(360年),嫁 ...

  • 刘翘(?-?),字显宗,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宋武帝刘裕之父。仕东晋为郡功曹。死后,葬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镇),后称兴宁陵。永初元年(420年)六月,为 ...

  •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 ...

  • 司马光评论宋文帝时说:“上聪明仁厚,勤于听断,江左之治称元嘉焉。”,又称:“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其力,横挑强胡,使师徒歼于河南戎马饮于 ...

  • 宋文帝刘义隆是南朝刘宋王朝的皇帝,是接替刘裕开创的刘宋王朝的地上那位皇帝。老刘家的人,大多都不是好色之辈,父亲刘裕没几个老婆,刘义隆这个儿子也没几个。虚的不说, ...

  •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就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很多中原人民都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代,也是各个国家致力于统一的时代。瓜步之战就是其中 ...

  • 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征豫章处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鸡笼山开馆,聚徒教授。文帝几次亲到学馆,听次宗讲学。同时,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与雷次宗的 ...

  •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十七岁即位,诛杀权臣,修明政治。他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税赋,劝课农桑,奖掖儒学。“元嘉文学”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大书特书的时代,有谢灵运、 ...

  • 刘义隆统治时期的外交政策非常灵活,和当时的许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聘活动。首先,是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一些海洋国家进行交聘,如天竺国、呵罗单国、师子国、都婆娑达国 ...

  •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得知北魏发生政变,魏太武帝被杀,遂仓卒图谋再次北伐,并得鲁爽等人支持,但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北方数州经历过上一次北伐后还未复原,未是 ...

  •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当宋魏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宋处于战略进攻,北魏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在战争初期,刘宋三路大军进展顺利,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胜利。七月中旬, ...

  • 刘宋经第一次北伐大败,一时无力再举,遂整顿政治、恢复国力,以图再举。宋文帝北伐之志不曾懈怠,待国力稍见恢复后,立即着手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元嘉二十一年(444年) ...

  • 裴注三国志即裴松之所注解批改的三国志。其内容广泛,甚至包括了一些野史和神话。如搜神记,神仙传。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著作特 ...

  •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裴松之出身 ...

  •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于元嘉年间主动进攻北魏一系列的征战,共计有三次,分别于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战争中宋文帝虽留守 ...

  • 军事上,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史称“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收复河南,先后于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 ...

  • 元嘉十五年(438年)刘义隆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四学》。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三书很少重 ...

  • 刘濬(429年-453年6月16日),字休明,小字虎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次子,小字虎头,母亲为潘淑妃。封始兴王。元嘉三十年与废太子刘劭发动政变,弑刘义隆,后被孝武帝击败 ...

  • 徐湛之(410~453年),字孝源,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时期大臣。徐湛之出身东海徐氏,宋武帝刘裕外孙、会稽长公主刘兴弟之子。深得宋武帝刘裕喜爱,封枝江县 ...

我想,如果刘道规活过刘裕的话,把刘宋的成就估计为仅仅统一南北朝是不够的,我判断会提前实现中华第二帝国的长期大一统。

在我的前一个回答里,我曾指出过北府军乃至于东晋末年的南朝军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如果没有有足够才能威望的灵魂人物担任统帅,战斗力将会断崖式下跌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我当时的表述大概是,一旦失去了刘裕这样的灵魂人物,北府军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何无忌苦战身亡,刘毅仅以身免,刘敬宣伐蜀无功,攻击司马休之损伤惨重,留守关中全军覆没,河南四镇失于北魏,元嘉北伐草草而归,留下一声时代的叹息。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北府军中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完全独立于刘裕的战场中面对强敌危局获得战役性全胜的将领,正是刘裕的三弟刘道规。在何无忌和刘毅两军团被卢循徐道覆成建制歼灭,建康危急无法增援,而桓楚余部和后秦谯蜀同时发难,荆州治所江陵成为孤城的至暗时刻,刘道规利用内线优势主动出击,迅捷如风,各个击破桓楚和后秦两路军队,并在其后与徐道覆部的战略决战中大获全胜歼灭卢循军队主力,力挽狂澜。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同时面对两路敌人,实现利用部队的机动性打时间差,先消灭一路,再消灭另一路,在军事领域是超高难度的课题。强如拿破仑,尝试如此时只击溃而没有歼灭普军,又打不动滑铁卢的英军,结果被重整旗鼓赶到的普军和英军前后夹击,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强如隆美尔,尝试如此时,击败西路阿尔及利亚的美军第一军仅仅获得了有限的战术胜利,而后攻击东路英军第8集团军又进展不顺,终于黯然离场,宣告了德军非洲军团的彻底覆灭。而即便是毁天灭地的502,在豫东战役,前有区寿年,后有黄百韬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留下未竟全功的遗憾,脱离战场转入休整。我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能够完成如此操作的将领,毫无疑问都是顶级名将。虽说刘道规干掉的两路敌军算不上什么高手,也足以证明他强大的实力。如果说有什么原因使得刘道规没有进入我列的榜单,那仅仅是由于天不假年外加处于次要战场导致的怀才不尽,成就有限,而与其军事水平当无关系。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本题目所预设的前提条件下,刘道规虽不能比肩乃兄与慕容垂,但与榜单里面其他的名字交相辉映当无问题。

而且尤其要着重提出的是,刘道规建设团队的能力同样超群,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北府军的第二代掌门人。他麾下的荆州军的军官团中,毛德祖在北魏入侵的虎牢之战中表现出色,檀道济和到彦之活跃到了元嘉时期,而鲁宗之的孙子鲁爽鲁秀从北魏回归之后更是在刘宋活跃到了孝武帝时期。元嘉时期的刘宋军界,相当程度上仰仗的正是刘道规的军事遗产。

上面的分析已经充分说明了,刘道规的能力足以胜任刘裕时代的北府军二把手,副核心,以及后刘裕时代出色的下一代核心。

以上是仅从个人层面分析了刘道规本人的超群能力,但题目假设中刘道规之于刘宋的意义,其实是远远超过他本身的。刘道规的寿命延长,意味着刘宋在战略层面上的极大机遇,我认为在时间和战略两个方面来说。

从时间上说,自刘道规退役的411年,到416年的北伐后秦,整整五年时间,东晋在扩张节奏上近乎停滞不前,可以说白白浪费了刘裕五年的巅峰期。五年时间里,刘道规离去后的荆州,出现两次内战,不仅拖慢了北伐的脚步,还让北府军损失惨重。在真实历史中的刘毅,因为刘道规早逝拿到了荆州,但他想要跟刘裕一争高下的时候,连自己的弟弟都不看好他。而在本位面中,刘道规执掌荆州,基本上可以消减刘毅的任何非分之想了。原因很简单,刘毅被徐道覆揍的仅以身免,刘道规则先平两路,后决定性击败徐道覆,如此惨烈的对比会彻底抹消刘毅在北府军中的任何威望。很不客气地说,在军人集团中会有这种观点,刘毅跟刘道规都差远了,更别提想碰瓷刘裕了。刘毅或许同门阀士族还会有些勾结,但得不到军队的支持他完全翻不起风浪。在上下游各有一座大神镇压,而刘毅本部兵力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刘裕想要解决刘毅,个人判断甚至不需要流血。

再向下推演,解决刘毅之后,消灭谯蜀的战争,刘道规在,主帅绝不会旁落他人,而战争结果更不会有悬念。凭借灭国的大功,刘道规将成为北府军集团无可争议的二号人物,其威信和实力几乎可以与昔日的桓温,司马昭比肩,此时的刘裕集团,对东晋的掌握将会达到真实历史所未有的程度。真实历史中的司马休之之乱,之所以能够重创北府军,很大程度在于获得了面对刘裕清洗异己,心不自安的鲁宗之雍州集团的支持。鲁宗之祖孙三代都是猛将,实力不俗,面对刘裕不在的北府军,还有一定优势。这支力量实际上非常宝贵,但先是在东晋参与惨烈内战,而后又投奔后秦和北魏,殊为可惜。考虑到宋文帝刘义隆曾经多次招揽鲁宗之的儿子鲁轨,而这个家族的第三代鲁爽鲁秀等人最终南归刘宋,他们当不是刘宋的坚定反对派,其反叛是信息不对称之下的慌乱之举,类似于南梁的陈伯之。而鲁宗之与刘道规曾经在卢循之乱中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有战友之谊,刘道规如在,鲁氏家族与刘宋集团的信任度要远超历史,则司马休之之乱也会大事化小。这里还有个小小的礼物,那就是能保住刘敬宣一条命,意味着刘宋多了一位可靠的嫡系方面大员。

在北伐后秦的问题上,刘穆之去世之后到刘裕去世,四年多的时间,刘宋在军事上可谓一事无成,损失惨重。参考一下前面描述过的本位面刘道规此时具有的实力地位,刘穆之之死对刘宋北伐的拖累作用近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问题很简单,有司马昭在,司马师死在前线对魏晋换代甚至都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那么刘道规在,仅仅死一个刘穆之,对刘宋又能如何呢?

也就是说,刘道规如果寿命够长,就能为他哥哥省出前后加起来近十年的巅峰期。作为对比,明朝平定整个北方,也就是三年而已,而南朝北伐的周期从未超过一年,给刘裕这样的时间,分裂的北方遇到两晋南北朝第一战神十年的巅峰期,结果不问可知。

按照题主的设想,我有理由认为,刘宋取代东晋的过程也许不需要刘裕亲自完成,由刘道规完成也一样。那也就是说,刘裕在历史线的很多基于政治上的决策,将需要重新考虑。

北伐后秦的战略决策,我想里面是有很大程度上收复两京的政治考虑在的。纯从军事角度上说,将侧翼完全暴露给北魏,而攻击有山河之险的后秦,并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历史线刘裕集团没有足够威望的二号人物,而刘裕诸子年幼,因此政治考量压倒军事考量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本位面中,没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刘裕的北伐很可能会变成收复中原,先攻北魏。

这样做的战略时机是有利的,下面详细分析。参考一下明朝的统一战争,取得山东河南作为良好的出发阵地,攻击潼关将西北元军堵在关西,而后主力北上,直捣大都。

先看后秦方面。此时的刘宋,拥有青州和南阳,攻击中原的距离很短,参考历史线北伐后秦的第一阶段势如破竹的占领中原地区,可以说后秦在中原地区的抵抗意志不会特别强烈。而王镇恶部如历史般将后秦堵在潼关以内,并不困难。姚兴后期,后秦内部的内斗已经极尽惨烈近乎内战,而赫连勃勃的频繁袭扰更让后秦疲于奔命,在这种情况下,后秦倾尽主力在中原地区同东晋决战是不可能的,死守潼关和蒲坂,整理内政才是真正的选择,如历史一般。这样,刘宋就获得了比明朝北伐第二阶段之前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北伐的出发阵地和战略态势相同,但南方并无其他割据政权)。

而后看北魏方面。北魏此时并未采取俸禄制度,因此鲜卑贵族经常使用劫掠百姓的方式维持家用,故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历史线上的元嘉北伐就获得了相当多汉人民众的支持,刘裕若亲自北伐北魏,影响力就会更大。而北魏政权对于其统治下的汉地,此时还是一种殖民地式的态度。历史线上,元嘉北伐的时候,拓跋焘就曾提出过先退到桑干川一线的决策。因此,在人和方面,北伐北魏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拓跋珪死后,拓跋焘成年之前,北魏并没有足以进入我上个答案列过榜单的名将,历史线的却月阵就证明了这点,因此野战不利,在主帅是刘裕的时候,基本无需考虑。而且,北魏的内部也并不甚稳定,北魏平城时代一书中提到,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第一个正式册立的皇太子,在他被册立前后,明元帝拓跋嗣的几个成年有才能的弟弟,近乎于巧合的全部在青年时期“病逝”。由此可见,北魏此时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大踏步后退甚至于内部分崩离析的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因此,从内外条件来看,此时东晋同北魏进行灭国级别的战略决战,条件是具备的。需要的只是有雄才大略的统帅下这样的战略决心而已,刘义隆不行,但换成赌徒刘裕,不管怎么说,这可比京口建义的风险小多了。

因此,我认为,刘道规延年益寿的结果是刘裕集团会首先北伐北魏,时间大概在414年。

消灭北魏大约需要两到三年,这时候,刘裕加九锡,封宋公,姚兴驾崩。

这个时候,刘裕乘胜追击,消灭后秦和胡夏(过程参考历史线,却月阵暴打的人变成赫连勃勃),并用羁縻方式控制凉州,基本完成统一天下,然后,逼迫东晋迁都到洛阳/长安,封宋王,杀死晋安帝,然后,刘裕在篡位之前走到了生命尽头。

刘道规继承宋王之位,迅速布置篡位,晋恭帝禅位给刘道规,刘道规建立刘宋,改元景平,为父亲刘翘上谥号孝皇帝,为兄长刘裕上谥号武皇帝,立嗣子刘义隆为皇太子。

景平元年,北魏余部拓跋熙远走塞外,联合高车等部在盛乐建都,恢复国号为代国,北伐柔然。

景平二年,乞伏炽磐,沮渠蒙逊拒绝入朝,刘道规派遣王镇恶平定凉州,斩杀二人。

景平三年,李暠放弃割据入朝,封为武威公,尚书令。

景平四年,王仲德率军东征,灭掉北燕。

景平五年,柔然屡次不敌代国,纥升盖可汗遣使称臣求援,刘道规令王镇恶檀道济率部出并州,王仲德蒯恩率部出幽州,重创代国,俘斩各万余,获牲畜十万头。

景平七年,刘道规崩,太子刘义隆继位,为刘道规上谥号为烈皇帝。

为什么我认为此位面的刘宋可以长期大一统呢。首先,兄终弟及带来的惨烈内讧在刘道规身上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巧合,他没儿子。历史上刘道规过继的儿子,恰好是后来的宋文帝刘义隆。到现在为止,刘宋完成了统一天下,最需要的就不再是战争能力而是政治能力,这方面恰好是刘义隆擅长的。历史线刘义隆以外藩即位,横扫顾命大臣,压制强势亲王,操作手法与汉文帝刘恒极其类似。没有了南北朝的外部威胁,元嘉之治与文景之治相媲美也未可知。一统天下的背景,配合政治能力出色的君主和治世,将很有机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统治秩序,从而进入中华第二帝国时代。我是不知道元凶那档子事会怎么发展了,但如果刘义隆之后的是刘骏的话,这波真是基本稳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